今年棉花价格上涨能涨吗

没有账号?
油品及加工产品
中国棉花价格328指数
中国棉花价格328指数
中国棉花价格527指数
中国棉花价格229指数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大图对今年棉花价格高涨的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对今年棉花价格高涨的分析
上传于||文档简介
&&花​价​格​上​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2016年棉花、大豆、玉米、小麦价格会涨吗?[导读]2016年棉花、大豆、玉米、小麦价格怎么样?会涨价吗?  棉花
  目前,全球棉花期末库存在2000万吨的高位,中国棉花库存占据全球棉花库存的50%,库存消费比极高,加上今年棉花质量下降,结构矛盾突出,低质棉无人问津,优质棉供不应求,而储备库存高企,需求继续下滑,供大于求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
  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纺织行业经营极为困难,关、转、限、停现象时有发生,主要原因一是消费低迷,终端需求不旺,订单大幅减少,产能严重过剩;二是成本优势不在,除基础原料价格高企外,纺织行业生产成本持续提升,工资水平远高于东南亚发展中邻国,行业在国际竞争中优势不复存在;三是资金问题困扰,本身资金回笼较慢影响经营,加之各大银行不断收紧对纺织行业的贷款,雪上加霜,致使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四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竞争力。
  对于未来棉花、棉纺产业链的发展,翁总根据十三五规划中的提质增效、产品多元化、优化区域布局、打造自主品牌、实现国际化战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六方面以及国家供给侧改革战略延伸出自己对棉花、棉纺业的建议和想法。他认为棉花、棉纺产业改革,首先要从棉花生产下手,加大对优良棉种的筛选和培育,统筹规划,科学种植,提高科技水平,降低成本,增加植棉效益;其次,规范收购加工企业、改进加工工艺和设备、严格仪器化公检规程,加强棉花大数据管理,减少商品流通中转环节,加快贸易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流通企业作用,鼓励收购加工和贸易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最后,拓展纺织区域发展空间,加快国际化产业布局、加快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鼓励纺织行业加快企业并购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翁总对棉花、棉纺产业链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全方位剖析与思考得到了与会菁英和各部委相关领导的高度赞同与肯定,同时希望各涉棉企业菁英的建议可以早日实现,让我国的棉花、棉纺行业走出暂时的困境、迎接美好的未来。
  2016年大豆市场走向取决于中国因素
  美国农经学家指出,2016年将有三个主要因素影响美国大豆市场:中国、中国,还是中国。
  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的农经学家扎德.哈特(Chad Hart)称,中国经济放慢令人担忧。中国是美国大豆的大买家,中国经济出现任何放慢都会对大豆市场造成连锁反应。
  2015年3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到6.9%,远远低于前几年的两位数增幅。出口商担心中国经济增长放慢可能造成大豆的食品及工业需求放慢,进而减少大豆进口量。2014/15年度中国占到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过半。
  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农经学家克里斯.赫特(Chris Hurt)表示同意。他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放慢将对美国大豆出口造成很大的冲击。他补充说,美元汇率走强,会潜在地进一步影响美国在出口市场的竞争力。美联储加息通常会推动美元走强。
  与此同时,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巴西的货币雷亚尔一直疲软,使得巴西大豆出口更为低廉。赫特解释说,目前雷亚尔兑换美元的汇率已经比上年同期下跌40%。中国人民币也比雷亚尔上涨约40%,但是比美元下跌约4%。因而目前在美国,美元的购买力下降4%,但是在巴西,却增长40%。这对美国大豆农户来说不是顶头风,而是飓风。
  扎德.哈特补充说,中国可以从许多国家进口大豆。由于全球大豆产量连年创下历史最高水平,美国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4/1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3.1895亿吨,而2015/16年度大豆产量预计达到3.1961亿吨。他表示,过去两年全球大豆产闰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因而全球到处都能买到大豆。与此同时,国内需求对于美国大豆农户来说是希望所在。美国牲畜存栏量提高,豆粕需求增加,另外,生物柴油行业的豆油需求也在提高。
  普渡大学的赫特称,2016年的不确定因素仍是厄尔尼诺。高温干燥天气可能造成南美大豆产量或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下滑,从而给美国带来更多的生意。进入2016年后,厄尔尼诺可能转变为拉尼娜现象,从而造成这些地区的降雨量超过正常水平。赫特称,美国大豆农户一直不愿以低于9美元的价格出售近来收获的新豆,而是囤积大豆,期待更好的销售机会。但是囤积大豆的农户可能需要等上很久,因为基于目前期货市场走势,2016年交割的期约价格并没有显著改善。他指出,市场上总有这些不确定因素,但是一些人说,希望并不是一种策略。
  2016年玉米临储价格或将再降一毛
  据行业人士称,中国政府计划连续第二年调低国产玉米收购价格,旨在提振遭受危机的加工行业停滞的需求,消耗庞大的玉米库存。
  中国玉米价格全球最贵,令国内加工行业难以维系。政府准备把2016/17年度玉米收购价格再下调10%,至每吨1800元,约合每吨282美元。此前政府已经宣布将2015/16年度(10月到次年9月)玉米收购价格调低10%。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费国。加工商使用玉米生产饲料、甜味剂和乙醇等。玉米收购价下调也将影响高粱、玉米酒糟粕和大麦等饲粮需求。北京的分析师称,考虑到库存庞大,国内玉米价格仍远远高于进口成本,政府需要调低玉米价格。
  行业人士表示,政府还可能向采购东北玉米的南方销区饲料加工商提供运费补贴。他们没有透露政府何时提供补贴。三位行业人士称,政府可能在明年初宣布新的收购价格。中国的玉米播种工作于3月份开始。
  中国玉米价格下调有助于制约国内加工厂对海外玉米的需求,令国际玉米价格承压下行。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费国。某国有智囊团的分析师称,玉米及玉米替代品进口量将会低于我们早先的预期,可能比上年减少50%甚至更多。
  中国政府不得不逐步退出玉米收储项目,因为到明年4月份时,国内玉米库存可能激增至2亿吨,相当于中国全年的消费量。收储项目旨在保护农民收入,但是也导致过国产玉米价格高企,加工商和深加工商面临亏损。消息人士称,过去三年里多达60%的深加工产能关闭。
  今年9月份中国自2008年以来首次调低玉米收购价格。东北地区的深加工企业还获得收购国产玉米的补贴。这些措施有助于缩小国产玉米与进口玉米之间20%的价差,但是仍不足以消耗库存,或者鼓励饲料加工商以及甜味剂生产商等加大投资力度。
  不过,至少一家公司已经从原材料价格下跌中受益。亚洲地区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大成生化的官员称,上周公司已经开始恢复闲置的玉米甜味剂和赖氨酸生产线。到11月底时,位于吉林的赖氨酸生产厂将开足马力生产,年产能达到50万吨。
  但是养殖行业的需求低迷不振,可能制约提振诸多玉米加工企业的努力。一些家禽养殖户的存栏量正从禽流感疫情中恢复,中国生猪宰杀已经造成库存枯竭。中粮期货分析师称,玉米需求不会很快恢复到2012年创纪录的1.2亿吨。
  2016年小麦收储价格将延续稳定
  今年我国小麦价格下滑严重,小麦的国家保护价更是自2006年以来首次下降。数据对于人们来说也许只是枯燥的数字,但是它的的确确反映了市场不景气的状况,同时也说明农户们的收入在下降。
  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年小麦价格弱势运行?2016年,小麦价格又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近些年,我国一直实行粮食托市收购政策,这项政策对稳定农民收益起到一定作用。此外,今年10月,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这一政策的公布给市场预期带来了利好消息,国家政策的双重利好使小麦行情有了短暂的喘息。
  李红超:国家在5月底6月初宣布启动2015年小麦托市收购,给市场带来信心提振,短期内推动小麦价格上扬。但在5.31至9.30期间,托市收购进程缓慢,对小麦支撑作用减弱。10月12日国家公布2016年小麦最低保护价维持1.18元/斤(3级),给低迷的小麦市场带来利好消息,使得小麦价格再次上扬。
  据卓创资讯数据显示,受国家托市和最低保护价政策的影响,虽然小麦价格在上半年有小幅度上扬,但整体呈弱势运行。
  李红超:2015年小麦市场整体看上去呈现颓势,尤其5月份新季小麦上市后更显疲软。5月夏收之前,小麦市场价格在2540元/吨左右运行。5月夏收后,新季小麦从2100元/吨逐步上行到2480元/吨,在国庆节前市场价格维持在2400元/吨左右。国庆节后小麦市场价格出现大跌,截至到目前,价格在元/吨之间。
  李红超告诉记者,今年小麦价格弱势运行主要因为国家粮库轮换出库,新粮上市集中供应,下游面粉行业开机不足,国储收购进度缓慢等多重因素导致。而据业内人士分析,今年农民的售粮心态比较宽松,惜售现象很少,由于国家的最低收购价至少高于市场价两分钱,各地的粮食收购商都不是很活跃。像往年那样坐地起价,囤而不售的现象基本上没有。
  河南郑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高级分析师申洪源:今年整体收购积极性要比往年弱了很多,市场价格也一直呈现一种弱势下行的一种态势,往年在收购的尾声的时候,市场的行情会有一个向上走的趋势,今年,从现在来看这个趋势还没有出现。
  后期小麦市场仍将维持弱势运行格局,今年底明年初受元旦、春节消费拉动,价格将呈短期上涨,但旺季不旺 、淡季更淡 现象仍然会比较明显。明年新麦上市后的价格将更多取决于产量及品质,最低收购价政策仍会对市场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卓创资讯市场分析师李红超建议种植户,及早出售手中的余量。
  李红超:若农民手中存有余粮,建议元旦、春节来临前进行出售,若不急于出售,那么可选择在元宵节后再选择合适时机出货。2016年小麦收储价格延续稳定,托市收购、种地补贴等政策照常运行。考虑到种地成本、种地收益以及粮食安全等多方面,2016年农户小麦种植维持跟往年一样的水平即可。
分享到:||上一篇:下一篇:相关文章201
人有用-->快速找地最新地源
热点百科2494人看过319人看过365人看过500人看过200人看过农产品加速回归基本面 棉花空头故事会否重演,2016期货棉花能涨到多少,今日国家收储棉花价格,棉花期货2016大牛市,棉花基本面,2015年棉花收储政策 - 学霸新闻网手机版
当前位置: >
农产品加速回归基本面 棉花空头故事会否重演时间:日09:44来源:中金在线网
原标题:农产品加速回归基本面 棉花空头故事会否重演
  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国内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且国储库存过于庞大,给国家财政支出带来很大压力,其中以玉米市场表现最为明显。  相关人士指出,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农产品市场从收储政策向实施目标价格管理的转变,实质上是引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农产品  导农产品由政策定价转向市场定价,同时又通过补贴的手段来保护农民利益,也使得下游消费行业能够采购到比较便宜的原料,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逐步摆脱不利地位。  作为先行者之一,2014年开始,国内棉花政策由收储改为直补,郑州棉花期货价格由20000元/吨一路下跌,近期跌至10000元/吨附近。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预计,玉米市场与棉花市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似之处。玉米本轮受下调临储价而引发的快速下跌行情,与当年棉花下跌的情形如出一辙,如果这是如棉花般长期下跌行情初期阶段的前奏,且后期将步棉花后尘,那么未来玉米市场可能还有幅度较大的下跌行情。  供需矛盾突出 国储库存庞大  相关人士指出,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表面上看是农产品价格低、生产成本高、土地收益低、比较收益低等问题,但其根源是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政策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尽管我国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但结构失衡的情况比较严重,收储政策导致如棉花、玉米等农产品库存大量增加,而一些国内供需缺口比较大的农产品如大豆、白糖等,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南华期货研究员傅小燕认为,当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供需矛盾都较为突出,表现为国储库存过于庞大,给国家财政支出带来很大压力,目前被推到风口浪尖的是玉米。2016年,玉米主产地东北和内蒙取消临储,改为“市场化+补贴”,这是继棉花去库存之后的又一个实行新政策的品种,预计未来实施直补政策的品种范围将扩大。  分板块而言,玉米、棉花等政策属性较强的品种,主要表现为高库存以及政策影响大;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品种,如饲料板块主要问题为供应压力不减,而需求欠佳。  北京中期期货研究院农产品分析师张向军还指出,对于国内食糖市场来说,当前主要面临的是进口糖与国产糖的竞争。进口糖因为成本低,即使按配额外的高关税计算,与国内糖价相比也具有明显优势。此外,由于内外价差较大而导致走私糖涌入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对于棉花市场来说,如何平衡消化历史遗留庞大库存和保护国内棉花产业的关系是重要问题。张向军介绍,年为稳定棉价,国家以高于市场价几乎收储了全部国产棉,而下游纺织企业获得廉价原料又大量进口外棉,导致国储棉花库存不断上升。高价收储,低价卖出,给财政造成沉重负担。同时,纺织企业也因国内棉价偏高削弱出口竞争力,反过来影响国产棉的消化。自2014年起,棉花调控政策由国家收储改为目标价格管理,国家不再收储棉花,而是为棉花设定一个目标价格,当市场棉价低于目标价格时把价差补贴给棉农。这导致近年棉价持续回落,棉花种植面积不断萎缩。  供给侧改革 临储改直补  市场人士介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产品市场政策主要是由原来的临储政策改为直补政策,主要目的在于去国家库存、减轻国家负担、实现市场定价、确保农户收益。  格林大华期货农产品研究负责人崔家悦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发展优势农业、提高农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入手,完成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农产品市场政策调整上主要是收储政策方面的变化,2014年试点棉花、大豆改收储为直补政策,2015年下调玉米临时收储价格等。政策的主旨是在保护农民收入的前提下,适度放开对农产品价格的控制,达到农产品价格市场化运行的效果。通过农产品市场价格信号引导农业生产,调节农业供求,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改革对农产品市场已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以玉米为例,相关消息称,2016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市场人士介绍,此次玉米政策调整,不仅会有效去库存,而且会改善国内外需求状况。新政策对我国玉米供需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从玉米价格的角度来看,除非出现极端天气,否则玉米或将维持震荡下跌态势运行。  张向军说,以往政策出发点都是要保证主粮及主要经济作物的自给,但近年来很多农产品过剩,且国内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从前的收储政策间接地补贴给全世界的农民,而本国农民并未获得多少益处。2014年起收储政策开始改变,在棉花、大豆上实施目标价格管理试点。一方面可以使农民直接享受政策补贴,另一方面则改变国内外价差悬殊的局面。尽管白糖等产业也呼吁实施目标价格管理,但还没有得到政策方面的回应。  定价趋于市场化  玉米或重演棉花走势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产品市场的政策变化使得相关品种价格走势逐步回归基本面。而通过政策调整可更好发挥市场的作用,让各市场主体更好地参与竞争,并进一步优化农民种植结构。  而就市场行情而言,玉米市场进行直补改革,后期走势将步棉花后尘,未来玉米市场可能还有一定幅度的下跌行情。  中粮期货研究员孟金辉认为,2016年秋季新玉米现货价格有望跌破0.6元/斤。预计今年夏季会有天气炒作,但是丰产的概率更大,因此价格不会是直线下跌至目标位。秋冬季东北和华北玉米现货价格有望跌破1200元/吨;大连玉米期货1701合约在“十一”之后也有望跌破1200元/吨。  傅小燕说,从盘面走势看,玉米价格走势与当年的棉花一样,呈现趋势性下跌。政策变动在某种程度上只能说将价格打开了一个口子,至于价格会跌到哪里,却不是政策所能决定的。  目前内外玉米价格联动程度较低,更多还是由国内市场定价。而南北方港口玉米结构不同,南方港口进口玉米库存会影响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南北方的玉米价格具有联动性,即国际玉米价格也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国内玉米价格。目前美国玉米到港国内价格为1500元/吨左右。盘面上看,国内外玉米相对价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水平。所以,直补将使得内外玉米价格联动程度更加高。  “如果单纯从政策对棉花和玉米行情影响的对比来看,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相似之处。玉米市场本轮由于下调临储价而引发快速下跌行情,与当年棉花下跌的情形如出一辙,如果认定这是如棉花般长期下跌行情初期阶段的前奏,玉米后期将步棉花市场的后尘,那么玉米未来可能还将有幅度较大下跌行情。”崔家悦说。  从棉花市场来看,2011年之前,国家对棉花不采取收储政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郑州棉花期货价格在国内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从2008年10月份的10155元/吨涨至2010年11月份的33692元/吨。2011年,面对突然大幅下跌的棉花价格,国家为了保护棉农利益、保障市场供给和稳定,出台了临时收储政策,收储价定在19800元/吨。当时郑州棉花期货价格已由33000元/吨跌至27500元/吨附近,19800元/吨的收储价格反而成了当时的市场指导价,造成棉价进一步大幅下跌。2014年开始,国内棉花政策由收储改为直补,郑州棉期货价格由20000元/吨一路下跌,近期跌至10000元/吨附近。  从玉米市场来看,国内玉米从2007年开始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后,临储价格从2007年的0.7元/斤涨至2014年的1.12元/斤。大连玉米期货价格也由2007年的1400元/吨涨至2015年3月的2535元/吨。2015年玉米临储政策调整,下调收储价至1元/斤。受此影响大连玉米期货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行情,目前已经跌至1700元/吨附近。  张向军认为,从收储政策向实施目标价格管理的转变实质上是引导农产品由市场定价而不是政策定价,同时又通过给予农民补贴的手段保护其收益,也使得下游消费行业能够采购到比较便宜的原料,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再处于不利地位。尽管短期看棉花等产量有所下降,但并不影响市场供应。而且可以采取建立高产基地(比如新疆的棉花、广西的白糖)的办法逐渐提高国内农产品的竞争力。  作者:中国证券报 王超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文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www\news\include\article.php on line 118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处理!
PHP has encountered an Access Violation at 0209AB92棉花和棉纱价格的双双上涨将会影响市场采购和需求_棉纱价格、棉纱行情_中国棉纱网
您当前位置:
>> 查看资讯信息
棉花和棉纱价格的双双上涨将会影响市场采购和需求
(时间: 14:32:29
  上周(7月18-24日),国际棉价开始回调,但是供应持续紧缺对棉花价格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预计棉花价格不会回调至一个月之前的水平。随着棉花价格的上涨,上周棉纱价格也在随之上调。
  上周,ICE近月合约上涨了1.36美分/磅,上涨幅度1.8%,过去四周累计上涨11.9%;中国棉花进口报价下调0.8-1美分/磅,过去四周累计上涨12%;印度S-6棉花价格累计下调2%;巴基斯坦棉花价格在7月22-23日开始回调,累计上涨幅度为6.6%;中国国内棉花价格累计上涨9.2%。
  目前正是纺企补库时期,棉花和棉纱价格的双双上涨将会影响市场采购和需求。中国纱厂要求每天挂牌数量从3万吨增加到5万吨,预计中国储备棉轮出将在8月31日结束,9月和10月份将是一个用棉空档期。同时,中国发放的89.4万吨1%关税棉花进口配额不能满足纺企对高等级棉花的需求,考虑到中国去棉花库存的初衷,预计本年度不会增发任何其他形式的棉花进口配额。
【】 【编辑: 】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棉纱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中国棉纱网™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年棉花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