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里镇交8万9的莱芜8万养老保险文件有专业办资料的吗

当前位置: >莱芜市城镇化发展情况的研究与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莱芜市城镇化发展情况的研究与分析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莱芜市,莱芜古称“嬴、牟”,别名钢城,为山东省地级市,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在这里发生过“”,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曾在此发动了“”。 莱芜市位于地处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东经117°19′~117°58′,北纬36°02′~36°33′,北邻济南市所辖的,东临博山区和沂源县,南临泰安市所辖的新泰市,西邻泰安市岱岳区。南北最大距离58公里,东西最大距离56.8公里,总面积2246.21平方公里。距省会济南市112公里。 20世纪60年代是中国重要的冶铁中心,是山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并且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和“中国黄金蜜桃之乡”。 莱芜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面积 2246.21平方公里
外文名称 Laiwu City
人口 133.27万
方言 山东话、莱芜方言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气候条件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山东省
著名景点 莱芜战役纪念馆、房干生态旅游区、吕祖泉旅游区、莲花山风景区
下辖地区 2市辖区
机场 济南国际机场
政府驻地 莱城区
火车站 莱芜站
电话区号 <p class="cardlist-value" title="
车牌代码 鲁S
邮政区码 <p class="cardlist-value" title="1100
地理位置 山东省中部
行政代码 <p class="cardlist-value" title="1200
地区生产总值 687.60 亿元
市委书记 王良
市树 国槐、银杏
莱芜,春秋为牟国及齐嬴邑、平州邑地。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故址在城东10千米的辛庄镇赵家泉村;嬴邑属于齐国,故址在城西北羊里镇城子县村;平州邑在莱芜西部。秦置嬴县(治所在城子县村),属。西汉增置牟县(治所在赵家泉村),又于牟县东北置,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旧说昔齐灵公灭莱,莱人播流此谷,邑落芜没,故曰莱芜),故名莱芜,故址在东南21.5千米的口头乡城子庄。嬴、牟、莱芜三县同属于泰山郡。时嬴县治所向东迁移至南文字村。同时撤销设在淄川的莱芜县,其区域北部划入设在淄川的贝丘县,南部分别划入嬴县与牟县。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撤销牟县,并入博平县。隋代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牟城县,大业(605-618)初年又并入嬴县。唐贞观元年(627年)撤销嬴县,并入博平县。唐长安四年(704年),于北魏嬴县故城(南文字村)复置莱芜县。从此,莱芜县治所开始设在莱芜市境内。元和十五年(820年)又将莱芜县并入乾封县,太和元年(827年)复置莱芜县,治所仍在南文字村,属兖州鲁郡。宋初属兖州鲁郡,继属袭庆府鲁郡。金代,废除设在莱城的主管冶炼的莱芜监,于大定十二年(1172年)将设在南文字村的莱芜县南迁至莱芜监旧址,属泰安州。清代属泰安州。1915年属济南道。1925年属泰安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41年,抗日民主政权将莱芜与博山、沂源、新泰的少部分地区合并划为莱芜、莱东、莱南三县,抗战胜利后恢复原貌。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莱芜县,改设省辖县级市,由泰安市代管。1990年将新泰市的寨子乡、沂源县的黄庄镇划归莱芜市管辖。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辖莱城、钢城两个区,30个乡镇、办事处。
2000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莱芜市将所辖30个乡镇、办事处,合并调整为4个办事处、14个镇、1个乡。2002年,莱芜市总面积2246.21平方千米,总人口1238763人。辖5个街道、14个镇、1个乡,101个管理区,1070个村(居)委会,1282个自然村。其中:莱城区面积1906.87平方千米,人口1004123人,辖4个街道、11个镇、1个乡,共有90个管理区,906个村(居)委会,1085个自然村;钢城区面积339.34平方千米,人口234640人,辖1个街道、3个镇,共有14个管理区,164个村(居)委会,197个自然村。日,对莱芜市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一、将莱城区26个行政村和辛庄镇3个行 政村,共29个村划归管辖。29个村庄分别是凤城街道办事处的东龙崮、南龙崮、前坡、磨山子、近崮、邹家埠、北张家庄、东沈家庄、长安、老鸦峪、孔家庄、姜家庄、傅家庄、大山、小山、侯盘龙、前盘龙、陈盘龙、马盘龙、段盘龙、草沟、汶阳、西陈家峪、中陈家峪、小陈家峪、上陈家峪;辛庄镇的郭家沟、秦家洼、大石家。二、将莱城区辛庄镇划归钢城区管辖。调整后,辛庄镇行政区域不变,镇政府驻地不变,辖68个行政村,分别是辛庄、东辛庄、下朱家店、杨家横、吕家峪、岔道、上三山、下三山、王响泉、桑响泉、刘响泉、徐家店、上陈、下陈、上河、北王家庄、蔡店、侯家台、前城子、后城子、桑园、百咀红、崖下、大徐家庄、纸坊、坡庄、乔店、后峪、天井峪、赵家泉、兴隆庄、芦城、南埠子、赵家庄、苗家庄、南王家庄、上田庄、培峪、东宋家庄、朱家沟、墨埠、东照临、西照临、于家官庄、北蛇沟、南蛇沟、簸箩、大官庄、东涝坡、东铁车、西铁车、桃科、旋车沟、郎郡、团坡子、傅宅科、砟峪、城岭、石湾子、大沟、裴家庄、南宝台、北宝台、红崖、团圆坡、西泉、北泉、桃峪。
莱芜市位于泰山东麓,东经117°19′~117°58′,36°02′~36°33′,北邻济南市所辖的章丘市,东临淄博市博山区和,南临泰安市所辖的新泰市,西邻泰安市。南北最大距离58公里,东西最大距离56.8公里,总面积2246.21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莱城居市境中部,距省会济南112公里。
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控制。构造形迹以为主,次之。地形为南缓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圆形盆地。北、东、南三面环山,北部山脉为泰山余脉,南部为脉,西部开阔,中部为低缓起伏的泰莱平原。山地约占莱芜市总面积的67%,丘陵占19%,平原占11%,洼地占3%。境内有大小山头2989个,其中海拔600米以上的41个、海拔200米至600米的227个。北部为泰山余脉,东西走向,自西向东有三平山、香山等。南部为徂徕山余脉,走向与北部泰山余脉大体平行,自西向东有莲花山、大堡顶山等。两山脉诸山皆为山势陡峻、切割强烈的中低山。海拔最高点994米,最低点148.13米。
境内共有大小沟河404条,98%属于水系、2%属于水系。长5公里以上的72条,其中牟汶河最长,为64.5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不足100平方公里的有9条;100平方公里以上,不足1000平方公里的有4条;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1条,即牟汶河。
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2010年莱芜年平均气温13.4℃,比常年平均偏高0.4℃;年降水量707.9毫米,比常年平均偏多12.8毫米,日照总时数2186.5小时,比常年平均偏少257.3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36.7℃,出现在7月30日;年极端最低气温-14.5℃,出现在1月13日;终霜日期3月10日,初霜日期10月28日,无霜期231天。
已发现矿产55种,其中探明储量的22种,矿产地113处。主要有铁、煤、铜、金、花岗岩、石灰岩、白云岩、、、、建筑石材、天然石英砂、矿泉水等矿种。煤炭已探明储量43113.6万吨,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基地。铁矿石已探明储量46393.19万吨,列华东地区之首。
有71科、177属、471种;畜禽有牛、羊、猪、兔、鸡等,其中瘦肉型莱芜猪为省内优良畜种。
2010年数据莱芜市常住人口:莱芜市常住人口为129.85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日零时的123.35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6.50万人。增长5.27%,年平均增长0.51%。家庭户人口:莱芜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4.65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0.40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6人减少了0.26人。性别构成:莱芜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65.34万人,占总人口的50.32%;女性为64.51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的103.22下降为101.28。年龄构成:莱芜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0.49万人,占15.78%,15-64岁的人口为96.15万人,占74.0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3.21万人,占10.1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2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1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14个百分点。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莱芜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为10.75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教育程度的人数为21.08万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数为53.14万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人数为32.78万人(以上各种教育程度的人数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数由3172人上升为8280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数由12722人上升为16232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数由39735人上升为40920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人数由27641人下降为25242人。莱芜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的人)为4.76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4.05万人,文盲率由8.82%下降为3.67%,下降了5.15个百分点。人口分布:莱芜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莱城区98.95万人,其中:高新技术开发区8.71万人,雪野旅游区4.16万人;钢城区30.90万人。
2012年,莱芜市实现(GDP)631.41亿元,比2011年增长11.1%,增速较2011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增加值44.2亿元,增长5.9%;增加值365.2亿元,增长12.3%;增加值222.01亿元,增长9.7%。人均GDP达到48212元,比2011年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6.7:60.5:32.8优化调整为7.0:57.8:35.2。2012年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5302人,困难群体再就业82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8万人。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11年上涨1.3%,涨幅较2011年回落2.9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1%,消费品价格上涨0.3%。2012年各镇(街道)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52亿元,比2011年增长27.77%,占莱芜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36.93%,财政收入过亿元的镇(街道)达到7个;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04.15亿元,增长61.93%,镇域投资占莱芜市投资的比重达到91.6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3.6亿元,增长25.2%,镇域工业占莱芜市的比重达到33.25%。
2012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9%,较2011年提高3.2个百分点。2012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29万亩,比2011年增加1.79万亩,粮食总产30.14万吨。2012年农林水务财政支出6.74亿元,较2011年增长9.8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达到340家。实现增加值311.57亿元,增长13.11%。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5.45亿元,增长22.93%;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86.12亿元,增长11.07%。钢铁与非钢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56.3:43.7调整为52.15:47.85,非钢产业占比提高4.15个百分点。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3.46亿元,比2011年增长6.12%;实现利税34.22亿元,利润6.6亿元,分别比2011年下降51.24%和84.7%。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5.97%,比2011年回落15.71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8.43%,比2011年回落0.51个百分点。
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1.06亿元,增长23.5%。新开工项目41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33个,比2011年增加222个。从隶属关系看,省及省以上单位完成投资29.59亿元,同比增长48.4%;地方单位完成投资411.47亿元,同比增长22%。从资金来源看,民间投资完成347.12亿元,增长13.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78.7%,比2011年下降8.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65亿元,同比增长125.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03.18亿元,同比增长45.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0.23亿元,同比增长15%。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59.6:39.4调整为1.73:68.74:29.53。工业完成投资302.35亿元,同比增长55.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41.96亿元,同比增长3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61.57亿元,同比增长101.1%。
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05亿元,增长15%。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19.42亿元,增长15.1%;零售业完成184.19亿元,增长15.01%;住宿业完成2.2亿元,增长14.1%;餐饮业完成22.23亿元,增长14.44%。2012年进出口总额21.28亿美元,同比下降40.6%。2012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8个,合同利用外资21059万美元,增长4.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006万美元,增长19.9%。2012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02亿元,增长7.1%。2012年年末,莱芜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19.24亿元,比年初增加114.41亿元,同比增长18.89%。莱芜市保险机构26家,2012年实现保费收入13.47亿元,增长7.82%。
2012年承担实施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1项,争取无偿资金6500万元,获省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2012年专利申请量1980件,其中,发明专利400件;专利授权量1913件。新建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2家。年年末莱芜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27所。其中,高等学校2所,普通中学55所,小学155所,中等职业学校1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人数17.5万人。2012年年末莱芜市共有幼儿园373所,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保持100%,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9.9%。学校 本专科学校普通中专职业学校莱芜市职业中专莱芜市卫校莱钢广播电视大学莱芜学院莱芜赢城职业技术学校
年年末莱芜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2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2个,乡镇文化功能区10个,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圈50个,农村文化大院100个,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21.8万册。:又名&莱芜讴&,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莱芜生姜、大蒜、鸡腿葱与莱芜大红袍花椒并称为莱芜&三辣一麻&。1998年莱城区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莱芜锡雕,又称西关村王家锡雕,山东省省级文化遗产。
年年末莱芜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94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39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床位6151张;卫生技术人员(不含村卫生室、诊所)6632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878人,注册护士2483人。每千人拥有床位4.87张、卫生技术人员5.25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3处。
2012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8亿元,比2011年增长11.8%;市区建成区面积81平方公里。更新改造道路面积9.43万平方米,2012年年末实有道路面积达到1368.6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417公顷,覆盖率42.19%,人均公园绿地18.49平方米。居民家庭用气普及率99.86%,天然气供气总量4368.26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气1369.76万立方米。供热面积达到1129万平方米。城区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25.50万立方米,供水总量4533万吨,污水日处理能力10.5万立方米。
元,比2011年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30698元,其中,工资性收入25225元,经营性收入1156元,财产性收入765元,转移性收入3552元,分别增长6.05%、46.41%、13.49%、58.99%。农民人均纯收入10887元,比2011年增长13.1%。其中,工资性收入5205元,增长13.11%;家庭经营收入5061元,增长14.76%;财产性收入122元,增长1.42%;转移性收入500元,增长1.06%。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4: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5664元和6093元,分别增长10.17%和17.29%。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达38.1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9.68平方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为32.84%和36.11%。莱芜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4万人,增加1.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7万人,增加1.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9万人,增加0.3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7万人,增加0.6万人。城镇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参保人数达41.4万人,增加1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6.4万人,参保率达到99%。实现全覆盖,参合率达到99.8%。2012年年末莱芜市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507人,增长0.4%;2012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191.2万元,增长35.8%;月人均保障标准240元,比2011年提高50元。2012年年末莱芜市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1040人,增长5.62%;2012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424.9万元,增长45.73%;年人均补差100元,提高20元。2012年发放农村五保供养金1023万元,增长17%,农村五保对象供养率达到75.3%。2012年年末莱芜市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63个,比2011年增加1个;床位6276张,增长2.6%;收养5168人,增长0.4%。社会福利企业40家,安置残疾人员2002人。
莱芜位于齐鲁大地的中部,京沪高速、青兰高速、滨莱高速、莱泰高速、国道205过境。莱芜东火车站,位于大桥路北首,只有泰山--淄博往返普客经停莱。莱芜市长途汽车站,位于市区顺河大街,已开通省内外的客运线路达187条。
莱芜景点 雪野旅游区莱芜十大名山之房干生态区莱芜孔雀山莲花山风景区莱芜羊里镇大舟山九阳宫王石门&天上人家&景区莱芜十大名山之雪野三峡景区莱芜十大名山之望夫山官正九龙山景区莱芜十大名山之南山景区莱芜十大名山之莱芜十大名山之莱芜十大名山之仙人山文昌岛景区莱芜十大名山之莲花山汪洋台景区莱芜十大名山之朝阳洞景区莱芜八大景之莱芜八大景之棋山柯栏棋山省级森林公园莱芜八大景之云台山省级森林公园莱芜八大景之陈毅指挥所莱芜八大景之宫山西照莱芜八大景之莱芜齐长城莱芜八大景之 莱芜八大景之
节日盛会 云台山庙会桃花艺术节莱芜羊里辞香岭文化艺术节莱芜天上人家槐花节莱芜当地回族节日开斋节莱芜茶业口镇樱桃节莱芜当地回族节日古尔邦节
著名人物 诗人何兰华齐鲁老画家潜心著《困学编》张克学历史学家清代画家李雪出版家清代画家将军音乐家庶吉士潘绍烈名臣朱童蒙诗人吕剑清廉博学名医朱包蒙评论家韩韶与嘶马河核事业科技专家会员明朝知县导演吴天明战地艺术家名吏爱国名士谭性教李念林散文家叶方恒画家王子正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if list && list.length}}朱家庄村 -
明朝万历年间(年)朱氏族人由山东省青州府康家庄子迁此定居,朱家庄而此得名,后有李氏等迁入定居。
朱家庄村 -
朱家庄村全村地处苏村西河冲积地带,平坦,水源较丰富,发展农业生产有较好的条件,境内生产小麦、、水稻及多种蔬菜,植被面积23.3公顷,覆盖率为43.8%。
境内便利,东(东营)红(红花埠)省级干线公路串境而过。驻有沂南禽兔加工厂、沂南第三肉联厂、宝珠饲料有限公司、苏胜加油站、宝珠大酒店、招待所等小型企业,是投资建厂的黄金地段。2000年12月底全村共有180户,690口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现有朱、李、谭、崔四个姓氏,均为汉族。194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万元,197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96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亿元,人均纯收入4840元,第一、二、三产业比为7.5∶89∶3.5,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6000万元,全村纯收入500万元。该村是全县经济强村之一,2000年农村总收入名列全县第一,1996年被县政府命名为小康村,1996年至2000年连续五年被沂南县委、县政府授予“五好党支部”“农村工作先进村”称号,所办企业也连续五年被沂南县委、县政府授予“明星乡镇企业”称号;1998年至2000年连续三年被委、市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单位”“五好村党支部”称号,所办企业也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明星乡镇企业”称号;1999年至2000年连续两年被沂南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安全文明村”称号。
朱家庄村 -
朱家庄村第一产业1949年前,矮草房,土打墙,群众只有半年粮,亩产不足100公斤。1956年成立了高级,农村生产有所变化,粮食亩产有了提高,并重视了土地治理和水源利用。兴修水利,治理荒滩,扩大耕地面积,粮食亩产达到200公斤以上。1970年至1978年投入资金1万元,工日2万个,削高填洼,整平地面,搬运土石近万立方米修渠道,实行耕作方式改革,将苏村西河西岸200亩旱田由改为畦播,苏村西河河东13.3公顷旱田改为水田,种植水稻。选用良种,科学种田,至1978年粮食亩产突破350公斤,总产达17.5万公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1984年粮食亩产400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50公斤。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全村实行统一管理,搞两季田,34.7公顷粮田都采用节水型,实现了农田水利化和耕种收割机械化,良种施肥管理科学化。2000年粮食平均亩产1050公斤,向国家贡献8000公斤粮食。
经济的发展是从1978年开始,当年100人上阵,迎风冒雪,奋战40天,建起了占地0.7公顷的兔场。1988年投资160万元建占地4公顷,冷藏能力200吨的肉联厂,当年投产获利93万元。1993年投资2000万元,先后建起了万头养猪场,上了万吨颗粒饲料厂,万吨,并对肉联厂进行了扩建。从1992年村办企业一年一大步,三年实现大飞跃,1995年村办企业实现产值3900万元,利税287万元,上交国家93万元。在此条件下,1995年组建了沂南县宝珠集团公司。1998年投资560万元建占地1公顷,冷藏能力为500吨的禽兔加工厂,1999年在县城建成占地4公顷、冷藏能力为500吨的畜禽肉类联合加工厂,被国家定为出口厂家,被定为向伊斯兰教国家出售肉类产品的厂家。随着经济市场的变化,1998年处理了万头,又投资600万元,建起了占地4公顷的种鸡场,投入种鸡4万套,获利460万元;2000年初又追加投资500万元,建立了占地2.7公顷的第二养鸡场,达到了年存栏10万套的养殖能力,与之配套的孵化厅,拥有先进的国产192型孵化机48台,2000年向社会提供商品鸡苗800万只。到2000年底,企业拥有总资产1.02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亿元,利税1644万元,上交国地两税263万元,人均企业收入4840元。朱家庄村第二产业工业: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党支部抓住发展机遇,于1993年投资90万元建起了占地1.3公顷,年生产能力为2万吨的复混肥厂,主要生产小麦、、花生、的专用肥和少量用肥,达到国家化工部GB15063-94标准,满足了周围村的需要,年纯收入20万元以上。
建筑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于1988年成立了16人的建筑队,1996年成立建筑公司,2000年底拥有资产500万元,三个工区、九个基建、一个水电安装队,从业人员19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多人,达到三级建筑资质企业水平。第三产业应运而生的服务业也蓬勃兴起,充分利用朱家庄村紧靠东红公路和村办企业较多的条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1995年投资50万元在公路两侧建起了近1000平方米的和4000余平方米的平房,给个体户经商,办起了饭店、小食品、宾馆、和零售化肥、农药等店铺,年创收10多万元,活跃了当地经济,也改变了本村的环境。同时发展运输业,现有大小载重汽车25部,运输能力10万吨以上,2000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80多人,实现年总产值100多万元。
朱家庄村 -
朱家庄村文教科技1949年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村里没有学习条件,学龄入学率很低。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1962年投资3000元改建了朱家庄村小学。1986年由村支部书记个人投资6万元对原来小学进行了改造。达到、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六配套的条件。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先后有30余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大本4名,大专5名。1992年村文化大院建成。多年来对文化科技事业不断投入,先后派40余人到济南、青岛、泰安、等地方院校、科技部门参加学习培训。
人民生活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6年全村人均粮食150公斤,人均纯收入20元。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均粮食300公斤,人均收入1000元。2000年人均纯收入4840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6000元,30%的村民住上小康楼,全村拥有40辆,其中个人拥有25辆,各种型号90余辆,程控电话180余部,彩色电视130余台,并有4户村民配备了电脑。
朱家庄村 -
朱家庄村1982年开始按规划建设标准房,即用砖石瓦建起的“四不露茅”房子。1990年至1993年进行了旧村改造,全部用、水泥预制件为主建起了标准。从1999年起,用3至5年时间把标准房改造为小康楼,村庄占地由14公顷缩减到4公顷。至2000年底,已有40户住进了小康楼,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以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90年村民用上,小学生免费入学,对考取大中专的学生一次性奖励500元或1000元,并在入学时专车送往学校。1985年以来村民的“三提五统”费全部由承担,对6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了养老制度。鼓励村民拆旧房建楼房,视具体情况一般每户补助1万元左右。
朱家庄村 -
张掖市甘州区大满镇朱家庄村
朱家庄村概述
朱家庄村,位于最南端,南临南滩,全村有10个合作社,3850亩耕地(包括荒地),有农户387户,1453口人。村党支部下设四个党小组,37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63万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50元,比上年增加250元。村党支部、村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镇党委确定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围绕经济抓建设,富民强村谋发展,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而不懈努力,经济和社会发展成绩显著。村党支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坚持以“暖民心、合民意”作为工作落脚点,主动跑部门,争取项目,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和阻碍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可以说,过去的几年是引资筹资、项目建设、产业形成等重点工作取得突破、经济快速发展的几年;是、政治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几年;是社会保持稳定、人民进一步提高的几年;是全村广大党员干部求真务实、干事创业成绩显著的几年。2006年该村被镇党委、政府评为先进村,2007年6月区委授予我村党支部“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朱家庄村产业发展
一是做大做强劳务产业。村上把输出工作当作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最大的项目来抓,针对沿海地区企业多用工需求大,而本村劳动力剩余的状况,按照“组织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每年全村组织化输转100多人次,累计输出输转达600多人次,达到了输出一个,致富一家,带动一方的,真正使劳务输出成为群众增收的“铁杆庄稼”。二是突出发展草畜产业,充分利用该村沿滩靠边的自然优势。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增总量、提效益”的发展思路,在养殖大户的带动辐射下,以“一社一品”,整体推进为目标,引进推广新品种,走规模化、科学化饲养的路子,促进了全村畜牧业的发展。建成李瑞文、李晓文、李荣、李锦、李席文、李帅文、陈海、兰青文等养殖示范点8个,建成朱家庄二社养牛专业社1个。全村畜禽总量达到2万头(匹、只),其中,牛饲养量1500头、猪饲养量1500口、羊饲养量1万只,鸡和其它7000只,5头以上养牛户达到150户,30只以上养羊户达到35户,50口以上户达到6户,500只以上养鸡户达到5户。按照建龙头、带基地、兴产业、富农民的基本思路,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了草畜、制种、蔬菜为主的支柱产业,落实小麦600亩,玉米2000亩,制种150亩,脱水蔬菜200亩,甜菜500亩,牧草300亩,其它100亩。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科技先行的工作思路,把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增收的切入点,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举办科技讲座3期,人员200人(次);推广地膜甜菜、套种胡麻,青贮氨化,等新技术3项;引进脱毒洋芋等新品种2个;引进推广畜牧新品种1个,为全村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按照“扶龙头、育龙头、兴龙头”的思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点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全村累计个体工商户达到20多家,形成了集建筑、建材、农副产品收购、、汽车运输业为主的企业群体,从业人员达到200多人。朱家庄村社会事业发展
抢抓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和日协项目的,积极争取黑河节水项目和日协项目资金22万元,完成支斗渠衬砌4.8公里;投入道路建设资金45万元,完成3公里油路罩面。投资35万元,对村两委活动阵地进行了规模化修建,配备了办公设施,筹集6万元新建高标准党员,筹资4.5万元扩建了村水塔。按照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分类指导、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的思路、整合涉农项目的资金,大力实施村级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项目,全村小康住房改造25户。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居住环境,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全村初中入学率达到99.5%,巩固率达到99%。年内新建成10月底投入使用的小学,将进一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我村办学条件。全面落实优生优惠政策,新增二女户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二孩性别比控制在100:107以内。90%以上的在家农民积极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该村农民怕看病和怕,无钱看病和看不起病、看病难的问题。筹建的占地60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中心将不断改善该村文化娱乐条件,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朱家庄村党建工作
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抓支部建设,使支部的核心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在稳步推进全民创业和贯彻落实中央惠农政策上,充分显现了党支部坚强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注重党员发展工作,共发展党员7名,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按照“五好村”党支部的要求,狠抓村级组织建设和党建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制定了《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村干部工作考勤制度》、《党支部工作制度》等10余项制度,进一步转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村级活动场地进一步规范,党建阵地内容逐步完善。深入开展“两委抓三会”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村务财务监督管理渠道,推进了基层政治建设。结合“作风建设年”,在全村党员中推行党员承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激发广大党员立足岗位服务群众的工作。为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全村实施塑造“创业先锋”为主要内容的先锋工程。一是制定了《关于在全村党员中推行承诺制的办法》和《关于实施“先锋工程”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办法》,强化了对镇党委及区委组织部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二是印制了支部承诺书和党员,全村37名党员填写了承诺书,承诺事项86条,为党员“践诺”典定了基础。三是以创建“创业型”党支部,培养“创业型”党员干部为目标,从全村党员干部中培育典型,挖掘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党建工作。计划从致富能人、企业老板当中培育典型,深化“双培双带”,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党建工作再上台阶。四是在全村党员干部、致富能人、群众中开展了以“党员明星户联系致富带头人、村干部联系贫困户、领导干部联系项目”为主要内容的“结对互联”党性实践活动。
朱家庄村 -
山东省沂南县苏村镇朱家庄村
&概况  明朝万历年间(年)朱氏族人由山东省青州府康家庄子迁此定居,朱家庄而此得名,后有李氏等迁入定居。   朱家庄村位于沂南县城东北十四公里处,苏村西河西岸,北与中李家庄相连,南与苏村西北村接壤,西与杜家庄为邻,隶属沂南县苏村镇政府管辖。全村面积55.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6.6公顷,河滩面积约4公顷,企业占地15公顷。   全村地处苏村西河冲积地带,地势平坦,水源较丰富,发展农业生产有较好的条件,境内生产小麦、玉米、水稻及多种蔬菜,植被面积23.3公顷,覆盖率为43.8%。   境内交通便利,东(东营)红(红花埠)省级干线公路串境而过。驻有沂南禽兔加工厂、沂南第三肉联厂、宝珠饲料有限公司、苏胜加油站、宝珠大酒店、宝珠集团招待所等小型企业,是投资建厂的黄金地段。   2000年12月底全村共有180户,690口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现有朱、李、谭、崔四个姓氏,均为汉族。   194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万元, 197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96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亿元, 人均纯收入4840元,第一、二、三产业比为7.5∶89∶3.5,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6000万元,全村纯收入500万元。   该村是全县经济强村之一,2000年农村总收入名列全县第一,1996年被县政府命名为小康村,1996年至2000年连续五年被沂南县委、县政府授予“五好党支部”“农村工作先进村”称号,所办企业也连续五年被沂南县委、县政府授予“明星乡镇企业”称号;1998年至2000年连续三年被临沂市委、市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单位”“五好村党支部” 称号, 所办企业也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明星乡镇企业”称号;1999年至2000年连续两年被沂南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安全文明村”称号。 大事记  1942年1月,村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村第一名共产党员。   1943年3月,以朱孝学为主成立村自卫团,朱孝学任自卫团团长。   1945年8月,朱守相、朱孝儒、朱孝斋响应党的号召参加革命。   1948年3月朱永三、 、朱孝升、朱孝秀、朱元昌五人组成支前小组赴淮海战役战场。   1950年3月,朱孝贤组织5户村民成立第一个互助组,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1952年10月,朱永三成立村办小学,接收学生15名,朱永三任教师。   1953年10月,成立中共朱家庄第一届党支部委员会,朱孝学任支部书记,共有党员4名。   1955年3月,成立初级合作社,朱守相任社长。   1956年2月,成立高级合作社,朱永三任社长。   1958年,成立朱家庄生产大队,朱守宽任大队长。   1973年9月,成立朱家庄村革命委员会,朱守相任主任。   1978年6月,向农业银行贷款2万元,建6000平方米兔场一处。   1985年,建起场12000平方米,全村120多户村民养长毛兔。   是年4月,朱守俊任党支部书记。   1986年,村支部书记朱守俊带领10多人用从商收入在村西河上修了一座长65米、宽8米、高4.6米的大桥;铺设地下水管5000米,打机井6眼,安装电动机6部;建设村办小学一处。   1988年,投资160万元,建成占地4公顷、冷藏能力200吨的肉联厂。   1993年, 投资2000万元,建成万吨饲料厂、万吨复混肥厂、两处加油站等。7处村办企业,组建南县宝珠实业总公司。   1995年12月,经沂南县政府批准沂南县宝珠实业总公司改建为沂南县宝珠集团公司,支部书记朱守俊任总经理兼董事长。   1996年6月,国家农业部批准沂南县宝珠集团公司为中型(一)档企业。   是年5月,全村安装程控电话92部,成为全县第一个电话村。   1997年2月,投资140万元建扬水站一处,并安装100千瓦变压器。   1998年2月,投资560万元,建占地1公顷,冷藏能力500吨,时加工1000只肉鸡或时加工1000只肉兔的禽兔加工厂1处。   是年3月,投资600万元,建成占地4公顷,存栏4万套艾维茵种鸡场一处,当年获效益460万元。   是年7月,开工兴建宝珠新村,当年建成别墅楼24幢,同年搬迁。   是年12月31日,经县政府批准,出资1260万元一次性买断原沂南县畜牧开发公司,组建沂南县宝珠集团公司畜禽肉类联合加工厂。沂南县委书记王立运、县长李宝智等领导为此揭牌。   ,宝珠集团公司驻县城职工宿舍楼5000平方米工程破土动工。   是年8月20日, 为解决新组建的畜禽肉类联合加工厂办公的需要,2000平方米的办公楼破土动工。   日, 村支部书记朱守俊光荣地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表彰大会,并获全国劳动模范勋章。   是年5月13日, 原山东省政协主席,由县委书记王立运,县长李宝智,政协主席魏延端,政协副主席安玉全陪同到朱家庄视察。   是年9月20日至24日,朱守俊组团携带自产产品参加首届(临沂) 全国农村适用型工业品博览会。   是年10月11日,临沂市委书记乔延春带领全市县(区)委书记、县(区)长等六大班子负责人到朱家庄村检查指导工作。   是年1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朱?基在沂河宾馆亲切接见朱守俊。   是年11月16日至18日,宝珠集团公司组团参加在济南召开的“山东省首届畜牧博览会”,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是年12月21日,临沂市劳动模范代表“生产经验交流”座谈会在朱家庄村召开。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1949年前,矮草房,土打墙,群众只有半年粮,粮食亩产不足100公斤。1956年成立了高级合作牡,农村生产有所变化,粮食亩产有了提高,并重视了土地治理和水源利用。兴修水利,治理荒滩,扩大耕地面积,粮食亩产达到200公斤以上。   1970年至1978年投入资金1万元,工日2万个,削高填洼,整平地面,搬运土石近万立方米修渠道, 实行耕作方式改革,将苏村西河西岸200亩旱田由条播改为畦播,苏村西河河东13.3公顷旱田改为水田,种植水稻。选用良种,科学种田,至1978年粮食亩产突破350公斤,总产达17.5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 1984年粮食亩产400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50公斤。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全村实行统一管理,搞两季田,34.7公顷粮田都采用节水型灌溉,实现了农田水利化和耕种收割机械化, 良种施肥管理科学化。2000年粮食平均亩产1050公斤,向国家贡献8000公斤粮食。   经济的发展是从1978年开始, 当年100人上阵,迎风冒雪,奋战40天,建起了占地0.7公顷的兔场。1988年投资160万元建占地4公顷,冷藏能力200吨的肉联厂,当年投产获利93万元。1993年投资2000万元,先后建起了万头养猪场,上了万吨颗粒饲料厂,万吨复混肥厂,并对肉联厂进行了扩建。从1992年村办企业一年一大步,三年实现大飞跃, 1995年村办企业实现产值3900万元,利税287万元,上交国家93万元。在此条件下,1995年组建了沂南县宝珠集团公司。1998年投资560万元建占地1公顷,冷藏能力为500吨的禽兔加工厂, 1999年在县城建成占地4公顷、冷藏能力为500吨的畜禽肉类联合加工厂,被国家商检局定为出口厂家,被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定为向伊斯兰教国家出售肉类产品的厂家。   随着经济市场的变化,1998年处理了万头养猪场,又投资600万元,建起了占地4公顷的种鸡场, 投入种鸡4万套,获利460万元;2000年初又追加投资500万元,建立了占地2.7公顷的第二养鸡场,达到了年存栏10万套的养殖能力,与之配套的孵化厅,拥有先进的国产192型孵化机48台,2000年向社会提供商品鸡苗800万只。   到2000年底,企业拥有总资产1.02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亿元,利税1644万元,上交国地两税263万元,人均企业收入4840元。   第二产业 工业: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党支部抓住发展机遇,于1993年投资90万元建起了占地1.3公顷,年生产能力为2万吨的复混肥厂,主要生产小麦、地瓜、花生、水稻的专用肥和少量花卉用肥,达到国家化工部GB15063-94标准,满足了周围村的需要,年纯收入20万元以上。   建筑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于1988年成立了16人的建筑队,1996年成立建筑公司, 2000年底拥有资产500万元,三个工区、九个基建施工队、一个水电安装队,从业人员19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多人,达到三级建筑资质企业水平。   第三产业 应运而生的服务业也蓬勃兴起,充分利用朱家庄村紧靠东红公路和村办企业较多的条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995年投资50万元在公路两侧建起了近1000平方米的楼房和4000余平方米的平房,租赁给个体户经商,办起了饭店、小食品、宾馆、日用百货和零售化肥、农药等店铺,年创收10多万元,活跃了当地经济,也改变了本村的环境。同时发展运输业,现有大小载重汽车25部,运输能力10万吨以上,2000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80多人,实现年总产值100多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1949年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村里没有学习条件,学龄儿童入学率很低。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1962年投资3000元改建了朱家庄村小学。1986年由村支部书记朱守俊个人投资6万元对原来小学进行了改造。达到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 大门、厕所六配套的条件。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先后有30余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大本4名,大专5名。1992年村文化大院建成。多年来对文化科技事业不断投入,先后派40余人到济南、青岛、泰安、烟台等地方院校、科技部门参加学习培训。   人民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6年全村人均粮食150公斤, 人均纯收入20元。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均粮食300公斤,人均收入1000元。2000年人均纯收入4840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6000元,30%的村民住上小康楼,全村拥有机动车40辆,其中个人拥有25辆, 各种型号摩托车90余辆,程控电话180余部,彩色电视130余台,并有4户村民配备了电脑。   村庄建设 1982年开始按规划建设标准房,即用砖石瓦建起的“四不露茅”房子。1990年至1993年进行了旧村改造,全部用钢筋、水泥预制件为主建起了标准瓦房。从1999年起, 用3至5年时间把标准房改造为小康楼,村庄占地由14公顷缩减到4公顷。至2000年底,已有40户住进了小康楼,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以上。   集体福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1990年村民用上自来水,小学生免费入学,对考取大中专的学生一次性奖励500元或1000元,并在入学时专车送往学校。1985年以来村民的“三提五统”费全部由集体承担,对6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了养老补助金制度。鼓励村民拆旧房建楼房,视具体情况一般每户补助1万元左右。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2年朱守相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该村第一名党员。1953年,建立朱家庄村第一届党支部, 朱孝学任支部书记,党员4名。1959年根据工作需要,改建朱家庄村党支部, 朱守相任支部书记, 全支部设3个党小组, 共有党员13名。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选党支部, 由朱元伦任书记,朱守俊任副书记。1985年4月支部改选,朱守俊任村党支部书记。   多年来,党支部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连续六年被中共沂南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或五好党支部,连续四年被评为文明村,1996年被命名为小康村。1999年成立中共朱家庄村党总支,朱守俊任党总支书记,任副书记, 成员朱元艺、朱同勋、朱同湘。2000年党总支下属5个党支部,1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6名。   基层行政组织 解放战争时期,村政权带领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立朱家庄生产大队,朱守宽任大队长,下设6个生产队;1973年成立村革命委员会,朱守相任革委会主任;1983年成立村民委员会。2000年朱家庄村民委员会由五人组成:主任朱元福,副主任朱元亮,委员朱同勋、朱同富,民兵连长朱同湘,治保调解主任朱同勋,妇女主任贺红霞,会计朱元彪。 人物简介  朱守相() 中共党员。1945年响应党的号召参加革命,由战士到连指导员, 是二等革命残废军人。转业回地方曾先后担任人民公社社长、纪检委员等职,1959年按照组织安排支援农村, 毅然辞去职务回村任党支部书记。他一生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回乡为农村建设,始终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党无限忠诚,对事业无限热爱,对人民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一生清廉,严于律己,忠实于人,艰苦奋斗,为村建设贡献了力量。   朱守俊 1948年生,中共党员。197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化。1975年退伍回乡,任村支部副书记,1985年任村支部书记。   他带领村民走企业强村的路子,先后建起养兔场、第三肉联厂、颗粒饲料有限公司、复混肥料厂、畜禽肉类联合加工厂、液化气站等企业实体,其中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一处,并组建了临沂市第一家村级集团公司--沂南县宝珠集团公司。到2000年,全村总资产1.02亿元, 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亿元,固定资产8000万元。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连续四届被选为中共沂南县委候补委员、委员,沂南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1995年被评选为山东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优抚对象先进个人;被临沂市人大常委会授予建功立业先进代表称号;被临沂市委授予创五好奔小康模范农村党支部书记、临沂市优秀乡镇企业家等称号及临沂市重视老龄工作功勋奖;同时党支部也被评为首批九间棚式的党支部。1998年当选为省第九届人大代表,2000年4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同年11月13日,受到来临沂视察的朱?基总理的亲切接见。
朱家庄村 -
山东省莱西市孙受镇朱家庄村
&村庄由来  年间,徐姓由山西省迁此建村,名徐家庄,1982年改为朱家庄。    政区人口  位于孙受镇东南3公里处,村东是蓝烟铁路,村西与沈家庄隔郭蒲公路相望。土地总面积1769 .8亩,耕地面积831亩,2004年村民113户,人口368人。 经济状况  以农业生产为主,养殖业和栽桑养蚕发展较快。截止到2004年,农作物种植1200亩,小麦390亩,玉米630亩,大豆等其它杂粮200余亩,总产量662吨,花生250亩,总产135吨。养殖业以奶牛为主,村西建养殖小区,奶牛养殖12户,奶牛80头,生猪养殖8户,存栏量215口,养鸡2户,存栏量1万只,桑园54亩,养茧3户,收入6万余元,2002年,栽速生杨80余亩,现有成材木料540立方,全村经济总收入1050万元,人均纯收入5000元。    社会事业&  1993年,制定了《村庄规划方案》。截止到2004年,投资6万元,整理了村中心街,82户农民修建了新房,大部分农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88%的农民用上了彩电、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拖拉机代替了手推车,固定电话82部,85户的农民参加了医疗保险,75%的农户拉上了有线电视[1]。
朱家庄村 -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移风店镇朱家庄村
&地理位置  在移风店南偏西8.5公里,流浩河北岸。 村庄由来  据传:明嘉靖时(),高姓迁来此地定居,称高家庄。清光绪时(),朱姓人口增长超过高姓,改称朱家庄。同治《即墨县志》标有高家庄。今此村已按方位分为东朱家庄村、西朱家庄村。 政区人口   全村有耕地面积739亩。2006年,全村共有397户,总人口为1117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640人。 经济发展   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98吨,经济总收入为104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6888元。
朱家庄村 -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朱家庄村
&  莱城区羊里镇朱家庄村是莱芜市首家省级“千村引智”示范村。他们大力引进使用国外智力,推动了该村食品加工出口的发展战略的实施,成为一个集15家企业、年出口1.6亿元、服务业发展迅速的“千村引智”示范村,人均纯收入由不足800元增长到5800元。   莱芜莱城区羊里镇朱家庄村引进使用国外智力大致经过了五个阶段。第一步“农”变“商”:国际合作帮助实现农产品规模出口;第二步“商”变“工”:国外技术促进种植业向加工业转移;第三步“工”变“销”:学习国际规则独立开拓国际市场;第四步“追”变“并”:追踪国际消费趋势,引进高端果蔬加工技术;第五步“跟”变“领”:研发自主产权技术,抢夺未来市场的主动权。 一、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   一是促进了朱家庄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跨越。通海公司引进国外技术的冻干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建设新厂区面积70亩,建设冻干车间2座,200立方米冻干生产线4条,冷库18座,加工车间2座,总建筑面积达18000平方米。2004年动工后两年完成,年产值实现1.2亿元,利税1300万元。二是促进了农产品大幅增值。一般地,一斤生姜加工成为日本标准食品以后升值4—10倍。三是促进了农业产业链迅速延长。朱家庄已经建成储藏洞120多个,储藏品种从大蒜、胡萝卜、苤蓝等各种蔬菜到苹果、栗子、核桃各种山果。目前该村冷库已吸纳到华东、华北、华南17个省的农产品。四是较大幅度提升了农民收入。一般固定工每月1000元;季节工每天100—180元。铭源公司职工工资则是一般企业的两到三倍,全部村民已自然地转变为工人。 二、催生了新生产方式   无公害农业、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新技术标准要求传统农业向集约化经营、大力推行标准化种植转变,继而要求土地和技术集中管理。为此,建设蔬菜种植基地、农业合作社等经营方式应运而生。通过农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等方式,现已建无公害基地4万多亩。2008年朱家庄工业园直接带动各种农业基地40多万亩。“东兴源”牌、“通海”牌、“尔田”牌食品通过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从源头上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扩大出口创造了条件。村宝之城有限公司则走上了电子交易的道路。从2006年开始签约,从事大蒜、蒜薹、板栗、苹果、花生的大宗农产品交易,积极发展电子交易客户。现正酝酿在莱芜成立大宗农产品姜、蒜、花椒等商品的电子交易平台,进行农民离开土地后的。 三、实现了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   朱家庄工业园的迅速发展,调节了不同经济区域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全村正常固定工2400多人,旺季达到每天13000人,最多时达到20000人,俨然一个大型国有企业规模。   莱芜莱城区羊里镇朱家庄村收获加工旺季,正逢北部山区农活淡季。由此一个劳动力市场在朱家庄村自然形成,继而产生了一批劳动力经纪人。他们每天早晨租用公共汽车从雪野、苗山、常庄等山区乡镇送来一批批农民工,傍晚再接回去。现在又出现一个新动向,城里下岗和退休工人也来朱家庄打工。 四、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   一是食品标准的理念普遍接受。经验生产成为历史,朱家庄农民体验到了工业标准的内涵并形成了自觉准则。现在仅进生产车间就得经过7遍消毒。出口日本的姜菜选用优质上等嫩姜,采用日本工艺配方,经原料腌渍清洗、脱盐去辣、机械切片、消毒杀菌、净化水调味液配制、充值计量、真空包装、品质检验、金属探测、入库等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二是生产管理日益严格。产前抓选种;产中抓配套,推广施用专用有机肥、农药;产后抓销售和加工。传统作坊生产已经被现代化生产设备、高素质员工队伍、洁净生产环境、严格质检程序、先进的管理模式、现代工艺配方所取代。大部分公司的新进员工,都要在试用三个月接受考核,合格后才录用。生产车间实行轮岗制度,员工每三个月要进行一次轮岗,争取每人都成为技术人员。三是产业理念得到提升。农民进一步认识到土地的增值主要是靠产业调整、技术进步和环境建设。创建食品研发中心需要征用土地,附近的企业和农民都积极作出牺牲予以配合。恒达公司始终精心做贸易,金融风暴下,公司业务波动较小。四是人才第一观念得到强化。通海公司现在各种资产达2.7亿,年经营额4.9亿,是朱家庄实力最大的公司。公司10年前就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要素来抓。大力招收储备各类人才,自费送到瑞士留学,学习国际工商专业,了解国际贸易规则、法律、语言及西方文化。现在,王承强已经接管公司贸易与资本运作业务。五是品牌形象追求逐渐形成。最初是为了尽快脱贫,现在逐渐认识到比挣钱更重要的是品牌,是锤炼自己的看家利器,形成自主产权。 五、带动了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   小城镇建设迅速布局。工业园区与农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与初级阶段的农村相适应。住房质量提高的同时,道路、交通、通讯、旅店、培训、金融、法律、运输、多达十几个语种的翻译需求、劳动力市场等等,也得以迅速发展。发往莱芜的班车现在达到每20分钟一趟;莱城区就业训练中心在朱家庄落成,第一批300人的培训班已经开学。
朱家庄村 -
山东省平度市白埠镇朱家庄村
&村庄由来&  清同治年间,朱姓先祖朱启显从原址蓼兰常富庄迁至现住地,以姓取名朱家庄,至今已有230年历史。 村庄简介  位于白埠镇驻地东南12公里处,地处北纬36°44,东经119°47,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亩,全村132户,农业人口417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以发展农业、养殖业、林业和运输业为经济发展重点。农业方面:有稳产高产田450亩,亩均粮食单产1100公斤;经济田350亩,亩均产值1400元。养殖业方面:2005年新建养殖小区2个,肉猪养殖户达到25户,植桑养蚕户24户,粮食运输户15户。2005年经济总收入58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200元。 优势产业  养殖业、运输业是该村的重点产业。1990年开始发展肉猪养殖。2005年,新建养猪小区2个。植桑养蚕户24户,植桑80余亩,亩均产茧125公斤,收入45万元。有粮食运输户15户,年收入60万元。 社会事业&  2003年该村投资5万元改造了全村农灌线路,换成地埋线,解决了农田浇水动力用电问题。2004年全村村民吃上了自来水,现有固定电话110部,有线电视用户110户,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户105户,参保率达77%。
朱家庄村 -
云南省江川县大街镇朱家庄村
&  朱家庄村是江川县大街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大街镇东南面,距大街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镇政府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江川县城3公里。东面邻伏家营村委会,南面邻小委会民小组,西邻委会,北面大庄村委会上、民小组。辖戚官、朱家庄、廖家营、沈家桥、大龙潭、小龙潭等1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660户,共5920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5734人,劳动力2883人。   整个村委会国土面积18000亩,海拔1742米,年平均气温15.6℃,适合种植烤烟、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453亩,林地11878.5亩,人均耕地0.43亩,共有经济林果地3735亩。全村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收入为主,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0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4元[5]
朱家庄村 -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北博山乡朱家庄村
&  朱家庄村位于北博山乡政府驻地北博山以北四公里。地处丘陵。设四个村民委员会。共1,401户, 4,916人。耕地3,994亩。主产小麦、玉米。工副业有泡花碱厂、砖厂、包装厂、建筑工程队和条编等。年产值93万元。   《丁氏宗谱》载:“吾祖四公子,于洪武七年由冀州枣强县迁于山东省淄川县道凯庄同居。洪武八年,迁于颜神镇安居。六世应振,字简廷,郡庠生,自八陡迁居朱家庄。”据此,丁氏当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在此定居。清光绪《续修丁氏族谱》载:“始祖明洪武初年(1368年)自冀州迁于青州府益都县朱家庄定居。始祖讳昆,故后,卜葬于庄西。”清康熙九年(1670年)《颜神镇志》、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续修博山县志》,均分别载有“朱家庄”宇样。村中原有明成化、清乾隆年间之碑碣,均载有“朱家庄”的村名。相传明代以前,先有朱姓在此定居,故以姓氏命名为“朱家庄”。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4次
参与编辑人数:12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38:08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莱芜8万养老保险文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