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领导人员年薪规定转非的相关规定

无法找到该页
无法找到该页
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请尝试以下操作:
确保浏览器的地址栏中显示的网站地址的拼写和格式正确无误。
如果通过单击链接而到达了该网页,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通知他们该链接的格式不正确。
单击按钮尝试另一个链接。
HTTP 错误 404 - 文件或目录未找到。Internet 信息服务 (IIS)
技术信息(为技术支持人员提供)
转到 并搜索包括&HTTP&和&404&的标题。
打开&IIS 帮助&(可在 IIS 管理器 (inetmgr) 中访问),然后搜索标题为&网站设置&、&常规管理任务&和&关于自定义错误消息&的主题。转型社会中我国国企职工的非制度参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转型社会中我国国企职工的非制度参与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给具有浓重计划经济色彩的国有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改革压力。在改革过程中,职工承担了较多的改革成本。同时,由于国企职工具有较高的组织程度和参与意识,以及转型社会中制度设计的不完善、滞后和制度的失效,职工的非制度参与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非制度参与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促进矛盾的解决、促进制度化建设,又可能激化矛盾、引发社会动荡。因此,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深入研究非制度参与,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276.1【正文快照】: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主要标志,中国社会进入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对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尤其是给具有浓重计划经济色彩的国有企业带来的改革压力,更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国企改革,涉及到企业的方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琪;[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思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朱慈蕴;[J];法学评论;2001年05期
杨瑞龙;;[J];经济研究;1993年08期
石少侠,王福友;[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平青;;[J];经济管理;2002年02期
张立君;;[J];经济管理;2002年08期
高闯;刘冰;;[J];经济管理;2002年12期
崔建华;;[J];经济管理;2002年14期
杨瑞龙;刘刚;;[J];经济学(季刊);2002年02期
谢丁宁;;[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11期
冯素坤;;[J];理论观察;2007年05期
陈浩;;[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周作瀚;张英洪;;[J];政治学研究;2007年02期
王国剑;;[J];嘉兴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鹏程;;[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燕继荣;;[A];中国改革论坛文集[C];2007年
王庆五;;[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林钟高;彭琳;郑军;;[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刘延生;;[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康纪田;;[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王迪;;[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马葵;;[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廖声武;;[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郭宝亮;;[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静;[D];复旦大学;2008年
王广振;[D];山东大学;2007年
姜志强;[D];山东大学;2007年
杜晶;[D];湖南大学;2007年
胥胤;[D];四川大学;2007年
高元禄;[D];吉林大学;2007年
郭哲;[D];湖南大学;2007年
郑文全;[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高前善;[D];复旦大学;2007年
王强;[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晓蕾;[D];同济大学;2008年
刘玮;[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朱丽萍;[D];同济大学;2008年
孟旺;[D];湖南大学;2007年
杨秉勇;[D];山东大学;2007年
叶小平;[D];南昌大学;2007年
邹丽娟;[D];湖南大学;2007年
周文生;[D];安徽大学;2007年
王华;[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吕春梅;[D];湖南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葛玮;;[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梁莹;[J];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04期
朱立言,陈宏彩;[J];管理世界;2003年12期
李华;[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龚廷泰,戴锐;[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宁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7期
刘玉;[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汪?寅;[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李斌;[J];理论导刊;2004年06期
贺筱华;;[J];理论观察;200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团,葛道顺;[J];管理世界;2002年02期
王思斌;[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张汝立;[J];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04期
樊纲;;[J];经济研究;199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娜迪亚·奥丽亚,保罗·德·古奇特涅尔,冯炳昆;[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4年03期
张树华;[J];东欧中亚研究;1995年01期
阿诺德·马克斯,刘瑞祥;[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5年04期
董守义;[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徐长福;[J];理论与现代化;1995年03期
孔圣根;[J];理论与现代化;1995年06期
高华;[J];战略与管理;1995年04期
赖德胜;[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李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庞长荣;[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克全;;[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张勇;;[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冯晓英;;[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谢方意;;[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1年
余伟民;;[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梁治平;;[A];2003年中国改革论坛文集[C];2003年
高力;廖炼忠;;[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胡发贵;;[A];首届国际道德哲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王凯珍;任海;;[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江华;;[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毛卫平;[N];北京日报;2000年
强世功;[N];法制日报;2000年
齐万良;[N];社会科学报;2000年
柯岩;[N];社会科学报;2000年
房德邻;[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作者系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N];文汇报;2000年
;[N];中国财经报;2001年
杨德广;[N];中国教育报;2001年
肖文涛;[N];发展导报;2001年
茅家琦;[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奎军;[D];暨南大学;2001年
杨小微;[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许二斌;[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陈烨;[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黄永鹏;[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李冬莉;[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徐书业;[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余丽丽;[D];复旦大学;2003年
沈立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夏玉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盛图强;[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陈红艳;[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彭忠信;[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王静;[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王再兴;[D];四川大学;2003年
赵维贞;[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田瑞华;[D];内蒙古大学;2004年
赵洁;[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王春风;[D];内蒙古大学;2004年
任娟玲;[D];中南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微信扫一扫
关注【遇事找法】随时随地获取法律帮助与生活法律热点常识
微信扫一扫关注
您当前位置:
&&&&&&&&&&&&&&&正文
企业被地税转入非正常户对股东有何影响
wl9010cklg
我们公司被地税转入非正常户,公司现有三个股东,一个法人,两个自然人,请问会对这三个股东有影响吗。转非愿意因为漏报一个税项,无税费,应该0报的。
河南 周口 淮阳县发表时间: 16:57
微律云服务平台
温馨提示:只有认证通过的律师才能回复咨询。
您好,有影响的,不能漏税或者偷税
律所:河南焕廷律师事务所 回复时间: 09:28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遇到法人问题您可以尝试: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找一个专业律师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看相关法律知识
其它回答共 1 条
1893961****
可能有影响。
律所:河南睿东律师事务所
回复时间: 14:14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企业:所得税
工商税务相关词条:
不用注册,快速回复,马上在线咨询专业律师!
您的问题描述越详细,律师回答越及时越准确~
律师回复后第一时间短信通知您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验证码错误!
用户登录 |
记住登录状态
找法推荐律师
吉安优秀律师
工商税务律师
专长:工商税务
相关法律帮助
Copyright@ 版权所有 找法网()- 中国大型法律服务平台&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template/862.jpg
  6月23日,彭毅陪同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到平朔公司和平朔工业公司调研。在平朔劣质煤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部,王儒林一行听取了煤制合成氨、硝酸、硝铵工艺介绍,了解了水耗煤耗、污水处理、成本效益等情况。
相关部委网站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人口计生委
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局)
安全监管总局
食品药品监管局
知识产权局
国家宗教事务局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北京电视台
经济参考报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千龙新闻网
中煤企业网站
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有限公司
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中煤张家口煤炭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中煤北京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中煤焦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煤黑龙江煤炭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煤鄂尔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销售公司
天津中煤进出口有限公司
中煤能源山东有限公司
上海中煤华东有限公司
中煤南方能源有限公司
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煤第一建设公司
中煤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中煤第五建设公司
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煤邯郸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煤炭综合利用集团公司
中国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中煤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中煤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地方煤矿总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京公网安备号
地址:中国·北京 朝阳区黄寺大街1号 邮编:100120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财产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7号)解
中国国际税法智库 王建伟 张学斌
自国税函[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颁布以来,税务机关在执行国税函[号文件规定中查补了大量非居民间接股权转让税款,同时与纳税人围绕非居民间接股权转让也产生了一些争议。此外,对非居民间接转让其他财产能否征税,税法基本上也是空白。为此,国家税务总局于2015年2月3日颁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财产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7号》(以下简称7号公告)。现将公告的基本规定做一系统解读。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公告明确适用的所得和非居民企业范围
(一)非居民间接转让财产的范围
本公告已经从国税函[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中“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转化为“间接转让财产”,7号公告第一条明确了“”。什么是中国居民企业股权等财产,即包括第一次使用的“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实际上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范围应涵盖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所以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的范围大大拓展了。间接转让财产范围应包括不动产、营业机构动产、整个营业机构财产、无形资产、债权、股权以及其他财产等。对中国应税财产包括中国居民企业的财产,关于境内居民企业的财产属于中国应税财产没有问题;但由于依据国税发[2009]8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境外注册中资企业依据实际管理机构标准认定为居民企业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规定,转让属于境外注册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的财产,是否也应认为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税收协定第十三条财产收益条款对不动产转让或转让营业机构动产或营业机构财产依不动产所在地或营业机构所在地确定来源地。如果转让境外注册的中国居民企业的不动产或营业机构的动产或整个营业机构财产,能否确定为转让中国应税财产,这一点会有争议,所以公告第一条对间接转让中国境内应税财产明确不含境外注册中国居民企业。
(二)公告适用的非居民企业范围
根据公告第十四条规定,本公告适用于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取得的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所得,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所得。即取得的是《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三款所得的非居民企业。不过明确是通过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取得的所得。对于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而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取得所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则不适用本公告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的范围。
(三)公告明确适用整个文件的前提条件
7号公告第一条就开明宗义地明确:非居民企业通过,等财产,规避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四十七条(注:即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的规定,重新定性该间接转让交易,确认为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等财产。
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包括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按公告精神确认为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是建立在实施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且规避了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条件下的,这是整个7号公告首先明确的前提条件,其着力于明确“不合理商业目的,规避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条件下的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属于避税行为。
二、转让中国境内应税财产有新界定
(一)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的概念
号公告第一条对进行了界定,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是指非居民企业通过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中国应税财产的境外企业(不含境外注册中国居民企业,以下称境外企业)股权及其他类似权益(以下称股权),产生与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相同或相近实质结果的交易,包括非居民企业重组引起境外企业股东发生变化的情形。
(二)间接转让财产直接确认为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的条件
非居民企业通过实施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规避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的,该间接转让交易应重新定性,确认为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应在中国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转让中国境内应税财产的征税权没有超越协定限制规定
理解该条款规定,首先其没有直接超越税收协定限制。法规此处规定应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基本规定。因为公告依据的是《企业所得税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对于有协定的,还要按协定规定执行。为履行国际法的义务,《企业所得税法》本身就明确有协定的,应按协定规定执行。公告中多处提到如有税收协定的情况,如:
1、第三条(七)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所得在中国可适用的税收协定或安排情况;
2、第五条(二)在非居民企业直接持有并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的情况下,按照可适用的税收协定或安排的规定,该项财产转让所得在中国可以免予缴纳企业所得税。
3、尤其是第十八明确,本公告规定与税收协定不一致的,按照税收协定办理。
这三个条款实际上明确如有税收协定,应遵从协定的精神。公告不构成对税收协定条款限制的超越。
尽管7号公告第二条明确了应归属于中国境内的应税财产的数额,但文件实质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含义,即既明确归属于中国境内应税财产的数额,也包含归属于中国应税财产的所得判定。
1.与设立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及数额
公告第二条第一款明确,对归属于境外企业及直接或间接持有中国应税财产的下属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的数额,。其实质还明确转让境外企业间接转让非居民企业在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应作为与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应计算到该机构、场所的应税所得中去。按照公告第二条第一款的精神,其所得和数额应按企业所得税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的设立机构、场所适用的方式确定及征收,不实行源泉扣缴。
2.应归属于中国境内不动产所得及数额
第二条第二款指被转让境外非居民企业因拥有中国境内不动产,由于境外非居民企业被转让,随同境外非居民企业被转让的境内不动产所有人或权益人也发生变化,该不动产间接转让产生所得应认定来源于中国境内,按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三款所得,由被转让的非居民企业实行源泉扣缴。
3.归属于权益性投资资产所得及数额
第二条第三款明确被转让境外企业因拥有中国境内权益性投资资产,由于境外非居民企业被转让涉及中国境内投资性权益资产发生间接转让的,此项中国境内权益性投资资产间接转让所得应认定来源于中国境内,按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第三款所得,由被转让非居民企业实行源泉扣缴。
三、合理商业目的的考虑因素有新的指引
(一)什么是“合理商业目的”要综合考虑8个方面因素
7号公告第三条是对什么是“合理商业目的”的分析,即业界所谓的测试方法的指引。与国税发[2009]2号第十章一般反避税管理
第九十三条规定、国税函[号“受益所有人”条款的“导管公司”概念,及税总函[2014]38号的“没有专职人员,不从事制造、经销、管理等实质性经营活动,是纯粹的控股公司”,对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的安排,例举8个方面的分析考虑因素,这是过去法规没有明确或充分考虑的新规定。即要根据这8个方面的因素来综合分析考虑“合理商业目的”的判断。这8个方面的分析因素是:
(一)境外企业股权主要价值是否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国应税财产;
(二)境外企业资产是否主要由直接或间接在中国境内的投资构成,或其取得的收入是否主要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中国境内;
(三)境外企业及其直接或间接持有中国应税财产的下属企业实际履行的功能和承担的风险是否能够证实企业架构具有经济实质;
(四)境外企业股东、业务模式及相关组织架构的存续时间;
(五)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在境外应缴纳所得税情况;
(六)股权转让方间接投资、
(七)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所得在中国可适用的税收协定或安排情况;
(八)其他相关因素。
上述前三款明确,境外企业的主要股权、主要资产、主要收入是否由境内企业的财产、中国境内投资或来源于中国境内收入所构成,这是分析境外控股公司是否有商业实质,履行功能与承担风险是否匹配的关键分析点。
此外第三条(四)应关注境外企业的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这是与第三条(三)的分析密切相关的条款。
第三条(五)关注的是应税财产在境外缴纳税款情况,也是从立法明确只有境外实际税负低于12.5%的情形,才作为交易否定的条件之一。有些国家或地区对纳税人所得的名义税率可能会高于12.5%。但税法明确的是实际税负,而不是名义税负,所以需要通过纳税人在境外缴纳所得税的事实来证明。关注在境外应缴纳所得税情况应该成为构成要件。
第三条(六)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与直接投资、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的可替代性,理解上一是间接转让应与直接转让交易进行可比性分析,二是要重点关注间接转让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与直接转让有什么区别。
第三条(七)可适用税收协定的情况也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投资方由于不能直接享受我国对外签订税收协定待遇,所以可能采取在境外通过间接财产转让以回避中国境内的纳税义务;二是如果有税收协定,如中国居民企业的境外直接控股方,如在香港设立直接控制中国居民企业的公司并且控股权超过25%,因香港与大陆有税收安排,安排对股息分配的限制税率为5%,所以可以将境内被控制的中国居民企业利润先进行分配,再间接转让,转让价格会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判断是否适用“合理商业目的”上应根据这种情况重点加以关注。如果香港公司就是一“导管公司”,新协定的本意是不能享受5%的预提税优惠。《国家税务总局》是与香港税务主管当局磋商,国家税务总局提出处理意见,即对是否不利于“受益所有人”认定的情况进行规定。如果在香港设立的公司存在向非香港居民企业分配利润的情况下,会不利于“受益所有人”认定。
(二)公告直接明确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情形
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情形用四个需要同时满足的条款来确定,这在以前的立法中是一个空白。所以可以理解为填补空白和解决争议的重要立法。这四个条件分别从境外企业股权价值的来源、资产构成、企业组织不具有经济实质和境外企业交易的税负确定。即:
(一)境外企业股权75%以上价值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国应税财产;
(二)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发生前一年内任一时点,境外企业资产总额(不含现金)的90%以上直接或间接由在中国境内的投资构成,或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发生前一年内,境外企业取得收入的90%以上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中国境内;
(三)境外企业及直接或间接持有中国应税财产的下属企业虽在所在国家(地区)登记注册,以满足法律所要求的组织形式,但实际履行的功能及承担的风险有限,不足以证实其具有经济实质;
(四)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在境外应缴所得税税负低于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在中国的可能税负。
此外该条款不能用于解释《企业所得税法》及其他法规中所有关于“不合理商业目的”的情形,此处的“不合理商业目的”仅仅适用于非居民间接财产转让的情形。原因在解读三中阐述。
(三)公告明确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情形
公告用正例举的方式,在第五条下明确,只要符合第五条下的一个条件,就可以认为具有“合理商业目的”。
1.公告五(一)非居民企业在公开市场买入并卖出
该条款是与国税函[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第一条相互衔接的规定。此前,国税发[1993]4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取得股票(股权)转让收益和股息所得税收问题的通知》曾经明确对外国企业转让B股和海外股取得的净收益暂免征收所得税。但对QFII转让不是设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持有的中国境内发行的A股取得的收益是否征税一直没有明确。随着我国居民企业股票上市地点越来越多,股票种类也越来越多,有A股、B股、H股、N股、S股等,但之前的法规其法理已经失效,对非居民取得上述股票转让所得是否免征规定一直不明确。国税函[号第一条,本通知所称股权转让所得是指非居民企业转让中国居民企业的股权(不包括在公开的证券市场买入并卖出。此次公告第五条(一)明确非居民在公开市场买卖同一同一上市境外企业股权取得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所得)所取得的所得,具有合理商业目的。两者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进一步的理解就是该股权直接或间接转让均不属于转让中国境内应税财产,非居民企业涉及在空开市场买卖中国居民企业的所得在我国免于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是对非居民企业在公开市场买卖中国居民企业上市股份的政策支持。
2.公告五(二)如果非居民直接持有并转让中国应税财产,按税收协定在中国可以免税的。税收协定适用有实质要求:
1.直接转让
2.有税收协定适用条款
3.税收协定免于缴纳企业所得税
税收协定对免于缴纳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的主要是非居民持有中国居民企业股权不到控股权比例规定而转让其股权的;或协定条款第十三条没有纳入我国可以征税的无形资产转让。因为十三条财产收益主要规定转让不动产、营业机构财产或转让整个营业机构、转让公司股权或其他权益类证券,一般不包括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所得。
四、集团内财产转让涉及间接转让中国的条件(“安全港规则”)
7号公告第六条应认定为“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条件精神实质,主要是对非居民集团内资产转让(类似于重组)涉及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具有“合理商业目的”条件的明确。依笔者的理解就是此项财产转让涉及间接转让中国财产我国不行使管辖权。
这三个需要同时具备的条件是:
(一)转让方和受让方直接和间接彼此拥有股权控制比例要达到80%以上,或转让方和受让方在同一控制下控股权比例超过80%
公告第六条第一款明确非居民集团内财产转让涉及中国居民企业股权转让的。这与非居民企业重组的法律规定相接近。财税[2009]59号对非居民免税重组进行规定,除满足特殊性税务处理的五个条件外,还规定了其他三项条件。对于直接控制另一非居民企业或中国居民企业的股权的控制比例均以100%控制为条件。此次公告明确财产转让方直接或间接彼此拥有受让方控股在80%以上,是否降低了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免税重组的条件?其实本文不构成对财税[2009]59号的改变和限制。此处仅仅明确在间接财产转让下股权转让方和受让方,以及同一控制方直接或间接拥有80%的股权条件下,可以不适用本公告第一条规定。也就是不能将该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确认为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我国就不行使税收管辖权,不能征税。这样,财税[2009]59号文的规定,现在可以理解为非居民直接重组中国居民企业资产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了。由于新公告没有废弃财税[2009]59号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免税重组的规定,按公告精神理解,新公告与财税[2009]59号就构成了直接重组与间接重组的不同适用法规。
从文件的法理上笔者倾向于这种理解。具体情况需要立法进一步明确。
公告没有明确可以适用,所以即使受相同多方控制控股权比例超过80%也不满足条件一。
本条之所以明确非居民集团内财产转让涉及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不适用第一条规定的条件,也是对非居民企业业务正常重组的政策支持。如果法规过多限制境外集团间重组业务的开展,不利于境外企业进行正常资产重组业务开展,也会影响吸引外来投资。这样规定既对非居民企业合理的集团内重组予以支持,也依然保留对重组涉及中国居民企业财产转让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加以限制。
此外,7号公告要求,如果境外企业股权50%以上(不含50%)价值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国境内不动产的,本条第(一)项第1、2、3目的持股比例应为100%。
因为这种情况下境外企业财产转让等同于转让中国境内不动产,对不动产转让,不动产所在国行使征税权是一种国际惯例。此种情形的转让应保持严格限制。
(二)间接转让中国所得税负不减少
公告第六条第二款明确:本次间接转让交易后可能再次发生的间接转让交易相比在未发生本次间接转让交易情况下的相同或类似间接转让交易,其中国所得税负担不会减少。
按此条规定,财产转让涉及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财产的,初次转让后再次进行转让,其再次转让的中国应税财产所得在中国的税收负担不会减少。该规定实际上对非居民财产转让所得缴纳中国税收的递延。文件规定非常清楚,对非居民企业属于“合理商业目的”的转让后,今后财产再次转让的,不是指在被转让的境外企业所在地税负比中国少,而是再次转让一是不能豁免中国税收,二是不能低于在中国转让的税收负担,除非再次满足集团内股权转让不征税条件。
(三)要求转让股权支付全部以受让方或受其控股企业的股权或股份支付股权交易对价。
这样规定实际上要求转让方不是以获取现金为直接目的,而是对转让财产或股权及受让方继续保持参议管理、控制和资本为直接目的。
五、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的扣缴和报告义务
(一)税款扣缴义务人
对间接转让不动产、股权的转让方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直接负有支付相关款项义务的单位或者个人为间接转让不动产所得或间接转让股权所得应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
(二)转让方自行缴纳情形
间接转让不动产所得或间接转让股权所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扣缴义务人未扣缴或未足额扣缴应纳税款的,股权转让方应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7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税款,并提供与计算股权转让收益和税款相关的资料。主管税务机关应在税款入库后30日内层报税务总局备案。
(三)报告股权转让事项
公告第九条规定,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的交易双方及被间接转让股权的中国居民企业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股权转让事项,以及只要在股权间接转让各方相关的,都可以向股权被转让的中国居民企业主管税务机关进行股权转让事项的报告。按文件规定可以理解为不是必须报告(即非强制性)。
但是公告第十条又明确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的交易双方、被间接转让股权的中国居民企业以及避税安排的筹划方应按照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资料,具体资料由第十条明确。按第十条规定,实际上还要提供第九条规定的具体资料。所以结合第九、第十条规定的情况,是否需要报告和提供资料是应主管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类似于同期资料应税务机关要求而提供的情形。当然同期资料在有些情况下是必须提供的,这多少有些不同。
在第十条报告要求提供的资料中有一项非常突出的规定,即(四)用以确定境外股权转让价款的资产评估报告及其他作价依据;对资产评估报告,公告没有明确什么机构有评估资格,也没有明确什么样的资产评估报告符合要求,如果没有资产评估报告怎么办?由于境外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具体情况非常复杂,所以此条款在具体执行中各地会产生差异。
(四)不扣缴或不缴纳税款的处理
公告第八条规定,扣缴义务人和股权转让方均未扣缴或缴纳应纳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处理;但扣缴义务人已在签订股权转让合同或协议之日起30日内按本公告第九条规定提交资料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公告十三规定,股权转让方未按期或未足额申报缴纳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所得应纳税款,扣缴义务人也未扣缴税款的,除追缴应纳税款外,还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二十一、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对股权转让方按日加收利息。如转让协议或合同签订30日后未按规定提供资料、未按公告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申报缴纳税款的,除按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的基准利率计算利息外,还要加5个百分点计算利息。
六、其他相关规定
(一)间接转让财产立案的规定
公告第十一条规定,主管税务机关需对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交易进行立案调查及调整的,应按照一般反避税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因同一境外企业股权转让导致间接转让两项以上中国应税财产的
公告第十二条规定,股权转让方通过直接转让同一境外企业股权导致间接转让两项以上中国应税财产的,按照本公告的规定应予征税,涉及两个以上主管税务机关的,股权转让方应分别到各所属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与国税函[号第八条规定有所不同。国税函[号第八条明确境外投资方(实际控制方)同时转让境内或境外多个控股公司股权的,被转让股权的中国居民企业应将整体转让合同和涉及本企业的分部合同提供给主管税务机关,如果没有分部合同的,被转让股权的中国居民企业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被整体转让的各个控股公司的详细材料,准确划分境内被转让企业的转让价格。由于国税函[号第八条依然有效,两者间申报缴纳的差异可以依后法优于前法的法理适用。即需要分别申报、分别缴纳。对税款计算方法,本条还规定各主管税务机关应相互告知税款计算方法,取得一致意见后组织税款入库;对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报其共同上一级税务机关协调。
尽管本次7号公告与698号相比已经有了全面提升和明确指引,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但法规仍有不明确之处:如合理商业目的标准仍没完全解决;非居民多层间接股权转让是否适用本公告没有明确,这在具体执行中仍会是一个争议。间接股权转让成本如何确定?股权转让所得如何计算?、转让方境外已纳税额在我国确认间接转让征税时能否抵免?对重组涉及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由于不适用财税[2009]59号公告(文件没有直接明确,但依据本解读的四、(一)的理解),也就不适用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7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有关问题的公告》中明确的重组包括分立、合并的情形。那么新公告中重组包括的范围有哪些?是否包括分立、合并的情形?此外文件中一些主要等用语应如何进行界定等?但本文作为解读,这些方面的问题不是本文重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领导人员七不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