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失业因市场劳动力流动理论不强

劳动经济学第2次作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劳动经济学第2次作业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1、解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更严重。因为摩擦性1失业1、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下载积分:980
内容提示:1、解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更严重。因为摩擦性1失业1、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277|
上传日期: 00:33:1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1、解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更严重。因为
官方公共微信劳动就业&|&劳动关系&|&工资与福利&|&职业培训&|&社会保障&|&
入世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
入世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  中石化湖北石油人事处
徐公超&&&&  &&&&  【内容提要】: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国有企业断臂求生的战略性调整,又有大批富余职工失业。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升级调整,使我国结构性失业现象日益突出,面对这种严峻的就业压力,我国即将扣开入世的大门。加入WTO对我国就业究竟有什么影响?专家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认为,对这一问题,不能简单的一言概之,而要从发展、综合、整体的角度分析其利弊。从就业总量上分析入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首先,从长期来看,加入WYO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更加有效的吸引国外资金,因此,会对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加入WTO 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将在长期内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会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增加就业机会。其次,从短期来看,由于目前我国企业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差,近期内有可能会出现企业调整重组、兼并、关闭甚至破产等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一定范围内的就业减少和结构性失业的增加,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出现短期失业高峰。入世对我国人才结构的影响:首先,高学历、懂外语的高新技术人才将有较大需求,而那些低学历、年龄大、技术差的人员将会处于失业的境地。此外,入世后将加速我国人才的流动,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市场化就业机制的形成和发展。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阐明了中国加入WTO对劳动就业的重要影响,分析入世对我国劳动就业总量、人才结构、人才流动及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 &&&&  In the future ,China will enter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t is an undoubted fact that China's return to WTO 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disadvantages .By analyzing some figures and data,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advantages of the labor employment after China's return to WTO .After analyze the quantity of aftercare and the structure of human resource and the flowage of human resource ,the author prefer the correlative antidote. &&&&  【关键词】:入WTO 劳动 就业 影响 对策&&&&  Key words : Return the Would Trade Organization Employment Effect Antidote&&&&  一、我国劳动就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劳动就业问题历来是各国经济、社会生活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以及结构性低素质劳动力过剩和高素质人才短缺的国家,更有必要认真研究其基本形式并分析其发展趋势,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供给压力持续增加。尽管我国目前的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降低到1.8左右,接近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的水平,但由于过去长期以来的人口增长惯性,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都处于上升趋势。因此,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劳动力供给增长趋势是无法改变的。据国家统计局预测,我国男16~54岁的劳动力适龄人口1995年为7.31亿人,2000年为7.8亿人,2010年达到8.57亿,2016年达到峰值的8.7亿人。如果考虑到提前就业和退休以后仍然另外从业的实际情况,把劳动力资源的统计口径界定在15~65岁年龄段,那么按此测算,亿,2000年为8.6亿。特别是进入“十五”期间,由于第三次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开始步入劳动年龄,使我国的劳动力资源(16岁以上的人口)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05年将达到9亿人,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1191万人,超过“九五”时期平均增长量912万人,到2025年将超过10亿,其后一直到2050年都会保持在10亿以上。由于劳动力供给量过大,且长期持续快速增长,大大超过就业需求量的状况,劳动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  2、国有企业的战略调整,大量富余职工下岗。由于历史上我国的就业制度的原因,即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高就业政策和指令性安置的积淀,使国有企业冗员过多,不堪负重,难以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再加上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买方市场的形成,产品供给相对过剩,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因素,我国下岗职工出现高峰。据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各种下岗职工累计达1151万人。此外,按照机构改革方案,地方国家机关今年还将有一部分人员分流出去,党的机关和人民团体也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改革,这也将有大批人员下岗。据统计,我国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人民团体大约要减下1000万人左右。基于以上分析,我国大约需要提供2350万个就业机会才能解决目前的失业问题。&&&&  3、我国劳动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计划经济时期公有制经济就业比重比较大,非公有制经济就业比重较小,传统就业模式积淀的冗员问题尚未解决;其次,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使大量的就业人员集中在第一、二产业;再次是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业劳动力大大过剩。据统计,大约有1.7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从农业转移到其他产业中去;最后是传统产业就业比重大,高技术产业就业比重小,在传统产业中,仅制造业从业人人员比重就达36.9%,而高技术产业从业人数非常有限。&&&&  4、劳动力素质低,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问题特别突出的反映在下岗职工身上。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目前我国下岗职工中35―40岁的占46.5%,41―50岁的占16.3%,这两个年龄阶段合计为62.8%。下岗职工中,女性占60%左右。另据中央电视台的调查,下岗职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1.4%。这与目前我国劳动力需求方要求高素质劳动力形成巨大的反差。又如,据北京市调查,1997年劳动力市场对职工年龄的需求为16―25岁的为23.7%,25―35岁的为61.1%,36―45岁的为12.9%,46岁以上的仅为2.3%。对学历要求为:初中以下的占4.4%,高中学历的为47.7%,大专以上学历的为47.9%。这种矛盾对许多下岗职工来说,的确形成了一道较高的就业“门槛”而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和基本技能更低,与一些发达国家许多熟练工人均受过高等教育相比(美国2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占46.5%,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这一比例也在20%以上),显然我国劳动力素质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5、可提供就业岗位能力有限,就业需求相对不足。相对于日益增加的劳动力供给压力,我国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弱,扩大就业难度增大。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由于受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我国近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对扩大就业的拉动力难以继续增加。二是我国已告别经济短缺,产品相对过剩,处于结构调整阶段,以适应优化升级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这样使许多低素质人员的就业岗位大幅度减少。三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余波的影响。我国出口产品主要是销往东南亚地区,近年来由于该地区经济不景气使我国产品出口受阻。这样以产品出口为主的企业受到打击,难以开足马力进行生产,致使这些企业吸纳就业人员受到限制。四是国有企业处于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深化改革阶段,提供的就业岗位不断萎缩。&&&&  二、加入WTO对我国就业可能造成的影响&&&&  关于入世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根据国际失业与就业委员会和中国国际人才发展交流协会1999年的一项调查,中国加入WTO后,每年国内生产总值将提高大约3个百分点,相当于300多亿美元,而国内生产总值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又可带来400万个就业机会。这样算下来,“入世”后中国每年可增加大约1200万个就业机会。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布鲁金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lardy)曾在华尔街杂志撰文指出,根据华盛顿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评估,按照我国的让步,在受保护的农工产品上开放,将导致增加失业工人1100万人,而相关的出口将锐减3成。我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员1996年做过测算,加入WTO会减少1/4的就业机会。有专家预测,入世初期我国城镇失业率有可能比目前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  (一)在就业总量上入世对我国的影响。&&&&  应该从长期(10年左右)和短期(3~4年)两个角度来分析入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1、从长期看,入世后促进的贸易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将对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贸易出口将进一步扩大,增加就业机会。入世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可以在WTO提供的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下进行,从而有利于发挥我加工贸易优势,扩大出口。包括传统出口行业,特别是生产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行业,如纺织、轻工业产品等;也包括一部分规模及技术都比较成熟的行业,如家电等。加入WTO后,这些行业会因国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而出现较快的增长。一般而言,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存度为20~25%,按此测算,入世后,使国民经济每年能够额外增加1%,从而带动劳动就业机会的增加。&&&&  (2)促进外商投资的增加,提供就业岗位。加入WTO后,我国将加快市场开放步伐,放宽资本准入限制,势必会引起外资“抢滩”。根据有关部门的预测,我国加入WTO后,到2005外商直接投资将会由1998年的450亿美元增加到1000亿美元。外商投资将主要集中在具备未来增长潜力的行业及一些市场尚未完全开发的领域,如高新科技领域等。外商“抢滩”可能会影响本国企业的效益,进而影响本国企业对就业的吸纳。但从长远看外商投资的增加必会促进这些行业的增长,在带动相关投资的同时,也为我国国内就业岗位的增加创造有利条件。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40%的新增就业机会是由外资提供的。以1996年为例,在14万外商投资企业就业的职工已达1745万人,占就业人员的12%,如果再加上其提供服务的企业和单位的职工,则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多。&&&&  (3)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劳动就业拓展广阔的空间。加入WTO,给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例如,一些为进出口贸易各个环节提供服务,为外商投资提供生产、运输、销售、保险、咨询服务的行业将会从中受益。同时利用对外贸易机会,还可以带动劳务、商务和旅游、广告等服务业的发展,而第三产吸纳就业的能力为第二产业的4~5倍;入世引入的国际规则,以及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必然回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空间,这些都将会大大增加就业岗位。此外,商贸的繁荣与发展,也将为众多中小企业、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同时,入世后我国企业将享受世贸组织其他成员提供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这无疑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进而扩大国内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程度。&&&&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计在年的11年间,就业弹性会比90年代至少平均提高50%,达到0.15左右(即国民经济增加1百分点,能够增加0.15百分点的就业机会),假设因入世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理论上10年间平均可以额外增加大约120万个(1%×0.15×8亿=120万个)就业机会。如果2000~2010期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平均7%(其中1个百分点为入世后额外增加的),由于就业弹性的提高,理论上每年还能够比不入世增加大约240万个[6%×(0.15-0.1)×8亿=240万个]就业机会。上述两项相加,入世后理论上每年可以比不入世平均增加360万个就业机会。据国际失业与就业委员会、中国国际人才发展交流协会的一项乐观的预测,中国加入WTO,GDP将提高2.94个百分点,这样可以带来1058.4万个(2.94×360=1058.4万个)就业机会。&&&&  因此,以长期的综合的眼光来看,如果把握好时机,因势利导。入世有利于我国就业总量增加。&&&&  (二)从短期看,入世对我国传统行业和就业格局产生强烈的冲击。为抵御外资及其产品的冲击,行业、企业尤其是受负面的企业将加快结构调整力度,在结构调整中通常出现的失业增加是不可避免的。&&&&  1、入世初期对我国传统农业的冲击。中国加入WTO后,尽管从数量上看,我国承诺的进口配额不会直接导致出现进口大幅度的增长的局面,但由于中美协议要求将部分分配额分配给非国有经营者,这一安排将会削弱政府控制进口的能力。由于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主,难以采用规模化的现代耕作手段,生产成本一致居高不下,价格远远高于国际水平。据测算,我国每吨谷物所消耗的劳动量使美国的540倍,每公顷耕地花费使用量是美国的3倍,大米、小麦、玉米、的平均价格比国际市场高21%,一些油类的价格是国际上的2倍以上。加入WTO后,为适应国际竞争,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步骤不得不加快,而规模化的本身就意味着剩余劳动力增加。&&&&  2、我国工业中不具备竞争能力的行业将受到影响。加入WTO后,我国工业中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如汽车、电子、精密仪器制造业、化学工业、制药工业等将受到较大的冲击。其中汽车业进口关税将在2005年前降至25%,这必将对我国汽车以及相关行业带来较大冲击,大量小汽车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冲击,大量小型汽车企业将面临兼并活关闭。一些化工、机械企业由于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产品竞争力不强,也将面临着调整和关闭。在这些企业就业的人员将面临着第二次就业的问题。同时,加入WTO 后对外资开放的新领域如对传呼机、移动电话进口等服务领域的限制,将在加入WTO六年内取消,并且四年内允许外资持有股份至49%。这会使一些规模效益差的电信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这些企业的员工面临着下岗和失业的风险。此外,入世初期正值国新旧体制全面交替的关键阶段,九十年代后期大量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将出现出中心、走向市场的高峰期(预计约为300万左右)。入世导致的新一轮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失业人员与进入市场的下岗职工、农村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三股力量不可避免交汇在一起。伴随新生劳动力进入新一轮高峰的背景,将使就业矛盾雪上加霜。&&&&  综合上几方面的因素,入世初期,我国失业率可能比目前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7%左右。在制定应对加入WTO的对策措施中,需特别予以关注,尤其是在指定入世初期的对应措施中,要把就业几个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入世后,下岗、失业的增加是正常的,这是较大的经济调整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这并不可怕,因为入世同样会进一步拓宽失业人员的就业门路,增加更多的择业机会,在更有效的岗位上找到合适的位置。对于那些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失业的人来说,表面上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但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效率绝对要提高,更有利于企业的壮大和经济的发展,就会创造出更多的有效的就业机会。淘汰下来的人员经过职业培训又可以从事新的工作,形成一种向前推进的就业循环。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加入WTO后就就业总量而言,我国的就业形势是机遇大于挑战。&&&&  (二)入世后在人才结构上对我国的影响&&&&  入世后,我国将对新兴产业有巨大的需求,例如IT产业和IT有关的服务产业,这对年纪轻、学历高、技术熟练、竞争力强的人才将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因为大量的跨国公司涌入中国,他们为降低成本,取得更大的收益,将会逐步实现人才的本地化,因为本地人才对国情更了解,工作更易于开展。所以跨国公司会尽可能的多吸引的高级人才加盟于自己的企业。可以预言,入世后高级人才将成为“宠儿”。而对那些传统的产业(如,煤炭、森工、机械加工、钢铁、矿山以及农业)就业岗位数量将会大幅度的下降,这批人的特点是学历偏低、年龄较大、不懂得技术和管理,面对国际激烈的竞争,根据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这些弱质行业将被迫缩小规模或转产于其他行业,这些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使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人员置于失业的境地。 &&&&  入世后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那些精通一门外语,懂得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专业知识扎实,这样的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将如鱼得水;那些懂技术、善管理、了解国内外市场运行规律的人才将大有用武之地。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研究所副总监曾凡丽博士总结入世后对人才素质的三方面要求:职业化,要遵守职业道德,对企业忠诚;规范化,按照国际惯例办事,执行业界的标准或规范;国际化,掌握一定的外语,了解国外的文化习俗。&&&&  (三)入世对我国人才流动的影响&&&&  中国入世将使国人的传统就业观念和方式根本改变,从而打破现有的就业格局。有关人士认为,随着就业观念的改变,势必加速人才的流动。因为入世后,国内那些经营不善、效率低下、竞争能力低下的企业将会雪上加霜,面临倒闭的威胁,这些企业的人才要流动到其他的行业中。另一方面,那些传统的行业如纺织、鞋业、服装、家电等又会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这样,入世后随着经济的转轨和行业的竞争将加速人才的流动。同时,大量的跨国公司进入后,随着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用人结构的变化,将引发大量专门人才从原国有企业甚至原劳动密集型三资企业流向跨国公司。届时,随着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争夺高素质的劳动力的日益剧烈化,中国人才的流动将日趋频繁。&&&&  (四)入世后对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市场化就业机制的影响&&&&  入世将我国经济纳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要求要素市场更加规范和健全。这为加快就业体制改革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使寻求就业的人员加速转变择业观念,扫除再就业的主观障碍;二是对就业培训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培训质量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三是外企会带来市场化就业管理的新方式,促进市场优化机制形成;四是社会对劳动就业的法制化环境需求加强,有利于改进政府管理;五是促使政府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以使劳动者减少失业后的后顾之忧和增强再就业的信心。&&&&  目前劳动就业的市场化配置所发挥的作用还受到某些配套改革的制约,“下岗进中心、离厂转关系、转移付成本”等现象尚未完全解决,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劳动力市场建设还不够完善,功能也不健全,还存在着城与乡,干部与工人等市场分割,市场就业服务功能、手段跟不上,劳动力素质提高缺乏有力措施。这制约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使下岗职工不能很快进入市场,顺利实现再就业。加入WTO后,如果就业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建设跟不上,会给我国就业带来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存在劳动力流动障碍,可能影响到劳动力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在调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量失业人员,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二是劳动力市场发育不足,劳动者总体素质和市场经济观念的不适应,将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开放和加快转轨转型的障碍。&&&&  三、解决入世后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对策&&&&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入世后无论是对我国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行业和阶层的就业人员,还是对我国的就业政策和就业管理制度来说,都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因此,在这几年过渡期间,我们应该适当调整我国的就业政策和就业管理体制,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结构,以适应加入WTO后人才市场的新需要。&&&&  1、对内政府应采取主动的失业治理措施以增加就业减少失业。西方失业理论认为,非自愿性失业主要有四种情况: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寻找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我国入世后,“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结构性失业在我国将更为突出。那些精通外语、外贸法律知识、懂计算机和IT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将倍受青睐,而低素质的劳动者就业机会将会相应的减少,出现失业和空位并存的现象。宏观经济学家认为,针对市场失灵政府可以有所作为,采取主动的失业治理措施。&&&&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可采取如下三个方面的治理措施:第一,政府鼓励开发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来扩大劳动就业。要紧紧抓住国际大市场,发展象汽车、电子等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迅速提高我国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享受规模经济效应的同时增加就业岗位。在这里政府还可以促成信息的互用和地区的合作,实现经济规模向周边辐射,从而进一步增加就业机会。第二,有选择的发展第三产业,吸纳就业。入世后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竞争都日益加剧,而且本身的劳动力成本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而逐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第三产业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积极发展国际、国内竞争程度较低、产品有特色的部门,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该产品在较低竞争条件下迅速发展和壮大,增强其国际、国内竞争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增加我国的就业岗位,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2)在增加就业的同时,不能妨碍企业追求自己的经济目标。在国际竞争的条件下,企业要努力追求利润最大化,只有这样一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保住和扩大现有的就业岗位。如果因增加就业而成为企业发展的累赘,将最终因企业丧失竞争能力而失去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三,针对入世后有望增加就业机会的行业产业领域和中小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采取鼓励扶持措施促进其大力发展,实现就业的真正增加。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以充分吸收劳动力就业。中小企业是指员工在50―100之间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真正支撑力量是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他们满足着社会上各类结构的需求,在竞争中繁荣着市场经济。因为这些企业素质好,技术先进,市场适应能力强,在发展一国经济和扩大就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仍显落后。1998年英国每万劳动力有1453个企业,平均一个企业中约6.5人就业,德国每万劳动力有881个企业,平均一个企业约有11个人就业。而我国1997年城镇每万就业劳动力只有199个企业,平均每个企业约有500人就业。这说明我国城镇劳动力就业主要在大中企业和单位中,中小企业对劳动力就业的贡献不大,没有发挥其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的应有作用。加入世贸,意味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的改革,打破国家垄断和金融业的改革将给中小城市企业的发展提供契机,同时大型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也会大量的减员增效,中小企业将成为重要的就业渠道。&&&&  2、加快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从1993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迅速上升,但目前我国失业保险覆盖率仍比较低,全国仅有67%的职工参加了社会保险,大大低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覆盖水平。同时,失业保障水平偏低,以1997年为例,全国失业救济金发放总额为18.68亿元,相当于每个领取者每月领取49元。社会保障体系若是不完善起来,即使短期的失业冲击社会也难以承受。更何况入世后,面对世界激烈的竞争浪潮,企业破、,职工失业是难以避免的的现象。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务之急。&&&&  完善失业保险首先要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而目前在就业和失业方面,我们仍缺乏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法律体系。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有效的、正确的促进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如何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权利等等,是我们立法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其次,推行和完善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促进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所谓积极的失业保险政策,就是指现有的失业保险制度应当具有两种制度能力:一是通过发放失业津贴以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二是通过设置若干公共政策措施,积极促进失业者实现再就业。再次,大力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规范劳动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劳动中介组织的市场行为,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转业转岗培训以及劳动事务代理服务工作,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建立良性市场运行机制。第四,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失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3、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创造就业机会。根据贸易和就业的关系,当出口大于进口时,按照对外贸易乘数理论,贸易顺差越大,本国国民收入增加量就越大,解决就业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怎样才能增加我国的净出口呢?按照国际惯例,支持出口的出口政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关税、汇率和贸易发展战略。在关税方面,我国加入世贸的前提是降低关税,虽然降低关税是一个分阶段实施的过程,但从长期来看,利用关税来扩大出口限制进口的“武器”将会失灵。至于汇率,当在进口弹性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贬值可以促进出口,但从我国商品出口的构成结构来看,一般贸易出口仅占出口总量的40%左右,并且主要是来料加工的三来一补的商品出口,它们对进口原料及半成品的依赖性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的下降所带来的进口原料成本的上升会抵消贬值所带来的出口价格优势。比较这三个政策,要进一步扩大出口,只能采取以制造品为主要出口的贸易发展战略。安妮?克鲁格在《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就业》一书明确指出:出口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机会的增加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原因有二:(1)一种战略若能够较好的实现资源配置,就可能促进整个经济的高速增长,从而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2)贸易战略的不同会致使产出结构的差异。在出口导向战略下,出口产业会获得较快的增长;在进口替代战略下会促使进口产业大幅度的增长。在通常情况下,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战略会促进就业的较快的增加。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外向型出口促进战略比进口替代战略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就业的增长。&&&&  4、坚持正确进出口贸易导向,大力促进劳务输出。在进出口贸易中扩大劳务输出有两种措施:一是隐性劳务输出,在出口商品中提高物化劳动含量,在进口商品中提高技术含量,大力发展“三来一补”生产,充分利用贸易机会增加就业机会,通过国际贸易扩大潜在的就业含量。二是显性劳务输出,即劳务出口。让劳动力在境外工作或进入国际劳务市场,后者发展潜力很大。据有关部门预测,目前印度、巴基斯坦等过的劳务输出收入占本国进出口贸易的10%―15%,而我国劳务输出收入仅占进出口贸易额的1%左右。如果在这方面有一个长远的考虑,使劳务输出收入达到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2%,估计可以再输出劳动力250万人,相当于降低失业率15%,这无疑有利于减轻国内的就业压力。&&&&  5、引导农村的劳动力合理转移,缓解城镇的就业压力。入世后,国外优质廉价的农产品将部分替代国内的相关产品,冲击农业生产,降低农民就业。据估计,中国真正加入WTO后,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将减少就业机会2000万至2500万个,这些绝大部分是从土地上走出来的农民,安排他们的就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将付出巨大的就业成本。大批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将加大解决城镇就业的困难。因此,要开拓思路,谋求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措施。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如,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有待大力发展,大量的荒山,荒地、河流需要治理开发等。近些年,不少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把目光转向农村,对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吸收农村劳动力就业有着示范作用。政府在这方面也完全可以有所作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增加劳动密集农产品的生产,稳定农业就业量。二是引导和鼓励乡镇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延长农业产业链,并适当向城市集中,通过发展小城镇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通过增加农业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就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还可以吸收城镇劳动力流向农村,缓解城镇就业压力。&&&&  6、改革教育制度,培养符合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入世后,进入我国的外资和外企将继续增加,需要大批的高素质的人才,特别对高级人才以金融、法律事务及国际贸易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具有极大的需求。而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的某些弊端,制约了我国人才的供给。因此,必须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1)高等教育体制急需改革。大学教育应该说是“百年大计”。而我国的教育制度特别是高等教育太落后了,计划色彩太强了,招生名额、考试方式都由政府规定,学校缺乏应有的自主权。许多专业设置陈旧,不能适应入世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2)高校教师待遇低很难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最好的学校才能培养最优秀的人才,而造就最好的学校就需要一流的教师,我国的学校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工资太低了。教师的工资上不去,就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没有好的教师,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就差,这样就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的人才。目前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已在提高高校教师工资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希望加以总结经验并进行推广。(3)教育投资应多样化。国家应该充分鼓励社会办学,这样,既可以扩大教育投资的来源渠道,弥补国家教育投资的不足,又有利于满足人们的求学需求。目前,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有以下四种:一是“国有公办”,由各界人士组成的高校理事会公办学校模式;二是“国有民办”,把学校转让给社会独立法人承办经营;三是“民有民办”,由社会力量筹资自主办学;四是“合资合办”,鼓励国内外大学及其他社会团体兴办正规学校、社会大学,合资、合办专业培训学校等等。国家应该鼓励各方面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办学方式,动员各方投资办学的积极性,以适应入世后对人才的需求。&&&&  此外,还必须实施“终身教育”。入世后,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过去的知识类似于家庭的耐用消费品,一纸文凭即可享用一生,可以一劳永逸的享受这批人力资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为仅凭大学阶段所学的基础知识不足以应付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长期需要。因此,只靠在校学习,也就是说“一次教育”的概念已经过时,提倡“二次教育”、“终身教育”,否则,即使一时光彩逼人,终难免江郎才尽。终身教育并不等于学校教育,但又不排斥学校教育,而是把学校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同样,终身教育也不等于成人教育,但包括成人教育,他的内涵更为广泛。终身教育可以看作是学校教育在时间上和职能上的延伸,其宗旨是通过不断的教育使人在价值观、科学知识、工作生活能力等方面都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2001年5月)&&&&  【参考文献】:&&&&  1、《贸易对就业的影响》经合组织《观察家》1995年第8――9月刊&&&&  2、李建立:《未来三年我国就业形势与对策分析》宏观经济管理1998年第12期&&&&  3、胡鞍钢:《就业与发展:中国失业问题与就业战略――中国劳动力资源状况分析》 经济学消息报日&&&&  4、江尧田:《加入WTO对哪些行业产生影响》 国际商务版报 1999 年11月19日&&&&  5、董 晖:《WTOY与企业国际人力资源管理》 经营管理者 2000年第2期&&&&  6、马克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机遇、挑战与对策》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 2 期&&&&  7、谌新民:《入世与规范化的劳动力市场》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0年第2期&&&&  8、薛荣久:《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大经贸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报1997 年版 &&&&  9、赖观荣、叶青:《WTO:中国加盟―入世后的应对策略》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王炳才:《与狼共舞―中国加入WTO》 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11、刘光溪:《中国与“经济联合国”――从复关到“入世”》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8年版&&&&  12、Ozawa, Terutono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vol.1. no.1.1992&&&&  13、Stegeman , K.. Policy Rwalry among States: What we can learn from Models of Strategic Trade Polic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  &&&&  作者毕业于中南财大2001届劳动与社会保障&&&&  &&&&  &&&&
编辑制作:崔勇 版权所有:四达劳动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 IE 或 NETSCAPE 4.0以上版本进行浏览,最佳显示800*6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劳动力流动模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