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院用的抗钻仪是什么品牌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搜狗百科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该词条缺少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身系1951年9月成立的川西文物管理委员会,2004年10月更名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是我国规模最大、人数最多、门类最齐的文物科研单位,在田野考古、古建筑石窟保护、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实力。研究院提出了以“科研兴院”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目标,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和项目建设等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收获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和调查、古建筑规划与监理、科研课题等业务工作大幅增长,多项大型科研合作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文物考古研究院
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于1951年9月,其前身系川西文物管理委员会,1954年川西行署与其它三个行署合并成 后变更为文物管理委员会,1958年起与 博物馆合署办公。1981年与省博物馆分离,为文化厅直属文物科研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省范围内文物调查、保护、考古发掘、研究工作,对市、州、县文物工作进行业务辅导。1985年经编制委员会批准,增挂文物考古研究院牌子,实行两个牌子一套人马,定编88人,其中30人有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大学专科生23人;研究馆员3人,副研究馆员15人,文博馆员20人。内设考古一队、考古二队、 工作站、文物保护中心、古建石窟研究设计室、技术修复室、《 》编辑部、办公室、财务科、保卫科、图书信息中心。现有所领导班子成员4人、20人,平均年龄不到50岁。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是我国 规模最大、人数最多、门类最齐的文物科研单位,在田野考古、古建筑石窟保护、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实力,尤其在古代巴蜀文化的研究、古代壁画、古代青铜器和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在四川乃至文物考古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50年来共查明省内一万五千处文物点,其中绝大多数填补了省内文物空白点;先后共几十万件,为省博物馆和各市县博物馆、文管所提供了大量。所内有较强的科研力量,人才辈出,先后有全国著名的考古学家 先生、古秦学圣先生、权威于豪亮先生在所里工作.
所内现有的专业人员绝大多数有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他们分别来自 、 、 、 、 、 、 等国内知名学府,现有 专家组成员两名、享受 两名、省学术带头人一名、省候补学术带头人一名,他们在国内同行中都享有较高知名度,还在、 、中国殷商史学会、中国秦汉史学会、 、 、历史学会、四川省钱币学会担任常务理事、理事、副理事长,有的被 、 、 聘为兼职教授。
考古发掘是该所工作的重点。50年来配合大型基本建设先后进行了 、 、成都羊子山、涪陵小田溪、、广元、 大溪、成都明 、 、二滩水库、 、水库、官地水库、彭水水库、、 机场、复线、达成、 四川段,,竹瓦街,成绵、成南、 以及 广元段等项目的文物考古调查和发掘,其中有闻名中外的广汉 以及、新都马家大墓、涪陵小田溪战国墓群、堂遗址、 、绵阳木椁汉墓、 、、罗家坝、宋墓群、等。
在建国初期,配合 的建设,出土了著名的化石“ ”,秦学圣先生是我国体质,他对“”的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一致的肯定。随后,我们通过在巫山一系列的考古调查、发掘,确定了的“ ”。成都市北郊附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砖厂取土时发现了羊子山土台和一大批墓群,经过发掘,证实这里是古蜀先民的祭拜天地的重要遗迹。从1953年到1995年,该所先后在重庆的冬笋坝、广元宝轮院、绵竹、什邡等地发掘了大批,对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此,该所始终把古代的研究作为全所的科研主攻方向。1959年、1980年又在彭县竹瓦街发现两处西周大型铜器窖藏,出土一大批。1980年,在新都马家大墓出土188件精美的战国青铜器。1977年至1986年,该所对荣经县严道古城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和发掘,共发掘春秋末到秦汉的古墓30多座,发现大批与 有关的文物。1979年—1987年,在出土一批秦国文物,其中“更修”和刻有“蜀东工”等20字的最有价值,反映了秦在 后的变化和蜀地手工业的发达。近20年,我们还对分布在川这一古代“民族走廊”的石棺葬进行了考古调查、发掘,使 民族考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所的考古发掘工作以三星堆遗址、三峡地区忠县中坝遗址、华蓥安丙墓、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宣汉罗家坝墓群、泸县宋墓群、郪江崖墓群最具代表性,在国际国内都有较大的影响。以三星堆为例,从1986年两个祭祀坑的发掘到1997年 的建成,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到我所来视察的有 、 ;到三星堆参观的有 、 、 、 等。我所专业人员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研究,使历史上推了两千年。三星堆已成为品牌,近年的游客每年达两成,仅门票的年收入就上千万元,带动的相关产业收入应该大大超过门票收入。 忠县中坝遗址有着厚度达十几米的文化堆积层,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是三峡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是我国第一个经考古发掘的酒坊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集团以此为契机,适时推出了高档白酒“ ”,在国内同行业中独树一帜,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近年来水库的逐步建成和投产,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修建这样的超大型水库是我国前所未有的,而保护淹没区的文物同样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重庆在1997年未直辖前,川东地区及长江流域四川段的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均由我所承担。从1959年起,我们开始与“长办”合作,开展地区的考古调查工作。1985年—1997年,我们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对三峡水库淹没区四川段进行了大规模路的文物调查,动员了上百人的专业队伍,集中了全省文物考古的精英,对沿江十几个县市进行拉网式调查,最后形成了《三峡水库淹没区(四川段)文物保护大纲》,该方案经国家文物局、国务院三峡审定通过,成为日后三峡地区文物保护的纲领性文件。
文物保护同样是该所的工作重点.早在1964年,我们就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从当时的 化学系引进一批大学本科生,筹建文物保护队伍,并于上世纪70年代末陆续建立文物保护、青铜器修复室;80年代建立队,90年代正式建立文物保护中心。同时所里还设有古建石窟研究设计室和文物技术修复室,与文物保护中心共同承担文物保护任务。多年来在和省内各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关心下,我所文物保护工作成绩显著,硕果累累。在青铜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方面,我所经过长期的研究试验,在继承传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新的工艺、工具和材料,根据其年代、种类、质地、破损和腐蚀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相应的保护修复方法。如出土的大批青铜大面具、大立人、神树,以及汉代等20余项,恢复了原貌,得以长期保存和向世人展示。在研究方面,先后承担主持完成100余项全国重点或省级 、雅安、绵阳、 等石质文物的、方案设计和保护工程。该所的青铜器文物保护专家在继承青铜文物传统工艺修复技术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地域青铜质地文物保护修复方法,先后在三星堆出土、神坛、大面具、大立人,彭山出土汉代摇钱树等修复工作中广泛应用,其精湛的工艺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在青铜器文物保护研究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先后在成分分析、巴蜀青铜器、锈蚀机理、封护加固材料、保护工艺等方面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科研水平在首屈一指,在国内外也具一定影响力。石质类文物保护方面,该所专业技术人员在调查勘探、保护技术、材料研究、工程设计施工以及效果检测诸多领域内,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四川气候特点,经过较长时期的研究和多次试验,选用了以和3号为主剂,以和三四胺为助剂组成的MSG-8石质文物防风化材料,在大足石窟和北山石窟、 和 、、巴中、等多处石质文物封护加固工程中应用,效果较好。《MSG-8古代风化岩石雕刻品封护加固材料》的研究获文化部年度文化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丙酮作,采用-,再添加其它助剂的浆液,在饱水状态下石窟裂隙的灌浆补强和堵水中起到了良好作用,在重庆大足北山136窟防渗加固保护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该成果《潮湿环境下石窟、围岩裂隙灌浆补强材料的研究》获文化部年度文化科技成果二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闻名于世的,由于千百年的自然风化和人为损坏,已经是病害累累,如何综合治理已成为文物保护界和社会各界十分关心的大问题。由我所主持完成的《治理的前期研究》成果,为 的科学保护提供了全面、准确的基础资料,该成果亦获1992年度国家文物局科技二等奖。
在50年来古建筑维修保护工作中,先后承担了成都王建墓、、、巴中南龛、、、、、 、、、广元千佛崖、、、、广安维修方案的设计和施工。这些项目的完成,既保护了文物,又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很好的游览场所,最有名的包括、乐山大佛,每年它们的门票收入均在千万元以上,带动了当地一大批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所在 的维修设计工作中,调集了精兵强将,以高度的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奋战两年,顺利完成维修设计任务,并指导施工,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
《 》是该所的业务部门之一,担负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核心期刊(双月刊)的编辑和发行工作。自1984年创刊以来,已出版112期,刊载各类文章2800多篇、1400万字。全国著名学者 、 、 、 等都曾为刊物撰写文章。同时,该刊为所内及全省文博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展示科研成果的窗口。20年来,我们在经费少,人手紧张的情况下把它办成了西南地区最具特色的文物学术刊物。
该所专业人员承担的考古发掘项目、云阳淹没区、、、分别被评为“七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1994年、1996年、1997年和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古城古国古文化》展览获1997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奖,《巴蜀寻根——四川考古事业50年成就展》获1999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奖。(巴蜀卷)、《三星堆奥秘》获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尹湾汉墓木族人口统计资料研究》,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9年)。《四川文物揽胜》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0年)。《三星堆祭祀坑》、《四川省志 文物志》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此外,还有多处考古工地获得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三等奖。
50年来出版、发表了大量的考古发掘简报和学术论文,其中专著有、《三星堆祭祀坑》考古报告和(巴蜀卷)、《四川考古论文集》、《四川考古报告集》、《丝路上的文明古国》、《古蜀金沙》、、《三星堆奥秘》、《古蜀的辉煌》、。考古发掘报告业已提交 ,考古发掘报告也已完稿,初步完成(四川卷)的编写工作。
自 以来该所应邀和派出百余人次到英美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学术交流,举办学术讲座.同时采用请进来的办法,全方位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近年来先后请 学者到所里举办学术讲座,开展中日南方 文物调查和绵阳汉墓出土漆器的保护研究项目。
该所目前正开展的保护勘探;、、罗家坝墓葬等考古工地的;淹没区和沿线考古发掘工作;继续开展自2002年来与日本有关方面开展了的文物调查;继续完成与日本有关单位联合开展绵阳木椁汉墓出土漆木器的保护工作;继续开展科研课题《四川道教石窟及摩崖造像研究》、《四川古建筑中传统工具的应用》.
所里建有5千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其中有文物库房和图书资料库房1千平方米;用于文物保护研究及实验室约1200平方米;有文物考古资料整理房和专门的电脑及网络中心;全所有较完善的供水、供电、通风设施。目前我所正积极向国家文物局申报成为国家文物保护重点实验室。此外,所里有西南地区文博单位最多的图书资料和先进的办公局域网,文物考古图书有4万多册。总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半个世纪的成长历程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从一棵幼苗成长到今天,她仍然需要各方面的关怀。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7月14日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红外线文物专用探录仪采购招标公告[四川省]
十环招标网整理&&&&
时间: 15:35 &&【】
内容提示: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红外线文物专用探录仪采购项目询价采购公告 系统发布时间: 14:46
采购项目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红外线文物专用探录仪采购项目
十环招标网信息:
产品招标信息编号:5548766
产品招标信息阅读方式:免费
产品招标信息说明
以下产品招标信息由发布机构发布,从产品招标正文以下信息本站不做任何修改.
产品招标正文(原文):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红外线文物专用探录仪采购项目询价采购公告 系统发布时间: 14:46
采购项目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红外线文物专用探录仪采购项目
采购项目编号
SCZZ-2014-KGD-03
四川省成都市
公告发布时间
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
采购代理机构名称
四川中志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项目包个数
供应商参加询价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和应当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有效存续的供应商; 联合体投标的,应提供联合体协议原件,且联合体各方均应满足供应商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应具备的资格条件中第1条的要求,联合体牵头人应满足第2条的要求。
询价文件发售方式
现场售卖。
询价文件发售及供应商报名时间
09:30到 17:00
询价文件发售及供应商报名地点
成都市高新区吉泰五路88号香年广场3栋1603号。
采购文件售价
询价文件售价人民币150元/份(售后不退,投标资格不能转让)。 供应商在购买询价文件时须携带下列有效证明文件: 1、营业执照副本; 2、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或单位介绍信。 注:以上第1项收一份加盖鲜章的复印件,第2项收一份原件。
采购文件发售地点
成都市高新区吉泰五路88号香年广场3栋1603号。
供应商报名方式
现场报名。
供应商递交响应文件起止时间
09:30到 10:30
供应商递交响应文件地点
成都市高新区吉泰五路88号香年广场3栋1603号开标厅。
供应商接收资格审查及参加询价时间
供应商接收资格审查及参加询价地点
成都市高新区吉泰五路88号香年广场3栋1603号评标室。
供应商交纳询价保证金的金额和缴纳方式
1.供应商应向四川中志招标代理有限公司提交人民币贰仟捌佰元的保证金。2. 保证金应以银行转账或采购代理机构认可的方式提交。
采购人地址和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吉泰五路88号香年广场3栋1603号 电话传真:028- 电子邮件:@--.com
采购代理机构地址和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吉泰五路88号香年广场3栋1603号 电话传真:028- 电子邮件:@--.com
采购项目联系人姓名和电话
联 系 人:李先生 古先生 电话传真:028-
成都市财政局监督电话:028-
采购预公告连接
友情提示:本站点所有信息全部免费浏览,其中中介招标信息由免费会员发布,[]来源于十环网商城,其真实性需要使用者自己确认,十环网所有信息均为免费公开查询,不承担任何商业责任!如果有涉及到虚假和隐私信息,需要删除的请使用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电话:021-
转载请注明:十环招标网(谢谢合作)
上一篇招标:
下一篇招标:
热 门 搜 索
&&&&&&&&&&&&&&&&&&&&&&&&&&&&&&&&&&&&&&&&&&&&&&&&&&&&&&&&
热 门 招 标
绿 色 标 志
中国环境标志:十环标志,由国家环保部环境认证中心认证,由
绿色环保联盟: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绿色环保委员会发起,由企业自律,绿色环保联盟和消费者监督,企业从设计到生产以及销售都要履行绿色环保公约,建材和装饰材料可以,通过中国环境标志企业优先加入!
十环联盟企业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捐赠抗战文物
您所在的位置:
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捐赠抗战文物
北京频道 (
15:45:28)
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9月15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工作人员仔细检查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捐赠的文物。
&&&&当日,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向抗战馆捐赠文物、书画仪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部分抗战将士的家属和后代参加捐赠仪式。
&&&&新华社发(张宇摄)
&&&&9月15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工作人员展示四川巴蜀抗战史研究院捐赠的修滇缅公路时使用的美式海拔表。新华社发(张宇摄)
(责任编辑: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或'稿件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联系方式:新华网北京频道电话:010-58361515您当前的位置:当前位置: >
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虚拟体验馆免费开放 系全国首家
发布时间:
09:17:16 & 作者:本站编辑 & 来源: 四川日报
小朋友体验文物修复。
  足不出户能考古
  5月15日上午10点半,全国首家虚拟考古体验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虚拟考古体验馆2.0版正式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升级后的考古体验馆,可以通过体感技术沉浸式体验华蓥安丙墓、万源马三品墓和高县半边寺摩崖石刻精美的石刻造像艺术;可以通过VR(虚拟现实)系统,在眼镜里参观宜宾考古五千年的展览;还可以参与文物复原等游戏,全面感受考古的魅力。
  虚拟考古
  离文物现场只有几十厘米
  记者在考古体验馆看到,虚拟空间传送门展区挤满了考古爱好者。升级后,这个展区堪称最大亮点。在密闭的房间里,参观者只需要把手放在感应器上方,便可通过体感技术操纵&考古现场&,让自己&身临其境&地参观。在此之前,省考古院曾经推出过&国保&单位华蓥安丙墓的虚拟体验,而此次升级版,新增了万源马三品墓和高县半边寺摩崖石刻的虚拟参观。
  在虚拟考古体验馆,从华蓥安丙墓现场到高县半边寺摩崖石刻,只需要几秒钟。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考古人员详尽的影像采集,在这处虚拟的体验馆内,参观者可以获得距离石刻造像只有几十厘米的视觉效果。在VR系统体验区,有两款特别的&眼镜&。只要戴上&眼镜&,参观者的眼前就是&宜宾考古五千年--向家坝水电站文物抢救保护成果展&现场。虽然展览去年已经结束,但通过最新的VR科技,展览现场影像得以完整保存,只需戴上眼镜,便可以在展览现场自由穿梭,慢慢把玩精美的出土文物。
  拼图考古
  完成一次次的历史链接
  在&文物修复&互动区,成功&修复文物&的9岁小朋友李小霖欢呼起来:&比逛秦始皇兵马俑还有趣。&在这里,文物被设计成了有趣的拼图游戏。参观者只要准确地把文物碎片拼成原来的器物,就算闯关成功。
  升级后的虚拟考古体验馆,处处体现着参与式的互动设计。在&钻木取火&展区,屏幕上是两位等着生火吃肉的古人。参观者只需要使劲搓动一根木条,屏幕上便能渐渐生出火花,显示取火成功。这处设计,就连不少成年人也跃跃欲试。在考古奇兵展区,考古知识被做成了游戏。在以三星堆为背景设计的答题卡上,&什么是田野考古的第一步&&下面的考古发现哪个是墓群&等题目,让小朋友在闯关的过程中完成了考古知识的积累。
  记者看到,虚拟考古体验馆还在一面墙上设计了&地层秘密&:在从新石器开始的各个地层中,埋入各具代表性的器物。殷商时期的青铜、明清时期的青花,一目了然。不仅如此,考古院把文物医院也搬了进来。新出土的安岳石刻造像,工作人员用激光清洗仪,定向清除造像上的污迹;而佛像上包裹打湿的白纸,则是在演示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让石刻中的盐分析出,以达到保护的目的。
  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介绍,虚拟考古体验馆自2013年12月初首次开放以来,得到业内及公众的广泛好评。未来,体验馆虚拟体验部分还将继续增加影像资料,不定期更换互动游戏内容,以吸引更多公众参与体验。 (记者 吴晓铃)
Copyright@ 2010--.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公用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川ICP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站内搜索:
分类查询:
省内图书馆名录
省内文化馆名录
省内博物馆馆名录
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单位名录
拍卖企业基本信息
四川省文物商店名录
办事查询:
当前位置:&&&
探秘四川博物院“文物医院” 借双慧眼为文物看病
  本报记者 陈四四
  检测出古画用纸的纤维,可以确定古画内部受损程度;检测到青铜器上的有害锈,能选用最恰当的除锈方式;分析出石刻上附着物的成分,就能找出去除的办法……7月26日,记者走进四川博物院文物保护中心,好像来到一座用现代仪器武装的“文物医院”。这里的工作人员借助高光谱仪、扫描电镜等“慧眼”,对文物“诊断”和“治疗”。
  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韦荃说,随着高新仪器的引入,该院于近期陆续对馆藏文物进行修复。同时,也为各市州修复文物。
  书画修复 先测PH值
  一进入书画修复室,只见偌大的书案上,放着一张长1米多的清代《牧牛图》。因刚修复完毕,旧黄的古画看上去略略有些湿润。“最开始才不是这样。”文物修复人员杜少飞笑着说,两个月前刚看到这幅画时,画面上有很多白色霉斑、虫蛀的洞眼,很多地方破碎。
  到底《牧牛图》“病”得有多重?杜少飞先是用PH值仪检测纸张的酸碱度,“如果酸度高,对纸张的伤害就大,容易出现变脆的情况。”《牧牛图》的PH值检测为5.8,属于酸性比较严重。“这需要脱酸。”杜少飞说,他配制了专用的脱酸溶液,将画浸泡在溶液中。隔10多分钟,又去检测一次,然后换水重新浸泡。一直到检测出的PH值为7.3,才算脱酸成功。“从画的表面看不出什么变化的。”
  接下来,《牧牛图》被送去用光学显微镜检测纤维。通过显微镜,一些微小的虫眼被放大,能看到里面的纤维已经断裂呈孔状。“这就该修补虫眼了,需要找到相同的纸。”从库房里,杜少飞找到了上世纪50年代留下来的槠皮纸,与《牧牛图》的纸张一样,且因年代久远其内部纤维与之最接近。“200多个虫眼,补了一星期才补好。”
  然后是去除霉斑。过去除霉斑,文物修复人员要用棉签蘸上酒精,一点点擦拭画面上的霉斑,不仅费时,并且酒精容易对书画造成损坏。现在,却是将《牧牛图》放入密封的设备里灭菌,环氧乙烷以气态形式喷射到画上,霉斑很快就脱落了。
  最后是对《牧牛图》进行全色,这就需要进行色彩检测,分析色彩的成分,才好选用类似的颜料。《牧牛图》是一张水墨画,杜少飞从上面取了一点墨迹送到实验室,检测出是清代松烟墨。这种墨在清代使用很普遍,但现代却不好找。幸好,库房里还有一块代代相传的老墨,完成了全色这个步骤。
  从事书画修复8年的杜少飞告诉记者,过去修复书画只能靠经验判断用什么纸、用什么颜料,却很难解决纸张变脆、成为粉尘的问题。随着新仪器的使用,修复前能对书画“病症”有很清楚的了解。像脱酸后的书画,尽管断裂的纤维不能重新连接起来,但能避免其纤维连续断裂,最后变成粉尘。
  目前,已完成130多张书画修复,最大的长6米多,小的圆形团扇直径只有20厘米。
  青铜器除锈 借鉴补牙法
  吴俊杰坐在修复桌前,正在专心修补着一件陶釜。学习文物修复时间不长的他,前不久刚参加了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彩绘陶器文物修复培训班,又拜了我省修复老专家杨晓邬为师。
  陶釜体积不大,直径大约20多厘米,却破烂得很厉害,有几十块碎片。在修复之前,陶釜碎片已经经过了接触角测量仪的检验,确定其内部因为风化造成了结构脆弱,出现酥粉。表面残留着过去修复时使用的胶液,已经变黑变脆,使陶片容易折断。
  吴俊杰使用环氧树脂将这些碎片一块块仔细地拼接起来,缺失的地方还要根据陶釜的形状,用石膏修补好。
  66岁的杨晓邬坐在一旁指导。对于修复前先使用仪器进行检测的方法,他赞不绝口。“过去,我们修复文物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能将文物修好,却不知道造成文物损坏的原因是什么。”他说,现在不一样,经过仪器检测之后,能获得更多保留在文物身上的古代信息,以及科学的数据。“修复起来心里有底,还能同时对文物采取一些保护手段。”
  杨晓邬告诉记者,修复陶器前使用接触角测量仪,只需要检测陶片,就能测量出该件器物的透水性。这意味着,能确定在潮湿的环境中,陶器内部被风化的程度。由此,修复时可以准确地选择合适的药物方法。
  擅长修复青铜器的杨晓邬最高兴的是,对青铜器进行检测后,修复时更能“对症下药”。比如,用X荧光能谱仪可以检测青铜器上颜色的成分,从而判断青铜器的氧化程度和氧化物所含物质。“像检测出蓝色,是硫酸铜多。”青铜器上的锈蚀,也能用仪器检测是否属于有害锈。如果是有害锈,要先剔除再进行保护。而在过去,青铜器上的锈蚀一律直接用铸焊剂焊接,这是一种用盐酸和锌调和的物质,本身对青铜器就有损害。现在则借鉴牙科医生补牙的经验,用超声波、手术刀剔除。
  杨晓邬说,四川博物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没有开展文物修复,文物放在库房,有些陶器已出现病害。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如今有几百件陶器、瓷器开始启动修复,预计3年能完成。
  有了参考依据,修复更加标准化
  平时只能放在干燥器中的高光谱仪,能检测到350纳米-1000纳米的光谱成像。对光谱信息分析,便能寻找出相同的颜料。比如,如果把每种颜料通过高光谱仪检测后,通过分析软件建立起各自的标准库,那么在书画修复中,检测的书画颜料与标准库可进行对照,然后确定使用哪种品牌的哪种颜料。“有了参考依据,修复就更加标准化。”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刘宇说。
  通过扫描电镜,则能看到文物放大的黑白图像,它的放大倍数为10-100万倍。主机上还装有元素分析装置,能对微观区域元素进行分析。记者在电脑上看到,颜料颗粒放大后,看着像盛开的花朵;陶器的层状却很疏松,看起来像交错的树枝;明清时代的纸张纤维糟朽,好像层状玻璃,上面还有被撕咬的破洞;现代纸张的纤维却很光滑,犹如一根根柔软的枝条……“金属和石刻扫描出的图像有点相像。”文物修复人员杨娟说。
  杨娟告诉记者,检测样品只需要芝麻粒大小就能检测出效果。前不久她对石刻 上的一团黑色物质进行扫描,发现原来表面是胶,下面是颜料颗粒。确定物质性质后,文物修复人员很快就将其清洗干净。
  韦荃介绍,为提高四川省文物保护修复能力,去年国家文物局确定了“四川博物院文保中心能力提升项目”。通过一年的建设,6月底已全面完成,配置了大量高新仪器,并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文物修复人员。
  “这是一个开放式平台,资源与所有文博单位共享。”韦荃说,根据我省及西南地区馆藏文物的病害特征和保存现状,主要以纸质类文物、金属类文物、陶瓷类文物、砖石类文物、饱水漆木器文物、壁画彩绘保护、馆藏文物保护环境作为重点。“下一步,我们准备启动张大千画作修复。” 
版权所有:四川省文化厅
网站管理:四川省文化厅宣传信息中心
地址:成都市东胜街19号
邮编:610015
ICP备案:蜀ICP备
维护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028-(传真)
028-(值班)
技术支持:四川省凯普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28-(网站维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文物考古研究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