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是资源校园环境资源利用高效利用的源泉的原因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科技创新的内涵核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特别指出科技创新有助于中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认"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科技创新: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2013年第5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科技创新的内涵核对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特别指出科技创新有助于中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认为要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需要重视研发投入、协调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中国论文网 /2/view-4806125.htm  【关键词】科技创新;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   一、引言   “一流企业卖设计,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对于企业而言,创新不仅仅包括产品的创新,还包括研发、经营、服务等环节的改善和革新。一个企业,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样地,一个国家,也只有依靠创新,才能繁荣富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仅此于美国,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贡献。实际上,改革开放也属于制度上的创新。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十二五”规划也把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要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2012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科技创新的内涵和理论发展过程   科技创新,是包含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的一个系统化过程。在世界发展史中,创新一直存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诸如耕作技术的革新、新品种的引入和运输加工手段的升级,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只不过那个时期的创新是缓慢发生的。回溯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阶段,以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作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大规模工厂机器大生产取代个体手工生产,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彻底变革,其结果之一是英国掌握了当时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1870年后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作为主要标志,科学技术开始紧密结合,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出现。二战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创造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美国兴起,技术转化为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给世界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各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此后美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进入21世纪,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是日益显著,并引起不同国家的发展步伐和成就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早期的经济增长理论只认为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投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按照该理论,仅仅依靠要素的投入,无法避免规模报酬递减的规律,从而失去长期增长的动力。但事实上,全球投资在工业革命后一直在增加,说明了技术变化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引入了技术进步,来解释经济增长中无法由资本和劳动力解释的部分。可以理解为经济增长=劳动的贡献+资本的贡献+创新(技术进步)的贡献。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创新的贡献均达到了70%,而中国目前还不到40%。   发展中国家的创新与工业化国家相比有不同的模式,后者的研发和创新一般与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法相联系,属于自主创新,而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研发更关注如何改造进口技术以满足国内需求,属于技术引进型创新。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课题组实证分析了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以研发经费代表的自主创新与产出之间存在显著正的长期均衡关系,而且研发投入每增加1%,GDP则相应增长0.16%,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与同期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相关性达到了0.97,另外国外技术引进每增加1%,GDP则提升0.08%。研究还证实,直接从国外引进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小于自主研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科技创新:“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口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由世界银行在2007年发布的报告《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之中,主要指国家的收入水平达到中等以后,增长动力不足,无法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陷入停滞甚至后退,连带出现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悬殊、社会动荡等。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现象。学术界公认地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包括东亚地区的马来西亚、泰国,以及拉丁美洲的阿根廷等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有日本、韩国等国。日本和韩国的经济之所以取得快速的发展,曾经一度经济繁荣的马来西亚等国表现则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后者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粗放型,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引进技术,创新不够,特别是自身研发投入不足,企业中的研发人员相对缺乏。仅仅依靠自然资源、外商直接投资或者本地的优势所获得的增长不可持续。   中国在2001年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要想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成为高收入国家,必须依靠创新。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和将要经历四个阶段,其划分依据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第一个阶段为市场驱动阶段,时间为年,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此时属于低收入国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引入市场等价交换的激励机制,使生产力得到释放。第二阶段是要素驱动阶段,时间是年,人均GDP在美元,此阶段为低中等收入国家阶段,以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劳动、资源、资本、土地等有形要素。第三阶段是效率驱动阶段,时间为2010年到十四五规划时期,此阶段为高中等收入国家阶段,需要依靠集约型的方式,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来拉动经济增长。第四阶段为创新驱动阶段,时间为十四五规划之后,中国此时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这一阶段增长的长期动力只能是技术创新,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来提高综合竞争能力,跃升为世界高收入国家行列。
  四、科技创新如何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通过创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原有的增长方式也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的现实情况,出现了日趋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劳动力成本的优势随着人口红利的结束而日趋消失,未来要延续增长的势头,就必须进行增长方式的转变,不能再继续充当“世界工厂”的角色,需要从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从投资拉动型转向技术进步性,从技术引进型转向自主创新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科技、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在增长方式转变中承担着核心和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角色,包括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能源生产利用方式的变革等,都需要依靠技术创新作为支撑。要想使创新真正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   1.需要重视科技研发投入   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又不断推动和刺激技术进步和创新,由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始终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主导了高科技前进的方向,就是因为这个良性循环,源源不断地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技术和设计工艺。20世纪90年代中期,韩国在研发上的投入占该(下转第220页)(上接第218页)国GDP的比重就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就被认为进入创新驱动阶段,发达国家这一比重都远高于2%,而中国虽然在金砖国家中表现良好,并且逐年提升,但还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应为2%,这是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表1 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研发投入(R&D)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国家 R&D占GDP比重(%) 国家 R&D占GDP比重(%)   高收入发达国家: 瑞典 3.7   新加坡 2.66 金砖国家:   韩国 3.36 南非 0.93   德国 2.68 巴西 1.08   日本 3.45 俄罗斯 1.04   法国 2.12 中国 1.47   美国 2.79 印度 0.76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表2 中国科技创新投入变化情况   年份 05 08 11   比重 1.13 1.23 1.32 1.39 1.4 1.47 1.7 1.76 1.84   数据来源: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2.要协调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政府可以在促进技术改造和创新方面提供帮助,企业必须和政府合作,以改进这些企业的技术能力。市场经济存在自身的缺陷,诸如信息不对称、搭便车行为、垄断等,这会造成市场的扭曲,政府应该在促进创新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并帮助他们培训员工可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计创新能力。更多的直接支持也是可行的。收入的不确定性、免费搭车、研发的巨大成本,有时候会要求政府直接支持或者直接实施研发活动,为解决在就似乎创造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市场失灵做出努力,并为研发提供经济基础。政府的贡献还可以体现在帮助企业发展自身在搜寻和评估技术方面的能力,创造一种良好的营商环境,使企业有充足的信心认为它们在技术创新方面获得的回报可以得到政府的保护。   3.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世界银行2010年的一篇研究报告,从保证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催生创新的产业和地区集聚,以及积极参与全球分工的角度,重点探讨了如何鼓励和实现创新,首先是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文件的宏观政策和良好法律环境,第二,创新需要紧密的国内外联系,除了在国内鼓励产业集聚和区域一体化外,还要注意加入全球分工体系,不断提升自身位置,分享全球分工带来的巨大技术外溢效应,第三,在创造性工作上的机会平等也很重要,要保证每个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保证每个人都有可能参与到核心创新过程中,第四,要保证对创新的金融支持,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利用创新进入生产前沿。   参考文献:   [1]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J].中国人口科学,2011,1.   [2]格罗斯曼等.全球经济中的创新与增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   [3]巴罗.经济增长[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   作者简介:何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2010级博士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
日 08:00:00
来源:《求是》2016/07  作者:张 茅
核心要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创性地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摆在第一位,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准确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深入认识这一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紧紧围绕创新发展这个“牛鼻子”,着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我国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创业创新热情和市场活力,正在汇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蓬勃动力,在改革发展全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创新的引领,越来越依靠创新能力的提升。近年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多数发达国家积极把握世界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制定了创新战略,希望通过创新引领全球竞争格局。
■配合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等结构调整工作,坚决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加快淘汰劣质企业,建立“僵尸企业”退出机制,促进优胜劣汰,为优秀企业发展腾出市场空间。充分发挥竞争政策在维护市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有效协调,打破制约创业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切实提高市场发展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进入了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创性地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摆在第一位,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准确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深入认识这一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紧紧围绕创新发展这个“牛鼻子”,着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改善了创业创新的市场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着力改善创业创新环境的新思路、新举措。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竞争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这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我们围绕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消费者权益维护,不断改善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市场消费环境,努力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准入环境极大改善。过去,我国经济活力不足、创新乏力,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对微观市场主体的行政审批过多、行政干预过多。投资创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高、环节多、效率低、期限长、成本高,制约着老百姓的投资创业热情。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从老百姓投资兴业的第一道门改起,以改革工商登记为切入点,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2015年,我们围绕重点难点问题,统筹部署、上下联动、横向协同、攻坚克难,全面实施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推进名称登记制度改革,放宽住所条件改革,开展简易注销试点,深化“先照后证”改革,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使我国营商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世界银行2015年和2016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这两年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均比上一年度提高6位,2015年在全球189个经济体中排在第84位。
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市场竞争环境总体平稳。完善的市场经济是有活力、有秩序的。企业要创新、要健康发展,都需要有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都需要有规则、有监管。否则,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做到放而不乱、活而有序,必须适应创新发展的大趋势,在降低准入门槛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去年,我们以企业信用监管为核心,探索建立新型监管模式。一方面,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为目标,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制度,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机制;另一方面,通过运用大数据资源,强化企业信用监管,让信用创造财富,使违规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同时,加强竞争执法和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执法工作,严厉打击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网络市场监管,规范广告市场,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创新消费者权益维护机制,市场消费环境不断向好。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市场本身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国拥有的庞大市场潜力,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优势。从国际经验看,保护消费者权益,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监管的重要方向和最终目的,也是提升产业素质和产品竞争力的内在动力。近年来,我国消费环境的改善与老百姓消费能力的提高还不匹配,消费环境不佳已成为制约消费潜力释放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国内消费者出境购物的热潮,进一步凸显国内消费环境的不足。2015年,我们以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执法检查为契机,对一些问题突出和群众反应强烈的领域开展专项检查,发挥“12315”品牌效应,发挥消协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公益诉讼、体验式调查等新的消费维权方式,特别是针对“3·15”晚会、“黄金周”、“双十一”等曝光问题,强化消费维权力度,促进消费环境改善,为拉动消费增长创造条件。
二、商事制度改革,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我国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创业创新热情和市场活力,正在汇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蓬勃动力,在改革发展全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激发了市场活力,市场主体快速增长。企业是创业创新的主体,是创造就业、创造财富的源泉,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新设立公司的便捷程度、新设立公司的数量多少,是经济活跃程度、繁荣程度的重要表现。2015年,微观市场主体特别是新设企业较快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1479.8万个,其中,企业443.9万户,比2014年增长21.6%,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比2014年平均每天1万户明显提高,远高于改革前的6900户。
促进了就业增长,缓解了社会压力。培育一批生机勃勃的新企业,对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增加百姓收入至关重要。这两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不减反增,商事制度改革激发的创业就业起了关键作用。根据我们与国家统计局关于新设立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跟踪调查,每个企业平均吸纳就业7.4人,每个个体工商户用工2.9人。按此匡算,2014年新设企业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200万个,2015年新设企业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400万个。
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新企业、新产业、新经济的大量涌现,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去年,在新设立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大增,特别是信息、文化、教育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互联网+”为结构优化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2015年底,第三产业实有企业1635.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4.8%,所占比重比2014年提高1.5个百分点。特别是通过“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商务秘书公司、电商集群注册等改革举措,促进了众创空间、创客工场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充分显示出了改革创新的积极成效和巨大潜力。
促进了经济增长,为经济持续繁荣提供了稳固基础。新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对稳定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时间周期看,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快速拉动不同,新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慢变量,是一个逐步壮大的过程,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逐步提高的,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从产业结构看,新企业的大量涌现,特别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对冲一些传统产业的衰落,缓解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从区域发展看,新企业的大量涌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数据分析表明,一个省区的企业数量越多,其GDP的规模越大;人均企业密度越高,人均GDP的水平也越高。
三、创业创新的繁荣,将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创新的引领,越来越依靠创新能力的提升。近年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多数发达国家积极把握世界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制定了创新战略,希望通过创新引领全球竞争格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面临动力转换节点,发展动力迫切需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发展新理念,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抓住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反映了我国依靠创业创新引领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
目前,我国开始进入创业创新的繁荣时期,依靠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着诸多新的特点。一是人力资本进入收获期,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在减弱,但“人才红利”在增强,大学生创业、海归人才创业、企业精英创业、农民工创业风起云涌,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活力。二是科技创新进入爆发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降低了创业创新成本,为每个人发挥创造力提供了无限空间和均等机会。三是改革红利进入释放期,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减少行政审批,将进一步消除制约创业创新的制度障碍。
新的发展条件下,创业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国家的繁荣源于人民群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我国38年改革发展的历程表明,每一次创业创新浪潮,都是市场经济内在活力的迸发,都是经济繁荣的开端,都为新一轮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这就需要我们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职能转变,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市场环境,激发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潜力,促进经济形成新的发展动能。
四、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为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十三五”时期既是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战时期。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把商事制度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把改善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市场消费环境作为供需两端发力的重要着力点,充分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要优化市场准入环境。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巩固和扩大“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成果,积极探索“证照分离”,着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新设企业较快增长,激发亿万群众的创业创新活力,深入挖掘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提供有效微观基础。
二是要改善市场竞争环境。配合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等结构调整工作,坚决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加快淘汰劣质企业,建立“僵尸企业”退出机制,促进优胜劣汰,为优秀企业发展腾出市场空间。充分发挥竞争政策在维护市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有效协调,打破制约创业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切实提高市场发展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三是要完善企业监管和服务。围绕让企业交易更便捷、让市场交易更安全、让经济运行更高效的改革目标,完善以企业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提高企业信用信息透明度,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完善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整合力度,发挥小微企业名录功能,用好用活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延长企业生命周期,促进新设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四是要树立消费者优先、消费者至上的理念。着力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倒逼产品、服务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扩大新消费,带动新投资,培育新产业,形成新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作者: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王兆斌 吴晓迪
( 网站编辑:乔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大国内生能力与经济发展欧阳嶢所谓“大国内生能力”,指在超大规模的国家里,由于具有资源丰富和市场广阔的优势而具备的一种内生的发展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大国依靠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可以较好地推动经济自主协调发展。从经济增长的动力系统看,资源和需求是基本的驱动因素,也是影响增长模式的基本要素。资源要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需求要素则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一般来说,任何国家为实现经济增长,既要利用国内的资源和市场,又要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即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但是,不同类型的国家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大国往往采取以国内资源和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即内生增长模式;小国往往采取以国外资源和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即外生增长模式。事实上,一个国家拥有的资源数量和质量是影响该国工业发展速度和形式的主要因素,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的大国,应该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是生产的源泉和经济增长的动力,在消费需求旺盛和市场广阔的大国,应该利用本国的市场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大国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充裕,加上市场潜力大的特征,决定了它通常采取内生型模式。这种内生型模式,依靠大国的国内资源构建产业体系和形成规模经济,依靠大国的国内市场拉动经济发展和形成规模经济,实际上就是基于“大国内生能力”的大国经济发展模式。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典型的大国经济发展模式,它不仅为美国赢得了长期的持续发展,而且对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新兴大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借鉴美国经验构建以内需主导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我们在分析大国发展战略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的考问:中国和印度等大国曾经有“文明古国”的荣耀,也有过古代的经济繁荣,但近代以后却在经济上落伍了,这是为什么?“大国内生能力”理论具有解释这个难题的逻辑能力:在封闭的世界经济体系里,大国的资源和市场可以形成推动经济繁荣的内在机制;但是,在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里,小国可以通过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来弥补自身的缺陷,如果大国仍然采取闭关锁国战略则会丧失自身的优势。新中国成立后,国际上的封锁迫使我们实行内向政策。经历了长期的封闭后,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之中,逐渐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从而给中国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赢得了30多年的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过分依赖出口导向战略,使得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减少和国民福利下降,并且引发了一系列国际贸易摩擦。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在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前提下,要相应地实现发展战略的转变。那便是,要更加注重依靠大国的资源禀赋培育重点产业,依靠大国的国内市场培育产业竞争力和自主生产体系。为此,应当推动经济增长模式和战略转变,逐渐在内需和外需、消费和投资之间进行结构转换,使中国经济的大国效应在更高层次上得到体现。小题1:下列关于“大国内生能力”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国内生能力”是指一些超大规模的国家依靠国内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发展能力。B.“大国内生能力”在经济体系中具有内生增长和外生增长两种发展模式,不同类型的国家应根据本国实际选择相应的发展模式。C.“大国内生能力”能够促使大国依靠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来构建产业体系、拉动经济发展和形成规模经济。D.“大国内生能力”理论可以解释中国和印度等大国的经济为什么在古代能够取得繁荣,到近代以后却落伍。小题2:下列对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本驱动因素之一,它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速度和形式。B.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基本驱动因素,它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市场需求是生产的源泉和经济增长的动力。C.在封闭的世界经济体系里,一个国家的国内资源丰富程度和市场广阔程度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D.在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里,以国内资源和市场为主,适当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能更好地促进一个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选择内生型模式,使经济得到了长期的持续发展,新兴大国应该以此为借鉴,构建以内需主导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B.一个国家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其中大国因为自己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充裕,加上市场潜力较大,就要采取内生型发展模式。C.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减少、国民福利下降,并且引发了一系列国际贸易摩擦。D.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战略,逐渐在内需和外需、消费和投资之间进行结构转换是我国实现经济强国梦想的唯一出路。 - 跟谁学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大国内生能力与经济发展欧阳嶢所谓“大国内生能力”,指在超大规模的国家里,由于具有资源丰富和市场广阔的优势而具备的一种内生的发展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大国依靠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可以较好地推动经济自主协调发展。从经济增长的动力系统看,资源和需求是基本的驱动因素,也是影响增长模式的基本要素。资源要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需求要素则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一般来说,任何国家为实现经济增长,既要利用国内的资源和市场,又要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即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但是,不同类型的国家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大国往往采取以国内资源和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即内生增长模式;小国往往采取以国外资源和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即外生增长模式。事实上,一个国家拥有的资源数量和质量是影响该国工业发展速度和形式的主要因素,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的大国,应该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是生产的源泉和经济增长的动力,在消费需求旺盛和市场广阔的大国,应该利用本国的市场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大国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充裕,加上市场潜力大的特征,决定了它通常采取内生型模式。这种内生型模式,依靠大国的国内资源构建产业体系和形成规模经济,依靠大国的国内市场拉动经济发展和形成规模经济,实际上就是基于“大国内生能力”的大国经济发展模式。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典型的大国经济发展模式,它不仅为美国赢得了长期的持续发展,而且对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新兴大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借鉴美国经验构建以内需主导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我们在分析大国发展战略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的考问:中国和印度等大国曾经有“文明古国”的荣耀,也有过古代的经济繁荣,但近代以后却在经济上落伍了,这是为什么?“大国内生能力”理论具有解释这个难题的逻辑能力:在封闭的世界经济体系里,大国的资源和市场可以形成推动经济繁荣的内在机制;但是,在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里,小国可以通过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来弥补自身的缺陷,如果大国仍然采取闭关锁国战略则会丧失自身的优势。新中国成立后,国际上的封锁迫使我们实行内向政策。经历了长期的封闭后,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之中,逐渐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从而给中国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赢得了30多年的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过分依赖出口导向战略,使得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减少和国民福利下降,并且引发了一系列国际贸易摩擦。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在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前提下,要相应地实现发展战略的转变。那便是,要更加注重依靠大国的资源禀赋培育重点产业,依靠大国的国内市场培育产业竞争力和自主生产体系。为此,应当推动经济增长模式和战略转变,逐渐在内需和外需、消费和投资之间进行结构转换,使中国经济的大国效应在更高层次上得到体现。小题1:下列关于“大国内生能力”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国内生能力”是指一些超大规模的国家依靠国内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发展能力。B.“大国内生能力”在经济体系中具有内生增长和外生增长两种发展模式,不同类型的国家应根据本国实际选择相应的发展模式。C.“大国内生能力”能够促使大国依靠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来构建产业体系、拉动经济发展和形成规模经济。D.“大国内生能力”理论可以解释中国和印度等大国的经济为什么在古代能够取得繁荣,到近代以后却落伍。小题2:下列对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本驱动因素之一,它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速度和形式。B.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基本驱动因素,它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市场需求是生产的源泉和经济增长的动力。C.在封闭的世界经济体系里,一个国家的国内资源丰富程度和市场广阔程度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D.在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里,以国内资源和市场为主,适当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能更好地促进一个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选择内生型模式,使经济得到了长期的持续发展,新兴大国应该以此为借鉴,构建以内需主导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B.一个国家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其中大国因为自己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充裕,加上市场潜力较大,就要采取内生型发展模式。C.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减少、国民福利下降,并且引发了一系列国际贸易摩擦。D.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战略,逐渐在内需和外需、消费和投资之间进行结构转换是我国实现经济强国梦想的唯一出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大国内生能力与经济发展欧阳嶢所谓“大国内生能力”,指在超大规模的国家里,由于具有资源丰富和市场广阔的优势而具备的一种内生的发展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大国依靠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可以较好地推动经济自主协调发展。从经济增长的动力系统看,资源和需求是基本的驱动因素,也是影响增长模式的基本要素。资源要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需求要素则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一般来说,任何国家为实现经济增长,既要利用国内的资源和市场,又要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即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但是,不同类型的国家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大国往往采取以国内资源和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即内生增长模式;小国往往采取以国外资源和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即外生增长模式。事实上,一个国家拥有的资源数量和质量是影响该国工业发展速度和形式的主要因素,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的大国,应该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是生产的源泉和经济增长的动力,在消费需求旺盛和市场广阔的大国,应该利用本国的市场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大国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充裕,加上市场潜力大的特征,决定了它通常采取内生型模式。这种内生型模式,依靠大国的国内资源构建产业体系和形成规模经济,依靠大国的国内市场拉动经济发展和形成规模经济,实际上就是基于“大国内生能力”的大国经济发展模式。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典型的大国经济发展模式,它不仅为美国赢得了长期的持续发展,而且对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新兴大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借鉴美国经验构建以内需主导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我们在分析大国发展战略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的考问:中国和印度等大国曾经有“文明古国”的荣耀,也有过古代的经济繁荣,但近代以后却在经济上落伍了,这是为什么?“大国内生能力”理论具有解释这个难题的逻辑能力:在封闭的世界经济体系里,大国的资源和市场可以形成推动经济繁荣的内在机制;但是,在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里,小国可以通过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来弥补自身的缺陷,如果大国仍然采取闭关锁国战略则会丧失自身的优势。新中国成立后,国际上的封锁迫使我们实行内向政策。经历了长期的封闭后,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之中,逐渐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从而给中国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赢得了30多年的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过分依赖出口导向战略,使得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减少和国民福利下降,并且引发了一系列国际贸易摩擦。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在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前提下,要相应地实现发展战略的转变。那便是,要更加注重依靠大国的资源禀赋培育重点产业,依靠大国的国内市场培育产业竞争力和自主生产体系。为此,应当推动经济增长模式和战略转变,逐渐在内需和外需、消费和投资之间进行结构转换,使中国经济的大国效应在更高层次上得到体现。小题1:下列关于“大国内生能力”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国内生能力”是指一些超大规模的国家依靠国内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发展能力。B.“大国内生能力”在经济体系中具有内生增长和外生增长两种发展模式,不同类型的国家应根据本国实际选择相应的发展模式。C.“大国内生能力”能够促使大国依靠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来构建产业体系、拉动经济发展和形成规模经济。D.“大国内生能力”理论可以解释中国和印度等大国的经济为什么在古代能够取得繁荣,到近代以后却落伍。小题2:下列对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本驱动因素之一,它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速度和形式。B.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基本驱动因素,它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市场需求是生产的源泉和经济增长的动力。C.在封闭的世界经济体系里,一个国家的国内资源丰富程度和市场广阔程度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D.在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里,以国内资源和市场为主,适当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能更好地促进一个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选择内生型模式,使经济得到了长期的持续发展,新兴大国应该以此为借鉴,构建以内需主导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B.一个国家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其中大国因为自己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充裕,加上市场潜力较大,就要采取内生型发展模式。C.改革开放后,我国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减少、国民福利下降,并且引发了一系列国际贸易摩擦。D.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战略,逐渐在内需和外需、消费和投资之间进行结构转换是我国实现经济强国梦想的唯一出路。科目: 高中语文最佳答案小题1:B小题2:D小题3:A解析
知识点: 现代文阅读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热门知识点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资源高效利用 专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