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威宁县经济搞经济开发的不足是什么?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您要查找的资源可能已被删除,已更改名称或者暂时不可用。“威宁试点”三年奋进大见成效
“威宁试点”三年奋进大见成效
新华网 ( )
稿件来源:
【新闻背景】
威宁是贵州省西大门。威宁县总面积629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辖35个乡镇、610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居住着汉、彝、回、苗等19个民族,2011年末总人口140.3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29.2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32.89万人,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人口众多的县。
由于种种原因,威宁长期以来基础薄弱、经济落后、发展滞后,先后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县。2009年末,威宁县人均GDP为4677元,处于贵州省第81位,在原扶贫标准以下的人口有24.37万人,贫困发生率达到22%,高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2009年原毕节地委专题调研组调研指出,威宁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十个方面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人口计生工作被动、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农村贫困程度较深、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结构调整进程缓慢、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投资环境问题突出、村级组织工作软弱和干部精神状态不佳。
2009年9月,威宁被列为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县。由国务院扶贫办牵头,有关部委参加,组成了威宁试点工作协调小组,贵州省、毕节市也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指导协调威宁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主要任务是,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在威宁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同时,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先行先试,全面推进“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实践,率先闯出一条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的成功路子,为全省乃至全国喀斯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有益经验。
威宁试点工作一直得到上级的关心和各方面的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原贵州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等领导同志,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国家林业局、国家开发银行、九三学社中央、招商局集团、深圳市对口办、重庆市江北区等有关单位领导,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省市两级扶贫办等各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威宁视察指导。各部门、各单位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国务院扶贫办、农业部、九三学社中央、招商局集团、重庆市江北区还派出挂职干部支持和推动威宁试点工作。原省委书记栗战书和现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刚上任一个月就奔赴威宁开展调研指导,并把威宁作为联系点,集中力量在部分乡镇实行集团帮扶、整镇推进。省委常委、副省长、原毕节市委书记秦如培,市委书记张吉勇、市长陈昌旭等领导同志亲自研究部署威宁试点工作,确定威宁试点政策措施。贵州省组建了由政研室、发改委、财政厅、交通厅牵头的4个帮扶集团,倾力帮扶。毕节市组建了由56个单位参与的5个帮扶集团,定点帮扶我县最贫困的12个乡镇。30多位省部级领导、200多位厅局长先后深入调研。
“威宁试点”三年奋进大见成效
三年来,威宁试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与2009年相比,威宁2011年经济发展综合测评从全省第54位上升到第13位,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大幅增长进位态势。其中:生产总值从50.7亿元增加到79.07亿元,增长79.9%(可比价);财政收入从5.02亿元增加到10.3亿元,增长105%;规模工业总产值从16.5亿元增加到48.1亿元,增长191%;固定资产投资从19.8亿元增加到95.24亿元,增长38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从12.8亿元增加到78.5亿元,增长513%;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735元增加到14174元,增长32%。月,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5.3亿元,同比增19.5%;完成财政总收入8.4亿元,同比增14.2%;规模工业总产值38亿元,同比增48.2%;固定资产投资91亿元,同比增71%。全县经济发展实现了总量跨越、均量赶超、增量倍增目标,呈现出速度明显加快、位次明显前移、活力明显增强的良好局面。
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2009年以来,国家扶贫部门累计向威宁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2亿元,主要用于实施产业开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和提升农民素质。其中,80%以上用于产业开发,通过统筹规划、资源整合、集中投入、连片开发的模式,重点支持了草地生态畜牧业、马铃薯、蔬菜、中药材、经果林等产业,扶持贫困群众73.3万人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553元增加到4068元,其中产业扶贫项目的贡献率达到13%以上。全县粮食总产量从31.7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49.3万吨,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6个重点贫困乡镇中有16个实现“减贫摘帽”。预计到2012年底,在原扶贫标准以下的人口可全部脱贫。2011年底,翟艳飞一家的年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不足1000元增加到4000多元;吕运姐一家已住上漂亮的新居,有3人外出务工,年人均纯收入从1100元增加到3760元;辛言文一家已规划种植核桃2.1亩,饲养家畜家禽100余头(羽),年人均纯收入从1100元增加到4065元。
“三化同步”强势推进。
一是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省政府批准设立了威宁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63平方公里,其中五里岗工业园区已开发5.2平方公里,现入驻在建企业26家,全县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风电项目30个,总投资150亿元,年内可实现并网发电65万千瓦。投资30.9亿元的威宁润基水泥厂、东风大湾西井煤矿和象鼻岭水电站已经投产或即将建成。二是城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完成了县城和乡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将达30平方公里以上。近年来,县城新区和各乡镇特色小集镇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在建房开项目达218万平方米,今年城建投资可望完成40亿元。全县城镇化率由2009年的17.72%提高到2011年的21.69%。三是农业现代化取得可喜进展。建成马铃薯良种生产体系,基地规模达35万亩。创建一批玉米高产示范基地,规模达20万亩,最高单产突破780公斤。建设了迤那芙蓉王、黑石黄鹤楼、秀水贵烟等新烟区基地,打造了10余万亩高标准高原烟田。整合资金5000多万元打造了卯关出口蔬菜基地。总投资8500多万元的泰丰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投资8000万元建成乐义百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种植3万亩。凉水沟种羊场建设取得新进展,种畜规模发展到3000只,带动周边农户养畜10000只以上。两家投资上千万的大型生猪、蛋鸡养殖场正在抓紧建设中。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区扩容7.8平方公里,在县城开通了公交线路,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对198条背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卫生状况从全省第77位上升到第26位。投资89亿元的威宁至毕节高速公路2013年3月可实现全线通车。威宁机场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选址报告已通过内审,即将由民航部门专家进行初审。新修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1777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硬化农村通组路和串户路1463公里。投入资金6.6亿元,大力实施水利工程,解决了476个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水利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村生活用水条件明显改善。按“四在农家”建设标准,改造完成66533户农村危房,新农村覆盖率达30%,建成了迤那、东风等一批特色小集镇。投入8.35亿元,对全县35个乡镇农村配电网进行了改造,结束了偏远农村无电户的历史,用电量从2009年的3.2亿度增加到6.4亿度。
生态建设效果明显。
完成石漠化治理50.51平方公里,对提高林草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产生了积极作用。完成各类营造林60.61万亩,其中常规营造林37万亩、特色干果核桃林23.01万亩。同时,完成城郊绿化及生态文明家园绿化6000余亩。林地面积达364.9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33.4%提高到38.64%。2010年,威宁获贵州省绿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草海综合治理的总体规划已批复,目前正在申报相关项目,水体质量和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环境整治和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空气质量有新的提升。
人口得到有效控制。
人口出生率从‰下降到2011年的14.02‰,今年可控制在12.9‰以内(截至8月底上报数为7.6‰)。三年少出生2.1万人,节约社会抚养成本1.68亿元,节约卫生室和学校建设资金7300万元。符合政策生育率从85.8%上升到89.3%,到今年8月底提高到96.6%。新建县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和乡镇计生服务站,配齐配强乡镇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招考233名乡镇计生工作员,招聘684名村级计生特岗员,充实县乡技术服务力量。经过艰苦努力,计生基础设施得到夯实,群众生育观念得到大的转变,人口得到有效控制。
社会管理不断创新。
加强特殊群体和面上治安的管理,切实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稳控工作,积极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强化考核机制,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县、乡、村三级调解委员会,配备调解人员3404人。派驻大批政法干部到村(社区)主抓维稳信访工作。2009年威宁有146人次进京上访,2010年仅有1人次,2011年无进京上访,信访工作由全市挂末转变为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社会治安明显转变,成功摘掉了治安黄牌,2011年人民群众安全感达到89.06%,从全省倒数第3上升到第47位。通过社会管理的创新,为人民群众营造了舒心、安心、放心的社会环境。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教育事业方面,招聘招考一大批特岗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公开选拔602名副校长和校长助理。完成校安工程项目1188个。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由32%提升到65.96%。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3%,巩固率达85.5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5.97%,高考质量综合评比连续三年荣获全市一等奖,2012年再创历史新高。卫生事业方面,实现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县乡医疗技术人员达1690名,大大增强了医疗保障力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2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26%。在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改炉改灶3.2万户,全面消除病害困扰。社会保障方面,完成30所农村敬老院建设,实现乡镇全覆盖,“五保”集中供养率提高到63%,纳入农村低保22.8万人,纳入城镇低保6111人。文化广电方面,全县35个乡镇政府所在地、28个村开通了有线数字电视,县乡有线电视总用户达3.2万户,村村通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群众上学难、看病难、保障难、看电视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由于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威宁被外界评价为“取得了翻天覆地、脱胎换骨的变化”,一个崭新的威宁正在乌蒙高原迅速崛起。2010年来连续两年获全市综合考核一等奖;获得国家级表彰17项、省级表彰82项、市级表彰212项;迎来了全国和省市50个现场会相继在威宁召开。威宁成为“同心思想”的实践典范和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先进典型。
曾经四上乌蒙高原的原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说:“每次到威宁,我都能看到这里正在发生着变化,这让我对贵州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2011年初,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同志在威宁调研时深有感触地说:“如果全国扶贫工作都像威宁这样,我们的扶贫工作就好抓了”。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指出:“威宁的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2012年初,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威宁松山村调研时强调:“威宁干部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让我十分感动,这是一种很大的力量,要继续保持和发扬”。2012年9月,贵州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指出:“威宁在县域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喀斯特地区脱贫致富的科学发展之路。”
三年“威宁试点”积累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威宁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和国家有关部委、省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始终致力于“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的实践,提出了“怀感恩之心,立奋斗之志,举发展之旗,聚团结之力,提速发展,提前脱贫,经济倍增,加快转型,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大跨越”的主基调,确立了“四在农家”破难题,“五心教育 ”提素质,“六风建设”创环境,“七个坚持”谋发展的工作思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初步走出了一条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后发赶超科学发展的路子。
吃透县情,引领思想大解放,提振干部群众精气神。
针对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实际,结合市委调研组指出的十大问题,县委抽调了1030名干部,深入所有乡(镇)村进行系统的调研。新任县委书记利用两个月时间,带领有关同志走遍了35个乡镇,深入村寨、深入农户调研,吃透了县情,掌握了实情。调研表明,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干部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缺乏干事创业意识,存在“末梢神经坏死”现象;很多群众发展观念不强,改变自身命运的信心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2010年3月,威宁自治县召开建县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内容最丰富、意义最深远的全县三级干部解放思想动员大会,提出了推进威宁试点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号召全县人民投入到威宁试点建设热潮中来。大会的召开,影响较大,对干部群众触动较深,拉开了思想大解放的序幕。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弘扬新时代的贵州精神和毕节试验区精神,从固步自封、得过且过、急功近利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从畏难、说教、保守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建立了借力发展、合作共赢的观念,增强了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意识,摒弃了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粗放发展、低质增长的老路,树立了长远观念、全局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使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信心勇气明显增加。
化解民怨,促进管理大创新,营造发展新环境。
县委、政府坚持“治穷先治吏,治穷先治安”,始终坚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着力秩序整顿,积极改善发展环境。针对多民族杂居、凝聚力不强的实际,大力倡导“汉彝回苗亲兄弟”的民族理念,对各民族同胞兄弟做到热爱而不狭爱,关心而不偏心,爱护而不袒护,形成了各民族团结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针对信访工作一度陷入恶性循环怪圈的实际,全面开展“书记大接访活动”,实行信访工作“一站式接访、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建成规范化司法所20个,建成县乡村三级调解委员会664个,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针对地方黑恶势力横行、家族宗派势力抬头等现象,开展声势浩大的“百日整治”活动,拔掉了地方黑恶势力,压制了家族宗派势力,案件发案数大幅下降,消除了多年陈尸不埋、影响恶劣的“死人压活人”怪象,社会治安明显好转。针对非法开采泛滥,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实际,坚决关停非法采煤窝点2778个,彻底杜绝盗采行为,多数行业领域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三年实现“双降”目标。针对城乡“脏乱差”现象严重的实际,强化环境卫生整治措施,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垃圾填埋场和转运场,聘请400余名保洁员,对县城所有背街小巷进行了亮化、硬化。由于整治成效明显,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
理清思路,确保规划大覆盖,绘就试点总蓝图。
坚持扶贫规划到村、项目安排到村、扶贫资金到村、跟踪管理到村,政策扶持进户、技术服务进户、产业培植进户、扶贫效益进户“四到村四进户”。首先,在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注重规划科学定位,重点瞄准急需扶持的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同时兼顾其他乡村和一般户。其次,立足贫困村的实际,以参与式方法为基础,尊重民意、社情和事实,重点开展了各项民心工程和社会事业的规划编制,保证规划编制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再次,注重分类指导,既突出“山水田林路”等基础建设,又突出特色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既注重公共公益事业,又注重个体帮扶;既打基础、谋长远,又抓当前、求实效。共编制完成发展规划677个,其中县级总规划1个、乡镇规划35个、村级规划610个、行业子规划31个,为威宁发展描绘出新的宏伟蓝图。
统筹谋划,引导资源大整合,构建扶贫新格局。
坚持党政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思路,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配套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构建资源大整合、连片开发的扶贫新格局。试点开展以来,共整合资金61.7亿元,实施项目1421个,项目涉及所有乡村,建成了一批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其中:国务院扶贫办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2亿元,农业部安排了2亿多元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国家发改委安排资金8.8亿元支持各项事业建设,教育部安排资金支持我县招考国家级特岗教师2645人,财政部安排资金1.15亿元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国土资源部安排资金1亿多元支持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住房城乡建设部安排资金5.4亿元支持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交通运输部安排资金7.3亿元帮助改善交通条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排资金1.2亿元支持我县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水利部安排资金4.8亿余元支持水利工程建设,国家人口计生委安排资金3800余万元用于计生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林业局安排资金6725万元用于生态建设,国家烟草专卖局增加80万担收购计划,国家开发银行出台开发性金融支持政策对我县扶贫项目资金贷款实行“藏区”优惠政策。九三学社中央组织华东六省市相关单位对口支援、开展“亮康行动”。招商局集团帮助培训一批干部、建一个幸福小镇、建一个物流园、引进一批企业。深圳市对口办、深圳市南山区、重庆市江北区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加大了资金项目、干部培训等支持力度。同时,整合土地资源,采取转包、出租、互换等方式,把土地连片流转给企业,实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着力打造成片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基地、优质马铃薯基地、反季节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优质烟叶基地和经果林基地。
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大开发,稳定脱贫增后劲。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推进各类产业大开发、大发展。一是开发特色农业产业,着力产业延伸。从产业链建设的整体出发,实施了100万亩草地生态畜牧业基地、100万亩马铃薯种薯和鲜薯基地、100万亩蔬菜和中药材基地、100万担优质烟叶基地、100万亩的经果林基地“五个百万”工程。在农业产业开发中,既注重初级产品生产水平的提高,更注重农业招商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农产品“光着身子、没有名字、没有房子、没有厂子”问题,促进农业产业效益稳步提升。年产值21.5亿元的鹤乡果核桃产业公司、玖圣马铃薯加工公司、爱心培食品公司、郅臻食品公司等9家企业即将投产,贵州芦丁食品公司等6家企业已入驻园区。二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实行以工带农。把“水光风、煤化工、锌铜铁、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在工业化过程中增加非农就业机会。随着威宁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推进,华能集团、招商局集团等央企和华锐集团、恒大集团等全国知名民营企业纷纷入驻园区。以工带农的作用不断显现。通过实行企业办农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破解了农业资金瓶颈和技术瓶颈,改变了传统的、分散的经营模式,培育出一批新型农业工人,实现了农民就地就业、工业反哺农业。三是推进旅游和服务业,拓宽增收渠道。围绕草海旅游核心资源、“百鸟之都、阳光威宁”发展定位,打造“环草海生态旅游圈”,建成湿地生态旅游观光景区。推进草海国际养生基地、银龙幸福小镇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推出系列化生态旅游和度假旅游产品,建设以乌撒古城为主的民族风情旅游区。抓好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游客想进来、有看点、住得下、吃得好。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交通、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良性发展。2011年,实现旅游接待人数205万人次,比2009年增长70.8%,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22.2亿元,增长64.2%,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后劲。
依托科教,助推素质大提升,培育人才谋发展
坚持依托科教,强化培训,推动发展。利用天网、地网、人网等培训资源,实行校地合作、异地办班和远程教育,强化干部培训,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着力提升素质。提升教育质量:改造学校461所,教师数量从2009年 12077名增加到14416名。共培训教师36799人次,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96%以上,职业高中教育不断取得新突破,中职招生人数从4061人增加到7004人;开展“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活动,编写了贵州省第一套“五心”教育德育教材。强化干部培训:共培训乡村干部6165人次,其中,选派207名村干部到江苏华西村等地考察学习,选派113名干部到大型企业、发达地区及乡镇挂职锻炼,组织64名村干部到江苏、陕西、四川培训学习。同时,邀请专家学者对干部进行轮训。加强农民实用技能培训:通过整合农口、扶贫、科技、卫生等培训资源,以技能培训为载体、特色产业为依托、培养科技示范户为重点,拓宽农民培训渠道,重点开展农业科技、转移就业和发展创业三大培训。实施“绿色证书”、“科技培训”等工程,打造技能民工,培育新型农民。共培训农民10万余人次,实现劳动力转移16.7万人,劳务收入达25亿元以上。各类人员素质的提升,为威宁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创新机制,畅通发展大通道,强化管理增效率。
为了提高威宁试点工作效率,我们积极创新了各种机制,促进试点工作深入发展。创新项目实施机制,项目建设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提高项目建设的执行力。创新资金使用监管机制,成立试点工作项目资金管理使用领导小组,对省、市、县新增投入各类资金项目进行集中捆绑,建立专户,专款专用,全程监管资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创新财政扶贫资金贴息机制,开展信用社贷款小额贴息贷款工作,支持贫困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加工等各种产业。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有了改善,自我发展意识、商品意识有了增强。创新财政扶贫资金有偿滚动的机制,出台了《威宁县财政扶贫资金滚动扶持管理办法》,对效益较好的种养业项目,采取以物为主、滚动发展的方式,扶持更多的贫困农户。创新投融资机制,成立了县农业产业发展投资公司,形成了由融资平台、担保平台、管理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协会组成的“四台一会”融资模式,加大投融资力度,筹集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为扶贫贷款提供担保。一系列机制体制的创新,促进了扶贫管理效率的提高,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夯实基础,党建保障大发展,构筑堡垒促跨越。
坚持以发展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以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提高各级组织抓试点的积极性,增强党员干部谋发展的自觉性。一是组建坚强班子,增强发展意识。省委选派1名政治素质好、发展能力强、基层经验丰富的同志到威宁担任县委书记,市委及时对威宁党政班子进行了充实调整,为全面开展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通过构建发展型党组织,全县各级谋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干事创业热情普遍高涨。二是改善工作条件,纯洁组织队伍。全县新建扩建19个乡镇办公楼、13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对乡镇主要负责人每月发放津贴元,其他班子成员按实绩考核增加津贴。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变封闭运行为阳光选人,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将,提拔重用196名干部,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增强了党组织的纯洁性。选派222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建立健全村干部成长、激励和退出机制,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实行整顿问责,转变发展作风。开展正党风、清政风、纯民风、浓学风、转作风、优行风“六风建设”活动,对干部庸、懒、散进行集中整顿。对11个科局领导班子启动黄色预警,对41名科级领导干部予以组织处理或提出预警,对54名执行不力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问责,淘汰一批在发展中多年挂末的村干部,有效改变了风气不正、作风不实、发展不快的现象。我们扭住党的建设这个“牛鼻子”,有力保障了全县跨越发展。
威宁试点展望
三年来,威宁试点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但与全国相比发展差距仍然较大。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低2909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全国低7636元。按照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全县贫困人口仍有47.42万人,贫困发生率36.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今年9月7日,威宁遭受了比较严重的地震灾害,一些刚刚脱贫的群众又重新返贫。扶贫开发综合治理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威宁工作的批示和国家威宁试点工作协调小组的要求,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的部署,抢抓国发2号文件和《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等重大政策机遇,做好试点各项工作。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动员干部群众,依靠自身努力创建幸福家园;坚持党政主导,整合部门力量,坚决打好深度贫困地区扶贫攻坚战;坚持因地制宜,培育支柱产业,提升深度贫困地区发展能力;坚持改革探索,创新机制体制,巩固和扩大试点成果。继续按照《威宁试点总体规划》要求,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试点各项工作,力争到2015年,贫困人口大幅下降,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深度贫困人口收入翻番,在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等领域取得全面发展,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为此,我们将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设。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今后五年,建成威宁机场,建成威宁至六盘水市、至云南昭通、至云南宣威的高速公路,实现通村油路全覆盖,通组、串户路硬化全覆盖,做好昭黔铁路开工建设有关工作。早日启动草海环境治理有关项目建设。新建和加固一批水利工程设施,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提高抗旱防洪能力。新建和扩建7座110KV变电站、11座35KV变电站,新建4座水电站,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真正实现城乡同网同价。
进一步加强支柱产业建设。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马铃薯、蔬菜、烟草等特色产业,做好片区《县级产业扶贫规划》编制工作,提高产业扶贫效益,提升产业化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培育煤炭、化工、电力、冶金、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力争五年后工业总产值突破250亿元,原煤产量达到600万吨,风电、水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50万千瓦、50万千瓦和10万千瓦以上。建成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确保规模工业企业入驻园区100家以上。加快发展旅游业,建设中国亚高原湿地生态旅游城市。
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继续加强教育、卫生、计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消费需求。实现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5%、85%,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年。加快县乡卫生事业发展,改善村级医疗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实现100%。扎实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十二五”末,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75‰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进一步完善广播影视“四位一体”综合覆盖服务体建设,提高广播影视“四位一体”综合覆盖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加快推进生态建设,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以上。继续抓好“四在农家”创建,以“黔西北民居”为特色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实现全覆盖,各乡镇全面建成“幸福小镇”。
四是进一步加强片区扶贫制度建设。探索片区扶贫资金投入的动员机制,破解资金严重不足的瓶颈,改进有关资金拨付审批程序,促进资金及时到位。建立有利于引入金融支持的政策环境和信用环境,提升扶贫开发能力,同时努力提高扶贫贷款回收率。支持培育发展型产业,培养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确保专项扶贫效果的持续性。建立完善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对象瞄准机制,兼顾好减贫与发展的关系,让更多贫困人口受益。创新扶贫项目管理机制,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实效性,促进项目管理规范化。探索深度贫困乡镇“减贫摘帽”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更多乡镇早日脱贫。积极支持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使贫困地区与全国一起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威宁自治县委“威宁试点”办公室  威宁日报社 许定华作了整理)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威宁县各乡镇经济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