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审计需要设定重要性水平

本题来自知乎圆桌 >>,更多相关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决定不做伸手党,工作中涉及集团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来贡献一点所学报答社会。补充,其实大的概念可以参考注会教材重要性的相关表述。重要性水平常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专业判断之一,其中各项基数与比率都考虑到审计单位的风险把控。前面已经说了基准的设定,hair cut的选择等,其实是针对单家审计的考虑。重要性水平的基准通常采用的是报表使用者最关心的各类指标,基本上是用税前利润绝对数,另外还需要考虑对客户的初始了解例如近期报告,内控环境,风险初始评估结果,以及法规准则的要求等。部分企业可能存在接近盈亏平衡的利润,从审计效率来看选为基准不现实,因此采用营业收入或其他根据风险领域定出的基准,例如说到的总资产等。用此基准乘以一定比例得出OM,常用1%,2%,5%等。hair cut部分常用的是10%到50%,通常在首次审计和发生重大业务变动也就是风险较高的年头,会采用较高的hair cut,出于谨慎性考虑。审计的时间长了项目风险较低了可能采用较低的hair cut。pm=om×(1-hair cut)sum一般等于om的5%。中期审阅阶段会有特殊考虑。一般以pm和sum来指引工作。上面说的是单家审计的考虑,当出具集团审计报告时,通常还需要计算出各个组成部分为满足集团集团报告需要,执行工作时采用的重要性水平,分配下去,也就是说的集团分配的重要性水平。计算过程就相对复杂了,常以集团om乘以一定复合倍数(根据组成部分数量有规定),算出一个总体可供分配的重要性水平数额。再将各个组成部分资产占比,收入占比,税前利润占比绝对值等关键指标的平均数作为综合分配率,将该可供分配的重要性水平金额分配给各个单家。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各组成部分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规模与风险量级等,实务中还可能基于不同重要级别组成部分所需执行的审计工作考虑有所调整。最终计算出的集团分配重要性水平总和应在集团重要性水平的一定倍数内。各组成部分在执行工作中,如需出具单家报告,应采用单家计算重要性水平与集团分配重要性水平择低,作为执行单家工作采用的重要性水平。如无需出具单家报告,通常直接采用集团分配即可(通常大于单家计算的materiality)。絮絮叨叨一段,最重要的选择是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内。
题主问的应该是怎么算吧&br&原理很简单 第一确定指标(benchmark) 第二确定比率 (ratio)&br&&br&指标主要考虑审计对象的性质&br&一般经营企业 大多数用净利润或者利润总额 做指标&br&一些手里一堆房子只管往外租的壳公司
经常用总资产&br&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导致利润非常少但是收入很大的
往往用收入&br&&br&比率主要考虑风险水平&br&首次承接业务 一般比率会比较低 5%的样子&br&也就是说打个比方净利润1000万 错报不能超过50万&br&慢慢做熟了 比率会往上调一点&br&这个指标乘上比率 就叫做总体重要性水平 overall materiality&br&&br&但是实际业务中一般不用这个OM&br&留点退路 所谓的haircut&br&会留25%-50%的haircut
计算出实际执行重要性水平
performance materaility&br&也就是说PM=50%-75%的OM&br&具体高低也取决于评估的风险水平&br&&br&另外还有个东西叫明显微小错报水平&br&一般取10%的OM&br&小于这个数的事实错报、判断错报和推断错报
统统可以不管&br&&br&基本就是这个意思&br&各家有各家的比率和评估方法
精神大抵如此
题主问的应该是怎么算吧原理很简单 第一确定指标(benchmark) 第二确定比率 (ratio)指标主要考虑审计对象的性质一般经营企业 大多数用净利润或者利润总额 做指标一些手里一堆房子只管往外租的壳公司 经常用总资产由于各种各样原因导致利润非常少但是收入…
&p&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对于审计工作开展具有指导意义。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确定基础有以下几种:&/p&&p&①&/p&&p&经营性业务的税前利润或亏损;或近几年经营性业务平均税前利润/亏损(通常3至5年)&/p&&p&经验基准率:5%-10%&/p&&p&如何选取标准:税前利润或亏损较小时用10%,较大时用5%,税前亏损取绝对值计算&/p&&br&&p&②&/p&&p&营业收入&/p&&p&经验基准率:0.3%-0.5%&/p&&p&如何选取标准:营业收入较小时用0.5%,较大时用0.3%&/p&&br&&p&③&/p&&p&资产总额&/p&&p&经验基准率:0.3%-0.5%&/p&&p&如何选取标准:资产总额较小时用0.5%,较大时用0.3%&br&&/p&&p&④&/p&&p&费用总额&/p&&p&经验基准率:0.3%-0.5%&/p&&p&如何选取标准:费用总额较小时用0.5%,较大时用0.3%&/p&&br&&p&⑤&/p&&p&净资产&/p&&p&经验基准率:0.5%-1%&/p&&p&如何选取标准:净资产较小时用1%,较大时用0.5%&/p&&br&&br&&br&&p&上市公司和IPO企业,一般直接使用审前合并税前利润(一般不必扣除营业外收支,除非营业外收支金额重大)作为基准。如计算的重要性明显不合理,可考虑采用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作为基准。一般企业一般采用税前利润、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为基准计算结果的较小值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费用总额、净资产一般不使用。请执业人员注意,不要再使用净利润指标计算重要性,且应使用审前金额。&/p&
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对于审计工作开展具有指导意义。一般来说,重要性水平确定基础有以下几种:①经营性业务的税前利润或亏损;或近几年经营性业务平均税前利润/亏损(通常3至5年)经验基准率:5%-10%如何选取标准:税前利润或亏损较小时用10%,较大时用5%,…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六置一间的堂吉诃德如何计算财务报表审计的重要性水平?_百度知道
如何计算财务报表审计的重要性水平?
提问者采纳
重要性水平是个很带主观性的数据~~~~~它是需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的~~~所以一般来说不存在什么计算方法~~~~~我们一般把比如营业收入的0.5%~~~~净利润的5%等等作为重要性水平~~~~但其实实务中我们看一下财务报表~~~大概就能决定一个重要性了~~~~是比较主观的~~~~
提问者评价
many many thanks~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财务报表审计的相关知识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重要性水平在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运用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具有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特征,审计重要性定量方面的特征即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CPA)在编制审计计划以及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考虑重要性水平.CPA能否恰当运用重要性水平,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WANG Jun-jie
XING Dong-ju
作者单位: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丹江口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审计重要性水平探讨
> 审计重要性水平探讨
审计重要性水平探讨
来源:毕业论文网
  一、审计重要性概念及其意义
  (一)审计重要性的概念界定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和判断的错报及漏报的最大限额。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221号&&重要性》: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重要性实质上强调了一个&度&,在审计报告中,允许一定程度的不准确或不正确的存在,但是要以这个&度&为界。如果会计信息的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就可认为重要,否则就不重要。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审计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的数量表示,是一个数量门槛或金额临界点。
  (二)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意义
  设定重要性水平是现代审计的一个创新。审计实务中运用重要性原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有利于防范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的恰当判断对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有重大帮助作用。在抽样审计下,审计人员对未审计部分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水平的设定、重要性的判断有关。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二是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被审计单位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组织结构日趋复杂,经济事项日渐频繁,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使用审计抽样愈加普遍,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即可容忍错报,在审计抽样确定样本规模及评价抽样结果时显得异常重要。重要性概念为解决审计人员的抽样决策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从而大大提高审计效率。三是有利于降低审计成本。由于审计费用预算与时间预算方面的考虑,审计人员必须在成本与效益之间进行权衡。重要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可以适当减少审计程序,缩小测试范围,使审计人员把审计重点放在那些对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方面。
  二、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一)从数量上考虑重要性水平 下载论文
  从量上考虑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计划中重要环节,一般可以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表认定层次两个方面展开。
  (1)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准则明确规定,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考虑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的目标、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
  在计划阶段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执业人员应先选择一个适当的基准,再选用适当的百分比乘以该基准,从而得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在实务中,有许多汇总性财务数据可以用作确定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基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12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和营业收入等。&并结合实务给出了一些相应百分比的参考数值(见表1)。《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指南》(2007年修订)则又新增了两个基准,即费用总额和毛利,同时对相关基准参考数据予以修订,具体如下:
下页更精彩:1
审计重要性水平探讨相关推荐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3514|回复: 8
各位同仁好,问个问题:2011教材提出了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概念,同时又说审计过程中需要对计划的重要性水平修订。那么这个水平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修订之后的水平?若两者一样,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个概念,直接用修改之后的重要性水平概念就好了;若不是那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和修改之后的水平是什么关系?
发表审计意见时未更正错报汇总数和重要性水平比较,以确定意见类型,那么这里重要性水平是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还是计划的水平,或是修订的重要性水平?
先在此多谢各位了!急!
我也是一位备考CPA的战友,我也相信这么一句话——你不止一个人在战斗,在备考过程中对自己意志和顽强力的磨练是比获得CPA证书更有价值的收获,加我QQ:。
& && &&&我们审计了你所发表的关于和总要性水平的问题。
& && && &这个问题之前没像你这么去想过,楼主有水平。在审计计划的时候需要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代码A),不过为了降低在审计过程中单个或者多个累计未发现财务报表的错报超过重要性水平所的重大错报风险,我们就需要在后续的审计程序(风险评估、实质性程序)中选择比计划的重要性水平低的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代码B),好好看看那个杯子....
当执行风险评估程序和控制测试(如有)后,我们也许会发现实际上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经营管理、外部环境并不是与我们所想的一致,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修改审计计划(这时候需要降低当初计划的重要性水平A,我们把修改后的计划重要性水平代码为C),这样才能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以使得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所导致的重大错报,修改了C,就需要修改执行的重要性水平(把修改后的设为D),之后就是我们书中所说的扩大审计范围、追加审计程序,比如多执行实质性程序。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我还真不是特别的清楚,最好看看历年真题中资料给的是什么水平。
最后,由于本人水平知识有限,仅发表保留意见,对于上述论断中存在的重大错报所导致的后果,概不负责。本报告仅供参考使用。
首先,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额额度表示的会计信息错报与舞弊的严重程度,该错报舞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审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是根据进行的初步业务活动所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及其情况来确定的,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也要随时对发现的被审计单位情况和原来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进行比较,看看是不是还适合,如果不适合了,就要对其进行修订,接着可能就要更改相应的审计计划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理解重要性水平的概念要与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模型对比起来理解,Y=K/X(K是审计风险,X,是重大错报风险,Y检查风险),在进行风险评估程序时,评估的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X高,那么可接受检查风险Y就必须低,这是设计的审计程序就相应的要更改,具体的就是更改总体审计计划和进一步审计程序。结合重要性就是,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X高,则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就要低,就要获取更多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使得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所导致的重大错报。Y=K/X中的X也是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进行而修正的,比如说我们风险评估后进行进一步审计工作时,发现被审计单位可能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要比原来评估的要高,则我们就要接受更低的检查风险,重要性水平就要低。
第二个问题,重要性水平,应该在不断修订过程中最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
知识水平有限,以上观点仅仅是一家之言。
我是进来学习的。
看来都很认真呀
闪电谢茨蛙 发表于
我也是一位备考CPA的战友,我也相信这么一句话——你不止一个人在战斗,在备考过程中对自己意志和顽强力的磨 ...
我又考虑了一下,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计划阶段的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初步了解和自己的经验,做出的一个初步判断(因为在计划阶段要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且这个经验判断结果是必须写在工作底稿的总体审计策略中的),而在审计执行过程中,随着对被审计单位的更深入了解,之前确定的计划重要性水平就不一定适合,所以就会对重要性水平进行修改。而正是由于这种清况的出现,所以基于谨慎性的做法,防止出现已发现错报和那些不重大以及未发现的错报大于计划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其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及最终可接受的),一定是低于计划重要性水平的,这个金额也是需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所以最终出具报告时,注册会计师需评价未更正错报汇总数和这个可接受的低水平的重要性水平(也就是最终确定下来的,可以理解为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的关系,看出具各种类型报告。
准则中说审计过程中对重要性水平进行修改,应该是说的一种做法,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进行不断的修正,在这个不断修正的过程中,最终计划重要性水平就被调整为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而最终审计结束时,出具审计报告,用到的也是这个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这种理解不知正不正确啦?
以往的考题中涉及到重要性水平的综合题有两种情况:第一,直接在题目中告知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为多少,然后下面列出一些情况,考虑重要性水平,出具何种报告;第二,告诉资产总额等,告知一个比率,让计算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是多少,然后出现一些情形,考虑重要性水平的话,出具何种报告。我理解现在提出了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概念,第二种情况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话就可能会有歧义,并且刘圣妮老师讲课时也提出再以后不会让计算重要性水平,而是直接告诉你,所以我觉得题目中若告知重要性水平是多少,应该就是最终确定的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
还有教材中说未更正错报的概念,应该是累计识别的错报减去被审计单位已经调整的错报,不应包括哪些没有识别出的错报吧?
独钓寒江雪067 发表于
首先,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额额度表示的会计信息错报与舞弊的严重程度,该错报舞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会计信息 ...
多谢啦,我又思考了一下,参见上贴,不知对不对啦,多提意见啊!共同进步!
zy_ht 发表于
我又考虑了一下,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计划阶段的重要性水平是注册会计师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初 ...
楼主说的有点道理,不过“而正是由于这种清况的出现,所以基于谨慎性的做法,防止出现已发现错报和那些不重大以及未发现的错报大于计划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其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及最终可接受的),一定是低于计划重要性水平的,这个金额也是需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这句话貌似值得商榷。2011年教材161页中,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是指CPA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的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因此不包含那些不重大的错报吧,其次“在这个不断修正的过程中,最终计划重要性水平就被调整为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这句话我不大懂,在书上也没有明确指出确认审计意见的时候是参考那种重要性...还有我想问认定层也是有重要性水平的吧,这个又怎么确定,树上多少页,求指导。
最后未更正错报的概念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我觉得也许我们看的太细了,考试考到这程度的概率不大,不过心里有疙瘩的确不爽,这貌似已经超过了考试对我们的要求了,自恋一下~
闪电谢茨蛙 发表于
楼主说的有点道理,不过“而正是由于这种清况的出现,所以基于谨慎性的做法,防止出现已发现错报和那些不 ...
2011年教材161页中,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是指CPA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的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而教材157页又说到“审计中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错报和不重大错报汇总后就变成重大错报的情况,为允许可能存在的这种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当制定一个比重要性水平更低的金额”,这里我把比重要性水平更低的金额理解为实际执行的低水平的重要性水平,所以才有我上贴所说的“而正是由于这种清况的出现,所以基于谨慎性的做法,防止出现已发现错报和那些不重大以及未发现的错报大于计划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其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及最终可接受的),一定是低于计划重要性水平的,这个金额也是需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这也不一定准确啦,能理解意思就好了。
至于我所说的“在这个不断修正的过程中,最终计划重要性水平就被调整为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这也是我自己的想法,呵呵,不知对不对,所以拿出来和大家商讨,因为准则上没有说明,而教材又说的不清楚,所以纠结不知怎么理解,就这样啦。但是最终出具审计意见时,应该是参考最终的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实际重要性水平的,因为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在审计结束时会发生变化,在依据计划重要性水平出具意见,显然不合理。既然是要参考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而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又不断在修订,最终注册会计师得需要参照一个重要性水平,所以就有我上面的理解“在这个不断修正的过程中,最终计划重要性水平就被调整为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书上其实没有说啦,职业判断吧!而且以往的题目中也模棱两可的,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
实际考试时不会这么麻烦,就像你说的,自己总想弄明白,才拿出来和大家探讨的。
不过还可以,我很有收获!谢谢啦!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报表的重要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