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航184无人机无人机操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首发】亿航Ghost无人机:主打全手机遥控 - 动点科技
TechNode TV
点·元素 | Camera360“隐藏功能”揭秘 你用对滤镜了吗?
开启微信,扫一扫
如果你的产品足够锐意创新,欢迎
输入您的邮箱地址:
开启微信,扫一扫亿航追赶大疆的杀手锏:打造无人机生态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依靠硬件收入依然是无人机行业主要商业模式,一旦生态链建立,对于完善商业模式有很大的帮助]
  [大疆创新:有先发优势;系列全,从入门级到专业级都有,还有可拆云台等系统;市场推广能力强,如“汪峰求婚”、“无人机坠落白宫”、“赠送好莱坞明星”等活动策划成功。]
  [零度智控:之前主要做工业级别的飞行控制,没有一体机,此前对消费机市场关注度不够,因雷柏科技在制造和渠道销售方面有经验,两者合作被看好。]
  [Yuneec:正在改变产品线窄的困境;在操控、性能、软硬件上有一定优势,云台、飞控等系统都是自有技术;Q500是国内第一架一体机,比需要支架的无人机更方便操控。]
  [亿航智能:成立于2014年,主张无人机的傻瓜化操作,推出用APP操控的消费级无人机Ghost。该产品在美国Indiegogo众筹金额86万美元,创中国公司海外众筹纪录。]
  国内无人机市场持续升温,大疆占据市场大部分的占有率,后来者也在奋勇直追,其中,亿航可算是大疆最为有力的追赶者。
  亿航成立时的主要产品并不是无人机,而是B端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从2012年开始C端无人机研发后,以简易手机操控模式迅速抢占市场,并在2015年美国CES展上获得最佳无人机奖。
  提及日益激烈的无人机市场竞争,亿航战略合作总监李智源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大家的客户群不一样,我们的优势应该在于移动端的简易操控降低了硬件入门门槛。”
  吸引专业玩家
  乘着无人机的热度,亿航迅速拿下GGV和PreAngle1000万美元A轮投资。在去年8月份,其开放了旗下SDK平台,随后,大疆、零度相继开放旗下的SDK。
  SDK全称软件开发套件(SoftwareDevelopmentKit),是硬件生产商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建立的软件开发平台,一般硬件企业负责配套软件的研发。
  无人机本身包括实现控制的硬件平台,是基于手机端与飞行器飞控装置的软件平台。开放软件平台意味着用户可以对无人机做一些个性化定制,适应不同生活场景的需求。“很多玩家通过我们的软件平台将飞行器改成声控,设置控制指令。开放给开发者,有动手能力的开发者可以去定制将产品与个人需求做一个结合。”李智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而对于开发者,硬件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让底层的一些专业型玩家参与到项目开发中来,在产品基础上做二次开发和数据的采样,是亿航开放SDK的初衷。
  由于国内外玩家水平以及市场对于开放平台接受程度差异,亿航首先满足的是海外的专业“无人机粉”。目前,亿航国内外销售额约为1:1。李智源告诉记者,这种对于个性化的需求以海外玩家居多,他们对这个平台热度高于国内。
  “我们有一批海外玩家希望在产品中获得更多权限和功能来实现自己独特想法,作为厂商,设计产品的时候不能满足所有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这个SDK平台能够让消费者自己完善这部分需求。”李智源补充。
  亿航开放无人机SDK平台并不是吃螃蟹的做法。作为无人机先行者,法国Parrot公司在发布旗舰产品ARDrone无人机同时对用户开放用于个性化设置的API平台,使无人机在基础手控飞行之外,得到功能性延展,完成自主导航、自主检测,实现人机交互。开放API,也使ARDrone获得更多市场关注。
  在亿航开放SDK之后,大疆、零度也在去年下半年开放了SDK平台,这使亿航在个性化方面的优势似乎有所削弱。李智源对此却并不担心:“方便用户是SDK平台开放最直接的目标。在今年的CES展上亿航的手机APP操控吸引玩家眼球,这种操作方式同时能够应用在SDK开放平台上,玩家通过PC端与移动端对硬件实现个性化改造。”
  建立社区打造生态链
  基于SDK平台,进行数据合作有利于完善整个无人机生态。
  开放平台上的用户可以对无人机社区进行导流,利用互联网优势,完善用户体验。目前,实现联网已经纳入亿航对未来规划方向。亿航的所有产品将直接接入移动互联网APP,以此将无人机社区建立起来。
  但随着大疆开放Inspire、Phantom3机型的SDK平台,这场生态之战也会越发激烈。
  为此,亿航早早做了布局。去年与高德地图达成合作,加入LBS+平台,虽然目前高德与亿航的合作还停留在地图导航的阶段,但是亿航认为这种基于大数据的合作有助于建立无人机生态链。
  “LBS+与SDK之间一定有交叉的地方,本身LBS+就把它的服务提供给第三方的软件或者硬件厂商。如果只是做数据,应用范围很窄、渗透速度都很慢,但是所有相关的都加入进来,慢慢就会变成生态,对于大数据采集也是非常有益和必需的。”李智源说道。
  未来的合作也将会由此展开。最近,亿航与百度合作送外卖,对于未来是否会有基于大数据层面更深度的合作,李智源回应:“我们飞行器定义更像是互联网空中接口,基于移动互联,加上智能的控制平台,能够与很多产业进行融合,会有很多的应用场景和想象空间。所以我们的合作不局限在一两家。”
  无人机与LBS+平台如何融合,亿航联合创始人熊逸放有更多明确的设想:“单从LBS流域想象空间就很大,比如说在手机APP上划定一个范围,无人机能完成规定范围内飞行,而语音与LBS的结合,可以使无人机完成导航服务。此外,玩家还可通过APP所对应的LBS位置,与社区内的飞友分享航拍视频或者进行社交互动,基于我们的操控平台,应用互联网这些都是可以在未来完成的。”
  在互联网社区方面,除了自己研发产品之外,亿航积极寻找更多合作伙伴,但对于合作方仍不方便透露。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质疑这种开放平台能吸引到多少有实力的第三方开发者。
  依靠硬件收入依然是无人机行业主要商业模式,一旦生态链建立,对于完善商业模式有很大的帮助。“无人机硬件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获取用户,通过上传视频,形成良性的用户获取渠道。”艾瑞分析师指出。虽然希望获得更多第三方开发者丰富产品功能,但亿航目前的目标只是希望通过开放平台以及简易的操控获取更多的用户。
  这家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无人机公司从开始接触无人机到受到资本市场关注用了不到三年时间,拿下GGV的A轮投资之后其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完善产品。
  目前,亿航旗下除了旗舰产品Ghost,还有一款在CES展出的配置六轴的Skyway,相比四轴无人机,其强化了载重功能,能够应付摄像等行业应用,这款无人机将在今年投入量产,这也被看作是对大疆的挑战。
  对于下一轮融资,熊逸放希望找到能理解企业发展的投资人。主导A轮GGV投资人李宏玮显然满足熊逸放所设定的条件,作为新加坡航天科技集团主要工程师,负责新加坡空军战斗机的管理研究和技术升级项目,对于航天技术以及无人机领域有深入了解。
  “我们希望找到在理念上互相认同的投资人,投资人最好支持并给我们一定创新的空间。我们还是希望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有些接触的投资人可能投了钱之后就希望尽快扩大销售,这与我们发展预期有些出入。”熊逸放说。
(责任编辑:UT024)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雷锋网】内忧外患的亿航无人机会倒闭吗?|界面新闻o科技无论喜欢与否,亿航已经成为中国无人机行业的第二大变量。
这并不是切实参与无人机行业的商业机构所愿意看到的&&他们大部分不喜欢亿航这家公司。但与之相反的是,亿航在无人机行业之外的知名度非常之高。这得益于亿航紧随大疆走红的脚步入局,而且赶上了资本冬天来临前&以融资额论英雄&的高潮。
事实上,恰恰是这种口碑的反差,让亿航成为了悬在所有后来的无人机创业者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重走大疆十年创业路的时间窗口已经不存在了,无人机成为了一个必须依靠资本驱动技术加速的行业。而亿航的资本神话如果垮掉,打击的是整个无人机创投圈的资本信心。中国诞生大疆挑战者的时间,将向后延长许多。
两个世界的亿航
在泛创业者群体中,亿航是一个神话般的创业项目,在资本意义上一年100倍的增值。在非技术创业者心目中,亿航是技术创业的典范。
而完全相反的是,在技术创业者尤其是航模升维做无人机的创业者的描述中,亿航是一家没有技术,没有产品,只有营销的&皮包公司&。提供这些描述的业者,并没有指责亿航背后的投资机构,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资本被亿航的&谎言&蒙蔽了。
用历史经验来分析,在两极分化的评价语态下,通常中间情况更接近于真相。
有一些未经证实的言论,比如有亿航的渠道表示亿航无人机的总出货量小于6000台,这一数据不仅远低于大疆在2014年售出24万台精灵系列(同样是未经证实的数据),甚至远低于汕头、澄海等地的玩具模型厂的四轴飞行器出货量。
具体到航拍关键部件云台来说,亿航之前选择第三方厂商代工的方式,从GHOST二代开始亿航选择自主开发云台,但从云台电机(驱动云台俯仰的关键部件)供应商方面获得的消息,这一元件的订货量寥寥无几。
此外还有一些可以参考的数据,此前雷锋网收到过一张截图,截图显示2014年亿航在广州确认了12万多元的全年收入,并缴纳了4000余元的税款。这与亿航2014年在IndieGoGo上筹集86万美金的新闻大相径庭,而另有亿航前员工承认该众筹是由亿航的美国经销商操办,其中主要依靠分销商刷单,&而众筹后的经销商从亿航按先货后款的方式销售,但销售状况并不好&。
而对亿航GHOST无人机产品的评价也同样是两级分化。有许多非无人机用户在展会等场合体验过亿航产品后,表示手机控制无人机令其大开眼界。但无人机业内人士对此不屑一顾。作为一二代产品卖点的手机操控、FPV头盔操控并不是新技术&&比如FPV头盔操控,在航模发烧友群体中也是五年以上的老生常谈了,亿航并没有把这些旧技术应用得更好。
根据多位无人机从业者的陈述,亿航的飞控采用的是开源的APM(Ardu Pilot Mega 无人机控制系统),&但调试的并不好&。而亿航的其他核心元件,如电机等,直接使用的是仿制大疆的&副厂&产品。
&亿航采用的是大疆2011年就弃用的无人机方案。&一位间接持有大疆公司股份的投资人士称。可以佐证这一说法的依据是,亿航无人机的第一代产品,电机电池等组件与大疆第一代精灵是一致的,甚至于连充电口标准都完全一致。
这一切,给亿航以赞誉的群体并不了解。
亿航在营销传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有一些颇为出彩的案例。这些案例的操盘人是亿航的联合创始人熊逸放。
但熊逸放并非航模爱好者,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不是无人机爱好者,但是是&连续创业者&,&内心有小商贩情节&,是个&爱折腾的大学生&。
这样一个身份操作许多旨在表达&颠覆&&革命&的营销传播时,几乎不可能赢得任何航模业出身的无人机创业者认同。恰如文章开头说的,&他们大部分不喜欢亿航这家公司&。
能不能获得航模业出身的无人机创业者认同似乎不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对亿航而言,更棘手的是内部的&不统一&。
亿航的前销售负责人、&联合创始人&(被授予的联合创始人身份,熊逸放也一样,并非真的联合创始了亿航)杨镇全11月5日宣布从亿航离职,离职原因未向媒体表达只言片语。但有消息人士称,杨镇全是与熊逸放内斗失败出走的。
杨镇权与熊逸放一人负责销售,一人负责市场。两人的蜜月期终止于亿航的IndieGoGo众筹。在2015年上半年,亿航的营销策略是做市场活动发展代理经销商。在这一过程中杨镇全公开指示亿航的销售体系对熊逸放主导的活动不予支持。另一个事实是,亿航至今还没有付清GHOST一代的供应链款项,即便是在完成4200万融资之后。
这一内斗直接影响了亿航在2015年的发展,整整半年没有可观的销售业务。此事在亿航的供应链体系中,被评价为&他们不是认真想做事的人&。
事实上,在GGV的4200万美金融资确认之前,连亿航内部都怀疑自己要倒闭了。
融了4200万美金,然后呢?
亿航在今年8月份宣布完成4200万美金融资,被业内认为是死里逃生。但这笔钱既没有用来偿还供应商欠款,也没有用于新产品研发&&GHOST二代产品连模具都没有更换,这很难被称之为有员工工资之外的研发投入。
那么亿航准备做什么?
11月,亿航在深圳北站附近开设了第一家直营线下店铺。据消息人士称,亿航在三亚的线下店也开张在即。该消息人士认为亿航的&B轮&融资将主要应用于线下直销渠道的建设,&而这很难说是亿航原本的策略,还是GGV的意愿。&
对于亿航目前这种单一产品线的现状,来自硬件行业和消费电子渠道行业的人士均表示不看好亿航的线下店铺。&无人机依然是专业市场或者说准专业市场在出货,线下店对无人机产品的销售帮助并不大,主要作用是形象。&&而且单一产品支撑不了店铺的运营,必然是亏损的。&
如果这种判断属实,那么烧完这4200万美金,亿航将何去何从?
合理的推测
早在十年前,有一家被寄予厚望的无人机厂商桂林鑫鹰通过银行和私募筹集了大量资金,号称要打造一个百亿市值的无人机帝国,后来惨淡收场。&老一辈&无人机从业者中有人认为,正是鑫鹰的失败造成了全国航模测绘类项目的萎缩和被低估。
类似的情况,如果亿航在2016年倒闭或放弃无人机方向,冲击的会是整个无人机生态的资本信心。
正如大众无法分辨亿航产品的技术含量一样,对于2015年涌现出的诸多无人机创业品牌,大众也无法分辨他们的商业未来和亿航到底有什么不同。试想一段对白:
&我正在做一个消费级无人机项目。&某无人机创业者。
&消费级无人机?亿航花了5200万美金都做不到,你为什么可以呢?&
来源:雷锋网原标题:最新更新时间:12/10 20:040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亿航载人无人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