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下非均衡发展战略别称

“五大发展”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
日 23:16&&&转载:&& 作者:光明网&& 编辑:陈明 分享
深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实现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称《建议》),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观点,着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和开拓社会主义,第一次系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而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和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而提出来的,充分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境界。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理念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规律”的新认识从根本上说,生产力是辨别和考量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试金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深邃思考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多次强调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2013年在天津考察时,他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年11月在湖南考察时,他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在2015年的两会上,他又深入阐述了创新与发展的关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建议》把“创新”定位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尤其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因此,这一“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深化了关于创新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更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规律”的新认识。二、“协调”是推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理念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规律”的新认识从发展战略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实现连续30多年高增长的奇迹,主要得益于改革之初所采用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但从长远看,“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动的增长必然会带来“非均衡性”问题,也就是今天的“不协调性”。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在保持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不协调”的问题。《建议》指出,必须“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事实上,协调发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建议》所强调的增强发展协调性,是在我国经济增长取得辉煌成就和走向成熟阶段的协调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的协调性,是着力于“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阶段的协调性。它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它要求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它要求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它要求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从发展战略角度看,《建议》提出的“协调”发展理念,深化了对“协调”在社会主义发展中重要作用的理解,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规律”的新认识。三、“绿色”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理念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质量规律”的新认识历史表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既要讲速度,更要讲质量。从我国实践来看,如果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增长质量,就会导致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从而制约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进入新的世纪,面对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告别过去那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增长方式和增长速度,要实现“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建议》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就是“再也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说,这一“绿色”发展理念,深化了对“绿色”发展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永续发展作用的理解,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质量规律”的新认识。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理念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策略规律”的新认识中国发展成就已经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也多次宣示过中国坚持开放发展策略的坚定信念。习近平就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打开了就不会关上。《建议》把“开放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已经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讲“开放”发展策略的价值,而是强调在原有开放基础上的更高水平、更全布局、更广领域的开放。具体而言,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求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和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实现从全球治理的一般参与者向主动塑造者转变,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因此,“开放”理念的提出,深化了对“开放”在社会主义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策略规律”的新认识。 1 2 下一页 尾页[责任编辑:yfs001]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2.1万人浏览 3059人浏览 1826人浏览 1674人浏览
汽车之家内容精选
每日精选22685 编辑宋宋和大国推出的脱口秀节目4024玩客 最好玩的活动与试用平台 0编辑部的故事 0泡美美 分享最美科技 5386科技生活“五大发展”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华日报
第15版:思想
| &&&&&&&&
出版&&&|&&&&&&|&&&&&&|&&&
“五大发展”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南京政治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贯彻全会精神&&谋划“十三五”
&&&深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实现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称《建议》),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观点,着眼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和开拓社会主义,第一次系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突出问题而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回应人民群众期盼和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而提出来的,充分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境界。
&&&&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理念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规律”的新认识
&&&&从根本上说,生产力是辨别和考量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试金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深邃思考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多次强调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2013年在天津考察时,他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年11月在湖南考察时,他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在2015年的两会上,他又深入阐述了创新与发展的关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建议》把“创新”定位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尤其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因此,这一“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深化了关于创新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更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规律”的新认识。
&&&&二、“协调”是推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理念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规律”的新认识
&&&&从发展战略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实现连续30多年高增长的奇迹,主要得益于改革之初所采用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但从长远看,“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动的增长必然会带来“非均衡性”问题,也就是今天的“不协调性”。
&&&&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在保持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不协调”的问题。《建议》指出,必须“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事实上,协调发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
&&&&《建议》所强调的增强发展协调性,是在我国经济增长取得辉煌成就和走向成熟阶段的协调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的协调性,是着力于“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阶段的协调性。它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它要求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它要求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它要求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从发展战略角度看,《建议》提出的“协调”发展理念,深化了对“协调”在社会主义发展中重要作用的理解,是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规律”的新认识。
&&&&三、“绿色”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理念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质量规律”的新认识
&&&&历史表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既要讲速度,更要讲质量。从我国实践来看,如果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增长质量,就会导致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从而制约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
&&&&进入新的世纪,面对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告别过去那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增长方式和增长速度,要实现“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建议》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就是“再也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说,这一“绿色”发展理念,深化了对“绿色”发展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永续发展作用的理解,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质量规律”的新认识。
&&&&四、“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理念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策略规律”的新认识
&&&&中国发展成就已经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也多次宣示过中国坚持开放发展策略的坚定信念。习近平就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打开了就不会关上。《建议》把“开放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已经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讲“开放”发展策略的价值,而是强调在原有开放基础上的更高水平、更全布局、更广领域的开放。具体而言,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求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和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实现从全球治理的一般参与者向主动塑造者转变,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因此,“开放”理念的提出,深化了对“开放”在社会主义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策略规律”的新认识。
&&&&五、“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理念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目的规律”的新认识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庄严承诺和神圣使命。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更加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并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它“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建议》特别强调,“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重申了《党章》的庄严承诺,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由人民共享”,从而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迈向共同富裕。需要指出的是,“共享”不是那种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条件下的“共享”,而是在经济增长取得辉煌成就基础上的“共享”,也就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基础上的“共享”,这不仅深化了对“共享”与社会主义本质内在联系的理解,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的规律”的新认识。
&&&&(执笔人:杨宁&张光辉)
集团 数字报刊: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大连行政学院、大连社会主义学院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的时代背景
文章作者: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日期:浏览次数:
&&&  伟大的思想孕育于伟大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要全面深入准确把握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首先应把握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是一项前提性工作,深入研究尤为重要。
  一、中国正步入“发展起来时期”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这就是说,从发展水平看,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未发展起来时期”和“发展起来时期”。从我国改革开放说起,1978年初期,我国总体上处于“未发展起来时期”;自从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总体上正步入“发展起来时期”。这里讲的“发展起来时期”是相对于“未发展起来时期”而言的,它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般来说,历史发展时期不一样,提出的历史任务、实践要求和根本问题往往也不一样。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所思考的,大多是“未发展起来时期”所凸显出来的根本问题,所提出的,大都是“未发展起来时期”必须解决的任务。比如,邓小平同志提出党的全部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首要根本任务。从哲学上讲,这主要是解决人的“生存需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所思考的,总体上是我国进入“发展起来时期”,由大国成为强国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主要使命,也是完成这一时期所提出的历史任务,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哲学上讲,这主要解决的是人的“发展需要”和“发展能力”。
  二、中国正处在整体转型升级时期
  从“未发展起来”走向“发展起来”,可称为发展水平的“升级”。这种升级既是“整体”的,从全方位展开;又是“转型”的,它是发展方式和状态的转变。由此,我国发展起来以后呈现出“整体转型升级”的特征。
  生产力的转型升级,是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走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在“未发展起来时期”,由于我国相对缺乏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只能更多采取“要素驱动”和“投资规模驱动”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增长。历史地看,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代价越来越大。我国相对发展起来以后,就内在要求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走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创新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大战略、大思路,并在实践中大力推进、实施。实现创新发展,深刻反映了我国发展起来以后实践的新要求。
  生产关系的转型升级,是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向更加注重“共同富裕”。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效率问题,我们强调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虽然整个社会发展起来了,但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物质财富日趋增多,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诉求日趋增强,这就在实践上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新要求。由此,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仅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且提出“共享发展”理念,推行“精准扶贫”等重大举措。实现共享发展,深刻反映了我国发展起来以后实践的新要求。
  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转型,是由“国家主导”走向更加注重“国家治理”。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做大蛋糕”“追赶西方”。国家主导体制对完成这两大任务最有效。这种体制的比较优势,就是决策正确,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事。我国相对发展起来以后,进入了不同利益主体表达各种诉求的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也进入多发期。我们强调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上述矛盾及其难题,其实质,就是要更加注重“国家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注重协商共治,深刻反映了我国发展起来以后实践的新要求。
  整体社会发展水平的转型升级,是由非均衡发展走向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发展。在我国“未发展起来时期”,由于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比较低,为尽快“做大蛋糕”和“追赶西方”,我们常常实行的是“非均衡”发展战略,强调“重点”突破。在我国“发展起来时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比较高,具备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不仅各个发展主体都提出了发展诉求,而且各种力量都力求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这种情境下便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深刻反映了我国发展起来以后实践的新要求。
  三、中国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上个世纪80年代,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中国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继承“三步走”战略思想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从历史看,“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从现实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未来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民族复兴是鸦片战争170多年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的永恒主题,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内在逻辑、核心要义,都是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展开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所概括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居于引领地位。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所有理论和实践创新,都紧紧围绕着实现民族复兴这个崇高目标而精进展开。
  四、中国正处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时期
  现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党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
  我们党面临着“四种挑战”。一是一些国家对我国围堵打压的挑战。尽管我国一再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新兴大国,难免被某些守成大国及有关国家视为“威胁”,这些国家就会防范甚至纵容其他国家对我国进行围堵打压,影响着国家安全。二是国外社会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挑战。西方“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往往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向我国渗透,竭力冲破我们的心理防线、精神防线和思想防线,影响着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三是民族分裂主义的挑战。主要包括“疆独”“藏独”“台独”势力所挑起的各种事端等,影响着民族安全。四是改革发展稳定遇到诸多难题的挑战。我们既面临着过去我国发展进程中积累起来的矛盾和难题,如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又面临着我国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新的矛盾和问题,如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方面存在的矛盾、问题和短板,也面临着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下行压力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都影响着我国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全。
  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一是长期执政的考验。在我们党执政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并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二是改革开放的考验。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如何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市场经济的考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党如何有效抵御世俗化、功利化、金钱化对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四是外部环境的考验。我们党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日趋复杂严峻,各种围堵、遏制、打压、分化、唱衰中国的行径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境下,怎样才能顶住压力并积极作为?上述这些,对我们党的考验都是非常严峻的。
  我们党面临着“四种危险”。一是精神懈怠的危险,有些党员干部缺乏理想信念,缺乏自信,缺乏斗志;二是能力不足的危险,有些党员干部缺乏工作制胜的本领,存在着本领恐慌,难以胜任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三是脱离群众的危险,有些党员干部“四风”严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背离了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优良传统;四是消极腐败的危险,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严重侵蚀我们党的肌体。
  我们党面临着“四种挑战”、“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意味着新一届党中央是在踏着“尖刀”前进,是在攀登一座没有探测过的险峻“高山”。就是说,新一届党中央面临的困难、挑战、风险是非常严峻的,要打的“铁”相当坚硬。打铁还需自身硬。因而,要积极应对上述挑战、考验和危险,要有效破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难题,就必须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因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由衷地感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全国兄弟校院 党校、行政学院导航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山东省委党校 上海市委党校 重庆市委党校 江苏省委党校 浙江省委党校 福建省委党校 广东省委党校 海南省委党校 四川省委党校 湖北省委党校 湖南省委党校 河南省委党校 贵州省委党校 黑龙江党校 济南市委党校 烟台市委党校 深圳市委党校 厦门市委党校 佛山市委党校 惠州市委党校 宁波市委党校 舟山市委党校 南通市委党校 盐城市委党校 毕节地委党校 深圳宝安党校
著名门户网站 中央领导同志讲话 人民网 光明网 新华网 国研网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中国期刊网
政府门户网站 中国大连 首都之窗 中国上海 深圳政府在线 中国武汉 青岛政务网 辽宁省人民政府
国外电子政府 美国第一政府
加拿大国家网站 新加坡政府在线网站 新加坡政府综合网站 俄罗斯联邦政府网
国内新闻网站 新浪 搜狐 雅虎 网易 中华网 中国网
版权所有: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大连行政学院 大连社会主义学院 通讯地址:大连市西岗区滨海西路75号 邮编:116013 电话:2 传真:3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
邓小平应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把非均衡发展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依据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重点带动全面、&台阶式&跃进等非均衡发展战略思想,这些战略思想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通过先富带动后富,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人际环境;通过重点带动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经济环境;通过&台阶式&跃进,落实&新三步走&战略,实现发展目标,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
作者单位:
湖北民族学院财经政法学院,恩施,445000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均衡发展战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