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中国一年赚多少钱才算中国中等收入标准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075|回复: 4
在中国月收入多少才算中等收入阶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 & 现在讨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问题当然必要,而且应当尽快形成有效的制度。但是,这个问题的讨论现在实在太理论,与中国现实状况距离太大。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心目中,中等收入阶层的月均收入应当是多少?在我心目中,在中国东部发达地区,中等收入阶层的月均收入应当在5000元左右,年均收入6万元上下。
  但是,我们看到参与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设计的人,它们是在201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附近讨论中等收入人群的问题。甚至有人认为,中等收入阶层的界定就该以此为标准。大家知道这个数据吗?年均37147元,月均3095元。
  哈哈哈哈,如果月均收入3000元的人都叫中等收入阶层,这是不是太可笑了?我们必须看到,沿海发达城市生活成本正在大幅上升,每月3000元的工资收入,只能勉强维系基本生活,更谈不上买房子,恐怕连租房都很困难,北京 60平方米一套的住房每月2000元租价,这还必须是石景山地区。这能就叫中等收入?
  我为什么强调中等收入阶层的界定,因为这关系到政府税收和社会福利制定的依据。现在看,当年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之所以拒绝5000元,而初次定在3000元,后来是被人大常委会否定,才定到3500元,其依据,恐怕和中等收入人群的界定密切相关;当然,还有住房。如果政府认为3000元收入者就属于中等收入阶层,那3000元以上收入者,可能就无法享受廉租房的补助。
  所以,这是一个核心问题。我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每月靠1300元低保收入生活的人讥笑每月起早贪黑工作而每月收入只有3000元的人。不信去问问那些安闲吃着低保的人,在北京,他们是愿意出去工作,还是愿意在家吃1300元低保?我看大多数人都将选择低保,因为每月工资3000元的生活水平,一点不比在家哪也不去而获得1300低保更好,至少在幸福感方面,低保者更强。
  更大的问题在于预期。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涨,已经严重蚕食利润,加之近年来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提高,已经使企业难堪重负,进一步为员工加薪的希望已经十分渺茫;相反,政府承诺低保跑赢CPI,这将意味着低保会不断上涨,而且低保收入者维系现有生活无忧。如此现实,一味强调“提高低保”的政策,到底在鼓励什么?把社会引导到什么方向?现实告诉我们,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不劳而获,企业用工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
  如此下去,整个社会都会陷入恶性循环。企业成本大幅提升不能为员工进一步加薪,或干脆少用工,用机器替代;企业成本上涨推高CPI,低保上调,进一步逼迫企业提高用工成本,企业就更加少用人。对政府而言,一方面是企业效益下滑,政府税源越来月吃紧;另一方面,低保人群越来越大,低保价格越来越高,政府支出越发艰难;为了保证政府支出,进一步加税,企业和工薪层更加不堪重负,社会消费停滞。
  绝不能是这样的恶性循环。为什么我们今年来所谓“两难问题”增多,就是因为我们的政策错误,引导经济、社会恶性循环,如此循环下去问题会更大。
  一个良性的社会,在收入分配的问题上必须是保持“适度差异”,这是激励人人奋进的核心动力,是市场经济之所以成功的根本保障。当然,这个差异也不能过大,因为当“低层人们”拼命跳起来都够不到的时候,他们将放弃努力。
  那什么是“适度”?第一,要构建台阶,级差不大,但很多,让人总有希望在前;第二,各级差之间的差距要有足够的吸引力,3000元的工资和1500元的低保就是完全没有吸引力的级差。在一些发达国家,有工作就有房有车;没工作,只能有一张床和仅仅果腹的食物。这样人们才会去向往工作。
  总之,制定收入分配的改革方案,更多的是心理学范畴,而不是计算的过程。没有大量的心理学统计,收入分配改革一定是失败。(钮文新 和讯博客)
理性思考,文明发表,传播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合理,社会贫富集差距太大了
理性思考,文明发表,传播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中国网网友&
东部发达地区6000元算中等收入???6000元中等收入???笑死我了,6000元表示还是月光族的飘过
理性思考,文明发表,传播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中国网网友&
年收入6万,厂妹都差不多达到了,表示在深圳,月薪每有1万根本别谈生活,只能谈生存
理性思考,文明发表,传播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中国网网友&
游客 119.137.108.x 发表于
年收入6万,厂妹都差不多达到了,表示在深圳,月薪每有1万根本别谈生活,只能谈生存 ...
中等收入定的太低,百姓的福祉就会打折扣,年收入6万,就是在我们农村,也就是勉强度日。那还有余钱谈高品质生活。
理性思考,文明发表,传播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为中国梦添砖加瓦。中国为何惧怕中等收入陷阱|陈建奇|创新|中等收入陷阱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中国为何惧怕中等收入陷阱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陈建奇
  在当前举国上下共同倡导创新之时,社会对创新的认识仍然是模糊的。从政府来看,还热衷于将科技经费投入、专利数、论文数等作为衡量创新的指标,殊不知经费的投入与产出不一定存在相关性,专利数、论文数高也并非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增强。
中国为何惧怕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经济2014年总量超过了60万亿,实现了7.4%的增速水平,尽管增速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依然居于前列,但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却创造了24年来最低水平。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目标增速下调到7%左右,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引发各方争议。
  近期IMF总裁拉加德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三十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首场论坛上表示,中国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不要陷入中等收入陷阱。2015年亚洲博鳌论坛上也有学者重申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如何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中国政府及学术界持续关注的重大课题,也是能否持续延续中国奇迹的关键所在。
  中等收入陷阱理论再思考
  2012年,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题为《中国2030: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的报告,报告指出,在1960年的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到2008年只有13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如此多的国家长时间徘徊于中等收入阶段,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那就是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出现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很高。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较早源自世界银行2007年发布的报告《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该书由时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印德米尔特•吉尔和世界银行经济顾问霍未•卡拉斯共同主持出版,报告指出,对于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来说,必须有新的发展战略和策略,否则容易出现经济停滞现象。此后,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备受关注。
  尽管中等收入陷阱含义有很多表述,但核心观点是一致的,那就是步入中等收入水平的经济体,劳动力工资或者劳动力成本将逐步超过尚未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工资等低成本优势逐步弱化,从而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难以同发展中国家竞争。
  同时,技术创新不足,仍处于模仿学习阶段,又缺乏创新能力,从而技术方面难以同发达国家竞争。在此背景下,处于中等收入的国家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均缺乏竞争优势,从而容易出现经济低速增长的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也有遭受质疑,比较典型的反对意见认为,中等收入国家虽然在劳动力成本等方面难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竞争,但技术水平相比其他发展中国家还是具有优势的,而且劳动力成本相比发达国家也有竞争优势,这样,中等收入国家与发其他展中国家仍然可以在技术等方面拥有竞争优势。
  上述质疑具有一定的道理,然而这种质疑是有条件的,即假定技术、劳动力不是自由流动的,在此约束下,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不会流动到工资较高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拥有低劳动力成本的说法才能成立,同样的,先进技术不能在各国自由流动,从而各国在技术水平方面存在差异,通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往往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由此认为中等收入国家技术创新比发展中国家更有竞争力才站得住脚。
  然而,结合二战以来全球经济发展演变来看,促进全球化、深化国际经济合作是大势所趋,资本跨境流动日益频繁,包括技术在内的商品流动越发自由,可以说,排除前沿技术出口受到各国管控之外,一般的技术商品在全球大多可以自由流动,发展中国家可以购买到大多数的先进技术商品,而资本流动不必经过海关,资本的流动就更加自由,尤其是跨国公司携带资本、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管理经验在全球实现资源配置,极大促进资本与技术的流动。
  与资本及技术流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劳动力流动尤其是普通劳动力流动依然受到诸多限制,只能通过偷渡等形式进行,即便是经济一体化程度很高的欧洲,劳动力的流动也很不充分。
  在此背景下,中等收入国家劳动力成本相比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较高的事实就难以通过劳动力流动来抹平,而中等收入国家拥有的技术大多不是世界前沿技术,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市场购买中等收入国家拥有的先进技术产品,促使中等收入国家技术优势不再突出,中等收入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方面具有更强竞争力的结论也就失去支撑。
  由此也预示中等收入国家因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都缺乏竞争优势,中等收入陷阱在全球化背景下确实具有理论合理性。
  中国为何惧怕中等收入陷阱
  结合中国的实际来看,人均收入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面临的挑战也逐步显现。原来支撑劳动力低成本的巨大劳动力大军及农村巨额剩余劳动力的基础出现了变化,老龄化问题催生劳动力总量规模开始出现拐点,农村可供转移的劳动力数量也大幅下降,劳动力供给不再像以前那么充裕,同时住房等城市生活成本持续上升,这些导致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步弱化。
  另外,生态环境、资源节约等因素也改变了非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这预示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劳动力等方面已不再具有竞争优势。
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劳动力等方面已不再具有竞争优势。
  在技术创新方面,尽管伴随中国经济30多年的较快发展,中国的技术创新水平相比改革开放之初有较大改观,专利数、论文数等指标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但诸如芯片、操作系统等前沿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发达大国手中,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仍然与发达大国有较大差距,由此决定了中国短期还难以同发达国家相竞争。
  由此看来,中国确实面临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挑战。但近年来为应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中国实施发展战略调整,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成为最重要的战略举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阐述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级政府都将创新列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日本、韩国等成功跨越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也预示了创新的重要性,如果中国能够真正实现创新的目标,那么有望在国际合作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就能实现。
  既然中国政府已经找到了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良方,为何IMF等国际机构仍然担心中国出现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为何中国政府领导人在诸多场合都在讲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归根到底,创新来之不易。创新是各国都在极力倡导的,而不是中国所独自追求的,只不过中国更加迫切罢了。
  虽然目前各地都在谈创新,但社会不清楚什么叫创新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去年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而获得极大成功,马云迅速登上首富宝座,但此举也释放了重要的信号,即中国对创新的理解有待深入,阿里巴巴股份大部分由外资持有,在阿里巴巴这一创新型企业缺乏资金之时,国内却很少有人看懂其创新前景而不愿意投资。考虑腾讯、百度等创新型企业,也是暴露了同样的问题。
  在当前举国上下共同倡导创新之时,社会对创新的认识仍然是模糊的。从政府来看,还热衷于将科技经费投入、专利数、论文数等作为衡量创新的指标,殊不知经费的投入与产出不一定存在相关性,专利数、论文数高也并非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增强,诸多企业为防范自身技术泄露而不愿将核心技术申请专利,而申请专利的大多是无关痛痒的技术申报。
  从企业来看,还热衷于通过从国外引进几台先进设备而认为是创新,殊不知其他国家也可以通过大量购买先进设备而提升竞争力,只有掌握核心技术等才能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中国惧怕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也就不难理解。创新是经济增长不绝动力,也是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途径。但只有弄懂什么是创新,才能切实让创新落地,中国现在面临的不是如何创新的问题,而是如何弄懂创新的内涵,由此才能让创新深入人心,万众创新也才有可能。
  (本文作者介绍: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世界经济室副主任、副教授。)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世界经济室副主任、副教授。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中国中等收入人数全球第一!据说10个成年人就有1个,无论你信不信,中国的有钱人确实很多_网易财经
中国中等收入人数全球第一!据说10个成年人就有1个,无论你信不信,中国的有钱人确实很多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国中等收入人数全球第一!据说10个成年人就有1个,无论你信不信,中国的有钱人确实很多)
如果想成为,首先你要跨入群体的行列!那么,拥有多少财富才能算是中等收入群体呢?
瑞信研究院发布的第6份全球财富报告——《2015年度财富报告》(简称“报告”)这样划分:
以美国作为基准国家,按当地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财富的标准来界定中产阶层,并采用国际组织的购买力平价值系列,按本地购买力计算,得出其他国家的等值中产财富范围。
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达1.09亿人
按上面提到的计算标准,在中国,财富在32万至320万元之间的人群为中等收入群体。
报告显示,全球中产阶层成年人的数目已由2000年的5.24亿人增加1.4亿,至2015年的6.64亿,相当于成年总人口的14%。
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按绝对值计算是全球最多,达1.09亿人。这一群体去年的财富为7.3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与日本。
全球中产财富排行(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中国中等收入及以上人群占本国成年人的比例为11.3%,也就是说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位列中等收入群体。
11.3%的占比意味着中国有九成人口仍处于中等收入以下的水平。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显然处于低位,报告显示,美国中产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达到了50%,日本更是高达到68.6%。
当然,即使还没有达到中等收入的水平,也不用苦恼,你还可以开足马力加快赚钱,致富前景很光明。
与2014版的报告相比,中国家庭财富总额增长了7%,位列报告所调查的各国与区域之首。瑞信预计,未来5年,中国财富将继续以9.4%的速度逐年递增。
除了中等收入群体
百万富翁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1.09亿人步入中等收入群体,人均财富达到44万元人民币。除了中等收入群体外,百万富翁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中国的百万富翁数量超133万人,近万中国人资产净值超5000万美元,增幅近24%,人数位居世界第二。瑞信还预测,未来5年中国百万富翁人数将增长至230万人左右。
中国人在国外买买买,一掷千金的豪爽折服了多少外国人。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出境游客的人均消费高达11625元。
然而,我们不仅要问问,中国真的有那么多有钱人吗?多少人是在拖后腿呢?看看国内的调查报告怎么说。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显示:
2015年,我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44197元,其中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分别为208317元和64780元。
同时,房产净值是家庭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国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占比为65.61%。
张峰夫妇在大城市有一套价值过200万元的房子,虽然房子还在按揭还贷,但是,按照标准来说,张峰夫妇当之无愧属于中等收入群体。
张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每个月夫妻收入加起来一万多元,其中还贷需要七八千元,除去日常开销所剩无几,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中等收入群体。
未来,这些人将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中央已经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要求,几年内,将有一大波人走上致富之路。
5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分别研究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
习近平强调: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2013年,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在《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调查》中,认为我国的中等收入者群体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以适当高于平均收入水平为基础。中等收入是一个随着分配水平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处在不断变动之中的概念。因此,中等收入是一个大体的区间,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
第二,中等收入者群体是生活较富裕且收入水平、生活水平较稳定的社会群体。
第三,中等收入者群体是职业处于社会中等及其附近职业的社会群体。
第四,中等收入者群体应初步拥有大体相近的价值观及行为规范。
只有收入提高了,才有可能成为中等收入人群、甚至是高净值人群。那么,哪些人将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呢?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说:
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如果只是要求城市户籍的人口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是远远不够的,这部分人只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占全部人口20%-30%的农民工将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最大的人口来源。
李实建议,应该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瞄向这个群体,让他们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和服务。
本文来源:投资界网站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中等收入陷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