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石油外运必须径过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峡

如图,读中东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1)完成中东地区石油外运路线:海湾&E波斯湾→海峡F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①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大西洋(大洋名)→西欧、美国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西欧、美国③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中国(2)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是A(填序号),占海湾六国海水淡化日产量一半的国家是B(填序号)
分析:(1)中东地区石油资源非常丰富,主要输送到美国、日本、西欧和中国;(2)中东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淡水资源缺乏,很多国家利用现代化技术实行海水淡化;(3)中东地区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解答:解:(1)由图可知E是波斯湾,F是霍尔木兹海峡,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是A埃及,占海湾六国海水淡化日产量一半的国家是B沙特阿拉伯;(2)波斯湾的石油输出路线主要由以下几条:①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西欧,③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故答案为:(1)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大西洋;苏伊士;地中;直布罗陀;马六甲;太平;(2)A;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东地区的石油输出路线.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地理
如图为“中东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数字代地理事物名称.①河;&&&②运河;③海峡&&④平原;&⑤海;&⑥山脉;⑦(国家)&⑧洋(2)图中的波斯湾及其沿岸盛产石油,石油主要通过(运输工具)运输到、、地区.
科目:初中地理
题型:解答题
如图,读中东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1)完成中东地区石油外运路线:海湾 E______→海峡F______→阿拉伯海→①印度洋→非洲好望角→______(大洋名)→西欧、美国②红海→______运河→______海→______ 海峡→西欧、美国③印度洋→______ 海峡→______洋→日本、中国(2)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是______(填序号),占海湾六国海水淡化日产量一半的国家是______(填序号)中东石油对谁更重要?
  伊拉克的中国利益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在伊拉克的投资情况怎样,伊拉克现在的局势对中方企业影响有多大?   钱学文:目前伊拉克出口原油约一半是供应中国,中国是伊拉克石油产业最大投资者,中国在伊共有1万多名中资企业员工。在伊拉克战后的国际投资中,中国的投资占到60%,既有基础设施方面的项目,也有能源合作的项目;既有央企及其下属企业,也有非央企的其他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三桶油”在伊拉克都投资油田,数额也很大。中石油在鲁迈拉油田的56亿美元投资以及在另外3处油田的投入使得该公司成为伊拉克石油行业的最大外国投资方。   好在伊拉克的原油主产区及出口港基本位于南部,反政府武装更多在北部和东部。中国驻外员工大部分在伊拉克南部什叶派占多数的地区工作,距目前战场较远,现在还比较安全。与叙利亚的地方武装不同,伊拉克的地方武装并不反对原油出口。所以从目前局势来看,伊拉克的石油供应还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不过国际能源署(IEA)最近表示,伊拉克不能达成石油增长目标的风险与日俱增。伊拉克是OPEC中的第二大产油国,而OPEC产出亦受到利比亚动乱、伊朗被制裁和尼日利亚盗油活动的打击。   三联生活周刊:美国的《福布斯》报道说,中国在伊拉克的利益比美国还多,这种说法准确吗?   钱学文:从目前的投资额度来说,中国占的份额较大。早在两伊战争期间,中国在伊拉克就有不少建筑、桥梁、成套的轻工业产品投资,为伊拉克人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一些西方国家夸大中国与伊拉克的军火生意,实际上在所有为伊拉克提供军火的国家中,中国仅仅占到第8位,排在西方多个国家之后。中国与伊拉克的双边合作中,我们的信用一直很好,所以两国关系是经历过长期考验的。2008年经济危机后,国外一些企业盈利状况难以维持、石油资产价格较低的时候,中国油企加快了海外并购的步伐。   伊拉克是中国很不错的生意伙伴,但我们对伊拉克政治或军事事务没有参与太多。美国对伊拉克的局势还是有主导权。   三联生活周刊:那中国与伊拉克的合作方式这些年有变化吗,我们之间的能源合作比过去更多吗?   郭海涛:在能源合作的方式上是有变化的。以前世界石油合作采用“产品分成合同”,合作方协议好各自按多大比例分享收益,这样共同承担油价下跌的风险。但我们在与伊拉克的合作中,合作方式叫作“服务合同”,我方每开采一桶油,对方支付固定的费用,这样油价如果下跌的话,亏损由产油国自己承担;而油价上涨的话,上涨的利润完全由产油国得到。由于过去10多年间,油价是持续上涨的,所以“服务合同”使得产油国获得的利益更多,产油国有着越来越强势的地位。   钱学文:中国这些年在海外的投资项目,最大的优势仍然是劳务优势。我们自己带出去的劳务干活效率高,也非常易于管理,价格还便宜。一些在国外的投资项目,项目本身是不盈利的,但是因为有劳务优势,所以干下去还是划算的,靠劳务养项目。   三联生活周刊:这些年来,总有报道说中国企业在海外业务的拓展并不容易,尤其是能源方面,受到欧美一些国家的制约较多。   钱学文:世界能源市场就像一个大饼,谁多咬一口,其他人就少一口,关于能源的竞争是国家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从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起至进口石油1亿吨,中国用了11年;从进口1亿吨到逼近2亿吨,中国只用了3年时间。去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净进口国。中国石油消费国增量水平也位居世界之首。早在本世纪初,中国前外长、国务委员唐家璇就公开表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外交将是石油外交”。中国与中东国家的石油贸易往来本着互利互惠的国际商业原则,中国期待一个在政治上开放包容、经济上繁荣发展、安全上和平稳定的中东地区。   但是我国进入全球石油开发时间,较西方国家来说比较短,我们想寻找政治稳定、自然条件好的常规油气资源还是比较难。一些资源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使得外国公司微利或无利可图。不过西方国家的文明也在进步,他们最终发现用公司的方式来操作是最符合经济规律的办法。现在中国企业与西方公司在海外的合作较多,能够借此学习西方成熟的投资管理经验,是个好事。   郭海涛:我们的油企这些年在海外投资的经验不断加强。我们原来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一些国家站稳脚跟,现在跟一些大牌的西方跨国石油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然后来竞标海外的油田。比如伊拉克最大的油田鲁迈拉,根据协议,英国石油公司持有鲁迈拉油田项目38%的股份,伊拉克政府持有25%的股份,其余37%的股份为中石油持有。现在中国的海外开发,不少是同西方公司高度合作的。西方大公司的管理、采购平台有优势,我方负责工程机械的日常维护、修复,油田的运营管理、为油田提供劳务等。中国石油企业在陆上采油方面拥有技术优势,中石油、中石化从油田勘探、开发到施工都能自己做,这样就降低了谈判与融合的成本,异地化优势比较明显。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从伊拉克进口石油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中东产油国对中国有多重要?   郭海涛:中东石油的优质低价让它具有很大优势。中国将在比较长的时期内把中东当作主要的石油来源。从数据来看,根据BP能源的统计,2013年中国进口原油2.8亿吨,伊拉克占到7.97%。   单看伊拉克一个国家,我们的进口量并不算多。但是在我国进口石油来源中,看看前几位,就能明白中东石油对我们的重要性。2013年,我国进口原油中,除了14.2%的油来自安哥拉,另外有19.1%来自沙特,8.8%来自阿曼,8.12%来自伊朗,3.48%来自阿联酋。总的来说,中国进口的石油有一半来自中东。其中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的石油外运都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伊朗对此有着绝对的控制力。沙特的石油还能走西边的曼德海峡,不完全受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   钱学文:当前,中东产油国在世界油气储、产领域的主力军地位牢固,无论从油价、油质,还是从地域、运输考虑,中东油气都应是我国的主要石油来源地。尽管近些年中亚、非洲的石油产量都在增加,但中东原油仍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特别是中亚地区的资源条件和产量,根本无法满足中国的石油需求。按中东产油的剩余石油储量估算,中东国家石油产量和出口量至少可维持至2l世纪中期。   所以,虽然因为中东地区局势错综复杂,长期动荡不安,国内不少专家都主张尽快实现石油来源多元化,不要过分依赖中东油气,但我认为这一想法是脱离实际的。中国国内石油需求上升太迅速,未来进口量会不断加大。从能源供应现实看,中东油气无疑是我国的海外主要来源,其他地区的资源只能作为战略补充。   页岩气革命怎样发生   三联生活周刊:近几年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反而在大幅度降低。   郭海涛:美国对中东原油的依赖从2001年的28.6%下降到2011年的15%左右,2012年有所上升,但总体趋势明显下降。美国的能源分析师预测,由于需求不断下降和西半球新石油来源的迅速增多,美国将在2020年之前把从中东进口石油的数量削减至一半,并可能在2035年之前彻底摆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三联生活周刊: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一直到前两年,美国都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这一点影响着美国对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等产油国的外交政策。很多人也在说,美国是为了中东石油而打仗。但是这几年美国的能源革命,使它对石油的依赖大大减少。怎么理解这其中的政策关系?   郭海涛:中东石油确实对美国一度非常重要,但我并不赞同说美国是仅仅为了石油而在中东打仗。这里边有政治、军事上的综合考虑。2011年,沙特、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为美国提供了超过一半的原油进口。相比之下,伊拉克的石油地位并不那么重要。美国现在伊拉克的对外石油合作中,采取的也是正常的市场经济手段,比萨达姆独裁时期透明。   如果我们了解一下美国对待能源的历史政策,就能明白美国很早就有了能源保护的意识,也很早就开始进行能源独立的努力。   早在1912年,美国国会就陆续通过法律,划出“海军用油保护区”,也就是说,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在10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石油工业处于发展阶段,美国政府的石油政策主要是限产保护资源。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美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开始限制石油进口,保护本国石油工业不受中东廉价石油的冲击。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之后,美国真正开始建立石油战略储备。这之后美国政府对能源行业逐渐放松限制,21世纪美国提出增加国内能源生产,实行能源品种多元化。美国意识到对中东过于依赖,使得自己的能源风险很高,所以他们为摆脱对中东的能源依赖做了很多工作。   三联生活周刊:美国大力推进页岩油气的开发之后,他们的能源形势获得了很大的改变。为什么美国近些年来在页岩油气开发上取得很大成功?   郭海涛: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把油气资源分为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非常规天然气包括页岩气、致密气和煤层气),希望对国内油气进行更好的开发。非常规油气在美国的资源非常多,但是开发成本高。而美国页岩气的技术突破,主要得益于一家名叫“米歇尔能源”的企业。“米歇尔能源”是一家位于北得克萨斯州的中等规模天然气公司,公司创始人为乔治·米歇尔,他最终成为改变美国能源历史的一个“倔老头”。   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大石油公司都去全球各地勘探优质石油了,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冒险投资页岩气。米歇尔能源进入页岩气领域的时候,它规模虽然不是太大,但也已经是北得克萨斯最大的以天然气生产为主业的多元化上市公司了,有一定的财力。更重要的还是这家企业与美国天然气管道公司有着一份长期合同。常规天然气和页岩气是有很大部分重合的(常规天然气往往在浅层,页岩气在深层)。对于米歇尔能源来说,因为有长期合同的存在,即使页岩气项目产出小,常规天然气也能确保它不至于亏损太多。   即使这样,开发页岩气的难度仍然很大,在年期间,米歇尔能源共投入约2.5亿美元,这一阶段更多的是烧钱。在这期间,米歇尔能源甚至多次想到放弃页岩气项目,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取得了技术突破。2002年,已满82岁的老乔治将自己创立的米歇尔能源以35亿美元的高价卖给了更大的德文能源公司。德文能源收购米歇尔能源后,对页岩气投入了更多的资源。其他中小企业也纷纷搭便车进入了这一行业,美国页岩气研发正式进入了爆发期。   三联生活周刊:靠一家公司的技术突破而带来页岩气革命,是不是偶然的意味比较重?   郭海涛:米歇尔能源公司确实有一定的传奇性,不过美国政府对于非常规油气的鼓励政策也是个关键。上世纪80年代,美国鼓励开发非常规气之后,政府根本不知道致密气、煤层气和页岩气这三种非常规天然气哪种会率先取得突破,因此美国政府对这三种气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发投入。美国政府为了促进页岩气的开发,曾出台过税收抵免政策。美国能源部也组织实验室研究新的技术,这些新技术不只是针对页岩油气的开发,它们针对所有的非常规油气,是基础性的技术。   美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完善的管道等基础设施、充足的水源以及土地和矿产为私有产权等,这些在更广泛的背景上为这场革命提供了支撑。   三联生活周刊:出现了页岩气革命后,一方面美国进口石油大量减少,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的能源消耗结构也出现了变化,天然气占比不断提高。我们可以说,石油对于美国,已经没有过去重要了吗?   郭海涛:这个判断没错。根据BP能源的统计,2006年美国进口石油6.7亿吨,到了2013年,美国进口石油为4.83亿吨,减少了近2亿吨。这几年美国从加拿大、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区的进口比重在增加,中东比重在不断缩小。2013年,美国从中东进口石油占总进口量的20%。在美国,政治家和分析师共同探讨的问题是,美国对进口石油的需求下降,能否为美国政府摆脱中东创造条件。页岩气革命大大拉低了天然气的价格,这为美国提出的再次工业化创造了廉价的能源条件。从美国能源消费结构来说,天然气占比大大增加,以后将超过石油的占比。天然气是比石油清洁得多的能源,美国向新的能源领域又迈进了一大步。石油对于美国而言,确实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   我们的石油安全   三联生活周刊:美国奔向页岩气革命的时候,中国的石油消费在以空前的速度增长,我们在能源消费上是在走美国的老路吗?   郭海涛:我们还走不了美国的老路,中国仍处在主要依靠煤炭能源的时期。中国消费的能源中,70%都由煤炭提供,这是一种比较低级的能源结构。18世纪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以煤炭为主要的能源。待到美国发展制造业的时候,它们在制造业规模还不是很大的时候,就实现了能源结构的调整,石油消费占据了主要位置。   三联生活周刊:我的印象是,中国是因为煤炭资源丰富,所以注定能源结构里以煤炭为主。   郭海涛:中国确实是一个煤炭大国,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煤炭必然唱主角。俄罗斯和美国的煤炭资源也非常丰富,我们的煤炭储量排在世界第三位。美国的煤矿露天矿居多,开采条件比中国多数煤田好。但是由于美国国内的环保意识兴起早,石油比起煤炭是更清洁的能源,所以他们发展石油工业很早。中国在近些年工业化的过程中,以煤炭为主的廉价能源为中国产品进入市场做出了贡献,可是也严重污染了环境。从2013年的数据来看,美国这一年消耗了约10亿吨煤炭,主要用来发电。中国这一年消耗量36亿~37亿吨煤,是美国的3倍多。   这几年中国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我们在《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7.5%,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65%左右的目标。   三联生活周刊:也就是说,在能源领域里,美国在进行天然气取代部分石油的革命;我们在进入石油取代煤炭占主角的阶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美国兴起的页岩气革命,会使得石油的重要性下降吗?   郭海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都是明显上涨的,我们脱离不了这个现实。可以说过去的世界能源格局中,石油是绝对的主力。但是现在我们正在进入到石油和天然气并重的双主导结构里。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来说,石油的重要性在变化。对美国这样的能源领域领导者,石油的重要性在降低。但是对于中国、印度这些庞大的新兴国家来说,石油的重要性在快速上升。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为了保证能源安全,也在实施石油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对于不同的产油国,我们面临的挑战有什么不同?   郭海涛:中国石油的进口还是比较多元化的,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明显加快,同海外油源的合作范围已扩展到俄罗斯和中亚的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亚的印尼、缅甸,中东的利比亚、伊朗、阿曼,中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和非洲的苏丹等地。   这些产油国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一类是非发达国家,比如苏丹、乍得、中东国家等,占的比重很大。加拿大卖给我们的油比卖给美国贵,所以他们愿意跟我们合作。但民主国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阻力大,会遇到环保、私有产权等各种约束。比如从加拿大的产油区到港口建管道的问题,在加拿大国内遇到的阻力就比较大。对于占比很大的非发达国家来说,我们的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信用风险等相对大。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是中国不错的能源进口国。   中国还应该在加大石油战略储备上多下工夫,我们目前的战略储备只有30天,离国际能源署制定的90天标准还有明显差距。目前中国的常规油气资源都掌握在三大石油公司手里,石油进口权民营企业也参与不了。实际上更透明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才会使我们的石油更安全。   主笔/吴琪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三联生活周刊
本期精彩导读
用户分享的文章
软件产品登记证书&&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国际联网备案登记证书&&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图文】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最新人教版)[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最新人教版)[1]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4.8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997|回复: 4
世界油气概要
  中东有“世界油库”之誉。从世界石油史上看,20世纪后半期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中东石油的巨大发现。这里既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也是世界石油出口量最大的地区。中东油气生产以成本低廉而著称,且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出口油气方便且运输成本较低。从20世纪60年代到今天,由于欧美政策的变化和一些新领域的开采,中东向西方国家的出口份额持续下降,出口重心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
  油气战略
  中东历来是能源博弈和地缘政治的焦点。这决定了其以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为核心的能源战略。
  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依托的价格平衡战略: OPEC通过实施“减产提价”“限产保价”等措施影响石油市场供给和价格,力求使油价稳定在产油国和消费国均能接受的水平,以维护产油国的长期利益。
  以提升国内资源价值和保障稳定出口为核心的多元化战略:中东积极推进石油产品多元化,延长油气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寻求出口对外合作多元化,除保持对西欧和北美等地区的优势外,加大对中、日、印等消费大国的石油出口,并加强同亚洲油公司合作。
  以确保资源控制为前提的对外开放战略:把握资源主控权,改善油气投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并通过国家石油公司开展全球化经营。
&&&&油气工业
&&&&油气资源
  中东是当今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2012年,中东石油探明储量1093亿吨,占全球总量的48.4%,年产量达13.368亿吨,约占全球总量的32.5%,石油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
  中东主要产油国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等。2012年,沙特阿拉伯、伊朗的原油产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13.3%、4.2%。
  油气富集区
  中东石油大多产自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区域,四个角分别是伊拉克东北部的基尔库克、伊朗东南部波斯湾入口处的霍尔木兹岛、阿联酋南部的谢巴赫和沙特首都利雅德。
  油气大发现
  20世纪80年代,阿拉伯地区发现了一块大型的超轻质油产区,即位于沙特阿拉伯利雅德东南部的霍塔赫超轻质油油田。
  20世纪90年代,中东地区有三大重要发现投入开发,分别是也门的阿里夫地堑、叙利亚的幼发拉底地堑,以及阿曼的深部盐间和盐基地层。阿曼、叙利亚和巴林的重油储量也相当丰富。
  运输条件
  中东油气生产以成本低廉著称。已有的陆上管线和出口专用码头等基础设施相当完备。波斯湾、红海均可通行大型海轮,这使其可便捷而低成本地将油气运往亚太和欧美等地。
  重要技术
& & EOR技术
  这一技术是弥补产量下降的重要手段,包括蒸汽注入法、聚合物注入法和注混相气等方法。阿曼剩余地下储量大约为500亿桶(约合68.03亿吨),但采收率只有28%,而EOR能释放巨大的产量。
  同类最佳方法
  这一技术源自挪威,即识别出那些储层条件可能不太有利,但作业环境相对便宜的油藏,然后进行开发,有效帮助了阿联酋提升其采收率。
  现代三维地震技术
  这一技术是揭开伊朗位于扎格罗斯山脉地区重大油田面纱的关键。虽然相比已有储层,这一地区的新发现可能较小,但对产量与储量仍有巨大的贡献。如在帕里斯(Paris)和卡兰吉(Karanj)油田附近一个已经圈定的构造当中,通过三维地震技术找到了约200亿桶(约合27.21亿吨)地下储量。在里海南部的深水区域,约有140亿桶(约合19.05亿吨)潜在储量。
  水平井
  这是中东产油国如沙特阿拉伯提高产量的重要技术。尽管昂贵(利用水平井开采石油的成本比垂直井高出了50%),但是采用这一技术创造的价值更高。
  沙特阿美公司在采用水平井技术后,产量增加了100%。
  主要资源国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拥有石油探明储量365亿吨。最大的油田是盖瓦尔油田,开采量占油田探明储量的48%。全国有7座炼油厂,所产原油的2/3经布盖格加工厂出口。
  伊朗拥有石油探明储量216亿吨,大部分位于胡齐斯坦省西南部,阿扎德甘油田、阿哈—压力油田是主力油田。全国大部分石油通过哈尔克岛出口,另一大门是拉万岛。伊朗共有9座炼油厂。
  伊拉克
  伊拉克拥有石油探明储量202亿吨,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在其西部和南部沙漠,仍有发现新油藏的潜力。霍尔木兹海峡是伊拉克主要的原油出口通道,经这里出口的原油占其出口总量的80%。
  科威特
  科威特拥有探明石油储量140亿吨,其最大的产油区是大布尔甘地区。艾哈迈迪港、阿卜杜拉港和舒艾拜既是出口原油的主要港口,又是炼油中心。石油工业是科威特国内最大产业,占GDP总量近一半。
&&&&亚太:油气消费新高地& &
  随着以中国、印度为首的新经济体高速发展,亚太地区油气需求增长迅速,目前已超过美国和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油气消费中心。全球油气消费呈现出美国、欧洲和亚太三足鼎立的局面。
  2012年,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为13.88亿吨,占全球33.6%;天然气消费量为6250亿立方米,占全球18.8%。国际能源署预计,2020年后,全球地区间98%以上的石油净出口流向亚太地区,同时,这一地区超过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消费区。
&&&&油气工业  
  油气资源
  亚太地区油气资源并不丰富,相对贫油,但天然气潜力较大。在近年来的新发现中,天然气占新探明储量的85%以上,并且海上的新发现远高于陆上。
  截至2012年年底,亚太地区石油探明储量为55亿吨,占全球探明储量的2.5%;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5.5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探明储量的8.2%。
  产量和消费量
  亚太地区的油气消费量远高于产量。2012年,亚太地区石油产量为3.97亿吨,占全球9.6%;天然气产量为4902亿立方米,占全球14.5%。石油消费量为13.88亿吨,占全球33.6%;天然气消费量为6250亿立方米,占全球18.8%。
  与油气产区对油价的高度敏感性不同,亚太地区经济与油气消费量的联系更加紧密,实现了GDP与油气消费量同期稳步增长。
 油气贸易
  受到资源禀赋限制,亚太地区油气消费依赖进口。统计显示,2012年,亚太石油进口约占全球进口总额的49%,天然气进口约占27%,且呈持续增长趋势。
  针对石油进口严重依赖中东、进口途径严重依赖马六甲海峡等问题,亚太地区油气消费大国正积极推进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加强同资源丰富国家的合作,并寻找进口替代路径。
  炼油情况
  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炼油生产区。2012年,亚太炼油能力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32.6%。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2012年世界前10大炼油厂中,亚太地区占得7席。其中,韩国SK公司的韩国蔚山炼厂排在第2位,年加工能力达4200万吨;中国台湾台塑石化公司的中国台湾麦寮炼厂排在第10位,年加工能力达2700万吨。
  LNG生产
  亚太地区不仅是全球最大的LNG消费中心,同时也是仅次于中东的重要供应基地。据液化天然气进口公司国际组织统计,2012年,在全球LNG出口国排名中,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分列第2、3、5名。
  主要资源国
  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油气生产国,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七大盆地中。
  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为24亿吨,居世界第14位;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3位。2013年,油气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6%。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是亚太地区唯一的欧佩克石油生产国,约有60个沉积盆地,其中73%位于海上。其主要含油气区包括苏门答腊油气区、爪哇油气区和东加里曼丹油气区等。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的石油储量大多分布在马来盆地、沙捞越盆地和沙巴盆地,主要油田有塔皮斯油田等。天然气产量则大多来自东马来西亚,特别是沙捞越州近海地区。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截至2012年年底,其天然气探明储量达到3.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0位、亚太地区第1位。
  澳大利亚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大陆架的卡纳尔文、波拿巴特和布劳斯盆地,以及南澳大利亚的吉普斯兰盆地。
  澳大利亚的陆上盆地油气资源相对较少,但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油气工业稳步发展。其主要含油气区分布于西海岸的孟买盆地、坎贝盆地和阿萨姆盆地等。
  油气战略
  过去10年,亚太地区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角之一。这个总人口近30亿、经济总量占全球一半以上的地区,是金融危机后牵引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与旺盛的消费需求相比,这里的油气资源并不丰富,很多国家面临较大的油气保供压力。同时,由于历史认识等问题,亚太地区未能像欧洲那样建立起统一的能源市场形成对外合力,长期受“亚洲溢价”问题困扰。因此,“保持能源稳定可持续供应,提升能源自给能力”,便成为亚太地区能源战略的核心目标。
  以中、日、韩、印为代表的消费大国,积极推行能源供应多元化和节能减排战略。对外,加强同资源国合作,优化进口来源,海陆并举寻找进口替代路径。对内,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措施,基于自身资源禀赋选择重点发展的替代能源。
&&&&俄罗斯中亚:油气走廊新纽带& &
  俄罗斯中亚地区,是仅次于中东的世界第二大油气资源富集区。上世纪40年代以来,这个地区油气工业获得长足发展。1973年,苏联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两带三中心”的油气新格局中,“中东—中亚—俄罗斯”仍然是世界最重要的常规油气供给中心带。
  油气战略
  俄罗斯:雄厚的资源基础是“大国梦”的强力抓手,能源输出“向东看”是长期战略。
  俄罗斯是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大国,油气历来是其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以及推进外交政策、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抓手。目前,俄罗斯在努力寻求与国际能源市场接轨的同时,尝试制定一系列新的规则机制,巩固和增强其在国际能源体系中的竞争力。
  21世纪以来,欧洲作为俄罗斯油气传统输出地,消费增量逐步趋缓,而亚太地区的经济和油气需求保持强劲增长,再加上对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俄罗斯将更加坚定地奉行既定的能源“东向”战略。
  与此同时,俄罗斯油气开发呈现出重心北移、东移,并由陆上、常规资源向海上、非常规资源过渡的战略动向。由于存在资金和技术等瓶颈,俄罗斯不仅加大对外合作力度,而且对前沿地区资源开发予以政策扶植。在俄罗斯油气对外合作中,除西方大型国际油公司传统合作伙伴外,中俄能源上下游合作也已迈上新的台阶。
  中亚:积极融入世界能源市场,奉行多元平衡的能源外交政策。
  中亚—里海地区的资源潜力备受世人瞩目。主要资源国在保障扩大生产、满足国内油气需求的同时,努力融入世界油气市场,为国内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并赢得一定的国际地位。由于多为内陆国,油气资源出口的开拓成为这些国家能源战略的关键。伴随油气产量的提高,这些国家努力向欧洲特别是中国方向拓展油气战略通道。
  外部力量是影响中亚能源政策的重要因素。主要资源国遵循国家与经济利益最大化、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在维持同大国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的同时,也在尝试寻求与外国公司的利益平衡点。
  油气工业
  油气资源
  截至2012年年底,俄罗斯中亚地区石油探明储量160亿吨,占全球 7%;天然气探明储量5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28.2%。2012 年,俄罗斯中亚地区石油产量 6.22亿吨,占全球15.2%;天然气产量 7333亿立方米,占全球总产量的21.8%。
  炼化情况
  俄罗斯中亚地区炼化工业规模不大,深加工能力不足,技术设备较落后。截至 2012年年底,该地区共有 48 座炼厂,总炼油能力 3.2 亿吨/年,占全球总炼油能力的近 7%,主要集中在俄罗斯。
  管道建设
  为实施油气出口多元化战略,俄罗斯中亚地区国家积极筹划和建设跨国油气管道。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俄罗斯中亚地区在役油气管道总长度15548公里,占全球在役油气管道总长度的19.3%;在建油气管道总长度5915公里,占全球在建油气管道总长度的18.3%。
  俄罗斯中亚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出口地区。近年来,这个地区在盯紧欧洲市场的同时,加紧扩大亚太市场特别是东亚市场的占有率。
  据EIA统计,2012年,俄罗斯79%的原油出口至欧洲,主要是德国、荷兰和波兰等国,还有近18%的原油出口至亚洲。此外,天然气的76%出口至西欧,主要是德国、土耳其和意大利等国。
  经济贡献
  作为油气资源国,俄罗斯和中亚各国的GDP走势,与国际油价呈现显著的同向性。2002年以来,受到原油价格拉升影响,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该地区GDP一路攀升。2008年年底,国际油价大跌,该地区GDP应声下降,但未跌破2006年水平。其后,随着2009年油价回升,该地区GDP再次走高。与油价高度相关性不同的是,同期该地区油气消费量增速平稳,变化幅度不大,与经济的相关性表现较弱。
  主要资源国
  俄罗斯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2012年,俄罗斯生产石油5.26亿吨,天然气5923亿立方米,油气当量产量居世界第1位。
  有专家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俄罗斯已发现油气田3573个,境内陆上和海域油气远景勘探面积达1290万平方公里。
  西西伯利亚盆地、东西伯利亚盆地及海域大陆架是待发现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截至2012年年底,哈萨克斯坦石油探明储量达39亿吨,大部分集中在田吉兹和卡沙甘两大油田。
  有专家统计,目前哈萨克斯坦共有油气田256个,投入开发的超过100个。
  油气勘探潜力地区位于里海北部和中部大陆架。
  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斯坦是中亚地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截至2012年年底,土库曼斯坦天然气探明储量达17.5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4位。
  土库曼斯坦规模较大的气田包括世界第二大气田加尔金尼什气田,以及格泽尔古姆、欧尔杰克利、艾吉扎克、南埃格列姆气田等。
  勘探潜力大的地区主要在阿姆河右岸和南部穆尔加勃凹陷中部、卡拉库姆隆起区东部斜坡带,以及南里海盆地。
  乌兹别克斯坦
  在中亚地区,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和天然气储量都居于中列,超过90%的天然气产量都来自西南部的舒尔塔、泽瓦尔季、阿兰、坚基兹库尔—哈乌扎克、科克杜马拉克、帕穆克和库尔塔克等7个气田。
  勘探潜力仍然在阿姆达林、费尔干纳、阿富汗—塔吉克和北乌斯秋尔特四大盆地。
马蹄金 +10
积极发表议题
☆评分是一种美德,请多多评分☆
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3、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本站或,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5、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汗血宝马, 积分 27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02 积分
汗血宝马, 积分 27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02 积分
首先谢谢楼主给大家提供新鲜资讯。我个人认为:应该叫世界油气概要更贴切。
建议不错,我去修改一下。&
识途老马, 积分 6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8 积分
识途老马, 积分 6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8 积分
最懒的人占了最好的地盘。
汗血宝马, 积分 27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02 积分
汗血宝马, 积分 27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02 积分
是好地盘把人给惯坏了。要是咱们每人的后院里,都天天往外冒金币,一般人谁还会天天去打工!你说是吧?为什么人们常说富不过二代,......。也不绝对!大概率。
马后炮化工mahoupao.net·免责声明
马后炮化工提供网上进行化工学习和交流平台,谢绝讨论政治敏感话题,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不对其內容负任何责任。马后炮化工是非营利性化工交流网站,旨在进行个人化工学习和交流。论坛部分文章和资料均从网上搜集整理,由热心网友自由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只做为交流学习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法律后果自负。目的是发扬自由与共享的互联网精神,条件许可请支持正版。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谢谢合作!站长联系QQ:,客服联系QQ: Email:admin#mahoupao.net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88年在霍尔木兹海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