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张建设银行的定期存款单,近期已经到期,打算取出一部分剩下的再艾滋病毒体外存活时间期,过程会比较麻烦吗?

[转载]第三课时&&纳税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的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2.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进行纳税的计算。
预习题:弄清什么是纳税?怎样纳税?纳税的意义是什么?(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询相关信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纳税的一些资料;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了解纳税(幻灯投影出示)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2005年,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30866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纳税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5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6%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学生读题。
提问:想一想,题里的营业额的6%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
强调: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就是把应该纳税部分的总收入乘以税率百分之几,就求出了应纳税额。
& 2.我们怎样计算呢?
方法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3.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200元的10%是多少?再加上5200元就是买摩托车共付的钱。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
&4.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
三、同步练习
1.练习二的第1、2题。
指名学生读题,让学生说明算式里的每个数据的意思。
学生独立思考后练习,交流时请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解答情况。
2.练习二第3题。
学生读题后,教师简单介绍个人所得税的知识。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算式计算,然后交流。
&四、拓展提高
1.练习二的第4题。
我国2005年10月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不超过500元的&&&&&&&&&&&
超过500元~2000元的&&&&&&&&&&
超过2000元~5000元的&&&&&
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在这道题中,李明的妈妈应纳税的收入是1800元吗?为什么?全班展开讨论李明妈妈的纳税的收入应为多少元?税率是多少?那么爸爸的收入是2500元,应纳税额为多少?他的税率又是多少呢?
介绍分段纳税,最后让学生分别求出李明的爸爸妈妈各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五、课堂回顾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3页
板书设计:
&&&&&&&&&&&&&&&&&&
营业额&5%=营业税
60&5%=3(万元)&
爸爸月收入2500元,应分两段来纳税:& 0元
&&&&&&&&&&&&&&&&&&&&&&&&&&&&&&&&&&&&&&&&&&
500&5%=25元
&&&&&&&&&&&&&&&&&&&&&&&&&&&&&&&&&&&&&&&&&&
900-500=400元
&&&&&&&&&&&&&&&&&&&&&&&&&&&&&&&&&&&400&10%=40元
&&&&&&&&&&&&&&&&&&&&&&&&&&&&&&&&&&&&&&&&&&
25+40=65元
教学后记:
课后反思:
惭愧,对于第4题,我想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方法,我想是基本题,应该是计算简单的方法,教参上的方法是我以前带奥数学生才用的方法,所以就没有好好阅读教参,也没有好好学习同组老师的想法,真的惭愧!
为防止以后老师教学出现类似的情况,现将国家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计算方法提供如下,供大家参考!
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在财政收入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亦有较大影响。
中国在中华民国时期,曾开征薪给报酬所得税、证券存款利息所得税。1950年,政务院公布的《税政实施要则》中,就曾列举有对个人所得课税的税种,当时定名为“薪给报酬所得税”。但由于我国生产力和人均收入水平低,实行低工资制,虽然设立了税种,却一直没有开征。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直至1980年以后,为了适应我国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我国才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上述三个税收法规发布实施以后,对于调节个人收入水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按内外个人分设两套税制、税政不统一、税负不够合理。)为了统一税政、公平税负、规范税制,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同日发布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简称税法),日国务院配套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第二次修正,并于当日公布生效。
【税额计算】
 工资、薪金所得部分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税所得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1 不超过500元的 5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 【起征调整】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根据决定,日起,我国个税起征点将从现在的1600元/月上调至2000元/月。
如果某人月工资5000元,则应纳税:
3月1日之前:&&&&
00元,其中前500元按5%计算得25元,接着1500元按10%计算得15元,最后1400元按15%计算得210元,合计是385元。
3月1日开始:00元,其中前500元按5%计算得25元,接着1500元按10%计算得15元,最后100元按15%计算得150元,合计是325元。
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二第5-8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基本思考方法,会正确地进行日常存款利息的计算,并能解决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银行定期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老师的家里有8000元钱暂时还用不着,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有哪位同学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
2.这位同学的建议真好,我就把这八千元进行储蓄。在储蓄之前,老师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二、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1.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储蓄知识
2.说得真好,储蓄能支持国家建设,这是储蓄的优点,我们一起看以下的信息,投影:2001年12月,中国各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363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711亿元。这些钱都是我们大家平时的储蓄。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城市居民的存款总数已经突破10万亿,所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对国家、个人都有好处。
3.储蓄时要做哪些工作?储蓄分几种类型?
结合自己的理解,向大家说说什么是活期和定期,什么是零存整取各整存整取吗?
三、参与实践,内化体验
1.同学们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老师先谢谢大家能相互交流这么多的储蓄知识。现在老师就带上这些钱,准备把钱存入我们昆山的建设银行,存款之前,银行的工作人员给了老师一些存款单,要老师完整的填写这张存款单,现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这样一张存款单,你知道各部分该如何填写吗?试试看!(学生一边相互讨论一边填写)
2.学生展示所填表格,并相应介绍
3.刚才同学们都顺利的把八千元存入了信用社。假设过了几年之后,存款到期了,老师去信用社把它取出来,同学们都记得当初存入银行的金额是人民币八千元整,现在取出来是不是也只是人民币八千元整?是少了还是多了?这些多出来的一部分钱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什么?
4.什么是利息?八千元又是什么?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
5.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进行调整,我国1998年到2006年银行活期和整存整取的利率如下:(投影)
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刚才的交流,你认为应如何计算利息?
6.根据你们刚才所填写的存单,你能帮助老师算出八千元到期时有多少利息吗?
四、联系例题,升华认识
1.你能帮亮亮算一算,到期时他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吗?
学生计算后看书,与书上校对。
指名读: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到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缴纳利息税。
2.存款的利息必须按20%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那么亮亮应缴纳的利息税是多少元?亮亮实得利息多少元?
学生尝试练习,可能会有两种思路:
(1)18-18&5%=14.4元&&&
(2)18&(1-5%)=14.4元&&
集体交流:18&5%表示什么?(上缴的利息税)
18-18&5%表示什么?(应得利息-上缴的利息税=实得利息)
1-5%表示什么?(实得利息占应得利息的百分率)
18&(1-5%)表示什么?(应得利息&实得利息的百分率=实得利息)
(板书:应得利息&&
实得利息)提问:谁来说说应得利息和实得利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练一练”。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汇报交流。
4.提问: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可以不纳税?
如果你购买的是国库券和建设债券不仅仅可以用来支持国家的发展,而且不要纳税,希望同学们今后多支持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哪个同学知道,还有哪种储蓄形式不纳税?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练习二第7题。
引导学生阅读存单,分析题意:从存单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对“王强一共可以取回多少元”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独立做题,然后指名交流,共同订正。
2.课后拓展
学生到银行做调查,把练习二第8题的表格填好。
小华准备将过年时收到的1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到期后把利息捐赠给“希望工程”。按现在的年利率计算,到期后小华可以捐多少钱?
甲、乙两人不久前各向银行存入1000元。甲先存一年定期,到期后连本带息又存了一年定期;乙直接存了两年定期。到期后,你认为谁取回的钱多?
六、自主归纳,实际运用
1.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掌握了什么本领?
2.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二的5、6、7、8题。
七、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5、6、7题。
板书设计:&&&&&&&&&&&&&&&&&&&&&&&&&&&&&&&&&&
&&&&&&&&&&&&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实得利息=应得利息-利息税
&&&&&&&&200&4.50%&2=18元
教学后记:
课前思考: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孙老师的的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从想了解关于储蓄的知的话,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积极回忆有关储蓄的知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充分利用学生乐于帮助教师解决困难的心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才能显得真实和精彩。
“利息”这一教学内容虽然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能接触到的活生生的知识,但对储蓄方面的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所以在课前因让学生进行资料查询,再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充分让学生
“做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理解有关利息、利率、本金的含义、体会数学的真实。
为了提高计算的兴趣,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味浓的习题:
李阿姨今年存入银行8万元,定期二年,年利率4.68% ,二年后到期,扣除利息税5%
,得到的利息能买一台6000元的电脑吗?
王刚家有6000元计划存入银行三年,王刚的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助算一算,是存定期三年合算?还是存定期一年,然后连本带息再转存合算呢?
课前思考:
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上新课之前,为了让学生对储蓄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我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下面的新授作铺垫,这样学生更能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利息、本金、利率等概念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难度,教学中让学生实际动手填一填,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计算利息时,一定要审清是算应得利息(税前利息)还是实得利息(税后利息),要不要扣20%的利息税。
课前思考:
由于学生对利息等概念无生活经验,尽管我周五布置了调查任务,但学生对这方面获取的信息还是不多的,这影响了学生对利息计算方法的理解。孙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注意了这方面的引导,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这些信息的交流理解上,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计算。
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课本第8页的例4和“练一练”,练习三的第1~4题。
课堂目标:
1.使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有关百分数问题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百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折扣的含义并能正确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以及与打折有关的其他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4
1.认识折扣。
谈话:我们在购物时,常常在商店里遇到把商品打折出售的情况。
出示教材例4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提问:你知道“所有图书一律打八折销售”是什么意思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把商品减价出售,通常称做“打折”。打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打“八三折”就是按原价的83%出售。
2.探索解法。
提出例4中的问题:《趣味数学》原价多少元?
启发:图中的小朋友花几元买了一本《趣味数学》?这里的“12元”是《趣味数学》的现价,还是原价?在这道题中,一本书的现价与原价有是什么关系?
追问:“现价是原价的80%”这个条件中的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以哪个数量作单位1?这本书的原价知道吗?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进一步启发: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原价&80%=实际售价
提出要求:你会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ⅹ元。
&&&&&&&&&&
&&&&&&&&&&
ⅹ=15
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5元。
3.引导检验,沟通联系。
启发:算出的结果是不是正确?你会不会对这个结果进行检验?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再交流交验方法。
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可以求实际售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看结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原价15元乘80%,看结果是不是12元。
二、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成语故事》的现价与原价有什么关系,知道了现价怎样求原价。再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小洪的话列方程解答。学生解答后交流:你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答的?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相等关系?你又是怎样检验的?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要求说说每种商品所打折扣的含义,再让学生各自解答。
学生解答后追问:根据原价和相应的折扣求实际售价时,可以怎样想?
2.做练习三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对学生解答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3.做练习三第3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口答。
4.做练习三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四、全课小结
提问:回忆一下,打折是什么意思?一件商品的现价、原价与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出要求:课后抽时间到附近的商场或超市去看一看,收集有关商品打折的信息,并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五、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补充习题第4页
板书设计:
&&&&&&&&&&&&&&&&&&&&&
&&&&&&&&&&&&&
原价&折扣=实际售价
&&&&&&&&&&&&&
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x元。
&&&&&&&&&&&&&&&&&x&80%=12
&&&&&&&&&&&&&&&&&&&&&&&&&
&&&&&&&&&&&&&&&&&&&&&&&&&
&&&&&&&&&&&&&
答:《趣味数学》的原价是15元。
教学后记:
课前思考:
折扣应用题是学生在学习“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
例4创设了一个书店打折出售图书的情境,读题后先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说说对折数的理解,使学生弄清几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并进一步明确这个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谁是单位“1”的量,再启发学生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告诉学生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通常用方程解答。解答完还要求学生进行检验,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体会到检验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沟通数量关系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课前思考: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和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折扣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经验是比较丰富的,对于打折的含义学生应该不难理解。
在教授例1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讲清现价和原价之间的关系,理解数量关系式,找准单位“1”的量,让学生知道单位“1”的量是未知时,用方程解答。此外,还应该让学生在解答的时候养成检验的习惯。
课前思考:
折扣问题也是百分数应用题在生活中的运用,相比利息问题,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丰富些!在学习时要重点抓住两方面的引导:1、折扣数与百分数的转化;2、相关生活术语的理解(原价、实际售价),数量关系的理解。
结合我班情况,我在教学时,想从练习三第1题导入,通过解决这题先解决上面分析的两个方面,再研究例题4,将例题4看成是以上两方面的拓展。
课后反思:
上课前,我学习了同年级组老师的“课前思考”,颇有启发。于是今天上课时,再次调整了一下教学过程。如:课始部分,由于上学期在学习百分数时已经谈到关于折扣的问题,所以我先举些例子,让学生说说这几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如“八折”就是指现在的价钱是原来价钱的80%。然后再解决练习三第一题,既求原价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接着进入例题4的学习,突出列方程这一解题策略。两个班中有很多学生喜欢用算术方法来计算,但由于第一次接触这一类型的实际问题,所以课中我强调了列方程这一方法,并重点指导了如何检验。
练习三的第5题,我也组织学生进行了练习,并针对第二小题,组织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解决便宜多少元。大部分学生通过思考能想到两种方法来解决。看来,这一部分学生是真正理解了数量关系。
课后反思:
按照高老师提出的我先让学生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再教学例题,效果很好。学生都能知道打几折出售就是按照原价的百分之几出售。在教授例题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找准单位“1”的量。主要让学生掌握原价、现价、折扣之间的关系。
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来看,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学生掌握得不错。但补充习题最后一题学生就有一定困难了,只有个别同学在我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完成了。整堂课的时间也比较充裕,大部分学生都在课堂上完成了课堂作业。
课后反思:
今天教学了打折问题,发现实际生活只的折扣形式大都是“8折”“8.5折”,而教材上都是“八折”“八五折”。为此,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折扣形式,但在教学计算书写时,我还是让学生以后者为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打折问题,教学例题前也是先练习百分数与折数的互化和完成练习三第1题,再教学例题。
课后反思:
在教学前,针对几折的书写格式与潘老师还进行探讨过,最后我们商定:允许学生有两种写法,因为中文的写法数学教材上出现居多,阿拉伯数字写法在生活中常见,但我们提倡前一写法,原因是如果八八折,写成88折就错了,需要写成8.8折。
补充习题上最后一题因课堂时间关系,没有时间点拨,结果看到学生有三种不同的思路:方法1:将“买四送一”转化成8折,与打7折进行比较;方法2:前一商店按7折出售,买20本书需花14本的钱,而后一商店“买四送一”,20本只要买16本再送4本就可以了,这样买20本只要花16本的钱;方法3:用假设法,假设一个的具体价格,再通过计算再进行比较。这3种方法以方法1为最巧妙。我想,如果今天课堂上我先点拨再让学生做的话,或许学生的思维就没有这样多姿多采了!
折扣问题的练习题
学习内容:练习二的第5~9题。
课堂目标:
1.进一步掌握折扣的有关知识及计算方法。
2.理解在农业生产中成数的有关知识。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折扣的有关知识及计算方法,正确解答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一些有关折扣问题的练习。(板书课题:折扣问题)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5题。
(1)出示第5题的两张图片,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2)学生列式求出夹克衫的实际售价。
(3)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4)依次出示书上的问题,问:要求买这件西服比原来便宜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该怎样求?
(5)学生列式,并讲评。指出,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即认真读题后先思考数量关系,然后再列算式解答。
2.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1)学生试做。
(2)交流讲评,并小结方法。
指出:当单位“1”的数量已知时,可以直接用乘法进行计算。当单位“1”的数量未知时,通常要列方程计算。
3.完成练习三的第7题。
(1)学生试做。
(2)交流讲评。
4.完成练习三的第8题。
理解用贵宾卡买,相当于在在八折的基础上再打九五折。
5.完成练习三的第9题。
学生试做后讲评。
三、阅读“你知道吗”
四、拓展练习
1.一种品牌的空调每台2500元,在甲商场这种品牌的空调打九折出售,在乙商场这种品牌的空调按“买一台送200元”出售。哪家商场卖得更便宜些?
2.小明家刚买了一套新居,从银行贷款20万元,分10年还完。每年需付贷款利息5%,10年内要付给银行利息多少元?
3.按规定,稿费收入扣除800元后要按14%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贺老师领得一次稿费,按规定缴纳了税款210元,那么他这次税前稿费是多少元?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重点讲评第2、3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相关的练习。
教学后记:
课前思考:
教材上设计的习题都是生活实际中的折扣问题,孙老师还设计了生活中买多少送多少的优惠情况,利于学生对折扣问题的进一步掌握。
&& 补充的拓展3个问题有待与组内老师探讨:
1、第2小题是购房贷款还贷计算,生活中分等额本息与等额本金两种,每月还款,利息计算方法比较复杂,是否取消?或者与学生研究计算方法后再网上直接用计算器计算?
2、第3题拓展题是否改成两题对比题:增加这题的顺向练习题,掌握了相关计算方法后再出示逆向练习题。附顺向练习题:贺老师写作可得稿费3000元,按规定,稿费收入扣除800元后要按14%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那么贺老师这次实得稿费是多少元?
课前思考:
这节课一方面是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式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练习,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实际问题思考方法的联系。
&& 对于高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
第一个问题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自己去解决,在课堂上还是照顾到整体学生的水平。
第二个问题非常好,增加了对比题,让学生掌握了相关计算方法后再出示逆向练习题,这样便于理解,我很支持。
课前思考:
小明家刚买了一套新居,从银行贷款20万元,分10年还完。每年需付贷款利息5%,10年内要付给银行利息多少元?
再次思考了这题,到底怎样计算比较合理?向各位老师请教!
看了几位老师的“课前思考”后,我想我所提供的这些题目的确有一定难度,各位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用。有关购房的那一题和生活实际情况不同,似乎不符合生活实际。所以我另外选了几道题供大家选用。
1.北京将于2008年8月举办第29届,某旅行社2007年第一季度的入境旅游的外国游客人数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四成。2006年第一季度入境旅游的外国游客人数是25000人,2007年同期有多少人?
2.一套瓷器,如果比成本价多80元出售,则可赚25%;实际卖出后,反而亏了80元,这套瓷器是打几折出售的?
3.我国税法规定:甲类卷烟应按销售额的45%缴纳消费税。烟草公司生产一种甲类烟,每包成本5元,利润定在98%。考虑到消费税,零售价至少应定为每包多少元,才能保证利润率不变?
这节课我打算先让学生先说说自己觉得这部分内容中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解题时什么样的题目容易产生错误,边练边讲边交流,通过集体交流,归纳一些题目的特点,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对于第6题,教参上说“要让学生明白:当单位1的数量已知时,可以用乘法计算;当单位1的数量未知时,通常需要列方程解题
。”在以前的学习中,说应用题的教学尽量不要学生记住题型,减少机械的记忆的成份,这样的教学要求算不算“记忆”?
课后反思:
折扣问题相对而言学生是掌握得不错,较为简单。但看了高老师的课后反思后我觉得有些许的惭愧,在课堂上我给学生交流的时间不是很充裕,有时候更是匡住了学生的思维。就如昨天补充习题的最后一题,学生是在我的点拨下才完成的,相对而言方法就没有那么多了,只谈到了两种方法。
昨天让学生回家完成了练习与测试折扣(2)的练习,今天批了一下效果不错,很多问题都是和实际生活相关的。如:书上第八题和昨天练习与测试上的第4题是类似的。尽管没有讲解,学生还是能理解。
在解决这个问题:“按规定,稿费收入扣除800元后要按14%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贺老师领得一次稿费,按规定缴纳了税款210元,那么他这次税前稿费是多少元?”时,我让学生先做再讲解,但有学生提出用列方程来解答,我想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在遇到不会解答的题目时,用方程来解或许也是一种方法。
课后反思:
今天又是一节练习课,除了完成教材提供的第六、七、八、九题外,还要组织学生完成一些拓展题。整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是相当清晰的,而且今天的练习量不是很大,所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在组织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都请学生在独立解答题目后及时与同桌进行解题思路的交流,可以说说自己怎样思考的,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求的是什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可以怎样解答等等。在完成了练习三的这些题目后,我还及时统计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率,进一步了解那些学生还存在困难。
通过拓展题:一套瓷器,如果比成本价多80元出售,则可赚25%;实际卖出后,反而亏了80元,这套瓷器是打几折出售的?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对成本价、原来售出价和现在售出价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拓展题:我国税法规定:甲类卷烟应按销售额的45%缴纳消费税。烟草公司生产一种甲类烟,每包成本5元,利润定在98%。考虑到消费税,零售价至少应定为每包多少元,才能保证利润率不变?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拓宽了视野。但毕竟这几题都有一定的难度,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课后反思:
今天的练习我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让学生独立完成第9-10页上第5-9题,只要列出算式或方程式不用计算,时间是10分钟,看看谁的解题思路最清晰。最快的学生只用2分钟,一般在6分钟左右,最慢的是用了11分钟,然后让学生说每一题的解题思路,有错的学生自己分析错因,最后统计了解答情况,除3人在理解上还有些问题,其他掌握不错。再让学生独立完成,比比谁的计算正确率高,结果作业批下来,全对的学生只有50%左右,而且这还是我要求学生交草稿纸的情况。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下降,这是很多老师的共同感受,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特别是现在中考不许使用计算器了,小学数学考试也随着不能使用计算器。可部分学生已养成在家做作业偷偷用计算器的习惯了。从上学期开始,我已让学生在回家作业本中夹草稿纸,我觉得这对遏止学生偷偷使用计算器是很有效的。老师们不妨一试!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1)
学习内容:课本第11页例5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四第1至4题
课堂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已学会的一些基本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引出列方程解一些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
2.能根据题中的信息,熟练地找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能依据题中的关键句分析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来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说出下列各句话中单位“1”的量并分析数量关系
1.松树棵数是柏树的78%
2.男生人数占女生的95%
3.跳高运动员人数的80%是跳远运动员人数
4.一等奖人数是参赛总人数的10%,二等奖人数是参赛总人数的15%,三等奖人数是参赛总人数的30%。
组织学生同桌两人之间先互相说说数量关系,然后请几位学生来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和小结。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例5
出示例5:朝阳小学美术组有36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美术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1)读题,理解题意。
问:读题后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8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男生人数知道吗?
(2)引导学生画图。
问:如果画图,应该先画谁?再画谁?如何画?(学生尝试画图分析)
如果用X表示男生的人数,那么女生人数怎样表示?(教师边讲解边逐步完善线段图)怎样表示36人?
(3)确定解题策略。
提问:你认为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合适?你怎么想到列方程解答的?
(4)寻找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得出等量关系式: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美术组的总人数(教师板书),学生列方程解答。
(5)交流解答过程及结果。
(6)让学生尝试检验。
交流总结:看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是不是等于36人,并且还要看女生人数除以男生人数是不是等于80%。
回顾解题过程:刚才我们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觉得关键是什么?
组织学生简单交流,明确分析题意及寻找等量关系式的重要性。
三、教学“练一练”
1、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这两个实际问题,稍后指名学生板演。
2、交流讨论两点:一,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的?二,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等量关系?
3、比较两题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提问:今天学的百分数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题目关键是什么?
五、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第4题
要引导学生将此题跟例题相比较,沟通百分数问题和倍数、分数问题的联系。
2.补充练习
(1)妈妈买来一箱苹果,第一周吃了20%,第二周吃了25%,两周共吃了22个。这箱苹果共有多少个?
(2)一根电线,用去7米,还剩8米,其中用去的是电线全长的4/7。这根电线一共长多少米?
(3)五年级中会跳舞的学生占全年级人数的3/5,会下棋的占全年级人数的5/8,两项都会的有18人。全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组织学生解答以上题目,可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题目重点讲评。
六、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练习四第1-4题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1)
&&&&&&&&&&&&&&&&&&&&&&&&
例题5的线段图(略)
&&&&&&&&&&&&&&&&&&&&&&&&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美术组的总人数
方法一:解:设美术组有男生x人,女生有80%x人。&&&&&&&&
方法二:36&(1+80%)=20人
&&&&&&&&&&&&&&&&&&&&&&&&&&&&&&&&&&&
x+80%x=36&&&&&&&&&&&&&&&&&
36-20=16人
&教学后记:
课前思考:
看到这个例题,我想到了上学期全书的第一个例题也是类似的,是和倍问题,当时也是安排在列方程解决问题中的。今年的例题5与这个例题相似,不同的是两者的关系由倍数(整数或大于1)改成了百分数。思考方法完全一样。所以我想能否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发挥学生的迁移能力,放手让学生来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交流这样解决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解决这样解答的原因。或许有学生初了教材上介绍的解法外,还有其他方法,比如转化成按比例分配问题、或转化成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等等,都可。但教师要与学生强调,今天主要学习用方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另两种方法在第六单元还会介绍。如有能力的学生,可在掌握今天方法的基础上在增加其他解法。
另外:补充的第2题是否输入有误,是否应该改成:一根电线,用去一些后还剩8米,其中用去的占电线全长的4/7,这根电线有多长?
课前思考:
我和高老师也有同感,这节课的内容的确和上学期类似,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对于大部分来说应该是没问题,大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只要让学生体会到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整数、分数表示与百分数表示,本质上是相同的。之前在教授这类问题的时候,找数量关系式一直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只会做不会说,表达能力不是很好。
在教授新例题前让学生找找单位“1”的量和说说数量关系式我认为很好。至于教材中提到的画线段图是否要让学生掌握?我觉得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课前思考:
在孙老师复习铺垫后我还想补充含有百分数的方程让学生学习解此类方程。主要是让学生灵活转化,是化分数算还是化小数算。
列方程解百分数应题时,要学生明白:1、是怎样想到列方程解答?也就是要了解题目的结构类型,知道题中有两个未知数,用方程解比较方便。2、列方程时,依据了怎样的等量关系?3、怎样解设?这是一般的解题技术。因此特安排了这样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列方程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对于线段图我想有了上学期的基础,学生对于这题的数量关系是不难理解的,因而我觉得这个地方的线段图价值不是很大的,完全可以综合题意轻易地得出数量关系式来。(个人想法)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没有想象中的好。在复习找单位“1”的量以及说出数量关系式的时候,有不少学生认为“跳高运动员人数的80%是跳远运动员人数”这话是把“跳远运动员的人数”看作单位“1”的量,这也是上学期学生错得比较多的。
&例题大部分学生都能解决,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设美术组有男生X人,女生就有80%X人。(我个人认为女生就有80%X人这话不一定要写出来)有一小部分学生尽管设的时候是说女生就有80%X人,但实际上做的时候是直接把36—20=16人。其实这未尝不可,而且相对而言减法的正确率远比乘法来得高。只是上下不统一,所以我和学生交流后达成一致:如果写出来女生是80%X人,那尽可能按照设的做;如果设的时候没有写出来,那么可以直接拿总数减。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恰当?
&&正如课前预料的一样,数量关系式的确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做练一练的时候让学生抓住哪句话写数量关系的时候,不少同学开始混了,这也使我有了很深的反思:是不是上学期教学的时候没有处理好?
&在做作业的时候也存在着不少小的问题:解方程有个别学生没有写解字;百分数什么时候化成分数什么时候化成小数更合适,学生也不够灵活,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化成小数;设未知数的时候学生没有写单位或者找错单位“1”的量,但方程也能列对,这也使我有了一定的反思,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很多题目都是经过反复的操练,学生才能掌握,这何偿不是一种机械记忆呢?
今天教学了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这一例题上学期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已经有了,只是拓展到了百分数,大部分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和解方程中都没有多大的困难。其实今天的题型是很简单的,只有两种,如“练一练”的两个题目,让学生体会到根据含百分数的条件设未知数,根据另一个条件找等量关系。计算时是化分数算还是化小数算,我和学生说只要算得对就行,灵活计算。实际计算时,学生大都是把大部分的计算化成小数来算的。今天的两步两问的方程,在求单位“1”的量时要用到小数除法,再求另一个量时,要用到小数乘法,而且大都是含有小数部分的两位小数。因而本节课的让学生计算花了一些时间。
课后反思:
在例题5时,在新授后,我将80%改成了4/5,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分数,数的表达方法不同,数量关系相同,所以解答方法也相同,再将例题改成:朝阳小学美术组有36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倍,美术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学生解答的方法更多,再与例题5比较,体会到这3题的共同特征都属于和倍问题,解答的方法很多,但重点学习用方程解答,原因是这类问题中的单位“1”未知,基本方法是用方程解答。
沈老师提出当未知数解答后,另一个量是用乘法还是用减法计算比较好,我觉得都可,但在计算时,要看哪种情况计算简便,一般情况是减法简便。我想,例题中设男生有x人,女生有80%x人。这第2句话主要是为了列方程服务的,后面的女生计算方法可以不必那么统一规定。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
学习内容:课本第12页例6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四第5~9题
课堂教学目标:
1.能根据题中的信息,熟练地找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2.进一步掌握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解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能依据题中的关键句分析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来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设哪个未知量为x,怎样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量。
教学准备:ppt课件
一、复习铺垫
1.出示下列关键句:
(1)现价比原价便宜15%
(2)小明比小红的体重重10%
(3)十月份用水吨数比九月份节约20%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句话的?
学生先同桌之间说说,再指名学生全班交流。
二、教学例6
出示例6:青云小学十月份用水440立方米,比九月份节约20%。九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
1.读题,理解题意。
指名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题意。
问:你怎样理解“十月份用水量比九月份节约20%”,这里的“20%”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
这两个数量比较时,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九月份用水量的20%是哪个数量?
3.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谈话:我们用画线段图来表示九、十月份的用水量,你认为先画哪个月份?为什么?表示十月份的用水量的线段应怎样画?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教师边讲解边板书线段图。
&4.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九月份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用水量
5.列方程解答。
提问:你认为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合适?怎样设未知数?先设哪个比较好?为什么?学生尝试列方程解答。
谈话:用列方程的策略解决完实际问题后,一定要检验,要养成习惯。你准备怎样检验?
学生检验后交流:可以用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除以九月份,看是不是20%;也可以用九月份减十月份比
九月份节约的,看是不是440立方米。
提问:回顾这一题的解题过程,你认为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学生简单交流,如:要抓住带有百分数的那句话认真分析;正确找到单位“1”的量;弄清两个未知数量间的关系,设未知数时先设单位“1”的数量为x等。(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
三、教学“练一练”
1.做第1题,先审题
问:比舞蹈组人数多20%应该怎么理解
题中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是怎样的?
2.做第2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比原价降价15%的意思及等量关系。
再让学生解答。
四、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
练习四的第8题:先解答;交流比较;小结:虽然一个条件和所求的问题相同,但由于另一个条件不同,表示单位“1”的量不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2.某商场冰箱专柜今年计划销售冰箱2500台,上半年完成了计划销售任务的60%。照这样的进度,全年可多销售多少台?
3.小明家10月份的用电量比9月份少30千瓦时,10月份用电量占9月份的85%。9月份用电量是多少?
五、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堂上你的表现如何?学得怎样?
六、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5、6、7、9题。
板书设计:
&&&&&&&&&&&&&&&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2)
例题6的线段图(略)
九月份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份用水量
解:设九月份用水量x立方米。
&&&&&&&&&&&
x-20%x=440
教学后记:
课前思考:
&例5学生其实很容易掌握,但例6学生相对而言就有些困难了。在教学例6的时候,重点是要帮助学生理解“十月份的用水量比九月份节约20%”这个条件的含义。要引导学生弄清比较时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九月份用水量的20%是哪个数量。设未知数的时候要设单位“1”的量为X。练习四的第八题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通常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用乘法,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用列方程来解或者是除法。我想大部分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这个策略。对于明天的教学还是会有些担忧,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呢?
例6是这个单元比较难的内容,它集中了单位“1”未知和多(或少)百分之几两大知识点在内,上学期求单位“1”的方程,只学了单位“1”未知时求"多(或少)多少的一步方程。所以这一知识识还是有难度的。难在找数量关系式:这一内容找数量关系式是有难度的,学生不太习惯从“比九月份节约20%”这样的条件中找数量关系式,虽然这一条件上学期已经常分析,但是主要是应用“九月份用水量&20%=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而本例确要利用这一关系句找出“九月分用水量-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十月分用水量”,因而这是此例的难点所在。
我打算在例题前添个准备题:青云小学九月份用水440立方米,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20%。十月份用水多少立方米?让学生画线段图,从图中找数量关系式并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自己列式,学生对于这题还是比较容易找到数量关系式的。再按孙老师的设计出示例题(不知道效果怎样,期待着……)。
课前思考:
仔细分析例题,感觉例题6与例题5有同样的感觉,上学期在部分习题中已经出现过,所以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解决方法,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百分数应用题基本的解答方法,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反思这类问题的解答方法,反思这类问题解答中要注意的事项。
第二,正如潘老师所思考的,要加强与一步问题的对比。
第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部分学有能力的学生要求在掌握基本思考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用算术方法解答,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课后反思:
&&昨天我让一个班在放心课上预习了例6,并且让有能力的学生尝试自己解决练一练。今天通过两个班上下来的情况看,明显预习的班级效果好。预习到底可不可取?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讲,预习后了课上就没有新鲜感了,可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我想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类问题就是要找准单位“1”的量,搞清数量关系式。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找单位“1”的量学生是没问题的,主要是数量关系式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掌握得不好。
&&练习四的第8、9两题我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第八题正如我所料,错的学生不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用乘法;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用解方程或除法。第9题的第(1)个问题学生错的较多,尽管在例题和做练一练的时候已经强调多的量或少的量,但做这题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会把10%X与节约的量对应起来,学得不够灵活。
总得来说,大部分学生比我预期的要学得好,我想单独一个例题的教学和练习其实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但到综合练习的时候,部分学生相对而言就有困难了。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发现并理解数量关系式,我在教学时利用迁移,设计了一道准备题,这一形式,在应用题教学中有时是很有效的。在分析完准备题后再进行改题,把条件和问题交换,让学生先比较再分析,学生在迁移中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这样对后进生的学生是很有效的。2、是在练习准备题时画线段图,学生就很容易找到了数量关系式。
但一部分学生在处理第9题时,不能正确的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看来他们还是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解题思路,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
由于上学期在补充练习中可能出现过一两次例题6这样的习题,所以可能在讲评时讲过解答方法,但由于没有作为新授讲透,所以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可能已经想到了多种方法,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例题6时,找数量关系有一定的困难。部分学生在巩固练习中存在会列方程式,但不会写数量关系的现象,说明对题目没有真正理解,没有弄清这样列式的含义,对方程式中每个式子的意义没有理解透彻,只是处于依样画葫芦状态,没有提升到掌握解答方法的高度。所以教材中安排了第8、9两题对比题,防止学生出现简单的机械模仿情况。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3)
学习内容:教材练习四第10~16题
课堂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列方程解稍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2.通过练习,沟通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根据所给信息,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60%
2.一种彩电,现价比原价降低10%
3.松树的棵数比柏树多1/5
4.红花和黄花一共有100朵
5.一种商品,打七折出售。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然后指名学生全班交流。
X+3/8x=55&&
x-25%x=15&&&&&&
1/8x+37.5%x=4.2&&&&
1-1/4x=4/5
学生每人任意选择两题进行计算,稍后指名学生板演,教师及时讲评。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1题
(1)先让学生画线段图。
(2)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
(3)列出方程解答。
(4)进行对比。
2.做第14题
(1)读题,理解含有分数的条件,说出等量关系。
(2)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3.做第15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中两个分数的不同含义,分析含有分率的条件。
(2)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解答。
三、拓展练习
补充下列题目:
1.鸡的只数比鸭多25%,
(1)鸭有180只,鸡有多少只?
(2)鸡、鸭一共有180只,鸭有多少只?
(3)鸭比鸡少40只,鸡有多少只?
(4)鸡有180只,比鸭多多少只?
2.一桶油,用去20%后连桶共重27千克,用去1/2后连通共重18千克。这桶油原来有多少千克?
3.一杯水,倒掉40%后,再装进22毫升水,结果现在杯中水比原来多2毫升。第一次倒掉了多少毫升水?
三、全课总结:上完本节练习课,你有什么收获?你的练习情况怎样?
四、布置作业:第10、12、13、15、16题。
附:找了些对比题,供同组老师选用。
1、一根绳长60米,用去20%,用去了多少米?还剩多少米?
2、一根绳长60米,用去一些后,还剩20%,还剩多少米?用去了多少米?
3、一根绳用去20%,正好用去了10米,这根绳有多少米?
4、一根绳用去20%后,还剩24米,这根绳有多少米?
5、一根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20%,第二次用去全长的30%,两次一共用去了15米,这根绳原来有多少米?
6、一根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20%,第二次用去全长的30%,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5米,这根绳原来有多少米?
7、一根绳80米,第一次用去了全长的20%,第二次用去全长的30%,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多少米?
8、一根绳80米,第一次用去了全长的20%,第二次用去全长的30%,还剩多少米?
9、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20%,离中点正好还有15千米,这条路全长有多少千米?
10、果园里有桃树240棵,比梨树少20%,梨树有多少棵?
11、果园里有桃树200棵,梨树比桃树少20%,梨树有多少棵?
12、一种商品降价20%后是160元,这种商品原价多少元?
13、饲养小组养兔子60只,白兔比黑兔的只数多20%,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14、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30%,第二天修了18米,还剩60%没有修,这条路有多少米?
教学后记:
课前思考:
根据我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打算在做练习的时候重点让学生多说说数量关系式。有困难的题目还可以让学生画线段图来解决,关键是如何提高学生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也是我应用题教学中一直困惑的问题。
拓展练习的第一题出得比较好,通过4个不同的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如果学生能把这些基本的问题解决了,我想对于这一单元的内容基本掌握了。
课前思考:
认真学习了孙老师的设计,可以看出孙老师在今天这节课上重点训练:1、数量关系的分析;2、对比练习,在对比中理解巩固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但我从前几节课的情况来看,每节课都是一个新授例题,部分学习困难生可能没有掌握扎实,主要存在问题:1、还没有掌握百分数应用题基本的审题方法(找单位“1”,分析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2、不会分析数量关系,没有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按事情发展顺序列;根据关键句列);3、解答完后不会自觉检验,即使题目中要求检验的题目,也是依样画葫芦,将数据代入检验,而没有真正养成要自觉检验的习惯,更没有看解答的结果是否看符合实际的意识,以至于前几天闹出到银行存钱后将钱全部取出时比原来少了,或者打折后价格比原来还贵等等这样的笑话。
所以在今天的练习中,要结合具体题目,进一步教给学生审题与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课前思考:
根据前两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打算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分析数量关系和理解解题方法上,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解题熟练化。
课后反思:
前几节课都是一个个例题单独练习,大部分学生掌握得不错。可是今天让学生做一些综合的练习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学生掌握得很不错,解题的速度很快,正确率也很高;一部分学习困难生相对而言就有困难了。
&在六(2)班上课采用了孙老师补充的拓展练习一,不管从速度和正确率来讲学生做下来都存在很大问题,可见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还是没有理解,需要多加强练习。对于书上的一些练习,大部分学生都是能够解决的。六(1)班上课的时候我先是讲解了学生练习中一些错误的情况,然后再完成书上的练习,孙老师补充的题目作为课后练习,在午自习的时候再讲解。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上完成课堂作业,我也及时的进行批改。感觉上下来效果比六(2)好,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是不够扎实,有些题目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要求是过高了。
总得来说,今天上下来,感觉有点累。还是需要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关键是让学生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策略:找准单位“1”的量,会分析数量关系式,学会检验的方法。
课后反思:
虽然上周五我没有执教例题6这一课时内容,但从学生作业情况以及同年级老师处,我及时地了解到了学生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在今天上练习课时及时调整了教学预案。与高教导的想法一样,即加大对数量关系分析的指导和训练。教材上正好提供了较丰富的练习题,涉及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各种题型。课上,我先指出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即寻找题中单位“1”的量,然后分析数量关系式,并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用方程还是算术方法合适),最后解答。&&&
处理解决第11题时,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并口头交流数量关系式,讲评时,我结合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式,效果不错。
第14题是一步计算的分数实际问题与两步计算的分数实际问题的对比,课中我要求学生先寻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在讲评第2小题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前提是要分析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即牛郎星的运行速度减去织女星比牛郎星慢的速度=织女星的速度或牛郎星的速度乘织女星运行速度占牛郎星的百分率=织女星的速度。运用后一种数量关系式来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的确存在一定的难度,作为教师我们也不做一样的要求,但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整理和复习(1)
学习内容:课本第15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6页
课堂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与练习,进一步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复习与练习理解和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问: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百分数的数学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小组讨论:
1.你是怎样理解利率、税率和折扣的?举例说说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1)先独立完成。
(2)交流点评。
(3)学生总结有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及思考方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可以先求出多(少)几的数是多少,再求多(少)几的数是单位“1”的百分之几;也可以先求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然后再求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4)教师指出:在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时还要根据具体题目分析解题方法,因为有时题中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已知数量;有时单位“1”的量未知,要先求。所以我们解决问题时还是要认真读题和仔细审题。
补充以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校合唱队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学校合唱队有男生25人,比女生多5人,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学校合唱队有女生25人,比男生多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
学生解答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及时统计学生正确率,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完成第2题。
(1)理解出油率的意思。
(2)明确出油的原料、油、出油率的关系:出油千克数&原料千克数=出油率(板书)。
(3)学生填表计算,然后指名交流解题方法。
3.完成第5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解题思路,重点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式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总结:当单位“1”的&&
量已知时,可以直接用乘法求出相关的未知量;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通常用方程解答。
4.完成第6题。
(1)学生读题后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与同桌进行交流。
(2)学生独立解答,稍后指名学生板演。
(3)讲评时强调单位“1”的量已知和未知时的不同处理方法,了解其他学生解答情况。
5.补充以下题目:
(1)为纪念“嫦娥一号”卫星飞月成功,六(1)班同学开展了自制纸火箭创意大赛,一共制作了纸火箭72个。其中女生制作的数量是男生的60%,男、女生各制作了多少个?
学生独立练习后教师及时总结解题策略和解题思路。
(2)春节期间,一台彩电的促销价为2090元,比原价降低了110元。这台电视机是打几折出售的?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3)爷爷上周取出一年前存入银行的2000元钱,扣除利息税,爷爷连本带息一共拿到2073.53元,这家银行一年定期储蓄的年利率是多少?(利息税率是5%)
鼓励学生列方程解决,然后及时交流。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与练习,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学得较好?哪些地方还要继续学习?
四、布置作业
课内作业:教材第15-16页的第3、4、5、6题。
教学后记:
课前思考:
这单元共6个例题,其中例题1、5、6是上学期分数应用题的拓展,变为两步计算应用题,例题2、3、4是百分数问题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中的特殊情况。所以我觉得单元整理两课时可以按这样两课进行整理。第一课时完成第1~9题,第二课时完成第10、11题以及后面探索与实践以及思考题、评价与反思。
分析第1~9题,可以分成这样几类,第1、2题重要研究与百分率有关的问题。第3、4、5、7、8题是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第6、9题是两种量在进行比较,研究比较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时可以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教学。
课前思考:
整理与练习我也想用2课时完成,再适当补充些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完成。对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以及“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几个问题,学生是不难理解的。
练习中的第5、6题两题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用乘法,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用列方程解或者除法。让学生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在这里可以让学生比较列方程和解和用除法算式解答的实际问题的各自特点。
课前思考: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明确百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及思考方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可以先求出多(少)几的数是多少,再求多(少)几的数是单位“1”的百分之几;也可以先求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然后再求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根据前几节课的情况,解题时还是要强调单位“1”的数量已知或未知时的不同处理方法。
课后反思:
关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这类问题学生掌握得不错,基本没问题。让学生完成练习第4题时,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理解“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0%和25%”的意思,所以解答时有困难,理解能力还是有待提高。
在做第6题时,学生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一再强调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用乘法,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用列方程解答。可是像这题的第二小题不少学生连单位“1”的量都没有找对,没有认真审题。
昨天的练习与测试中有这样一题“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10%。一块体积是2.2立方米的冰,融化成水后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学生错的较多,关键是没有理解理解题意:体积增加10%是指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10%。
课后反思:
单元练习课既由练习又有复习功能,作为教师,我根据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在今天的教学中做了适当的调整。我在今天这一课时里重点复习稍复杂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先借助教材提供的第2题复习简单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本题是有关出油率的,学生理解了出油率的含义后就能正确解答。接着再练习第3、4题,这两题也是基本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一道是已知单位“1”的量,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另一道是求单位“1”的量。因为考虑到学生解题的不良习惯,课上我强调了读题后先找单位“1”的量,然后分析数量关系式,最后再列式。教材上第5、6题是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我组织学生练习时仍然强调要寻找单位“1”,根据单位“1”的数量是否已知再做不同的处理。尽管教师一再强调,解题方法只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需求,才会发挥最大效益。
课后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今天的课我侧重对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根据提供的练习题,加强对数量关系分析的指导和训练。先使学生明确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寻找题中单位“1”的量,然后分析数量关系式,并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解答。但在解题过程中还是有部分学困生不能正确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在下节课中还得加强训练。
第十一课时
整理和复习(2)
学习内容:教材第16页9~11题及“探索和实践”
课堂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和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百分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3.通过评价与反思,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与实践,让学生在解决稍复杂的各类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合乎逻辑地进行分析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解题思路,能合理、自觉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课前组织学生收集父母身高和体重的数据以及作好第13题的调查活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将第一单元的数学知识进行了整理。运用我们所学的这些有关百分数的知识还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7题。
(1)独立解答。
(2)交流算法,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2.完成第8题。
(1)理解题意,适当解释“合金”的意思。
明确:一块黄铜的千克数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铜的,二是锌的千克数。
(2)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3.完成第9题,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教师及时评价。
4.完成第10题。
(1)理解题意,问:两个百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为单位“1”?
数量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要算这个月的城市维护建设税,需先求出什么?
(2)学生解答。
5.完成11题。
(1)读题,重点理解“携带行李超过20千克的部分,每千克要按飞机票原价的1.5%购买行李票”这句话的意思。
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
明确两点:一、首先算出超过20千克的那部分重量;二、行李票的价格=飞机票原价*1.5%。
(2)学生解答。
三、探索与实践
1.完成12题。
(1)同桌间交流课前收集爸爸妈妈及自己的体重和身高。
(2)根据公式算一算各自的标准体重。
(3)根据公式算算实际体重是否属于正常体重。
2.完成13题。
(1)根据课前调查计算。
(2)组织学生交流,说说通过计算谈谈自己的想法。
3.思考题。
引导分析:利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
先算出这件商品打折前的售价是:104*80%=130元
再算出商品的成本价:X+30%X=130,求出X=104元
作出判断。
四、评价与反思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一评价与反思。
学生就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评价,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评价情况。
教学后记:
课前思考:
由于上节课已经让学生完成了练习中的7、8、9三题,所以今天在完成剩下的题目后,解决一些学生经常做错的题目。从上节课学生完成的7、8、9三题来看,基本都能够掌握,只是第8题让学生理解合金是有两部分组成的,铜有16千克,是一个具体的量,只要找到相对应的分率即可。
第10题和之前练习与测试中的一题类似,建设税是按照营业税的7%缴纳的,是把“营业税”看作单位“1”的量,要根据题意先把营业税先求出来。在做练习与测试时有一些学生都做错了,我打算明天让学生先做,再集体交流。
课前思考:
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我已进行调整,第2课时主要复习整理有关利息、税利、打折等生活问题。从前阶段的情况看,学生对第2课时的内容掌握较好,因为解决这类问题有一定的思考方法,有一定的解题模式,但第一课时中涉及的一般的复杂应用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倒是很大,还需进一步补习,特别是学习困难生,要加强个别辅导。
课前思考:
《整理与复习》,复习方式主要围绕各个知识点设置了一系列相应的练习题,特别设置了几组对比练习题,让学生从条件或问题的变化中深入理解,弄清各种知识的联系。
对于一些生活化比较强的习题(还有一些语言比较多)在理解题意上也有困难(比如第11题)。最重要的要提醒学生理解题意时要有耐心,多读几遍——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但作为老师,还是要多设计此类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熟练化。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复习有关折扣、利息、纳税问题。在完成教材提供的练习后,我又补充了有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如:李叔叔的月收入是3500元,那么他每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多少元?如果王阿姨每月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55元,那么她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元?第二个问题需要先求出500元的5%即25元,然后55-25=30元,这30元是按第二段征税标准收的,即超过部分金额的10%是30元,那么超过部分是300元。所以王阿姨每月收入是=2400元。
教材提供的思考题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课上我进行了指导,要求学生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两个班中都有几位学生能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看来是真正理解题意了。
课后反思:
今天课堂上重点与学生研究了教材上的两题与补充的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习题。花的时间比较长,原因之一是这几题语言文字比较长,学生没有耐心审题的习惯,第二,学生对比较复杂的习题有畏难情绪。所以着重引导学生对这两题的分析,特别是补充的有关交纳个人所得税的习题,由于数据大,需要分段计算,正确率还不到50%。
课后反思:
今天这堂课学生积极性比较高,气氛比较活跃。主要是“探索与实践”让学生试着算算自己的标准体重,回家后再算算爸爸妈妈的体重,学生很积极。思考题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我也让学生采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的,有些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大部分学生还是需要老师的指导,但讲解之后学生基本都能理解。
练习中的第10题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只有个别学生有错误,可见纳税问题对学生来说是不难掌握的。折扣问题也是学生掌握得比较好的一类问题,主要还是一些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学生容易出错。
课后反思:
从教学中看,学生困难主要有:1、有少部分后进生,还不能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因而解答时方程与乘法有混淆。对于此点,只有多利用关键句让学生找单位“1”和数量关系式。2、就是计算问题还有待提高,今天的作业,每组都有3人以上由于计算错误的,可见计算问题非同一般。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卵子排出后能存活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