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工工科本科毕业论文字数,在管理岗做了5年,跳槽保险行业,怎么样?

本科工科专业,毕业后工作五年主要为综合管理,想继续深造和跳槽,可很迷茫,不知往什么方向前进。。。_百度知道
本科工科专业,毕业后工作五年主要为综合管理,想继续深造和跳槽,可很迷茫,不知往什么方向前进。。。
辞职考研还是在职研究生?学什么比较好?
不要去考研 相信我们 考研作用不是很大你现在的资源 公司 能力水平 知识程度 人脉的积累转型成功之后还好说 失败之后能不能承担后果方向如何确定 自己是哪种类型的人群 适合哪些行业 朝阳行业还是巅峰行业 还是夕阳行业做一个职业规划 还是比较好的 分析出自己的性格特点等等
这么多方面要分析评估?怎样能得到比较全面公正的分析结果?感觉自己的认知还是有局限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继续深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多找,多准备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就来看看收入不但起薪低(中位数、平均数都低),中后期发展潜力也小,从业5-10年的高级负责人的收入大概只相当于金融IT行业新手或1-3年从业者的收入。一般30万RMB就能很好的打发他们一个总监/高工了。IT、金融的高级工程师或者总监看到30万只会觉得不过尔尔而已,知乎软件三巨头更是号称各个年薪百万,年入三四十万根本满足不了金融、IT从业人士的胃口吧?他们行业里应届毕业生起薪没个小二十万或二十万起都不好意思见人。(传统工科“越老越吃香”?谁能告诉我,难道IT、金融行业的从业者越老越不吃香,经验越多资历越老越会被淘汰?)同等的智力和体力付出,收入却被甩的远远的。还有论工作量、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各类工程设计行业的工程师,或者是现场工程师,未必比码农和金融民工低,但他们连上网喊苦的时间都没有啊(题主算是少见的一个?)。工作环境更不必说了。传统工科的工程师负责前期建设,就是为金融民工和码农营造一个舒适的工作赚钱环境的。另外我还没听说过有多少学基础数学/物理的人转行会特意转到金融、IT以外的传统工科行业来的。这是为啥?很明显是钱和工作性质、环境的问题啊。(数学和物理就业不是很好,而且数学物理基本往高了学的也就是数学,金融玩的也是数字,所以跳过去很自然;传统工科光有数学知识不够啊,就这么简单)
作为一名今年找工作的应届工科毕业生,算是对传统工科行业形势体会得比较多了。对于题主你的问题我只想用一个词来回答: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是的!传统工科行业的工程师就是已经沦为新时代的农民工,就是被金融和IT行业完爆了!首先介绍下自己,双985硕士应届毕业生,进校的时候大学是全国top10,专业是全国top1。现在什么排名不知道了,进来之后就没怎么关注过了。说这些不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而且是为了说明,我所在的学校所在的专业牌子还算比较响的,基本上传统工科行业的公司都会来我校招聘。然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今年找工作什么感受呢?一个词:举步维艰制造业越发惨淡,许多往年招许多人的大公司都缩招了,有的甚至就是来打个幌子宣传一下,而有的公司甚至根本不来招聘了。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是IT和金融行业一片繁花似锦。大的小的公司从九月中旬就涌了过来,呼啦啦带走一大批人。奋战两个月好不容易拿到offer,再看看别人IT方向的,同一个城市的offer,自己起薪九万以为还算不错了,IT行业至少都是十二万往上走,这还算一般水平,十四五万的也不少见,二十万+的大神就不比了。这还只是起薪,更别说传统行业涨薪缓慢,和IT行业的涨薪速度完全不能比。也别说不能和大神比。哪个行业都有大神,传统行业的大神就算offer拿得再好,起薪也不可能到二十万。也别说别的同学更努力更优秀。同等的智力和努力,甚至可能做得更多,技术钻研得更深,就是因为方向不一样,所以赚得比你多。也别说虽然赚得多可是加班多辛苦多。说得好像传统工科行业不累似的,还不是一样加班,还不是一样要赶项目,且传统行业的加班可能在车间,在工地,和在办公室能比?不然古人怎么说“男怕入错行”,行业没选对,就是不一样!至于为什么传统行业收入不如IT金融,
答案说得挺好了。简单点说就是:利润微薄,技术落后,不重研发。在这里说个真人真事,我隔壁寝室的妹子去面一个牛逼哄哄的车企,和HR对话如下(大意):——知道为什么不录你吗?——因为我是硕士?——因为你是女硕士。我们聊起来的时候,都一边笑,一边心酸。找工作的时候有些企业会不想要硕士,因为他们不要在搞设计研发的,要现场工程师,而这些本科生就能胜任且更便宜。当然,更多企业不在乎这个。是否他们很重研发呢?哈哈,只是因为他们发给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薪水几乎没什么区别= =总而言之,意难平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也不能老是沉浸在怨天尤人的情绪中。对于个人来说,解决办法大概有这么几种途径:1.转行像我们专业现在也有不少细分方向和编程有关或者沾边了,所以许多同学找工作的时候就顺势转向IT行业了。也挺明智的不是么?如果你说我不想转行,就想干这个怎么办?2.出国如果有能力的话就出国读engineering然后留下吧。虽然不想说国外的月亮更圆,但传统工科行业大部分还是国外技术更高,待遇也更好。如果你说也没机会没能力出国了怎么办?3.挑好行业尽量向前景好的行业靠拢。比如传统工科行业中汽车行业前景就很不错,车企们在制造业公司中也算是高薪的了。当然薪水还是和IT金融不能比。但努力数年后转管理岗没准也能赶上IT金融等行业呢= =如果你说一拍桌子说这特么三条路都是逃跑主义啊我就是要在国内一直做这个行业怎么办!4.情怀虽然情怀这个词已经被手机公司用烂了,但是我想要在国内坚持传统工科行业,可能内心深处就是要有一份情怀吧,可能是实业兴国的梦想,也可能是对机械至美的热爱,甚至可以是大国重器的信念。就像我有个同学,人称“X神“,是个可以左手编程右手画图的牛逼人物。这么形容可能夸张了些,但总的来说他就是代码写的好,专业传统方向也搞得好。这么一个大神没去BAT,而是选择了一个军工研究所,搞核武器相关的,而且还是在四川的一个小城市里。我说IT多火啊,干嘛不去写代码,多赚钱。他笑嘻嘻地说,为我国国防事业做贡献啊。我听了哈哈笑,觉得他笑话讲得不错,挺幽默的。只是后来想想,也许,他说的是真的呢?===================================补充说明评论了许多说九院待遇好,绵阳不是小城市云云的,在此统一回复下:请拿大神与大神比,传统工科最高级别的offer和金融IT高档次(我就不说最好的了,阿里星60W年薪之类的毕竟全国也没几个)的offer比九院待遇与BAT及以上公司的 speical offer比,待遇孰高孰低?涨薪孰快孰慢?自由度孰大孰小?绵阳与北上广深相比,孰大孰小?我就不多说其他的什么了。这个offer是不差,但是 难。道。这。不。是。应。该。的。吗?相比他放弃的,难道非要艰苦朴素才叫有情怀?
应届硕士生,今年找工作,电力电子专业,电气工程下面的一个外行人基本没听过的专业。&br&如果说是起薪的话,确实被金融和互联网行业要差,我们今年虽然形势不错,找到的工作工资也不低,10W~18W之间,基本上实力不错的都有至少一个15W的offer,但比起互联网来说差距还是比较明显。&br&但我想说,每个行业都有它的爆发期(朝阳期),但大多数的时候,还是处于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说现在互联网行业屌,我来说说我们电力电子行业真正屌的时候。我导师最早几届硕士(02~04年毕业的),那时国内能培养合格电力电子学生的高校一个巴掌都数的过来(也许就浙大,华科,西交,南航?),每年全国毕业的合格电力电子硕士50个左右,当时各大企业都像绿了眼睛的狼一样来抢这些学生,当时给的工资就是10W/y(02年10W!),当时上海的房价才4000不到(听我师兄说的,未考证),我师兄工作第二年就首付买房了。。。&br&现在呢?02年到14年,也就12年过去了,上海的房价翻了10倍,我们应届硕士的起薪大概涨了50%不到,毫无疑问,电力电子这个行业从朝阳期过渡到了平稳发展时期。&br&说怎么多什么意思呢?互联网行业现在无疑是朝阳行业,合格的码农供不应求,但10年以后呢?我觉得很大的可能会回归一个比较理性的状态。如果你现在只是个大一的学生,读完硕士工作要7年以后,那时的互联网行业是否会像现在这样火爆?如果你现在就进入了互联网行业,你是否想过10年以后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br&所以,我十分不赞成,为了赚钱,以&b&投机的心态&/b&进入互联网行业(我当然不针对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在哪个行业都能做的好)&br&-------------------------------------------分割线----------------------------------&br&扯远了,收回来,我想谈谈传统行业的竞争力在哪儿(当然只以我的电力电子专业为例)。&br&这次找工作,面试了好几家单位,和许多工业界的真正厉害的工程师交流过,感觉还是收获很大,关于我们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总结下来就一句话:&br&&b&你在这个行业沉潜的时间越久,积累的时间越久,你的竞争力就越大。在电力电子行业(我觉得换到另外一个传统工业也一样),一个资深的工程师的价值,是远大于应届生的。&/b&&br&可以看看互联网行业,阿里星计划应届生60W上不封顶,byvoid(不知道这个大牛的自行百度),真正聪明的年轻人创造的价值一点也不低于干了好几年的老码农,行业内的老人也许弄不好就会被新人给替换掉。但在电力电子行业则永无可能,在聪明的应届生,由于缺乏实际的工程经验,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胜任一个完整的产品开发的,相应地,也就难以创造什么价值。&br&以自己为例,自己应该算是国内应届电力电子硕士生能力比较强的了(反正这里也没有人认识我,我就不谦虚了,研二阶段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一个项目,由于表现出色,那里在研二就给了我offer,那里项目负责人这样评价:几年都遇不到像你这么优秀的人才;到研三找工作,基本上想去的地方都给了我offer:GE,南瑞继保,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为,台达,汇川,思源。。。。15W+的offer有四五个;研二和电科院项目合作的时候,认识了一个美国的教授,他两次向我表示愿意让我跟他读博士。。。),扯这么多干什么呢?我想说,即使我水平在应届硕士生中算是可以的,但是现在让我设计一个实际就能用的产品,我实话实说,&b&不可能&/b&。&br&你以为一个实际的产品就这么简单么?让我做一个能在实验室run的样机,no problem。但实际产品?差得远呢!高低温?EMI?湿度?浪涌雷击?结构?。。。哪一项不需要要去工业界积累?&br&面试汇川的时候,我曾经问面试官一个问题:变频器的理论都这么成熟了,为什么我们国家的高端变频器就是做不过西门子,ABB?&br&他的回答是:&b&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差距在工程积累上,国内的产品,实验室跑都没有问题,样机拉到现场一跑,面对不同的复杂工况,各种问题就来了。而这些工况,不去到现场,在实验室是永远想不到的。&/b&&br&他还告诉我,他们现在在做大功率的工程传动产品,MW级的,貌似是用在海上油田的,产品都功能都做出来了,还不敢卖,先到海上跑一年再说,见见各种工况,不然心里没底,客户也不会认可。&b&所以差得还是在积累上。&/b&&br&再说说光伏逆变器,现在光伏行业也渐渐回暖了,所以带动着光伏逆变器也小火了一把。你说光伏逆变器有什么难的?&b&理论太TM成熟了!&/b&但同样的理论,一些小公司做出来的只有5年的质保,华为的逆变器有20年的质保(华为把逆变器中最容易出故障的风扇去掉了,有人说去个风扇这么简单还好意思说?内行的人请自己想想没有风扇,全封闭结构,散热还能做得这么好是多么了不起),5年质保和20年质保的差距,差在哪儿?还是在工程积累上。&br&电力电子,作为一个面向工程实际的行业,工程积累是如此重要,对于一个公司,一个产品线是这样,对于个人也是这样。&b&所以在行业沉潜多年的资深工程师,是不太可能被新人替代掉的,这也就是我们传统行业的工程师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b&&br&最后传两张照片,上面是我做的逆变器,下面是公司的逆变器产品拆机的,仔细看看细节的差别,差别就在积累上。&br&&img src=&/94ba41cc291f6370fbd525d944a4ab77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2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94ba41cc291f6370fbd525d944a4ab77_r.jpg&&&img src=&/3cf3fed7eeba0ce538ff01_b.jp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3cf3fed7eeba0ce538ff01_r.jpg&&知乎上电气的同行太少了,真希望通过这个答案吸引到一些同行多多交流~ &a data-hash=&fcc2e29a741eb29db3dbd9& href=&///people/fcc2e29a741eb29db3dbd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fcc2e29a741eb29db3dbd9&&@严同&/a&, &a data-hash=&df5ad462ac4d4e9d1baae32137e0debc& href=&///people/df5ad462ac4d4e9d1baae32137e0deb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df5ad462ac4d4e9d1baae32137e0debc&&@FrancisQu&/a&, &a data-hash=&b53bbee118a6db4d51c98060abd833cd& href=&///people/b53bbee118a6db4d51c98060abd833c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b53bbee118a6db4d51c98060abd833cd&&@陈章鱼&/a&, 也希望看到你们这些真正的电气牛人的回答。&br&&br&&br&-----------------------------------日update-----------------------------&br&真没想到几个月前写的答案突然又收到这么多赞,受宠若惊,愧不敢当。&br&评论太多,难以一一回复,统一写几句吧。&br&1、反思当时写这个答案的心情,确实是有点激动的,自己被自己所在的电力电子专业虐了这么多年,对这个专业真是又爱又恨,但不管怎么说,这么多心血花下去了,对这个专业,还是有一点点感情的。看到这么多“传统行业”的同行在这个答案下唉声叹气,心里确实有些不舒服。从大的方面来讲,国家基础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传统行业。从小的方面来讲,无论是薪水,还是发展前景,还是能做的事情,自己的行业并没有那么多人所说的那么不堪。故而一时激动,写了这个答案,现在看来,这个答案某些用词可能略微有些偏激,但道理上还是力求客观的。&br&2、很多做互联网的同学或者前辈质疑我说十年后互联网会从火热变为平稳发展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十年后互联网还是黄金发展时期。这个我虚心接受,毕竟我不是互联网行业的,对这个行业也不会有什么精准的把握,但是仔细看我那段描述的应该可以发现我说这么多的point是不赞成有一些人以&b&投机&/b&的心态进入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对于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无论是哪一个行业,我都是认同且敬重的。&br&3、评论区有一些人(应该是比我小的同学)称我为“大神”,这个真是愧不敢当,我只是一个学得还可以的学生而已,我自己再答案中都说了,把我现在扔到工业界去,&b&我没有任何把握独立做出能被业界接受的、高可靠性的产品&/b&(我研二给中国电力科学院做的项目也是预研性质的,只是做了个原理样机,验证某个最新提出的理论的。样机只能在实验室跑跑,当时在实验室三方测试结束后,电科院那里的负责人说要不要把这台机器拉到蒙东电网,在实际工况下试试,我吓得脸都白了,说千万别,放到室外,淋一场雨估计机器就挂了)。所以严格来说,我连合格的工程师都算不上。与互联网相比,传统行业确实需要更多的工业界的积累,不去现场,在实验室闭门造车永远无法成为合格的工程师,前路漫漫,与大家共勉。&br&4、评论区来挑事的,打嘴仗的,喷人的,&b&统一不回复,&/b&让你们自娱自乐去吧。&br&5、写了这个答案,真心没想到会受到这么多人关注,虽然用的是网名,但是也被一些人认了出来,给我的现实生活也带来了一些困扰,一度想删掉这个答案。但是有很多同学私信我感谢我这个答案让他们对电力电子有了感性的认识,我很欣慰,也许这也是我这个答案的一点点价值所在吧。&br&6、总结而言,这个答案是一个电力电子在读学生的一家之言,看看就好,看看就好,别较真也没必要较真,自身技术实力的进步是靠自己努力获得的,在网上打嘴炮能给自身带来什么好处呢?您说是吧?
应届硕士生,今年找工作,电力电子专业,电气工程下面的一个外行人基本没听过的专业。如果说是起薪的话,确实被金融和互联网行业要差,我们今年虽然形势不错,找到的工作工资也不低,10W~18W之间,基本上实力不错的都有至少一个15W的offer,但比起互联网来…
第一次在知乎上说话,也是我关注的很久的问题。&br&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985传统工科硕士。&br&我记得考高那会儿,08年的时候,都说计算机不好找工作,可能是由于本人身处四线城市,所以感受不到IT的力量巨大。&br&那个时候最热门的专业,就是金融和土木,不得不说,那个时候房地产太赚钱了。当时接触到的信息还有就是能源紧缺,需要新能源。同学当中去向最多的就是金融、土木、机械。&br&我最后选择了能源。一方面是家里人觉得工科男好就业,另一方面当时我觉得新能源有潜力(注意:是当时)。&br&后来学了能源才发现,主要的输出方向包括锅炉、空调、内燃机等,跟我想象的太阳能什么的不太一样。最悲催的是,这样的专业很多课程跟机械是一样的,而我最初是铁定不想学机械的。&br&大学的时候,确切的说,从刚大一开始,我就确定不能工科那么下去,当时没想过转金融,更没考虑转计算机。我参加了很多活动,觉得要走工加文的道路,还考了非工科的证书。&br&当然,选择读研很大程度也是对行情不够了解,11年前后,尚德电力搞太阳能着实火了一把。我觉得还是能源读下去,再加上那会儿节能减排呼声很高,建筑节能很火热,那会儿房地产也是如日中天。&br&后来意识到,这些很多都是概念性炒作,这些行业火不火,基本上取决于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入的方向。&br&尝试转行是没有停止的,我去过一家美国的咨询公司实习,感觉还不错,后来因为要回学校做项目,实习就结束了,那个时候我真心觉得页岩气是个好方向,查找了很多相关资料。也不觉得IT能比能源好多少。&br&大概十个月后,我去了一家证券公司做行业研究员。最想做的是向能源方向,但是那个小组人员已满,我到了另一个小组。当时学校老师天天催论文,我不得不吐槽一下的,工科老师有的很不人性,后来没时间去公司实习,也没有找到入门的感觉。&br&这是我一直想转型的举动,我也觉得自己适合做市场和分析类的工作。正如之前清华的同学所说,转行没那么容易。难点不在于门槛或者知识难,难点在于你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刚好进入,否则你会不安心,不放心能不能有好结果。跟我一样去证券的,不少也是工科出身,而且证券公司门槛挺高的,我觉得身边的人都很优秀。&br&后来离职,也是因为学校事情太多,没能安心实习。&br&这两段实习让我觉得,我几乎不用什么专业知识,需要的 很多是快速学习的素质和个人能力,生产资料只要一个电脑就够了。&br&终于到了暑假,老板同意实习。我也打算找个靠谱的,也就是能留任的。去了国内某车企,我不得不说,我们的生产资料成本太高了。我不想被人肉,就不具体说,但我可以说的是,生产资料一天的运行费用,远远超过我们那边20多位同事的工资。&br&这是传统行业工资低的很重要原因,因为公司把更多的资金给了生产资料,而不是而给劳动者。&br&传统的制造业真的利润不如IT 金融,那个时候更加切实的感觉到。车企算相对不错的了,另外一个行业,就是医疗器械,我不得不说的是,这些年去了好几个行业,也在不停的尝试摸索。后来我去了某医疗器械公司。当时由于一些原因,实习两个月后离职。&br&那个时候都有过转行学IT的冲动,真心羡慕身边IT同学的待遇。&br&其实,我也去过其他的公司实习,包括事业单位和私企,这里不再一一说,是想感受不同的行业和公司,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和自己最喜欢的。&br&但是,这样的经历让我最明白的是,也许你通过不停的尝试,可以发现自己喜欢的和自己适合的,但是你不一定能刚好进入你想去的地方和行业,尤其对跨行业的来说,真的需要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才可以。&br&我到现在都还羡慕IT的同学。&br&说了真么多,最后总结就是。&br&传统行业而且,很多工作岗位,生产资料占据非费用大于人力,因此人力相对便宜。&br&IT和金融而言,生产资料的费用很少,公司主要支付的就是人力,因此工资高。&br&好,这是第一层的原因。&br&第二层原因,IT是相对于传统行业,是新兴的,工资可能高。&br&而对金融而言,应该是更高,原因是这样的,任何行业和产业都有赚钱的环节,而越靠近上游的环节,越有主动权,就月赚钱。最最上游的环节是什么?那就是掌握社会资源的环节,这个环节决定了资金的去向和资源的分配。金融就刚好属于最上游的环节,另一个上游环节是什么?出了钱,就是权。这就是为什么公务员到了一定职位,受人追捧的原因。&br&&br&&b&最后总结,IT和金融赚钱。除了人力成本因素外,这两个行业,一个是走在社会的最前沿,另一个是在社会的最上游!&/b&
第一次在知乎上说话,也是我关注的很久的问题。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985传统工科硕士。我记得考高那会儿,08年的时候,都说计算机不好找工作,可能是由于本人身处四线城市,所以感受不到IT的力量巨大。那个时候最热门的专业,就是金融和土木,不得不说,那…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工科女/游戏爱好者收入不但起薪低(中位数、平均数都低),中后期发展潜力也小,从业5-10年的高级负责人的收入大概只相当于金融IT行业新手或1-3年从业者的收入。一般30万RMB就能很好的打发他们一个总监/高工了。IT、金融的高级工程师或者总监看到30万只会觉得不过尔尔而已,知乎软件三巨头更是号称各个年薪百万,年入三四十万根本满足不了金融、IT从业人士的胃口吧?他们行业里应届毕业生起薪没个小二十万或二十万起都不好意思见人。(传统工科“越老越吃香”?谁能告诉我,难道IT、金融行业的从业者越老越不吃香,经验越多资历越老越会被淘汰?)同等的智力和体力付出,收入却被甩的远远的。还有论工作量、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各类工程设计行业的工程师,或者是现场工程师,未必比码农和金融民工低,但他们连上网喊苦的时间都没有啊(题主算是少见的一个?)。工作环境更不必说了。传统工科的工程师负责前期建设,就是为金融民工和码农营造一个舒适的工作赚钱环境的。另外我还没听说过有多少学基础数学/物理的人转行会特意转到金融、IT以外的传统工科行业来的。这是为啥?很明显是钱和工作性质、环境的问题啊。(数学和物理就业不是很好,而且数学物理基本往高了学的也就是数学,金融玩的也是数字,所以跳过去很自然;传统工科光有数学知识不够啊,就这么简单)
相对工作价值太低,比如平面设计
应届硕士生,今年找工作,电力电子专业,电气工程下面的一个外行人基本没听过的专业。&br&如果说是起薪的话,确实被金融和互联网行业要差,我们今年虽然形势不错,找到的工作工资也不低,10W~18W之间,基本上实力不错的都有至少一个15W的offer,但比起互联网来说差距还是比较明显。&br&但我想说,每个行业都有它的爆发期(朝阳期),但大多数的时候,还是处于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说现在互联网行业屌,我来说说我们电力电子行业真正屌的时候。我导师最早几届硕士(02~04年毕业的),那时国内能培养合格电力电子学生的高校一个巴掌都数的过来(也许就浙大,华科,西交,南航?),每年全国毕业的合格电力电子硕士50个左右,当时各大企业都像绿了眼睛的狼一样来抢这些学生,当时给的工资就是10W/y(02年10W!),当时上海的房价才4000不到(听我师兄说的,未考证),我师兄工作第二年就首付买房了。。。&br&现在呢?02年到14年,也就12年过去了,上海的房价翻了10倍,我们应届硕士的起薪大概涨了50%不到,毫无疑问,电力电子这个行业从朝阳期过渡到了平稳发展时期。&br&说怎么多什么意思呢?互联网行业现在无疑是朝阳行业,合格的码农供不应求,但10年以后呢?我觉得很大的可能会回归一个比较理性的状态。如果你现在只是个大一的学生,读完硕士工作要7年以后,那时的互联网行业是否会像现在这样火爆?如果你现在就进入了互联网行业,你是否想过10年以后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br&所以,我十分不赞成,为了赚钱,以&b&投机的心态&/b&进入互联网行业(我当然不针对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在哪个行业都能做的好)&br&-------------------------------------------分割线----------------------------------&br&扯远了,收回来,我想谈谈传统行业的竞争力在哪儿(当然只以我的电力电子专业为例)。&br&这次找工作,面试了好几家单位,和许多工业界的真正厉害的工程师交流过,感觉还是收获很大,关于我们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总结下来就一句话:&br&&b&你在这个行业沉潜的时间越久,积累的时间越久,你的竞争力就越大。在电力电子行业(我觉得换到另外一个传统工业也一样),一个资深的工程师的价值,是远大于应届生的。&/b&&br&可以看看互联网行业,阿里星计划应届生60W上不封顶,byvoid(不知道这个大牛的自行百度),真正聪明的年轻人创造的价值一点也不低于干了好几年的老码农,行业内的老人也许弄不好就会被新人给替换掉。但在电力电子行业则永无可能,在聪明的应届生,由于缺乏实际的工程经验,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胜任一个完整的产品开发的,相应地,也就难以创造什么价值。&br&以自己为例,自己应该算是国内应届电力电子硕士生能力比较强的了(反正这里也没有人认识我,我就不谦虚了,研二阶段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合作一个项目,由于表现出色,那里在研二就给了我offer,那里项目负责人这样评价:几年都遇不到像你这么优秀的人才;到研三找工作,基本上想去的地方都给了我offer:GE,南瑞继保,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华为,台达,汇川,思源。。。。15W+的offer有四五个;研二和电科院项目合作的时候,认识了一个美国的教授,他两次向我表示愿意让我跟他读博士。。。),扯这么多干什么呢?我想说,即使我水平在应届硕士生中算是可以的,但是现在让我设计一个实际就能用的产品,我实话实说,&b&不可能&/b&。&br&你以为一个实际的产品就这么简单么?让我做一个能在实验室run的样机,no problem。但实际产品?差得远呢!高低温?EMI?湿度?浪涌雷击?结构?。。。哪一项不需要要去工业界积累?&br&面试汇川的时候,我曾经问面试官一个问题:变频器的理论都这么成熟了,为什么我们国家的高端变频器就是做不过西门子,ABB?&br&他的回答是:&b&理论上没有任何问题,差距在工程积累上,国内的产品,实验室跑都没有问题,样机拉到现场一跑,面对不同的复杂工况,各种问题就来了。而这些工况,不去到现场,在实验室是永远想不到的。&/b&&br&他还告诉我,他们现在在做大功率的工程传动产品,MW级的,貌似是用在海上油田的,产品都功能都做出来了,还不敢卖,先到海上跑一年再说,见见各种工况,不然心里没底,客户也不会认可。&b&所以差得还是在积累上。&/b&&br&再说说光伏逆变器,现在光伏行业也渐渐回暖了,所以带动着光伏逆变器也小火了一把。你说光伏逆变器有什么难的?&b&理论太TM成熟了!&/b&但同样的理论,一些小公司做出来的只有5年的质保,华为的逆变器有20年的质保(华为把逆变器中最容易出故障的风扇去掉了,有人说去个风扇这么简单还好意思说?内行的人请自己想想没有风扇,全封闭结构,散热还能做得这么好是多么了不起),5年质保和20年质保的差距,差在哪儿?还是在工程积累上。&br&电力电子,作为一个面向工程实际的行业,工程积累是如此重要,对于一个公司,一个产品线是这样,对于个人也是这样。&b&所以在行业沉潜多年的资深工程师,是不太可能被新人替代掉的,这也就是我们传统行业的工程师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b&&br&最后传两张照片,上面是我做的逆变器,下面是公司的逆变器产品拆机的,仔细看看细节的差别,差别就在积累上。&br&&img src=&/94ba41cc291f6370fbd525d944a4ab77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2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94ba41cc291f6370fbd525d944a4ab77_r.jpg&&&img src=&/3cf3fed7eeba0ce538ff01_b.jp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3cf3fed7eeba0ce538ff01_r.jpg&&知乎上电气的同行太少了,真希望通过这个答案吸引到一些同行多多交流~ &a data-hash=&fcc2e29a741eb29db3dbd9& href=&///people/fcc2e29a741eb29db3dbd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fcc2e29a741eb29db3dbd9&&@严同&/a&, &a data-hash=&df5ad462ac4d4e9d1baae32137e0debc& href=&///people/df5ad462ac4d4e9d1baae32137e0deb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df5ad462ac4d4e9d1baae32137e0debc&&@FrancisQu&/a&, &a data-hash=&b53bbee118a6db4d51c98060abd833cd& href=&///people/b53bbee118a6db4d51c98060abd833c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b53bbee118a6db4d51c98060abd833cd&&@陈章鱼&/a&, 也希望看到你们这些真正的电气牛人的回答。&br&&br&&br&-----------------------------------日update-----------------------------&br&真没想到几个月前写的答案突然又收到这么多赞,受宠若惊,愧不敢当。&br&评论太多,难以一一回复,统一写几句吧。&br&1、反思当时写这个答案的心情,确实是有点激动的,自己被自己所在的电力电子专业虐了这么多年,对这个专业真是又爱又恨,但不管怎么说,这么多心血花下去了,对这个专业,还是有一点点感情的。看到这么多“传统行业”的同行在这个答案下唉声叹气,心里确实有些不舒服。从大的方面来讲,国家基础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传统行业。从小的方面来讲,无论是薪水,还是发展前景,还是能做的事情,自己的行业并没有那么多人所说的那么不堪。故而一时激动,写了这个答案,现在看来,这个答案某些用词可能略微有些偏激,但道理上还是力求客观的。&br&2、很多做互联网的同学或者前辈质疑我说十年后互联网会从火热变为平稳发展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十年后互联网还是黄金发展时期。这个我虚心接受,毕竟我不是互联网行业的,对这个行业也不会有什么精准的把握,但是仔细看我那段描述的应该可以发现我说这么多的point是不赞成有一些人以&b&投机&/b&的心态进入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对于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无论是哪一个行业,我都是认同且敬重的。&br&3、评论区有一些人(应该是比我小的同学)称我为“大神”,这个真是愧不敢当,我只是一个学得还可以的学生而已,我自己再答案中都说了,把我现在扔到工业界去,&b&我没有任何把握独立做出能被业界接受的、高可靠性的产品&/b&(我研二给中国电力科学院做的项目也是预研性质的,只是做了个原理样机,验证某个最新提出的理论的。样机只能在实验室跑跑,当时在实验室三方测试结束后,电科院那里的负责人说要不要把这台机器拉到蒙东电网,在实际工况下试试,我吓得脸都白了,说千万别,放到室外,淋一场雨估计机器就挂了)。所以严格来说,我连合格的工程师都算不上。与互联网相比,传统行业确实需要更多的工业界的积累,不去现场,在实验室闭门造车永远无法成为合格的工程师,前路漫漫,与大家共勉。&br&4、评论区来挑事的,打嘴仗的,喷人的,&b&统一不回复,&/b&让你们自娱自乐去吧。&br&5、写了这个答案,真心没想到会受到这么多人关注,虽然用的是网名,但是也被一些人认了出来,给我的现实生活也带来了一些困扰,一度想删掉这个答案。但是有很多同学私信我感谢我这个答案让他们对电力电子有了感性的认识,我很欣慰,也许这也是我这个答案的一点点价值所在吧。&br&6、总结而言,这个答案是一个电力电子在读学生的一家之言,看看就好,看看就好,别较真也没必要较真,自身技术实力的进步是靠自己努力获得的,在网上打嘴炮能给自身带来什么好处呢?您说是吧?
应届硕士生,今年找工作,电力电子专业,电气工程下面的一个外行人基本没听过的专业。如果说是起薪的话,确实被金融和互联网行业要差,我们今年虽然形势不错,找到的工作工资也不低,10W~18W之间,基本上实力不错的都有至少一个15W的offer,但比起互联网来…
第一次在知乎上说话,也是我关注的很久的问题。&br&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985传统工科硕士。&br&我记得考高那会儿,08年的时候,都说计算机不好找工作,可能是由于本人身处四线城市,所以感受不到IT的力量巨大。&br&那个时候最热门的专业,就是金融和土木,不得不说,那个时候房地产太赚钱了。当时接触到的信息还有就是能源紧缺,需要新能源。同学当中去向最多的就是金融、土木、机械。&br&我最后选择了能源。一方面是家里人觉得工科男好就业,另一方面当时我觉得新能源有潜力(注意:是当时)。&br&后来学了能源才发现,主要的输出方向包括锅炉、空调、内燃机等,跟我想象的太阳能什么的不太一样。最悲催的是,这样的专业很多课程跟机械是一样的,而我最初是铁定不想学机械的。&br&大学的时候,确切的说,从刚大一开始,我就确定不能工科那么下去,当时没想过转金融,更没考虑转计算机。我参加了很多活动,觉得要走工加文的道路,还考了非工科的证书。&br&当然,选择读研很大程度也是对行情不够了解,11年前后,尚德电力搞太阳能着实火了一把。我觉得还是能源读下去,再加上那会儿节能减排呼声很高,建筑节能很火热,那会儿房地产也是如日中天。&br&后来意识到,这些很多都是概念性炒作,这些行业火不火,基本上取决于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入的方向。&br&尝试转行是没有停止的,我去过一家美国的咨询公司实习,感觉还不错,后来因为要回学校做项目,实习就结束了,那个时候我真心觉得页岩气是个好方向,查找了很多相关资料。也不觉得IT能比能源好多少。&br&大概十个月后,我去了一家证券公司做行业研究员。最想做的是向能源方向,但是那个小组人员已满,我到了另一个小组。当时学校老师天天催论文,我不得不吐槽一下的,工科老师有的很不人性,后来没时间去公司实习,也没有找到入门的感觉。&br&这是我一直想转型的举动,我也觉得自己适合做市场和分析类的工作。正如之前清华的同学所说,转行没那么容易。难点不在于门槛或者知识难,难点在于你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刚好进入,否则你会不安心,不放心能不能有好结果。跟我一样去证券的,不少也是工科出身,而且证券公司门槛挺高的,我觉得身边的人都很优秀。&br&后来离职,也是因为学校事情太多,没能安心实习。&br&这两段实习让我觉得,我几乎不用什么专业知识,需要的 很多是快速学习的素质和个人能力,生产资料只要一个电脑就够了。&br&终于到了暑假,老板同意实习。我也打算找个靠谱的,也就是能留任的。去了国内某车企,我不得不说,我们的生产资料成本太高了。我不想被人肉,就不具体说,但我可以说的是,生产资料一天的运行费用,远远超过我们那边20多位同事的工资。&br&这是传统行业工资低的很重要原因,因为公司把更多的资金给了生产资料,而不是而给劳动者。&br&传统的制造业真的利润不如IT 金融,那个时候更加切实的感觉到。车企算相对不错的了,另外一个行业,就是医疗器械,我不得不说的是,这些年去了好几个行业,也在不停的尝试摸索。后来我去了某医疗器械公司。当时由于一些原因,实习两个月后离职。&br&那个时候都有过转行学IT的冲动,真心羡慕身边IT同学的待遇。&br&其实,我也去过其他的公司实习,包括事业单位和私企,这里不再一一说,是想感受不同的行业和公司,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和自己最喜欢的。&br&但是,这样的经历让我最明白的是,也许你通过不停的尝试,可以发现自己喜欢的和自己适合的,但是你不一定能刚好进入你想去的地方和行业,尤其对跨行业的来说,真的需要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才可以。&br&我到现在都还羡慕IT的同学。&br&说了真么多,最后总结就是。&br&传统行业而且,很多工作岗位,生产资料占据非费用大于人力,因此人力相对便宜。&br&IT和金融而言,生产资料的费用很少,公司主要支付的就是人力,因此工资高。&br&好,这是第一层的原因。&br&第二层原因,IT是相对于传统行业,是新兴的,工资可能高。&br&而对金融而言,应该是更高,原因是这样的,任何行业和产业都有赚钱的环节,而越靠近上游的环节,越有主动权,就月赚钱。最最上游的环节是什么?那就是掌握社会资源的环节,这个环节决定了资金的去向和资源的分配。金融就刚好属于最上游的环节,另一个上游环节是什么?出了钱,就是权。这就是为什么公务员到了一定职位,受人追捧的原因。&br&&br&&b&最后总结,IT和金融赚钱。除了人力成本因素外,这两个行业,一个是走在社会的最前沿,另一个是在社会的最上游!&/b&
第一次在知乎上说话,也是我关注的很久的问题。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985传统工科硕士。我记得考高那会儿,08年的时候,都说计算机不好找工作,可能是由于本人身处四线城市,所以感受不到IT的力量巨大。那个时候最热门的专业,就是金融和土木,不得不说,那…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科工科毕业论文致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