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防汛形势高校财务专业的同学都想了解现在的财务就业形势和面试技巧,为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储备经验吗?

& 90后找工作:同一群体的不同选择 个性鲜明
发布成功!
扫描二维码,下载手机客户端躺着也能逛圈子,发帖回帖更方便
小宝&&5岁5个月小男生
居家创作型超人气作家原是理工男&乱&,乃网络超人气作者,其代表作《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已成为腾讯文学旗下创世中文网、QQ阅读等在内的阅读平台上最受欢迎的英雄联盟电竞小说之一。上个月揭晓的2014网络作家富豪榜,他以1300万版税收入登上第八位。很难想象,取得如此成功的&乱&不过是一名90后。1990年12月,&乱&出生于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初一便开始与网络小说结缘。大学在福建师范大学念信息工程专业,但这位理科生却从进校伊始就走上了文学路。&虽然考大学时并不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但进了大学,并开始正儿八经写作后,我的目标越来越清晰。&&乱&坦言,似乎从大二开始,他便没有犹疑过,毕业后一定会成为一名职业写作者。90后写作的网络文学和70后、80后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乱&这么回答记者:90后的孩子成长在网络的环境之下,他们对电子产品、互联网都不陌生。也正因如此,他们更富创造力、创新性。拿他自己的小说来说,在《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广受欢迎之前,还没有多少作者涉足电竞小说这一领域,&我们更愿意发展新的类别、创造新的题材。&从70后、80后的角度来看,他们都是看着金庸、古龙的作品长大的,表现在网络文学作品上,他们更倾向于创作武侠类、东方玄幻类的小说,而90后视野更开阔,接触来自全世界的元素,把它们糅杂在一起,创作出视角更为宏大的作品。或许在70后、80后看来,90后的作品有些不伦不类,但这确确实实是他们接触的世界。&乱&还告诉记者,创新地去写网络小说其实是需要逻辑思维的,因此,他的理工科学习对写作帮助不少。谈到从事这样一份在寻常人眼光中不那么稳当的职业,&乱&笑称,&当然有人会觉得不靠谱。前几天,大学辅导员打电话给我,聊了几句,问我这个&学渣&是不是还在写小说,我说是啊,一直都有写,正想分享自己的小成绩时,他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你要换个工作,不能一直这样&&&&好在我爸妈一直挺支持我的,不过,他们没想到写作能给我带来那么高的收入。&&乱&提起了2012年初的一件事,当时他怀揣着工作后挣到的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回家孝敬父母,&爸妈吓坏了,就差没问我是不是在外边干了什么坏事,直到我拿出税单证明这是正当收入后,他们才打消疑虑,对他们来说,在网上能挣到这么多钱简直难以置信。&和同龄人相比,&乱&可以算是少年得志,但他却把网络作家富豪的名头看得很淡,只是说很庆幸自己选择了网络作家这个职业,&网络创作除了能带来丰厚收入,本身还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乱&直言,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作为职业对90后很重要,但他更想和同龄人分享的是&坚持&两字。他说,人人都能看到他的成绩,但却看不到他每天要码字6000个以上,这还不包括构思、阅读等大量动笔前的积累工作,没有这份坚持,他走不到今天。海外应聘型从小就有&全球视角&方玲(化名)就读&学霸&云集的复旦大学,今年即将毕业,手上已经拿了4张企业录取书。她所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听起来不太容易找工作,而就业如此顺利,方玲自己也没想到。相比其他90后,方玲的经历略微有点特殊。大一时,她加入了学校的社团&远征社&。仅仅是因为&招新时,我觉得远征社的广告非常&酷&&&&登山探险这里没有,这里只有纯粹、务实、淡泊、草根和梦想。远征社的主要活动,其实是公益。大一暑假,她随社团12个人一起去云南支教。面对陌生的人,在陌生的地方,她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天地。此后,方玲成为了远征社社长,与公益活动结下不解之缘。另一个不同寻常的经历是在大三时,方玲由于各方面表现优秀,加之本来就精通日语,获得了学校的交流生名额,用一年时间去日本早稻田大学就读政治学。可是,大三读完以后回上海,方玲开始有点慌了。她发现,同班同学们已经在大三一年中,积累了很多实习经验。比如去联合利华、宝洁、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大公司,实习做行政、市场、营销等等。而她自己,却一点实习经历都没有。&我们政治学专业,继续进修是一种选择,直接就业的话想要专业对口就不太容易。我感觉大部分同学都在尝试各种可能性,也有不少同学读金融、法律等第二专业。&方玲说。此时,方玲的机会来了。有一家人才中介公司,每年专门面向几所高校做宣讲,文理生都选拔,最终邀请100名学生,集体赴日本直接参加几家日企的面试。方玲拿到了赴日的面试机会,最多的一天,一共面试了9场。她发现面试中,公益和留学为自己加分不少。面试官的问题,大部分都很常规,比如问:大学时代最努力做的是哪件事,最能体现领导力的是哪件事,最难忘的是哪件事,等等。对方玲而言,公益的经历、留学的经历,每一件讲起来,都足够精彩。&看起来公益活动好像与海外工作没关联。&方玲说,&我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慢慢熟悉那个环境。其实海外工作也一样,一个人在陌生环境里如何迅速融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公益带给我的心态变化。&留学同样如此。看得多了,方玲渐渐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年轻的时候,就要出去闯一闯。&我生在上海,如果不离开,未来怎样我几乎都能想得到。然而出去后,未知的广阔的天地里,我会遇到更有趣、更精彩的人和事。这让我很期待。&方玲说。日企新员工的薪酬,每家几乎差不多。方玲在4份录取意向里,最终还是选了一家比较大的公司。因为公司规模大,能学到的东西多。对于孩子到海外就业,父母似乎有点担心,总觉得出国是一件大事。可是方玲却认为很寻常。她甚至告诉父母,她看中的就业空间,其实是&全球市场&。&我未必会在日本呆很久。在日企工作,并非要在日本定居。或许过几年,公司还会派我到其他国家的分部去。我特别喜欢这样一个全球环境,与不同的人一起工作。&这样的&全球视角&,大概是90后这一代的特点。从小耳闻目染的媒介大多是全球化的,出国旅游坐飞机,几乎是伴随着他们成长的寻常事。谈及社会上给90后贴的&标签&。方玲也自有一套说法:&未必骄傲吧。我自己就一直不自信,性格比较谨慎,谦虚。进了大学,形形色色优秀的同学很多,哪里有骄傲的资本。但是我们这代人,确实敢于表达自己的主张。不管别人认不认可,见解是幼稚还是成熟,有想法就说出来。&社交媒体对方玲他们的影响确实很大。从人人网到微博、微信,90后们喜欢表达、善于分享。&可能缺乏一点换位思考,工作的时候,就显得有点自我。&方玲说。比如,碰到一个问题,大家不会先去讨论,而是先去自己下定义。&重视自己选择的权利,平等意识很强。&这是方玲对自己这代人的形容。她说有一次,一家公司请几位收到录取通知的同学们吃饭,席间,科长对部长非常恭敬,主动倒酒、调节气氛,身份等级清晰可见。&我当下就觉得有点可怕,不喜欢这种企业文化。&这几天,方玲正在一家公司实习,希望积累一点工作经验。可是她发现,实习内容都是繁琐、机械的重复劳动。她有点失落。&爸妈跟我说:你将来万一分配的岗位也是这样的怎么办?只能你去适应岗位啊。可是我的第一反应是,现在已经没有分配这种事了。我有选择。在有选择权的情况下,何不选择让自己更有成长和锻炼的工作?&有意思的是,同为90后,方玲觉得自己这批人,与下几届的学弟学妹还有所区隔。比如远征社的&十字精神&,当年非常吸引她,可现在的新社员并不喜欢。他们的宣传方式、用语,更偏向网络语言,&而我们这代还是人人网的互动方式&。又比如支教活动,当时方玲和她的同学们非常热衷,而现在大一大二的学生,更热衷参与商业比赛。&他们似乎更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很多人会在脑海先勾画出一张理想的人生轨迹图,一定要把自己活成那样。&方玲说。意想不到型小伙学当催乳师催乳,即通过中医推拿手法,为产妇解决产后无乳、乳少等症状,由此催生了&催乳师&这一新型职业。在人们心目中,催乳师应由女性担当,但是90后大学毕业生小陈却要闯一闯这个女人世界。今年25岁的小陈是上海青浦人,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财务系本科。或许天性有点不安分,毕业后的小陈曾在广西做过玉石生意,又进企业做过财务。考虑到父母在上海,最终小陈还是回到了家乡,目前在一家事业单位从事土地咨询方面的工作,工作稳定又轻松,但小陈并不满意,他说:&自己还年轻,不想太安稳。&一次偶然的机会,小陈了解到催乳师这个行业,觉得很有前景,便萌生了报名参加培训的想法。在小陈看来,生育高峰持续、母乳喂养观念深入人心,再加上&二孩&家庭增加,以及乳腺疾病发病率增高,未来对于专业催乳师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母婴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小陈想从催乳入手投身这个行业。两个月前,小陈通过上海好事服务技能培训中心,花5000多元报名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催乳师学习,课程内容不仅包括了催乳技巧,还涵盖了科学喂养、母婴护理、产妇心理疏导等诸多方面。班上20多名学员中只有小陈是男生,其他的女学员中不少有月嫂经验。小陈的出现自然引来异样的目光。小陈说,周边有朋友听说自己报名学催乳,有人诧异有人嘲笑,然而90后的小陈很坦然,&我不太在意别人的想法,这就是我的性格。&产妇及其家人能接受男性催乳师吗?今后会不会长期坐&冷板凳&?对于这些顾虑,小陈都想过,但他还是决定&先学起来再说&。小陈坦言:&现在的社会观念越来越开放,产妇大多都是&80后&,甚至&85后&,文化素质较高、健康意识强、消费能力强,特别重视母乳喂养。从某种专业角度看,男性的手法和力度往往比女性更有优势。我相信只要科学客观地说清理由,对方应该可以接受。&小陈坚信。用不了多久,小陈就将获得全国通用的专业催乳师培训证书。对于未来,他暂时还没有非常明晰的打算。&还没想好是不是要马上辞职,因为一开始估计很难打开局面。可能会做做亲朋好友的思想工作,请他们帮忙介绍,或通过中介机构接单子。等到积累一定经验后,自己开工作室,客户自然会越来越多。&但有一点,小陈很肯定:要做一行,必须自己先熟悉这一行。依他的个性,收入稳定的工作并没有吸引力,小陈更倾向于自己创业,得失成败都自己承受。目前,催乳师单次收费大约在300元至1000元不等,做得好的催乳师月收入可达2至3万元。小陈相信不久的未来,自己一定会全心投身母婴护理行业。频繁跳槽型毕业一年换三份工作毕业一年多,90后的小黄已换了三份工作。小黄学的是会展设计专业,大四时进入了一家知名的公关公司实习。由于灵秀勤快,加上英语功底好,小黄获得了实习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正是因为有了这段非常不错的实习经历,大学毕业后,小黄顺利进入了另一家公关公司工作。她说,自己虽然学的是会展设计专业,但更喜欢公关这一行当,因为不仅能与不同人打交道,每天还能接触到很多新知识。然而,真正踏入社会,小黄发现工作节奏、压力和强度远远高于实习期间,经常要跟着自己的上司从早干到晚,频繁加班,工作范围也远远超出了原先的预想:从订餐到订机票,从复印到文案,几乎无所不干,连双休日也被&侵占&。上司出差海外时,留守国内的她还必须24小时待命,随时接听处理上司的国际长途电话。如此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换来的是高收入。虽然刚毕业,小黄的月收入已达7000元,令同学羡慕不已,小黄却在叹息自己没了个人时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小黄的上司被猎头看中跳槽了,小黄也跟随上司换了一家新公司。没想到的是,刚到新公司的上司在工作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令小黄难以招架。她只能频频向父母抱怨:自己的女上司简直就是一个工作狂。看到频频曝出的&白领压力过大猝死&的新闻,小黄更是担忧,萌生退意。小黄家境很好,不过父母还是希望女儿能坚持工作,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和职业发展。然而,小黄还是以无法忍受为由,直接向上司递交了辞呈。面对重新找工作,小黄并不担心,因为自感在上一份工作中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技能。果然前一段的工作履历,让她很快又找到了新工作。这份新工作相比之前,公司的影响、个人的收入都要差一些,但符合小黄的个人兴趣,看起来工作量也适宜,小黄感到满意。但是在新岗位上做了不久,她又开始抱怨:怎么每份工作都是这样压力大、节奏快?小黄的父母发现了女儿的问题:遇到一点压力,就想放弃。他们把责任揽在自己头上,后悔一直以来对独生女太娇惯。他们鼓励小黄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千万不能随便再辞职。就在小黄依然回家抱怨、父母担心之时,小黄给家里带来了好消息:自己升职加薪了。&换工作也是一件很折腾的事&,小黄坦言,其实自己也不想频繁换工作,毕竟每次面对一份新工作,需要重新与上司、同事进行沟通和磨合。在职业的选择上,小黄倾向于内心体验,不太在乎赚多赚少,只要自己开心就好;父母也都有自己的收入,不需要靠她的一份工作来养活全家,所以尊重她的选择,只是希望孩子能有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在职场中有了些经历的小黄似乎比以前安定了许多,&喜欢这个行业,也就认定了这是自己未来想要做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学到许多新技能,也可以不断提升个人抗压能力。&务实就业型海归硕士当校对90后小孙是一名曾留学英国名校的&海归&,来沪后经历半年的坎坷实习和求职,最近终于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上海一家媒体做校对。在外人看来,这份职业相对于小孙这样的学历背景,属于&屈就&,但小孙却淡定地说:能够如愿进入自己喜欢的媒体行业,哪怕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也还是非常欣慰的。小孙是安徽人,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后,独自一人闯荡英伦,在爱丁堡大学人文社科教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留学的目的是开眼界、提升个人素养&,小孙说。虽然选择留学,但出国前小孙就做好了计划,并没有考虑留英工作。毕业后她回了家乡。90后的小孙才貌出众,待人接物、沟通处事能力也很强,但回国之后的求职之路,并非如她想象得那样一帆风顺。去年,小孙在家乡参加了安徽省公务员考试,顺利通过笔试进入面试,但面试失败。去年夏天,小孙来到上海,在一家媒体实习,目标是在上海求职。今年,小孙又在上海参加了全国公务员考试,考试过程中就感觉今年的国考题目难度不低。果然,小孙的国考成绩不佳,未能进入面试。《留学回国人员来沪工作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实施细则》规定,留学回国人员回国后直接来上海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期限一年(含)以上的,可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而小孙正符合这样的要求,因此,小孙一心一意想在上海找到自己归国后的第一份工作。于是,小孙投递了多份简历,目标诸如影视类公司、高等院校的行政岗位等职,但很多未被录取,有的权衡再三后选择了放弃。在媒体实习的那段经历,让小孙喜欢上了这个行当,她决意要进入媒体,在追求新闻理想的道路上走下去。为了达成进入媒体工作的心愿,小孙做了许多案头准备。经历应聘、考核、培训等多个环节,如今的小孙即将从事的是本市一家媒体的新媒体项目校对工作,每天上班时间从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自己录取的岗位性质虽然是媒体的编辑,但必须从最基础的校对工作做起,至少经过2至3个月的见习试用期后,一年左右才可以考记者证。&为了在上海找工作,小孙来上海后就一直过着租房生活。虽然校对工作的每月收入不是很高,但有餐饮补贴、交通补贴等,对此小孙觉得挺满意。&有工作了,有机会留在上海生活了,相信很快一切都会好起来。&小孙信心满满。英国名校海归硕士,应聘校对,是否自降身价?小孙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如果自己真心喜欢这份工作,愿意为之付出努力,那一定能做好这份工作,会有发展空间。&自己选择的职业是对口的专业,这样更容易发挥个人特长,这是我的择业观。&小孙说。怎么规划自己的会计/财务道路?
【池薇的回答(244票)】:
好多年前了,我还在做审计工作,在一家大工厂搞清产核资,有一位老带我去盘固定资产,工厂么,资产很多,可老会计如数家珍,这是什么机器,那年购进的,甚至那国产的他都记得一清两楚,钦佩之余,我当然要请教他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很简单,这位老会计已经在固定资产会计岗位干了三十年了,已经快到了退休年龄,一辈子只在一个公司干一个岗位,想不清楚也难呀!
事实回想一下,这不正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会计工作者的写照么!这个世界优秀的精英永远是少数,大多数人只能和这位老会计一样,默默无闻的在会计岗位上做一辈子。所以题主的问题很有意义,如果想在岗位上有所做为,真的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
为什么有人注定升不上去?
为什么有人升职很快,有人就怎么也升不上?聊正题之前,先要学一下反面教材,才能引以为戒。我本人在一个大型集团做财务管理工作,下属几十家公司,近300名财务人员,平时的管理和沟通中,我发现平庸的财务人员是有一定共性问题,说出来不防参考一下,有则改之,实在改不了,那你可能真不适合这个岗位,那就换一个行当呗!
1、资质真得很平常,悟性不够
也许话说重了,但有人可能天生就不合适财务岗位,思维僵化,反应慢,发一个文件自己看不懂,非要再三打电话确认,最后报上来的资料还是不能让人满意。为什么加入这个行业?不外乎因为会计工作是个万金油,好找工作,父辈找找关系就进来了。这样的人估计没有领导敢重用,进来也就是混日子罢了。
2、人很聪明,但态度不认真
有人天生性格如此,你说他不会吧,他真的很聪明,学历高,反映快,在一起聊天,你一句话,他有十句等着,聊起来头头是道,可干起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报来报表都不平,还能错行。这类人就是职明过了头,只能算小聪明。财务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严谨!这种性格可以干办公室,做业务当领导也行,就是不适合干会计。
3、不思进取,安于享乐
和很多岗位比起来,财务岗位还是不错的,没有业绩上的压力,工作时间、收入都相对稳定,所以很多年轻人就安心享受生活了。财务工作是需要不断学习的,90年代的会计书到现在基本就不能用了,如果长时间不学习更新知识,就很难胜任新的岗位。所以工作之余,多看看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之类的工作书,还是很有必要的。
成功者的路是怎么走出来的?
假设成功的标准是收入高,级别高(外人的眼中吧,级别越高,压力越大,个中滋味只有自己体会)。那这类人的职业生涯可以分成二大类,走专业化途径和走综合途径的。先说专业化的:
专业化最典型的就是走审计的路子。
案例一:某事务所项目总监在一个公司做IPO,要知道这种项目时间比较长,范围广,一来二去就和公司老板混熟了,老板看他能力不错,就把挖了过去,一去就给股份,等到公司上市,股份变现价值2000万,一步到位成了财务自由人。
案例二:上面的案例可遇不可求,这个就相对比较多,现在大型事务所常年缺人,主要就是有点能力都就让人挖走了。比如我认识的某证券公司的财务总监就是事务所出来的,年纪不大,已身居高位,最近这个证券公司已经过会,别人一辈子也难以达到的高位,她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就达到了,而且路线很清晰,毕业就去事务所,考证,升职到总监级别,最后跳槽,一步到位。
案例三:一直在事务所干怎么样?也是可以的,不过比较辛苦,我知道的一家国内大所,升职和工作年限有关(主要是人跑的太快)。只要你考过了注会,能力还行(相信我,真不一定太行,给我们公司审计的经理经常要向我请教审计处理意见,而我本人干财务工作的,专业性按说肯定不如他们)就有很大机会升职到项目经理,再审几年大型上市公司,有了经验和团队,就可能升到项目总监,到了这个级别收入就很高了,高到什么地步呢?项目经理一年二三十万,项目总监最低一年五十万,高的上百万也不少见(这要看做的项目)。如果还继续,上面还有合伙人级别,这个级别就是百万起了。
看到上面几个案例是不是眼红了?其实也不是说的那么容易,还是要具备几个条件的,首先你有学历要能跟上,必须是一本起,再要找家大所,最少是国内前二十名的(前十名更好),最后你要能吃得苦中苦,年报加班是必须的,平时业务也不少,长年出差。还要考证,如果没有证,干一辈子也升不了经理。所以先天条件不足的还可以走综合途径。专业性找了审计的例子,那综合当然要举财务岗位的路子。
1、找对行业
其实任何岗位都一样,要想事业有发展,所在行业也一定要有发展,比如十年前,你能投身房地产行业,那升职加薪的机会就会比其他人要大的多。我见过的财务拿高薪的,房地产行业占的比重相当高,因为钱来的容易,老板就会大方一点。前几年房地产发展很快,所以对人才需求也很大,在这个行业有经验,让人挖的机率很高,多跳几次,到总监也是有可能的。风险也有,房地产行业并不正规,做假账、逃税、转移资产是常事,出了事财务是有责任的。而且房地产财务相对简单,做的时间长了,转行不易,一旦行业不行了,再找高薪就有难度。所以要发展就要有眼光,找准未来十年那些行业有大发展的,全力投入,就有机会!
2、找对岗位
这是老生常谈了,信息化的发展让普通会计岗位变的越来越没有价值,结账、过账、试算平衡这些会计名词都是上世纪的事了,ERP时代的会计根本不需要做这些工作。所以一定要干管理岗,比如信息披露、财务分析、财务监督、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投资调查、内部审计、税务筹划、资金管理、信息化管理等等,这些岗位都有很大机会升职。
3、找对领导
找对领导是技术活,但也要凭一点点运气。听一位大老板说过:人才难得,不是因为没有人才,而是我发现不了,眼前能看到的不过十个人,下面几千人,到底能力怎么样,我不知道,没时间发现。所以想出头,就要善于找机会,让领导发现你的能力,知道有你这么个人。为什么管理岗重要?很大原因是管理岗接触的都是管理者,有时候管理岗就是个舞台,它能给你提供表演的机会。至于怎么表现就要看具体情况了,好大喜功的领导不少见,所以适当的拍拍马屁,投其所好没毛病。但要把好这个度,过了会让人恶心,而且不能所有领导都拍(都拍等于没拍),拍某一个人又太明显会让其他领导反感。最关键还是你要有一定能力,而且这个能力对你的上级领导有用(千万不要表现的比你领导还能),能起到互补作用,让他用起来方便,有事就能想到你,这时机会就来了。
上面说的都是财务生涯的发展路线,有了路线自身能力才是基础,没有能力想得再好也是白日梦。
1、不断更新财务知识,考个证书,再把学历搞高一点
如果你是本科,可以考虑再进一步,搞个在职研究生什么的,让简历漂亮一点。当然这只是门面,对财务工作来说,财务知识必须不断更新。我们所在集团大部分会计都这几年的新科目都没有了解,管理意识上更是落后,所以只能当会计用。要更新知识,还要让人知道呀,证明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证书,会计师是基本条件了,注册会计师才算有点含金量。
2、把自己的经验搞的丰富一点
财务工作是非常重视经验的,行业经验(有没有在这个行业干过),岗位经验(干过什么岗位,最好是管理岗位),所在公司(业内有名大公司就过职当然会加分)都是很重要的筹码。如果你在一个岗位或某个小公司做的太久,又看不到希望就要考虑动一动了,在职场,每一年都是重要的,不要浪费。
3、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普通会计岗是机械劳动,财务工作就完全不同,这是个管理岗,管理工作对人的要求很高,光会某一个技能是远远不够的,管理具体管什么?管业务就要懂业务,控风险就要懂内控,具体一定法律知识,税务筹划要跟着政策走,财务分析不能光分析财务指标,还要懂市场,懂经济。信息化管理基本的信息化原理还是要知道的。最重要是会沟通,情商要高,到了总监这一级,财务专业知识反到不那么重要了(但你要能听得懂),更多时候是与人打交道,与上级的主管部门、政府机关打交道,与下级财务人员、公司负责人打交道,与老板、同级别副总打交道,都是不一样的。
总之,平时没事多想想,做财务工作,想发展,只有不断付出才会有回报!
【时间是个圆圈的回答(543票)】:
同是非科班出身的财务人员,对于题主的问题,我有以下建议:
简单备考CPA略显单薄,请尽快提高你的Excel水平以增添未来求职胜算。
如果是我,有心仪的工作岗位我会为了这个岗位而推后CPA考试,因为说到底CPA也只是我想得到这份心仪岗位的手段。
备考CPA没错,CPA可以提高自身的财务基础,更能帮助自己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考场无常,仅仅依靠一场考试来布局未来的发展未免有些势单力薄,我以前处在低谷的时候也有过同样的想法,想着先忍着等我考完6门就能很好的跳出去了,但是后来我发现这种想法太不现实了,因为每天都在干着枯燥乏味不喜欢而且还对自己没什么挑战的事情,只有晚上复习注会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己的成长未免效率太低,而且财务又是这么需要实务来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所以早一点转岗毕竟对自身未来发展更有益处。
我找工作刚刚结束,我的求职方向也很简单,行业方向是金融和专业咨询两个方向,职能选择是财务、战略研究与销售分析三个岗位,面过几家处于成长阶段公司的财务岗,笔试题几乎都是中级会计的题目,面试主要是对以前的工作的了解,每当我谈到自己对于Excel的函数熟悉和对VBA的灵活应用的时候,都能感到对方相关业务部门领导的眼前一亮,开始针对性的发文,有的让我用VBA试着把几张表合并成一张表,有的财务部的领导本身也喜欢做VBA,聊得也都很开心,也几乎都能拿到offer。我表示,我的VBA水平并不高(看到
的文章我都快给跪了,抓紧继续学),但是因为自己执行力比较强,在刷知乎的时候看过不少四大和做咨询的知友们总是提及所以拿出了一个月的业余时间学习了一下并应用到日常工作之中,结果大吃一惊,好用到哭啊,没想到VBA确实不难,也恨自己为什么以前听到的时候不早点学习。但是反过来想,又有多少财务人员真正会去好好学Excel,好好学VBA呢,由于我做财务的时候是在一个国有企业,大家都没有这个意识,都只愿意复制粘贴浪费时间,最后自己加班还满是埋怨,想跳槽又认为自己受困于行业性质跳出去没有更好的待遇或者平台,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在工作期内没有更多的发展自身的复合能力而导致早早的遇到了职业瓶颈,只能寄希望于别人位置动一下,自己才能跟着动一下位置。
所以我推荐题主能够合理安排下时间,如果真的下定决心,当然如果现在就有一份你心仪岗位的工作那自然要先去,否则的话可以CPA备考与Excel学习合理兼顾,钻研Exce并先在你的本职工作上进行应用,excel既能提高你目前的工作效率为你腾出时间复习,还能为你以后找工作添加胜算,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推荐题主几个资源
Excelhome 强大到无以复加的技术论坛
战隼的学习探索,可以用这个100天计划来做时间管理
何明科大神的知乎回答
【王子元的回答(83票)】:
作为一枚财务从业者
表示我也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相信从事财务工作的小伙伴都想过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截止2015年底全国中小企业数量5000W家左右
会计从业人群截止2015年将近2000W人,其中95%是财务会计,只有5%是管理会计,且其真正达到CFO级别的只有0.15%左右。
达到金字塔顶尖的人是极少数的! 达到金字塔顶尖的人是极少数的!
所以说会计是一个非常讲究实际经验和专业技巧的职业,它的入职门槛相对比较低,难就难在以后的发展。
但是呢,也不要灰心,企业数量的增长速度还是大过会计人员的增长速度的。虽然到达食物链顶端的财务人员狠少狠少,但是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还有狠大的晋升空间!
现在很多企业并不缺会做账、报税、粘贴凭证的“财务会计”,缺的是不仅会做账、报税、粘贴凭证,还会参与管理,进行管理分析、预测、总结的“管理会计”。
那么,你是吗?
可能100个人会有100种规划,下面来聊聊表姐的规划。
首先,我是经认真分析过财务这门职业是否值得作为终身职业后得到肯定结论才认真去对待这份职业的。
应该有很多做财务中途转行的小伙伴,而且有的转行后做的还不错。这些都是存在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多可能性,包括工作上。
我的结论仅代表我自己,也仅适用于我自己。
很多人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这样 ↓↓↓
我并不觉得财务人员就要按部就班的根据发展路径走,为什么就不能在打好财务基础后尝试更多可能呢?
我一直觉得财务是可以向外延伸到多方面的。
比如:财务产品经理、财务用户运营、财务数据分析、财务BD
理由1.财务人员对比较细心
因为职业原因,财务人员每天需要接触大量的数据,小到几毛钱大到百万甚至千万的资金流动经财务人员入账、审核、确认到出报表,一个环节出错或者一个数据出错报表就不准确,对外报送的资料就失真了。这一整套的财务流程下来需要财务人员非常细心、认真做事。
财务人员如果参与企业管理,其生物本身的谨慎及细心会发现更多细节的东西,给管理决策提供不一样的视角及思路。
理由2.财务人员对数据比较敏感
还记得自己刚入行的时候,每天看到满屏的阿拉伯数字看到两眼昏花依然不知所云,财务人员都有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就是每天沉浸在大量数据里面,不断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数据敏感度也在不断提升。从看报表像天书到瞄一眼数据就知道大概是有一段暗黑历史的。
试想如果由财务人员参与到市场管理,对于市场数据分析是不是比没有财务基础的市场人员更加靠谱及专业呢?
理由3.财务人员更清楚如何在业务层面规避财务风险
一个财务知识扎实的财务人员参与到企业业务管理中能对企业业务发展起到很好的助推力,因为财务人员本身对企业业务层面的财务风险更加熟悉,在参与业务管理的过程中能够站在财务角度给出业务开展建议及风险规避措施,在业务初始阶段规避财务分析,为后续企业管理定好管理框架。这对后续不管是业务还是财务的工作都会更加顺畅、更加高效。
理由4.财务人员是个好人
哈哈哈~~~ 我不造是不是所有做财务的都是好人,但我是好人。(认真脸)
接触过很多中小企业老板,跟他们聊财务问题的时候发现大多数老板对财务知识以及概念仅仅停留在做账、报税、贴发票上。我想说一个真正懂得企业管理的老板不一定是财务出身但一定是个懂财务管理的老板。
为什么这么说?
目前很多企业是这么一种现象,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相互独立,业务做业务的,财务做财务的。然而业务和财务又有很多需要配合的地方,如果相互独立不事前相互了解很容易会有矛盾及工作疏漏,不仅增加更多沟通成本而且影响工作效率。很多人都觉得,在一家企业运作中赚钱的是业务部,管钱的是财务部。所以业务部比财务部重要。但事实并非如此,业务部门赚钱不假,但财务部门就仅仅是管钱么?
并不是说业务部没有财务部重要。其实企业中各个部门都很重要,各部门协调合作企业才能良性运营。
如果一个财务人员对自己的职能定义为“管钱”,那么是他/她个人的悲哀;如果一家企业对财务的只能定义是“管钱”,那么是这家企业的“悲哀”
【骷髅的回答(7票)】:
看了一些答案,很不靠谱,不过我也不想花时间帮人答疑解惑。
很多人把学财务等同于升学考试,一级级走过来,一眼就能看出很多人,只是看了一些文章,被一些机构忽悠洗脑的人,然后把自己接受的东西传给下一个人。很多答案,可行性很弱。
迷茫的人,是不是和剧中人一样呢?职场不是游戏,不可能像打怪升级一样,努力就有收获,要不然猫大叔也不会在一提问中提到,你这是要气死叔,叔做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做到财务总监。
【聂资芮的回答(336票)】:
1、踏踏实实先做好出纳,等机会,内部转岗做会计;
2、踏踏实实先做好出纳,等待机会,跳槽去应聘会计
出纳跟会计,根本不是一个序列的,可以说基本不沾边,除了工位在一个部门——出纳只是资金的操作员,会计要了解企业的全面经营情况并测量价值,完全两码事。
出纳做得再好,也不代表能胜任会计。
所以要争取从出纳这个位置跳出来。
跳出来后,就一门心思做好会计、踏踏实实做好会计,别胡思乱想,什么管不管理、分不分析的,那都是虚的——单单核算,就是一门很精深的学问,能有个轮廓就不错了。
你以为核算就是算现金?那个老头子都会。
现代会计是核算经济活动的,资金运作只是众多经济活动的一小方面。
就拿成本核算来说,你觉得“分摊一下就好了”?不是。
分摊只是权宜之计,因为囿于客观条件,无法精确核算,没法追踪到每个物料的耗用情况,只能估摸着”摊一摊“。
结果就造成:分摊出来的成本其实都是“失真”的,所以对决策只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参考意义——这都是会计需要改进的方向。
至于什么“会计-会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这算哪门子规划?骗骗刚毕业的还凑合——啥管理、分析的,其实就是嘚啵嘴皮子,再说,你又不跟头面人物沾亲带故,哪那么容易让你做?
技术含量低,更是扯淡了——公司就没有技术含量高的职位,又不是造原子弹。
会计,就是核算,核算才是会计的根基——要是觉得核算没什么意思,最好不要做会计了;参与管理,谁不想?可是你的“武器”在哪里?会计不再钻研“核算”,也就意味着抛弃了“武器”。
外面有很多靠忽悠的财务经理、财务总监——这类人,别看表面光鲜,其实在公司憋屈得很,因为别的部门骨子里就不待见。
这些人也不是真正的经理、总监,虚衔而已——他们连自己捧着的饭碗都不尊重,别人又怎么会尊重他们呢?
-----------------------------------------------------
最后,再提一下“财务分析”
很多人都觉得“财务分析”很“高端大气上档次”。
然而,我的见解是:
财务分析,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职位,其实是一件非常突兀的事情——“财务分析”更像是一种荣誉加衔。
原因何在?
一、分析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决策。
决策对象是什么?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决策边界”的问题:
1、站在一个企业的角度,只有该企业的权力机构才有有权力做企业层面的决策——通常是老板或者股东大会;
2、站在一个部门的角度,只有该部门负责人才有权力做部门层面的决策。
有效的“分析”,一定会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决策边界”——任何超出这个“边界”的“分析”,都很难起到真正的作用。
有切切实实的“决策边界”,才会有真真正正的分析——那种大说一通,就为了“领导夸我讲得好”,这不是“分析”,而是“取悦”,我们大多数情况的所谓“分析”就是这种,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只是让领导“呵呵”一下。
二、财务分析,很容易让大家联想到“谋士”之类
事实上,那些“谋士”可不是成天吃饱了饭没事做,耍嘴皮子,他们都有自己的职掌,都有自己正儿八经的活儿要干——他们是文官,“出谋划策”只是副产品。
先有实实在在的职掌,再有发言权——没先坐到那个位子,就算一辈子谋划“人民福祉”,对人民也没什么帮助,对不对?
三、财务分析,很难有客观标准来说明你分析得好还是不好
除非特能忽悠,达到“卖拐”的境界,不然还是建议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相对容易出成绩。
-------------------
我啰嗦了半天,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分析”是附属于岗位职能的,并不存在单独的、纯粹的“分析”——一定是先有“权责”,再有附属于这个“权责”的“分析”,后者是该岗位的“附加值”所在;但是,“附加值”绝不能脱离岗位本身而独立存在。
而且,真正的分析,是“向下深入”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一株植物,它要想顶部茂盛,必须先有扎得更深的根部;
一幢楼,它能建多高,完全取决于它的地基有多深、多扎实。
还有很多人把“官位的提升”等同于“专业水平的提升”甚至“个人进取心”,这里存在一个问题:
“官位提升”只相当于:标语写得够长、够漂亮;
“专业提升”却是:地基下得够结实、够深。
两者本就没有必然联系。
核算是基础,但“基础”&&“低下”。
很多人就是把“基础”看成是“档次低”,所以着急忙慌地往上爬,实际上,方向就错了——爬得越高,越多的人就会看到你的屁股。
等到自己露着屁股耍了一通猴戏后,才发觉“其实也没什么用”。
交通不顺畅,不是红绿灯不漂亮,不是路牌不美观,而是交通规划出了问题——交通规划为什么出问题?交通情况了解不深,每个路段,“各时间段的流量”不知道,“小汽车多,还是大卡车多”不清楚,“是开往上海的多,还是开往北京的多”不了解。。。。。。这么多的“不清楚、不知道”,你就算有“神乎其技”的分析能力,恐怕也徒呼奈何。
说到这里,大家不要对我有误解,其实我个人是很看重“分析”的,并且真的认为这是一个很高级的能力,但这种能力:
1、需要不断的、长期的、“向下的”积累;
2、并不是“有了官位,就天然具有这种能力”,还是要看你的真功夫——老实说,这年头很多公司招的所谓“经理”、“总监”,到底有没有什么用处,这是很“呵呵”的;
3、只有与“权力”结合,才能发挥作用——没权力,第一,你不能用实战来检验,你的分析能力永远是“浮在半空的”,投资理论研究10年,都不可能成为投资高手,只有有了切切实实的亏钱体验,你才会真正开始明白投资的酸甜苦辣;第二、你也很难真正花心思去做些实用的“分析”,因为你自己本就知道“没什么用”;
4、“分析”要与“决策”相结合:
如果“分析+决策”赚到了10元钱,“分析”贡献了8元,“决策”等于2元;
如果“分析+决策”亏了10元,“分析”占8元,“决策”占了2元;
然而,如果只有“分析”,却没有“决策”,“分析”就是“一文不值”——“点不亮的台灯”和“关不上的台灯”,其实都是废物。
更重要的:一个公司,琢磨基础工作的人必须在90%以上——否则,人人都想“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个个都想当“方面大员”,你就等着瞧好戏吧。
你的公司老爱出状况,
不是因为你招的“总”们不行——实际上他们个个都是“能言鸟”,都很能“决胜千里”,都很能带动气氛,都很能“团结群众”;
一切的根本,恰恰在于:多数人并不关心基础工作,认为“档次低”、“不值钱”。
【只胡的回答(11票)】:
行研会经历三个阶段:基础fundamental、进阶professional和高级master。
一、行业研究员的三个阶段
在我个人看来,行研会经历三个阶段:基础fundamental、进阶professional和高级master。
1、基础阶段
该阶段行研应能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1)熟练认知所负责行业的基本特征,包括:行业整体供需状况以及市场在当前阶段对供需水平的一致预期,了解行业主要的技术经济特征,比如:是否具有规模效应,竞争的主要手段(如技术、品牌、渠道、管理)等;
(2)熟知行业估值的历史区间(纵向),并与当时的经营(盈利)状况有总体对应,或者说清楚行业的生命(景气)周期;
(3)熟知行业内主要公司当前的估值横向对比情况,对主要公司的经营状况有一定了解。
该阶段行业一般从业在一年左右,应该已经经历了对行业基础数据和竞争特点的详细梳理,对行业及主要公司的纵向与横向估值状况了然于胸,推荐的标的往往主要是基于估值特别是横向比较进行。
2、进阶阶段(信息主导阶段)
进阶阶段行研所(应)的主要特征是:
(1)与一批上市公司(董秘或证代,甚至是总经理或董事长)及同行(买方&卖方)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能够及时获取上市公司或行业整体最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业绩大幅增长或下滑、资产重组、送配信息、技术突破、再融资、股权激励、增减持等;
(2)能够判断信息的价值并给出合理的推荐(强力、一般、持续、短期),对其中长周期信息能够及时跟踪其进度;
(3)如何判断信息的价值非常非常重要,这里给出几条帮助鉴别信息质量及价值的原则,可能并不完整,欢迎补充:
企业高管的利益与投资者一致:比如在再融资前、股权激励行权后(最好是离解禁还有一段时间)、公司大股东或高管大比例增持股份后、前次增发即将解禁前(这个力度稍弱些,视企业的责任心)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企业释放利好的动机不同即使是同样的消息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比如有可能是高管股份解禁前拉高股价,随之而来可能有大笔卖出;
信息与行业及公司基本面不存在逻辑背离:比如有大额投资但公司实际上资金紧张(当年大龙地产巨资拍地被证明为是“地托”),号称技术突破但是缺少足够技术积累,号称业绩大增(大比例送配)但大股东或高管在减持,号称业绩大幅增长但同行业经营不佳且缺少足够个性化因素等等;
理性对比信息的收益与风险:经过前面的分析后,假定信息属实,也要理性对比信息所可能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我们往往会面临这样的局面,就是股价已经上涨了一定幅度,然后经过努力我们掌握了上涨的原因,这时该如何决策呢?这个很难给出单一的确定答案,大致可以通过计算“预期收益”以及“策略保护”的方法来平衡收益与风险。具体来讲,就是估计信息兑现的可能性与收益,并与失败的概率与风险进行对比,比如那些完全没有当前价值支持的重组类信息,在股价已经有所表现的情况下一旦失败风险巨大,投资需谨慎,而另外一些由于细分行业景气持续改善导致的业绩超预期消息,即使短期低于预期,只要行业景气持续改善,则仍有希望。另外还有一个操作策略方面的保护性动作,比如赌重组类的操作,首先是确定资金配置不能超过一定比例,其次是制定严格的止损纪律,这样就给自己加上了一层保护膜,使得最终推荐成功的概率更大。
重视信息兑现的时间,综合考虑兑现前时间内与市场整体的互动:有时候信息属实,但是由于兑现时间太久,期间大盘疲软,则可能造成提前止损,或者是信息出台的刺激力度低于预期,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广泛了解信息,还要对信息进度有密切及时的跟踪,并给出(或调整)相应的投资建议。
目前绝大多数的买方行研就是以进阶为努力方向,乐此不疲甚至以此为荣,特别是在市场活跃的时期这些行研往往能创造十分可观的收益,因此,作为行研,深入结交上市公司和同行,是非常重要的功课,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这是研究员不可划拨的无形资产。
如果信息覆盖率能够达到较好的水平,并且自身具备较好的判断能力,那么进阶阶段可以成为行研努力的最终目标,事实上绝大多数的行研也是以此为目标的。一般来讲,行研从业一年之后就开始从基础阶段向进阶阶段过渡,过渡期的时间与研究员的努力程度、个人性格等有很大关系,大致2-3年就可以完成过渡,并给投资经理很好的支持。但如果要能够对操作策略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理解和建议,则需要与投资结合非常紧密,比如某些基金公司把行研也作为行业基金经理对待,或者像交易部目前试行的对成熟些的行研给予少量仓位试验,这个过程应该至少持续2-3年,行研经历了行业自身以及市场的完整周期,才能对实际操作和风险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再其后行研把该行业经验向其他行业复制,并经过实际锻炼,成为组合投资经理。当然,这些时间段都是我个人的经验判断,具体进程可能会有很大差异,但我相信这个大致的整体进程应该是这样的。
3、高级阶段
成熟的进阶阶段行研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但如果说对行研有一个终极目标,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高级阶段(事实上我个人觉得是个大师级要求,大家继续看吧)。其特征为:
(1)对行业发展规律有极深的理解:这种理解除了认识行业自身的技术、供求等特点外,往往还需要对行业的宏观环境和长期因素有深刻的理解,甚至是对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当前特点与发展方向有准确的判断。最典型的例子体现在资源和品牌消费行业,站在当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过去5-10年中国产业层面有两个特点最为引入注目:一是资源价值重估:上游资源行业谈判能力越来越强,侵蚀了中游行业不少的利润,自身利润更是几何式增长;二是消费大升级:品牌消费特别是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高端消费品(典型如白酒)经历了近10年的“旺季”。如果能够对这样的大趋势有准确坚定的判断,那么即使不靠消息(甚至要避开若干消息的噪音),一样可以赚取巨额财富。即使是放到更小的周期,诸如09年初的煤炭、10年上半年的航空、10年下半年的工程机械与水泥等等,如果判断准确并且坚定,收益也相当理想。
(2)对公司估值和风险有纵向和横向的清晰把握,在公司的经营拐点有准确坚定的判断。这主要是指非周期行业,典型的例子有如在2003年左右发掘烟台万华(那是的万华应该是非周期的)、贵州茅台、中集集团,近年的洋河股份、山西汾酒、中恒集团,以及大部分时间的张裕、三一重工等等。
能达到这一阶段的行研是比较少的,因为不仅需要有判断能力,还需要有极强的自信心,而信心的积累肯定需要成功的实践,所以成长到这一阶段的行研数量少,需要的时间也更长,但这种行研为投资经理甚至机构整体的贡献是巨大的,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说,可以改变自己乃至若干人的人生轨迹,因此是每个行研努力的终极目标。
二、如何成长为更好的行研
根据亲身经验和观察交流,个人认为行研成长需重视以下三点。
1、打牢基本功
不要认为基本技能对应的就是行研的基本阶段,事实上,行研的高级阶段正是建立在对于行业和公司分析的最重要基本点的深刻理解之上,我们会看到不少报告中频频出现诸如“长尾”、“博弈”等新鲜词汇,但最终我们发现,正是最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财务和公司治理的分析,决定了行业景气和公司价值。我们对行业供求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疏忽,往往是对毛利率以及公司可信度等方面判断错误的原因,正如在篮球比赛中,决定比赛成败的,往往不是拉杆式扣篮,而是娴熟得接近本能的挡拆与三分远投。
(1)行业分析与企业管理:推荐波特的《竞争优势》,多年下来发现还是这个经典模型最全面和好用;
(2)财务:推荐CPA教材的《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也有人推荐罗斯的《公司理财》。从实践来看,能够把“杜邦分析”娴熟使用,从而面对任何的投资与并购行为,都能快速反应到相关的财务指标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会发现,对业绩的高估来源于景气下降时对毛利率的弹性估计不足,或是对清理库存的损失估计不足,或者,我们重点分析了收入和毛利率,但是最终误差出现在不断膨胀的管理和财务费用。有多少人能够自信地说,对于行业景气和周转率、库存、现金流以及毛利率和管理费用率等指标,自己已经建立了一个清晰的分析框架或模型了呢?
(3)投资:投资与前述价值分析的差异在于引入了与股价的比较,个人觉得这个最难。价值是相对稳定的,而价格波动性很大,行研存在的基础是假定“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虽然有的时候波动幅度有点过大,但这不能作为动摇前者的理由,否则我们的存在就没有价值。
投资(技巧)类的必须技能包括:
如何分析公司价值,这个我们前面已经讲了很多;
如何衡量和利用市场的情绪,在股价低于价值最深的时候买入,在股价高于价值最多的时候卖出,比如很多判断市场情绪的现象、指标等;
如何最优化(保护)我们的投资,比如集中或分散、止损止盈等。
但是很遗憾,除了经典的巴菲特、菲舍和少数技术分析书籍,对后两者我也没有合适的推荐。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在微博中有一些不错的总结,可以借鉴,但还不算很系统和完整。我建议大家还可以看一些行为金融和决策学方面的基础书籍,比如一些很简单的决策方法如“最小后悔法”等,可以帮助投资者保持心态稳定,《行为金融》的经典是福克斯的,《金融心理学》可能也会有所帮助,推荐特维德的,但也有人说很一般。
2、建立投资盈利模式的基本框架
借鉴前辈的总结及个人经验,投资的盈利模式有以下四类:
(1)持续成长:成长类投资的关键在于选股,选股则要兼顾市场空间、公司竞争力(技术、规模、管理、品牌、渠道等)以及公司治理,其中公司治理尤为重要,因为成长投资一般来讲时间相对长,无论对行业与公司跟踪如何密切,行研总还是个“外部人”,作为“内部人”的上市公司高管,一旦不能确认其诚信,他们要想忽悠研究员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2)景气反转:景气投资的关键在于判断景气,相对而言选股的重要性弱一些。其特点是弹性大(无论业绩还是股价),容易产生盈利惊奇(可能高也可能低哦),关键点是要选出并十分十分密切地跟踪景气指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世界上又有什么钱是容易赚的呢,成长类投资要有千里眼,于万千股票中选出最有能力最靠谱的来,景气类投资则要有顺风耳,随时准备成为惊弓之鸟。
(3)事件驱动:事件投资的关键是信息和判断,缺一不可,另外对操作的要求也比较高。事件驱动投资的基础是要有广泛的信息来源,这很多是“功夫在诗外”,研究员可能会抱怨自己又成为“三陪”了,认命吧J。但只有信息没有判断肯定不行,缺乏理性判断的信息有时会成为“噪音”甚至是“毒药”,而判断的标准有两个:一是信息源的可靠性,比如其透露信息的动机,历史上信息的准确性等;二是信息真实或虚假时对股价的影响有多大,可以借用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预期收益法”进行分析。此外时间因素也很重要就不再重复了。
(4)主题投资:主题投资很容易与价值投资相混淆,很多时候“先成功后失败”的价值投资就是主题投资。主题与价值的差异在于:狂热性和阶段性。狂热性是指该主题广受追捧,龙头股或许是主业与主题相关,边缘股票则可能只是一个概念,比如产品刚刚开始立项或是只有孙公司少量涉及等,另外狂热还指有些时候炒作概念并不要求业绩,至少短期不要求业绩,远期则还看不清楚;阶段性是指主题炒作往往是集中在某个阶段,过了这个村,哪怕你抱着纯正的龙头股甚至产生了一些业绩的时候,股价都再也进不了那个店门了。当然也有少数的主题投资转化为成功的价值投资,比如网络股时代的三大门户,虽然在泡沫破灭时股价都跌到过几毛钱濒临退市,但后来都远远超越了泡沫高峰时的最高价,但这种例子实在是太少了不足为据。主题投资既要有景气类投资的敏感,又要有事件类投资的信息广泛,但最关键的是敢于“始乱终弃”,该胆大的时候色胆包天义无反顾,该撤退的时候铁面无情,别让一夜情发展成天长地久,唉,真的有点分裂,一般人还真做不来那么彻底L。
这四类模式很容易理解,但人最难是自知,即每时每刻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玩的是什么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什么,什么时候要忠贞不二,什么时候逢场作戏,这样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3、能力建设与持续改进
以上我们给出了行研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一些技能要求,那么行研该如何建立并改善自己的能力呢?除了勤奋和扩展人脉之外,我还想推荐一些个人认为有益的思维习惯,可能有些抽象,但句句都是经验(或教训)之谈。
(1)建立自己的锚
有一句网络流行语,“有逻辑的研究员你伤不起”。我前面帮助大家梳理了一个基本的盈利模式框架,同时反复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是希望大家建立起自己对行业、公司以及投资建议方面的分析框架,并且在框架的每一个结点上都很清楚其需要跟踪的要点是什么。唯有如此,我们才具备了持续改进的基础,虽然搭建框架并不容易且需要时间检验,但一旦框架被证明有效,那么我们的投资生涯就有了“锚”,总体来讲不会犯太大的错误,也不太可能错失重大的机会。
(2)建立定时检验机制
靠“锚”来分析和投资一定是正确的,但是期待一套既定的“指标体系”来明确指导投资也一定是幼稚的,就像虽然船有了锚但并不能总是泊在固定港口,所以还必须建立检验和持续改进的机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月、每季、每年把所负责股票的涨跌排行榜打印出来,“逐个”分析涨跌两端个股的原因,并与自己的“锚”相对照,是自己忽略了某些因素,还是“锚”本身出现了问题?同样,如果是已经向投资经理推荐的品种,更是要时时处处要反复检验,新出一个行业数据是不是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新出的公司公告是不是在预期之内?如果不符合预期一定要高度警惕,是不是自己的假设有问题,是行业景气反转了,还是公司自己管理不善,是仅仅时间低于预期,还是管理层有意在忽悠我,下一次的验证节点在哪里,预期会怎样?只有坚持这样的检验体系,你的投资才不会“出轨”,才不会被“雷”追尾。个人的框架体系也才能持续改进趋于完善。
(3)清楚自己在哪里
投资到底是艺术还是科学,这是个永恒的难题。就我个人的观点,投资很难用科学来完全解释,但也不能像艺术那样挥洒自如无拘无束。再精巧的体系也会有疏漏,所以我们的决策总是会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如何处理这剩余的一些不确定性,我认为这是个决策的技术问题。这正如德州扑克,你可以赌,但是要随时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你有多大的概率跑赢对手,总体来讲前面我们所建立的“锚”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位置,但这还不够,需要用设定好的技术性策略来应对剩余的不确定性,比如并不是在出现买入信号的第一时间就满仓,而是等待确认甚至是二次确认时才“梭哈”,再如满仓状态下第一次低于预期就减仓,而最重要的是坚决执行(合理的)止损策略等等,这些具体的策略与个人风格有关但仍有很强的技术性和规律性,未来我们会继续探讨。
----------------------------------------------------------------分割线----------------------------------------------------
希望回答对你会有帮助,更多学习资源分享 、投资理财理财交流学习 可以进球球群:(加群口令:8-44) 注:此乃学习交流群,非诚勿扰,广告勿扰
【史碧丹的回答(2票)】:
额……说一句让你心理平衡的话 毕业一年的审计狗 同在帝都的中型所 实到手3000抹泪飘过
【bucket的回答(321票)】:
感谢大家!
没想到一个段子让大家共鸣了!答主作为会计转行到HR,分享个什么叫大神级会计人的履历!
我觉得做财务的人员,一定要学习好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然后才能很好地结合实践,运用到实践中去!所一定要多读书,多看书学习,并不只是看而已,而要扎进去!才能不段地提高自己!
具体应该看哪些书呢,以下是较专业的回答:
第一阶段:
《税法》《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
第二阶段:
《莫生气》《佛经》《老子》《思想政治》《论持久战》
第三阶段:
《颈椎病康复指南》《腰椎间盘突出日常护理》《心脏病的预防与防治》《高血压降压宝典》《强迫症的自我恢复》《精神病症状学》
第四阶段:
【圈圈的回答(1票)】: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不选财会专业
【王木兴的回答(5票)】:
搞个专硕学位,可以直接考中级职称貌似。做会计职称比cpa有用,除非你想进事务所。cpa当然是要考的,到手起码两到三年吧,同时间你硕士学位也到手了,又多了工作经验,到时候选择面就大多了。目前国内券商面临转型,今后券商几乎是全民投行的概念,对持证人需求量会很大。至于别的行业我不懂了,但是中级职称加硕士,应该很好跳槽吧。凡事没有一蹴而就的,做会计经验很重要,慢慢熬不要急。
【水水沙的回答(6票)】:
题主既然问到规划,那就先说说对于题主财务道路理论上最理想的规划吧:
出纳——资金会计——资金主管——集团公司资金运营岗——集团公司资金运营经理——财务总监——资本运作。
这是理论上比较好的一条道路。会计工作其实是公司技术含量最低的工作之一,无非是借贷记账,随便拉一个肯干的中专生过来也能做好。随着ERP的不断应用需要人工录入的会计凭证越来越少,会计人员不往财务管理方向走到最后就是一个死。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出纳其实有很多优势,比如:
1、与银行接触多。企业最终是少不了跟银行打交道的,发展到一定规模更是与银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出纳可以让你最便捷的接触到一些银行的资源,了解银行的运作模式,对以后发展很有帮助。
2、能最直接的了解公司经营现状(收支)。报表可以粉饰,但是现金是粉饰不了的,作为全公司收支都要经过你的岗位,可以最直接判定公司经营现状,如果愿意多花点时间把各项收支分析分析结合一些报表数据做一些分析,相信你会成长的很快。
3、空闲时间多。会计人员少不了考证,中级、cpa都是很有必要的证书,趁着有时间多把证书考了绝对百利而无一害。
上面说了一堆废话,至于想做会计,其实可以直接跟领导谈一谈,或者换一份工作,会计本职工作真的很简单,应收、应付如果不与营销或采购有衔接的话其实跟出纳工作没区别,如果这个单位财务管控比较强,应收还参与营销回款等工作、应付还参与采购付款等工作那还是能学到不少东西的。
【戏子日的回答(2票)】:
首先任何工作都是先谈好工作本身再去讨论书本知识的,所以如果手头工作做的不好就不要谈其他。
如果已经对工作很有信心,那么按部就班的考证/增加专业知识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会计取得的工作薪酬与你所在的职位以及距离核心职位重要相关,如何能走进核心职位,恐怕要求你既要有会计师的专业又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与其想那么多,不如先考虑下自己当下是否适合这个职位。
【汉子糖的回答(2票)】:
想呆企业先考初中级,想去事务所再考CPA,
再说车行当出纳,只是开发票收钱而于,工资税后就能4200,那税前不是要6500左右,那车行会计工资起码10000了。
如果车行效益这么好,直接考初中级,呆车行转型会计了。
没有经验私企不要的,没有经验你找私企要这个工资人家不肯的。
【spy1112的回答(5票)】:
其实做财务的,最重要懂电脑啊,数据库,office,VBA,比什么都重要……
专业知识呢……基本功,只要从事财务工作,不要求你掌握到注会的水平,最起码也要到中级吧,税法,经济法,财务分析都很重要……
【努力努力的回答(4票)】:
说一下自己的经历。
大学毕业进入一家集团企业做出纳,做了快一年,在领导的授意以及自己争取的情况下,接过来部分会计的工作。又做了一年多,感觉时机成熟,遂提出要转会计岗,无奈大老板不同意。后来跳槽到了四大做内部财务。
楼主可以先从自己单位的工作入手,平日多观察会计是如何做事的,也可以主动去分担。把知识都学到手了,还怕找不到会计工作吗。
【青蝉呢呢呢的回答(5票)】:
金融狗打算跟会计死磕了因为想去投行。目前一个很佩服的有毒的教授也是建议学好VBA,好好研究各大公司最新年报(对,我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谈的...然后个人目前的想法是学好基本功考CPA,学好excel,玩好VBA,硬件的证书不能落下,实际的操作本领也不能落下,纸上谈兵不如真正的实地运筹帷幄啦。btw,学财务不一定要当会计啊,同样是累成狗的工作,为何不考虑下去投行呢?
【NeoShen的回答(3票)】:
上面一群未毕业的出来吹吹吹……
1、先找出纳岗再找会计岗???? 我只能告诉你除了国企很少有这样升职的,私企面试一般遵循你个往工作经历,你以前做出纳那面试时还是被要求做出纳…… 如果你一定要做会计那只能和应届生争岗位了……
2、excel??用友??金蝶??? 讨论这些对面试找工作有毛用,一般面试又不会给你一台电脑测你水平,只要你不是太蠢,应该不会在试用期因为个人技术问题被解雇吧……
3、知识水平??未来规划?? 你想多了,面试时最后一栏必定是关系栏,在本公司你是否有亲友在?? xxxx部门 xxxx名字 在校期间你应该准备好去哪实习,实习机会多证明你爸妈人脉越广工作机会就越多,大概去哪也就知道了,如果你寒暑假都在自己找兼职的,那你得小心点,不然以后找工作够你烦的…… 某些父母就是个坑,见到别人家孩子读会计在国企混得好就要求自家孩子读会计,这些父母又不去四处调查一下,人家孩子的工作是怎么来的……
【袁欣的回答(2票)】:
本科财务管理,毕业后考进银行。开始是做综合柜员,两个月前调入办公室干财务岗。每天就是记账、算工资、报税、报销。看似很简单的工作却经常被账上对不起来的的一两分钱折磨的不要不要的。总之工作特别繁琐必须认真差一分钱就等着加班找原因吧。两个月下来心情很不美腻几次都怀疑是不是自己智商有问题……恩,本来能活到一百岁的,两个月过去只能活到八十了。说好的这辈子再也不跟数学打交道呢!!!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科技学院财务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