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水塔自来水水塔过滤器属工业还是商业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农村乡镇自来水厂制水工艺方案比选浅析
下载积分:5000
内容提示:农村乡镇自来水厂制水工艺方案比选浅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8|
上传日期: 17:47:2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农村乡镇自来水厂制水工艺方案比选浅析
官方公共微信一、集镇规划
一、集镇规划
如东县长沙镇规划
【提要:如东县长沙镇地处长沙、卫海、北渔、北坎4乡交界处,为县境东北部工、农、商物资交流中心。根据规划,该镇拟为4乡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该镇规划在全省村镇规划评选中获二等奖。】
长沙乡长沙镇地处长沙、卫海、北渔、北坎等4个乡交界处,历来是如东东北部工、农、商物资交流的要镇。建成区面积349.43亩,总人口2544人,其中城镇人口678人。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1.坚持发展小城镇的方针,加强城镇对农村的支援。到20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原则,着重发展印染、丝织加工工业,同时搞好农工商物资交流。成为如东东部的一个繁荣、昌盛,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集镇。
2.全面规划,逐步实施,改造旧貌,建设新镇,全面考虑工农业生产发展及人民生活需要,立足近期,放眼于远期,近期规划切实可行。
3.贯彻充分利用,改造旧镇的方针,远期体现现代化小集镇面貌。
4.根据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改造、建设、发展镇区。
(二)规划期限与范围
1.期限:近期1985年,远期2000年。
2.范围:东至四贯河,西到变电所,北至林场,南到食品站,共474.58亩用地,总用地比现状增加125.15亩。
(三)集镇性质
长沙镇是长沙乡经济中心,以印织加工业为主的集镇。全镇有工业企业5家,工业产值1779万元。产值仅次于五大县属镇,占全县乡属镇首位。人均净利润占全县所有集镇首位。地理位置处在4个乡的交界地,文化教育配套,海产品丰富。据此长沙镇拟为4个乡的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工、农、商、海产品等物资交流为主的集镇。
(四)规划目标
近期:镇区布局逐步合理。生产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环境卫生得以改善,公共设施逐步完善,搞好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远期:镇区布局紧凑、合理。道路功能明确,交通方便,生产发展,居住舒适,市场繁荣,公共设施配套,绿树成阴,环境优美。
(五)镇区人口规模
近期总人口:控制在3000人左右。
远期:自然增长率按3‰计算,15年增加122人,机械增长率按15‰计算,15年增加663人,远期总人口为:+122=3785人,控制在3800人左右。
(六)用地规模
现在建成区面积349.43亩,平均每人107.25平方米。远期建成区面积474.58亩,平均每人104.08平方米,每年以6.35亩征地速度扩大建成范围(河流水面不在内)。
(七)总体布局
1.道路骨架与发展方向:镇区布局避开掘薰芬晕骷拔鞅狈较蚍⒄梗傩虑S欣辖趾头豆绦侣飞烊胝蚯胗∪韭贰⒀睾勇饭低ǎ有吕仙钋凸ひ灯
2.功能分区。
以现有的印染厂为中心,形成工业片,幸福河北侧形成供销社收花站仓库区,生活居住区设在范公堤新路以南和老街路以北印染路二侧地段。在原有生活区基础上逐步改造形成。商业中心:在老街路以北范公堤新路以南印染路地段设供销社百货楼、商店、旅社、饮食服务等,医院设在入海河以西范堤新路以北独立地段,中小学原地扩建。在印染路以西,范公堤新路以北为文化区,设俱乐部、影剧院、幼儿园。
3.交通运输。
航运:幸福河和四贯河(七级),可以适应各类物资的吞吐和工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在镇区地段分期砌石驳岸,幸福河南岸与北岸,四贯河西岸各拟建一个码头,给供销社收花站、粮站和镇区工业装卸货物,保证水运方便。
公路:现在掘薰吩谡蚯啻┕633米,宽7米,近期改以范公堤新路东头直向北与北渔公路接通,长500米,宽10米,远期路面拓宽为18米,新建桥梁1座。近期在范公堤新路以北,掘薰芬远陆ㄆ刀1处,建筑面积96平方米。
镇区道路:现有道路840米,面积6.34亩,现有桥梁6座。
近期:拓宽调直印染路,北起影剧院,南至印染厂,长240米,宽18米。
拓宽老街路,东起掘薰罚髦了墓岷樱500米,宽12米。
拓宽新农路,北起信用社,南至小学,长180米,宽6米。
远期:镇区道路布局合理,交通方便,延伸印染路长310米,宽15米,延伸老街路长230米,宽12米,更新调直范公堤路长550米,宽15米,新辟沿河路,长620米,宽7米。拓宽调直老街南横路,长105米,宽5米。镇区道路总长3.94千米,道路总面积45.39亩,每人平均9.95平方米。规划桥梁9座,新建2座。
4.生活居住。
现有在镇居住人口2172人,居住用地113.61亩,建筑面积11972.21平方米,人均占地面积34.87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5.51平方米。
近期:生活居住保持现状。
远期:集镇内居住用地规划面积91.62亩,人均20.09平方米。
5.工业布局。
以印染厂为中心,组成工业片,新建厂或迁厂在印染厂南和西发展定点。近期在印染厂南迁建模具厂,用地10亩,其他厂在原地扩建。
6.公共建筑。
长沙镇政府现无办公地点,设在印染厂,近期在印染路新建办公楼一座,需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
近期新建邮电所在掘薰芬晕骼辖致房谀喜啵ㄖ婊120平方米,远期扩大为320平方米。
近期在印染路以西,范公堤新路北新建影剧院一所,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座位1200座。
远期新建俱乐部、幼儿园各一所。
近期在范公堤新路以北,新建卫生院一所,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设病床60张。
近期在现供销社大楼北侧新建银行及财税所大楼,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7.公用事业。
供水:近期主要依靠井水为饮用水源,远期利用印染厂、丝织厂、食品站三家水塔,采用树枝状供水管道供水,供水普及率远期达95%以上。
排水:近期解决雨水排放问题,远期在集镇范围内铺设管道,完善排水系统,污水进行综合处理利用。
供电:近期解决专线,供居民照明,远期架设专线供电网,统一供电。
邮电:现有邮电所一个,职工3人,建筑面积60平方米,近期迁建邮电所,建筑面积120平方米,远期扩建到400平方米,装机容量100门。
8.绿化:近期与远期分期实施,近期搞好路边和单位内部的绿化,坚持适地适树,多栽经济树木。远期:搞好住宅周围绿化,净化空气,保护环境,造福人民,使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左右。
9.环境保护。
对镇区有污染的工厂要严格采取治理措施,做到净化处理,新建厂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远期:镇区工厂、医院实现无害化,使镇区成为清洁卫生,绿树成阴,空气新鲜,整洁宁静的集镇。
长沙镇区现状用地平衡表
用地面积(亩)
镇区总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生活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
&&公建用地
&&道路用地
专用绿化用地
公共事业用地
行政机构用地
河流水面用地
 长沙镇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用地面积(亩)
居民用地(m2)
镇区规划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生活居住用地
专用绿化用地
公共事业用地
如东县长沙镇现状图
(二) 武进县焦溪镇规划
【提要:武进县焦溪镇地处该乡东南部,集镇性质为以农业为基础、采石为重点,农、工、商协调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根据规划拟为乡属镇,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发展。1983年,该镇规划在全省村镇规划评选中获二等奖。】
武进县焦溪镇位于武进县东北部,舜河横贯全镇,水陆交通方便。现有非农业人口1291人,农业人口2233人,加上亦工亦农人口2533人,外来学生310人,总计有6367人,集镇区域面积53.3公顷,人均占地83.81平方米。
(一)规划年限:近期年,远期年。
(二)集镇性质:以农业为基础,建材(主要是采石)为重点,农工商协调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人口规模:按近期10‰,远期5‰计算,规划期末镇上人口增至3663人,加上文教、卫生、商业、交通运输业发展等因素,将增加1000人左右,总人口为7500人。
(四)用地规模:根据焦溪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拟定该镇为乡属镇,在现有基础上适当扩大,北至胡家村,南至预制场,东至鹤山,西至常芙公路,总面积60.77公顷,建成区由现在的24.11公顷增加到38.77公顷。
(五)规划构思:本规划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依据焦溪镇的性质和具体条件,逐步建设成为全乡经济文化生活的基地,成为联系城市和农村的“纽带”,力求保持地方特色,节约用地,以指导近期建设为主,近远期相结合,以较短的时期改变焦溪面貌。
1.为解决目前红星街至老街一段和影剧院前人流过分拥挤状况,保留原有老街作为个体和合作商业用地,所改造的建筑一定要保持现有的老街风格,禁止建造现代化建筑。改造红星街,拓宽为16米。按现代化要求建设南北新街,断面为23米。开辟贸易市场,使新街、老街、贸易市场联结起来,成为焦溪镇的公共活动中心,共用地约8000平方米左右。如以赶集高峰15000人计算,人均用地约0.5平方米左右。
2.新街中心形成以影剧院为主体的新建筑群,周围的百货大楼、工交大楼、邮电大楼、乡镇府办公大楼、信用社等控制层高,注意空间环境效果。在新街南端扩建400米跑道的体育场,作为中小学体育场地,兼作全镇体育活动场。北端新建汽车站一座,方便旅客上下车,成为进入焦溪的门户。
3.为减少行车事故,保持镇内安全清静,原有常芙公路改道至镇西,断面12米。在镇北修通焦溪至江阴的公路,断面12米,为本县东北部与江阴的交通要道。沿老舜河开辟林阴小道,沿主航道舜河开辟6米宽的林阴大道,使全镇道路环通,改变目前道路的闭塞状态。
4.本方案对工业布局不合理部分作必要的调整,将农机厂、抛光厂分期迁至镇西南工业备用地,粮管所在远期迁至镇北备用地,塑料印刷厂近期暂保留,远期迁至镇北工业备用地,其原址改建成疗养院。禁止采石,保护鹤山景点,采石场迁至舜果山。对毒害不大或不宜搬迁的工厂原地不动。规划中在镇北和镇西南作了工业生产仓库用地的布置,并留有发展余地。
5.在影剧院后至常芙公路开辟中心绿地,在居住区内利用空地增加绿地面积,沿河沿路植树绿化,保留原有4座小石拱桥。镇东鹤山作为景点种植营造风景林,严禁采石,使焦溪镇有水有山,绿树掩映。
6.充分考虑规划实施的可行性,集镇公建,其资金、材料大部分本乡自筹,因此根据量力而行、反对大拆大迁的原则,不可多征用土地。在规划中首先利用建筑质量差、有碍观瞻急需改造的公房进行改造,逐步改造民房为建造体量大的公共建筑开辟用地条件。
住宅建设的资金材料是以个人自筹为主,集体投资为辅的原则,逐步地实现居住区的改建规划。
7.居民的饮水规划,准备利用影剧院和化工厂的两口深井,以解决近期内居民饮水,远期扩建自来水厂一座。
焦溪镇用地平衡表
项目用地分类
现状(6367人)
规划(7500人)
一、建设用地
(一)工业生产用地
(二)仓库用地
(三)对外交通用地
(四)生活居住用地
1.居住用地
2.公建用地
3.公共绿地
4.道路广场
二、非建设用地
(一)河塘水面
三、总用地
(三) 丹阳县新桥镇规划
【提要:丹阳县新桥镇位于县境东北部,为全公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建筑规划上力争新型建筑和古建筑相互协调。1983年,该镇规划在全省村镇规划评选中获三等奖。1987年,被确定为市县级集镇规划建设试点单位。】
新桥公社位于丹阳县东北部,东与界牌公社相邻,西接九曲河与后巷公社相靠,南和武进县接壤,北临扬子江与扬中县隔江相望。总面积1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4971亩,人均耕地0.7亩。
(一)指导思想:根据新桥镇现有基础和规模、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经济状况进行治理规划;努力把新桥镇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发达,商业繁荣并具有江南水乡特色、新型的农村小集镇。
(二)规划的方针、原则:紧紧依托老镇,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每一寸土地,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以切实解决生产、生活需要为主。摆好主街道骨架,做到近期规划初具规模,远期规划能达到更高水平。
(三)规划的目的:以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为原则,合理解决生产、生活、道路、绿化、布局等方面的矛盾,逐步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清静整洁的新集镇。
(四)规划期限及范围:近期规划到1985年,远期规划到2000年;规划范围:东至护镇沟东,南至六号线南,西至中心大队居民点,北至桥河北,总面积为49万平方米左右,远期规划根据工商业发展情况,以护镇河向东发展。
(五)集镇性质:新桥镇是全公社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以轻纺工业为主体,以支农工业为辅,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环境优美的农村小集镇。
(六)集镇规模。
1.人口规模,按工业发展情况推测集镇人口将由1982年的4415人,发展到2000年的6065人(其中包括千分之五以下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2.用地规模,集镇用地将在现有基础上,略有增加,工业用地增加37200平方米,生活用地增加6700平方米,商业网点用地增加2590平方米。
(七)专业规划。
1.集镇道路。保留现有老街道宽12米,中心河路现宽6米,规划拓宽至8.5米,新桥河过境公路现7.5米宽,规划拓宽成8.5米。另外,从发展角度考虑,准备依托护镇沟新辟一条新街。保留护镇沟水面8米,东西侧各布置车行道宽7米,人行道宽3米,全长550米。依托六号桥、机耕路和排灌渠道,由明渠改为暗渠,在原有基础上拓宽成车行道10米,全长500米。镇中东西向拉开一条8米宽支路,以接通东西中3条主干道,使全镇道路骨架形成方格状。
2.商业网点。保留老街道位置,生活区、商业点、商业中心逐步向护镇沟新街转移发展并增设南货北货门市部、生产资料服务部及各种综合服务性行业,开辟集市贸易新场地。
3.建筑发展规划。老街保留现状,逐步更新护镇沟及六号街新街,临街布置将力争新型建筑和古建筑相映生辉,做到各具特色,别有风味。
4.工业规划。工业发展主要以现有轻纺工业、农机修造为基础,逐步建设一个工业体系比较完整的以轻纺农机为主的新型集镇。工业点布置近阶段基本维持现状,远景规划将镇东区逐步改建成工业区,使镇东北一块连成工业片,然后再逐步向镇东南方向发展扩建。
5.文化、卫生、教育规划。新桥镇文化中心目前受房屋及用地限制,无发展余地,待公社迁移后,将公社旧址交付文化中心使用,并设想在文化中心东南侧开辟公园,使公园、文化中心、影剧院连成一体。
中、小学在现在基础上,提高使用标准不再发展扩大;幼儿教育、敬老院作为重点发展项目,将考虑安排在镇中清静处。
医院目前不能适应需要,位置在镇东南处是全镇的主导风向上风,现已决定迁移至建筑站旧址(镇西北角)。
公社没有影剧院,但有一座大会堂,房屋设备简陋,近期不予考虑,远景规划在镇东南角建影剧院一座。
6.园林绿化。远景设想在镇东南方向开辟小公园一座,进行绿化布置,护镇沟街及六号线街作为重点绿化范围,使两条新街四季如春,别具一格。
7.供、排水规划:新桥镇自来水厂设在中心河畔,紧靠五金配件厂,并改造两个老塘作净蓄水池。
工业污水及街面排水全部使用地下排水管道。
新桥镇现状规划用地平衡表
现状用地(m2)
规划用地(m2)
占地面积(%)
占地面积(%)
建镇区面积
新桥镇规划图
(四) 宿迁县皂河镇规划
【提要:宿迁县皂河镇位于县城西北20千米,根据规划拟建成本公社及周边几个公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结合乾隆行宫古迹发展旅游业。1983年,该镇规划在全省村镇规划评选中获三等奖。】
皂河公社位于宿迁县城西北20千米,东与支口公社交界,北和赵埝公社为邻,西与乡集、魏集公社相连,全公社19678人,总面积2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4595亩。
(一)规划指导思想和集镇性质:根据中央关于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指导方针,结合皂河集镇的具体情况,把皂河集镇建成本公社以及附近几个公社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方面以商业为主,工副业侧重于建材工业和食品加工,同时根据皂河集镇有乾隆皇帝行宫等古迹特点,发展旅游业,把皂河集镇建成一个文明集镇。
(二)规划期限:近期5年即年;远期13年,即年。
(三)镇区规模。
1.人口规模:近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按年平均9‰,机械增长率按10‰,为9000人;远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按年平均5‰计算,机械增长率15‰,为15000人。
2.用地规模:近期内皂河集镇建成区控制在0.98平方千米以内,人均用地由现在110.3平方米降到108.5平方米;远期建成区控制在1.1平方千米以内,人均用地92.2平方米。
3.发展方向:在实现这个规划以后,根据2000年以后发展需要可跨过通康路、潭西路向西发展。
(四)规划措施和建设期限。
1.工业:将有污染和噪音的工厂,从居住区迁出,减少工业和居住区的相互干扰。徐口在镇边缘,又是主导风的下风向,同时又靠近运河可做工业小区。徐口的砖瓦厂在2000年以后迁出,原地可做将来工副业发展用地。酒厂近期迁到徐口。街东砖瓦厂远期迁出。粮食加工厂近期从粮管所分出建在原造船厂位置上。根据皂河镇集镇靠运河和骆马湖的特点,在徐口近期建造船厂和码头仓库,远期建水产加工厂;县土产中转站近期迁到镇东,占地5亩(其中轮船站划给3亩)。近期2个轮船站合建在原建筑站,建筑站近期迁至镇东轮船站。糖果厂1983年迁到小学南,1983年在医院东侧建饭店和冷饮门市部,综合厂远期迁至农具厂西边。
2.公共建筑:现集镇公共建筑面积较大,在规划中主要进行布点调整和健全项目。
(1)商业、服务业:镇上的商业原已有一定的规模,主要布点在通圣街中段。随着镇旅游业发展和居住人口的增多,商业和服务业要适当增项,并合理布点。1983年、1984年两年在医院东建商场、果杂商店、五金电器修理门市和照相馆。近期在街东大队居住区建一个小商店。邮电局南建女浴室。食品站在远期迁到长途汽车站南新建。兽医站远期迁到镇西农机站北,原位置让给供销社。
(2)行政机关:近期将法庭从镇南迁入派出所;远期公社在原综合厂位置上建小宾馆。
(3)文教事业。原酒厂处建成文体活动中心,近期建文化站,内设康乐室,百花书场等。在通往体育场的水面上远期建小桥一座,体育场近远期扩大,增添体育器材。在街东大队部北分别在1984年和1985年建幼儿园和敬老院。
近期粮管所从乾隆行宫迁出,行宫逐步进行修复建设,并对环境进行绿化。近期在行宫北建花园,对钟楼、鼓楼、皇伞亭、仪门修复,其他古建筑在近、远期逐步修复,远期在秃尾河上建弯曲桥和河心亭。在通圣街和便民东路靠秃尾巴河一侧砌花墙,东西两处龙眼在远期四周砌花墙,近期建好行宫南门和路。
(4)医疗卫生:将市管会东半部近期划给医院,街东大队卫生所近期迁到秃尾河东岸居住区,在镇主要公共场所近远期建公共厕所6座。
3.居住:皂河集镇现人均居住用地49.3平方米。规划期内不大规模扩大居住用地。采取建房逐步实现排房化和提倡建楼房的方法,来提高宅基地的利用率。街东居住区以行宫以东为主,街西居住区以西大街两边为主,并把一些废沟塘边角废地填平做为宅基地。2000年人口发展到11500人时,人均宅基地36.2平方米。
4.道路广场:皂河集镇的道路主要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取直,拓宽,提高路面功能的方法进行规划。几条主干道分别规划为宽25米、15米、13米,次干道在7米宽左右。通康路东边的谷场随镇向西发展,可做公共建筑预留地。镇东运河大堤提高堤面功能,将来国家疏通河道时再进一步加宽。通圣街的公社至小学校一段街道老式建筑多,不再拆迁拓宽,其余部分拓宽到18米。
5.绿化:现镇上不包括宅基地上的绿化用地共16.2亩,近远期分别在行宫和体育场增加几块公共绿地,为群众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6.对外交通:经过镇郊的两段县级公路,远期进行拓宽。镇西的长途汽车站近期扩大,镇东宿城至皂河的公共汽车站远期迁到通圣路南端。在徐口处近期增设一个码头。
7.给排水:给水以地下水为主。1983年初已打好深水井2眼,每眼井日产水1000吨,上半年建水塔一座,沿主干道一侧埋水管2000米,并建供水点11个。排水采取分区排水方式,用开明沟和埋地下管道相结合。徐口地势较洼,几个工厂均没有大量污水,排水也少,主要是雨水,近或远期建简易污水处理厂开明沟流入渠中。镇内主次干道埋地下管道排水到汪塘,沟通水系,汇集排到运河中。
常熟市碧溪镇规划(年)
【提要:常熟市碧溪镇位于市境东北部,是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工业型集镇。1983年,该镇规划在全省村镇建设规划评选中获三等奖。1987年,该镇成为全省唯一的部、省、市级村镇规划建设试点单位。】
碧溪镇位于江苏省常熟市东北部,北临长江,与南通市隔江相望,东、南、西三面分别与常熟市的吴市、徐市、珍门、梅李、浒浦等乡为邻,面积26.45平方千米。
据清《常昭合志》记载,碧溪镇旧属思政乡,名为“包糜村”,因村南有一溪,九潭相连,源头溪流清澈,故取名碧溪。
建国前,碧溪镇设施简陋,仅有一条200米长的小街,人口400人左右,镇区范围0.018平方千米。建国后,碧溪镇建设逐步得到发展,1958年镇区面积达到0.11平方千米,人口700余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乡镇工业的崛起,碧溪镇走上了以工业为主体,农工商综合发展的道路,成为屹立于江南水乡的工业型小城镇。
(一)碧溪镇在常熟市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势。
1.地理位置上的优势:碧溪镇地处常熟市东北部,位于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距常熟市区和上海、苏州、无锡、南通等大中城市均较近,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发展经济横向联系,并接受其经济辐射。
2.水陆交通上的优势:碧溪镇内有汶张公路穿境而过,可到达常熟市区和苏州、无锡、上海等地,新徐六泾塘和碧溪镇中心成十字形交会,水运发达。镇北端常浒河口至徐六泾河口之间的野猫口,是长江下游的深水区之一,可建万吨级码头。
3.有稳定的农业和较好的工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碧溪镇农业基础较好,是常熟市纯棉高产区之一,历年单产居常熟首位。1985年,全镇农工副三业产值达到1.4亿元,占全市农工副总产值的5%,是全市12个亿元乡之一。已建立以轻纺工业为主体、新兴工业为骨干的工业群体,并形成一批技术骨干和熟练工人队伍。轻纺工业独具特色,产品远销国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常熟市工业重点镇之一,也是江苏省批准的对外开放的工业卫星镇。
4.市政基础设施逐步齐全,有良好的投资环境。集镇道路总长度4370米,其中柏油路1620米;有日供水量10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供电来自白岸电站,电压为350V;邮电有中继电信电路8条,电话装机容量500门;镇区绿树成阴,环境优美;文教、医疗卫生和商业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5.镇域村镇群体布局基本形成。碧溪镇实行镇管村体制,下辖22个行政村;碧溪镇位于全镇中心地带,为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以轻纺工业为主体、新兴工业为骨干的常熟市工业卫星集镇。除中心镇碧溪镇外,镇域范围内尚有周泾、西周、白岩三个小集镇,平均每5平方千米就有一个镇,服务半径分别为1千米、21千米、5千米,形成中心镇(碧溪镇)―小集镇(周泾、西周、白岩镇)―行政村(共22个)―自然村(共226个)四个不同层次和结构的村镇群体格局。
(二)碧溪镇规划布局。
1.集镇规模。碧溪镇是常熟市城乡体系上的一个结合部,它既是一定区域中城乡物资交流、信息传递网络上的一个集散点,又是一定范围内的交通枢纽和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集镇人口有工、有农、还有亦工亦农,这一特定的地位和特殊的功能,决定了碧溪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无论在规模还是空间状态以及内部结构中的特殊性和个性。
(1)人口发展规模:1985年全镇域人口27753人,其中农业人口26742人,居民1011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50人。碧溪镇区8420人,其中居民人口911人,占10.8%;农业人口1400人,占16.6%,进镇学生1423人,占16.9%;进镇亦工亦农人员4687人,占55.6%。1985年镇域平均出生率为12.02‰,死亡率为7.38‰,自然增长率为4.64‰。
剩余劳力转移预测:1985年镇域劳力18500人,从事镇、村办企业劳力占68.3%,农业占25.8%,副业和其他劳力占5.9%。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机械化、规模农业经营的逐步展开,预测到2000年将有2000个劳力(包括新生劳力)从农业转移到工业或第三产业中去。
规划集镇人口增长由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两部分组成,并以机械增长为主。机械增长主要来自镇域的亦工亦农及上中学学生数。自然增长为镇区居民和农民数,根据历年出生与死亡情况,采用5‰自然增长率计算。所以,镇区的人口计算法,采用综合平衡推算法,到1990年为9000人,2000年为10000人左右。
(2)用地发展规模:根据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从进一步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和沟通城乡经济联系出发,一方面有重点地在镇区建立相对集中的工业区,发挥其镇域中心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开拓工业领域,充分发挥轻纺工业这一优势上建立镇区开放的窗口和出口商品的基地;同时,要为镇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目前,碧溪镇建成区面积为0.53平方千米,人均用地55平方米。近期规划至1990年,镇区面积为0.65平方千米,人均用地73平方米;远期到2000年,建成区面积为1.01平方千米,人均用地73平方米,其中工业用地占35%,人均用地35.4平方米;生活居住用地占47%,人均47.6平方米;居住用地给亦工亦农人口保留一定的居住用地面积,按5000人计算,人均可达21.7平方米。
2.围绕工业型集镇的特点,规划集镇的功能分区与布局。
碧溪镇的镇区中心,位于十字河交汇处,集中布置了行政管理、商业服务、金融财政、文化娱乐等设施,构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以河、街两个不同风貌的中心,它为集镇区的各项功能分区布局打下良好基础。其规划布局如下:
(1)镇区西部及东部为工业、仓库区,今后工业往西部发展。
(2)十字河中心四角为商业服务中心,并扩大“丁”字街区西段商业服务区。集市贸易市场设在溪北路东头,并在居住区增设日常生活商业服务网点。
(3)东部是集镇老区,为文化娱乐和居住区。
(4)南部是医疗、文教、农房区。
工业布局:
(1)镇东北以布厂、羊毛衫厂、针织厂为主的轻纺工业区。
(2)镇西北以轧钢、农机具、釉面砖、船厂为主的机械建材工业区。
(3)仓库布局:将粮站、粮库迁入西南部仓库区。油库原设商业区不安全,迁入镇区南部。布厂北沿河空地辟为堆场。
(4)花边社、服装、印刷、电器、红木家俱等厂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业,分散在生活居住区。
3.围绕工业型集镇的特点,规划道路用地组织。在集镇内部道路上,既加强新街区的建设,又注意新老街之间的有机联系。从内外交通和河流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调整路网布局,加强横向街道的建设。在主、次干道规划中,结合集镇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道路宽度。
(1)道路网络规划:根据碧溪镇车流、人流量的实际情况,确定以碧溪中路、溪北路、溪南路、溪西路、碧周路及新规划的环镇公路,构成碧溪镇的道路骨架,形成复式格状道路系统,衔接全镇域的道路网络。
对外交通与过境公路:环镇公路,由汽车站至徐六泾塘北桥及南桥,长1900米,红线宽度12米。
主干道:碧周路全长500米,红线宽度21米;碧溪中路全长1100米,红线宽度16米,以此构成“丁”字形新街区,并在交叉处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街心公园。
次干道:溪北路长480米,溪南路长850米,溪西路长1100米,溪东路长140米,红线宽度8~10米。
巷道:拓宽老街长200米,红线宽度5米;生活、居住区街巷及厂区专用道路,红线宽度3~5米。
(2)水运规划:主航道主要为新徐六泾塘、碧白塘,可通往全镇域,向北又可入长江,属六级航道,河道宽度为25~32米。规划加以疏浚,以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需要。
次航道为南水塘、北水塘和瓦屑北塘,河道宽度为16~24米。
规划建造徐六泾塘北桥、南桥等公路桥5座,载重标准为汽20挂100。
碧溪镇现状图
碧溪镇规划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图水塔与自来水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