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盛收购亚邦那里还有枇杷收购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地产枇杷产量特小年“遭遇”需求特大年 赚了还是赔了?
中国江苏网
   10:31:15
         分享到:
抢抢抢!刚上市就所剩无几,果农为抢高价纷纷提前采摘――
赚了还是赔了?地产枇杷特小年
这些枇杷刚一采下就被一抢而空
枇杷季,每个来东山的人手中都要提几箱
中国江苏网5月27日讯
还没到完全成熟期,地产枇杷却纷纷销售告急――记者昨天从洞庭东、西山的枇杷原产地采访获悉,原本该是旺季,现在却几乎“一粒难求”――要货的多,货源组织不到。昨天上午,金庭镇秉常村书记郑智勤正在为雪片般飞来的订单发愁。同样,东山枇杷主产地的槎湾村挂在枝头的枇杷也所剩无几。一边是吞吐量超过往年数倍的市场需求,一边是遭遇“特小年”,挂在枝头的果实纷纷“被早产”仍供不应求。今年的地产枇杷堪称“最疯狂”的一年,然而疯狂过后,一系列问题便浮出水面迫切需要得到解答:枇杷价格“跌宕起伏”,甚至出现一天价格四次上涨、预售货的电商为了不赔本纷纷退单;为卖高价未成熟的枇杷纷纷“被早产”;外地枇杷“乘虚而入”大量冲击本地市场,赢了市场却失了“诚信”口碑,这买卖到底是赚是赔?
现象:价格一天涨四轮却始终缺货
连续两周的时间内,记者通过翻阅东山本地多位果农的出货记录和多日的采访记录,今年白玉枇杷的收购价格脉络可以清晰呈现:从5月10日开始有少量上市,综合今年预估产量并参照往年价格,每斤收购价为18元左右;5月19日开始进入大规模上市阶段,此时收购价开始不断上涨,单价从21元到23元不等,而在5月21日当天有人开出了每斤25元的收购价;5月22日是周五,也是枇杷口感最好的时候,为了迎接数以万计的采枇杷游客进入东山镇,许多农家乐和店家开始大规模囤货,这一天收购价格波动最为明显,早上每斤收购价为25元,到了中午已是30元,傍晚时分,有店家开出35元、甚至40元的价格要求收购白玉枇杷;23、24日两天地产枇杷收购价略降到每斤25元;25日,也就是周一,收购价再次突破每斤30元,达到32元。
价格频频波动、持续走高是今年枇杷的特点,除了反映在收购价格的变化外,还有一些细节值得关注。随着东山当地农民电商的发展,不少“果二代”在枇杷还未成熟时已经通过网售的方式把自家枇杷预售了不少,然而当枇杷成熟后价格却不断提升,再按之前的预售价销售必然会亏本不少,一些电商在赔本出货几天后,只能冒着毁坏信誉的风险要求退单,记者了解到,有果农一次性退掉了300盒(每盒5斤)的单子。此外,由于严重供小于需,果农完全不愁卖,往年成熟的枇杷果要自己去采摘、甚至通过推动采摘游的方式减少烂在树上的果子,今年有些收购枇杷的商贩为了“抢”到品质好的白玉枇杷,直接把果农的枇杷树“承包”下来,由商贩自己出钱再雇人把果实采下来。
令人奇怪的是,虽然叫出了“天价”,不少经销商却表示货源一直很紧张,根本收不到枇杷。22日当天傍晚,虽然收购枇杷的商贩开出40元的高价,却根本有价无市。这种缺货的紧张感几乎伴随着整个白玉枇杷季,以至于今年下市时间比往年提前了近一周。
原因:产量特小年“遭遇”需求特大年
今年白玉枇杷的种种怪现象让人直呼“看不懂”,原因在哪里?东山镇农服中心高级工程师叶利群的说法是:“枇杷上市初期,预估今年的产量与去年相比要减少一半。但在成熟期因为天气等因素,不少农户家中实际产量只有去年的六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叶利群介绍,枇杷树生长周期具有较明显的大小年现象,由于去年遇到“特大年”,今年果树需要“休养生息”,所以今年不仅是枇杷生长的小年,而且是五六年一遇的“特小年”。
但价格波动仅仅是因为“特小年”吗?记者查阅历史资料后发现,2010年东山枇杷也遭遇小年,当年枇杷单斤均价达到20元的历史高水平,最高时达到每斤30元的“天价”,比前一年平均价格上涨了20%。但即便如此,当年价格也一直比较稳定,并未出现持续波动、不断上行的现象。许多市民表示:印象中白玉枇杷价格从没这样剧烈波动过,也没有哪年像今年这样下市得这么早。
一些专家和权威部门将原因指向“需求量大幅增加”这点。吴中区农业局副局长黄炳元介绍,近年来白玉枇杷名气越来越大,在今年涌入东山的采枇杷大军中,除了上海、浙江等周边地区外,甚至有北京、山西、云南等远道而来的顾客。在产量充足的大年,需求量上涨可能对价格的影响还不甚明显,但在今年这种供应特别紧俏的时候,如此大的需求量带来价格波动也就在所难免了。举例来说,今年枇杷季,东山当地收购价涨价幅度最大的是5月22日,而这一天恰恰是预期中采摘高潮的前一天。
电商的发展对白玉枇杷市场吞吐量增多影响也特别大。以往能吃到东山白玉枇杷的多为江浙沪地区市民,但如今越来越多“果二代”将农产品带入网购市场。电商的发展对于白玉枇杷销售影响到底有多大?记者联系到某快递公司,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由于当地电商发达,今年枇杷季成立了一个25人、8辆专车的项目组驻扎在东山镇的田间地头,还专门针对枇杷设计了外增抗压度、内加缓冲力的特别包装――东山镇枇杷网售市场之大可想而知。据统计,在不到三周时间里,仅通过这一家快递公司运出东山的枇杷就达到68吨之多。
以上种种因素综合后,市场越来越紧俏、价格越来越高,待价而沽的果农心中却越来越不安。于是,今年出现了一个新现象:早收。据介绍,一路“疯狂”的价格让许多从未经历过这种情况的农民“按捺不住”,不少人担心再晚些,当青种、冠玉、照种等品种陆续成熟时,就卖不到这么好的价格。于是面对急迫求购枇杷的商贩高价诱惑时,他们纷纷把不少还没进入最佳采摘时机的枇杷给摘下来提前销售了。
地产优质水果能否守住“口碑”?
相对于去年“特大年”是果农增产不增收的困境,今年果农们则是减产不减收。记者了解到,东山当地家中枇杷种植面积较大的部分果农,整个枇杷季收入能达到七八万元,有的人家一天收入就会有近万元,而去年,果农们在价格最高时一天也只能赚个三四千元。
但在价格走高、果农收入增加的同时,一些危机也同时呈现。由于地产枇杷的缺货紧张感始终存在,一些价格低廉的外地品种枇杷开始混入东山市场、打着“白玉”开始销售,这会影响真“白玉”在消费者中的口碑。吴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东山分局局长丁先明告诉记者,今年枇杷季,东山分局已经提前采取措施,引导当地果农诚信经营,共同守护好“白玉”的品牌。不过,并没有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外地品种枇杷不能在本地销售,如果果农把外地枇杷装在塑料袋、竹筐里销售,理论上讲并没有过错。只有当果农明确将其装进印有“白玉枇杷”的包装盒或给消费者开具写有“白玉枇杷”的发票时,消费者在投诉时才能有较大胜算。
另一层更紧迫的危机其实来自自身。由于今年有一些白玉枇杷还没达到最成熟阶段就被摘下,这批被迫提前进入市场的白玉枇杷个头偏小、口感略酸,虽然血统纯正,却面临在市场上遭遇“身份质疑”的尴尬。在面临外来品种冲击时如果“端不住”身价,后果很难预料。东山镇副镇长杨忠星从事农业工作多年,早在5年前,他就发出过“关注外地枇杷对地产品种冲击”的预警,举例时提到浙江宁海的新品种“宁海白”。今年,“宁海白”在当地种植面积已达近6万亩,因为酸甜适中、果型大,在苏州市场上存量不少。杨忠星说:“想要抵抗外来冲击,白玉枇杷更要提高标准化程度,保证优质果的比例。”记者了解到,为了降低大小年现象给枇杷价格带来过大波动、减少市场起伏给农民带来的不安,东山镇农林服务部门已经开始着手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大小年产量差,如指导果农在大年时加大疏花、疏果力度,为接下来的小年多留点空梢。本报记者周伟蔚摄影王建中
编辑:廉昕朦、王瑶
  相关阅读:
新华报业网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国新网许可证: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杭州塘栖枇杷今年减产八成 预计卖到100元/斤5元1颗(图)_新浪浙江_新浪网
塘栖枇杷按颗卖?今年减产8成 最早也要等到下周才能吃到
  对枇杷种植户蔡斌军而言,往年这个时候,是他最忙的几天。而今年他只是隔三岔五去园子里转转,“8成果子都发黑枯死,拍两下就落下来了。”这个种了七八年枇杷的果农第一次遭受如此损失。
  蔡斌军承包了350亩枇杷林,往年的收成至少也有3万斤,按照眼下的情况,他估计顶多收个3000来斤。“正常发育的果子已经开始泛黄,估计20号就能采摘了。今年普遍减产,预订的商家也不多,但收购价至少也得30元/斤。”他说。
  蔡斌军今年不打算把采下来的果子卖出去,准备留着送人。“受寒潮影响,今年的果子都是最后一批花结出来的,跟头花结的果相比,生长期较短,口感肯定差不少,没有往年的甜。”
  塘栖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范晶晶透露,今年的塘栖枇杷多是三花果,果子普遍开始转黄,本月15日左右就可以尝到今年第一批塘栖枇杷了。产量上,跟往年的5000吨相比,今年的产量可能只有1000吨,减产8成。
  供应少了,价格难免要涨,早在前两个月,就有市场人士预测今年的塘栖枇杷会涨到100元/斤。在范晶晶看来,涨价不可避免,但是过高的价格势必会影响市场接受度,“根据枇杷本身的质量不同,市场售价也有差异,30-70元/斤应该是今年塘栖枇杷的合理价位。”范晶晶透露,还有商家准备“按颗卖”,5元一颗。
  临近塘栖枇杷上市,总会有商贩用外地枇杷“冒充”塘栖枇杷售卖。上月,塘栖镇农业中心就接到举报,有摊贩在当地打着“塘栖枇杷”的招牌,卖外地枇杷,不少消费者上当。对此,范晶晶提醒,要买正宗的塘栖枇杷,至少要等到5月15日之后,云南、福建等地的枇杷大多上市较早,且以个头大、口味淡的红种枇杷居多,塘栖枇杷则是小而甜。
  相关报道:
05-11 14:26|分享
04-23 08:24|分享
04-22 08:28|分享
04-20 15:30|分享
04-20 14:27|分享
04-20 08:12|分享
04-16 14:35|分享
04-16 14:07|分享
04-16 13:05|分享
04-16 09:24|分享
新浪地方站浙江省枇杷主产区受灾严重 近八成枇杷树面临绝收
浙江省枇杷主产区受灾严重 近八成枇杷树面临绝收
13:16:46&&&&
华夏经纬网
  这次寒潮,让我省的枇杷种植户很受伤。省农业厅水果专家柏德文介绍,这次浙中、浙北、浙东地区等枇杷主产区都受灾严重。眼下,正是枇杷的开花结果期,冰雪天气让兰溪、余杭、宁海等地近八成枇杷树面临绝收。他说:“目前只能寄希望于通过果农和农技人员努力,力保少部分正处于花期的果树能够结果,增加一些明年的产量。”  2000余亩白枇杷  一夜间颗粒无收  在丽水市莲都区太平乡,2000余亩约3000万元产值的白枇杷,一夜之间也被冻得颗粒无收。  太平白枇杷与处州白莲、皇菊组成的“两白一黄”是莲都区特色优势产业。其中,太平乡白枇杷的种植面积占到莲都区约一半,2015年销售额达到1200万元。与去年相较,2016年白枇杷果实产量预计同比增长75%,此外还有价值约1200万元用枇杷花制成的产业衍生物花茶。然而,一夜之间,突如其来的低温让辛苦一年的农户们扑了个空。  莲都区农业局水果站农艺师叶小林接到消息后迅速到村中查看灾情,为受灾农户们提供专业指导。记者在太平乡下岙村看到,路边大片枇杷树上的幼果被冻得抬不起头。  “华东枇杷第一村”  损失超2000万元  700多株枇杷树,超过3成被连根拔起,8成果树的树枝被雪压断,幼果几乎全部冻伤……1月25日一大早,兰溪果农王国华站在自家果园里,望着倒在地上横七竖八的枇杷树,不知所措。“今年恐怕要绝收了。”他叹息连连。  在兰溪市女埠街道的“华东枇杷第一村”穆坞村,村党支部书记王茂新正忙着挨家挨户了解灾情,可却是越看越揪心:全村有5500多亩枇杷,至少有1万多株枇杷树被压断或被连根拔起,枇杷收入至少损失2000万元以上。“这是我们村种植枇杷30多年来损失最大的一次。”他说。  “枇杷幼果的耐寒临界点是零下3摄氏度,低于这个温度果子就不行了。”兰溪市农林局特产站站长张启说,1月25日,兰溪的气温跌到了零下6摄氏度,绝大部分枇杷幼果都已经被冻死了。更让果农痛心的是,由于前几天兰溪的风雪很大,不少枇杷树还被大雪压倒。  余杭露天枇杷  幼果全被冻死  在杭州余杭塘栖镇,当地枇杷种植面积达1.4万亩,同样未能幸免。“虽然我们这里的降雪不多,可是气温更低,幼果没能捱过来。”余杭区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王朝丽说,前两天当地的气温最低曾一度达到零下8摄氏度。  果农蔡斌军放着近780亩的露天枇杷果园不管,忙着照料8亩大棚枇杷。“露天的枇杷幼果都已经冻死了,做什么也无济于事了。”他说,这些大棚是他投资近20万元建的,在这次寒潮中终于发挥了作用,替他守住了这最后的一点枇杷幼果。  “当室外温度降到零下8摄氏度时,大棚里的温度依然在幼果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余杭区有关农技专家介绍,虽然面积不大,但大棚抵御寒潮的作用很显著。但让人惋惜的是,由于枇杷树势较大,发展大棚种植成本高,余杭全区目前只发展了25亩大棚枇杷。  庆幸的是,2015年12月,塘栖镇几十户枇杷种植户中有25户为这些枇杷树投保了低温气象指数险,一旦低于某个温度就能获得理赔。1月25日,塘栖镇不少枇杷种植大户,接到了保险公司的电话,说要来看看受灾情况。塘栖开展的枇杷低温气象指数险试点,每亩保额为3000元、保费240元。这240元的保费,枇杷种植农户只需承担一半,剩下的由政府补助。  截至1月25日12时,塘栖当地监测到的近期日最低温度为零下7.8摄氏度,按照保险合同,投保的农户每亩可以获得1800元的理赔,此次寒潮后承保的保险机构预计将赔付340多万元,大大减少了种植农户的损失。
来源:&浙江日报&&& 转自:新华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制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龙盛收购亚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