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国家10大中心城市市有哪些

五大国家中心城市看武汉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数字报纸 -
第5版:2012全国两会·热议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
五大国家中心城市看武汉
&&&&【话题背景】&&&&2010年2月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和重庆被确定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大武汉伟大复兴中,前行者有哪些经验和建议值得听取和借鉴?全国“两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5个城市的代表委员,从各个不同视角,为武汉提供新鲜热乎的营养。&&&&”&&&&北京、天津,两座国家中心城市相距仅百余公里,双雄并立,各有风采。昨天,本报记者旁听全国人大天津代表团的全团大会,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对“中心城市”的解读是:以前瞻的眼光、务实的态度,科学规划好城市布局,不要贪大求全,要传承历史文脉,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天津在腾飞”,这是人大代表们对天津的主要印象,近几年天津城市风貌的改变有口皆碑。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近年同时在天津和北京居住,他说:“多年来,大家都觉得天津生活在北京大树之下,而如今,我对天津最大的感受是‘宜居’。”&&&&张高丽反对贪大求全的发展战略,强调天津一直在努力找准自己的定位,着力于打造“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这些年,天津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用区域和国际视野,着眼天津未来长远发展,提出了“双城双港”战略。事实证明,科学的规划,有利于产业布局,有利于创建生态宜居城市。&&&&张高丽同时强调城市建设一定要传承历史文脉,他说:天津是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建设一定要形成天津的风格特色,彰显精致、大气、洋气、靓丽的城市精神与气质。&&&&张高丽乐于见到武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他所阐述的天津城市发展思路和理念,值得武汉借鉴和思考。&&&&(特派记者柯立)&&&&以前瞻的眼光、务实的态度,科学规划好城市布局,不要贪大求全,要传承历史文脉,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天津】&&&&长&&&&制图/夏洋&&&&【上海】&&&&江&&&&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韩正:&&&&沪汉携手开发长江经济带&&&&4日晚在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长韩正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热情寄语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韩正说:长江黄金水道把上海与武汉紧密联在一起,两地人民历来亲厚。武汉创建国家中部中心城市,有利于共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在国家已经认定的五大中心城市中,上海是世界公认的“最充满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上海在工业、贸易、科技、商业、金融等方面具有雄厚实力,对全国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上海,无疑是整个长江经济带腾飞的“龙头”。而武汉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接南连北,区位优势和综合优势明显,在中部乃至全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韩正认为:上海、武汉这两座同处长江之滨的大城市,经济发展互补性强,为加强沪汉两地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十年来,上海市和湖北、武汉的高层领导多次互访考察,每届市委书记、市长都曾到湖北武汉考察并洽谈两地经济合作。早在2001年7月,韩正率上海市代表团到湖北考察,就两省市合作达成了广泛共识。随着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调任上海市委书记,两地经济合作与交流更加频繁。2009年,上海与武汉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沪汉全面战略合作的协议》。&&&&目前,上海在武汉投资项目及办企业已逾上千家。上海与武汉航运已经形成紧密型合作共同体,使集装箱沿长江黄金水道可直达上海中转,实现了沪汉双赢。&&&&韩正最后衷心祝福武汉与京沪等并列成为国家级中心城市。他希望:今后上海和武汉可利用各自区位特点和优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互融共进。相信在两地共同推动下,双方的合作交流一定会有新发展。在促进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特派记者柯立)&&&&”&&&&上海、武汉这两座同处长江之滨的大城市,经济发展互补性强,今后两地可利用各自区位特点和优势,实现互融共进。&&&&【广州】&&&&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副市长王东:&&&&发展战略规划定位全国一流&&&&广州和武汉同为省会、副省级城市,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比如同为交通枢纽城市,有区位优势;高校比较多,有科教资源优势;分别是华南和华中地区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在历史上也都是全国知名的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要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发展,广州成为华南地区第一大城市,珠三角的中心,华南地区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就武汉来说,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发挥优势,利用区位、科教、工业基础等优势,来提升经济实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我曾去武汉多次。最近的一次是前两年来武汉参加一个中部博览会,当时看到武汉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现在,听说武汉的城市面貌已经大为改观。我以前是广州市规划局局长,现在当副市长仍然分管城建规划,当年广州在全国首创实行城市战略规划,十年未变,现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在原有规划上的优化提升。对武汉来说,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也一定要定位于中部第一,全国一流。&&&&武广高铁把武汉和广州拉得越来越近,希望两座城市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祝愿武汉通过不懈努力和发展,早日实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特派记者胡孙华)&&&&&&”&&&&对武汉来说,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一定要定位于中部第一,全国一流。&&&&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咨询部主任张兆安&&&&提前谋划社会、人才、产业结构&&&&作为上海的专家,我很希望中部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中心城市崛起。&&&&武汉位居中部,条件和基础非常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优势明显,而且方向对头。我认为,以上海为例,下一步,武汉要在城市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等转型方面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在产业结构上,武汉要进一步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要“两轮并举”。&&&&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人才是最大的命题,人才队伍要非常强大。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是相关联的,产业低端,人才结构也会低端,产业高端,人才结构也会高端。&&&&一旦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外来人口就会越来越多,这将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比如上海2300万人口中,户籍人口1400万,其他有900万人口没有户口,但他们是新上海人,所以上海的社会结构存在新的二元结构,即老上海人与新上海人的二元结构,所以要建国家中心城市,一定要对城市的社会结构有预见性,要做好提前谋划。&&&&(特派记者瞿凌云)&&&&&&”&&&&武汉条件和基础非常好,下一步要在城市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等转型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经济是一切基础,只有经济上去了,人才等各种要素才会聚集,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相比,武汉要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北京】&&&&【重庆】&&&&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詹国枢:&&&&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武汉提出建国家中心城市,我认为这个战略构想很好,只有目标明确和定位准确后,才能较好地去做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城市建设等。&&&&建国家中心城市,我认为实力是最根本的基础,其中经济实力最为关键。经济是一切基础,只有经济上去了,人才等各种要素就会聚集,比如上海虽然偏东边,地理位置不具优势,但是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因为实力很强。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相比,武汉要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特派记者瞿凌云)&&&&&&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小天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重庆市火锅协会会长何永智:&&&&各行各业都要积极走出武汉&&&&我是做餐饮的,就以餐饮行业来说吧,我所知道的武汉餐饮行业很繁荣,店开得很大很大,在全国比较有名气,这是我对武汉餐饮业的整体印象。&&&&重庆餐饮业喜欢到处开店,在全国到处走动,比如我所在的小天鹅就在武汉开设有分店,但感觉武汉餐饮业不怎么喜欢走出去,在重庆、成都好像没看到武汉的餐饮。&&&&餐饮这个行业需求很大,市场空间巨大,全国的发展态势很好,所以我个人认为,和餐饮业一样,不管哪个行业或城市想变得强大,都要积极走出去。&&&&(特派记者瞿凌云)&&&&&&”&&&&感觉武汉餐饮业不怎么喜欢走出去,个人认为,和餐饮业一样,不管哪个行业或城市想变得强大,都要积极走出去。
相关内容: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武汉汉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当前位置:&
& 成都获批国家中心城市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成都获批国家中心城市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
【导语】:中心城市是什么意思?成都获批国家中心城市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接下来就和成都本地宝一起了解一下。具体详情请参看正文。  成都未来:老百姓将有更多创新创业机会  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将为成都带来哪些变化?“从普通市民的切身感受来说,是随着城市定位提升和产业体系完善,在家门口将迎来更多就业包括创新创业机会,”成都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另一方面,市民的出行也将更加便捷,无论是国际、国内还是区域内,出行方式将更加多样。  最让人期待的是,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城市品质无疑也将大大提升,更多的绿地更清新的空气更田园的生活配套,都将让普通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更高,未来的成都城市生活会更加舒适宜人。  西部内陆交通枢纽,我国第四大航空枢纽  目前,成都国际(地区)航线已经达到85条,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200万人次,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是中国内地“航空第四城”;同时,成都还是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我国第四个、中西部地区第一个执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城市;启动实施“蓉欧+”战略,青白江铁路中心站提升为成都国际铁路港;成都至深圳、厦门、宁波、昆明“蓉欧+”货运班列开通运营,加快打造贯通欧亚、通江达海的“一带一路”大走廊。  西部内陆对外开放水平最高的城市  近年来,外向型经济发展使成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目前成都与全球223个国家城市有直接的经贸往来,与69个国际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城市,20多个城市在成都设立了经贸代表职务和旅游代表职务。全域开放为成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活力。技术、资本与人才聚集成为成都经济稳增长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活力。    中心城市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核心载体,也是服务周边的主力军。  据市规划局相关人士,申报中心城市对成都的发展大有好处。“无论是国际影响、区域辐射、创新引领,还是生活品质、文化魅力,未来的成都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市民也将享受到这些变化带来的舒适和便利。”他举例说,在国际影响方面,普通市民最直观的感受将是家门口的国际直飞航线会越来越多,成都和国际发达城市的空间距离会因此缩短,彼此的文化交流会大大加强。&
大家都爱看国家中心城市_概念_特征_功能及其评价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国家中心城市_概念_特征_功能及其评价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谋略国家中心城市布局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谋略国家中心城市布局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中心城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