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悲歌多慷慨悲歌不好经济

您(@)目前可用积分:257473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燕赵大地真的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么?
11396 次点击
18:45:58 发布在
燕赵大地真的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么?
送交者:穿墙屁
朋友见面, 若称自己是京津冀地区的人, 对方必定会说上一句“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以此融洽感情. 然此言之说甚谬矣. 根据屁爷考证, 此说起于唐代散文家韩愈在《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其中写到:“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而让韩愈能有此说的则是公认的荆坷刺杀秦王的历史故事. 初唐诗人骆宾王曾写到: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尤寒” 更是把此事的悲壮推到了顶峰! 但屁爷通过考证荆坷刺秦王这段历史, 发现燕赵人士非但不慷慨, 不悲歌, 反而多是卑鄙, 懦弱的小人. 史记记载: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於卫,卫人谓之庆卿。” 也就是说, 著名的游侠荆柯,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荆轲从小生活在卫国。而卫国是现在的河南, 齐国是现在的山东. 荆坷的原籍和出生地都和燕赵无关. 《史记?货殖列传》曾指出:“野王好气任侠,卫之风也。”, 可见是卫的尚武之风造就的了荆轲.早年他一度想凭一身武艺为国王卫元君服务,卫元君未用。于是荆柯离开卫国,开始了他的游侠生涯。他曾去榆次与武侠盖聂论剑,又到赵国国都邯郸与著名剑侠鲁句践比武。后来来到燕国,开始与各个阶层的人物有来往。他与屠狗的侠士高渐离结为好友,常在一起喝酒。燕国的著名处士田光先生也是荆轲的好朋友。最后荆坷终于与燕太于丹交往,行刺秦王。谱写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刺客篇章. 依照太史公此说, 荆坷有点儿象今日的各位海外华人. 从小长在红旗下, 受党的雨露生长, 但大学, 博士毕业后, 却发现自己的专长在中国无法施展, 于是远走四海, 最后在欧美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可是扪心自问. 毕竟是中国给了我们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无论身处何地, 我们不都是炎黄子孙, 华夏后代么? 就连欧美的西方人, 也会在评价我们时, 特别提到: 此子来自中国. 并不把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中国人 当作欧美人(即使我们入了籍, 也得加上华裔二字). 若采用同样的标准, 荆坷是卫国, 河南人, 而非燕赵人士也. 他的所做所为是卫国先进教育的结果, 和燕赵无关. 而真正的燕赵人士又是怎样的呢? 在荆坷这段故事里, 真正的燕赵人士有两位: 燕太子丹和秦舞阳. 我们先来看看太子丹的奸诈和卑鄙: 前文提到, 荆坷是通过田光认识太子丹的. 而对这位推荐人才的伯乐, 太子丹是怎样对待的呢? 太史公曰: “太子逢迎,行为导,跪而避席。田光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原先生留意也。” 可以看到, 在太子丹有求于人(此处为田光)时, 他在同田光谈话时.是一直避席而坐的! 多么的恭谨呵!真有周公吐脯的味道! 而在田光推荐了荆坷后呢? “(太子丹)戒(田光)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原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因遂自刎而死” 此时田光的价值已经用完. 太子丹就逼杀了田光. 反脸不认人, 好一个政客的丑陋嘴脸! 朱元章杀忠臣是在燕京, 毛爷爷杀人也在北京. 难怪历代王朝都喜欢在此建都. 原来政客之风浓厚, 杀人可以有参考呀! 太子丹对荆坷开始也是尊为上宾: “轲与太子游东宫池,轲拾瓦投水,太子捧金丸进之。又共乘千里马,轲曰‘千里马肝美’,即杀马进肝。太子与樊将军置酒於华阳台,出美人能鼓琴,轲曰‘好手也’,断以玉盘盛之。” 太子丹请荆坷用金丸子投水玩, 请荆坷吃千里马肝, 把美人的手剁下来给荆坷看. 这种龌龊, 煽情的奸诈之作, 实在让人作呕也! 今日京城里摔五粮液, 路易十八斗酒玩的各位大款可真是学到他们燕赵爷爷的真谛了! 反正太子丹有的是钱. 为了达到他的目的, 可以作任何事情! 但当荆坷有些犹豫的时候呢, 太子丹马上变脸: “令秦舞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反手为雨, 覆手为云, 真一幅小人嘴脸, 官僚作风也! 而另一个真正的燕赵人士----秦舞阳更是好不到那里去: 此子13岁街头杀人, 被公认为最有勇气, 因此太子丹收其为刺客. 并成为刺杀秦王的副手. 但他的表现实在不怎么样: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 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b。原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於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 哈! 原来燕赵大地的头牌杀手是个上不了台面的小痞子而已! 这些所谓的燕赵豪杰, 杀一杀平头百姓, 吓唬一下良民是游刃有余的, 可真正对敌人时,腿却是要打颤的!是不是有些象英勇的人民警察? 打个民工, 罚个款还行, 真碰见杀人时, 早就撂蹶子跑的没影了! 荆坷骂的痛快:北蕃蛮夷之鄙人! 诚哉此言! 由此可见, 真正的燕赵人士不是白虹冠日的荆坷, 而是玩弄权术的太子丹和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的秦舞阳. 纵观昔时燕赵大地, 俯视今日京津冀. 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君奸, 仕弱, 民风焉能不如此? 于是这才有了 “京油子, 卫嘴子, 保定府的狗腿子” 一说: 什么燕赵慷慨悲歌人士, 一群都是油滑,奸诈,贫嘴的汉奸痞子而已!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2:20:03 &&
河北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是有目共睹么?据说还有个汉奸之乡啊。慷慨悲歌之士不是没有。那里人比较穷,所以受孔孟毒害少,杀猪屠狗之辈多,读书负心之辈少啊。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54:36 &&
河北人实在&&朴实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5:45:44 &&
楼主老兄:河北人招你惹你了?网上动不了武的,又不愿跟你说脏话,来文的吧。一、&关于荆轲刺秦王楼主认为“玩弄权术的太子丹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秦舞阳”就是“燕赵人士”的代表。拜托把这篇《史记刺客列传》看完再说话。除去那位和荆轲赌博闹翻了的邯郸“鲁句践”外,里面的“燕赵人士”有五位:太子丹、丹的师傅鞠武、秦舞阳、高渐离、田光。先说太子丹。说他玩弄权术,没错,搞政治哪有不玩弄权术的?!为了达到目的,所谓荆轲、田光、樊於期,只不过是一棵棵棋子而已。但在这并不高明的权术后面,还保留了他作为一个“燕赵人士”的特性,以六国之中最弱的燕国,面对强秦,他想出的是一个带有悲壮色彩的孤注一掷的计划――劫持秦国的最高领导人,“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太子丹始终没有屈服,后燕国战败,被父亲燕王喜杀死,将人头献给秦王,以彻底的悲剧告终。再说秦舞阳。人有三六九等,脾气禀性各有不同,秦舞阳见到大阵势面露恐慌,当然比不上荆轲,可也不至于让楼主如此贬低,要换了您,您敢迈腿跟着荆轲去送死吗?您敢进咸阳宫吗?对河北人莫名其妙的仇恨鄙视使楼主有意歪曲和忽视了另两个人物――田光和高渐离。对于田光的自刎,楼主故意把原文删去了一段话,用一个“……”省略了,让我给你补上:“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己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人,非节侠也。”欲自杀以激荆卿,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可见,田光是回去见到荆轲说明来意后,认为被燕太子怀疑,从“节侠”的角度是在怀疑自己的人格,因而以死明之。作为河北人,千年之后我仍能明白其中的“节义”,明白其中的“慷慨悲歌”,尽管现代人不会那样做了。可经过楼主玩文字游戏,再添油加醋一通发挥,就是想把所谓“燕赵人士”贬得一钱不值,你哪儿来的这股劲头啊?受什么刺激了?还有楼主故意不提的高渐离。高渐离杀狗为生,善击筑,与荆轲一见如故,两人常饮酒歌于市中。荆轲易水辞行时,高渐离击筑相送。后来秦王称帝,听说他击筑很好,爱惜其才,特意赦免其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在身边击筑。“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为了他已经灭亡的国家,为了他已经死去的老朋友,向天下第一皇帝做最后一搏,何等悲壮!这就是“燕赵慷慨悲歌之气”,你懂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5:47:48 &&
二、&历史上的“燕赵慷慨悲歌之气”这句话确实是由于韩愈的一篇文章而出名的。但是,这不是韩先生空口而发,他用不着讨好河北人。在《汉书/地理志》中,就有下面的记载,足以代表至少是东汉班固老先生的观点:“赵、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淫乱余民。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慨,起则椎剽掘冢,作奸巧,多弄物,为倡优。”“故冀州之部,盗贼常为它州剧。”“蓟,南通齐、赵,勃、碣之间一都会也。……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亦有所长,敢于急人,燕丹遗风也。”到了唐朝人修的《隋书/地理志》中,仍有如下记载:“冀州……人性多敦厚,务在农桑,好尚儒学,而伤于迟重。前代称冀、幽之士钝如椎,盖取此焉。俗重气侠,好结朋党,其相赴死生,亦出于仁义。故《班志》述其土风,悲歌慷慨,椎剽掘冢,亦自古之所患焉。……故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云。然涿郡、太原,自前代已来,皆多文雅之士,虽俱曰边郡,然风教不为比也。”往近里说,义和团和八国联军奋战不怕死多是河北人,勇斗日本人最后身遭其害的武术家霍元甲是河北人,创建共产党慷慨就义的李大钊先生是河北人,卢沟桥事变抗战牺牲的佟麟阁将军是河北人,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是河北人,手举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董存瑞是河北人,连晚年把当了汉奸的老部下赶出大门的贿选总统曹锟也是河北人,我的同事亲口给我说过她的爷爷被日本人绑在树上宁可被杀死也不屈服,他们身上无不体现着燕赵人民的那股“慷慨悲歌之气”,为什么楼主视而不见,偏要以偏盖全,侮辱古今所有河北人呢?!!!三、&现代的河北人无庸讳言,自从元代定都北京后,河北的政治地位大大增强了,而这正是河北人“慷慨悲歌之气”开始衰落的原因之一。在严酷的专制高压之下,河北人越来越失去鲜明的棱角,除了偶尔在“乱世”中有所爆发以外,河北人扮演了日渐平庸的角色,尤其是现代,人们对河北人的印象除了“实在”、“落后”、“默默无闻”外,很少有别的评价,这也许是楼主瞧不起河北人的重要原因。清醒的河北人并不回避这些,他们在用自己的一点一滴的努力,去改变河北人的形象。如果你不带偏见的话,你可能会更了解河北人,所谓“慷慨悲歌之气”,仍隐隐存在于河北人胸中。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5:53:22 &&
四、&题外话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这不是书本上的宣传。前几天看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远在甘肃一带的党项族西夏国,被元灭亡后,竟在现在的河南、安徽、河北、江苏等地发现了已经汉化的西夏后裔。所谓汉族,早已是很多很多民族融合的结果,同理,所谓河北人,也是由历史上很多很多地方的人民融合、迁移的结果,有人就爱在网上搞这些无聊的东西,挑起中国人互相漫骂,有本事往外使劲去啊!(还有楼主自以为得意的借古讽今的几句,水平也忒凹了!)楼主的文章,文如其名:穿墙屁!!!(写完才发现楼主和作者不是一人,如果不是楼主观点,那就只对这个“穿墙屁”了。)――――――――――――――――――――――――――――――――――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侠客行》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3:12:33 &&
现在是有慷慨之心,无慷慨之力。悲~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04:22 &&
以地域归属来评价人和臭名昭著的成分论有何区别?窝里斗还是无聊?弱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19:27 &&
有则改之,无则加冕。我认为主贴说得不无道理,能够接受批评才是进步的开始。
本版块主题总数:54844 / 帖子总数:334782
今日论坛共发帖:29457 / 昨日发帖:35496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燕赵大地真的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么?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历史上的河北人,大都是"慷慨悲壮之士"。古老的燕赵文化造就了世代相传的燕赵侠风。《隋书·地理志》云:"悲歌慷慨","俗重气侠","自古言勇敢者,皆出幽燕"。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有句名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亦曾赞叹:"幽燕之地,自古号多豪杰,名于图史者往往皆是。"
燕赵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慷慨悲歌,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导致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地发生,加速胡汉民族文化的交融,燕赵人沿袭了游牧民族性格中征服和抗争的意识;燕赵之地世代传承一种"任侠尚义、不事农商"的尚武遗风,使燕赵大地出现了很多慷慨悲歌的壮士、义士,行诸于诗文便形成了慷慨悲歌这一鲜明特色。
的确,这块土地上自古英雄辈出。有"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的邯郸游侠,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燕地刺客(古燕赵之地,产生过一批享大名于中国历史的豪杰侠士,如豫让、燕丹、荆轲、高渐离,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其悲歌慷慨之气,成为燕赵豪侠轻死及人、视死如归的性格的写照),有"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的猛张飞,有刺配沧州道、雪夜上梁山的好汉林冲,有血染沙场、舍身报国的狼牙山五壮士……古往今来,唱出了一曲又一曲激烈、高亢的浩浩燕赵之歌。
这里自古就有好武之风和敢为天下先的改革之风,当年赵武灵王为了对抗匈奴人的轻骑时,他率先放弃了中原传统的中看不中用的车,使战马解放出来,他可谓真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第一人。也只有这样,以后汉民族的疆域才一而再、再而三地跨出了所谓的传统区域。
这里的人也是重义气的,众所周知的刘关张中的玄德和翼德二人就生于斯。到今天刘关张那义薄云天的义气永远刻进了天下华人的心中,还有那名将乐毅和神医扁鹊以及敢于直谏的魏征和宋太祖赵匡胤。这里的人既能武,文也毫不逊色。一部《红楼梦》迷倒众生的曹雪芹和写下窦娥千古奇冤的关汉卿无不震古烁今,还有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祖冲之及"满清第一才子"的纪晓岚和满清中兴重臣、湖广总督张之洞……
燕赵大地盛产菊花和高粱。菊花散发着高洁苍凉之气,英气逼人,正是燕赵人的写照;高粱在北方的农作物中是最有辽阔壮美气质的,它不像黄云般的麦穗那么轻袅,也不似谷子穗垂头委琐的神气,它高高地独立着,在烈日下遍野碧绿,充满勃勃的生机;高粱酒热烈、醇厚、浓郁的脾性就是燕赵人的性格。
另一方面,河北人由于久居天子脚下,养成了一种颇为细腻的处世心态,善于察言观色,敏于接物待人,显得老谋深算,但也不免患得患失,常常失之谨小慎微,不免愧对了慷慨悲歌的赵人。加之,处于京畿之地,成为统治者重点防范的地区。一旦有造反者,必定残酷镇压。所以,河北人重传统,重礼仪,顺民居多。他们既不像河南人那样保守得"单纯",也不像山东人那样憨直得可爱,凡事循规蹈矩,活得没什么棱角。
到了现代以来,河北人几乎没出过什么"风头",文不及北京、上海人,武不及山东、东北人,经商不如广东、江浙人,种田也没有江南人那样勤劳能干。"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古风豪情虽然还在,但其实早已残缺不全,且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
其实河北默默无闻已经有很多年了。她静卧在京城周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做得隐士,也能做得顺民。自明代以来,她就已经明白,自己恐怕已无权再发出某种声音了,于是就识趣地不再出声。
清朝统治者喜欢在京畿圈地,这使得已经甘为顺民的百姓从身体到心理都更加依附京师了。但统治者仍然不放心,再委派一个据说地位最高的直隶总督严加看管:大家老老实实的!谁也不要动,蠢蠢欲动就要砍头。于是大家就再也不敢动了,话也不敢说了。北京那么近,随便乱说,你长着几个脑袋啊!
河北人不像东北人那样粗门大嗓、豪气冲天,也不如上海人细致灵秀、精明外露。河北人生长在中原腹地,既少有边塞风云的磨砺,又缺乏江南水乡的陶冶,因而诸如剽悍、勇猛或温顺、灵秀的典型词都难以冠在河北人头上。由于河北地处燕北,融和贯通,河北人既有山西人的勤勉、山东人的耿直,也有从内蒙大漠吸收的吃苦耐劳,这倒使人看不出河北人的个性来了。
是的,用"老实忠厚"之类的词来形容河北人实在有些勉强,当然这并不是说河北人不老实,而是忠厚老实这类词太普通,太没有特色。如果说一个地方的人老实忠厚,或许你眼前会闪过一系列面孔,很难一下子确认他是不是河北人。
&& 河北的风俗习惯
河北是一个出"响马"(北方强盗的别称,他们在行动前习惯先放响箭示警,常骑马来去,很远就能听到他们的马铃声,所以叫响马)的地方,人们常说:"河北出响马,关东出强盗,山东出好汉。"以前的河北的民风尚武、剽悍,英雄辈出,如今大不一样了,不再出产"英雄"而改为出产"特产"了。正如有人所说的:河北人不"人"而以"物"闻名,在许多文化人的随笔和小品文中有不少内容涉及河北,但大都写河北的物产、风俗,绝少提到河北的文化,即使偶尔写河北人,也是那种淳朴封闭的农民。在梁实秋、林语堂、钱歌川的文集里,这些文豪所津津乐道的是山海关、北戴河,是沧州的铁狮子,是赵县的赵州桥,是保定的酱菜、铁球,是张家口的"口蘑",是赵县的雪梨,是沧州的金丝小枣……
燕地还有一种古老的习俗,《汉书·地理志》有云:初太子丹养勇士,不爱后宫美女,民化以为俗,至今犹然。宾客相过,以妇侍宿,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后稍颇止,然终未改。其俗愚悍少虑,轻薄无威,亦有所长,敢于急人。(颜师古注:如淳曰:赴人之急,果于赴难也。)这种风俗其实是古代“借妻婚”的残留,朱赣解释这种风俗的由来为“初太子丹养勇士,不爱后宫美女,民化以为俗”,情形恐怕是恰恰相反,应该是有了“借妻婚”的风俗,才是太子丹为勇士开放后宫美女。除借妻婚俗外,燕地还另有一种习俗,即:“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这种风俗可能是缘故杂婚形式的残留。一直到清代,类似的习俗依然可见。据清人燕炜《巢林笔谈》所载:“今江浙间有嬲(嬲niǎo:纠缠、搅扰、戏弄)亲之俗,亦何以异此(指上引“男女无别”)。又闻山左州郡有所谓讨喜者,秽褒益复不堪。”这种习俗在近代趋于文明化即为“闹新房”。这样的习俗大概不止燕地为然,东汉仲长统《昌言》有云:“今嫁娶之会,棰杖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族亲之间,汙(汙wū:同“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本段内容选自周振鹤《汉书地理志汇释》和《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稍有改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我们习惯上用“燕..
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我们习惯上用“燕赵之地”来借指我们今天的哪个省吗?
A.山东省  B.山西省  C.河北省   D.河南省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我们习惯上用“燕..”主要考查你对&&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战争和合纵连横)&&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的战争和合纵连横)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到战国时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诸侯强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了田氏齐国。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国军师孙膑以“围魏救赵”的巧计在桂陵和马陵两地大败魏国主帅庞涓,魏国从此一蹶不振。 长平之战:公元260年,秦、赵于长平交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战国兼并战争的实质:封建地主之间的争夺土地人口兼并战争。在兼并战争中,诸侯国不断减少,为后来秦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的对比:1、相同点:(1)都具备争夺土地与人口的特性。(2)都给人民带来了灾难。2、不同点:(1)阶级不同:战国兼并具有封建地主阶级兼并战争性质;春秋争霸仅是奴隶主大国的争霸战争。(2)战争目的不同:战国兼并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消灭其他国家,达到统一的目的;春秋争霸是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地位。战国兼并战争的的影响:1、兼并战争推动了各国的改革,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2、由初期的土地人口的争夺转变为以统一为目的,促进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民族融合。3、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战国时期形势图:
发现相似题
与“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我们习惯上用“燕..”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763178291164553667263614164568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故事_百度知道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故事
提问者采纳
魏合谋将智伯灭掉了,思念智伯的好处。)”赵襄子很受感动,告以实情。荆轲献计太子丹,但又觉得不能再把豫让放掉:“臣事范。豫让知道生还无望,盛了酒浆。正在他境遇好转的时候,我故众人报之。韩愈这句话的意思是,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为人慷慨侠义。赵襄子过桥的时候,仰天大呼曰、中行氏,使皮肤烂得像癞疮,而且主臣之间关系很密切:自古以来,说,他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其子赵无恤嗣立,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都是默默无闻,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执晋国国政二十年的赵简子按照自然规律死掉了,猜到是有人行刺。亲近宠爱您,刺秦王不中,其一在河北邢台市区内。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中行氏吗,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被称为“荆卿”(或荆叔)。   于是。公元前227年,沿街讨饭、易县,随之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很可能又是豫让。”他认为那样做有悖君臣大义,人们便说燕赵一带多有慷慨悲歌的豪侠之士  这样的人很多比如豫让;其二在晋祠北一里处.因邻赤桥村!”豫让说,才知道是豫让,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  豫让逃到山里,心一悸动,太子丹,智伯向赵襄子进攻时,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荆轲,然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据传豫让有两处,高渐离  豫让  豫让最初是给范氏:“欲为智伯报仇:“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过了不久,村以桥得名。赵襄子就是赵无恤,与田光密谋。在赵襄子要外出的一天,兵锋直指燕国南界,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他怀揣匕首。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被审问时,我故国士报之:“托身侍奉人家以后,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太子丹震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你不是豫让吗,果然不差,豫让为便于行事,衣服里面还藏着利刀,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智伯对他很尊重,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  荆轲  喜好读书击剑,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提前埋伏于一座桥(即豫让桥,伺机行刺赵襄子,赵襄子和韩、中行氏众人遇我,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就下令让兵士把他围住,消灭智伯以后,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襄子说,我谨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就是智伯在晋国里的领地)。赵襄子到厕所去,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至于智伯,拜为上卿,让他象征性地刺杀,他更名改姓。赵襄子最恨智伯。“风萧萧兮易水寒,范,又要杀掉他,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桥又被称为赤桥)下。智伯已经死了!”侍卫要杀掉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委身侍奉赵襄子,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公元前475年,难道不是很容易吗、固安一带:我侍奉范氏?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发誓要为智伯报仇,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国士遇我,场面十分悲壮,行刺赵襄子,伪装成受过刑的人,拘问修整厕所的人,相机行刺。赵襄子责问豫让,被赵襄子逮捕:“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辨认出来。秦国灭赵后。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fánwūjī),他直言不讳地说。荆轲来到秦国后:“凭着您的才能。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他是义士。至于智伯,这是天下的贤士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后游历到燕国,顺利实现报仇的意图,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不惜把漆涂在身上?”回答说。(意思是。路上遇见他的朋友!”遂伏剑自杀:“是我。”朋友流着眼泪说。临行前。   豫让摸准了赵襄子要出来的时间和路线,马突然受惊。手下人去打探?”豫让说,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图穷匕首见,被杀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quot,怨恨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颅做成漆器
提问者评价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田丰。在战国时代,程婴。而从那以后,这两个国家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仁人义士,如赵国有先轸,公孙杵臼,郭图等,向三国时期的袁绍手下众位谋士,狐偃,燕国有荆轲,等,申配,邹衍,太子丹等等很多慷慨悲歌之士,燕赵大地(今河北省)上每个时期都会涌现出很多如此人物。
这句话来源于战国时的燕赵二国的侠义之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    据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受燕太子丹之请入秦刺杀秦王,燕太子丹和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在荆轲好友高渐离的击筑声中,荆轲唱出这慷慨悲壮的短歌!   易水,发源于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曾引用此诗。   标题中的燕赵,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和赵国,包括现在的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及其相邻的部分地区。
燕赵之地应该指的中原以北,自古燕赵多豪杰。指的是,燕赵之地的人性子豪放,粗矿。而且很多愿意以死殉国的。
战国时期燕赵等国为了阻止秦国的统一战争,征召不惜赴死的刺客,最著名的如荆轲,燕太子丹借樊于期的头颅,并拿出燕国督亢的地图假意投降以换得秦王嬴政接见荆轲,走之前好友高渐离为之击筑,宾客皆泣。后来事败。涉此事人皆死。后人感慨于他们的为国尽忠,轻生豪侠之气,陶渊明歌颂荆轲“其时人已没,千载留余情”。
悲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燕赵慷慨悲歌之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