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人买内地如何代理香港保险险靠谱吗?

  经过大约1个月的时间的调研,总算确定下去香港买保险,特将我的选择经历写下,以便供大家参考,另外存一点点私心就是我准备3,4月份过香港去,所以也欢迎大家做最后的提问,看看是否还能动摇我的决心  首先说说香港买保险的兴起,楼主是85后,从小受的教育对保险而言也算比较中立,不偏不倚,唯一对国内保险不满的就是理赔难的问题,因为父母都有买保险,人寿,住院都买过(主要是老人抹不开面子,朋友一上门推销就给买下了),可是前两年母亲住院时才发现买时容易报销之困难,什么门槛费,最开始3天住院不报什么的,反正住了一周院只报下200多块钱,让我之郁闷。可去年4月女儿的出生,又让我起了一点小火苗,正好有个朋友推荐,给我做了一个教育险的计划,看得立刻掐灭的年头,一年1万多,交18年,保额才10万还是20万,然后就是18岁以后每年返点前,我老婆一句想想20年前的钱和现在的钱哪个值钱?就让我直接段了念头。本来就不准备考虑了,年前突然得知一朋友在香港某保险公司做经纪人(免得说我广告啊),又说道现在内地在香港买保险的很多等等,就又抱着查查看的念头查了查,才发现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下一跳  先说说当时我看来最大的疑虑:1、法律基础不一样,因此合法性以及今后是否还会受法律保护的问题;2、保险公司会不会破产的问题;3、赔付程序的问题;4、保险公司与险种的选择的问题;5、外汇的问题  下面依次来解答:1、法律问题,  查询香港法律,其中第41章是《保险公司条例》。其中“任何在香港获授权之保险公司,在香港推介人寿保险均属合法,不论销售对象是香港本地人士,外国人士或中国内地人士。”(香港政府律政司查询网址:http://www.legislation.gov.hk/chi/home.htm)。为了确保投保人的利益,该条例对香港的保险公司的确作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该条例没有明确载明香港境外人士可以在香港购买保险,但同时没有对投保人的身份进行限制,也就是说不是违法的。据一律师朋友说,保险也是商务活动之一,香港是贸易自由港,法律对商务活动主体身份不作限制,只是合同签署地在香港,香港拥有司法管辖权而已,由于非香港居民与本地(香港)购买保单的数量显著增加,理事会决定由日起,将服务范围扩展至非香港居民(所有境外人士,例如中国,日本,台湾东南亚等地区的客户)。理事会相信只要保单是有投诉局会员公司按香港法律出发,所有保单持有人,不论其居住地,皆可使用投诉局的免费服务,这是较公平的做法。  咨询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相当于国内的保监会,咨询邮件地址: iamail@oci.gov.hk)。我发了一份电子邮件,问大陆人去香港买保险究竟合不合法?香港保险公司认不认可内地医疗机构的疾病证明材料或公安部门的死亡证明?不出三个小时,一名监理专员就回复了我的邮件(提示一下:看看人家政府机构的效率),内容大意如下:根据香港的法律,无论大陆人、外国人还是香港人,只要持有合法身份与香港合法的保险公司签订的保险合同都是有效的,但是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保险是一份长期合约,如果期间出现没有连续付保费的情况,将可能造成投保人利益受损;二是如果与保险公司出现诉讼时,将可能要投保人或代理人亲自到香港法庭聆讯;至于保险公司是否认可内地医疗机构的疾病证明材料或公安部门的死亡证明,则是保险公司的商业决定。  如此看来至少能够说明,在现行的法律条款下,只要是正儿八经在香港保险公司购买的保险,是收到法律保护的,然后就是看今后的预期,我当时认为由于香港购买保险的人越来越多,势必会对国内保险市场有影响,那会不会今后国内通过什么法案对保单产生影响呢,后来我到是想通了,去年国内保单突破12万亿,而香港2014年才200多亿内地保单,想来影响是很小的,而且就算今后影响变大了,按照经济发展来考虑,也只能是促进国内保险的变革,因此在我看来法律基础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  2、保险公司会不会破产的问题  国内由于都是国有资产,所以银行、保险公司都不会破产,但国外的市场经济可就不好说了,特别是前面的雷曼银行的破产,让我产生了这个疑问。可是通过资料一查才发现,恰恰是雷曼事件就能够说明保险公司比银行还可靠,当初美国雷曼兄弟经营的 400 家银行和美国友邦 AIA 一起到了破产的边缘,而美国政府没有伸出援手去挽救雷曼兄弟的 400 家银行,而出钱收购了友邦保险 85%的股权,不允许友邦保险公司倒闭。香港保监处规定经营不善的保险公司会有再保公司或者其他规模大的保险公司收购继续经营,以确保客户的权益。所以客户最多只会因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损失红利收益,但保障类投保保额肯定是100%得以保障的。例如,每出售一份寿险,香港保险监理处都会要求香港保险公司把该份保单 80%价值的资产维持在香港,以便更好地保障投保人的利益。原来在资本主义的认识上,保险公司是金融市场上最后一道保障,所以哪怕是让银行倒闭也不会让保险公司倒闭的,所以这也让我排除了保险公司破产的疑惑,不过为了让心里更加放心,我还是决定在友邦,保诚和安盛三家最大的保险公司来选择,到底今后100年呢  3、赔付程序的问题,这个问题就主要依靠咨询经纪人了,我在网上,淘宝上以及和我那个朋友联系,相当于咨询了3个不同渠道的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得到答案进行对比,发现没有问题,(同时本来我还私信了论坛的几个宝妈特别是有个理赔过的,但是都没人理我)不过通过多方回答,基本解决了我的疑惑,首先是医院的问题    这是我得到的支持理赔的重庆医院清单,我认为基本全面了,然后是手续问题,给我的答复是重疾险的赔付都是只需要以上医院的医生的诊断证明,如果买了住院险的,就还需要发票就行,而且如果有医保要报帐,可以先把发票原件寄到香港审核,2周内理赔出来后,经纪人再把原件给你寄回来你拿到医保报账,也就是说香港要发票只是用于审核,拿回来后可以医保重复报账的。  再说重疾保障病种的问题,我以网上流传的《在中国千万别买重大疾病险》的列举的定义进行比较:
《在中国千万别买重大疾病险》的表述:“……任何组织涂片检查和穿刺活检结果不作为病理依据。医生解释:现在癌症的病理诊断全都是依靠组织涂片检查和穿刺活检结果,如果不包括这两种,那就只能切样检查,但是这种检查方法就排除了现在发病率比较高的癌症(如肺癌、胃癌、食道癌等等)以及中早期癌症,所以你要么就得一个世界上都罕见的癌症,要么就捱到晚期再去医院检查。
  (2)肝病
《在中国千万别买重大疾病险》的表述:“暴发性病毒性肝炎:…………其诊断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标准:a.肝性脑病,出现意识障碍; b.持续性黄疸,且肝功能急剧退化;c.弥漫性肝小叶结构破坏,仅剩下倒塌的支架结构。医生解释:a和b任何一项要是符合的话,这个人就已经没什么活路了,何况是两项都符合,你要是达到这个程度,医生已经不可能给你治疗了,直接让你准备后事  了。至于c,就更缺德了,这个c规定的诊断就是只有尸检才能出来的结果,也就是说,你不死,是绝对没有可能得到赔偿的,就算你死了,也未必能得到赔偿,因为尸检的结果未必完全符合c。”
  (3)冠状动脉外科手术
《在中国千万别买重大疾病险》的表述:“因冠状动脉疾病而接受一条或以上的光状动脉的开胸手术,…………但不包括血管成形术、镭射治疗或其他在动脉之内做手术。医生解释:开胸手术的目的就是做血管成形术,否则就没必要开胸,但是人家不包括了。所以这一条相当于没有保,因为自相矛盾,不可能做得到。”
香港保单:(已接受开胸冠状动脉旁路血管搭桥外科手术,以矫正一条或一条以上之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但须提供血管造影以证实冠状动脉阻塞情况严重,及经心脏专家证实手术必须进行。不包括血管成形术,胸腔镜手术及其它动脉之内做的手术程序或任何镭射治疗。)  此外香港保险还有其他国内保险公司不承保的病种
A、爱滋病。国内的保险公司一律是不赔,我的保单可以理赔因输血感染的爱滋病;
  B、原位癌
国内是不赔。但香港保单乳房及子宫原位癌、睪九原位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列入特别疾病,先赔20%的权益金。馀额如果这些疾病进一步严重时赔付。
  C、任何末期疾病
国内的没有,香港保单有。这是很大的不同,这意味着,如果投保人得了SARS、禽流感新生疾病而死亡的话,他们的保险公司是照样赔,但你别指望内地的保险公司会赔付。
  4、保险公司与险种选择上,前面我说到,对保险公司的选择我主要考虑的是几家大的保险公司,然后就是产品,我本来最开始考虑的是重疾或者重疾+隽升,因为这两块是国内卖得最火的,可是当给我拿到计划书对比的时候才发现,重疾由于交费时间长,其实如果按照最后交的钱和隽升差不多的条件下比较,由于保障的病种类更多实用的是中老年病(老婆是医生,通过保障病种类和家里遗传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孩子可能收益的主要是癌症或者心血管病),所以我选取的50岁作为比较,相当于重疾保障的钱,其实我买隽升也能得到更多的钱,而且考虑到今后孩子应该也是会有医保的,所以我决定放弃重疾改选隽升,不过隽升也让我有一点不满意的地方就是,说是个保险可是完全感觉就像个存款嘛,因此我最终选定的守护一生也更让我满意。  可是就在今天白天,我突然在天涯上看到一个帖子,也是一个买了保险的写经历,里面说道隽升是个花架子,特别是如果提前有取款的话对后面收益影响很大,他帖子里面推荐理想人生,(2015年4月以后原理想人生变为守护一生和理想人生两款,区别在于购买人是否18岁以下),所以今天全天我的电动小马达又开动了,直接让朋友做了守护一生,隽升和重疾3款保险的计划书,我亲自对比,对比结果大概说一下把,守护一生和隽升比,多了人寿的保障,相当于前39年守护一生的收益会低于隽升,但相差很小(总额上大概低1,2千而已,)但是多了人寿的保障,虽然谁都不想得这个钱,但是至少多一份保障嘛,这个保障还是挺高的,举例说明,每年8000美元,交5年,这个人寿保障就有25400,这个杠杆还是挺高的,39年以后守护一生的收益就会高于隽升,所以最后不管是收益还是保障上都更让我满意。另外我还做了一个提款的计划,按照每年800,交5年,在孩子21-24岁4年里每年提取6000块做学费,30岁时提取6万做婚嫁金,在这样的情况下,到50岁时,不管是身故还是退保所得的金额都是每年2200交20年的重疾(这两款最后交的费用都是4万左右)到50岁时赔付的身故或者退保金额的2倍。  当然这里不是推荐守护一生产品,按照香港的说法是选保险关键在于选适合自己的,当然重疾在前几十年发生理赔后的收益肯定是高于守护一生的,我只是根据预计收益年限考虑,所以选择了守护一生,在这里介绍也只是为大家讲述一下经历而已。不做广告啊  5、外汇问题,我是这么考虑的,首先美元还是现在世界上主要的结算货币,人民币要是想成为老大,估计除非中国当老大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还是持悲观态度,主要是国内的情况大家都清楚,改革只是当权者权利的博弈,如果当真的有改革伤及到了国之根本的话,我认为当权者放弃改革是肯定的(个人观点啊,国安的同学别找我啊),所以我认为人民币升值的空间有限,换一个方式来想,如果人民币和美元保持不变或者美元升值,这笔保单的收入就更大了,如果人民币今后真升值了,其实最不怕的不就是我们中国人吗?因为保单只是一小部分财产而已,我们手里就是人民币,所以也当对冲了风险了。  除了以上几点,通过调研我还发现了香港保险的其他几个优势:  1、“不再异议”条款
即保单生效两年后,保险公司不得对投保人在投保时提交的文件提出任何异议,但恶意欺诈以及不缴付保费情况除外。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基本条款,是为了确保投保人的利益而制订的,每个保险合同都有,如当投保人“无意”忽略一些健康状况,保险公司应该在投保人两年内去查证,否则就失去时效。而国内的保险公司,都没有“不再异议条款”条款,因为我们保险公司在引进“保险”这个舶来品时,凡是对保险公司有利的条款一概吸收,对老百姓的权益却非常漠视,说“无耻”可能过份了点,但的确是咱们老百姓不幸生在中国的悲哀!
根据这个条款,我的理解是,就算是投保时没有申报一些不很严重的病(不是保单承保的危重疾病),如高血压、乙型病毒携带者等慢性病,如果两年内不发病的话,两年后保险公司无权对你的情况提出异议。(如果国内的保险公司,因没有这一条款,百分之一百是被拒赔的)。此外,我还就这个条款请教了律师,对方的解释是,根据英美的普通法,保险公司要说明你恶意欺诈,其举证是非常困难的。我并不鼓励在投保时隐瞒身体健康情况,因为要确保保单百之一百安全。当然,如果你在体检时知道一些疾病,但没有在2001年以后使用医保卡就医,那可不报告,因为保险公司即使想查也不到  2、低投入,同级别的保单保费较便宜两至三成,每家保险公司在推出一款产品时,首先会进行保费率核算,这是由生命表、投保率、公司运营的能力这3个因素来决定。“从投保率来说,以北京为例,估计就40%的投保率,而香港的投保率将近120%-130%,这就是说,同样是赔偿100元,北京只有 40个人去承担,每一个人摊得越多,保费率就越高。”环亚资产规划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叶一舟说。从生命表来看,香港人生命表上显示的死亡率比国内低很多,这意味着一笔保费香港的保险公司会多收10年的利息。此外,从每一家公司的营业能力、税率上看,香港的保险公司承担的税比国内低很多。保守估计,国内的保险产品费率比香港的高将近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购买保险产品更是为了隔离资产、财富传承、节税避债等目的。在投保的同时,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不失为锦上添花。香港保险公司每年都会做投资,品种包括股票、债券、商业地产等等,而投资比例和时间是受到严格监管的,再加上死差、利差和当年的利润,会按照一定比例分给股东和部分投保人,保诚执行的比例一般为 1:9,即总利润的 10%分给股东,90%分给投保人。反观内地保险产品,分红一般从首年保单就开始,保险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投资收益可分配盈余的 70%进行分配,且透明度不高。  3、持有部分外币对冲人民币贬值风险,  按基本物价计算,78年至09年,人民币币贬值了58倍,年CPI高达14%。网上有一篇徐以升先生的博文《系统性质疑CPI》,介绍了南方基金高级研究员万晓西先生做过的统计,他从《北京物价志》、《上海价格志》、《广州市物价志》等资料上查询了1978年的单品价格,包括食品、医疗、衣服、交通、烟酒和居住等6大类,然后和今天的价格相比,估算出78年的51元的购买力,大概与09年北京的3000元相当。31年贬值了58倍,换算成通货膨胀率的话高达每年14%!这是一个比GDP增长率还高的耸人听闻的结论。  而这种演算法的缺陷是电子、汽车等工业制造品在78年的时候无从买起,物价的比较只考虑了78年能买到的商品。工业制造品跌价很快,如果将工业制造品的价格也列入比较的话,算出的CPI不会有14%那么离谱。但是,如果仅仅是购买食品、医疗、衣服、交通、烟酒和居住等基本物资,将花费过去58倍的代价。  按黄金价格计算,1979年至2010年平均每年CPI高达10.8%!金价从79年11月的12.5元/克,到2010年11月的297元/克,涨了23.76倍,平均每年涨价10.8%。如果按99年12月金价77元/克计算,近11年的通货膨胀率尤其惊人,达每年13%!按数学上的72定律(72/10.8=6.6)可以很快计算出,在10.8%的通货膨胀之下,货币平均每6、7年贬值一半。对于10.8%是不是中国的长期实际通货膨胀率,文章表示不能确定,但是10.8%这个数据确实可以解释很多事情:2000年后猪肉从5元涨到15元,10年涨3倍,与10.8%通胀相符。告诉你30年来中国的实际年通货膨胀率80年代万元户还是富翁,到现在谁家里如果只有一万元,跟赤贫也没大区别了,财富就是这样被消灭的。无论手里拿的是存款、保险、债券甚至还有基金,只要是钱,在超过10%的通胀面前都会被消灭得干干净净。大众能够参与的跑赢通胀的投资品,也只有房地产了。现在知道了为啥房价跌不下来了。房价被政府强行摁住之后,下一个暴涨的可能是土地,现在有的地方土地流转后,已经能部分应证这个观点。另外,还有博文根据史料记载,发现1920年代北京百姓的生活水平高出现在许多。据史料分析,20年代北京〝4口之家,每月20元伙食费,足可维持小康水平〞。按照《年北京社会状况调查》的结果,20年代初一个4、5口人的劳动家庭父母加两三个孩子,或老少三代每年伙食费123.4元,也即每月11元就可以维持了。当时一个标准家庭的贫困线定为每月收入10元之下。1920年代,在北京较为有钱的知识阶层,全家每月必须的生活费(伙食、房租、交通费)80元已经很宽裕了,许多物价比上海市低。而教授、讲师们的收入,普遍在200元以上,甚至可达400元。因此能够盈余很多钱来购买中外文书籍报刊,并且从经济上提携后起之秀和自费出书。  4、美元相对稳定,  ,美元购买力下降了94.4%,目前美元几十万亿国债有很多被其他国家银行作为货币储备,还有大量的美元被锁在金融衍生物中,另外大量美元作为热钱到了新兴国家,是那些国家股市房价太高主要推动者,这三点都确保了美元视乎在美国国内并没有什么通货膨胀  5、高收益。平均收益率内地为3% - 5%,香港为5% -10%,比较了网上保诚理想人生的保单1995年投保生效,这期间经历了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股市崩盘危机,还有美国恐怖袭击,也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其中有4年分红是不如预期,但是在保单第17年,英国保诚实际分红数值依然超出承诺分红数值16.34%。    6、保险经纪人,他们是不能虚假宣传的,在香港虚假宣传要被吊销执照,所以他们比较实事求是。不会一直叫你买买买  7、后续,理赔直接是寄单子过去,钱就打到卡上。理赔不用跑去香港!审核好简便。让人惊讶。我的保险代理解释是,香港保险严入宽出,所以理赔容易。香港保险就两种情况需要本人到香港。第一种,第一次购买,除了未成年人除外,第二次,身故赔偿,家属要带死亡证明到香港。就这两种,其他都不需要本人到香港,  8、香港住院医疗的优势,主要在于“不限制地区、不限制药品”  9、免税,保费退回免税的  最后还有就是我分析出的香港保险的劣势:  1、换汇损失,第一次到香港可以直接刷支持美元的银联卡,今后每年就要用网银转账到保险账户,这个到比较简单,只是用人民币换美元会有一些损失,等理赔回来后又要换回人民币,相当于损失*2,不过也不是太多,可以承受  2、找一个靠谱的熟悉的经理人,虽然经理人就算离职什么的,保险公司也会有其他经理人接替,可是万事图小心,我还是觉得最好能有熟悉点的人,心里更有保障些,到底今后理赔什么的都要人家给你跑呢  3、如果出现法律纠纷,会要求投保人到香港出庭,不过这种可能性应该极小的,到底理赔率90%以上,还有什么纠纷的嘛  以上就是我从没准备买保险到确定买香港保险的内心经历,我准备3,4月份趁香港机票便宜的时候就前往购买,写出以上历程处于私心,就是想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帮我分析一下还有什么我没考虑到的,反正我觉得考虑下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的,所以征求下大家意见,有问题的可以私信我或者留言,这段时间我争取每天抽空上来看看,我就像听到点不同的声音。  当然这写历程也可以为需要的朋友做个参考。另外,如果有也决定一起去的,可以大家约一块啊,反正我朋友这边说的是有点返点,到时候一起返给大家就是。反正听说他那边做得挺好的,也不会在乎我这点小单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
  看样子楼主了解的比较清楚,但是香港保险是不可以返点或返佣的,如果有返点,保险公司可以将保单作废的,所以一定要找靠谱的保险代理人,靠谱的保险代理人是不会返点的,这样会给你留下隐患的
  免费咨询香港保险,正规持牌经理(非中介),可加微信,谢谢大家!
  1、香港因为是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丰富,因此注重客户体验和服务。保险不仅保障全面,收益高,而且保额更高。   2、香港大病保险产品保障相比内地,保障更加全面,内地保险保障43种左右的疾病,20万人民币,而香港则保93种疾病,100万港币。  3、理赔只需在其指定的内地三甲医院诊断书快递过香港,保险公司会在一个星期内会将款项打到你账户。 香港保险不允许内地人直接买。要联系内地第三方服务公司如中融恒富预约或微我
  我司代销各种海外保险。最畅销的有英国保诚分红险, 美国友邦健康险等。欢迎咨询150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股票/基金&
去香港买保险靠谱吗 如何维权
作者:戴蕾蕾 沈佳苗
  香港保险的吸引力何在?除了更为快捷、高额、周全的保障外,一部分内地富豪借此途径规避可能发生的遗产税。但这种作法在专家眼中并非绝对可行,人应当在详细了解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法治周末记者 戴蕾蕾 实习生 沈佳苗
  根据近日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上半年内地投保人贡献的数额突破了100亿港元。
  “目前来说,去香港购买保险的内地投保人大多集中在中高产收入人群。”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而法治周末记者在QQ群输入关键字“香港保险”后发现,有多个关于香港保险的QQ群,其中探讨的群成员大多是想到香港购买保险的内地人。
  (香港)有限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以下简称)向法治周末记者介绍:“目前内地投保人购买最多的两款产品类型是保险和储蓄型保险。”
  “内地投保人愿意去香港购买保险的原因无非是香港保险公司的保费比内地的便宜且收益也相对较高。”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除了保费便宜以外,香港保险还有什么独到之处让内地投保人趋之若鹜?内地投保人在购买香港保险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风险?
  香港保险吸引力何在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香港全年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单保费为44亿港元。2011年的保费为63亿港元,之后几年大陆居民到香港投保的新单保费平均以50%的速度增长。2013年内地保费规模达到了149亿港元,占全港新单总保费16.1%。
  “内地投保人去香港购买保险是在2003年香港开放自由行之后,之后就出现了非常强劲的增长趋势。”阿拉丁财富西南大区总经理何徐先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为什么大批内地投保人不惜舍近求远,一定要去香港购买保险呢?
  业内保险专家丘斌斌向法治周末记者分析,香港保险最吸引大陆居民的就是保费相对便宜。保费的计算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生命周期表(死亡率)、费用率、预定利率。
  “保险公司在计算保费时,是以整个国家或地区的死亡率来进行计算的。香港居民的平均寿命要比内地长,同时发病的概率也比内地低,因此同样年龄的死亡率香港也要比内地低,因此保费就会便宜。”丘斌斌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丘斌斌对法治周末记者指出,香港的地域狭小,却拥有着多家保险公司,竞争非常激烈,很多时候都会通过降低保费来竞争客户。
  “同保额同种类保险的比内地低1/3至2/3,因此保费可以便宜三到四成。”友邦业内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对此,王绪瑾表示赞同。他认为香港保险的另外一个销售重点就是,内地投保人获得的收益相对内地而言较高。
  法治周末记者从友邦销售人员手中拿到的一份资料显示,在香港购买储蓄型大都提供4%以上的年复合回报率,有的甚至高达10%的回报率,分红保单还有附加每年现金红利或基金结余。
  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内地的寿险预定利率长期被定为2.5%,直到2013年8月才上调为3.5%。”友邦业内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用保险避税是销售噱头
  据记者了解,我国于2004年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2010年,对其进行修订,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
  如果按照2010年修订的《草案》来实行,那么遗产税将以累进税制的方式起征:80万元起征,80万元以下的部分不征税,80万至200万元、200万至500万元、500万至1000万元以及超过1000万元的适用税率分别为20%、30%、40%、50%。
  巧合的是,2006年香港的立法会在2006年通过了取消遗产税的法案。
  一时间,内地大量的富豪们都开始对未来可能到来的“遗产税”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据相关媒体报道,内地富豪大多通过在香港地区购买高额保单,指定受益人的方式,希望未来在不用再缴税的前提下,将自己的财产转移给下一代。
  “我们目前可以通过很多巧妙的办法来帮助内地投保人应对内地可能到来的遗产税。”友邦保险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直言。
  王绪瑾对法治周末记者说:“这种行为既不能说是合法的,也不能说是非法的,目前只能称为是合理的行为。”
  但富豪们真的能够通过购买保险来避税吗?
  北京律师协会保险专业委员会委员李滨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从保险的功能来讲,保险本身没有避税的功能。而且保险金的给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发生约定的保险事故。”
  李滨认为,如果富豪在香港购买保单时,明确指定了受益人,那么指定的受益人在被保险人身故后受领保险金是不需要纳税的,同时由于这部分保险金有明确的受益人,因此即使被保险人生前有债务,也不能用保险金来清偿。但如果保单签署时没有明确指定受益人,目前司法实践还是有争议的,主流观点认为此时被保险人身故保险金属于被保险人的遗产,虽然无需纳税,但可以用来偿还被保险人的生前债务。
  “保险公司这种销售说辞,实际上完全不具有可操作性。”郝演苏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丘斌斌则认为不是所有的保险都有避税和避险的功能,内地投保人不要在没有理解保险详细的情况下就盲目购买。
  风险规避路径
  那么内地投资人选择购买香港的保险是否存在一定的风险呢?
  丘斌斌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内地投保人在香港买保险有一定的限制,香港当局要求大陆居民(大于18周岁)必须亲自赴港签署保单,才承认是合法的,否则将被认为是无效保单。
  “由于香港使用的是繁体字,而大陆使用的是简体字,对于条款的语言表述也有所差异,因此内地投保人很难对法律理解到位。”丘斌斌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一旦需要进行诉讼,也是需要依照香港的法律,聘请香港本地的律师,而这些对于内地的投资者来说都是陌生的。”
  郝演苏对法治周末记者指出,香港保险业市场在前几年就已经推出了人民币保单,因此如果是购买人民币保单的内地投保人不会存在汇率风险。但是也不能排除,有一些内地投保人购买了以美元或港元计算的保单,那么的确会存在由于人民币的升值,而出现保单缩水的情况。
  “目前大部分前往香港购买保险后产生纠纷的主要集中在医疗程序上。”丘斌斌对法治周末记者说,“牵涉的主要内容是内地投保人在赔偿过程中是否符合赔偿标准,或者说被保险人最终获得的收益率是否能够达到原先预定的收益率。”
  那么内地投保人一旦遇到纠纷,应该如何维权呢?
  据记者了解,随着内地投保人在港购买保单的数量急剧上升,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决定于日起,将服务范围扩展至非香港居民。只要保单持有人持有的是合法的香港保险公司的保单,那么无论其居住在何地,都可以获得投诉局免费的服务。
  但是,法治周末记者查询了保险索偿投诉局的官网,在其投诉须知下的职权范围一项中发现,索偿的金额不得超过80万港元。
  “在索偿金额较大情况下,内地投保人还可以选择通过聘请香港当地的律师来进行诉讼。”何徐先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但是可能会存在相对高昂的经济和时间上的成本。”
(责任编辑:HN022)
10/22 09:4910/22 00:0410/06 20:2310/05 15:3409/20 01:5209/20 01:52
保险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品活动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地人买香港保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