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一94年连续在全民健身舞第十五季企业工作十五年以上的职工如何办理养老保险?

如何解读《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①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②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③建立职业年金制;④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普遍发放全国统一社保卡;⑤未领够139个月即死亡,余额可继承。
按时间排序
人民公仆、纳税人和公务猿是两个群体之类的思想是很奇奇怪怪的,公务猿(高级人才除外)性质就是服务员,拿工资,给服务。顾客调戏餐厅服务员,回头小姑娘给你上菜前会往里面吐唾沫~。只不过现在绝大部分的思想,把这个群体特殊化了。不动头脑的会认为,哎呀呀,我是纳税人,我就是你爹,叫你干啥你得给我干啥;或者是哎呀呀,我是有编制的人了,艾玛我只要不违法乱纪其他的干啥都不怕不怕了,那谁谁你能奈我何。这种思想,从总体上来说,是少的。但是,现在媒体呀,自媒体呀把这种只能当作不动头脑来吐槽的槽点推成了热点。 我们科层制建设确实有问题,确实应该深化改革,但是,改革的动力或者是表面上看起来的动力,不应该是这种奇奇怪怪的思想。从一般公务猿角度来想,大部分人考公,当时就图个稳、“安逸”、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最起码本系统能混个脸熟)、偶尔还能偷偷幻想一下以后万一有权了做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但是捏,进来以后,发现确实很稳,但是一比较,有人跟你一样儿稳的时候还比你安逸,心里能快活?所谓”安逸“,这玩意儿是没法比较的,你说我安逸,我觉得有人比我更安逸,你说你在企业幸苦,你没看到林业部门的博士钻深山老林搞调查,卫生部门苦学多年的医生被莫名其妙的被砍,信访部门的小姑娘被莫名其妙的骂哭,民政部门坚持原则结果被人堵门骂。有社会地位么?在自己辖区、自己的部门,是跟谁都脸熟,但是顶多知道哪些程序是找哪些人办理,更何况除了辖区,谁鸟你?有权了能做奇奇怪怪的事情~~这个事件中,有权、奇奇怪怪的事情,对95+%的公务猿来说,就像太阳一样儿,亮的刺眼,但是一辈子也不可能接近。
(以下仅从没有分析具体数据,没有查阅资料,仅凭胡乱脑补) 现在终结双轨,那么,传说中的退休待遇高可能就不存在了(具体我也没闹明白,随大流说的~)。说白了,大众董事局接到太多非洲捷达客户投诉,说纽约卖宾利的销售顾问工作服太好,服务却很一般。于是,董事局决定,全球销售顾问得自己掏钱买,穿着跟本地捷达客户消费能力一致的衣服来上班。从社会角度来看,这是迈向公平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增强了社会对新BOSS的信心和期望。但是,要考虑到体制内部分人的不理解。改革么,总是会遇到反对的阻力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人民幸福指数再高也是朝鲜,软实力最终还得有硬实力顶上去,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是扯淡。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应该算好事儿。如果收入变低,我心里不爽,我去想办法卖宾利或者去卖烤面筋,能闯到高收入,对我是好事儿。如果收入变低,我心里不爽,但是我还是只了解捷达的性能,卖不了宾利,学不来关东煮,只能窝在这儿,我没本事,活该,这对我个人和社会,都是好事儿,没本事的人,就应该拿底薪。从国家层面来说,肯定是好事儿。因为,决策层和智囊团都是站在国家层面的大牛,跟我这样儿坐井观天的家伙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他们这么做,必然有他的重要意义和社会影响。别整天想着皇帝砍柴是不是用金斧子~~~所以,相互以平常心对待,也以平常心看待这事儿。不要割裂成两个群体,被一群为(xin)民(ji)高(biao)呼的”大V‘带着嗷嗷叫,解决不了事儿,对个人和国家也啥用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没本事,就别BB;没本事,就该收入低;没本事,就只能期待“公平’。天下没有公平的,A一身本事却进了一个夕阳产业,B只上过小学而且数学还是体育老师教的,C先天精神残疾而且家庭贫寒,D、E、F、G....... 在自己的起点上,努点力,吃饱喝足,有余力的人帮帮力不足的顺便为社会做点贡献这才是你的价值所在。 老天爷最大的公平就是,他对每个人都不公平~~~~
上海早就交养老金了,我看了下工资单,每个月54,可笑么?难道以后靠这养老。不清楚以后的百分之八是否包含津贴,如果纯工资,一共八百多,恩,乘就不乘了。现在公务员工资水平高么?说实话,像现在实习期,所有工资津贴加起来三四千,转正后呢,五千多,不至于说少,但是,你要考虑到这是未来基本十年内工资水平,那么,高么?在上海这样一个城市,公务员其实也就比流水线的工人收入略高,能靠什么买房,过一个体面的生活?公积金?每个月个人200多加单位200多的公积金能说什么?所以,如果这次改革不仅减少当前到手收入,并未来退休后待遇也大幅降低,那么,还有什么必要留下来呢?
这个政策不是孤立的,这是在扫清推实现迟退休前面的一个大政策障碍。
1,好事,墨迹了这么多年,总算实质化了,以前公务员没有这方面的账户,包括早期的医疗,那才是真正的无底洞呢。同理,车改也是,别看现在发钱了,好像发了不少钱,以前养公车,那也是个无底洞。2,在不涨工资的情况下,对于之前不扣养老保险的公务员来说,每个月要扣掉12%的个人缴纳部分,工资会减少。所以先涨后并会是减少改革阻力的方式。说句题外话,8项禁令之后各地啥也不发,被认为是反改革派蓄意制造“民怨”抵制改革,之后总工会赶快给口水喝,改革高层是要团结民心的,只扣不涨不利于改革。涨过扣过之后,再加上车改,公务员实际到手的金额会比现在高。体制内重点关注怎么涨:又是搞地区补贴,还是全国都涨基本工资,传说中的工作年限越长职务工资越高,是否能出现。3,骂公务员当然是传统了吗。这个都无所谓,现在哪个行业没人骂呢。重点不是不让公务员涨工资,而是如何提高公务员渎职、不作为的成本,公务员进出制度的改革。这里面就有年金的事了,港片都看过吧,若任职期间有啥过错之类的,部分或全部养老金拿不到,企业年金大概有一部分这方面的制约作用。4,最后呢,中国最终还是要往小政府的方向努力,否则拆东墙补西墙,泡沫不断扩大,吃财政饭的越来越多,怎么都没啥前途的。若真往小政府方向走了,会有更多改革措施的。
要跳出这件事看这个问题。首先,克强哥在上任时就已经明确政府要简政放权。简政放权的结果,就是政府要管的事情变少,进而政府的机构和政府公务员原则上应该同样减少,如果政府机构和公务员减少,则政府的支出理论上应该减少。其次,双轨制取消但不降低公务员收入水平,意味着要多一块政府支出来替公务员缴纳社保,这块支出从长期看,是应该从缩编带来的资金中解决的。所以对于整个政府长期而言不具备很大的成本。第三,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想通过卖地开源的可能已经变小,想通过发债来倒逼中央政府的机会也被堵住,只能通过节流来维系地方政府运转。这种增加成本的决策,也逼着地方政府得想方设法去控制不必要的机构设置,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既没给公务员带来什么损失,也给了地方政府压力,长期看资金还能平衡。
本来只是在
朋友的答案下的几条评论,忍不住想上来答一下!目前只是出了一个中央的政策,政策只是指导,落实到各地各部门各个公务员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这是其一。现在的政策是公务员养老金这块单位和个人都是不缴纳的,退休之后直接按照现行标准拿退休金,而新的政策为公务员要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定的比例进入养老金账户,退休之后,按照个人和统筹账户的标准拿退休金,也就是说,最新的政策是降低了公务员的实际收入。我本以为知乎上的朋友们会更加的理性一些,不会为了喷而喷,不会为了喷而脑补。但是我错了,依然有不少的人脑补各种妄想!1.公务员不会缴纳这部分!哪里有这么说了,哪里有这么做了!!!!!!2.公务员缴纳了养老金,工资一定会涨,一定会涨!缴不缴纳是现在的政策确定了,涨不涨工资是另一码事!!!另一码事!!!十几年了,你还不允许人家涨涨工资?你在一个单位干了5年,一点工资不涨,你同意?3.单位缴纳的20%会增加社会成本!谁说的,以前公务员所有的养老金都不缴纳,退休直接拿钱,这不是社会成本?换句话说,大多数的公务员不会直接像企业单位的人员一样创造利润(价值、财富这些词都不合适),他们本来的收入及支出也都是财政支出(所谓的财政饭)目前没有任何的解说此次公务员养老并轨会增加他们的养老金!4.更有甚至,某些答案不知道是真的公务员还是冒充的,竟然宣称降低了收入,那就多磨点洋工!这更可笑,以目前的反腐和检察制度来说,我想很快,考核制度、投诉制度也很快就会出现了!目前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落地实施,而不是为了喷而脑补!
吐槽下我国目前财税制度,希望能扇醒还以为tc万事好,财政是聚宝盆的看客。1、分税制前提下,中央拿大头,省里拿中头,地市拿小头,县区基本喝汤,乡镇基本看着。2、营业税改增值税,基本上属于中央吃地方一大法宝。吃的地方有苦说不出来啊。3、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财税任务,这些年空转无数。例如:补贴给某企业100块,再收100块税,ok完成税收任务100块。目前已经难以为继,而且严格的纪律要求下,从去年开始基本上没疯的都开始停或减空转,自然地方税收总量,增长都下降。4、整体上来说财政收入=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主要是卖地+罚款),税收收入目前占比应该是没到50%。5、所有的关于民生的事物都是地方政府出钱,中央基本都是不管的啦~6、只有大项目地方才能争取到中央的财政支持,要么就是穷掉地当国家级贫困来吃国家转移支付。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跑部钱进”,为什么明明穷的叮当响还能盖大楼。7、所有的非中央直属公务员事业单位都是地方出钱养。不少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8、过去企业税收还属地化,前几年改成到总部汇总纳税,结果大型企业总部都在北上广深~真是要了地方命了。9、地方现在能收的主体税种就剩下资源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最大最大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含过去的营业税),消费税,关税都是中央吃完肉,下水骨头往下扔扔,一级比一级少。越到基层越穷~看了这些希望各位对地方财政情况自己判断....-------------------------------------------------------------------------------------------------------------------------------这个改革,完全是为了买好给自己挖了个大坑。不论谁出钱,单位统筹部分这20%的财政负担弄不好都会成为压垮地方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现在的情况对地方政府来说就是财权全拿走,事权全下放。经济情况恶化,好企业全部集中到北上广及中央财政(因为集中到总部纳税,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地方政府和石油打架),房地产下行导致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卖矿都卖不出去。涨工资,车补,养老,这些钱谁来出?要了地方政府命了。最后弄不好全社会都跟着倒霉。
2013年考进体制内的(公务员编)
我个人对于交不交这8%没有太大异议
因为这是大势所趋我关心的是:1、同样单位、性质工作,因为地方财政不同 工资待遇的严重不一致我一个月到手2K多 我们省会城市,一个事业编的一个月到手接近5K
生活水平我觉得都是吃饭哪里不一样(除了房价高于我们)2、级别不同待遇不同可以理解,但相差太大
就说车改我就觉得有问题(我们这还没改,目测财政没钱),都是上班,你级别高是不是你每天坐宝马,我站站公交 所以你的车补就比级别低的多
车补应该大体一致,大家都是上班
我先问问你,看昨天的新闻联播了吗?其中就有《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播报。其中有一个关键字就是,化解“双轨制的矛盾”这就告知大家。深化改革是玩真的了,人心所向没办法,人们恨贪污,就反腐、对于养老保险双轨制,也让人民感觉到了不公平,人心所向就是根本。这则新闻就是告诉人民,党与大家是站在一起的,对于领导干部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发生冲突,依然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服务嘛。新闻联播也讲到了,并轨的方法,及目标各种细节都有讲到。希望你能好好看看!
1、缴费不缴费都是国家的钱,无非是减少公务员加薪的舆论阻力。2、并轨不是好事,技术型公务员及资源型公务员将大范围流失,如法官、证监会官员等等。3、现在公务员所承受的民粹,是为前些年某些公务员的行为埋单。前些年多嚣张啊,现在受点委屈是正常的。4、明天的民众同样会为今天对待公务员苛刻的行为埋单。5、民众太双重标准了,一句“不愿意干就滚。”,多么的无逻辑。滚了也轮不到你,真的。这些靠自己考进去的人滚了之后会是有关系的人进入,之后看怎么祸害你们。
同工同酬,应该的,双轨制本来就不合理。公务员待遇低是另外一回事。跑个题,我特别无语有些人说的什么“公务员就该挨穷”这类的话,好像如果这样自己就能占多大便宜似的。连市领导都不说,就算是个县长,那也是想让谁发财谁就能发财,而且手段可以完全合法。批一块地开砖厂,老张老王老李谁都一样干,决定权在谁?你给这种人一个月开5000块钱工资再不弄点福利,这不是逼他们寻租吗?不想法弄钱就得自甘清贫,可是甘于清贫他还出来做官干什么,在家种地不就好了吗?反腐败严明纪律是一方面,高薪养廉也很重要,至少你得给这些掌握权力的人一个不捞钱的理由。就算现在,很多优秀的毕业生也都不会选择公务员,而且根本不会选择基层公务员。公务员待遇再不适度调整,以后进公务员队伍的就三类人:一类是只图清闲消极怠工的,一类是削尖脑袋进来准备捞钱的,一类是家里有关系能很快调动或者有借用的。算到最后你们一样捞不着好。
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因为目前只看到了铺天盖地的新闻里公布的国务院文件,各地的政策正式落地肯定还需要时间,所以具体的执行方案目前未知,只能根据现有的国务院办法进行一些探讨。首先,大家都看到了,基础制度实行并轨。这说明我国距离实行基础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制度又进了一步,至少在机关事业和企业这两类目前覆盖就业人口最广的制度上已经实现了这样的政策构成。具体到机关事业,就是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企业,则是无差别的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在不考虑年金(即 补充养老金)的情况下,在职职工,无论其就业部门如何,基本养老金的政策是一致的,都实行“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完全一致。其次,《办法》做出了一个引导,就是明确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并且规定了年金的账户规模(个人4%,单位8%),以及明确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养老金。但是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办法》并没有明确职业年金的权利归属,也没有明确职业年金的计发办法。如果参照企业年金制度,年金是全额归属参保人员个人所有的,但是这里并没有明确。也没有列明职业年金的计发办法,是参照目前的个人账户实行按月等额计发呢,还是这个年金根本不属于个人所有,只因缴费存在一种未来受益权利,等退休后按照统筹账户养老金的办法进行一定计算后发给个人。也就是说,没有明确职业年金到底是实现了对账户的所有权,还是对未来待遇享受的一个延期支付的权利。随之而来就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如果年金是延期支付,那么好处是必定终身领取,坏处是如果身故,必然不存在继承权;二是如果年金是确定的账户所有权,好处是它属于个人财产,可以继承,坏处是年金账户的钱一旦发完,个人是否还能按月领取年金养老金,这部分资金又从哪里来出?第三,办法反复出现了一句话叫平稳过渡,特别提到了“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目前不知道如何保持,参照企业制度转轨,肯定会在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上动脑子,但是具体怎么搞,只能等政策真正落地之后才知道。第四,第七部分关于转移接续的内容里,提到了在机关事业单位之间转移、跨统筹地和在企业之间转移的问题,大致可以推断目前只是实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接轨,基金可能不一定马上并轨。大家看了我这么说可能又要觉得是假并轨,其实是为了企业人员着想。这里要再次强调,改革前机关事业退休人员退休待遇财政直接拨款,不存在所谓企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养企退人员的同时还要养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各地的养老基金管理大都是很严格的专款专用,不允许用于平衡一般预算的,有谁养活谁的观点的可以休矣!但是我一直担心的是国家会不会为了逃避转轨成本,在并轨的时候全部一并了之,如果二者的基金一旦并轨,很有可能会出现真正的企业养机关事业的情况出现,现在看来基金应该相互独立,那么这样的杯具应该可以避免,但还是那句话,要等政策落地才能真正明了。第五,大家都很关心的待遇问题。我并不是学精算出身的,所以并不能很精确地说改革后到底有多少钱可以拿。但是在固定了缴费指数的前提下,暂时把年金账户按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办法处理并计发的情况下,无论无通胀还是通胀率是利率两倍的情况下,替代率水平都还是不错的。最后,利益相关,说一句,本人学的是社会保障专业,供职于社会保险经办部门,也属于本次的改革对象。说心里话,看到了这次的改革,我是很高兴的,不光是改革方案相对合理,待遇水平过渡平稳,也因为我硕士的研究方向就是机关事业养老改革,很有成就感,尤其是这次基金未完全一并了之,打消了我一直以来对国家甩包袱给企退基金的疑虑,虽然还有待证实,但是应该没有大问题了。另外,对机关事业单位来说,最大的好处应该是不怕各种莫名其妙的事情了,之前未实际缴费时,一旦有点风吹草动离开了机关事业单位,很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工龄全部不算,甚至有人干了一辈子最后无法退休的,现在全部实际缴费,无论发生了什么,缴费记录都在,不会影响未来的待遇享受,我想这才是对我们最大的意义。就不匿名了,欢迎各位指正。-----------来补充一些,关于会不会引发所谓辞职潮。可以说,体制内的年轻人大多对未来养老要并轨早就有很明确的预期,要跳槽早就跳了也不会等到今天,至于在体制内混了几十年的,人到中年,你说他们还能跳出去吗?多虑了!
市级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回答。
刚看到同事分享的文件原文,大家对此的感受是心寒也欣慰。心寒的是,在这个物价飞涨的年代,国家对自己的职员采取了降薪的办法。欣慰的是,当我有一天想要逃离的时候,我不会再有后顾之忧了。
新的决定,无非是要拉平体制人员与企业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带来的结果是,相对以前,不仅要交钱,而且替代率会下降。但是,在目前不会降,因为建立了职业年金制度,而且体制内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和企业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不在一个池子里。
但是,who care ?
我们会辞职吗?答案是有的会,有的不会。那些已经工作五年以上的人员,那些能力不高的人员,是不会辞职的。但是,对于新招录进的人员,他们有着闯一闯的勇气,也有着出色的技能和头脑,既然无法忍受,又可以逃离,为什么不走?我们单位最优秀的几个人,清一色的名校硕士,在进来之前都是年薪10万起的(刚从学校毕业),进来后是月薪是2000多,不到3000。他们承担着公共服务正常运转的责任,这样的工资水平正常吗?
不辞职,我会更好的服务吗?事实是,公职人员手握权力,对于那些真心办事的人,从来是热心解决;对于满口觉得公务员都是贪污犯以纳税人自居的,我肯定会不爽,我不爽的情绪是会影响我工作的!!!
PS:对于本人来说,在体制内没有前途,又得不到大众应有的尊重。我要的无非是一份相对自由的职业、稳定的薪水和所谓的体面而已。如果这一切都没有,而我有能力去过更好的生活,我为什么不走呢?目前在等工资改革的文件,如果不满意,计划读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谢邀。1、早该了2、谨慎悲观——啥时候能真正执行下来
感觉会让公务员队伍工作热情更低,可做可不做的事,那就不做,可过可不过的事,看乙方的态度,变相滋生腐败。十年前公务员这个工资算中上游,十年不变,现在工资真的不高了,再来这么一出,钱少了,心也更寒了。我知道有些人会讲,公务员这个废物群体,整天无所事事,欺行霸市,给人民添堵,一分钱挣不到才符合王法;但是,1无所事事这种概念真的没有代表性,上海今年取消灯光表演削减安保力度,就是因为警察们实在受够了过节加班而强烈抗议,现在好了,以后上海警察的假期永远也不会跟法定节假日重合了。类似这样默默奉献的公务员还有很多很多,你嘲讽他们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在大厅办护照的前台工作确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少了他们能行吗?2收入较大幅度削减这种事情从客观上来讲对任何人都是不满意/打击热情的,你在企业突然少了10%年收入,你不也要跳脚么。————这里要说明一下,我写这个内容并非要发泄情绪,相对来说我是比较理智的人,从八项规定这类规范机关单位的精神开始,我都是挺支持的,这次并轨我也不反对,只是想想工资可能要因此少个几百元,心情有些低落。关键不在我个人,而是,在公务员群体中尤其是基层公务员,能有这理智的人并不算多,被迫接受这个减薪的结果是必然的,但很多人会因此怀有极端情绪,或者将本来就极端的情绪更加极端化。这种负面情绪会直接体现在工作中,那么就会让群众已经不怎样的“用户感受”再次下降。你给这些人讲大道理是没用的,他们中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双轨是啥玩意儿,只看到自己的工资降低了,不开心,骂ZF骂D。至于不喜欢就走人这一类建议,知乎上很多类似问题,很多人也给了类似答案,可能也有一些自我感觉很有能力(不说是否真的有能力,至少自我感觉有能力)感觉屈才了的人一怒之下就走人了。但是这种建议并不具有普适性,你再劝,还能把9KW党员全都劝退?你以为你是那谁志?在绝大多数人走不了的前提下,至少我在知乎没看到很令人满意的答案。至于匿名,我知道知乎的风向,我怎么会不懂如何阅读空气呢,还是匿匿更健康,匿匿少麻烦。
我就从实际操作来讲存在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最重要的部分是,多出的这部分钱从哪里来?事业单位不是盈利机构,多出来的养老费用由谁出?如果是中央政府出,全国3000多万事业单位人员,平均人头费一下子多出30%,中央财政是否出的起?如果中央财政不管,让各个单位自己解决,那就是变相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成本。很简单,医院,学校之类具备一定议价能力的机构,肯定可以提高收取服务的费用,支出增加了,提高价格很正常啊。而像现在的博物馆美术馆公园之类不收取费用的单位,中央不给钱,那我就降低服务能力,比如每天限时限量提供服务,让你上个公园提前三个星期预约,这样在人力投入上增加的成本,就可以从服务劣化中得到摊平。目前事业单位存在着各种问题,但实际上是以事业单位的低人力成本在为全社会提供福利支撑。事业单位本质上就是社会养的,提高事业单位的人力成本,未来看,还是会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成本。不过也好,不患寡而患不均,眼前公平了,气顺了就好。至于以后是否看病更贵上学更贵去公园更难,那是以后的事情,而且大家都一样,没脾气。
并轨开始了,估计考公务员的热度要降低了。现在部分高校教师已经改革了,有的大学教授按以前标准能拿到1w的退休金,现在少很多了。原来是养老金多轨制,高校教师和公务员不用缴费,退休可拿到百分之八十的退休金。这样一改革,有很大的利益损失。不仅平时要缴费,退休后拿到的钱也少了。
简单看了下。个人按照工资百分之8缴费,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百分之20补一部分。为了体现与企业的不同,有一个企业年金制度,个人缴百分之4,单位缴工资总额百分之8。 总体来说,个人要从工资里面扣除百分之12,企业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28进行养老。
同时也采用了“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来降低改革阻力。
被诟病许久的养老金双规制就这样废除了。习大大改革的决心可见一斑,相信这样的政策也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甚至一部分公务员也会拥护,因为这将给他们走出围墙带来又一条理由,或许是决定性的理由。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如何解读《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①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②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③建立职业年金制;④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普遍发放全国统一社保卡;⑤未领够139个月即死亡,余额可继承。
按投票排序
【有利于公务员跳槽】首先看一下这个决定的第四条:“四、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详见附件)。”这是什么计发办法?这是企业职工目前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严格来说,过去也有一些省市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险,但是其养老保险计发方式并不与企业相同。企业是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和个人缴费数量决定,可以说是多缴多得,而过去参加社保的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则是按级别发退休金。虽然名义上都叫社会保险,但实际是两套统筹系统。如今,计发办法统一,不仅是待遇统一,更为公务员、事业编制、企业编制之间互相跳槽时的社保转移提供统一的对接口径,从此真的是同一个劳动力市场里的了。同志们,【阶级不按行业分】啊
吐槽下我国目前财税制度,希望能扇醒还以为tc万事好,财政是聚宝盆的看客。1、分税制前提下,中央拿大头,省里拿中头,地市拿小头,县区基本喝汤,乡镇基本看着。2、营业税改增值税,基本上属于中央吃地方一大法宝。吃的地方有苦说不出来啊。3、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财税任务,这些年空转无数。例如:补贴给某企业100块,再收100块税,ok完成税收任务100块。目前已经难以为继,而且严格的纪律要求下,从去年开始基本上没疯的都开始停或减空转,自然地方税收总量,增长都下降。4、整体上来说财政收入=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主要是卖地+罚款),税收收入目前占比应该是没到50%。5、所有的关于民生的事物都是地方政府出钱,中央基本都是不管的啦~6、只有大项目地方才能争取到中央的财政支持,要么就是穷掉地当国家级贫困来吃国家转移支付。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跑部钱进”,为什么明明穷的叮当响还能盖大楼。7、所有的非中央直属公务员事业单位都是地方出钱养。不少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8、过去企业税收还属地化,前几年改成到总部汇总纳税,结果大型企业总部都在北上广深~真是要了地方命了。9、地方现在能收的主体税种就剩下资源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最大最大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含过去的营业税),消费税,关税都是中央吃完肉,下水骨头往下扔扔,一级比一级少。越到基层越穷~看了这些希望各位对地方财政情况自己判断....-------------------------------------------------------------------------------------------------------------------------------这个改革,完全是为了买好给自己挖了个大坑。不论谁出钱,单位统筹部分这20%的财政负担弄不好都会成为压垮地方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现在的情况对地方政府来说就是财权全拿走,事权全下放。经济情况恶化,好企业全部集中到北上广及中央财政(因为集中到总部纳税,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地方政府和石油打架),房地产下行导致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卖矿都卖不出去。涨工资,车补,养老,这些钱谁来出?要了地方政府命了。最后弄不好全社会都跟着倒霉。
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因为目前只看到了铺天盖地的新闻里公布的国务院文件,各地的政策正式落地肯定还需要时间,所以具体的执行方案目前未知,只能根据现有的国务院办法进行一些探讨。首先,大家都看到了,基础制度实行并轨。这说明我国距离实行基础养老金+补充养老金制度又进了一步,至少在机关事业和企业这两类目前覆盖就业人口最广的制度上已经实现了这样的政策构成。具体到机关事业,就是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企业,则是无差别的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在不考虑年金(即 补充养老金)的情况下,在职职工,无论其就业部门如何,基本养老金的政策是一致的,都实行“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完全一致。其次,《办法》做出了一个引导,就是明确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并且规定了年金的账户规模(个人4%,单位8%),以及明确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养老金。但是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办法》并没有明确职业年金的权利归属,也没有明确职业年金的计发办法。如果参照企业年金制度,年金是全额归属参保人员个人所有的,但是这里并没有明确。也没有列明职业年金的计发办法,是参照目前的个人账户实行按月等额计发呢,还是这个年金根本不属于个人所有,只因缴费存在一种未来受益权利,等退休后按照统筹账户养老金的办法进行一定计算后发给个人。也就是说,没有明确职业年金到底是实现了对账户的所有权,还是对未来待遇享受的一个延期支付的权利。随之而来就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如果年金是延期支付,那么好处是必定终身领取,坏处是如果身故,必然不存在继承权;二是如果年金是确定的账户所有权,好处是它属于个人财产,可以继承,坏处是年金账户的钱一旦发完,个人是否还能按月领取年金养老金,这部分资金又从哪里来出?第三,办法反复出现了一句话叫平稳过渡,特别提到了“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目前不知道如何保持,参照企业制度转轨,肯定会在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上动脑子,但是具体怎么搞,只能等政策真正落地之后才知道。第四,第七部分关于转移接续的内容里,提到了在机关事业单位之间转移、跨统筹地和在企业之间转移的问题,大致可以推断目前只是实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接轨,基金可能不一定马上并轨。大家看了我这么说可能又要觉得是假并轨,其实是为了企业人员着想。这里要再次强调,改革前机关事业退休人员退休待遇财政直接拨款,不存在所谓企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养企退人员的同时还要养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各地的养老基金管理大都是很严格的专款专用,不允许用于平衡一般预算的,有谁养活谁的观点的可以休矣!但是我一直担心的是国家会不会为了逃避转轨成本,在并轨的时候全部一并了之,如果二者的基金一旦并轨,很有可能会出现真正的企业养机关事业的情况出现,现在看来基金应该相互独立,那么这样的杯具应该可以避免,但还是那句话,要等政策落地才能真正明了。第五,大家都很关心的待遇问题。我并不是学精算出身的,所以并不能很精确地说改革后到底有多少钱可以拿。但是在固定了缴费指数的前提下,暂时把年金账户按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办法处理并计发的情况下,无论无通胀还是通胀率是利率两倍的情况下,替代率水平都还是不错的。最后,利益相关,说一句,本人学的是社会保障专业,供职于社会保险经办部门,也属于本次的改革对象。说心里话,看到了这次的改革,我是很高兴的,不光是改革方案相对合理,待遇水平过渡平稳,也因为我硕士的研究方向就是机关事业养老改革,很有成就感,尤其是这次基金未完全一并了之,打消了我一直以来对国家甩包袱给企退基金的疑虑,虽然还有待证实,但是应该没有大问题了。另外,对机关事业单位来说,最大的好处应该是不怕各种莫名其妙的事情了,之前未实际缴费时,一旦有点风吹草动离开了机关事业单位,很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工龄全部不算,甚至有人干了一辈子最后无法退休的,现在全部实际缴费,无论发生了什么,缴费记录都在,不会影响未来的待遇享受,我想这才是对我们最大的意义。就不匿名了,欢迎各位指正。-----------来补充一些,关于会不会引发所谓辞职潮。可以说,体制内的年轻人大多对未来养老要并轨早就有很明确的预期,要跳槽早就跳了也不会等到今天,至于在体制内混了几十年的,人到中年,你说他们还能跳出去吗?多虑了!
第一,公务员群体不是一个集体,以古论今,正处级县长以上,才是七品芝麻官,官的最低一级,全国不到三千个县,请计算一下全国近八百万公务员里有多少官。其他的只能称为吏。为什么古人要分官吏呢?因为官有处置权,吏没有,吏只有被处置权,官说什么就做什么,官说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所以,某些领域行政效率低,总体上来说,不关吏的事,关的是官和整个行政程序混乱、重叠的事。所以,不要说公务员都是只拿钱不办事,很多事吏办不了。 第二,拉平任何待遇,都是一种伪公平。拉平全民的养老待遇公平吗? 第三,干多少事拿多少钱是理想化的按劳分配制度,在服务业里是不能实行这种制度的,比如一个餐厅没客人来就不给服务员发工资,显然是可笑的。政府就是一个不赢利的连锁餐厅,官就是各餐厅的老板,吏就是服务员。
早就该改了,企业97年就改了!本来我对此报以很悲观的态度的,觉得至少等老一辈的工人退休了再改,结果忽略了还有“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这个大杀器,当初企业就是这么干的。简单说就是降养老金、涨工资,降低养老金替代率(替代率就是养老金除以在职工资的比率),从现收现付制度过渡到部分积累制度。可以有效缓解财富之间的代际转移,然后把必要的代际转移制度化、社会化。虽然养老替代率降低了,但是至少他党惯于给老百姓打白条的历史终结了……所谓现收现付制,就是用这一辈收上来的保险费,支付上一辈人的养老金,没有个人账户,没有资金积累,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化的财富代际转移——上一代人放弃现时消费,投入到扩大再生产,这些生产的成果体现在了下一辈人身上,下一辈人再回报上一辈。这首先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因为他党是革命党起家(当然,那个时候他党还是我党)。革命年代嘛~讲究的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很多工人的青春,就是在革命中度过的,革命时期一穷二白,没有什么物质,只有坚定的精神理想。后来,革命胜利了,这帮人也老了。革命胜利了哟?是不是改享享清福了哟?结果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在职期间收入微薄、退休以后躺着数钱的怪异现象,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养老金/在职工资),有些高级领导干部的替代率甚至是百分之百。其次,到了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党奉行的是高积累、低消费的政策,这种畸形的制度被更加强烈的巩固下来了。不是说这个现收现付制没有好的地方,他在抵抗通胀的问题上就非常强大,这制度特别抗通胀。你想啊,没有资金积累,不用担心保值增值,现收现付,一辈压一辈的,那可不抗通胀嘛~但是他已经不适合于这个时代了……我国历史上只有国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有养老保险,农民没有,当时也没有私企。所以78年104号文件的时候,国企和事业单位是同一个标准的,都是退休的时候按工龄发给70%~90%的工资。后来私企越来越多,私企没有保险,国企有,这就是第一个双轨制。97年的时候统一,但又创造出了企业和事业的双轨制——企业养老金替代率被降低到了40%、事业单位替代率依旧保持原来的80%。现在终于改革了,由于加入了12%的缴费,大概的意思就是想把替代率统一拉平到60%。其实改来改去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企业和事业都不要得便宜卖乖,最苦的还是农民和下岗职工。所谓老人老办法的意思就是之前那些被他党打了白条,领着低工资的人,依旧可以享受高养老金,这是“不溯及既往”的基本法治原则。他们是法规出台前退休的,彻底的老人,他们的权益是平衡的。新人是法规出台后参加工作的,新人新办法的意思就是入职就是高工资,老了拿低养老金,也是平衡的。中人其实也好理解,出台前参加工作,出台后退休。降低中人的养老金,提高工资,但是很多中人已经领不了几年工资了,怎么办?中人中办法,以法规实施为界,算工龄。工龄越长的,也就是离退休越近的,降得养老金越少;离退休越远的,降得养老金越多。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反正97年就是干的。为什么说着说着忽然蹦出来三张美剧截图呢?是这样的,解读部分已经说完了,我之后想着重讲一下历时多年养老保险的改革对道德文化和法律政治的影响。因为经济上说半天也是换汤不换药,文科生应该坦然承认,制度不可能直接影响经济,只能通过文化和政治间接促进生产力发展。我们是社会科学学生,我们又不是神棍,张嘴亩产万斤,闭嘴包产到户,说破大天没化肥也是扯淡。所以我还是喜欢从文化和政治角度说明一下改革的意义,所以,作为知乎关注者最少的美剧政治家,当然要祭出美剧截图咯,而且是HBO出品的哟,HBO出品,必属精品哟(恩,我就是这样赤裸裸的安利了)。请注意:以下极左言论来自豆瓣,可能给右翼保守人士带来不适,对此,我表示不会忏悔。养老保险改革的意义在于:在道德文化上厘清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在法律政治上厘清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美利坚的建国先贤托马斯·杰佛逊曾经说过——大地总是属于活着的一代人。这句话一方面是在支持其好友托马斯·潘恩的土地公有思想,一方面则是要说明:一代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一代人的手里。然而父母和子女之间、公民和政府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却使得这句话难以变为现实。首先说下道德文化方面:其实养老保险本质是两次财富的代际转移,父辈节省下自己的当期消费、以便对子女进行投资是一次;子女将投资收益分享给父辈是一次。我在下面这个答案里面讲过,不厘清这种关系的坏处。子女的劳动力虽然是在子女身上,但是所有者却是父母!父母在子女身上进行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投资,其目的也是为了保障其老年生活。这些劳动力生长在子女身上,权益属于他的投资者——父母,但是又无法和子女的身体分割。这样就在子女和父母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拥有权益,但对委托事项不了解;代理人了解委托事项,却并不拥有权益。这种错位就带来了一个世纪性难题——信息不对称。委托人难以保证代理人全心全意维护自身权益,所以就要对代理人横加干涉。但是代理人才是最了解委托事务本身的人,外行指挥内行会让代理人很难做……我不知道我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否应该冒险,因为权益不属于我,属于我父母。然而我又是最了解委托事务的人,在父母看来存在很大风险的事情,我却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知道他毫无风险。在没有养老保险的家庭保障、家族互助的年代,文化层面养成了一种父母干涉子女的文化,因为子女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父母的养老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动不动就是“当年饥荒的时候我差点饿死,还不都是为了你blabla,你现在却不听话……”这种干涉是弊大于利的,但是由于古代这些事情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难以判断失败和干涉之间的因果性,所以这样畸形的“孝”文化一直延续至今。社会保障可以将分散在千万家庭的委托代理关系聚拢在一起,这样就成了社保基金和父母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了。社会养老保险的好处是什么?第一,父辈干涉不再是孤立的事件。人们就发现了,父辈对晚辈的干涉是弊大于利的。第二,抗风险能力增强,父辈养老权益能够实现,不再取决于子女个人的成功,而是整个社会。第二,父辈的视线不再聚焦于子女本身,而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对子女的直接干涉减少。第三,父辈虽然不再直接干涉子女,但是养老权益的存在,意味着他们有监督社会的权益。由于风险聚拢了,我们可以用社会科学的成果来处理社保基金和父辈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到,现在出台的这一养老保险制度是部分积累的,虽说都是父辈剩下了当期消费,将无知投入到了再生产,但是这种投入是分两部分的:第一部分28%,属于投资,投资给了晚辈,这部分的收益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随时调整的;第二部分12%,属于借贷,借给了晚辈,这部分是不调整的,只计发利息。两者互相结合,分散风险,大概就是这个样子。说完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然后我们聊一下——养老保险改革厘清了公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或许大家都感受过,几十年前拿养老金的人,会被称之为吃皇粮的、公家的人,或者是国家/他党养活的人。看到这样的表述,受过多年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我们,肯定觉得非常别扭。书上说的可是清清楚楚,价值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国家是暴力机器,国家又不创造价值?怎么可能养我们,分明是我养国家!但是,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的年代,由于国家从公民手中收费是隐形的,发钱确实显性的,所以极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国家养公民”的错觉。最初的社会保障法律是英国的《济贫法》,类似于我国03年被废止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从名字都能看出来,这是国家对公民的一种施舍。甚至现代社保之父俾斯麦都称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人,也是最容易统治的人。”从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局限性。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守本分“的人吗?我看未必,这得看养老金是谁发的。我国的养老保险改革目标是——第一,养老保险基金独立于政府财政;第二,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我国收取的是社会保障费,而不是社会保障税,这个钱是交到社保基金的。当我清楚地看到我的钱是交给了社保基金,老了以后钱也是从社保出,跟国家财政没半分钱关系。当然,或许工作人员受雇于国家,他的工资来自财政,但是社保基金本身,已经与政府换届没有任何关系了。我不需要为了养老金而去爱什么国,守什么本分。我的养老金就在那里,他是属于我的,不是国家的恩赐。国家就是一个服务我的人,我交了税,让他来帮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最后,当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厘清了父母与子女、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下一步就是宪政和依法治国。因为两代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已经被养老保险制度化了,所以下一代人就可以放开手脚选择自己的领导人和生活方式了。与此同时,社保基金的独立性,又保障了养老金的发放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这也可以视为“一代人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又一种表现,因为保险基金是父辈的,晚辈只是代为保管。客观解读到此结束,我在犹豫,是否继续发表一些不和谐的主观见解……军政、训政和宪政的发展之路,是经受过历史考验的,美利坚先贤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华盛顿是军人、亚当斯是保守文人、杰佛逊是激进文人。但是,这条道路在我国确实如此的坎坷……革命战争是取得政权的合法途径,第一届领导人是军人,毋庸置疑。但是,由于抗美援朝的缘故,军人在我国的影响力越发强大,大有不肯放权、建立军政府之势。幸而主席足够坚定,毅然决然的打击掉了这股势力,于59年将大权顺利交给了保守派文人,训政时代开始。但是,保守文人的特点就是……懦弱,他们总是依赖于过去的那一套,让革命有名无实。本来已经缩小的权利距离又拉大了,本来贯通的上下层关系之中又孕育出了欺上瞒下的乡绅阶层,因此酿就了惨绝人寰的大灾难,主席特意为此出面背了黑锅,才稳住局势。美利坚的保守文人也总想搞宗教复辟,把进步人士打成“世界头号异教徒”,政府形式、财政制度统统英国化,跟革命之前没什么两样。但是他们的行为被政府换届阻止了,激进文人通过选举上台了,颁布权利法案,开始建设宪政。但可悲的是……中国没有……中国迎来的是一场军政的复辟。有人为这场政变辩解,称那是一场宪政的尝试,是民主;我说扯淡,那就是军政的复辟,美国化倒是避免了,但是苏联化了。就算是民主,也是军政恐怖下的伪民主。还有人辩称,71年之前是军政复辟,71年之后不是,毕竟72年的时候尼克松访华了。我依旧不以为然,但是个人水平有限,不足以驳斥,希望有能力的人来戳穿这种谎言。然后,随着军事强人的逝去,我们又迎来了又一次的训政时代。我对那些歌颂训政的人很不理解,他们宣扬训政尊重人身和财产权利,这完全是罔顾事实。训政时期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践踏比军政期间还要恐怖,军政时期的计划生育只针对公职人员,违反以后会被剥夺公职,这是在法律制度框架内的行为,因为国家是公职人员的雇主,他有权解雇。但训政期间的计划生育确实面向全民的,完全跳出了现有法律框架,是对法治的严重践踏。一个人要么被剥夺生育权、要么被剥夺一定的财产权,国家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享有了某种没有义务的权利,太可怕了。更加可怕的还是82年的宪法,没错,就是那些公知每天歌颂的改革开放宪法,却仅仅用了一句话,就一句话的改动,就把所有城市土地收归国家了。军政期间还懂得一个公私合营、和平赎买,至少拿一块遮羞布啊,尼玛到了改革开放的时候反而直接连遮羞布都不要了……就改了一句话啊,一句话!!我真的不理解公知所歌颂的“尊重财产权”的改革开放是什么意思……或许他指的是尊重他瓜分共有财产的自由、尊重他不用一分钱就把村子里的集体企业和煤矿“承包”过去的自由。他的这种财产权的概念,还停留在洛克时代。事实上,财产权的真正含义应该是杰佛逊所称的“享有自己的劳动果实的权利、发挥个人才能的权利”。他党坚称训政还要持续到2049年,我并不谋求在这之前实现宪政,我担心的是,到了2049年,我们依旧看不到宪政的影子。我90年生人,到时候应该是59岁,我希望第二年,我能够从一个不一依附于任何政党、任何势力社保基金里面得到了奋斗了半辈子存在里面的劳动成果。哎……别做梦了,那个时候不会让你60岁退休的……或许我这篇文章终归会被和谐吧……但是,我相信,这世上只要还有一个人“享有自己的劳动果实的权利、发挥个人才能的权利”没有被尊重,他就会奋起反抗。fnagkjishjea妈,都跟你说了,擦键盘的时候要拔掉电源,把你电了怎么办?新农合可不管触电……不好意思啊,我现在还在跟父母住在一起,你知道的,极左在现实中都是一群Loser,只知道在网上宣泄情绪,梦想着天上掉馅饼,不工作也能被国家养活着。哪有那样的好事啊,明天还得上班呢。不好意思啦,上面的所有话都是我老妈擦键盘的时候打出来的,打扰各位了。
感觉会让公务员队伍工作热情更低,可做可不做的事,那就不做,可过可不过的事,看乙方的态度,变相滋生腐败。十年前公务员这个工资算中上游,十年不变,现在工资真的不高了,再来这么一出,钱少了,心也更寒了。我知道有些人会讲,公务员这个废物群体,整天无所事事,欺行霸市,给人民添堵,一分钱挣不到才符合王法;但是,1无所事事这种概念真的没有代表性,上海今年取消灯光表演削减安保力度,就是因为警察们实在受够了过节加班而强烈抗议,现在好了,以后上海警察的假期永远也不会跟法定节假日重合了。类似这样默默奉献的公务员还有很多很多,你嘲讽他们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在大厅办护照的前台工作确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少了他们能行吗?2收入较大幅度削减这种事情从客观上来讲对任何人都是不满意/打击热情的,你在企业突然少了10%年收入,你不也要跳脚么。————这里要说明一下,我写这个内容并非要发泄情绪,相对来说我是比较理智的人,从八项规定这类规范机关单位的精神开始,我都是挺支持的,这次并轨我也不反对,只是想想工资可能要因此少个几百元,心情有些低落。关键不在我个人,而是,在公务员群体中尤其是基层公务员,能有这理智的人并不算多,被迫接受这个减薪的结果是必然的,但很多人会因此怀有极端情绪,或者将本来就极端的情绪更加极端化。这种负面情绪会直接体现在工作中,那么就会让群众已经不怎样的“用户感受”再次下降。你给这些人讲大道理是没用的,他们中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双轨是啥玩意儿,只看到自己的工资降低了,不开心,骂ZF骂D。至于不喜欢就走人这一类建议,知乎上很多类似问题,很多人也给了类似答案,可能也有一些自我感觉很有能力(不说是否真的有能力,至少自我感觉有能力)感觉屈才了的人一怒之下就走人了。但是这种建议并不具有普适性,你再劝,还能把9KW党员全都劝退?你以为你是那谁志?在绝大多数人走不了的前提下,至少我在知乎没看到很令人满意的答案。至于匿名,我知道知乎的风向,我怎么会不懂如何阅读空气呢,还是匿匿更健康,匿匿少麻烦。
本来只是在
朋友的答案下的几条评论,忍不住想上来答一下!目前只是出了一个中央的政策,政策只是指导,落实到各地各部门各个公务员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这是其一。现在的政策是公务员养老金这块单位和个人都是不缴纳的,退休之后直接按照现行标准拿退休金,而新的政策为公务员要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定的比例进入养老金账户,退休之后,按照个人和统筹账户的标准拿退休金,也就是说,最新的政策是降低了公务员的实际收入。我本以为知乎上的朋友们会更加的理性一些,不会为了喷而喷,不会为了喷而脑补。但是我错了,依然有不少的人脑补各种妄想!1.公务员不会缴纳这部分!哪里有这么说了,哪里有这么做了!!!!!!2.公务员缴纳了养老金,工资一定会涨,一定会涨!缴不缴纳是现在的政策确定了,涨不涨工资是另一码事!!!另一码事!!!十几年了,你还不允许人家涨涨工资?你在一个单位干了5年,一点工资不涨,你同意?3.单位缴纳的20%会增加社会成本!谁说的,以前公务员所有的养老金都不缴纳,退休直接拿钱,这不是社会成本?换句话说,大多数的公务员不会直接像企业单位的人员一样创造利润(价值、财富这些词都不合适),他们本来的收入及支出也都是财政支出(所谓的财政饭)目前没有任何的解说此次公务员养老并轨会增加他们的养老金!4.更有甚至,某些答案不知道是真的公务员还是冒充的,竟然宣称降低了收入,那就多磨点洋工!这更可笑,以目前的反腐和检察制度来说,我想很快,考核制度、投诉制度也很快就会出现了!目前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落地实施,而不是为了喷而脑补!
同工同酬,应该的,双轨制本来就不合理。公务员待遇低是另外一回事。跑个题,我特别无语有些人说的什么“公务员就该挨穷”这类的话,好像如果这样自己就能占多大便宜似的。连市领导都不说,就算是个县长,那也是想让谁发财谁就能发财,而且手段可以完全合法。批一块地开砖厂,老张老王老李谁都一样干,决定权在谁?你给这种人一个月开5000块钱工资再不弄点福利,这不是逼他们寻租吗?不想法弄钱就得自甘清贫,可是甘于清贫他还出来做官干什么,在家种地不就好了吗?反腐败严明纪律是一方面,高薪养廉也很重要,至少你得给这些掌握权力的人一个不捞钱的理由。就算现在,很多优秀的毕业生也都不会选择公务员,而且根本不会选择基层公务员。公务员待遇再不适度调整,以后进公务员队伍的就三类人:一类是只图清闲消极怠工的,一类是削尖脑袋进来准备捞钱的,一类是家里有关系能很快调动或者有借用的。算到最后你们一样捞不着好。
谢谢@邀答。“解读”一词该怎么解读我并没有特别清晰的概念,所以尝试从行业角度试试看:总体来说,是个有利于撬动深化改革、一举多得的杠杆。有利于让现有的政府机构精简高效。昨晚几个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朋友聊及此事,感叹压力大,工作态度得战战兢兢,这种事儿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对有想法的年轻人反而是好事,要是一个水平高的人不愿意在机关里埋头故纸堆、不愿意整天做些重复的事务性工作,倒也不坏。降低财政压力,这个不用说。让社会“觉得”公平,注意这里是说“觉得”——不一定是真的公平。推动商业养老保险扩大市场。这样看来似乎除了被并轨的,其余可以多方面受益。但凡这种事儿出来,往往求稳者不爽,激进者或不为所动甚至叫好。社会进步,往往是后者推动的。
养老保险制度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为什么西方有这样的制度?原因就是:第一,西方人喜欢寅吃卯粮,储蓄意识不强;第二,西方人家庭观念淡薄,独立性强,没有中国子女为父母养老的"孝道"。对于中国人而言,前面的二点理由都不成立,我们在吸收西方制度时要真的懂得"扬弃",要真正考虑国情。不完全认同决定。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保险十五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