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神,通过案例做环境风险评价案例表,急求。。。

风险投资成功案例分析
风险投资成功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 学习啦编辑:小兰
本文已影响 人
  尽管中国目前的风险投资行业总体上很火爆,中国本土的风险投资机构的前景却不容乐观。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风险投资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风险投资分析1:
  转换科技公司(Transition Technology Inc.以下简称TTI)在1987年初开始寻求风险资本,直到212天后终于获得了3i风险投资公司(以下简称3i)等提供的300万美元风险资本。这是一个比较常规的风险投资过程,但其中的曲折历程也颇耐人寻味。
  212天的风险投资过程
  第1天:3i公司的副董事长Tom Stark(以下简称Tom)曾于70年代初与Albert Libbey(以下简称Albert)一同共事过。Tom从Albert处得知有一家叫TTI的新创公司正准备寻求第一次的风险资本。于是,Tom主动打电话联系TTI的董事长Walter.Walter向Tom简单介绍了TTI寻求风险资本的意图,并告诉他预计需要的资金额。Tom对Walter的想法颇感兴趣,并表示了愿意合作的意向。Walter告诉Tom,他需要2到6个星期来准备投资建议书。
  第50天:TTI的投资建议书送达3i.以下是投资建议书的内容摘要:通过适宜的技术改进将使以下这些目标成为可能:改善工业输入/输出(I/O)产品性能;降低工业输入/输出系统造价达20%-40%;设计出一套能与多种工业自动化配套的工业输入/输出系统。
  企业发展目标:5年内营业收入超过3000万美元;税前收益达17%-20%,税后利润达8%-11%;在工业自动化计算机输入/输出市场处于主导地位。
  上述目标需要大约275万美元的股东权益投资。
  第57天:在波士顿,3i在其每周例行工作会议上讨论TTI项目。Tom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3i应当认真考虑TTI的投资建议;与会者同意Tom的意见。接下来,Tom需要确定投资建议中哪些内容是关键之处,并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他也开始考虑寻找其他会对TTI感兴趣的风险投资基金。
  如果3i向TTI提供所需的全部资金,并采取最简单的直接的融资结构,那么3i将处于控股地位;但3i向来不愿意控制所投资的公司。而且,3i与TTI都希望组成一个小型的辛迪加,这样既可以为TTI的后续阶段融资带来更多的后备资源,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经验与商业联系以协助公司发展壮大。Walter继续寻找其他基金,Tom也在考虑他所认识的、并能够加入此项目的其他风险投资基金。
  第72天:Tom第一次参观TTI,并与其3个创建者深入地讨论该投资建议。TTI的创建者们曾一同在另外一家公司共事2年多,他们的技能也是互补的。这个3人小组可以出色地完成设计、制造与销售产品的整个流程。尽管由于公司仍处于初建阶段,还没有完整的实物产品可供演示,但是他们成功地演示了产品的其中一个重要部件:电波-频率链路模块。
  第74天:Tom写了一份长达4页的信,描述TTI的创建者、计划产品以及营销计划,然后附上预测的资金平衡表、收入与现金流报告以及可能投资回报的计算结果,并寄给了在伦敦、英格兰、Newport、Beach、加州等其他3i分支机构中熟悉工业自动化或相关领域,能够对市场、竞争与技术作出评价的其他同事。他们将凭借自己的经验与网络,协助Tom完成对TTI的调查评估。
  第77天:Tom与Walter会面并讨论了融资的一些具体细节,包括:Walter需要的资金额,而不是Tom能够提供的资金额是多少;Walter在投资建议书中所列数字的可信度如何?
  Walter如何估价其公司?
  Walter正在接触的其他投资者都有哪些人,他们的反应如何?
  根据Walter的回答以及其他讨论结果,Tom初步决定分阶段投资。这样有利于减少风险投资企业的初始投入,但必须保证公司有足够的资金以展示其具有制造产品的能力。
  第86天:Tom与Walter再次会面,围绕着融资规模与开展公司业务所需最小资金额继续讨论。投资建议书中列明的融资总额为275万美元,但只要150万美元就足够让公司运转直到产品开发进入Beta测试阶段。另一方面,对公司的估价问题成为双方讨论的焦点。Walter作为所有者之一,对公司的估价较高;而Tom对TTI也有一个估价,他不愿意付出更高的代价。通过几次会晤,Tom与Walter不断地磋商交易的细节。
  第94天:从伦敦与Newport、Beach来的报告认为,TTI的产品存在一个潜在的良好市场。但是,从Reading与英格兰来的报告却发现了该产品存在竞争者。Tom把这些情况告诉了Walter.
  第109天:完成了主要交易问题的谈判之后,Tom整理出一份详细材料。首轮投资是150万美元。Tom向3i的法律顾问Ropes和Gray送去了一份投资条款清单草案和一份预想的资本结构说明书。投资条款清单是3i的初步投资承诺,其中包含了交易的关键条件。
  第111天:投资条款清单送达TTI,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协议。
  第112天:直到目前为止,3i仍然是唯一一家对TTI继续保持兴趣的投资者。其他几家风险投资企业虽然也曾考察过TTI,但都没有产生投资的意愿。Walter有一个名叫Rube Wasserman(以下简称Rube)的顾问,不断帮助他接触更多的风险投资企业。Rube曾经是Gould(一家有数十亿美元的业务多元化的公司)的一位战略投资负责人。Tom与他们共进午餐,讨论还有谁会愿意参与投资,并且该如何去做。
  第113天:北大西洋创投基金(North Atlantic Venture Fund,以下简称NAVF)表示愿意投资于TTI.Tom与NAVF的一位合伙人Gregory Peters(以下简称Gregory)见面,讨论Gregory还需要哪些信息以开展他的调查评估工作以及他们如何确保TTI能达到预定目标。一些关键问题包括:因为有产品竞争者的存在,是否存在足够大的市场支撑TTI按照预定的利润卖出预定数量的产品;TTI能否最终生产出产品,并在行业中保持主导地位;TTI的创建者们能否对潜在的机会或问题作出有效的反应。
  Tom与Gregory都有自己的一套信息源,而且重合之处不多。两人对需要集中处理的问题与信息共享达成了共识。
  第115天:Tom完成了一份内部投资计划书,一共有9页文字与4个数字。以下是这份投资计划书的摘要内容:
  融资要求与建议
  运作费用与流动资金$450,000
  产品开发$850,000
  资本支出$200,000
  合计:$1,500,000
  资金来源$750,000
  其他风险投资企业$750,000
  融资方式以每股20美元的价格购买A系列可转换优先股37,500股,3i的总投资额为75万美元,占公司份额的19.5%.每股A系列优先股可以转换为一股普通股。A系列优先股拥有正常的投票权、反稀释保障(antidilution protection)以及共同证券登记权利(piggyback registration rights)。建议中的首轮150万美元风险资本应当足够支撑TTI完成其几件输入/输出模块以及其与IBM个人和DEC MacroVax的计算机接口的开发与推广。预计在首轮融资后的14个月左右,该公司需要第二轮融资,以应付流动资金增加的需要。首轮融资应当证明产品有足够市场接受程度与可行性。董事会通过后生效。
  第121天:Tom的投资计划书在3i董事会上得到通过,3i承诺投资,前提是有其他风险投资企业同时投入至少75万美元。
  第122天:Tom送给NAVF的Gregory一份投资条款清单。
  第135天:投资条款清单与调查评估记录被送往另一家风险投资企业──Hambro International Venture Fund(以下简称Hambro)。
  第138天:黑色星期一──华尔街股市危机爆发。在接下来的几天里,Tom都忙于应付打来的电话。Tom所投资的许多公司都怀疑,上市公司股价的暴跌,是否意味着他们公司的估价都显得过高。Walter也打来了电话,但他关心的是随着金融环境的剧烈变化,Tom是否还有能力提供约定的风险资本:&3i的承诺依然有效吗?&Tom保证仍然有效。
  第148天:Walter与Rube会面。虽然到目前为止,只有3i承诺提供75万美元和NAVF承诺提供40万美元,但人们似乎正逐渐对TTI产生兴趣。有10家其他的投资者也在考察TTI.在金融市场一片糟糕的时候,大萧条极有可能随之而来。这样,风险资本将会变得稀缺,因此他们决定尽其所能筹集到更多的资金。
  第155天:Tom与TTI的创建者们共进午餐,讨论融资进程。他们重新评估了潜在的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可能性。
  第161天:Tom与Rube见面,讨论为什么还是没有其他风险投资企业承诺投资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否二人的努力不足?但他们想不到做错了什么,所以决定继续接触潜在的投资者。3i既然承诺了投资,就再没有退出的余地。但在私下里,Tom不得不开始怀疑他与Gregory所共同作出的判断。
  第186天:Tom向Aegis Fund Limited Partnership(以下简称Aegis)送去了一份投资条款清单。
  第188天:突然间,投资者对TTI的兴趣又浓烈起来。在几天之内,Tom收到了2份各100万美元的初步投资承诺。目前,初步承诺的风险资本总额已经超过了300万美元。
  第190天:又来了一份75万美元的初步投资承诺。
  第194天:Tom与Walter讨论总共需要的风险资本额。按照原来制定的股票价格,这次融资最多只能接受300万美元。
  第195天:投资者们开始协商如何把总风险资本供给额降至300万美元。
  第211天:所有投资者来到Ropes和Gray处,讨论融资的细节。
  第212天:TTI在这一天收集到了所有的300万美元风险资本:Aegis投资90万美元,Hambro投资100万美元,NAVF投资40万美元,3i投资70万美元。Walter和他的伙伴们终于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开展计划的业务了。
  案例分析
  根据以上背景情况,我们可以总结出风险投资过程的几个关键环节:
  1、搜寻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可以来源于风险投资企业自行寻找、企业家自荐或第三人推荐。
  2、初步。
  风险投资企业根据企业家交来的投资建议书,对项目进行初次审查,并挑选出少数感兴趣者作进一步考察。
  3、调查评估。
  风险资本家会花大约六周到八周的时间对投资建议进行十分广泛、深入和细致的调查,以检验企业家所提交材料的准确性,并发掘可能遗漏的重要信息;在从各个方面了解投资项目的同时,根据所掌握的各种情报对投资项目的管理、产品与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作出投资决定。
  4、寻求共同出资者。
  风险资本家一般都会寻求其他投资者共同投资。这样,既可以增大投资总额,又能够分散风险。此外,通过辛迪加还能分享其他风险资本家在相关领域的经验,互惠互利。
  5、协商谈判投资条件。
  一旦投、融资双方对项目的关键投资条件达成共识,作为牵头投资者的风险资本家就会起草一份&投资条款清单&,向企业家作出初步投资承诺。
  6、最终交易。
  只要事实清楚,一致同意交易条件与细节,双方就可以签署最终交易文件,投资生效。
  风险投资成功案例分析2:
  风险投资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科技公司创办的过程。在美国,一个新兴的科技公司(Startu)的过程通常是这样的:来自思科公司的工程师山姆和IBM公司的工程师强尼发明了一种无线通信的技术,当然这种技术和他们所在公司的核心业务无关,两人觉得这种技术很有商业前景,他们就写了个专利草案,又花五千美元找了个专利律师,向美国专利局递交了专利申请(关键之一,很重要)。两个人下班后以及周末的所有时间全泡在山姆家的车库里用模拟软件 Matlab 进行模拟,证明这种技术可以将无线通信速度提高五十倍(关键之二,是否有数量级的提高是衡量一项新技术是革命性的还是革新性的关键。)两个人想了好几种应用,比如代替现有的计算机 Wifi,或者用到手机上,于是在原有的专利上又添加了两个补充性专利。强尼和山姆于是拿着自己做的 Powerpoint 投影胶片、实验结果和专利申请材料到处找投资者,在碰了七八次壁以后,找到了山姆原来的老板,思科早期雇员亚平。亚平从思科发了财后不再当技术主管了,自己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有钱人一起在做天使投资人。亚平和不下百十来个创业者谈过投资,对新技术眼光颇为敏锐,发现山姆和强尼的技术很有独到之处,但是因为山姆和强尼讲不清楚这种技术的具体商业前景在哪里,建议他们找一个精通商业的人制定一个商业计划 Business Plan(关键之三,商业计划很重要)。
  强尼找到做市场和销售的朋友迪克,并向迪克大致介绍了自己的发明,希望迪克加盟共同开发市场。迪克觉得和这两个人谈得来,愿意共同创业。这时出现了第一次股权分配问题。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工作都是山姆和强尼做的,两个人各占未来公司的 50% 股权和投票权。迪克加盟后,三个人商定,如果迪克制定出一个商业计划书,他将获得 20% 的股权,山姆和强尼将减持到 40%。迪克经过调查发现,山姆和强尼的发明在高清晰度家庭娱乐中心的前景十分可观,于是制定了可行的商业计划书,并得到了 20% 的股权。
  三个人再次找到亚平,亚平请他的朋友,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系的查理曼教授作了评估,证实了山姆等人的技术是先进的并有相当的复杂度,而且有专利保护,别人不易抄袭模仿。亚平觉得可以投资了,他和他的天使投资团觉得山姆、强尼和迪克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值(未融资前)一百五十万美元,而三个创业者觉得他们的工作值二百五十万,最后商定定价二百万(注:对公司的估价方法有按融资前估价,即 Pre-Money ,和融资后估价,即 Post-Money 两种。从本质上讲,这两种方法是一样的,我们这里的估计都以 Pre-Money 来计算)。亚平和他的投资团投入五十万,占到股份的 20%。同时,亚平提出下列要求:
  1.亚平要成为董事会成员;
  2.山姆、强尼和迪克三人必须从原有公司辞职,全职为新公司工作。并且在没有新的投资进来以前,三个人的工资不得高于每月四千美元;
  3.山姆等三人的股票必须按月在今后的四年里逐步获得(Vested),而不是在公司成立时立即获得。这样如果其中有人离开了,他只能得到一部分股票;
  4.如果有新的任何融资行为必须通知亚平的天使投资团。
  现在山姆等人就必须正式成立公司了。为了将来融资和开展业务方便起见,他们在特拉华州注册了赛通科技有限公司。山姆任董事会主席、迪克和亚平任董事。山姆任总裁,强尼任主管技术的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迪克任主管市场和营销的副总裁。三个人均为共同创始人。公司注册股票一千五百万股,内部核算价格每股二十美分。
  在亚平投资后(的那一瞬间),该公司的内部估计已经从两百万增加到二百五十万,以每股二十美分计算,所有股东的股票只占到 1250 万股(250万/0.2=1250万)。那么为什么会多出来 250 万股,它们并没有相应的资金或者技术做抵押,这些股票的存在实际上稀释了(Dilute)所有股东的股权。为什么公司自己要印这些空头钞票呢?因为它们必须留出来给下面的用途:
  1.由于山姆等人的工资很低,他们将根据自己的贡献,拿到一部分股票作为补偿;
  2.公司正式成立后需要雇人,需要给员工发股票期权;
  3.公司还有一些重要的成员没有进来,包括 CEO,他们将获得相当数量的股票。
  接下来,山姆等人辞去以前的职务,全职创业。公司很成功,半年后做出了产品的原型(Prototype)。但是,50 万投资已经花完了,公司也发展到 20 多人。250 万股票也用去了 150 万股。这时,他们必须再融资。由于该公司前景可观,终于得到了红杉风投的青睐。红杉风投为该公司作价 1500 万美元,这时,该公司的股票每股值 1 美元了,比亚平投资时涨了四倍。红杉同意投资 500 万美元,占 25%,这样总股数增加到 2000 万股。同时,红杉风投将委派一人到该公司董事会任职。山姆等人还答应,由红杉风投帮助寻找一位职业经理人做公司的正式 CEO。双方还商定,融资后再稀释 5%,即 100 万股,为以后的员工发期权。
  读者也许已经注意到,红杉风投现在已经成为了最大的股东。
  两年后,该公司的样品研制成功,并获得东芝公司的订单,同时请到了前博通公司的 COO 比尔出任 CEO。比尔进入了董事会,并以每股三美元的价钱获得 100 万股的期权。当然新来的员工也用去一些未分配的股票。这时该公司的股价其实比红杉风投投资时,已经涨了两倍。比尔到任后,公司进一步发展,但是仍然没有盈利。于是,董事会决定再一次融资,由红杉风投领头协同另两家风投投资一千五百万。公司在投资时作价一亿五百万,即每股五美元。
  这时,投资者的股份已占到 44%,和创始人相对,即拥有了一半左右的控制权。又过了两年,该公司开始盈利,并在高盛的帮助下增发六百万股,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时原始股定价每股 25 美元。这样,一个科技公司在 VC 的帮助下便创办成功了。上市后,该公司总市值大约七亿五千万美元。
  这时,创始人山姆等人成了充满传奇色彩的亿万富翁,其员工共持有价值近五千万美元的股票,不少也成了百万富翁。但是,山姆等全体公司员工只持有 44% 的股份,公司的所有权的大部分从创始人和员工手里转移到投资者手中。一般来讲,一个创始人在公司上市时还能握有 10% 的股份已经很不错了。
  作为最早的投资者,亚平的天使投资团收益最高,高达一百二十四倍。红杉风投的第一轮获利二十四倍,第二轮和其它两家风投均获利四倍。显然,越早投资一个有希望的公司获利越大,当然,失败的可能性也越大。一般大的风投基金都会按一定比例投入到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这样既保证基本的回报,也保证有得到几十倍回报的机会。
  我不厌其烦地计算每一个阶段创始人和投资人的股权和价值,是想为那些想求助于风险投资创业的人提供一个参考。我遇到了许多创业者,他们在接触投资人时几乎毫无融资的经验,有些漫天要价,有些把自己贬得一钱不值。我们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风险投资必须是渐进的,在每一个阶段需要多少钱投入多少钱,这样对投资者和创业者都有好处。对投资者来讲,没有任何一家投资商会在刚开始时就把今后五年的开销全包了的,这样风险太大。对创业者来讲,早期的公司股价都不会高,过早大量融资会使得自己的股权占得太低,自己不但在经济上不划算,而且还会失去对公司的控制,甚至在创业的一半就被投资人赶走。在上面的例子中,天使投资人和风投一共投入两千零五十万美元,在上市前占到 43%,三个创始人和其他员工占 57%。如果在最初公司估价只有两百万时就融资两千多万,到上市前,投资方将占股份的 80% 以上,而创始人和员工占不到 20%。
  上面的情况是一个简化得不能再简化的投资过程,任何一个成功的投资都会比它复杂得多。比如,通常天使投资人可能是几家而不是一家,很多人都会要求坐到董事会里去,这样在真正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时,董事会已经变得很庞大。在这种情况下,风投公司通常会以当时合理的股价(Fair Market Value)从天使投资人手中买回股权,并把他们统统从董事会中请出去。否则每次开董事会坐着一屋子大大小小的股东,大家七嘴八舌,还怎么讨论问题。大部分天使投资人也愿意兑现他们的投资收益,以降低自己的投资风险。
  上面这个例子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情况,该公司的发展一帆风顺,每一轮估价都比前一轮高,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不少公司在某一轮风险投资资金用完的时候,业绩上并没有太大的起色,下一轮融资时估价还会下降。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在这样一家半导体公司工作,他们花掉了近亿美元的投资仍然不能使公司盈利,这样必须继续融资,新的风投公司给的估价只有前一次估价的三十分之一,但是创始人和以前的投资人不得不接受这个估价,以避免公司关门,那样他们的投资一分钱也拿不回来。
[风险投资成功案例分析]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47人看了觉得好
671人看了觉得好
55人看了觉得好
【成功案例】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订阅最新的管理资讯
热点搜索:
风险评估案例分析
关注风险评估领域的实践和动态。在这里,您既可体验鲜活而精彩的风险评估案例,聆听专家对风险评估难点问题的解答,又可掌握实用工具,并紧扣前沿,与广大经理人和精英切磋风险评估之道。
您的企业使用过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融资吗?您认为P2P行业发展面临哪些障碍?欢迎参与调研。
每周一封,您的管理资讯饕餮大餐!
每日一封,带给您所选频道的精华内容&
成员:1405创建时间:分类:理财最新文章:&[][][][][][][][]
管理精华文章
生活精华文章
世界经理人()论坛推荐
经理人论坛热门标签
按企业性质&&&&咨询时间:8:30 - 17:30
大连XXX大厦火灾风险评估案例
如题“大连XXX大厦火灾风险评估”。首先看“火”:在可控制的范围内,火可以帮助人类烹饪美食、提供热量供人取暖,但是如果失去了控制则会发生火灾,后果不堪想象→“火灾”:即在时间、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风险”: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包括对目标伤害的可能性、对目标伤害的严重程度,存在客观性、普遍性、损害性和突发性等特征;最后我们来看“评估”,“评估”即评价和估量,既要有对目标的评价也要根据科学的知识和对规范的理解给目标以估量。经上述逐字的分析不难看出“火灾风险评估”即通过科学的知识、计算和分析给对目标将受到的伤害和受伤的严重程度及目标本身给一个综合的评价和估量。我们来更进一步了解什么是火灾,如上图所示。根据火灾发展的阶段我们将火灾风险评估分为火灾危险源评估(前期)火灾危险性评估(初期)狭义火灾风险评估(中期)广义火灾风险评估(中后期)。 - 火灾危险源评估(前期)→火灾危险源辨析 - 火灾危险性评估(初期)→建筑防火检查 - 狭义火灾风险评估(中期)→消防安全管理 - 广义火灾风险评估(中后期)→消防力量综上,我们根据火灾的发展过程将评估分为四类。下面我们针对每一项具体内容进行详解。一、火灾危险源辨析(一)客观因素1.电气引起火灾据统计由各种诱因引发的电气火灾,一直居于各类火灾原因的首位。根据以往发生电气火灾的诱因分析,总结出以下原因1、接头接触不良2、熔断器熔体熔断时产生电火花3、使用加热装置操作不规范4、金属撞击5、设备过载导致线路温度升高引燃可燃物;6、照明灯具的内部漏电或发热2.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火灾爆炸一般是由易燃易爆物品引起。判断评估对象中是否存在易燃易爆品、并根据评估对象的属性及相关规范从而确定评估对象因易燃易爆品的存储或使用不当引发火灾的可能性。3.气象因素引起火灾(1)大风。大风是影响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不但可能刮倒电线杆或者吹断电线而且它还可以作为火的媒介导致火场扩大造成异地火灾。同时也是助长火势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2)降水。一方面,是火灾发生、蔓延的抑制因素。另一方面,由于降水使自燃物质的湿度加大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可加速自燃物质的氧化而自燃。同时过量降水也可能使电线短路引发火灾(3)高温。加速了电气线路的老化。同时,对于存在自燃起火危险的物品,高温环境将有利于其自然氧化。(4)雷电。在受到雷击时,电气线路容易发生故障、出现燃烧,或者建筑物内部电器设备受到雷的直击发生爆炸,引起火灾。(二)人为因素1.用火不慎引起火灾主要表现为:可燃物摆放位置与生活用火过近导致误操作时失火;气体燃料时泄漏遇明火产生爆炸起火;炒菜炼油,油锅过热起火;未完全熄灭的燃料灰随意倾倒引燃其他可燃物;蚊香摆放不当或点火生烟时无人看管;使用明火照明不慎引燃可燃物等。2.不安全吸烟引起火灾据试验,烟头的温度范围从288℃(不吸时香烟表面的温度)到732℃(吸烟时香烟中心的温度)。有的资料还介绍,一支香烟停放在一个平面上可连续点燃24分钟。从理论上讲足以引起大多数可燃固体以及易燃液体、气体的燃烧。3.人为纵火原因有多种,主要可分为是社会内部矛盾的激化和敌对势力蓄意破坏。引起火灾的前提是满足物质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即点火源(能量)、可燃物和助燃剂(氧气等)。在这几个条件之中,可燃物和助燃物无处不在,所以要防止放火致灾,关键是控制火种和易燃物,如果火种或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控制不力,都有可能发生人为纵火的事件。二、建筑防火检查所谓“检查”即检查对目标的应有属性与实际情况是否符合,首先我们了解下评估对象应有的属性。我们将防火检查分为被动防火、主动防火。(一)被动防火1.防火间距防火间距是两栋建(构)筑物之间,保持适应火灾扑救、人员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灾时热辐射等的必要间距。2.耐火等级一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是由一两个构件的耐火性决定的,是由组成建筑物的所有构件的耐火性决定的,即是由组成建筑物的墙、柱、梁、楼板等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 3.防火分区通过划分防火分区,在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时,可以有效地把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火灾损失,同时可以为人员安全疏散、消防扑救提供有利条件。4.消防扑救条件消防通道是指包括有无穿越建筑的消防通道、环形消防车道以及消防电梯等。消防通道的畅通及完备可以保证火灾时消防车能够顺利到达火场,消防人员迅速开展灭火战斗,及时扑灭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火灾损失。5.防火分隔设施常用的防火分隔设施有防火墙、防火门以及防火卷帘等。(二)主动防火1.灭火器材灭火器对于初期救火非常有效,火灾初期为扑救最佳时期,因此合理配备灭火器材的意义非常重大2.消防给水消防给水系统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火灾扑救的效果。据火灾统计,在扑救成功的火灾案例中,93%的火场消防给水条件较好,水量、水压有保障;而在扑救失利的火灾案例中,81.5%的火场消防供水不足。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旦建筑物内某个部位发生火灾,火灾探测器就可以检测到现场的火焰、烟雾、高温和特有气体等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经过与正常状态阈值比较后,给出火灾的报警信号,通过自动报警控制器上的报警显示器显示出来,告知值班人员某个部位失火。同时通过自动报警控制器启动报警装置报警。4.防排烟系统防烟、排烟的目的是要及时排除火灾产生的大量烟气,阻止烟气向防烟分区外扩散,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顺利疏散和安全避难,并为消防救援创造有利条件。5.自动灭火系统此处自动灭火系统主要指水自动灭火系统,是指以水为主要灭火介质的灭火系统,它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和水炮灭火系统。同样,随着建筑领域的巨大变化,相应灭火系统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设计者应根据建筑的功能、布局、结构特点选择高效、经济、合理的灭火系统,才能有效地扑灭火灾。6.疏散设施安全疏散设施的目的主要是使人能从发生事故的建筑中,迅速撤离到安全部位(室外或避难层、避难间等),及时转移室内重要的物资和财产,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也为消防人员提供有利的灭火救援条件等。因此,如何保证安全疏散是十分必要的。三、消防安全管理(一)单位内部管理1.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工作的基本制度是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从各级政府,到社会各单位、以及每个公民,都应当对所管辖工作范围内的消防工作负责,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保证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保证消防安全措施落到实处。2.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公共建筑内大多采用消防中介机构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因此定期对此类消防中介服务组织行抽查、测试、考核,是强化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资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要统一维护保养技术标准,定期向消防部门报告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的状况。3.管理人员及员工消防安全培训社会单位应当采用理论授课、现场参观、实地操作、火灾事故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定期对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系统地开展消防安全法规和消防知识教育,使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和部门负责人完全具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期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以及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等四个能力;使特殊岗位人员全员参加监管部门组织进行的消防案例培训直至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使全体员工认识到火灾对生命财产的危害,树立防火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单位建筑火灾易发的部位、灭火器材的位置和疏散出口的方向等消防常识,基本掌握上述四个能力,自觉防火和维护消防安全设施的有效性。4.隐患检查整改机制火灾隐患的整改,按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和整改的难易程度,可以采用当场整改和限期整改两种办法。如果发现单位内部存在违章使用和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违章使用明火作业、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等容易诱发火灾的隐患,以及锁闭、遮挡、占用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遮挡或挪用消防器材、常闭式防火门敞开、防火卷帘下方堆放物品、消防设施管理和值班人员脱岗、违章关闭消防设施和切断消防电源等整改起来不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火灾隐患,单位及消防部门应当责成有关人员当场整改,并做好记录。(二)消防监督管理1.消防宣传开展社会面消防宣传工作是做好消防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消防宣传,可以提高社会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对火灾安全的防范意识、了解火灾的危险性、落实消防制度、消除火灾隐患的重要性以及树立良好的消防法制观念。消防宣传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但要利用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宣传阵地,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地铁和楼宇电视、户外大屏幕、社区电子显示屏等新型信息化手段,拓展消防宣传的阵地,提高消防宣传的辐射面和效果。2.消防培训消防培训是提高公众消防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消防培训,公众可以掌握最新的技术方法、装备操作技能,并提高实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公众可以在消防培训中了解常见火灾的规律,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简单消防器材的使用和处置方法。岗前培训和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经常性地教育和培训要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各类特殊工种人员,尤其是消防中控室、发电机房、锅炉房以及燃气厨房等特别重要的岗位,必须参加消防部门统一组织的消防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杜绝违法违规操作,防止误操作。3.监督检查对火灾危险源状况、建筑防火状况以及单位内部管理状况的监督管理,尤其是隐患排整治等消防安全保卫的许多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消防监督人员的巡查检查力度。如果消防监督人员没有制定严格的巡查检查制度、确定具体的监督重点、定期巡查周期以及监督隐患落实整改情况,那么就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不安全行为和火灾隐患。四、消防力量(一)消防站消防站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一个乡村开展灭火行动的基础设施,也是抵御火灾的根本所在。为了科学合理的建设消防站,国家制定了《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对消防站的建设规模、布局、选址以及装备和人员配备都做了相应的规定。但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及建设用地的不足,有的地区消防站建设可能达不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的要求。另外,对于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为了确保活动的消防安全,许多场馆设置了固定或临时消防站。消防站的存在能够快速有效的对火灾进行处置,防止火灾蔓延,降低火灾损失,因此,距离消防站越近,其消防安全保障水平越高,面临的火灾风险越低。当然消防站的灭火救援能力与其建设水平存在很大的关联。根据评估对象的范围不同,有的需要将消防站纳入评估,有的则不需要。此外,临时消防站一般采用的是简易的临时建筑,如果未安装避雷设施,在夏季雷雨天气中,可能会由于雷击引起消防站自身起火或对消防员造成人身伤害。(二)消防队员消防员数量的多少,直接反映出突发火灾事故时的处置能力。为了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能力和公共消防安全水平,我国正在努力构建以公安消防队为主体,政府专职消防队、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群众义务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保安消防队伍等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为基础,全面覆盖城乡,有效控制各类火灾的中国特色的消防力量体系。重大活动的力量配备一般都高于社会平均消防员的拥有水平,但是按照何种标准配备人员要根据评估对象的安保级别进行统筹考虑。(三)消防装备消防装备包括消防车辆、灭火救援装备和防护装备。消防车辆是消防员灭火救援的根本。随着高层建筑、各种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火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如果没有一套过硬的消防装备,即使是再优秀的消防员,也不能很好地完成各种灭火救援任务。灭火救援器材是消防员的武器,即使是再优秀的消防员,也必须仰仗其完成各种灭火救援任务,否则,消防员自身将面临巨大的危险。消防装备不但要根据保护对象的火灾类型和特点进行合理的配备,而且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纵保养制度,从而使消防装备始终保持在良好的备战状态。(四)到场时间火灾过程一般可分为阴燃、增长、充分发展、衰退直至最终熄灭等阶段。在发生火灾时,我们希望自动报警系统能够及时报警,启动自动灭火系统灭火;或是建筑内部人员能够使用灭火器材,在阴燃或火灾初期阶段就扑灭火灾。但是于由于可燃物的燃烧特性不同,或是各种原因,致使未能在这一阶段尽快扑灭火灾。通常情况下,从消防队接警出动至到达火灾现场,总会需要一些时间,我们将这段时间称为到场时间。消防队伍的到场时间长短,将影响到消防队首次灭火时燃烧所处的阶段。我们希望消防队伍以最快的速度到场,到场时间越短,火灾发展越不充分,越有利于火灾的扑救。通常情况下,消防队的到场时间,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1.出警距离消防队与火灾现场之间最近的道路交通的距离,距离越短,到场时间越短。通常情况下,消防队与火灾现场之间可能会具有多条可选的道路,此时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实现最优化路径的自动选择,选择最短距离,尽快抵达火灾现场。2.道路交通状况火灾发生时,消防队出警时所选路线的道路交通状况,将对消防队的到场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有时即使距离很短,但由于道路限高措施,导致消防车辆无法通行;或者道路年久失修,影响车辆时速;或者交通严重堵塞,消防车寸步难移,都会造成消防队无法及时进入火灾现场,延误最佳灭火时机。同样,我们希望有实时路况信息系统,在选择行车路线时,避开拥挤道路路段,尽快抵达火灾现场。(五)预案完善1.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是筹划灭火救援作战准备与实施的作战文书,是消防部队平时业务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完善的预案能够反映出指挥员的组织、指挥、决策和部署的科学性,同时也是消防官兵对目标单位的熟悉程度、重点部位认定的准确性、指挥流程的科学性以及警力部署的合理性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其主要意义在于使消防官兵熟悉场地情况、进行新的技战术研究和给指挥员提供辅助决策。如果所制定的应急预案完善程度不够,将直接影响指战员对目标单位情况熟悉和指挥员的决策。2.预案演练预案演练是提升消防部队战斗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完成应急预案之后,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演练,以检验和完善指挥流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加深官兵对角色和职能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的成效以及查找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修订完善。即使有理论上足够完善的应急预案,但是如果没有组织实施充分的演练,对其每一个环节进行检验,也不能证明其实战完备性,也不能保证每一名值勤消防官兵具有足够的熟练程度,而使其成为一纸空文,造成战时不能及时有效地组织灭火救援工作。有人认为,消防演练的火灾场景总是假想的,在实战之中很少会遇到完全相同的火灾场景,对演练的作用表示怀疑,对演练的组织和实施持有一定的消极心理。诚然,消防演练的火灾场景一生中也可能不会出现,但是正如学生练习习题,即使做上一万道题,也不能保证在考场上能遇到一道完全相同的题目,但是通过练习所掌握的各种思考方法和解题思路,则可以应对大多数问题。(六)后勤保障1.心理保障有的重大活动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有时达到几个月或半年,而且准备工作往往提前几个月举行。长时间的精神压力会对消防官兵的心理状态产不利的心理影响,产生疲惫、厌战的想法。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这些不利的心理状态,将严重削弱消防队伍的战斗力,其后果将可能是不能及时发现火灾、火警时出动缓慢、现场组织不力、灭火行动低效等。2.食宿保障灭火救援又是一项集技术与体力为一体的特殊工作,消防官兵时刻面临着血与火的考验,他们不但要具备尽可能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即力量、速度、耐力、灵活以及柔韧性,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理的膳食营养和充足的睡眠,也是保持充沛体力与准确判断力的前提。重大活动场馆有时会设有临时消防站,有时根本就没有临时消防站,官兵的执勤都在露天进行。在至冷、至热的环境中长时间地执勤,如果不能有效地保障官兵的食宿,同样有可能对消防官兵的战斗力产生不利的影响。3.医疗保障俗话说“打铁须得自身硬”,即使是铁打的金刚、铜铸的罗汉,也架不住几天的病患。如果疾病预防工作不到位,或者在消防官兵意外患病时,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与恢复,将有可能出现非战斗性减员,而且在警力非常紧缺的情况下,要想弥补非战斗性减员空缺,势必需要相关部门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其他地区抽调警备进行补充,即使能够及时调配抽调警备,也有可能造成其它地区保卫力量的不足。人员疏散模拟首先对大连XXX大厦B1食堂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疏散模型。然后通过软件进行人员疏散模拟分析研究影响疏散时间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楼梯内人员疏散缓慢是导致该食堂疏散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同时,模拟、分析、计算出较为真实的情况下,人员疏散的时间。B1食堂环境与人员模型建立依据大连XXX大厦B1层平面图食堂现场检查图片大厦提供B1障碍物食堂面积了解部分用餐者逃生时脑海中的第一逃生出口最大荷载人数300人,后厨工作人员33人条件只疏散B1食堂的人员,1F塔楼出口不包含其他人员。1F室外为安全区域80%人员选取最近路线,20%人选取自己已知路线模型建立软件模拟分析假设人员满载333人、后厨发生火灾、且后厨逃生通道安全通畅、1F室外为安全区域。时间1min36s.假设人员满载333人、后厨发生火灾、且后厨逃生通道无法使用时、1F室外为安全区域。时间1min43s.结论从实验结果得出最长时间1min43s小于5min。得出在食堂用餐高峰期时发生后厨火灾,且前文设定条件成立,符合国标对疏散时间5-7min的要求。以上思想我们针对XXX大厦开展了消防安全评估项目。其中包括评估前的对评估项目情况的了解→资料的收集→评估前的风险辨析会议→与对方签订合同→提供必要信息→制定评估方案→正式评估前的内部工作会议→现场评估→分数评定→末次会议→提交评估报告。
楼主说的好哇
很不错的案例模板,给个赞1
相关知识问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案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