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医生app推广医生是什么机构办的

平安健康尝试差异化收费服务模式 推出“平安好医生健康卡”
来源:医谷
作者:张蓉蓉
昨日,医谷报道了平安健康险“万家诊所”,计划打造以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联动的线上医生+以签约名医和门诊医生联动的线下组合模式,详情请见。就在今日,平安健康推出了一站式健康管理打包服务--“平安好医生健康卡”,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平安好医生健康卡”持有者可享受健康体检、基因检测、家庭医生及专家预约四大服务,包括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持卡人可通过线上APP软件——“平安好医生”(原“平安健康管家”)来获得在线服务,据悉,该软件自2014年9月底内部公测以来,累计注册用户数已突破百万。小编也下载体验了下,观看了几个在线问诊直播,医生回答很认真仔细,评价都不错。持卡用户可以获得私人家庭医生提供的一对一在线咨询服务,服务包括急病导医预诊、慢病定期随访、体检报告解读、按需分诊转诊服务、个性食谱推荐及科学运动建议等全面健康管理服务。全职医生提供覆盖全科、内科、儿科、妇产科、骨科、中医、营养等十多个专科的7×12小时在线咨询和服务。用户还可进行手机随时随地名医预约,医生均为三甲医院重点优势科室副主任级别以上千位知名医生,可进行15分钟/次的电话咨询,请他们分析病情,提供诊断意见,指导用药和康复。名医预约保证预约百分之百成功,承诺在经名医咨询确认需要线下门诊时还提供加号服务。平安健康还提供基因检测服务。通过基因检测,用户可了解未来可能患病的趋势,有针对性地管理健康,主动预防疾病。比如抗癌能力检测、酒精代谢能力检测等。同时,在健康体检服务方面,用户可获得全国多个城市200多个体检网点服务,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临床科室检查、血生化检测、影像检查等,根据不同的体检机构项目略有不同。好医生是服务的保障,据悉,平安健康全职雇佣了500名三甲医院的主治医生。除核心自建家庭医生团队外,平安健康还与近千名北、上、广知名三甲医院重点科室的副主任以上级专家签约,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小编通过联系平安健康方面得知,目前“平安好医生健康卡” 的销售方式为线下销售和APP线上销售。线下销售主要依托平安旗下的保险销售渠道进行销售,线上可通过“平安好医生”APP的网上商城购买。健康卡根据服务的对象和价格,在相应的服务上会略有不同,比如医生在线服务次数,名医预约次数等。
医谷,分享创业的艰辛与喜悦,如果您是创业者,期望被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请猛点这里&&
相关阅读:
扫一扫,关注医谷微信
每天下午 6 点,为您奉上有深度的医学资讯;同时,通过医谷微信,您还可以直接访问医谷手机版,随时随地,获取更多更全面新鲜医学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谷版权所有自建医生团队打造实时咨询 中国平安大手笔进军移动医疗-美通社PR-Newswire
自建医生团队打造实时咨询 中国平安大手笔进军移动医疗
自建医生团队打造实时咨询 中国平安大手笔进军移动医疗
上海日电 /美通社/ -- 日前,中国平安旗下互联网板块的重要成员 -- 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健康”)推出一款主打在线问诊的“平安健康管家”手机应用程序(APP)在各大应用市场上架,并开始邀请用户进行内测。这款APP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专科医生线上医疗咨询服务。
与市场上同类软件“留言&-- 等待&-- 回复”的咨询交互模式不同,用户在“平安健康管家”提问后不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等待,就可以与在线的医生展开一对一的实时对话,而且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这款APP如何实现接近实时的在线咨询呢?平安健康在产品端搭建了一个由各类专科医生组成的平安医学咨询平台,全职雇佣医护人员来为用户服务,而非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外部医生兼职签约提供医疗咨询的模式,用户的提问因此得以获得最快的响应。
平安健康管家自建医生团队
也正因为如此,“平安健康管家”无需像市场上其他在线问诊APP,通过向用户收费来补贴医生。“移动互联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推广应最大限度地受惠于民,降低大家在看病问题上的医疗成本。”平安健康内部人士称。目前,平安健康医学咨询平台目前已上线全科、内科、儿科、妇科、骨科等10多个科室,全职在编专业医生300人,计划2015年底达到1000人。
“未来的目标是聘请全职医生1000人,全天候不间断向用户提供各类疾病的在线医疗咨询。”该内部人士强调,平安健康全职医生的背景都经过严格筛选,受过正规医科大学的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并且有着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同时,平安通过聘请全国顶尖的各专科学科带头人作为医学科学家,定期为医生团队组织医术培训,并对用户提出的疑难问题做专业上的把关。此外,所有“平安健康管家”平台提供的线上医疗咨询服务均由平安产险承保,确保出现医患纠纷时用户的实际损失可获得补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医师进驻平安健康管家
除了自建千人医生队伍,平安健康还签约了近500位北上广知名三甲医院副主任以上专家,他们将入驻线上问诊大厅的“名医工作室”,定期排班接受用户咨询。目前已有近100位名医登陆平安健康管家平台开设诊室,接受用户的在线咨询预约。如果在线咨询不能解决用户的问题,所有签约名医都承诺提供门诊加号、手术主刀的额外服务,当用户有线下门诊的实际需求时,可以通过在线咨询拿到门诊加号,需要手术的患者,名医承诺优先主刀。
医生全职、实时交互、专家背书、保险托底,这就是平安健康管家线上轻问诊的全新玩法。后台数据显示,自九月底低调上线以来,平安健康管家公测不到70天,累计用户已逼近百万。
移动医疗市场资深观察家指出,此次中国平安后发制人,携一款APP进入移动医疗市场,与依托支付宝筹划“未来医院”的阿里巴巴和今年先后投资了丁香园及挂号网的腾讯正面交锋,这也预示着随着巨头们的蜂拥而至,移动医疗的战局已呈现白热化。中国平安虽然不是最先进入市场的玩家,但在资源的投入与整合能力以及布局健康产业的经验上均胜出主要竞争对手一筹,相信随着“平安健康管家”用户的积累,在线轻问诊领域的势力格局将被再度改写。未来移动医疗市场的竞争有望正式进入PAT(平安-阿里巴巴-腾讯)时代。
现在下载,就可以免费享受6个月的家庭医生服务。
平安健康管家二维码
消息来源: 平安健康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相关关键词:
多媒体新闻来,告诉你开一家诊所的手续有多难办
奇点网&·&
来,告诉你开一家诊所的手续有多难办
近来,办诊所这事儿挺火的。首先是平安健康“万家”诊所的消息传得很广,其次是丁香园的丁香诊所也进入了开业筹备和招聘阶段。我们经常说公立医院双向垄断,啥意思?意思就是公立医院又垄断医生,又垄断患者,但是在现行体制下大家又很难提升管理和服务,造成医生很虐心,患者很揪心(别说医改是世界难题,管理一家10000张床位的公立医院也是世界难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有识之士就不想这么玩儿,他们想在公立医院体系之外另建一个生态,自己开医疗机构,自己招医生,自己管理,自己服务患者。想想这个事情确实非常好,但是办起来还是有点儿难。说到这里你一定会问,国家不是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嘛,现在开诊所应该不难了吧?国家确实有鼓励,去年国家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将医疗机构设置由前置审批改成后置审批,俗称“先照后证”;同时像北京这样的改革重点区,也将一百张床位以下的医疗机构审批下放到了区县一级;另外在用地、用水用电,设备购置,税收优惠方面去年都有了一些实实在在的鼓励政策,但是事情具体办起来仍然不容易。为啥?因为上层国家政策和下层具体行政办事之间还离着一个颐和园呢,另外开办医疗机构不全是医疗审批部门说了算的,环保、消防、城管都得一一打理,想想这事儿就头大了;另外如果你办过准生证,或者转过户口,默默回想一下那种艰辛,然后再翻开《北京市设置医疗机构审批办事指南》看看上面那几十条审批需要提交的资料,大概几斤几两你就能掂量出来了。但其实“难”不是事儿,最难受的是“熬”。现代服务业这么发达,条条大路通罗马,很多代理都可以帮助你办各种证照。就像今天公司注册已经很简单了,但是大部分还是愿意找代理办,因为人家门儿清啊。在医疗机构审批这事儿上道理也一样,但是由于医疗这个行业门槛比较高,因此代理的水也比较深,此处略去一万字。所以只要你软硬件具备,有钱找代理,那么卫生这关还是可以过的。这其中最“熬”人的地方是哪个环节?你可能想不到,是环评。你万事具备,就等开业了,但是环评三番五次过不了,只能在煎熬中各种想办法,此处略去另外一万字。所以开办一家诊所的正常办证周期算下来得一年,这一年中你要支付所有的开支。办完证应该可以松口气了吧,没那么容易。具体还有哪些内外部的挑战?卖个关子,4月12日,来“互联网+医疗”政策趋势研讨会,请业内非常知名的,严重接地气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为你全面解读“社会资本办医痛点分析和解决方案”。踏实到令人发指的会议议程如下:日程:13:00 签到13:30 会议开场嘉宾:奇点网创始人 陈亚慧13:35 奇点《2015“互联网+医疗”政策趋势报告》 分享嘉宾:奇点资深政策编辑 王建秀13:50 社会办医痛点分析和解决方案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朱恒鹏14:20 2015会成为医生多点执业爆发年吗?嘉宾: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余可谊14:50 医保改革的动态、难点以及可期待的亮点嘉宾: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制度研究室主任 顾雪非15:20 圆桌:医生多点执业的绊脚石究竟是什么?嘉宾:自由执业医生 龚晓明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李洪奇北京三博脑科医院院长 张阳自由执业医生、博言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 周乐今15:50 价格政策变局下的药品集中采购趋势和预判嘉宾:九州通医药集团业务总裁 耿鸿武16:20 药品价格治理转型,探讨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嘉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陈昊16:50 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嘉宾: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主任 范晶17:20 圆桌:互联网能否给中国医疗带来惊喜?嘉宾:301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副主任 鲍玉荣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主任 范晶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余可谊春雨医生副总裁 毕磊&另外,搜索并关注搜索并关注春雨白大褂微信账号:Springrain-clinic就有机会获得春雨君送出的免费门票哦~必须大声说的是:所有参会者都附赠奇点呕心沥血之作《“互联网+医疗”政策趋势报告》,你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单独预定报告。半天读懂医疗圈,一书轻松识大局,来吧!存储并扫描这个二维码,可以欣赏活动极其美妙的H5页
猜你还想读要加入平安认证医生,手续如何办理?_百度知道
要加入平安认证医生,手续如何办理?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上平安人寿问下那些医生要什么手续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从陆金所、壹钱包和平安好医生看平安怎么拥抱互联网--百度百家
从陆金所、壹钱包和平安好医生看平安怎么拥抱互联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传统金融,亦或互联网金融,都不过是短暂的口舌之争罢了,两者根本没有分开讨论的必要,它们都只是留住客户的手段
作者注:本文由于篇幅所限,没能详细对比马明哲在连续三年的元旦致辞。对比三年间的不同措辞和工作重点,非常有趣,可以满怀自信寻找企业家打脸的内容,也可以寻找企业战略适应市场变化的逐步微调,这部分内容放在虎嗅群组中供各位参考:
自2013年余额宝诞生以来,已经用互联网技术做了十多年电子银行业务的银行们突然发现,通过互联网与用户打交道的前线眼睁睁就要被互联网公司们夺走了。
其实又何止银行,基金、保险、证券等一切需要直接与用户打交道的金融机构都被卷进了这场变革之中,零售金融从未如此迫切地试图拥抱互联网。
传统金融机构将如何应对这场变局呢?本文以平安集团为样本,通过陆金所、壹钱包和平安好医生三个互联网产品,导出未来零售金融竞争局势会发生怎样天翻地覆的改变。
2013年的陆金所: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在哪里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有个很有趣的习惯,他会在每年1月1日发布一篇元旦致辞,除了总结前一年的工作,还会对当年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这给了旁观者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去看看平安集团这些年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
在日元旦致辞中,主要强调的成绩仍然是“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传统支柱业务,此时甚至还没有专门提及互联网,他判断未来方向时的措辞是“科技引领综合金融”。
在互联网金融已经风生水起的2015年回头看这篇三年前的行动纲领,文中并没有什么全新的概念。我猜想,虽然马明哲已经在这一年做出了很多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实质性工作,但恐怕他自己也并没有把握,未来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例如,马明哲在致辞中这样说到,“让我们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大胆运用科技进步之力,为客户提供极致的金融消费体验,为平安综合金融创新发展插上新科技的翅膀”。这种正确漂亮却空洞的内容,即便到了2015年仍然大量出现在传统金融机构领导们的讲话中,可在实际行动和新产品的更新上依然跟不上互联网用户体验的步伐。
事实证明,传统金融机构在2013年的互联网金融布局中,只有平安集团的布局取得了成功。这个产品就是元旦致辞中由“积极成果”四字评价一笔带过的“陆家嘴金融资产交易市场业务”——也就是现在的陆金所。
陆金所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标杆。曾经有评级机构对市场上的P2P进行风险预警,却被整个行业嘲笑不专业,其原因就是该预警列表中居然包括陆金所。陆金所的成功是因为科技创新和用户体验吗?这几乎是所有成功互联网产品必备的基础要素。但回顾陆金所被用户广泛信赖的过程,更重要的因素是它赖以起家的P2P产品是由平安集团旗下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正是平安集团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资产实力,才成为陆金所区别于其它P2P平台的标签。
从陆金所的成功经验看,当科技创新和用户体验成为行业内普遍标准的时候,反而是传统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资产优势能够成为更加核心的要素。毕竟,零售金融中理财产品的决定性要素是安全性和高收益。传统金融机构在用户体验上的落后,并不意味着其它优势不能弥补这项短板。
最终,始于2012年的陆金所,在2015年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平安集团旗下拥有700个门店、3万名员工和600亿元贷款余额的平安易贷,成为“线上陆金所+线下平安普惠”的新组合。这种发展思路正确与否姑且不论,发展不过三年的互联网新业务能够用20亿美元反向整合传统业务,是其他传统金融机构都没有做到的。
在2014年元旦致辞中,马明哲评价2013年是“平安25年来危机感最强、经营作风转变最大的一年”。现在来看,很多金融机构在被余额宝震醒两年之后,仍然没有抱以足够的危机感去转变经营风格。
2014年的壹钱包:一个从失败开始的成功产品
与一年前的元旦致辞相比,马明哲在这一年的底气显然更足了。开篇仍然是从“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传统支柱业务开始,之后却专门用一段文字总结了过去一年“科技引领综合金融”取得的成绩。
接下来,马明哲用大段文字为“壹钱包”这个新推出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布置工作。当时,微信的江湖地位还没有到只能仰望的程度,2014年初,平安壹钱包、阿里来往和网易易信这三个产品都在试图从微信手中抢回用户的社交关系链。马明哲为此下的心血不可谓不大,这是三年元旦致辞中唯一一次单独为集团内单个产品布置工作,实际推广中更是下了硬指标要求所有平安员工必须邀请若干位朋友使用壹钱包。
无需多言,大家已经知道这场即时通讯APP大战的结果,那些试图和微信竞争的产品没有取得任何预想中的效果。壹钱包这款APP在2014年初推出的时候,本文作者为了帮助朋友完成推广任务,也有过第一时间的使用体验,评价是界面和功能简陋到令人发指,仿佛一款两三年没有更新过的陈旧产品。如此错误的产品和方向,即便马明哲亲自指挥发力也肯定不会成功。
这样的失败在传统金融机构中并不少见。例如民生银行参与的民生电商项目,资金、人员和声势比平安壹钱包更大,在遇挫后彻底沉沦下来不见声响。壹钱包这个例子的意义在于,当平安集团在董事长年初亲自部署的社交方向遭遇失败后,却可以在半年内彻底推翻原有构想重来一次。
在元旦之后不到半年时间,壹钱包的2.0版本彻底把马明哲在年初强调的产品方向改了个底朝天。之前和微信竞争的社交功能彻底消失,主打功能彻底回归理财和保险,还设计了强调轻松胜利的“懒星人”卡通形象,马明哲甚至自己化身卡通财神招揽用户。可以说,壹钱包进攻社交领域遭到彻底失败之后,又回归平安集团最擅长的综合金融服务。
表面上看这是非常简单的人事变动和产品改革,可是熟悉银行工作流程的读者,应该明白半年内彻底改变一把手年初刚刚布置的工作方向,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壹钱包未来发展好坏姑且不论,这样遭遇市场失败后从上到下彻底改变发展方向的能力,是一个组织及其领导人工作弹性的具体表现。
壹钱包初期的失败在追求快速试错和迭代的互联网市场中经常遇到,但显然在传统金融机构内鲜有所闻。如果囿于组织内领导的威信硬干一年,或遭遇失败后整个组织崩溃难以再次发力,根本不可能跟上互联网发展速度,遑论用户体验了。
在零售金融互联网转型的这几年中,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真的没有想过解决用户体验难题吗?细看每家银行更新手机银行的最初版本,都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最终落后于微信支付、支付宝的原因并不是起点处的差距,而是在漫长的快速迭代过程中缺乏应变的组织弹性,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节奏。零售金融是面对用户需求的漫长马拉松,不能指望靠孤注一掷的百米冲刺解决问题。
在一年后(即2015年)的致辞中,马明哲评价2014年是“是平安为未来新十年、新征程奠基的一年,是非常辛苦也极不平凡的一年”。对于实力强大的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最大的差距并不是资本和人力,而是像平安壹钱包那样自我否定的组织弹性。
2015年的平安好医生:未来的零售金融没有边界
来到马明哲在2015年的元旦致辞,其中涉及互联网的产品突然间多了很多,平安试图同时覆盖“医、食、住、行、玩”各方面的用户需求。其中,平安好医生是针对“医”这个需求的APP,用户可以在上面咨询医生和购买药品,除此之外这个团队也在雇佣医生和自建医院为用户提供线下服务。
那么问题来了,平安好医生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与本文所谈的零售金融有什么关系呢?从没听说有哪家银行会创立医院给用户看病。
没错,眼下的平安好医生是与传统意义上的零售金融无关,平安集团同期推出的平安好房、平安好车等一系列产品同样如此。问题是,我们凭什么肯定这些与用户紧密相连的服务,在未来永远与零售金融无关?就像余额宝诞生之前,有多少金融机构能意识到货币基金具有如此大的爆发能量?
其实,银行的传统零售业务提供的服务同样早已突破金融的边界。诸如自驾车故障救援、候机贵宾厅、收藏品鉴别等每家银行都有的高端客户服务,其中的逻辑是可以借助客户需求增加客户黏性,是否与金融相关无法构成零售金融的边界。
以平安好医生这款互联网产品为例,当用户去选择健康类保险的时候,能够提供求医问药额外服务的平安保险是不是会更加有吸引力呢?反过来看,拥有大量保险客户理赔需求和健康数据的平安保险,又可以通过平安好医生这样的互联网创新项目提供更多的高附加值服务,让自己和其它保险公司区别开来,是不是也会更有竞争力呢?
同样的逻辑也发生在平安集团布局在“医、食、住、行、玩”这些领域中的其它互联网产品。这些产品中会诞生下一个陆金所吗?起码从现在来看,这些花在互联网创新上的钱都没有取得盈利,也很可能遭遇壹钱包初期的方向性失败。可是如果没有这些主动试错去自我革命,就有可能在未来被别的公司革命。在零售金融领域中墨守成规仍然可以舒服很多年,但是这些自我设定的边界只能降低金融机构自身的适应能力,完全不会阻挡互联网跨界竞争的铁蹄。
不知道马明哲会在2016年元旦致辞中,如何评价自家这些数量众多的互联网产品。他在接受秦朔的一次采访中,说99%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是“皇帝的新衣”,并且把平安互联网金融模式划分为1.0至3.0三个阶段。这个过程对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最有价值的经验并非产品细节或成败,而是如何让自身体系架构能适应这些不安分的主动试错和自我革命。
上述零售金融拥抱互联网的样本,可不可以说平安集团很“平安”呢?一方面可以说平安集团是成功的,因为它已经用几年时间打拼出了数张传统金融机构没有的“好牌”;也可以说平安集团压根不成功,因为这些互联网创新产品都还没有实现盈利,更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速朽。
希望本文能够超越“褒”和“贬”的藩篱,从平安集团三年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回归零售金融业务的根源——千变万变,用户不变。至于最终能留住用户的是传统金融,亦或互联网金融,都不过是短暂的口舌之争罢了,两者根本没有分开讨论的必要,它们都只是留住客户的手段。
本文刊于《零售银行》杂志2015年11月刊,作者公众号理财实验室(微信号:MoneyLab)
阅读:5379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4万
阅读:10万
阅读:10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昨天最新消息,为了配合上海对于中介的整顿,上海银监局要求银行暂...
商业相对论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安好医生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