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艺术亮相街头分类

废品_百度百科
[fèi pǐn]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1. 质量不合格,用户不能使用的成品。亦借指无用的人。2. 破旧或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3.可再生资源
废品基本解释
1. [Waste product;Reject]∶不合格产品
2. [Waste]∶有缺陷或低劣的产品或商品,废旧物品
废品废品分类
一、废金属:
【磷铜、红铜、白铜、紫铜、青铜(62#、65#)、黄铜、漆包线铜、铜屑、铝、不锈钢(316.316L.304.301.202)、不锈铁、(渣)、铅、工业铁、镀金、镀银制品等废五金废有色】
二、废电子:
【电子脚、含银锡、无铅锡、含铅锡、锡渣、锡条、锡线、锡灰、锡膏、线路板、IC、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变压器、充电器、废电缆电线、电阻、等废电子回收】
【废蜡烛、亚加力、硅胶、尼龙、菲林、吸塑、赛钢、475、ABS、PS、PP、PC、PVC、PCDVD光盘料、PU、PA尼龙、POM赛钢、PS、PP、PET、PCB板等废塑料废件回收】
四、废 钴:
【钴粉、钴酸锂、镍钴酸锂、铝钴纸、电池正极片、负极片、电池正极边料、42#冲边料、79#冲边料、电镀阳极料等废品回收】
【锂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池、锂动力电池、太阳能电池、手机电池、笔记本电池、摄录机电池、数码相机电池、PDA电池、对讲机电池等废电池回收】
六、废 镍:
【电解镍、镍边料、电铸镍、电池导电镍片、发泡镍、镍带、电池导电镍片、镍纸、镍箔、镍网、含镍合金、镍光盘、废镍锡珠、废镍珠、单晶硅片、亚镍粉等回收】
七、废硅片:
【废单晶硅、多晶硅、籽晶、破碎硅片、光刻片、蓝膜片、太阳能电池片、边皮硅材料、电池片、硅棒、硅头尾料、硅晶圆、IC级硅片、裸片等废硅片回收】
八、贵金属:
【镀金、金水、银靶、镀银、镍、铑、钯、铂 ,钴、钨钢、钛、等贵金属废料回收】
【白色废纸 ,书籍、杂志废纸 ,旧新闻纸,纸箱与纸板废纸 ,纸袋废纸和牛皮纸纸,混合度纸】
十、废玻璃【平板废玻璃、 压花废玻璃、中空废玻璃、钢化废玻璃、夹丝废玻璃、高性能中空废玻璃、玻璃马赛克、夹层废玻璃、有机废玻璃、无机废玻璃、磨砂废玻璃、防火废玻璃、防弹废玻璃、特种废玻璃】
十一、废水
按工业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类,分为:含无机污染物为主的无机废水、含有机污染物为主的有机废水、兼含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混合废水、重金属废水、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和仅受热污染的冷却水。例如电镀废水和矿物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无机废水,食品或石油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有机废水。
按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加工对象可分为造纸废水、纺织废水、制革废水、农药废水、冶金废水、炼油废水等。
按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可分为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含酚废水、含铬废水、含有机磷废水和放射性废水等
十二、其 他:
【回收各种废旧机器、电脑耗材、机械设备、废电缆电线、库存货清仓、废置厂房拆迁】[1]
废品废品损失
废品损失时生产成本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控制废品损失对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
降低废品随时就是要提高产品的生产成功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降低废品损失那么就得从产品的生产品质方面是挖掘。
首先要提高生产员工的专注度,员工开小差是导致废品损失的重要原因。
其次梳理工作流程减少工作流程中导致的废品损失
最后就是要制定次品再生产工序,将废品损失减少到最少的程度。
.上海代理记账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就已经开始提倡垃圾分类收集处理。1993年,北京率先制定《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要求对“城市生活废弃物逐步实行分类收集”。然而20年后的今天,北京街头、社区尽管分布了许多分类垃圾箱,但依然是各种垃圾混杂,除了定时来翻捡饮料瓶的拾荒者,你很难判断哪些垃圾能够被回收和再利用。20年来,尽管政府投入巨资处理垃圾,但垃圾分类仍然处于原地踏步的窘境。北京早期的垃圾处理比较粗放,居民产生的垃圾都是散倒在垃圾池,由车装运至城外掩埋处理,那时多为生活垃圾。图为1988年11月,北京环卫部门昼夜突击清运白菜帮,仅西城环卫局就出动卡车42辆,清运菜帮垃圾504吨。(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摄)1993年8月,北京部分地区的居民改变过去散倒垃圾的方式,开始使用塑料包装袋倒垃圾,以减少垃圾污染,净化环境。图为东城区南池子街道的一位妇女正往塑料袋里装垃圾。(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摄)1998年4月,北京开始提倡并推广垃圾分类收取,有关部门先后在大商场、公园及繁华闹市区设置了几十处垃圾分类箱。图为西单北大街路口的三组式分类垃圾箱,这种垃圾箱设计超前、功能非常实用,投放口根据垃圾种类有所区别。(新华社记者 程至善摄)此后,街道上的垃圾筒经历一番走马灯式的变换,样式层出不穷,但最终都没有成功引导人们分类投放垃圾。图为2008年,北京街头的分类垃圾箱,可循环筒与其它垃圾筒几乎一样的外观和颜色,很难让人区分。(张恺欣/CFP)2010年前后,北京在全市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居民社区内都摆着三个一米多高的垃圾桶,绿、蓝、灰三个垃圾桶按照分类指示,可回收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图为朝阳区六里屯街道十北社区,环保志愿者给垃圾筒穿上“花衣裳”,方便识别。(Jhpt / 东方IC)然而这一政府大力推行的垃圾分类举措,在实际执行中却大打折扣。图为2014年2月,北京东三环一小区内一处立有垃圾分类示意图的垃圾收集点,虽然有三类不同垃圾的指示牌,但实际上只摆放了一个垃圾桶,所有不同类的垃圾都混放在同一桶里。(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在垃圾分类推广中,许多市民环保意识不强,还是将垃圾简单堆放,即使有市民将垃圾分类打包,环卫部门在处理时,仍然是将垃圾全部混杂在一起装车,分类等于白费工夫。(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拼版照片显示:日,北京东三环一个小区内,保洁人员把从各自负责的楼道收集来的各种垃圾堆放在一起,等候环卫集团的垃圾车将其运走。虽然这个小区内有好几处垃圾分类的指示牌和按类摆放的垃圾桶,但几乎所有的居民都只是把家里的所有生活垃圾混装在一起放进楼道里的大垃圾桶,然后由各楼保洁员收集,堆放在一起,根本谈不上分类。(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日,北京草莓音乐节,15万观众在三天时间里丢下20多吨垃圾。市民普遍缺乏环保意识,是垃圾分类难以执行的重要原因,而组织方没有设置足够的垃圾回收装置,也导致了大量垃圾被随意丢弃。(京华时报 朱嘉磊 摄)2012年10月,北京香山红叶节,香山公交车站一墙之隔的垃圾场存放了大量垃圾有待处理,这些垃圾没有经过任何分类处理。(苏卫忠/CFP)北京的垃圾回收,城乡之间差别明显,图左:日,北京城乡结合部,一位老人在破旧的垃圾箱边捡垃圾。图右:日,北京高端商业区,一名清洁工在打扫分类垃圾箱。(REUTERS/Kim Kyung-Hoon)北京每年都在垃圾回收方面投入巨额资金,但却疏于调研、从实际出发,其中不少最终成为面子工程,华而不实。图为2013年12月,北京市西城区装备的“二维码”垃圾筒,每台耗资1.6万,若想投放入垃圾,只能将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对准屏幕扫一扫,所对应的分类垃圾桶才会自动解锁并打开。(张北/CFP)位于北京朝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的高安屯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中心有5条生产线,日处理能力达400吨,但由于收不到足够的餐厨垃圾,目前仅开通了2条线。与此同时,北京的许多餐厨垃圾却在夜幕中流向城郊,其中不少被制成“地沟油”。(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而在北京大量外来人口居住的城乡结合部,垃圾处理仍然是粗放式管理。面对没有被分类的垃圾,焚烧厂或填埋场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据统计,北京每天产生垃圾1.77万吨,其中一半焚烧、生化处理,另一半直接填埋。据卫星航测,北京周围的垃圾山已经超过7000座,形成垃圾围城的局面。(REUTERS/Jason Lee)在改革开放之前,北京的垃圾回收是作为与环卫体系平行且独立的部门,由供销系统的回收处负责管理。改革开放后,政府部门逐渐退出了回收行业的直接经营,供销系统等国有资源回收公司也在体制改革中变身,而在这一时期进城的农村人,迅速成为废品回收与运输的主力军。在北京周边,存在着多个以废品回收为生的垃圾村。图为2014年5月,位于昌平区的东小口废品集散地,方圆数百亩的土地上盘踞了千余废品回收站,超过3万人在此谋生,是北京最大的废品集散地。(REUTERS/Kim Kyung-Hoon)在缺少政策扶植和经常受到有关部门重重打压下,这些私人经营的、作坊式的废品回收点,承担着北京市大部分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图为2014年2月,通州区马驹桥镇的北京聚宝库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一名工人对回收来的废旧塑料进行简单分类。(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工人将回收的废旧塑料制品粉碎处理,在这个废品回收公司,数千平方米的土地被分割出租给数十个废品回收小作坊,塑料、废铁等露天摆放堆积成山,远在百米外就能闻到空气中的恶臭。(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在东小口,废品回收已经形成一定的专业化,商户们的分工非常明确和细化,每家只收固定类别的废品,绝不掺杂其他品类。在这里已经形成产业规模,形成一条完整的回收、加工和二次销售链条。图为2014年5月,东小口,工人在拆解电子垃圾。(REUTERS/Kim Kyung-Hoon)这些废品被初步加工后,近的销往河北、山东,远的则到浙江、江苏甚至广东等地,成为各种工业原料。不过由于缺乏监管,加上个别商户的私欲,这些废品的去向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些小作坊将塑料瓶粉碎清洗后,再卖给一些小厂或黑作坊,用来制作“毒餐盒”等,而处理一些电子垃圾产生的重金属,则被随意丢弃,造成环境二次污染。(REUTERS/Kim Kyung-Hoon)目前,有成千上万的外来人口居住在东小口的“贫民窟”内,没有下水道,拾荒者们在堆积如山的垃圾中一日三餐。由于都是作坊式生产,拾荒者极少有防护衣、面罩和靴子。(REUTERS/Kim Kyung-Hoon)根据北京社科院2006年编撰的《拾荒大军调查报告》,估算北京有30万拾荒者,每年从北京捡出30亿元。但这一行业却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缺少政府扶植,东小口市场几次三番被勒令搬迁,即使看到废品回收前景的企业,也很难加大投资开拓市场。很多地方热衷于申请动辄上亿元的垃圾处理场工程,对只需要几百万甚至几十万元就可以开展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设缺乏兴趣,这也许是造成当下垃圾处理死结的根本原因。
编辑:李丹
本文为王强的一次有关PPP和特许经营...
很多人感慨,这个时代变革无处不在。环...
Copyright (C) 2000- http://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 商务热线:010- 传真:010-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刘文义律师 京ICP备号-7
京公网安备:75第A12G版:广州经验·分类改变生活
因为番禺垃圾焚烧事件,“垃圾分类”一词火了;广州力推多年,虽然仍在低水平运行,却已悄然改变着市民的习惯
分类扔垃圾“扔”出甜头来
  西村街道在辖区内设立了169个有害垃圾投放箱
  有害垃圾  文/羊城晚报记者&梁怿韬&  通讯员&成广伟&  图/羊城晚报记者&汤铭明  策划缘起  因为2009年年底的番禺垃圾焚烧风波,一个四字词组开始在广州流行:“垃圾分类”。  广州每天要产生1.8万吨生活垃圾。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用最粗放的方式填埋处理,广州将很快面临垃圾围城的风险。如果用体积缩小最快的焚烧方式处理,用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的话说:“不分类拿去烧,当然是可以的,但这只停留在初级阶段。”  理想丰满现实不堪,因为种种原因,广州垃圾分类的普及,仍处于较低水平。  虽然水平较低,但这并没有阻挡广州市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探索。有的社区,通过推行垃圾分类,已经尝到了甜头。  如何促使更多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各路意见多多,盼采纳落实。  探索·故事1  垃圾变废为宝  街坊尝到甜头  老贾称:“不仅环境变好了,我的生活也变好了”  12月22日早晨,居住在广州市荔湾区西村街道富力环市西苑的居民老贾,开始了一天的生活:老贾的厨房里摆放着两个垃圾桶,一个装干的垃圾,一个装厨余垃圾为主的湿垃圾;在老贾家阳台,有一捆用绳子扎好的报纸,老贾将报纸送给上门送报的发行员,请他们回收利用;之后,老贾下楼买菜,顺便将家里用过的旧电池、旧灯泡等物品,放到小区门口一只红色、专门收集有害垃圾的垃圾箱中。  老贾离家后,他刚刚投放的垃圾,开始了一段“旅程”:小区所属的天力物业环卫工,将老贾所在楼层的两桶垃圾进行二次分拣,经二次分拣后的厨余湿垃圾,准确率比没分拣时能高一半。分拣好的厨余垃圾,将被投放进老贾所住单元楼地库里一台日处理量300公斤的厨余垃圾处理机上。经处理机发酵,300公斤厨余垃圾将变为有机肥预料,经过后期加工,将可用于家庭和社区花木种植;经分拣后价值较低但仍具回收价值的物品,将连同小区门口红色的有害垃圾桶内物品,交由西村街道垃圾分类促进中心处理。经此工序,最终需要运到填埋场焚烧厂处理的小区生活垃圾,大为减少。  老贾回家时,从地库环卫工人处领取了一包厨余垃圾制作的有机肥,走到自家阳台,对十几盆盆栽施肥。  “我做垃圾分类,已经两年了。”老贾称,他住在这个小区11年,对“垃圾分类”一词早有听闻。两年前他发现小区垃圾分类有动作,楼道中的垃圾桶由一个变为两个,街道方面也上门宣传分类。这些举动,让老贾觉得该改变生活习惯,按照政府部门的指引参与垃圾分类了。  “不仅环境变好了,我的生活也变好了。”老贾称,他发现小区搞了垃圾分类,干净了许多;分好类的垃圾能够变为肥料,这让喜欢种花的老贾,生活乐趣增多。  探索·故事2  收编优化收买佬  邋遢形象获改变  兰姨被收编后称:不仅收入有提高,工作也顺利  一辆自行车,驮一袋破烂,从业者如此行头穿街过巷,哼着“收买烂嘢”的歌谣……上述场面,曾是广州市民对于废品回收行业的一个记忆。12月11日,羊城晚报独家透露了广州市欲建立网络,采取“六统一四规范”的方式收编优化全市6万多名收买佬的新闻,以后广州收买佬,可能是手持移动终端,统一着装改变过去邋遢形象。在荔湾区西村街道,这一设想已在先行先试中。  蓝亮,荔湾区西村街道分类促进中心主任。2013年8月,西村街道通过政府购买方式,聘请蓝亮所在的广州市分类得环境管理有限公司,从事街道垃圾总量建档、垃圾分类宣传、低值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清运等工作。12月22日早上,记者跟随蓝亮,在西村街道内工作。  在西村街道内一共有169个有害垃圾桶。记者发现,有的居民已养成习惯,知道红色的桶不是普通垃圾桶,而是有害垃圾桶,会自觉将过期药品、电池等物品投放进去。  由于体积较细小,桶内的有害垃圾,大约3到5天才会收集一次。“这些东西量看起来不多,但积少成多就比较麻烦。”据悉,从今年1月到11月,促进中心便已收到废旧荧光灯管2610多根,过期药物和废旧电池约946斤。“这些东西无论是填埋还是烧,都有可能产生新的污染。”  蓝亮离开促进中心,前往低值物品集中存放点。一路上,处处可见穿着印有“分类得”三个字橙色背心的废品收购人员。“他们原来都是自行在街道活动。我们刚来街道时,整个街道大概有40多位废品收购人员。我们给他们做培训,给他们发制服,告诉他们玻璃、木材等低附加值物品具有回收价值,一样可以卖钱。”蓝亮称,通过促进中心的包装,最终有20多位废品收购人员被优化留在了街道,他们的形象因此获得改变。  记者向废品收购者兰姨了解到,经促进中心指导培训,她不仅收入有提高,工作也顺利。“以前收到废品,都没有地方放。现在在街边安装了很多‘屋仔’,我可以将我收购的东西暂时放在那里”。  “我们下一步,正准备给收买佬配手机终端。”蓝亮称,手机终端将包括各类废品的最新价格、可供回收的废品名录等。广州市下一步对收买佬的收编,配发手机终端,成了其中一个亮点。  探索·模式  因为垃圾分类,“定时定点”一词火了  因为番禺垃圾焚烧事件,“垃圾分类”一词火了;因为垃圾分类,“定时定点”一词火了。作为一种分类投放模式,“定时定点”要求原设于居民住宅楼楼道内的垃圾桶撤除,居民需要在指定时间拎垃圾到楼下,分类投放到指定的桶内。这一模式,为广州市政府部门考察台北低矮楼层社区时发现,引入广州并推广。此前,官方认为该模式有易于监督投放效果、楼道更干净等好处。目前,广州市设立至今年年底,30%社区推广定时定点投放。  定时定点是否值得在广州推广,舆论意见不一。在12月23日进行的广州市城市废弃物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论坛上,副主任郭艳华认为定时定点好处多多。她在演讲文稿中写道:“可节省人力物力,便于政府部门有效监管,保持楼道清洁卫生,培养居民的责任意识。”  “定时定点模式,能让市民时刻记住垃圾分类。”郭艳华认为,市民因定时定点,将习惯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分类投放垃圾。对于广州的居民垃圾分类投放模式,郭艳华认为:“要实施定时定点为主、其他模式为辅的分类投放模式。”  西村街道的富力环市西苑和越秀岭南湾畔两个分类小区,分类投放设施已可实现定时定点投放。然而在记者12月22日走访时,已过投放时间,但位于小区楼底的分类桶,却没有收起来。按照政府部门指引,一旦过了投放时间,便需将垃圾桶收起来。  对此,西村街道相关负责人称街道确实没完全进行定时定点。街道办副主任陈志科认为,当市民对分类的习惯还没养成时,就对需要市民配合的前端分类作出太高要求,反而会让市民对分类产生抵触。“再者,我们认为在一些高层社区,较快上马定时定点也不现实,那么多居民,每个人都提一袋垃圾,挤电梯下楼扔,也容易造成电梯污染。”  “分类投放是目的,定时定点是途径”,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古石阳对于定时定点的推广,提出“凡是进行定投的社区,必须要分类收运,这是对居民负责”。对于定投的推广,古石阳认为不宜操之过急:“一个社区花一个月时间,在一个小区能推广得好,就不错了。”  探索·经验  政府购买服务  解决棘手问题  广州在经历多年的垃圾分类后,探索出不少宝贵经验。  垃圾分类,在市民眼中,是一个政府需要推广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来自民间的力量能在适当时候给予政府帮助,“把他们请来,我们许多难题都解决了。”西村街道办副主任陈志科对于政府购买“分类得”进驻社区给予肯定,认为街道推垃圾分类,之前面临着人手不足、专业性不强、居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单靠我们街道城管科的人力无法做那么多东西,有的垃圾即使分出来了,我们也不知怎么处理,还要宣传发动居民参与。”陈志科称,街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分类得”这家企业,一下子解决了街道在垃圾分类中的不少棘手问题。  越秀区华乐街道,是广州垃圾分类的标兵街道。在探索垃圾分类中,街道党工委书记阮雄总结认为垃圾分类需要确保财政投入、确保长效机制。“垃圾分类,不能运动式推进。”作为众人眼中的标兵,阮雄认为街道今年在探索垃圾分类上,没有进一步发展,“年中登革热爆发,把我们的工作打得七零八落,只能维持各位表面上看到的水平。”他认为垃圾分类需要相对固定的队伍、经费、办公场所,以便推进。说到经费,阮雄透露街道今年遇到的情况:“还好城管委给我们提供了13万元,解决了街道分类宣教馆工作人员工资问题。”  “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广州华侨外国语学校校长秦金华称,学校近年来教育小学生参与垃圾分类,会先让学生看到广州垃圾现状,通过综合实践选修课加深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可度,校内活动多通过绿色运动会、环保剧等形式,并用政府部门赠送的一台处理饭堂剩饭剩菜变肥料的处理机,通过理论教学和生活实践,让学生懂得垃圾分类。  探索·数据  垃圾分类推进如何?  在社区仍是低水平  广州垃圾分类,究竟推进得如何?第三方数据表明,广州垃圾分类在社区的普及,仍是低水平。  推广  广州有70.6%的社区完成垃圾分类宣传发动,91.5%的市民知道广州正进行垃圾分类,但仅47.1%的市民知道自己居住社区已实施垃圾分类;被调查社区中,73.5%的社区配置了分类桶、有害垃圾收集点等配套设施,但真正进行分类收集的社区只占39.2%,做到分类运输的社区只占14.7%。  效果  调查认为广州同时做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社区,只有7.8%;真正参与垃圾分类的市民,只有32.1%。通过访问,调查认为混收混运,最影响居民参与分类的积极性;但基层工作人员同样反映居民垃圾投放效果无法满足分类后实际处理需求,影响工作信心。  价值  不做好分类,广州将有大量资源随混收混运的生活垃圾被浪费掉。根据广州市城市废弃物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委员李海滨的研究,广州生活垃圾中,49.5%为厨余,10.9%为纸、21%为塑料,玻璃为3.8%,金属2.3%。从现有技术看,这些物品都具有回收利用价值。  探索·观点  持续宣传垃圾分类  有助市民积极参与  广州生活垃圾具回收利用价值,但垃圾分类却推进困难。该怎么破?  “混收混运的原因,到底是居民没分好混投,还是环卫工将分好的垃圾混收?”阮雄称,基层人员经常就此向他请教。对此,阮雄称他会引导基层工作人员向居民说明,“前端源头分类就是好的习惯。”  “违规了,就是要处罚。”公咨委委员谈锦钊称,广州虽然制定了垃圾分类暂行条例,但“好像还没有处罚措施”。对于法律和垃圾分类的关系,谈锦钊认为:“依法治国,也要依法治垃圾。”他认为广州应向境内外垃圾分类先进地区学习,出台和执行较重的分类处罚法规。  “一定要锲而不舍地宣传,使垃圾分类成为广大居民生活的一种自觉意识和行为。”郭艳华认为,媒体持续对垃圾分类进行宣传,有助市民参与垃圾分类。
梁怿韬、成广伟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类扔垃圾“扔”出甜头来》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13358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废品回收的分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