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灭火须用什么?

相关内容:
一、危险化学品概念及类别划分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分别是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物;第6类,毒害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  二、危险化学品的燃烧爆炸类型和过程  1 燃烧爆炸分类  (1)简单分解爆炸。引起简单分解的爆炸物,在爆炸时并不一定发生燃烧反应,其爆炸所需要的热量是由爆炸物本身分解产生的。属于这一类的有乙炔银、叠氮铅等,这类物质受轻微震动即可能引起爆炸,十分危险。此外,还有些可爆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特别是在受压情况下,能发生简单分解爆炸。例如乙炔、环氧乙烷等在压力下分解爆炸。  (2)复杂分解爆炸。这类可爆物的危险性较简单分解爆炸物稍低。其爆炸时伴有燃烧的现象,燃烧所需的氧气有本身分解产生。例如梯恩梯、黑索金等。  (3)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所有可燃性气体、蒸汽、液体雾滴及粉尘与空气(氧)的混合物发生的爆炸均属于此类。这类混合物的爆炸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混合物中可燃物浓度、含氧量及点火能量等。实际上,这类爆炸就是可燃物与助燃物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遇火点火源产生的带有冲击力的快速燃烧。  三、化学品燃烧爆炸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1.危险化学品的破坏形式  (1)高温破坏作用  (2)爆炸的破坏作用  ①爆炸碎片的破坏作用  ②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3)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四、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控制和防护措施  1.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  (1)替代。  (2)密闭  (3)惰性气体保护  (4)通风置换  (5)安全监测及连锁  2.消除点火源  (1)控制明火和高温表面。  (2)防止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  (3)火灾爆炸危险场所采用防爆电气设备避免电气火花。  3.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  限制火灾、爆炸蔓延扩散的措施包括阻火装置、防爆泄压装置及防火防爆分隔等。  五、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与运输安全  《危险货物的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把危险货物包装分为3类:  1.Ⅰ类包装:货物具有较大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高。  2.Ⅱ类包装:货物具有中等危险性,包装强度要求较高。  3.Ⅲ类包装:货物具有的危险性小,包装强度要求一般。  六、泄露控制与销魂处置技术  1.泄露处理  (1)泄漏源控制。利用截止阀切断泄漏源,在线堵漏减少泄漏量或利用备用泄料装置使其安全释放。  (2)泄漏物处理。现场泄漏物要及时地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在处理时,还应按照危险化学品特性,采用合适的方法处理。  常用的灭火剂有税、蒸汽、二氧化碳、干粉和泡沫等。  七、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侵入途径、危害、抢救及防护用品选用原则  1.毒性危险化学品侵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  2.工业毒性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  (1)刺激  (2)过敏  (3)窒息  (4)麻醉和昏迷  (5)中毒  (6)致癌  (7)畸形  (8)致突变  (9)尘肺。
相关内容:
&  火灾与爆炸都会造成生产设施的重大破坏和人员伤亡,但两者的发展过程显著不同。火灾是在起火后火场逐渐蔓延扩大,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数量迅速增长,损失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比例;火灾时间延长1倍,损失可能增加4倍。爆炸则是猝不及防,可能仅在一秒钟内爆炸过程已经结束,设备损坏、厂房倒塌、人员伤亡等巨大损失也将在瞬间发生。  危险化学品的燃烧爆炸事故通常伴随发热、发光、压力上升真空和电离等现象,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它与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和性质、燃烧爆炸时的条件以及位置等因素有关。主要破坏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高温的破坏作用  燃烧爆炸时产生的高温,爆炸后建筑物内遗留大量的热或残余业苗,会把从破坏的设备内部不断喷出的可燃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气点燃,也可能把其他易燃物点燃引起火灾。当盛装易燃物的容器、管道发生爆炸时,爆炸抛出的易燃物有可能引起大面积火灾,这种情况在油罐、液化气瓶爆破后最易发生。正在运行的燃烧设备或高温的化工设备被破坏时,其灼热的碎片可能飞出,点燃附近储存的燃料或其他可燃物,引起火灾。此外,高温辐射还可能使附近人员受到严重灼烫伤害甚至死亡。  (二)爆炸直接的破坏作用  机械设备、装置、容器等爆炸后产生许多碎片,飞出后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造成危害。一般碎片在100~500 m内飞散。  (三)爆炸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物质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以极高的速度膨胀,像活塞一样挤压周围空气。把爆炸反应释放出的部分能量传递给压缩的空气层,空气受冲击而发生扰动,使其压力、密度等产生突变,这种扰动在空气中传播就称为冲击波。冲击波的传播速度极快,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对周围环境中的机械设备和建筑物产生破坏作用和使人员伤亡。冲击波还可以在它的作用区域内产生震荡作用,使物体因震荡而松散,甚至破坏。冲击波的破坏作用主要是由其波阵面上的超压引起的。在爆炸中心附近,空气冲击波波阵面上的超压可达几个甚至十几个大气压,在这样高的超压作用下,建筑物被摧毁,机械设备、管道等也会受到严重破坏。当冲击波大面积作用于建筑物时,波阵面超压在20~30 kPd内,就足以使大部分砖木结构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超压在100kPa以上时,除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外,其余部分将全部破坏。  (四)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中,许多物质不仅是可燃的,而且是有毒的,发生爆炸事故时,会使大量有毒物质外泄,造成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此外,有些物质本身毒性不强,但燃烧过程中可能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和烟雾,造成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例如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了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波及中俄两国。
相关内容:
剧毒化学品不仅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和产品,有的还是农业生产、国防、科研及药品中的重要物资。它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利益和实惠的同时,由于其毒害剧烈,若使用管理不当而发生中毒事故或案件,还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近几年,剧毒化学品泄漏、丢失和运输时翻车等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和不良国际影响。因此,加强剧毒化学品的法制建设,健全各种制度,强化管理措施,才能确保剧毒化学品的安全应用,防止剧毒化学品事故案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在2002年新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剧毒化学品”的概念首次出现,引用的标准提GA57-93,而此前法规和条例称“剧毒物品”。  1.剧毒化学品定义  剧毒化学品指少量侵入机体,短时间内能致人、畜死亡或严重中毒的物质。具体就是:在剧毒物品动物实验中,经口服半数致死量LD50≤50mg/kg的固体、液体;经皮肤接触半数致死量LD50≤200mg/kg的固体、液体;经呼吸道吸入毒物气体,半数致死浓度LC50≤2mg/L的固体或液体,以及吸入半数致死浓度符合下述标准的液体或气体:V≥LC50且LC50≤3000mL/m3。这里的V是指物质在20℃时,标准大气压下的饱和蒸气浓度,以mL/m3即ppm表示。  剧毒化学品与毒品、毒害品不同。  毒品通常指具有成瘾性的精神麻醉品。  毒害品系指物质进入机体后,累计达到一定的量,体液和组织发生化学或生物物理变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毒害品的范围更广,剧毒化学品是毒性剧烈的毒害品。  2.剧毒化学品分级  根据GA57-93《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规定,以剧毒物品的急性毒性指标为主,适当考虑其理化性质和其它危险性质,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将剧毒物品分为A、B两级:  A级剧毒物品:具有非常剧烈的毒害危险,急性毒性符合A级标准的;或急性毒性符合B级标准,无明显颜色、气味、味道,易被用于投毒破坏的,及具有遇水燃烧、爆炸、催泪等其它危险性质,易引起治安灾害事故的。  B级剧毒物品:具有严重的毒害危险符合B级标准的,可能引起治安灾害事故的。  3.剧毒化学品分类  根据不同需要和分类方法,可对剧毒物品进行不同分类,主要有:  ——按照化学类别和毒性大小分为二级四类:A级无机剧毒物品、B级无机剧毒物品、A级有机剧毒物品、B级有机剧毒物品;  ——按照化学组成可分为:氰化物、砷化物,汞化物、磷化物、生物碱和其它类等六类;  ——按不同用途可分为:工业品、试剂、医药品和农药四大类。  4.剧毒化学品在化学组成上的特点  不同类别的剧毒化学品在化学组成上有不同的特点:  ——无机剧毒品多含有氰基、汞、砷、铅、硒等,重金属及其盐大多数都有毒;  ——有机剧毒品多含有磷、汞、铅、氰基、硫、硅、卤等官能团或取代基;  ——生物碱为含有氮的天然碱性有机物,大多数有麻醉作用。  5.剧毒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所有的剧毒化学品都有以下的危险特性:  ——具有剧烈的毒害性,少量进入机体即可造成中毒或死亡;  ——相当多的剧毒化学品具有隐蔽性,即多为白色粉状、块状固体或无色液体,易与食盐、糖、面粉等混淆,不易识别;  ——许多剧毒化学品还具有易燃、爆炸、腐蚀等特性,如液氯、四氧化锇、三氟化硼等;  ——一些剧毒化学品与其他物质混合时反应剧烈,甚至可产生爆炸。如“氰化物与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混合时反应就相当剧烈,可以引起爆炸;  ——一些剧毒化学品能与其它物质作用产生剧毒气体,如氰化物与酸接触生成剧毒氰化氢气体,磷化铝与水或水蒸气作用生成易燃、剧毒的磷化氢气体。
相关内容: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可以看作是一个危险源在流动,它事关国家财产、人民生命的安全和社会稳定。日傍晚,在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一辆载有液氯的山东槽罐车与一辆货车相撞,导致液氯大面积泄漏,公路附近3个村镇的居民因此也遭遇重大伤亡,共计死亡29人,另有350多人入院治疗。可以说,事故结果是令人痛心的,其中的教训也是值得我们每个安全监管人员深思的。& && &在此,笔者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安全监管问题谈几点看法。& & 一、人是保证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的决定性因素& && &人是保证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的决定性因素,驾驶员等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运输安全,加强对运输从业人员的监管,是保证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的基石。当前,运输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必要的危险化学品常识,遇紧急情况处置不当,措施不力是目前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确保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就必须把握好人这个决定性因素。& && &我们应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具体来讲,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管理人员有关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培训;严格对运输危险化学品企业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等上岗资格的审查。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企业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中对从业人员的条件要求,对运输剧毒、爆炸等危险化学品的车辆配备素质比较高的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并使人员和车辆相对固定;对那些没有从业资格的,在一年内出现交通违法记分满分,或者有2次以上驾驶剧毒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车辆超载、超速记录,或者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驾驶人员,企业应将其辞退或调整工作岗位;要认真落实对从业人员进行以危险化学品的容器使用、装载、运输和发生事故后以应急处置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 二、车辆是保证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的关键因素& && & 车辆是保证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的关键因素,车辆自身状况的好坏和采用的安全科技的含量等因素对运输的安全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提高有的地方使用的是价值10万元左右的运输工具,而有的地方使用的则是具有GPS等先进监控手段的价值近百万元的运输工具,后者的安全性能显然远高于前者。但是,硬性规定必须用高价格的有很高安全性能的运输车辆进行危险化学品运输,显然不符合目前的国情。因此,对于当前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逐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具体来说:目前有的地方使用的是价值10万元左右的运输工具,而有的地方使用的则是具有GPS等先进监控手段的价值近百万元的运输工具,后者的安全性能显然远高于前者。但是,硬性规定必须用高价格的有很高安全性能的运输车辆进行危险化学品运输,显然不符合目前的国情。因此,对于当然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逐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具体来说:& && & 第一,对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要严格检验。对达不到运输危险化学品安全要求的车辆,要果断采取措施注销其从事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证件;对非法改装车辆的,平板货车加装罐体的,一经发现要责令其恢复原状或拆除罐体;对于罐体容积与行驶证核定载质量不相对应的,要重新核定载质量或者责令企业更换匹配的罐体,并同时变更行驶证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要依法强制报废,并监督其销毁。& && & 第二,进一步加强对危险化学运输企业的监督,使其按照《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l3392)的规定在运输剧毒、爆炸等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安装或喷涂危险化学品警示标志,并配备通讯工具,使押运人员在运输过程中携带《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卡》。责令运输企业为车辆配备人员防护和施救设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安装行驶记录仪、GPSM星定位系统。& && & 第三,受理新车注册登记时,要严格把关,对运输危险化学品罐车的核定载质量和车身上喷涂的警示标志、文字等进行严格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不予登记。& && & 第四,对定点企业生产的运输危险化学品槽罐等容器加强监督检查,要求在罐体上标明容积,对于"大罐小标"的,应责令其限期整改。对盛装易燃、易爆介质的罐车,要推广采用通过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鉴定的HAN阻隔防爆技术。& && & 第五,要严格罐式运输车辆产品的公告管理。对Ⅸ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中的罐式车辆产品进行集中清理,对于罐式车标注的载质量、容积和外形尺寸按介质实际密度进行核定,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一律从《公告》中撤销。三、道路是保证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要因素& && & 路况环境恶劣和危险化学品禁止通行标志不完善,也是导致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大对道路安全设施的投入,是保证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举措。要解决路况环境恶劣问题,就必须加大对道路的安全投入。对于那些事故多发地带,如公路路堤边坡高度6米以上和急弯、陡坡等对行车安全有影响或发生交通事故后果比较严重的路段,必须要组织有关人力、物力,找出这些事故多发地带到底存在哪些隐患,采取哪些对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采用波形梁防撞护栏、防撞墩等。另外,随着安全意识的深入人心,要把解决路况环境恶劣的关口前移,在道路设计时一定要把安全因素纳入进去,如在危险路段设计防撞护栏等。& && & 目前,危险化学品禁止通行标志不完善,有其客观原因,因为需要有认真严谨的科学论证来确定哪些是危险化学品禁止通行的路段。但对目前危险化学品事故多发的现状,我们应该加快步伐,在党政机关所在地、人13聚集区、中心城区、商业区和学校、水源、通讯、军事设施等地设定禁止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通行区域,设置、完善危险化学品禁止通行标志。有条件的地区应该初步划定一些居民居住稠密区、党政机关及商业网点聚集区的重点街道禁止危险化学品运输车通行,以免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
相关内容:
众所周知,化学品是有害的,可人类的生活已离不开化学品,有时不得不生产和使用有害化学品,因此如何预防与控制作业场所中化学品的危害,防止火灾爆炸、中毒与职业病的发生,就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作业场所化学品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操作控制和管理控制。
1.1 操作控制
操作控制的目的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或降低工作场所的危害,防止工人在正常作业时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离、通风、个体防护和卫生。
工作场所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化学品的危害及导致危害的制造过程,有的工作场所可能不只一种危害,所以好的控制方法必须是针对具体的加工过程而设计的。
1.1.1 替代
控制、预防化学品危害最理想的方法是不使用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化学品,但这一点并不是总能做到,通常的做法是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例如,大家都知道苯是致癌物,为了找到它的替代物,人类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今天人类已用非致癌性的甲苯替代喷漆和除漆中用的苯,用脂肪族烃替代胶水或粘合剂中的苯。
替代有害化学品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使用水基涂料或水基粘合剂替代有机溶剂基的涂料或粘合剂;使用水基洗涤剂替代溶剂基洗涤剂;使用三氯甲烷替代三氯乙烯作脱脂剂;制油漆的颜料铅氧化物用锌氧化物或钛氧化物替代,用高闪点化学品替代低闪点化学品等。
替代物较被替代物安全,但其本身并不一定是绝对安全的,使用过程中仍需加倍小心。例如用甲苯替代苯,并不是因为甲苯无害,而是因为甲苯不是致癌物。浓度高的甲苯会伤害肝脏,致人昏眩或昏迷,要求在通风橱中使用。再如用纤维物质替代致癌的石棉。最近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人造矿物纤维列入可能致癌物,因此某些纤维物质不一定是石棉的优良替代品。
1.1.2 变更工艺
虽然替代是控制化学品危害的首选方案,但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替代品往往是很有限的,特别是因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生产、使用有害化学品。这时可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
很典型的例子是在化工行业中,以往从乙炔制乙醛,采用汞做催化剂,现在发展为用乙烯为原料,通过氧化或氧氯化制乙醛,不需用汞做催化剂。通过变更工艺,彻底消除了汞害。
通过变更工艺预防与控制化学品危害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改喷涂为电涂或浸涂;改人工装料为机械自动装料;改干法粉碎为湿法粉碎等。
有时也可以通过设备改造来控制危害,如氯碱厂电解食盐过程中生成的氯气,过去是采用筛板塔直接用水冷却,结果现场空气中的氯含量远远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含氯废水量也大,还造成氯气的损失。后来大部分氯碱厂逐步改用钛制列管式冷却器进行间接冷却,不仅含氯废水量减少,而且现场的空气污染问题也得到较好的解决。
1.1.3 隔离
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拉开作业人员与危险源之间的距离,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
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这可通过隔离整台机器、整个生产过程来实现。封闭系统一定要认真检查,因为即使很小的泄漏,也可能使工作场所的有害物浓度超标,危及作业人员。
通过设置屏障物,使工人免受热、噪声、阳光和离子辐射的危害。如反射屏可减低靠近熔炉或锅炉操作的工人的受热程度,铝屏可保护工人免受X射线的伤害。
隔离操作是另一种常用的隔离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把生产设备与操作室隔离开。最简单形式就是把生产设备的管线阀门、电控开关放在与生产地点完全隔开的操作室内。不少企业都采用此法,如某化工厂的四乙基铅生产、汞温度计厂的水银提纯等采用的就是隔离操作。
1.1.4 通风
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安全浓度,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通风分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两种。局部排风是把污染源罩起来,抽出污染空气,所需风量小,经济有效,并便于净化回收。全面通风则是用新鲜空气将作业场所中的污染物稀释到安全浓度以下,所需风量大,不能净化回收。
对于点式扩散源,可使用局部排风。使用局部排风时,应使污染源处于通风罩控制范围内。为了确保通风系统的高效率,通风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对于已安装的通风系统,要经常加以维护和保养,使其有效地发挥作用。
对于面式扩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风。全面通风亦称稀释通风,其原理是向作业场所提供新鲜空气,抽出污染空气,进而稀释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从而降低其浓度。采用全面通风时,在厂房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空气流向等因素。因为全面通风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将污染物分散稀释,所以全面通风仅适合于低毒性作业场所,不适合于腐蚀性、污染物量大的作业场所。
象实验室中的通风橱,焊接室或喷漆室可移动的通风管和导管都是局部排风设备。在冶金厂,熔化的物质从一端流向另一端时散发出有毒的烟和气,两种通风系统都要使用。
1.1.5 个体防护
当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个体防护用品既不能降低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也不能消除作业场所的有害化学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1.1.5.1 呼吸防护用品
据统计,职业中毒的15%左右是吸入毒物所致,因此要消除尘肺、职业中毒、缺氧窒息等职业病,防止毒物从呼吸器官侵入,工人必须佩戴适当的呼吸防护用品。
常用的呼吸防护用品分为过滤式(净化式)和隔绝式(供气式)两种类型。
过滤式呼吸器只能在不缺氧的劳动环境(即环境空气中氧的含量不低于18%)和低浓度毒污染环境使用,一般不能用于罐、槽等密闭狭小容器中作业人员的防护。过滤式呼吸器分为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和过滤式防毒呼吸器。前者主要用于防止粒径小于5μ的呼吸性粉尘经呼吸道吸入产生危害,通常称为防尘口罩和防尘面具;后者用以防止有毒气体、蒸气、烟雾等经呼吸道吸入产生危害,通常称为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分为自吸式和送风式两类,目前使用的主要是自吸式防毒呼吸器。
隔离式呼吸器能使戴用者的呼吸器官与污染环境隔离,由呼吸器自身供气(空气或氧气),或从清洁环境中引入空气维持人体的正常呼吸。可在缺氧、尘毒严重污染、情况不明的有生命危险的作业场所使用,一般不受环境条件限制。按供气形式分为自给式和长管式两种类型。自给式呼吸器自备气源,属携带型,根据气源的不同又分为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和化学氧呼吸器;长管式呼吸器又称长管面具,得借助肺力或机械动力经气管引入空气,属固定型,又分为送风式和自吸式两类,只适用于定岗作业和流动范围小的作业。
在选择呼吸防护用品时应考虑有害化学品的性质、作业场所污染物可能达到的最高浓度、作业场所的氧含量、使用者的面型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我国目前选择呼吸器的原则比较粗,一般是根据作业场所的氧含量是否高于18%确定选用过滤式还是隔离式,根据作业场所有害物的性质和最高浓度确定选用全面罩还是半面罩。美国选择呼吸器的原则相对细一些,程序见图1-1。
图1-1 选择呼吸器的原则
1.1.6.1 保持作业场所清洁
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物和溢出物加以适当处置,保持作业场所清洁,也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如定期用吸尘机将地面、工作台上的粉尘清扫干净,泄漏的液体及时用密闭容器装好,并于当天从车间取走,若装化学品的容器损坏或泄漏,应及时将化学品转移到好的容器内,损坏的容器做适当处置。尽量不使用扫帚和拖把清扫粉尘,因为扫帚和拖把在扫起有害物时容易散布到空气中,而被工人吸入体内。湿润法也可控制危害物流通,但最好与其它方法如局部排风系统一起使用。
相关内容: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中所列的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作为化工生产的原料、中间体及产品的危化品种类不断增加,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危化品泄漏事故也不断增多(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近几年,仅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平均每年参加处置的危化品泄漏事故就多达近千起),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造成危化品泄漏的主要原因    造成危化品泄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原因:    1.1自然灾害    自然界的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龙卷风、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雷击,以及太阳黑子周期性的爆发,引起地球大气环流变化等自然灾害,都会对化工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由此导致的停电、停水,使化学反应失控而发生火灾、爆炸,导致危化品泄漏。    1.2勘测、设计方面存在缺陷    如选址不当、安全间距不足,等等。    1.3设备、技术方面存在问题    如设备质量达不到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防爆炸、防火灾、防雷击、防污染等设施不齐全、不合理,维护管理不落实等;设备老化、带故障运行。化工生产流程中,一般都有一定的压力、温度,甚至高温、高压,不少原料、中间体和产品都具有腐蚀性等特点,极易导致设备老化、故障,使各种管、阀、泵、室、塔、釜、罐跑、冒、滴、漏。    1.4违反操作规程    不少化工企业,尤其是私营化工企业急剧增多,许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又未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加之,规章制度不落实,劳动纪律涣散,也会导致危化品泄漏事故发生。如,今年4月20日,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京都黄金冶炼厂,因2名当班工人违反规定,同时离岗用餐,导致20余吨含氰化物的液体泄漏,造成3人死亡、8人中毒受伤的严重后果。    1.5交通运输事故引发危化品泄漏    运输单位不按规定申办准运手续,驾驶员、押运员未经专门培训,运输车辆达不到规定的技术标准,超限超载、混装混运,不按规定路线、时段运行,甚至违章驾驶等等,都极易引发交通运输事故而导致危化品泄漏。据统计,近几年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危化品泄漏事故已约占总次数的30%。    1.6人为破坏    如日,举世震惊的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就是由日本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所为,此次事件共造成10人死亡,75人严重中毒,5500余人被分送到234家医院抢救。需特别注意的是,恐怖分子随时都可能制造危化品泄漏事件,残害人民群众,破坏社会稳定。  1.7战争导致危化品泄漏    战争中,交战双方往往也会将对方的危化品生产、储存场所作为攻击和敌对破坏的目标,致使危化品泄漏。还有些被联合国裁军委员会称之为双用途毒剂”的化合物,如氢氰酸、光气、氯气、磷酰囟类等,和平时期是化工原料,战时即可迅速转化为军工生产而作为军用毒剂用于战争,这类化学物质一旦泄漏,其杀伤威力不亚于使用化学武器。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就曾多次使用毒气杀害我同胞。    2危化品泄漏的危害    危化品泄漏会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2.1危化晶泄漏会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当危化品泄漏,有毒物质进入人的机体后,即能与细胞内的重要物质如酶、蛋白质、核酸等作用,从而改变细胞内组分的含量及结构,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致机体功能紊乱,造成中毒。而且,由于各种有毒物质的危害状态不同,中毒的途径也不同。如受污染的空气可经呼吸道吸入和皮肤吸收中毒;毒物液滴可经皮肤渗透中毒,如沙林液滴落到皮肤上即很容易渗入皮肤之中;误食、误饮染毒食物、饮水,即可经消化道吸收中毒。再则,由于各种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不同,能产生不同的中毒症状,造成不同的伤害效应。如沙林、苯、有机磷农药、氯代烃等神经性毒物,可经呼吸道、皮肤毒害神经系统;氯气、二氧化硫、氨气、光气、硫化氢、硫酸酯类、氮氧化物、异氰酸酯类等毒物,经呼吸道(酯类毒物还可通过皮肤吸收)而导致呼吸系统中毒;一氧化碳、苯胺、硝基苯、氢氰酸吸人人体后会造成血液系统毒害(即全身性中毒)。日子夜,位于印度博帕尔市郊的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一个储存45吨剧毒液体——异氰酸甲酯的贮罐压力骤然升高,使阀门失灵,异氰酸甲酯外泄汽化,致3150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2万多人受到严重毒害,15万人接受治疗,受此事件影响的多达150余万人,约占该市总人口的一半。又如,日,我国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发生特大天然气井喷事故,由于喷泄出的天然气中剧毒的硫化氢气体浓度过高,造成243人中毒死亡,2142人不同程度中毒住院治疗,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还有不少危化品泄漏后,遇引火源发生爆炸、火灾,也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如日,我国西安市液化石油气管理所液化气泄漏后,遇电火花引起爆炸、燃烧,导致现场7名消防官兵和5名液化气管理所职工牺牲、10余名消防官兵重伤致残。    2.2危化品泄漏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据有关资料介绍,从1953年到1992年的40年间,全世界竟发生一次损失超过1亿美元的危化品泄漏事故数千起。前述的日重庆市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除造成2300余人中毒伤亡外,还造成了6400余万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日吉林市吉化双苯厂爆炸共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3人重伤,20余人轻伤;双苯厂苯胺二车间整套生产装置、1个硝基苯(1500立方米)储罐、2个纯苯(2000立方米)储罐报废,其他辅助生产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直接经济损失7000余万元。    2.3危化品泄漏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日,瑞士巴塞尔市赞多兹化工厂危化品仓库发生火灾,约30吨农药和化工原料流人了西欧著名的莱茵河,使莱茵河受到磷酸和汞化物的严重污染,240多公里长的河道里漂起大量死鱼,河水不能使用,莱茵河流域的居民在很长时间内都只能靠消防车和其它车辆从水库运水饮用。有关专家曾经指出:该次事故将使莱茵河因污染治理工作而至少倒退15年,并对河流生态造成长期的影响。又如,上述所说的2005年吉林市双苯厂爆炸导致的苯物料从雨排水管线流入松花江,导致整个松花江流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下游城市相继停水数日,中国还对俄罗斯进行了相应的理赔。1991年的海湾战争导致有关国家的油井、贮油设施及化工企业遭到破坏,大量外泄的原油严重污染附近海域及岸上设施,致大批海鸟和鱼类死亡,油井、贮油及炼油等设施火灾的浓烟笼罩了大片城市及乡村上空,污染的烟云飘移至南欧,甚至喜马拉雅山南麓也下了黑色油水混合雨,给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据报道,中东地区还出现了轻度的“核冬天”效应。
用百度搜索本站内容
用360搜索本站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