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十三五期间 英文科学创新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更突出,任务更紧迫

在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在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发布日期:字号:[
保护视力色:
在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日)田 进同志们:今天召开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中央和总局党组要求,部署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今天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科学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和思路措施,为我们全面做好“十三五”规划,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新发展、开辟新局面,提供了重要遵循。在编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刚才,效杰同志和俊旗同志分别介绍了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和下一步的打算,大家也提出了意见建议。我感觉,第一,前一阶段科技司、数字出版司等司局和相关单位已经作了不少扎实有效的工作,应该说,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有了较好的基础;第二,今天会上同志们提出的不少意见建议,都很好、很有针对性,接下来我们要在规划编制工作中很好地研究吸收。这里,我就做好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讲几点意见。一、高度重视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开展“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首先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和把握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第一,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看。“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发展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如何紧紧围绕这个大逻辑,精心谋划“十三五”规划,推动新常态下的新发展,是各行各业、各个方面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当然,这也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及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第二,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自身改革发展来看。“十三五”时期也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转型升级、改革发展十分关键的时期。科技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驱动力。每一次最新科技的应用,都深刻改变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面貌,推动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新发展、新飞跃。特别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互联网应用创新加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迅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发展正迎来一个革新图存的重要关口。对媒体来说,科技也是生产力,科技也是竞争力,科技也是影响力。没有领先的科技,就没有领先的媒体。加快科技的建设发展,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来说,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更加紧迫、更加重要。如何立足实际,顺应趋势,真正从关系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生存竞争和未来发展的高度,着眼于更好地发挥科技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支撑和驱动作用,精心编制好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总之,我们必须从政治的、大局的和战略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态度,来认识和做好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二、科学做好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编制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要求很高的工作。编制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要紧紧围绕“发展”二字做文章,在“创新、协同、可持续”上下功夫,着力描绘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使之真正成为“十三五”期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工作的行动指南,全面指导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在“十三五”时期的新发展。这里,我想强调几点(五个要)。一要总结经验。“十二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总局党组部署,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创新发展,各方面都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传统媒体基本实现数字化,数字新媒体新业务发展迅猛,制作、出版和播出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传输覆盖和发行放映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传播能力显著增强。重点惠民工程项目得到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推进,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数字音频广播、中国巨幕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相关标准的制订取得突破,科技自主创新和科技管理工作明显加强。编制“十三五”规划,要认真总结“十二五”的成绩和经验,以便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巩固和坚持下去。有的工作过去一直在做,已有显著成绩,但还没完。比如数字化,要到2020年完成模拟到数字的全面转换,必须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有的工作过去也在做,但还只是开始。比如数字高清、超高清,现在还很不够,必须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等等。当然,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要认真查找问题和短板。我们既要对问题和短板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同时又要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措施,这样才能推动科技工作不断顺利向前。二要认清形势。编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必须胸怀大局,深刻认识和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使规划的内容真正体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要求。一是要准确把握中央的新部署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宣传思想工作、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三网融合与信息化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宽带中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方面,分别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明确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网络强国、数据强国的目标。其中很多都涉及到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工作。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二是要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特别是信息技术、信息服务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目前从全球范围看,技术的发展正推动新一轮信息化发展浪潮,创新驱动已是大趋势,并呈现宽带建设加速、融合发展加速、市场竞争加速等鲜明特点。我们必须适应大趋势,加快创新步伐,大力推动宽带建设,大力推动融合发展,积极主动参与竞争,抢占技术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三是要准确把握新闻出版广电技术、业务发展的新情况新需求。现在来看,未来广播电视将是以云平台为基础,以移动和宽带网络为连接,以大数据分析业务模式为支撑,以智能终端为呈现载体的多内容多业务多功能混合传播形态。为此,我们提出要实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宽带广电战略,这都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比如如何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真正构建起融合发展的技术平台、技术体制、技术体系,确保用最好的技术取得融合发展的最佳效果,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研究探索。比如实施宽带广电战略,升级改造广电网络,使其作为广播电视节目、家庭信息中心、物联网、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核心承载网络,建设兼具宣传文化和信息服务特色的新型网络,充分发挥广电网作为国家重要基础信息网络的作用和效能,也需要强有力的技术研发和技术支持。三要把握方向。坚持什么方向,走什么路,是关系科技发展的根本问题。编制科技发展规划,决不能在大的方向问题上出现偏差。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十三五”科技发展,总的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顺应信息技术和传媒发展新趋势,紧紧围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中心工作、中心任务,以强化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实施“广电+”行动为契机,以重点工程项目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建立标准、完善政策、加强管理为保障,全面完成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升级,全面开发新技术新业务并形成发展的新动能和新的增长点,全面提升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制作播出、出版发行、传输覆盖和监测监管、安全保障水平,为做大做强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科技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始终坚持科技工作围绕中心工作,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各种技术方式、技术手段、技术形态的关系,始终坚持统筹利用、协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技术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始终坚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意识形态属性,确保文化和信息安全。三是要重点做好三个对接。要对接好国家规划,即国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规划等;要对接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规划;要对接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其他方面的规划。四要抓住重点。编制规划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必须突出重点。规划纲要突出的是抓“纲”,纲举则目张。中央召开的“十三五”规划编制会议对这方面也作了明确的强调。抓住重点,就是要抓住重大工程、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政策三个方面。以往的实践证明,以工程项目为抓手,来带动工作、推动发展,是一条很管用、很好的经验。比如村村通工程、户户通工程、西新工程、安全播出工程、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互联互通平台标准体系、地面无线数字配套标准、直播卫星广播相关标准研发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编制“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必须把谋划和设计好若干重大工程和科技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谋划设计重大工程和科技项目,一定要切合实际、着眼未来,通盘考虑、周密论证,有利于协同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带动和促进整体发展。要特别研究设计好那些事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全局和未来的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的工程和项目。政府编制发展规划,政策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政策直接关系到工作成败和事业兴衰。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政策问题,特别是技术路径选择、技术重点把握、技术标准制订、技术关系协调等方面的问题,着力形成较为完备的科技政策体系。一方面,要仔细梳理中央的有关政策,务必全面贯彻到规划中去;另一方面,要仔细梳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科技政策,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认真研究“十三五”期间哪些是要废止的,哪些是要修改完善的,哪些是还没有、需要新制订的。要切实增强科技政策的科学性、针对性、连续性、有效性,保证我们出台的科技政策更加管用、更加有效,充分发挥科技政策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五要强化保障。明确了目标方向,明确了重点任务,接下来的就是要强化保障。要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技术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重点是要继续推进与技术有关的《广播电视传输保障法》等重要法律法规的出台,抓紧制订有关技术标准、完善技术标准体系。要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重点强化准入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和新技术新业务的管理,维护行业秩序,促进健康发展。要突出人才保障,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发展需要的宏大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队伍。三、几点要求编制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涉及环节多,涵盖范围广,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为做好编制工作,这里我提几点要求。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总局党组高度重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成员主要来自总局各单位各部门,不只是挂挂名,要切实负起责来。一方面,要严格按要求参加领导小组的工作,在领导小组要认真负责地发表意见、建言献策;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所在单位和部门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细致作出相应的工作安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各单位各部门分配的任务,不要拖沓,一定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二要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深入了解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广泛了解各地区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要了解不发达地区和基层的情况,多听取意见和建议。同时,要了解相关行业和国外的情况。要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的要求,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需求,深入研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技术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找准影响制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技术发展的主要矛盾、主要问题、主要症结,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着力点。要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技术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政策,使我们的规划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让人耳目一新、备受鼓舞。三要加强统筹协调。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任务涉及多个单位多个部门,工作既有明确分工,又要协调配合、统筹推进。要完善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系统上下、行业内外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要加强与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无委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及时汇报情况,争取对方支持。要坚持严实的要求,把规划编制工作和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狠抓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项工作的落实。总局“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专门设有办公室,挂在科技司,主要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王效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孙苏川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统筹协调、沟通交流、跟踪服务、督促落实,确保圆满完成编制任务,努力拿出一个富有鲜明时代精神、体现创新科技内涵、符合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改革发展实际的“十三五”科技规划。从习近平谈“十三五”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三大密码|十三五|纲要_凤凰资讯
从习近平谈“十三五”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三大密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纲要》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放在主要目标的第一位,发展主线更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原标题:从谈&十三五&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三大密码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通过。&十三五&规划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胜阶段的行动纲领,也是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形成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体现。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在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份五年规划,既是全国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业未来五年把握发展方向和节奏的基本遵循,也是国际社会探寻中国发展道路的&密码&。《纲要》中多次提到&强国&的概念,如&人才强国&、&网络强国&、&海洋强国&、&制造强国&、&文化强国&、&贸易强国&等内容,表达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带领人民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雄心壮志。从去年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所作&十三五&规划《建议》说明,到今年两会正式通过的《纲要》,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密码。 密码一: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明大势才能谋大事。&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全面认识和把握新常态,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视角全面审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曾着重强调&十三五&规划应如何适应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 此次发布的《纲要》,在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中,延续了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重要判断,指出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同时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纲要》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趋势性变化,强调要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要求进行战略谋划。&张占斌分析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但同时,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 &《纲要》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放在主要目标的第一位,发展主线更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张占斌向记者谈到,《纲要》首先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共25项,从这些目标的设定看,能够保持理性务实思考。有些指标要求更加稳妥,甚至留有余地,比如GDP6.5%-7%的区间设定。在此基础上,突出强调了发展主线,就是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指出,《纲要》强调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微观活力,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现在看,今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是紧迫任务。 密码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 新常态要有新作为,新作为要有新理念。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纲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从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理念和发展主线,充分体现了发展新理念,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整个《纲要》的篇章布局。 其中,从第二篇章到第七篇章着重强调创新发展和可以激发增长新动力的发展领域,包含了技术创新体系、体制创新要求、产业创新目标等;第八篇、第九篇强调了协调发展,包括了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第十篇着眼于绿色发展,着力于生态环境建设;第十一、十二篇强调开放发展;第十三篇至十五篇着眼于共享发展。这也正如总书记在《建议》说明中谈到的,&建议在内容上重点是确立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的方向、思路、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而一些具体的工作部署则留给纲要去规定,以更好体现和发挥建议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谋划&十三五&和未来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张占斌向记者谈到,新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新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成果,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所有亮点中的最大的亮点。 密码三: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补齐短板上多用力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习总书记在《建议》说明中的论述,指出了脱贫攻坚必须直面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把握的思路和方法。 纵观《纲要》全文,围绕&短板&这一主题的词汇多次出现,其中,&贫困&出现了47次,&扶贫&出现了36次,&脱贫&出现了20次,《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强调在补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短板上多用力。&张占斌向记者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也就是说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些大道理要实现,必须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张占斌分析指出,到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还有不少短板,《纲要》突出的是贫困人口脱贫、农业人口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我们必须采取雪中送炭的精神,精准克难,打赢攻坚战。如果我们光喊口号,不能把这些事情真正办好,那么,党和政府的信誉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出现所谓的&塔西佗陷阱&。正因如此,我们在冲刺阶段,必须打起精气神,真抓实干,以出色的业绩回报人民的信任,捍卫党和政府的形象。(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万鹏)
[责任编辑:熊如梦 PN040]
责任编辑:熊如梦 PN04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120442
播放数:227381
播放数:245696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专家解读我国为什么要开展空间科学研究?
信息来源:不详
我国为什么要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吴季:科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很重要,要想创新驱动发展就必须有知识。目前在空间科学领域,我国还只是有关知识的使用国,而非产出国,因此还没有出现重大原创性的科学成果。据统计,全球总共有5000多项空间科学实验项目,中国只占100项左右,中国的空间科学研究严重依赖他国卫星数据的公开。空间科学是自然科学突破的前沿,因此很重要。我国要想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要有创新的能力。空间科学创新靠什么呢?靠空间科学卫星,因为空间科学卫星能够摆脱地球大气层的影响,对浩瀚的宇宙进行全波段观测。在高能谱上,必须通过空间科学卫星才能获得有效数据。所以,我国要想从航天大国发展成航天强国,必须发展空间科学卫星,为人类知识的发展做出贡献,创造知识。基础科学是所有其他技术科学的基础,其突破对其他许多学科都有带动作用。虽然空间科学是基础科学,但是所需要的支撑体系特别多,例如需要卫星技术、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支撑等,所以投资比较大。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以前的投入主要关注应用卫星。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强,国家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发展空间科学卫星,启动了“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以期实现科学上的重大创新突破,带动相关高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发挥空间科学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作用。目前,我国对空间科学的投入在航天总投入中所占的比重比欧美等都低很多,有人说不到10%。相比之下,美国航空航天局每年有180亿~190亿美元的民用航天投入,其中用于科学卫星(不包含载人航天的科学实验)的就占到50亿美元,将近占30%。欧洲航天局也有将近30%的投入是用于科学卫星。2014年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对世界空间科技力量进行对比调查显示,美国为95分,中国仅为48分(满分为100分)。为什么其他国家这么重视?因为空间科学是基础科学的前沿,前沿不投入就会落后于别人。重大的发现都是在科学前沿,在前沿每走一步都可能有突破。因此,这些发达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是持续性的。科学技术的基础就是科学,有了原理的突破才有技术的实现。所以我们国家要想做一些创新的东西,现在就应该加大基础科学方面的投入,而空间科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发射“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首批卫星能否提升我国空间科学的国际地位?吴季:作为空间科学领域的新兴国家,我国空间科学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已获得了国际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也吸引了众多国际一流科学家的积极参与,专项的实施预计将在黑洞、暗物质、量子力学完备性和空间环境下的物质运动规律、生命活动规律等方面取得重大科学突破,所以将会提升我国在国际空间科学界的地位和影响。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16年4月左右发射实践-10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该卫星旨在推动空间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发展。实践-10上将开展19项科学实验,其中一半是生命科学实验,另外一半是物理和材料科学实验;2016年7月左右发射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实现卫星与地面之间量子保密通信试验,把地面的部分成果拿到天上去做试验,将在基础物理方面有所突破;其后,还将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研究黑洞的性质及极端条件下的物理规律。“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批准的卫星计划只是针对“十二五”计划,如今科学家再度面临需要争取国家经费支持的局面。2016年,将对所发射的科学卫星进行总结,特别是对“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所获科学成果进行评估。在此期间也将通过中国科学院申请“十三五”的经费。国家应该如何提供一个持续的支持?吴季: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将继续支持“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让这个计划延续下去。但我们更希望国家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承担这个职责,在这个部门的常规预算里面包括一个固定的百分比,专门用于空间科学。这个百分比应随着我们国家的GDP增长,每5年计划都会滚动增长。但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样的部门和经费。所以,现在每颗空间科学卫星都是以项目的形式来申请,项目结束了还得再申请,并不是一个持续的国家计划。那么美国是怎么做的?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预算中有一定百分比的经费是专门用于空间探测的,逐年积累起来就是一笔很大的经费。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制定长期探测规划,比如先去探测土星,再去探测天王星、冥王星,等等。美国的探测器现在已经飞掠了冥王星。我国对月球进行了几次探测,其实要是有一笔行星探测的经费,持续支持5年或者10年,科学家就会布局得更好。例如,可以从现在开始布局更远的行星探测。虽说实现起来不容易,但空间科学对空间技术的带动非常大,而且能为人类带来很多新的知识。这需要一个长期的可持续规划,各个探测项目之间一定要有联系,而不是做成一个一个单独的政绩工程。这是科学问题,不是政治问题。在国家的持续支持之下,我们可以更好地做未来规划,更好地论述我们中国人应该去哪儿,应该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技术方面,我们和国外的差距有多大?吴季:在探测技术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在逐渐缩小的。特别是我国有了自己科学卫星系列计划以后,差距正进一步缩小。比如,我国在实施自己的“双星计划”之前,我国科学团队参加了欧洲航天局的“星簇计划”,科学研究工作做得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我国有自己的计划,就能按照自己的思想来设计,把最好的成果拿到自己的手里,而不是用别人的数据。在今后的“十三五”项目中,空间科学卫星上的很多有效载荷都将以我国为主研制,而且有所创新。虽然我国在技术能力上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从总体来说有一个从跟踪到并行甚至到领先这么几个阶段。现在我们有很多技术都在并行发展,个别还处在领先位置,绝大部分至少跟踪是没问题的。所以从技术水平来讲差距不是太大。我国嫦娥-3的落月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可以悬停避障。相比之下,欧洲航天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设计“菲莱”在彗星表面着陆时没有悬停避障功能。所以说,别人能够做到的,我们基本上也可以做到了,甚至能做到比别人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首批空间科学卫星是怎么选定的?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吴季:选择空间科学卫星的研究目标非常重要,因为其成果只有世界第一,没有中国第一。空间科学卫星的目标由科学家来定,而不像应用型卫星,目标由用户来定。对于空间科学项目,我们现在采取的方式是公开征集,也就是从科学家团队里面征集建议。建议征集到了以后,有一个公开的评审、遴选过程,由科学家自己来评选,工程师也参与,以确定方案和想法是否可行,是否在技术上能实现。遴选项目时重点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科学产出的重大性,即是不是重大前沿?能否实现重大突破?二是考虑它的带动意义,即是不是能广泛地带动学科的发展,带动更多的科学家参与数据分析?比如,在太阳物理、空间物理方面,有几百位研究人员等着利用新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能发表上千篇文章,这个学科和领域能突破很多理论,获得很多新发现。然后还有科学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费可行性分析。从“十三五”开始,科学卫星计划从征集到科学产出的管理都会逐步采用上述国际通用的管理程序。原则上,我们希望我们的计划能覆盖空间科学领域的各个学科,例如空间天文、空间物理/环境、太阳物理、空间地球科学、空间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等方面。其中的地球科学卫星不是为了应用,而是用于科学研究。但是我们不可能一下支持那么多,所以要有重点地进行选择。我们选择的项目一定是世界首创的,代表着我国的科学水平。这些科学卫星有哪些重大的技术突破?吴季:在遴选立项的时候特别要保证技术可行性,也就是说认为基本可行的才会立项。立项以后又经过方案设计,在方案设计中就要重点关注关键技术的突破。例如,在“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技术上,一个挑战是它的结构设计比较复杂。科学载荷1.4t,中心探测器的密度跟铁一样,非常重。所以当时我们就选择了一个卫星方案,也就是围绕科学载荷进行卫星平台的一体化设计。目前国际上有没有和我国类似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吴季:现在,国际上用来开展暗物质研究的空间计划主要有“国际空间站”上的α磁谱仪和“费米”卫星。前者测量能量谱段的上限为600GeV左右,后者所覆盖的能量谱段还不如前者。我国暗物质探测卫星可以探测能量极高的粒子,设计指标为10TeV,在空间分辨率方面超过现有其他计划,而且探测面积很大,使得其捕获稀少的高能粒子的能力很强。其中最重的设备是能量接收器——锗酸铋(BGO)晶体,采用多根晶体棒横竖分层排列,当粒子打上后,根据那些发光的晶体颗粒判断粒子到达的方向。为什么只有我国能做出这样的卫星?因为我国有最好的晶体生产能力,即有60cm长的BGO晶体,这样就能把探测器面积做得很大,而这么长的BGO晶体,只有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能做出来。日,“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发星——“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成功升空,该卫星的平台、有效载荷现均工作正常,进入了在轨测试阶段,为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发展吹响了冲锋号。今年发射的实践-10卫星将开展什么样的研究?吴季:实践-10是我国科学卫星系列中唯一的返回式卫星,是开展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高效、短期、综合空间实验平台。返回式卫星的技术现已比较成熟,且比较便宜。虽然目前对地观测卫星都采用传输型,不需要带回胶片了,但是进行微重力科学、生命科学研究等还需要回收实验材料。比如一株植物,在微重力的情况下它会怎么生长?在太空中开展这样的实验,除了照相以外,科学家还希望把标本收回来。再如半导体晶体的生长,在有重力的情况下,其三维不是均匀的,但是到了太空以后会长得很均匀,可以长得很长,科学家也希望把在太空中生长出来的晶体带回来。实践-10返回式卫星将开展19项科学实验,其中有11项要收回,能得到第一手数据。卫星的返回舱升空7天后就返回了,留轨舱继续工作。卫星的工作时间与其电池的电量有关。这颗卫星不能有太阳电池翼,否则就会产生振动,对科学实验有影响。这是我国第一次做这么大规模的微重力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这些实验在空间站是不是也可以做?吴季:我国空间站正在建设准备阶段,计划2018年发射第1个舱,所以在2020年之前,大部分载荷资源都会用于空间站建设,能给科学家做实验的资源较少。因此,空间科学的发展仅靠载人航天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专门的科学卫星。而且从空间站带回的样品比较有限,周期也较长,这对空间生命科学等一些短周期科学实验有较大限制。返回式卫星的科学载荷有600多千克,卫星运行周期短,适合开展短周期的空间科学实验。另外。我们在立项的时候已和载人航天项目做过协调,返回式卫星的任务和载人航天的任务是不重复的。我国今年将发射的“量子通信实验卫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吴季:该卫星在轨期间要完成三大任务:卫星和地面绝对安全量子密钥分发、验证太空贝尔不等式和实现地面与卫星之间量子的隐形传态。这些实验将通过我国自主研发的星地量子通信设备完成,它能够产生经过编码的、甚至是纠缠的光子并发射到地面上,与之对接的地面系统则负责“接收光子”,这种被称为“针尖对麦芒”的光子的发射和接收需要超高精度的瞄准、捕获和跟踪。该卫星的科学目标非常前沿,国际上很多国家都想做这方面的研究。日本现在准备做一个单方向的量子密钥传输,加拿大也计划做一个单方向的量子传输试验,欧洲在地面上已经将量子纠缠分发做到了接近100km。但是在太空进行量子科学实验,我国将是第一个。量子通信实验在地面上也做过很多次,为什么还要拿到太空去做?吴季:在地面上的实验,传递的距离比较受限制。在地面上验证贝尔不等式的实验已经做了,但是由于距离近,所以还有一些争议。到太空做实验就是要把一对纠缠的光子拉得特别远,超过1000km。这个实验如果能做成功,对基础科学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非常值得做。“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技术很复杂,在飞行的过程中,它携带的2个激光器要分别瞄准2个地面站,向2个方向同时传输纠缠量子对。为了让穿越大气层后光子的“针尖”仍能对上地面接收站的“麦芒”,在飞行过程中要始终保证精确对准,跟踪要达到相当高的精度,这也是国际上从来没有人做过的。激光器一站对一站的有人做过,但是1颗卫星对准2个地面站的从来没有人做过,而且还要保证对得准确。在这方面,我们的研制团队已经在地面上做过模拟仿真实验,但还是要到真正上天以后才能知道最终成功与否。这是很大的技术挑战,如果能够做到的话,在国际上也是第一次做这么高精度的跟踪和地面站配合。“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吴季:它用于宽波段X射线(1~250keV)巡天,发现被尘埃遮挡的超大质量黑洞和未知类型天体,研究宇宙硬X射线背景辐射的性质;通过观测黑洞、中子星、活动星系等高能天体,分析其光变和能谱性质,研究致密天体和黑洞强引力中物质的动力学和高能辐射过程;探索利用X射线脉冲星实现航天器自主导航的技术和原理。该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李惕碚院士有一个算法,能把一般望远镜的分辨率提高,用比较便宜的办法提高空间分辨率来研究黑洞,这是一个巧妙的切入。如何充分利用4颗空间科学卫星的资源?吴季:我们的原则是尽早开放数据,用的人越多越好。我们一般要求1年后开放共享。不过根据项目的不同,也有特例,比如“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进行的是专项实验,这个项目的设计就是要验证贝尔不等式,验证完了项目目标就达到了,重点是要把任务完成。还有一个特例就是“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因为谁最先把数据整理出来,谁最先发现了在高能量谱段有新的物理现象,谁就最先实现了突破。不过,这颗卫星除了这个科学目标之外还有其他的科学目标,可以作为天文台研究宇宙射线的起源。因此用于宇宙射线研究的数据将会在一段时间后向全球公布。我们有一个数据专有和处理期。由首席科学家领导的核心科研团队首先要对数据的质量作保证,并对数据进行第一轮分析,然后由他们决定发布数据的质量。这个专有和处理期是1年,1年之后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能够拿到数据。研制空间科学卫星能带动航天技术发展吗?吴季:研制空间科学卫星对航天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性作用。因为科学卫星与应用卫星不同,一般不重复制造。每颗科学卫星的科学载荷和用途都是新的,以获得新的科学数据,重复的科学数据是没有用的。所以每颗科学卫星都必须有其创新性,对技术都有新的要求。这些新技术对航天技术的拉动性很大。未来的国际合作中,中国科学家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吴季:国际合作有几种形式,一种形式是由一个国家来主导,其他国家参与,比如说“双星计划”是中国提出的计划,但是欧洲航天局大规模参与。“双星计划”作为一个独立计划,又和欧洲航天局的“星簇计划”开展了2个计划间的合作,多点探测地球空间。在未来的科学项目当中,我们准备立项的几个计划全部是开放的。谁愿意投入一个或多个载荷我们都欢迎。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和其他国家的空间机构联合立项,共同推动,例如我们和欧洲航天局已联合遴选出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计划”(SMILE),这个计划由于其独特的探测方式和蕴涵的全新科学突破,入选了“中欧联合空间科学卫星任务”,成为继“双星计划”之后又一个与欧洲航天局深度合作的科学卫星项目。由谁来主导,关键是要看由哪个国家的政府来立项。如果是由我国政府立项,又秉持开放的态度,那就是由我们主导,其他国家来参与。如果政府没有那么多钱来支持立项,比如只支持一个载荷,我们只能去搭载别人的卫星,那就是别人主导,我们参与。具体到一个项目来说,谁主导谁不主导并不代表国家的强弱,代表国家强弱的是国家独立立项的项目有多少。只要是国家立项的项目,一定是别人没做过的课题。科学卫星就是这个特点,一定要做第一次的事情。如果是第一次做,国家又投入了钱,我们肯定能主导。我国科学家对至2030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有哪些建议?吴季:至2030年,中国的空间科学研究应关注以下两大主题:一是宇宙和生命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二是太阳系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中国空间科学至2030年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发展空间科学事业,在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系外行星和地外生命的探索、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地球系统的发展演化、超越现有基本物理理论的新物理规律、空间环境下的物质运动规律和生命活动规律等热点科学领域,通过系列空间科学计划与任务,取得重大科学发现与创新突破,推动航天和相关高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人类认识宇宙、探索太空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重大贡献。为此,中国空间科学家提出了至2030 年我国空间科学的一些计划和任务建议。“黑洞探针”计划。它用于回答几个重要的关于宇宙组成和演化的前沿科学问题。例如,黑洞等极端和致密天体的性质是什么?黑洞等极端和致密天体是如何与它们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该计划包括的项目建议为:“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空间变源监视器”和将搭载在天宫-2空间实验室上的“伽玛暴偏振探测项目”,其中“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和“伽玛暴偏振探测项目”计划于今年升空。“天体号脉”计划。它旨在对天体各种波段的电磁波和非电磁波辐射进行高测光精度和高定时精度的探测,理解各种天体的内部结构和各种剧烈活动过程。该计划包括的项目建议为:“X射线时变与偏振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中国引力波计划”和拟在我国空间站上实施的“中子星极端天体物理和新技术探索任务”。“天体肖像”计划。它用于获得太阳系外的恒星、行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等天体的直接照片,星系中心、恒星形成区、超新星遗迹、喷流等结构的高清晰度照片,开展各个波段的深度成像巡天,以及绘制各个波段宇宙背景辐射的高精度天图,对理解宇宙的构成等科学问题起重要关键作用。该计划包括的项目建议为“空间毫米波甚长基线干涉测量阵”和“空间甚低频射电天文台”。此外,还有“天体光谱”计划、“系外行星探测”计划、“太阳显微”计划、“太阳全景”计划、“链锁”计划、“微星”计划、“探天”计划、“火星探测”计划、“小行星探测”计划、“木星系统探测”计划、“水循环探测”计划、“能量循环探测”计划、“生物化学循环探测”计划、“轻盈”计划、“轻飏”计划、“空间基础物理”计划、“腾云”计划、“载人航天工程”科学计划等。中国的空间科学将以回答事关人类发展的基本问题为己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甚至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树立起中国人探索太空的新丰碑!
1ZhangHongtai......
2前不久,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的大型航天器AIT......
33月25日,由凤凰卫视等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
4A&Long&March-3A&carrier&rocket&carrying&......
53月30日4点11分,我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
1为推动我院“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的深入...
2日,第四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在北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三五期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