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合作商建材化工专家合作

新闻热线:
市经信局邀请杭州专家为化工、建材产业把脉
日 20:39:53 星期一  
为传统产业插上“智慧翅膀”
4月10日,市经信局组织召开化工建材行业工厂物联网交流对接活动。邀请了杭州市经信委及国内在工厂物联网领域顶尖的四家企业,组成专家团队为我市企业把脉问诊。
此次对接交流活动,是杭州市在区县市推广物联网活动的第一站,也是我市专门针对化工、建材行业提供的专场信息交流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参加对接的专家团队,都是这些领域的权威。他们能为企业量身定制工业自动化和工厂物联网解决方案,也为企业带来了目前行业最先进的智慧节能技术(节能20%—40%不等)。据悉,化工、建材、橡胶制品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但同时,这些产业也都是能耗大户,未来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资源、能源、环境等因素制约,尤其是建材水泥行业,长期居高不下的能耗,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短板。因此,在外部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企业更加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向内挖掘潜力。
当天上午,专家团一行先后到新化化工、中策橡胶和南方水泥三家企业,实地了解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生产和管理的现状。并于当天下午,与我市新安化工、新化化工、海螺、南方水泥等九家企业相关负责人聚在一起,就工厂物联网建设、智慧节能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对接交流。
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实施“一号工程”,是当前“互联网+”时代提升实体经济的突破口。企业既要把握机遇,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企业提升发展的重要性,争取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也要争取通过此次对接交流,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找准与国内先进技术服务企业的合作切入点,加强后续对接,实现共赢。同时,市经信局作为“一号工程”的牵头实施单位,还将继续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推进产业智慧化和智慧产业化,做好“互联网+”的大文章。(见习记者 吴燕 通讯员 乐骏)
责任编辑:周冰
········
········
版权和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建德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建德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建德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建德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
········
浙新办[2004]9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建广许2004001号
建德市新闻传媒中心 建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支持:又问知道现在做建材涂料怎么样吗?我马上要毕业,找的这个销售工作!_百度知道
又问知道现在做建材涂料怎么样吗?我马上要毕业,找的这个销售工作!
世界制造基相涂料涂装制品已经走向世界近两关商品安全健康环保面问题少我涂料涂装行业敲响警钟促使行业尽快完善行业规与际接轨
内知名企业'海尔'再强调:世界变'变'海尔种理念断求新、求变才今辉煌改革放20企业要发展必须断创新求变刻刻自经营定位、经营模式内部管理作切合市场竞争变化才能适应断变化环境近段间立邦引进康师傅、宝洁才向100亿元目标冲刺阿克苏收购乐士乐士高层酝酿着更迭外资企业士、政策、渠道等面变绝偶涂料产品命周期越越短今内企业何应市场变化结合前久都召涂料工业协第六员些企业板、专家、者及行业相关士发言整理文
并购重组趋势
近几涂料行业收购、兼并、整合浪潮浪高浪其内涂料业影响属美威士伯巨额收购民族涂料第品牌华润涂料细观近涂料业&#39;并购扩张&#39;表现形式外乎几种:阿克苏诺贝尔等际鳄随着进入市场步伐加快市场占率稳步提升外巨由原合资公司慢慢变独资同内断投资建厂;二外投资公司进入市场种新形式进驻际投资机构凭借其强投资实力与些企业联合内较实力涂料企业进行收购;三内企业内部并购益频繁美涂士近两<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f公司发展15公司立邦涂料世纪90代期始别海、廊坊、苏州、惠州、都建厂牢牢占据建筑涂料乳胶漆市场龙位涂料原辅材料巨杜邦、BASF、民淀粉等我建立起配套工厂
其实并购种商业企业迅速发展壮种手段市场经济避免收购与收购看企业本身需要看何能限度实现企业利润化
比阿克苏诺贝尔旗非主流业务部门剥离华润涂料则早<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007a05旗广东先达合树脂限公司给荷兰DSM公司都集精力做涂料产品据解宣威、立邦、ICI、巴斯夫、汉高等世界10强涂料企业均设立总代理或建立产工厂外涂料企业涂料市场占率已达45%左右几乎垄断、高档涂料产品市场业内士认前涂料市场外资品牌企业商机断本土企业能低档产品剩、竞争于激烈&#39;雪加霜&#39;
差异化创新 拓新兴市场
经<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f发展内许涂料企业由、弱强定规模拥自品牌甚至占少市场空间许原做非功企业(特别营企业)落马尽管2006我涂料业产量增迅速达507万吨仅于北美650万吨内企业面临着原材料涨价、运输本升、能源价格提高、盈利能力降困扰
涂料作&#39;加工服务&#39;型间行业承化工原材料行业接涂装终端市场相脆弱抵御风险能力限
涂料工业协、海洋化工研究院刘登良说虽内涂料企业与外资涂料业竞争处于弱势综观20涂料行业经济全球化进程表现我发现本企业(民族企业)与外企竞争合作获益匪浅
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全行业与世界涂料技术差距明显缩管理理念管理水平提升 华润代表批民营企业逐步采取现代企业管理式湘江、江、红狮等批营企业经改制与创新市场经济获新与外企相比内企业存许足尤其企业竞争力增模式缺乏足够认识许企业家没意识企业利润增模式已经旧增素(土、资金、技术、设备、市场、才等)向更高质量资产(组织管理、资本运作、才储备信息管理及行能力等)转移际化竞争环境企业稳定发展期越越短市场变化越越快面临压力越越商品相丰富、市场相饱情况企业否具习能力竞争力至关重要通差异化创新引入&#39;设计&#39;元素失创造新兴市场力手段
强强联合 领域整合
<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f06涂料行业盈利能力排行榜看跨公司名列前茅加快本化步伐同注重企业文化西融合逐步完资源整合战略布局值注意跨公司改变前建立产加工厂模式始加其技术发服务向转移适应快速变化市场需求
刘登良指内涂料企业能安于现状要刻充满危机要看今涂料企业竞争现内企业群体间竞争能企业集团间竞争内企业要认真总结内外企业并购经验、教训改变企业纯粹靠自我扩张旧理念提倡联合合作区域性、专业性或采购联盟等领域做起进发展引入战略投资者拓更广泛市场涂料行业应该门打吸引远集团资企业、集团参与行业并购同杜邦等跨公司采取原材料供 应商涂料制造商垂直整合式值借鉴同规模实力企业应该找自定位加入涂料行业新轮整合、洗牌陕西宝塔山油漆股份限公司董事李松财表示提倡投资并购主流向行业做强做效途径今民族企业板再&#39;宁做鸡做凤尾&#39;想特别赞赏由业内领民族企业并购企业种同于外资并购模式
资源、环境、才重点
据解原材料涨价行业利润缩水重要原说资源匮乏导致本涨难直接转嫁给终端用户种情况何实现行业突破呢刘登良认首先应结合整涂装工艺流程创新达降低本目涂料本占涂装整体本1/3-1/4具体讲发底面合体系功能底漆减少烘烤间、降低烘烤温度等
同手机等电产品粉末、工业涂装应朝着更视觉效性化色彩设计向发展使用户注重价格转变更关注产品附加值产品差异化其实现产品创新拓新市场、新领域管道防腐涂料、卷材涂料塑料涂料等缓解本压力增加企业效益
作&#39;世界制造基&#39;相涂料涂装制品已经走向世界近两关商品安全健康环保面问题少我涂料涂装行业敲响警钟促使行业尽快完善行业规与际接轨刘登良指考虑目前我经济发展速度环保达标应本着实事求原则需片面追求甚至度炒作超低VOC、零VOC涂料
切竞争归根底才竞争才竞争既存于内企业与外企间更表现企业间才流市场经济特征必要合理才流企业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提更高要求企业定要转变观念要怕才培训流失关键管理要跟事实些流入外企才&#39;流&#39;内企业事例屡见鲜内涂料企业要善加引进、管理使用
增强危机管理应意识
说目前涂料工业已经进入健康、持续高速发展阶段少企业市场导向技术创新目营销模式、管理模式水平断提高消费者消费理念提高材料环保与合理提空前高度同行业存些突问题与强际集团相比缺乏立足全球化、集团化战略眼光总盯住内市场注重眼前利益
企业整体状况仍散体竞争力弱技术科研力量散且薄弱技术投入相较少特别前沿技术研究基础材料研究重科技项目研究、应用技术研究都缺乏社体系资本支撑行业整体创新能力十薄弱行业危机管理应意识强
内企业应增强危机管理意识未雨绸缪使企业朝更向发展
知道智能回答机器人
我是知道站内的人工智能,可高效智能地为您解答问题。很高兴为您服务。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建材报》:第十四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特刊·领导专家访谈
    作者:
加强国际合作,助力水泥应用基础研究——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瑞平
来源:《中国建材报》2-3版& 作者:蒙 华&&& 发表时间:
  10月13日,第十四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在中国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瑞平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参加开幕式并致辞。她在致辞中向大会主办者表示热烈祝贺,也向所有与会专家学者表达诚挚的敬意。开幕式结束后,高瑞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高瑞平说,材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由于世界各国材料科学家的杰出贡献,材料科学和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使材料科学和技术成为了21世纪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目前,我们面临着资源、环境和污染的挑战。而创新能力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国政府非常注重创新工作,也把技术创新摆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核心位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是通过资助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经成为资助中国基础研究的重要机构。经过多年努力,我们获得了很大成功,赢得了中国科技界的尊重和信任。在过去的10年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经费预算已经增长了将近7倍。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经费达到222亿元,计划资助额度达到250亿元,支持了创新思想、人才和设备研发等项目。我们希望在未来5年,资助经费能够进一步增长,经费能够翻倍。”高瑞平向记者简单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十年来的工作成就。
  高瑞平强调,国际合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项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度重视发展国际领先的基础研究、知识引导型创新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经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渠道。去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海外合作机构,共同发布了26轮高水平的合作项目申报指南。今年,国际合作的直接经费将增加到7亿元。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可以通过申报不同的项目资助方式,开展自己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
  就当天开幕的国际水泥化学大会的重要意义和国际影响力,高瑞平指出,国际水泥化学大会是历经百年的国际学术会议,也是涵盖水泥混凝土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最新、最全面和最重要的学术盛会。水泥混凝土材料为中国近些年大规模宏观基础设施提供了重要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直重视传统的基础材料的研究,也十分重视水泥和混凝土材料的研究,长期资助科学家开展该领域的研究,特别是环境友好的绿色水泥材料的研究。通过这些应用基础研究,为水泥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混凝土应用过程的高性能化和高耐久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希望,本届大会能为来自大学和研究院所的科学家、教授、工程师及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思想的平台,能够促进与会者的国际交流,研讨最新进展,探索下一步合作机会,同时也能起到一个结交新朋友的作用。
  同时,高瑞平向记者表示,她相信,本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推动水泥混凝土的应用基础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提高水泥性能,延长混凝土的服役寿命,降低水泥混凝土材料的环境负荷,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可持续发展是首要任务——访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阎培渝
来源:《中国建材报》2-3版& 作者:王怡洁&&& 发表时间:
  “要进一步规范我国水泥市场,水泥化学应用领域应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第十四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现场,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阎培渝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
  谈到对此次大会的感受,这位资深专家对大会表达了很真挚的感情。在他看来,国际水泥化学大会是时候来中国了,而且早就应该在中国举办。“本届水泥化学大会规模非常大,1000多人来参会,仅报告文章就高达700多篇。全球水泥化学领域顶尖人物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未来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此次大会的研究成果将反映出全球水泥生产技术、混凝土技术方面的最高水准。”
  阎培渝多年来集中研究于水泥基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水泥石微结构的形成、演变及对其宏观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性能,混凝土材料与结构耐久性等方面。
  对于我国目前水泥及混凝土领域的发展,阎培渝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在研究技术理论方面,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几乎同步,尤其是在应用案例方面,我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现阶段的基建工程量比较大,可以将水泥化学领域最新的技术研发成果应用到实际案例中。我们到国外交流调研时,经常向他们介绍我国比较特殊的工程,国外的同行们听到后都很震撼。”他非常自豪地介绍说。
  阎培渝以深圳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为例,向记者讲述了它的混凝土泵送过程:“这是全球第一次完成混凝土千米泵送试验。令世人瞩目。此次泵送的混凝土是有‘糯米团子’之称的C100混凝土。该混凝土抗压强度为100MPa,即1平方米C100混凝土上能承受1万吨的重量。将C100混凝土泵送到1000米是世界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探索,此次千米泵送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铸造千米高楼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数据资料。”
  关于未来技术研发的方向,阎培渝认为应主要从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研究,“我们目前的水泥产量是世界第一,水泥技术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下一步必须考虑水泥的绿色发展与应用,比如工业废渣的使用;而在水泥市场方面,国家要大力监管规范市场,建立市场诚信体系,提高整个水泥市场的诚信度。只有这样,我国的水泥工业才能真正屹立在世界之巅”。
为了人居的环保、节能和健康——访挪威工业科学研究院科学家Serina Ng
来源:《中国建材报》2-3版& 作者:张雅丽&& 发表时间:
  “我最关注建筑保温技术课题的研究。在本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上,我要和来自各国的同行研究、讨论、分享建筑保温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和创新成果。”10月1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开幕式刚刚结束,来自挪威工业科学研究院的水泥化学科学家Serina Ng,高兴地同本报记者畅谈着他的感想与体会。
  据Serina Ng介绍,挪威科技工业研究院(SINTEF)成立于1950年,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大的独立研究机构。企业宗旨是通过运用知识、研究和创新创造价值。该院现有大约2000名员工,总部设在特隆海姆,主要从事建筑与基础设施、材料及化学、海事、石油与能源等七个领域的研究。他说,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从2008年起就与研究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挪威科技工业研究院的材料领域科学家们定期来中国,与中国的同行进行科研技术交流。
  Serina Ng告诉记者,中国的材料领域科学家经过多年努力,在水泥和混凝土领域皆有很高造诣。近年来,挪威工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建材总院在“磨细煅烧粘土作为火山灰质掺合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利用碳硫硅钙石设计短服役期混凝土”和“辅助胶凝材料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物理与化学原理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谈到建筑保温技术,Serina Ng介绍说,他主要从事建筑材料和外加剂等领域的研究。水泥外加剂是一种化学物质,按功能分为减水剂、速凝剂、缓凝剂、还有抗冻剂、防渗剂等。添加少量水泥外加剂可以使混凝土性能产生很大变化。挪威的冬天非常寒冷,因此通过应用水泥外加剂,提高建筑材料的保温性能,既能节约能源资源,又能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所以挪威的建筑设计师和材料科学家一方面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一系列高新材料和技术,对不同层次的房屋应用不同的节能技术;另一方面探索和研发建筑新材料、新技术,将高质量的混凝土、新型的保温材料进行有机结合,使住房的环境得到更加充分的改善。这是我们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Serina Ng强调,研究建筑保温材料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更加适宜人们居住的建筑与环境。未来,水泥化学的应用基础研究,还是要向更加环保、节能、健康的方向发展。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访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沈晓冬
来源:《中国建材报》2-3版& 作者:王怡洁&& 发表时间:
  “未来水泥技术还要继续发展,主攻方向应该是替代燃料的使用及水泥装备的创新。”在第十四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茶歇时,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沈晓冬。
  沈晓冬对国际水泥化学大会能够在中国召开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他看来,大会第一次在中国隆重召开,自然吸引了全世界水泥工业的瞩目:“本届大会中外参与人数众多,学术报告也多,这表明国际社会对我国水泥技术水平十分认可。”
  沈晓冬目前为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长期从事高性能水泥材料基础研究、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和无机新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等研究,在高胶凝性水泥熟料基础研究及制备工艺、水泥工业节能减排及水泥的绿色制造、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及高性能气凝胶新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众多创新成果。而他所在的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更是在无机非金属、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等方面作出了大量研究。
  作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近年来沈晓冬主持了多项企业重大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关于好水泥是不是越细越好的问题,沈晓冬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他看来,对于水泥粉磨细度控制问题,需要站在混凝土应用的合理角度来评价,也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水泥细度,使水泥具有合理的颗粒级配,而不是越细越好。
  针对如何真正实现水泥行业的节能降耗问题,沈晓冬强调,不能以降低水泥混凝土质量和耐久性为代价。水泥企业无论采取什么节能降耗措施,都要以保证水泥混凝土质量和耐久性为前提。他认为,那种简单的以水泥单位产品计算能耗的办法不尽合理,是不科学的。他提出,应该考虑以水泥在单位混凝土(同等标号)中的能耗投入来考量其能耗问题。
  最后,沈晓冬还告诉记者,水泥行业的技术创新绝无止境。“我国水泥行业这几年在研发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我们不能停止技术创新的脚步,未来期待着我国水泥技术的研发再创辉煌。”
预防为主:治理混凝土基础工程盐污染——访南京水科院资深水泥专家洪定海
来源:《中国建材报》2-3版& 作者:褚赞赞&& 发表时间:
  10月13日下午3时左右,第十四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分论坛时段,记者在电梯口终于找到了正准备离开会场的南京水科院资深水泥专家洪定海先生。这位年届87岁高龄、从事60余年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老专家一谈起自己的老本行就兴奋不已,言谈话语中充满了对水泥基础研究事业的满腔热爱,原本约定10分钟的采访一直持续了近50分钟。在这近50分钟的交谈中,洪定海一再向记者强调:“盐污染的混凝土基础结构,必须在使用全过程中不断地跟踪检测其耐久性的动态变化并防患于未然,即做到‘预防为主’和‘治未病’,实施科学管理。”
  通过洪定海的介绍,记者了解到,盐污染环境中的交通、水利基础工程如跨海大桥、隧道、海港码头、挡潮水闸,包括冷天撒除冰盐的桥梁、隧道和核电站引冷却海水系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遭到严重的钢筋电化学腐蚀损伤。这种损伤一般是长期隐蔽、难以觉察的,一旦爆发恶性突变,酿成广泛的锈胀破坏,就只能彻底大修,不但劳民伤财,消耗大量高能耗的钢铁、水泥,而且还会加剧环境污染。更重要的问题是不久之后,在新老混凝土交接处会产生新的病灶,还得再大修,直到报废重建。这种落后的结构耐久性管理模式,致使盐污染的混凝土基础工程结构的钢筋腐蚀,成为严重降低混凝土基础工程结构使用寿命的老大难问题。
  尽管近年来,国内外盐污染的混凝土结构工程已相继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来解决上述问题,耐久性也已明显提高,但由于混凝土实质上仍为毛细管多孔体,还难以从根本上消除盐中氯离子的渗透,再加上工程结构设计、施工、环境和管理各方面的因素,总免不了存在各种耐久性的“短板”。“因此,盐污染混凝土基础工程结构还必须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跟踪检测其耐久性的动态变化,并防患于未然,做到‘预防为主’和‘治未病’,实施科学管理,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洪定海说。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新修改版的征求意见稿提出,从竣工时起,在结构长期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结构耐久性的检查和维修;在构件设计时,宜在构件上适当增加一些耐久的附件。对此,洪定海认为,上述这些规定是十分必要的,但还很不够,盐污染的混凝土基础工程应当从工程的耐久性设计阶段,就贯彻上述新修订的耐久性管理新模式,同时,不失时机地选择典型构件;从竣工时起,就定期跟踪探摸其耐久性的“短板”,一旦发现钢筋腐蚀苗头,立即实施适当的电化学防腐技术,做到“未病先知”,“防患于未然”,并逐步积累经验,为耐久性管理模式改革迈出第一步。
  据洪定海介绍,钢筋腐蚀本质上是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符合法拉第定理,这意味着在检测钢筋腐蚀方面,用电化学方法检测的腐蚀电量的变化,要比检测金属腐蚀的重量损失更精准、更灵敏,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刚开始受到腐蚀时就可采取防护措施,从而延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工业原材料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相比其他的检测设备成本更低。现在科技进步已发展到可以用便携式智能探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无损地检测到其中钢筋腐蚀的情况。
  “通过室内、现场大量科学实验研究,南京水科院已开发了一系列电化学防治钢筋电化学腐蚀的创新技术,包括电渗脱盐技术、电渗阻锈技术、小直流电场阻盐技术和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技术等多项新技术,其中,电化学脱盐技术经过10余年工程实践的充分检验,已制定了交通部颁布的标准;其余各项技术也经过长期大量室内与现场的研究和实验,已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创新成果,在中小型实际工程上逐步做到‘小病先知’、‘防患于未然’,而且成本低、污染少,还可延长被盐污染的混凝土基础工程的使用寿命。这些创新成果在国内外均属首创,目前只少量应用于海军码头等基础工程,但效果非常明显。”洪定海向记者介绍着他的团队近期最新科研成果。他希望,这些创新成果能应用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盐污染中小型混凝土基础工程上,确保这些工程的高耐久性,从而在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方面树立典范,为我国耐久性管理模式改革迈出第一步。
  采访即将结束时,洪定海还向记者讲述了他参加本届大会的感受。他说,本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为水泥与混凝土研究领域的学者专家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也为国内专家及时了解国际水泥基础研究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像刚才分论坛上被围观的关于纳米结构检测技术就得到了很多专家的点赞,这项技术不仅可检测水泥水化的情况,还可检测腐蚀后水泥结构及腐蚀项的变化,对我国水泥及混凝土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记者还观察到,在论坛茶歇间隙,洪定海一直在和现场的几位专家交流借鉴国外砂浆检测创新技术,开展钢筋腐蚀检测技术研究的想法,并就他的团队服务“一带一路”盐污染中小型混凝土基础工程,听取其他专家的建议,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老先生参加此次会议收获颇丰。
提升水泥性能,势在必行——访大会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德国Folker H.Wittmann教授
来源:《中国建材报》2-3版& 作者:张雅丽&&& 发表时间:
  “我很高兴来到这里。这是国际水泥化学大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基于中国是世界水泥生产体量的第一大国,在中国举办一次这样高规格的会议是非常有必要的。”来自德国的Folker H.Wittmann教授表示,这对中国和世界水泥界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大会。
  Folker H.Wittmann是瑞士苏黎世ETH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也是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客座教授,2010年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并受到了胡锦涛主席的亲切接见。
  虽然已经参加过很多次这样的水泥化学领域的大型会议,去过很多不同的国家和城市,但是Folker H.Wittmann欣喜地表示,不同于一些商业气息很浓的名不符实的学术会议,第十四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组委会为与会者深入交流新技术和新思维提供了可靠的平台,促进了水泥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技术朝着良好有序的方向发展。
  作为混凝土材料断裂力学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F. H. Wittmann表示,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而混凝土是目前使用很广泛的建筑材料,他的研究领域一直和混凝土相关,特别是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这也是当前相关基础研究备受关注的话题。他认为,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在未来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F. H.Wittmann认为,导致混凝土建筑耐久性不足的主要原因与所使用的材料密切相关,水泥的特性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非常大。要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就必须提升水泥的性能。对于水泥生产和消费都非常大的中国,如果水泥的质量和性能无法得到保障的话,将会付出非常高昂的代价。这也正是改善混凝土耐久性和提高水泥性能的意义所在。
谭智军:水泥将成国际交流桥梁
来源:《中国建材报》2-3版& 作者:褚赞赞&&& 发表时间:
  谢菲尔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是英国最著名的“红砖大学”之一,也是有着英国常春藤之称的英国名校联盟“罗素大学集团”成员。作为英国最顶尖的老牌名校之一,谢菲尔德大学以其卓越的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而享誉全球,并培养出了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素来是英国最受学生欢迎的世界著名大学。在最具权威性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年度谢菲尔德大学位列全球第71名。10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四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上,记者有幸采访了来自这所顶级名校的青年才俊谭智军。
  谭智军目前在谢菲尔德大学水泥专业攻读博士后,一见到记者,就露出了年轻水泥人的热情:“采访前,你先给我拍张照吧?一定要给我穿的这件T恤来个大特写。我是专门穿着它来参加这次大会的,这既是对水泥的一个宣传,也显示出我们水泥人对水泥事业的热爱。”记者这才注意到他的这件白色T恤,正面用红、黑两种颜色印着“I Love Cements@ Sheffield(我爱水泥@谢菲尔德)”,其中“love”是一颗鲜艳的红心。将现今如此时尚的元素带入了水泥基础研究这个颇为传统的领域,记者对谭智军这一举动颇为感慨,并从内心发出了由衷的敬佩。
  谭智军告诉记者,目前他和他的教授正在从事一个中英合作的关于碱激发水泥的项目,他们想通过这个项目的合作,为中英两国搭建起新的交流平台和沟通桥梁,使中英之间不仅在水泥领域而且在其他方面都有良好的交流,推动中英关系发展,促进中英企业间更为广泛的合作。
  谭智军向记者介绍说,这个项目是由中国的科技部、自然基金委和英国一个关于物理工程研究的基金委一起合作的,项目期3年,到现在已经进行了1年,目前双方合作愉快,这个项目与我国的东南大学、河海大学、湖南大学等都有合作,明年还将进行人员互换研究。碱激发水泥是用矿渣、粉煤灰,通过水玻璃等常见碱激发剂激发形成的水泥,在合理情况下,碱激发水泥性能会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更加环保。
  “碱激发水泥是利用工业废渣、工业矿渣、工业废料等工业副产品,通过碱激发剂激发形成的,不像普通硅酸盐水泥那样要经过煅烧才能形成。碱激发水泥的生产过程,可减少普通硅酸盐水泥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等废气的排放,既提高了水泥生产的环保性,又符合我国目前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国情。我国现在有很多炼钢厂会产生很多矿渣,燃煤电厂会产生大量粉煤灰,以前这些工业副产品不能得到很好利用,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现在我国已经开始重视这一领域,但是英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应用已经做得非常成熟,像我的教授今年才34岁,可是在这一领域已经颇有建树。”谭智军结合中英两国在碱激发水泥领域的现状向记者介绍更为具体的情况。
  同时谭智军也强调,碱激发水泥的推广使用肯定会有一个过程,普通老百姓作为业主不一定能很快接受,因为老百姓觉得这个东西都是矿渣,虽然价格比普通硅酸盐水泥便宜,但性能等其他方面肯定不如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实从工业角度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看,有的工程必须使用碱激发水泥,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根本无法完成。比如,亚洲第一高楼、632米高的上海中心,由于上海属于软地基,而且上海中心建筑群的地基特别大,这个地基就是用宝钢生产的副产品矿渣泵送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的,若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这个工程就根本完成不了。三峡大坝工程的建设用的也是碱激发水泥,因为工程体积太大,若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由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散热量太大,建筑内部就可能达到有七八十摄氏度甚至100摄氏度,导致建筑容易开裂,而三峡大坝工程实际使用的碱激发水泥里用的是电厂的粉煤灰,它散热量低,速度慢。三峡大坝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大工程,不可能3天就建成,在浇筑混凝土时,我们可以等,比如28天、56天。用碱激发水泥除了不容易开裂之外,耐久性也好,在解决水的持续冲刷对建筑的损害方面都有独特的优越性。
  谭智军说,国际水泥化学大会被称为国际水泥领域的“奥林匹克”,他参加过2011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国际化学水泥大会。本届大会能在中国北京召开,他感到非常自豪。与往届相比,他觉得本届大会比以往几届都隆重,国际水泥领域很牛的专家基本上都亲临现场。中国申请举办国际水泥化学大会前后用了20年时间,现在终于落地中国,可谓来之不易,既为全球水泥基础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也给我国水泥行业提供了一个展示科研成果的好机会。
水泥生产要更高效、更可持续——访德国水泥协会首席执行官马丁·施耐德
来源:《中国建材报》2-3版& 作者:张雅丽&& 发表时间:
  10月13日上午,第十四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主报告短暂的茶歇期间,记者有幸采访了德国水泥协会的首席执行官、欧洲水泥研究院院长马丁·施耐德(Martin Schneider)教授。据马丁·施耐德介绍,他本人和他所代表的德国水泥协会与中国水泥界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和友好往来,并将为中国乃至全球水泥生产的更高效、更可持续继续努力。
  马丁·施耐德毕业于德国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系并获博士学位,1991年加入德国水泥协会,致力于环境技术及水泥化学的工作。对于第十四届国际水泥化学会议的顺利召开,施耐德教授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这是一次很棒的国际性会议,会议的组织和协调都比较到位,我很高兴能够来到中国,来到北京,来到这里参与此次会议。”马丁·施耐德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向记者交流他参加本次大会的感受。他兴奋地表示,很开心能够见到这么多非常杰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水泥基础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大家借助这次会议所搭建的平台,畅所欲言,分享水泥化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共同探讨未来水泥基础研究与应用方面的发展态势。
  “去年2月17日,我很荣幸地被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中国建材总院院长姚燕聘请为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她亲自向我颁发了客座教授证书和牌匾。”捧着咖啡杯,马丁·施耐德开心而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着他与中国的缘分。
  对于未来水泥工业的发展,马丁·施耐德认为:“水泥工业的发展一定要符合可持续生产的生态环保潮流,可从三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就是人本身,这包括两点:首先是人的健康和安全;其次是对人的培训和教育,其中人的意识和理念至关重要。第二方面是对气体排放的减排治理,特别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等排放的有效治理。第三方面是关于资源,特别是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资源的多样性问题。”但是他认为,从目前整个水泥工业状况来看,在技术方面短期内很难再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据马丁·施耐德介绍,为了进一步提高水泥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需要着力开发新的技术,比如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方面,迫切需要更为高效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技术的应用必须是可持续的。”马丁·施耐德着重强调这一点,并对中国水泥工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中国作为水泥生产和消费大国,未来从技术上实现水泥的高效生产和可持续生产将成为传统水泥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必将为全球水泥工业和环保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研究新型水泥是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访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金飞
来源:《中国建材报》2-3版& 作者:王怡洁&& 发表时间:
  谈到参加第十四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的感受,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金飞第一感觉就是“大”,“此次大会规模非常大,参与人员很多,尤其是国际水泥化学领域的大佬们基本到齐。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这也说明我国水泥工业日益强大,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影响力日益增强。”
  金飞是2010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岩土工程方向的博士,现在为博士后。目前他所研究的主要领域在新型水泥方面,尤其是氧化镁水泥的研发与应用。
  “这次大会在中国举办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这也充分表示了全球水泥界对中国的认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本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落户中国,金飞的心情非常激动。他说,“近年来,我国水泥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在传统水泥技术研发、特种水泥研发,以及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而且我国现阶段的建设项目很多,水泥化学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步伐随之进一步加快,这将为国家的基础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我国水泥化学领域基础研究方面,重庆大学一直致力于研究基于氧化镁的水泥品类,尤其在氧化镁膨胀水泥方面取得了突破。金飞介绍说,英国的剑桥大学与中国的重庆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等加强合作,共同开发了氧化镁水泥的研发项目。
  关于水泥技术的未来发展,金飞有着自己的见解:“传统水泥的发展已经基本达到极致。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很多专家在他们的主题报告中都展示了对新型水泥的研究与应用,这也是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金飞认为,未来,水泥行业应该加大基于化学原理变化的水泥品种的研究开发力度,充分应用尖端科技分析手段,研发水泥的新品种。总之,对新型水泥、功能性水泥的研究应该是今后行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减少二氧化物排放是水泥研究重要课题——访美国西北大学教授Surendra P. Shah
来源:《中国建材报》2-3版& 作者:张雅丽&& 发表时间:
  “这是一次很好地平衡了水泥化学领域各个课题的大会”,作为美国西北大学的知名教授Surendra P.Shah表示。10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四届水泥化学大会令他印象深刻,“感觉这里的人们非常友好”。他告诉记者,会议本身办得很不错,全面而高效。
  Surendra P.Shah不仅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也是美国工程院院士、印度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在现代水泥基复合材料和促进混凝土材料的跨学科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成就。早在1984年,Shah就曾作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专家,来到中国的北京、上海和长沙等地举办讲座,开展学术交流,后又与中国高校等机构多次共同组织和积极参与了研讨会。他也曾悉心指导我国科技人员,在长江三峡工程中用数值模拟法研究大坝混凝土断裂特性。
  据Surendra P.Shah介绍,他所从事的研究涉及到水泥化学的多个领域,比如断裂理论、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流变性、纳米技术、传输特性、处理技术和废弃材料应用等。他很真诚地告诉记者,目前他所从事的项目大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对水泥产业未来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水泥产业未来的研究和产业发展方向,Surendra P. Shah告诉记者,水泥产业未来必然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二氧化物的排放,以及打造新型的环保水泥呼之欲出。研究新型水泥工艺不仅是中国水泥,也是世界水泥行业的迫切需求。
  众所周知,水泥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在传统水泥制造过程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极其巨大,水泥行业过去的发展往往更重视体量的增加,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当前在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水泥行业的节能减排成为一大主要任务。
常钧:工业废弃物资源化研究应尽快走出实验室
来源:《中国建材报》2-3版& 作者:褚赞赞&& 发表时间:
  “要让工业废弃物资源化研究尽快走出实验室,这是水泥化学领域科研人员的责任。”在10月13日开幕的第十四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上,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土木工程学院建材研究所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常钧,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
  常钧目前主要从事特种水泥、混凝土、废渣综合利用及水泥基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得益于国家对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他们在这方面的几个研究项目进展都非常好。现在水泥厂、钢铁厂等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还很大,如何做到二氧化碳实现回收再利用?这就是常钧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他目前主要是和钢铁企业合作开展科学实验,将钢铁厂排放的二氧化碳、钢渣等工业废弃物,通过发生化学反应,制成可利用的建筑材料制品。他说,通过实验室的研究,能够实现钢铁厂气体和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就能为水泥行业在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资源化利用探到一条新出路。在我国,不仅水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特别多,燃煤电厂也特别多,常钧的研究其实是把各种废弃物综合起来,把气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变成建筑材料。
  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数量惊人,像钢渣,1年的排放量可达1亿多吨,且始终都未实现有效利用。令人欣喜的是,常钧正在进行利用二氧化碳、钢渣、垃圾等工业副产品制造建筑材料的研究,已经在实验室试验成功,正向企业作推广,目前已进行到工业化中试阶段。
  常钧认为,我国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水平已很高了,在全世界范围看应该居于先进水平,但他还强调,传统的水泥产能已严重过剩,已占全世界的60%。我国的水泥行业要向更高水平发展,就要一方面加大力度开发高性能的、适合不同建设领域需求的特种水泥;另一方面就要大力开展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他说,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力的步伐,让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最新成果及时推广,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这是未来我们开展水泥化学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方向。
  常钧曾经参加过在加拿大、西班牙举办的前两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他感到,随着我国建材研究队伍的发展壮大,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水泥行业的技术、产量、体量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才有了今天水泥化学大会在中国召开的背景。我国的水泥体量大、研究领域广、研究课题多,像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这些都是超级工程,水泥和混凝土技术应用范围广,让国外同行很羡慕。
中国水泥工业发展令世界瞩目
来源:《中国建材报》2-3版& 作者:王怡洁& 发表时间:
  在第十四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上,很多海外专家学者远赴重洋,来到中国北京的会议现场,与大家共同交流水泥、混凝土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案例。冰岛创新研究中心基础研究部主任、Reykjavik大学教授Olafur H. Wallevik就是其中一员。
  “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令世人瞩目。”刚见到记者,这位资深专家便如此说道。
  谈及此次大会的感受,Olafur H. Wallevik表示本届大会组织得非常成功。“水泥化学大会能够在中国举行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在会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也听到了很多精彩的报告,尤其在水泥化学领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展示出了目前全球顶尖水泥、混凝土技术的科研成果及应用案例。”
  Olafur H. Wallevik在新拌混凝土流变性能、高性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微观结构领域有深入的研究。他在16个国家讲授40余门有关流变学或自密实混凝土课程,并在冰岛、加拿大、北欧混凝土联盟等多个国家获奖。多年来,他经常到中国调研讲学,现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的客座教授。他对记者笑称:“我是中国的老朋友了。”
  问及近期的研究成果,Olafur H. Wallevik侃侃而谈。他向记者讲述了混凝土流变学原理,在高性能低碳混凝土的配制方面基于流变学的混凝土设计方法,使用该方法设计制备的高性能混凝土在强度高于40MPa的情况下,胶凝材料用量低于每立方米250kg。同时,他还向记者讲述了包括水泥用量、用水量、骨料的用量及形状、外加剂掺量在内的混凝土原材料对流变特性的影响。
  在谈及中国水泥工业未来的发展时,Olafur H. Wallevik对我国水泥现阶段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在水泥、混凝土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的水泥企业有能力走向世界。未来,中国水泥工业要与全世界一起致力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寻找创业合作伙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