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地方煤矿事业局大格煤矿是盈利.煤矿吗?

热门搜索:
富源县老厂乡大格煤矿
公司电话:4022031
公司地址: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老厂乡 大格
公司法人代表:杨菜华
区位信息:
公司网站:
企业人气:共( 42 )人关注;
经营模式:生产加工
富源县老厂乡大格煤矿简介:无烟煤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相关行业公司
曲靖能源开采企业推荐
地址:曲靖市南城门社区九组300号
地址:中国 云南 曲靖市麒麟区云南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工业园区
地址:云南省宣威市环城东路(龙华小学旁)
地址:交通门桥头转进来100米
地址:珠街路
地址:麒麟区龙泉路世纪花城(维多利亚酒店斜对面)
地址: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者海镇 阿依卡村委会
地址: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 花柯
能源开采企业推荐
地址:麒麟区龙泉路世纪花城(维多利亚酒店斜对面)
地址:珠街路
地址:交通门桥头转进来100米
地址:云南省宣威市环城东路(龙华小学旁)
地址:中国 云南 曲靖市麒麟区云南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工业园区
网友对 富源县老厂乡大格煤矿 的留言点评:
提示:暂时没有用户对 富源县老厂乡大格煤矿 留言点评!如果你对该公司有什么疑问或是建议,或者有相关业务想咨询本公司可以在此留言;
我的称昵:
联系方式:
(电话/邮箱/MSN)任选
留言内容:
输入验证码:
最新加入企业
娱乐热点推荐
娱乐热点推荐
娱乐热点推荐
娱乐热点推荐
当前位置: &富源县老厂乡大格煤矿
联系人:杨荣华
电话:4022031
传真:4022031
地址: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老厂乡大格村委会
手机站URL:m.
本单位地处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老厂乡大格村委会,风光秀美,交通便捷,主营项目:无烟煤开采
。上年度收入60343,主营收入60343,资产总计84689。我们积极发展生产,研发高新科技项目,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国民生产提供自己的一份力量。联系人:杨荣华 电话:4022031行业代码:610,注册类型:171,营业状况:1,隶属关系:90,机构类型:10热诚欢迎各级领导及科研专家上门指导!主营项目:无烟煤开采注册资本或投资:未填写职员人数:
160法人或负责人:杨荣华设立时间:1996年3月联系地址: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老厂乡大格村委会
无烟煤开采
还未发布任何商铺资讯信息,是访客请访问本站新闻资讯栏目。
商铺等级:云南煤矿透水事故_百度百科
云南煤矿透水事故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云南煤矿透水事故,下海子煤矿“4·7”重大透水事故中两名涉嫌玩忽职守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执行逮捕,其余涉案人员正在进一步调查中。麒麟区检察院已立案侦查6件6人。其中,麒麟区煤炭工业局高家村煤管所所长韩自增、技术副所长黄俊波两人因涉嫌玩忽职守罪,于5月12日被执行逮捕,对另外4人也已立案侦查。
记者从云南曲靖市麒麟区人民检察院获悉
4月7日,曲靖麒麟区黎明实业有限公司下海子煤矿发生重大透水事故,造成21人遇难,1人失踪。最高人民检察院将案件列为重点案件挂牌督办,要求云南省检察院迅速介入事故调查,严肃查处事故背后可能存在的渎职等职务犯罪,并及时上报查办情况。云南省检察院迅速派员赶赴事故现场,围绕事故原因和监管部门履职情况开展独立调查,分别成立了由省、市、区三级检察机关人员组成的事故调查工作组,同步介入事故调查,严肃查办事故背后的职务犯罪行为。
截至目前,麒麟区检察院已立案侦查6件6人。其中,麒麟区煤炭工业局高家村煤管所所长韩自增、技术副所长黄俊波两人因涉嫌玩忽职守罪,于5月12日被执行逮捕,对另外4人也已立案侦查。[1]
.人民网[引用日期]六盘水地方煤矿生产经营情况调研报告阅读次数:字体:【
  〔内容摘要〕 通过深入4个县区,22个产煤乡镇、40余对煤矿及有关行业部门认真调查了解,对我市地方煤矿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细致分析,提出下一步我市地方煤矿关小做大,扩大规模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地方煤矿 生产经营 调研
  煤炭产业是高风险行业,煤矿建设投入大、周期长,投产后要持续投入才能维持生产连续性。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市地方煤矿发展不平衡,盈亏不一,给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根据市政府的安排,市政府研究室组成课题组,深入到4个县区、22个产煤乡镇、40余对煤矿及有关行业部门,历时半年时间,就全市地方煤矿生产经营情况开展细致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地方煤矿总体情况
  截止2006年12月,我市共有地方煤矿481对,其中正常生产矿井数为223对,在建矿井54对。生产矿井中,按设计能力分类:3万吨/年的199对、4-6万吨/年的177对、7-9万吨/年的40对、10万吨/年以上的11对。全市共有从事地方煤矿原煤生产人数34430人,从事焦炭生产人数4865人,从事洗精煤生产人数2979人。
  月,全市地方煤矿原煤产量2655.53万吨,同比增长25.45%;洗精煤产量完成545.38万吨,同比增长47.50%;焦炭产量完成485.85万吨,同比增长19.78%;煤焦总产值964914万元。全市地方煤矿完成民用煤供应153.30万吨,电煤供应427.99万吨,燃气煤供应92.39万吨。2006年,全市地方煤焦税费完成14.6亿元,同比增长62%。
  2007年元-5月,全市共有地方煤矿421对,其中在建矿井58对,整改矿井53对,生产矿井310对。全市地方原煤产量769.69万吨,完成年计划的27.29%,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4.51%。焦炭产量169.97万吨,同比增长2.20%;洗精煤产量244.56万吨,同比增长27.83%。
  二、地方煤矿生产经营情况
  2006年以来,全市地方煤矿剔除电煤、民用煤、烤烟用煤、燃气煤供应的影响后,多数处于保本微利或亏损边缘。同时,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呈下降态势,随着地方煤矿关闭整合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亏损面和亏损额还有进一步加大的可能。
  2006年煤炭市场总体上保持供需基本平衡,价格走势总体平稳,上半年煤炭产品受市场需求、铁路运输量减少、省内外主要煤炭用户库存普遍上升、煤炭出口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及市内经营、生产企业煤炭产品库存增加,煤炭价格呈下降趋势,5月份降幅最大,平均降幅在30—100元/吨左右,煤炭产品外销减弱。第三季度后在铁路运输、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趋好的形势下,带动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价格略有上升。进入冬季储煤期,煤炭需求逐步加大,局部地区煤炭供给开始偏紧。煤炭市场需求呈回暖趋势,煤炭价格继续小幅回升。
  2007年元至5月份煤炭市场运行整体相对平稳,全市地方煤矿原煤产量同比下降近14.51%,减产130万吨左右,煤炭煤价受煤源减少而上涨,原煤精煤上涨20—50元/吨,焦炭上涨50—80元/吨。外销因受铁路运输紧张影响,销量减少。全市地方煤矿节后至3月31日恢复正常生产矿井数为125对,大部分煤矿处于整改期,产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使煤炭产品各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受煤矿生产影响,煤源严重不足,供应量少,导致供应电煤、市内燃气用煤比较紧张。至5月31日止,地方煤矿完成民用煤供应6.3万吨,电煤供应141.57万吨,燃气煤供应31.33万吨。
  按照我市对地方煤矿的整合方案,2007年将要关闭136对地方矿井,占地方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据测算,2007年地方煤矿将减少原煤产量约1320万吨,工业总产值减少30.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减少16.5亿元左右,占200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5%。也即是,2007年仅原煤产量减产将直接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慢6.5个百分点。从2007年第二季度开始至关闭整合结束期间,全市洗煤厂、焦化厂的原料煤供应将逐渐趋于紧张,洗精煤、焦炭产量也将有所下降。同时,也将对第三产业中的部分行业特别是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六枝
  六枝特区在关闭整合以前共有地方煤矿55对。其中设计能力为9万吨/年的3对,设计能力为6万吨/年的16对,3万吨/年的36对,总设计能力为231万吨/年。55对煤矿中,亏损的煤矿约占45%,保本的煤矿约占45%,盈利煤矿约占10%。2006年全年原煤产量210.01万吨,洗精煤产量42.02万吨,焦炭产量39.89万吨,完成煤焦总产值76654万元。销售原煤113.4012万吨,收取各费(包括公路维改费、育林费、排污费等)722.8688万元。
  2007年第一季度销售原煤19.4116万吨,收取各费(包括育林费、排污费等)40.7824万元,同比去年下降9.31%。受生产成本高、安全投入加大及矿井整合等工作开展的影响,约有11.32%的矿井盈利,其余88.68%的矿井都处于亏损状态。由于盘县“1·28”事故的发生,全区地方煤矿月份都处于停产整顿、检查验收期,只有少量的工程煤。第一季度所有煤矿都发生不同程度的亏损。
  (二)盘县
  截止2007年5月,盘县地方煤矿共168对,其中生产矿井133对,在建矿井35对。2006年元至12月销售产值569784万元。其中原煤销售1536.86万吨,焦煤销售362.43万吨,精煤销售303.95万吨。实际完成税费95990.88万元。2007年元至3月销售产值万元。其中原煤销售273.42万吨,焦煤销售77.1万吨,精煤销售74.28万吨。实际完成税费30690.28万元。至5月30日止,全县原煤产量449.54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4%;焦炭产量116.02万吨,同比下降5.1%;洗精煤产量162.33万吨,同比增长50.5%。发生安全生产事故5起20人,其中较大事故1起,死亡6人,重大事故1起,死亡16人。受电煤供应和“1·28”事故的影响,全县约有30%的矿井盈利,50多对的矿井亏损,其余的处于饱和。
  (三)水城县
  2006年底,水城县地方煤矿共158对;全县大部分煤矿生产不正常,处在停产、半停产状态。据水城县煤炭局统计,80%的煤矿企业亏损,10%的煤矿收支平衡,10%的煤矿盈利,但利润较低。
  2007年按要求整合关闭矿井34对。1-5月,原煤产量170万吨,为任务数的25.7%,较上年同比减少38.49万吨,下降18.5%;洗精煤产量23.7万吨,为任务数的29.63%,同比减少3.47万吨,下降12.8%;焦炭产量21万吨,为任务数的46.02%,增加8.19万吨,增长65.42%;完成产值52576.03万元。1-4月共收取煤焦税费1.13亿元,其中:煤炭调节基金4792.7万元,为任务数的52.7%,较上年同比增加6944.6万元,增长83.27%。民用煤供应6000吨。
  从全县的情况来看,原煤产量呈下降的趋势,焦炭产量大幅增加。动力煤价格基本保持在2006年的价格水平上,虽然全国的煤炭价格均有上扬趋势,但受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及运输环节的影响,外运成本较高,煤炭销售基本在市内焦化厂、电厂和各类耗煤企业。焦炭市场因2007年取缔改良焦,机焦产量增大,焦炭市场看好,价格上幅60元/吨左右。
  (四)钟山区
  2006年底,钟山区地方煤矿共53对,盈利的煤矿有30对,持平的8对,亏损的有18对。月,全区原煤产量99.2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1.36万吨,实现产值51162万元;焦炭产量27.3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5.58万吨,产值13665万元;洗精煤产量50.4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2.95万吨,产值17647万元。
&&& 钟山区煤炭产量在全市总体下降的情况下不降反增,原因主要是全市大部分地方煤矿在关闭整合期间不愿多投入,持政策观望态度时,钟山区有关部门组织地方煤矿边进行整合边组织生产,在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顶着关闭的压力,“开足马力”生产,以至于煤炭产量增加。
  全区煤炭价格总体上扬15%左右。电煤供应因电厂停产而停供,民用煤已实行现金补助,从吨煤中提取2元民用煤补助基金,由政府统筹安排兑现给农户,农户自行到市场购煤,到目前为止,农户较为满意。
  据资料显示:全市地方煤矿盈亏情况基本上呈“三个三分之一”状况,即:三分之一的煤矿盈利、三分之一的煤矿盈亏平衡、三分之一的煤矿亏损。
  据课题组调研了解:在亏损的煤矿企业中,一部分煤矿把对煤矿的投资回收期当作了亏损。另一部分煤矿是因资源整合或其他原因影响不能正常生产而导致亏损。
  三、地方煤矿盈亏分析(因取值时,煤矿一些隐性成本无法计列,因而煤矿的实际成本要略高于此成本)
  以水城县陡箐乡福利煤矿为例(投资期煤矿):福利煤矿于2005年10月新建,至日批准试生产。现已完成总投资4000万元左右,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煤炭可采量为90万吨(福利煤矿是目前地方煤矿中设施设备投入比较到位,储量相对较低的煤矿)。月产量为3000吨,销售价为220元/吨(含税)。因是试生产阶段,产出煤基本上为工程煤(即为掘进过程中的煤),直接生产成本过高(约为230-240元/吨)。2008年正式生产后,在保证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按设计能力(9万吨/年)生产6年便可收回总投资4000万元,即每年毛利667万元。剩余的4年时间可盈利2668万元。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用S表示销售收入方程、P为吨煤单价、Q为产量、C为总成本方程,且设定产量等于销售量的情况下,该煤矿盈亏情况如图1。&&& 图1中销售收入(S)线与总成本(C)线相交于BEP点,该点就是该煤矿的盈亏平衡点,其纵座标BEPS(平衡点销售收入)为1313万元,横座标BEPQ(平衡点产量)为5.97万吨。当产量小于5.97万吨,或销售收入小于1313万元时,该煤矿亏损;当产量大于5.97万吨或销售收入大于1313万元时,该煤矿盈利。
  又如水城县比德丰源煤矿(统计为盈亏平衡煤矿):该矿资源储量为1200万吨,可采量为600-700万吨。现已完成投资2700万元,正在申请技改15万吨/年,预计投入1500万元。现为正常生产矿井,销售价为140元/吨(不含税费)。经煤矿业主自行测算:如果整合成功,2年技改结束,2009年试生产(10万吨/年),2010年正式生产,6年左右就可以收回总投资4200万元,每年毛利660万元左右。煤矿可采年限为43年左右,在保证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剩余39年可盈利2.6亿元左右。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该煤矿盈亏情况如图2。&&& 图2中销售收入(S)线与总成本(C)线相交于BEP点,该点就是盈亏平衡点,其纵座标BEPS(平衡点销售收入)为1442万元,横座标BEPQ(平衡点产量)为10.03万吨。当产量小于10.03万吨,或销售收入小于1442万元时,该煤矿亏损;当产量大于10.03万吨或销售收入大于1442万元时,该煤矿盈利。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地方煤矿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生产经营具有较大利润空间。煤矿业主之所以“叫亏”,一是由于诸多人为因素,让煤矿不能正常生产,因停产致亏;二是近几年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煤矿持续的扩能改造投入资金过大;三是各种隐性费用过多。一些部门把煤矿当成“唐僧肉”来“吃”,致使煤矿业主不停的“叫亏”来掩盖真相。
  从客观因素上看,影响地方煤矿盈亏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矿界内的地质条件和煤炭赋存条件的影响。在地质结构复杂的地段,体现为多矸石、多断层、难开采。矸石多影响煤质,断层无煤而需要掘进,增大采煤成本。二是煤炭质量的影响。煤质指标中的含硫量、发热量、灰份、挥发份、粘结指数等不同,煤炭价格差异很大,最低价格有80-110元/吨(不含税),最高可达330-490元/吨(不含税)。在固定投入不变的情况下,煤质的差异性直接影响煤矿效益。三是生产能力的大小影响。一般情况下,煤矿产能越大,效益越好。四是资源储量的影响。煤炭产业是投资大、投资回收期较长的产业。在全市的地方煤矿中资源储量差异很大,最小的储量54-90万吨,最大的储量有万吨左右。资源储量少、产能小、产量低、效益低;同时,由于开采周期短、设备折旧提取高、吨煤成本高、效益低。五是区域地点影响。主要体现在运输成本上,路况好、运距短,运输成本低、经营成本低。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策调整影响大,部门服务环境差
  1、关闭整合造成煤矿投资回收期过长,持续的扩能改造导致煤矿只有投入没有产出
  在2000年以前,全市的地方煤矿中,大部分煤矿都不具备开采规模。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后,陆续技改扩建为3万吨/年的生产能力,技改扩建时间一直持续到2005年初。在此期间,部分地方煤矿持续投入资金技改扩建,只有少量的工程煤,根本无效益可言。2005年,国家要求关闭整合地方小煤矿,3万吨以下的煤矿要求全部关闭整合。2006年,国家再度调整产业政策,中西部地区9万吨以下的煤矿要求关闭整合,全市大部分地方煤矿属9万吨以下规模。到目前为止,煤矿具体整合操作方案还没有出台,导致大部分煤矿持政策观望态度或出现短期行为。
  关闭整合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和问题。一是造成资源浪费和产生安全隐患。有的业主眼看就要被关闭,干脆自行停产,不愿再投入。该回收的采面煤没有进行回收,造成资源浪费;该关闭的井筒、巷道没有进行封闭(按要求关闭矿井必须闭坑),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有的业主则狂采取利,在不保证安全投入的情况下,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二是造成煤炭产量减少。关闭整合的矿井要求一律“先关后整”,没有煤炭产出。据预测,全市地方煤矿2007年因关闭整合将减产1320万吨煤炭。三是造成资金不足。关闭整合后,新的矿井要求按照新的设计方案,重新建巷道、重新建系统,原有设备将完全不能适应新矿井,将需要成百上千万元的资金投入,煤矿业主感觉资金压力大。四是技术服务跟不上。按照省整合办的有关要求:新整合矿井9个方面的设计资料必须在日前进入“窗口”,否则,将视为自动放弃煤矿的采矿权。据煤矿业主反映,他们愿意关闭整合煤矿,但是一方面县区政府煤矿关闭整合的具体操作方案迟迟未下,煤矿业主无所适从;另一方面需要上报资料的时间又很紧,现许多煤炭设计院已经不敢再接业务,怕时间来不及。五是关闭整合方案不科学。关闭整合一律实行“先关后整”,搞“一刀切”。省的整合方案只是一味强调“关小做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不符合地方实际。在地方煤矿中,有的煤矿资源储量小,开采的矿界是原国有大矿规划剩下的边角块段,达不到机械化开采程度,只能“零敲碎打”,无法做强做大,又不能和其它煤矿整合在一起,硬要实行整合,由于采掘成本过大,得不偿失,只有丢弃资源。有的煤矿整合靠“想当然”硬搞“拉郎配”,目的只是为了减少煤矿数量。如木果乡贸源煤矿和群力煤矿两个不同向斜、不同倾角的煤矿整合在一起。贸源煤矿属大河向斜,倾角为12-14度;群力煤矿属土地丫向斜,倾角为32-37度。整合在一起的原因是两矿的法人代表系两父子关系,没有“皮扯”。
  2、电煤、民用煤削减煤矿企业利润
  市场煤价是放开的,而且有上扬的趋势,然而没有变数的是煤矿供给电厂的煤炭价格、数量由政府“说了算”,通过煤炭主管部门作为政治任务分配到各对煤炭矿井。电煤供应每吨运到电厂的最高价为183元(2007年5月上调30元,电煤价210-230元/吨左右),市场煤炭价格为:190元-520元之间(含税),市场动力煤价格一般在260元/吨(发热量5000大卡),差价为30元/吨;民用煤供应每吨为60-80元之间(在六枝按实际发生价格纳税),直接差价为100元/吨。
  电煤供应每年的任务按煤矿设计能力来定,水城县按设计能力每3万吨的供应任务为5500吨(税费少11元/吨);盘县是把所有地方煤矿分为两大类:生产矿井和新建矿井,生产矿井每年27700吨,新建矿井10000吨。生产主焦煤和距离电厂较远的矿井一般采取代请距离电厂较近的、生产动力煤的矿井转供应,每吨煤补贴55-65元左右。六枝特区的原煤基本上为动力煤,除供应当地电厂外,还销往清镇电厂。水城县、钟山区因发耳电厂和野马寨电厂停产而停供。水城县民用煤供应任务根据当地农户的多少和煤矿数量而定,一般每个矿井每年都不低于1000吨。其余县区是实行民用煤现金补贴。
  在盘县,为了执行省的电煤计划供应政策,防止煤炭外运,保证电厂用煤。盘县政府在出省边界平关镇设置关口,实行“封关”,堵截煤炭外运。受“封关”的影响,煤卖不到省外(销往云南每吨多赚20-35元)。新建矿井建设期不准生产,又要供应电煤,只能到市场买煤供应或以每吨补贴55-65元由其他生产矿井代供而导致煤矿亏损。按盘县一个生产矿井一年的电煤任务为27700吨、新建矿井为10000吨计算,生产矿井一年将损失83.1万元、新建矿井损失30万元;代供矿井一年损失将在55-180万元之间。
  电煤的计划供应并非长久之计。地方煤矿供应电煤体现为“小马拉大车”现象。地方煤矿规模过小,就目前情况最大产能只达15万吨/年,由于关闭整合等种种原因还不能满负荷生产,根本满足不了电厂的供煤需求。就2007年5月份而言,全市地方煤矿共生产原煤212.03万吨,日生产量约为7.06万吨,除去主焦煤、民用煤、燃气用煤、烤烟用煤,仅能维持电厂10个机组基本运转。对于电厂来说,由于量上的供应不足,造成发电成本较高,接受不了市场煤价;对于地方煤矿来讲,电煤计划供应价太低,导致煤矿亏损,负担不起。
  3、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影响煤矿的间接成本
  首先是管理部门的办事效率影响煤矿企业的发展。据煤矿业主反映:煤炭管理部门中的一些特权部门的特权思想特别严重。有的垂直管理部门对煤矿的监管具有“无限大”的权力而无任何责任,到煤矿检查除了处罚、监督外,根本就没有服务。而乡镇及基层单位责任大而无处置权,有责无权,责、权、利不对称。特权部门办事中的“推、拖、卡”致使煤矿企业错失商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使煤矿业主望“政府衙门”而生畏,致使一些技改项目久拖难上(如国土部门的矿界拐点坐标,煤矿业主三番五次难办理,因矿界拐点坐标未下而影响整个关闭整合进度)。其次是对煤矿实行领导包保制度和驻矿督查员制度已经不再适应煤矿发展的需要。市、县、乡三级政府及煤炭行业主管部门都对煤矿进行联系和包保,这样会使煤矿业主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淡化,且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领导能包什么,保什么?驻矿督查员并非专业人才,为完成任务而驻矿,起不到什么作用。用煤矿业主的话说:“他们在井下连路都走不稳,只要不给我们添乱就行了”。同时还增大了地方财政支出,全市每年需要519.48万元的驻矿督查员驻矿补贴。第三是煤矿与农户的纠纷协调困难。随着煤矿开采的深入,涉及农户田地下陷、房屋开裂、饮用水枯竭、地质滑坡、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地质灾害的治理难度越来越大。虽然煤矿已缴纳了各种规费,但涉及农户的拆迁安置补偿基本上由煤矿自行协调、出资。执行最新标准(市府发〔2003〕9号)文件补偿标准过低,农户都不愿意,各县区地方煤矿都有农户“堵工”现象,使煤矿不能正常生产而致亏。
  (二)煤矿数量多,开采规模小
  我市现有小煤矿过多,是造成煤矿事故多、形象差、过度竞争的根源。全市481对地方煤矿中9万吨以下的411对,占总数的85%。按照国家产业政策:9万吨以下的产能规模将要被淘汰,进行关闭整合。关闭意味着一些生产设备和工艺将被闲置或报废,造成了煤矿投入增大。规模过小,一些大型设备购不进来,不能进行机械化开采,导致产能低下,管理粗放,成本费用增大,煤矿盈利能力减弱。
  (三)事故影响大,安全投入小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导致机会成本增大。月全市地方煤矿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9起,占全年事故控制数的15.25%,死亡26人,占全年死亡控制数的30.23%,百万吨死亡率为4.66。由于煤矿安全设备一次性投入成本高,小煤矿不愿意在安全技术上投入。机械化采煤中使用的综合采煤机,价值1000多万元,这只是一台机器的价钱,而煤矿里的瓦斯抽放系统、皮带运输系统等设施,不管哪一种,动则都是上百万甚至于上千万。对于私人投资的地方煤矿来说,由于煤矿的不稳定性,使得煤矿的经营者在投入上有所顾虑,怀疑不能收回成本。因此,他们的做法就是少投入,多挖煤,采煤时挑肥拣瘦,乱采滥挖,表现出了煤矿经营者的短期行为,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
  由于安全生产上的投入小,煤矿安全事故易发,而导致事故机会成本的增大。煤矿事故死亡1人,光事故赔偿就要花费不低于20万元,再加上罚款和其他费用,煤矿损失在百万元以上。如水城县比德丰源煤矿,于日发生1起透水事故,死亡2人,光赔偿近50万元,被处以罚款53万元(罚款不允许列入成本)。同时还要受停产整顿的影响。煤矿每停产1天,小煤矿损失一般在3-4万元,大型综合煤矿一般都在10万元以上。停产时间一般在3-4个月,如果验收得不及时,可长达到半年的时间。这样一来,煤矿损失将上几百万甚至于上千万元。
  (四)其它费用高,资源成本低
  首先是煤矿隐性费用过多,人为成本增加,煤炭经营成本过高。据几位煤矿业主反映:国家的政策弹性太大,以至于有的执法部门“太黑”,每年一对煤矿负担的隐性费用不低于50万元,高的可达100万元以上(还要在不出任何安全事故的情况下)。在煤焦税费的征缴中,各县区煤炭局都设立了煤焦执法队,对煤焦税费的“跑、冒、滴、漏”进行征管,有的县区从处罚的罚金中提取5%的工作经费归个人所有。这样一来,多数的处罚都是“从重不从轻”。甚至于有的煤焦执法队员有意让运煤车辆“冲岗”,便于截住罚款,增加个人收入,由此而增加了煤矿企业隐性成本。其次是管理部门服务的有偿性,增加煤矿企业其它费用。地方煤矿的吨煤成本中,国家规定的税费为 45.72 元,再加上30元的煤炭调节基金,税费总额为75.72元,占吨煤总成本的42%左右(各种税费如表一)。各县区煤炭局设置的矿山救护队和技术服务队都有从煤矿吨煤成本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救护费0.8元/吨,技术服务费根据实际产生的费用收取)(各种收费如表二)。第三是指定中介机构为煤矿服务,瓜分煤矿企业利润空间。在煤矿设计方案时,有关部门“建议”业主购买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的机器设备,使用1-2年后,又要求全部更换,因此而增大煤矿投入。有的设备比市场价格高出几倍。如矿用变压器必须要到指定的地点去购买才准予安装。然而到指定地点购买需要5.8万元,市场价只要2.68万元。盘县柏果镇供电所为煤矿安装配电柜,开始要9万元1台,后来降到6.7万元,市场价格最多3万元。盘县某部门要求煤矿配置长城牌电脑,每台18200元,而市场价在6000元左右。同时,煤矿各种仪器、设备的维修必须要到指定地点修理。
  以上有的隐性费用,煤矿企业无法列入成本核算,因此一些煤矿企业从帐面上看是“明盈暗亏”。
&&& &&&&而国家资源税征收标准过低。在吨煤成本中,资源补偿费按2元/吨收取,新试行的采矿权价款按资源储量0.8元/吨收取。在吨煤成本中仅火工材料就高达6元/吨,远远高于资源成本。
  (五)监管部门多,服务部门少
  煤炭行业出现“九龙治煤”现象,基本上的部门都可以插手煤矿的监管工作。据统计,涉及煤炭管理的就有煤炭、煤监、安监、环保、国土等30多个部门,其中有10余个部门能直接让煤矿停产。
  管理部门过多,职能交叉,互相“打架”,煤矿遭殃。如煤监局和安监局在处理煤矿事故时,出现意见分歧,导致事故处理久拖不决,煤矿难以复产而导致亏损更为严重。
  监管部门的管理和服务主要体现在各种检查上。基本上每2天就要迎接一个批次的检查。一对矿井每年接待费要30万元左右,生产矿长或安全矿长经常要全程陪同检查而无暇顾及生产。煤矿业主疲于应付,分散了管理煤矿的精力。由于各种检查过多,有的煤矿专门抽出4-5个人配1台车专门跑部门办事和应付各种检查,分散了管理煤矿的精力。而真正为煤矿服务的部门就只有主管部门的行业指导及一定的技术指导。
  (六)管理粗放,采煤工人素质低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水快流”的情况下,全市出现了很多煤矿,但是这些煤矿普遍资源量小、开采技术水平低,矿井投入不足、安全基础差。转让现象严重,产权不清。由于开采矿权的取得主要通过行政审批,是一种无偿取得。导致煤矿业主在生产中很少增加安全投入,更不考虑资源回收率,资源回收率只有30%-40%,甚至于最低的只有15%左右,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地方煤矿管理技术低,多为家族式亲疏管理,致使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技术力量跟不上,生产管理成本较高。
  采煤工人素质低,安全意识差,流动性大,培训费用高。井下采煤工人多为当地农民工,文化素质都比较低,缺乏采煤技术。在岗前培训的72小时中,对《安全作业规程》记不住,导致一些细节问题而产生不必要的安全事故,使煤矿损失惨重。同时,农民工的随意性很大。煤矿使用的农民工,农闲时到煤矿打工挣钱,农忙时在家务农。由于没有用工合同的约束,煤矿也只能任之离去,重新组织工人上岗培训而导致培训费用过高。
  (七)受其他行业影响煤矿正常生产,导致煤矿亏损
  在地方煤矿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其他行业的影响,地方煤矿发展困难重重,安全和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1、供电双回线路使用困难
  至2006年底,我市共有地方煤矿481对,有288对地方煤矿使用上双回供电线路,占地方煤矿总数的60%。其中:六枝特区27对,占50%;盘县142对,占67%;水城县68对,占44%;钟山区51对,占82%。全市地方煤矿每月用电量5000万度左右。地方煤矿目前使用的供电双回线路基本上不是专线,都是接在农村电网上的并联电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双电源、双回”供电线路。每遇雨天打雷下雨或其它意外事故就会出现线路故障,供电不稳定。
  全市地方煤矿不同程度受到停电影响,六枝箐口片区2007年5月份共停电8天12次,最长的停电时间达93.5小时;6月份,至6月12日止,共停电11次,累计停电时间105小时。盘县、水城县、钟山区各地方煤矿都有停电记录,最短的时间在30分钟左右,最长的达3-4天左右。
  受供电影响,煤矿企业不能正常生产经营,导致成本增加。停电频繁对煤矿的安全和生产的影响很大。一方面是安全上的隐患。地方煤矿的运输系统基本上都是采用绞车提升运输,在运行中如果突然停电,会造成绞车钢索拉断。同时,由于停电影响瓦斯抽放系统的正常运行,给井下作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停电时间过长,井下水仓里的水满后会造成淹井事故,井下机器设备不能撤出而导致坏损,煤矿损失将难以估计。另一方面是生产上的影响。每次停电煤矿都要花半天以上的时间进行通风和排水,增大了采煤成本。同时,使用的采煤工人基本上是当地农民工,停电就停产,一停产工人就散,通电后又要重新组织工人,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2、煤炭外运困难
  &一是运煤公路管护无力,导致煤矿生产经营成本增加。运煤公路无人维护,路况差,有时塌方危及安全导致堵车现象严重。路面对车轮磨损大,车辆不能满载运输,导致运费上涨。同时由于堵车现象严重,车辆行驶缓慢,虽然煤炭市场行情看好而运不出煤。煤矿只能“以运定产”,不能满负荷生产。煤矿的煤仓只能满足正常生产3天的储存量,3天运不出煤,煤矿只有自行停产而导致亏损。二是全市煤炭外运因受车皮计划及价格调节基金等因素的影响,成本过高。车皮计划每吨90元、运费30-35元/吨、货场费5元/吨、装车费5元/吨、看守费(没有标准),价格调节基金30元/吨。各种费用加起来在200元/吨左右,再加上市内公路运输费用,运输成本将近300元/吨左右,远远超过了煤本,进入外省市场没有价格优势,失去竞争力。
  3、火工材料购买困难
  全市地方煤矿基本上属于炮采炮掘,平均每矿一个月需6吨左右的火工材料,占煤炭成本6元/吨左右。在炸药供应上,价格过高,炸药7470元/吨,购手持机8000元。收取的费用也不合理,有的一箱炸药收800元的运费,且重复收钱。拉几个矿的炸药,每个矿的每箱炸药都收800元。有的运费不分吨位,炸药是500元/趟,雷管是200元/趟。同时炸药质量差,有很多是“哑炮”,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隐患。炸药专卖公司的人难侍候,要抽好烟,还要供吃喝。煤矿业主叫苦不迭。
  五、对策建议
  (一)削减监管部门,增强服务部门
  在众多的涉煤部门中,最多保留1-2个主管部门,严禁其他部门涉足干涉煤矿生产经营,强化煤炭和安监部门的服务职能。建议取消煤监部门或并入安监部门中,取消领导包保煤矿制度和驻矿督察员制度。同时搞好部门资源整合。首先要搞好政策资源的整合。对有关煤矿方面的各项政策规定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制定符合六盘水地方实际的执行方案,以免政出多门,无所适从。其次要搞好部门的职能资源整合。理顺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对于交叉的职能该合并的要合并,该取消的要取消,避免“各唱各的调”。第三要搞好人才技术资源整合。从有关部门中抽调技术中坚力量,组建技术专业队伍,制定技术服务方案,为煤矿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服务。
  (二)控制其它费用,增大资源成本
  通过加快流通体制改革,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建议取消煤炭调节基金、铁路建设基金、车皮计划费等行业性基金,统一铁路煤炭运输、装卸、储存价格。对地方煤矿和国有大矿煤炭进出口实施平等国民待遇,宜出则出,宜进则进,充分发挥内外两个煤炭资源和市场的调节作用。为煤炭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加快煤炭产业发展创造条件。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加快资源枯竭和扭亏无望煤矿关闭破产政策实施步伐,妥善解决关闭煤矿遗留问题。
  砍掉中介机构仗势“吃”煤矿的利润空间。限制个别部门以权指定中介机构为煤矿企业服务。对于煤矿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坚决杜绝有偿性,该煤矿缴纳的费用必须不折不扣的收取,上交财政,实行统一分配;不该产生的费用坚决防止管理部门人为从中取利而加重企业负担。砍断“伸向煤矿的黑手”,严厉打击仗势“吃”煤矿的“黑客”。加大力度推动全市各部门的政风、行风建设,确保煤矿企业“轻装上阵”,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煤矿生产和安全措施的落实上。
  合理核定煤矿的利润空间,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引导煤炭价格和成本的合理形成与平稳运行。调整税费结构,适当调高资源采矿权价款。建议实施煤炭资源采矿权价款后取消煤炭资源补偿费,或将资源补偿费与资源税合并。按照“取之于矿,用之于矿”的原则,用于环境治理、采煤沉陷区治理、农户拆迁补偿安置费、运煤公路的维护等,为净化煤矿服务环境做好基础性工作。
  (三)关小做大,扩大规模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小煤矿整合改造力度。
&&&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坚决完成预定的关闭任务。鼓励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采取收购、兼并、联合等形式整合改造小煤矿,提高小煤矿整体素质。严格煤炭行业准入条件,提高小煤矿设计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积极推进中小型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规模以上煤矿必须做到壁式正规化开采。继续淘汰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和浪费资源的小煤矿,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煤矿。30万吨以下的煤炭矿井不宜再审批新建。
  按照省政府“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33对100万吨以上矿井和6个年产原煤1000万吨以上大型矿区,基本形成以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黔西南自治州等为中心的煤炭工业基地”的发展意见,在“十一·五”期间,力争在我市建成1-2个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矿区。
  (四)细化管理,加强培训
  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按照煤炭生产矿井资源回采率标准和管理办法,凡设计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煤炭开发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准,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建立严格的煤炭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对煤炭资源回采率实行年度核查、动态监管,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煤矿,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煤炭生产企业节约煤炭资源。健全煤炭生产企业资源储量管理机构,落实储量管理责任,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和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
  加强职工培训。针对煤矿工人素质低,流动性大的问题,技术部门要专门组织技术培训,实行一线采煤工人持证上岗。建议与六盘水矿业学院挂钩,由学院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煤矿或就近学校开班授课,重点培训一线采煤工人,提高工人素质。对工人流动性大的问题,建议由市县劳动部门通过用工手续进入煤矿,双方都有保障。可采用由煤矿将用工计划报乡政府,乡政府将附近适合的工人统计上报县区煤炭局,由县区煤炭局统一安排乡与乡之间工人交叉使用。
  (五)加大安全投入,降低事故成本
  切实解决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认真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化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一线管理力量。
  一要加大人力、技术资源的投入。煤矿要挑选有知识、有责任心、有实际工作能力和重视安全生产的人担任安监员、瓦检员、班组长,充分发挥“兵头将尾”的作用,抓好现场安全和质量,及时排除隐患,把好现场生产安全关。
  二要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煤矿必须正确处理好投入与安全、生产与效益、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下决心增加安全生产投入,对安全技改项目,要以计划、资金、技术方案、组织措施等各方面予以落实,纳入安全监察部门的考核和追踪管理范围,限期实施,投入使用,发挥作用,提高矿井的综合抗灾能力。对于因投入不足、将安全技改资金挪作它用及工程偷工减料造成事故的要追究责任。
  煤矿安全工作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通过各个部门扎扎实实的工作,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抓安全,努力降低安全事故机会成本,以达到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目的。
  (六)强化服务意识,净化服务环境
  一是给煤矿投资者一个便捷的工作环境。首先从体制、法制、机制上入手,扶持和引导煤矿用足用活国家对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完善和规范对煤矿的服务,严厉查处没有依据的各种收费。其次改进工作方法。对煤矿的管理进行分类指导,不要搞“一刀切”。依照《行政许可法》规范办事程序,大力倡导联合办公、现场办公,及时解决煤矿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是给煤矿企业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应从加强政府对煤炭产业的宏观调控能力入手,为煤矿提供市场信息,培育新的煤炭销售市场。规范和完善市场机制,逐步让市场来调节煤矿的利益分布。对于目前许多煤矿存在运煤公路路面差的和无人维护等问题。应多方筹资加快改造,必要时可由县乡组织争取煤矿适当出资,搞好运煤公路的维护,积极为煤矿企业解决“能产不能销”的困难。
  三是鼓励煤矿业主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煤矿监管和服务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转变管理模式,提高办事效率,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七)规范垄断行业管理,实现地方煤矿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对地方煤矿的供电线路管理和维护。地电公司要制定出线路维护方案,加强对现有线路和改造线路进行跟踪管理,现场维护。建议地电公司抽派专业技术人员对线路进行动态维护,维护工作与工资、奖金挂钩,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停电天数不得超过20天,累计停电时间不得超过50小时。真正保证煤矿生产和安全的供电需要。
  二是规范火工材料专卖的管理。建议引入监督机制,由监察、煤炭、公安、物价等部门合理核定炸药专卖企业的利润,对火工材料的购买实行全方位的监督,确保火工材料购买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建设与维护:中国六盘水市委六盘水市人民政府信息管理中心主编邮箱:lpsgov.  网站咨询:9 传真: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