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厂怎样用涂装机器人检验标准检验 yinshua.28xl.com

浏览:2095次
评论:0条 &时间:
  晶体二极管也称半导体二极管,它是在PN结上加接触电极、引线和管壳封装而成的。按..相关内容:
&  网点技术是再现连续调图象的基本方式。目前普遍采用的平版印刷和凸版印刷中,从原理上讲,着墨点—网点上的油墨膜厚是一定的,依靠改变分色版上网点大小(面积率)来表现图象的阶调与色彩,即所谓半色调技术。传统的加网技术的特点是,网点间隔固定(决定于加网线数),着墨点集中位于网格中心,其面积大小(相当于电子系统中载波信号的强度或幅度)是阶调信息的函数,故称为调幅加网(AMS—AmplitudeModulationScreening)。一百多年来,调幅加网经历了玻璃网屏、接触网屏、网点发生器加网等发展历程,先后形成了有理网格、无理网格和复合网格等加网技术,至90年代调幅式加网技术已基本成熟。由于网点规律性分布,决定了调幅加网在多色套印时,易产生干涉条纹,必须严格控制分色版的网屏角度,中间调处由于网点搭角而产生阶调跳跃,网线数低时会丢失图象细节,这些缺点制约着彩色复制技术的发展。  调频加网是80年代初开始研究、90年代推入市场的一项全新技术,其特征是在相当于调幅网点的单位区域(网格)内,着墨点微粒(目前名称尚不统一,本文中称为点元素)大小一样,位置随机分散分布,其分布的疏密程度,即空间分布频率是图象阶调信息的函数,因此称为调频加网(FMS—FrequencyModulationScreening)。在调频加网的图象中,单位网格中只有一定数目的随机分布的点元素,整体上看不到传统的“网点”,点元素分布是无规律的,因此不存在网屏的角度问题,从根本上消除了干涉条纹,也无中间调层次跳跃现象,层次再现均匀美观。由于点元素很小,大大提高了图象的解象力和清晰度,用低分辨率即可得到高分辨率调幅网的细微层次,高调处点元素重叠少,可使印品彩度增加。由于没有网角的概念,反而对印刷设备的套印精度要求不高,这就为普通印刷厂用中档激光照排机和印刷机印制高质量的彩色印品提供了可能。调频加网技术由于其突出的优点,一出现即受到人们的重视。几年来发展迅速,AGFA、Linotype-Hell、UGRA/KOHAN、日本网屏等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调频加网技术,在胶印、柔性版印刷、新闻印刷等领域有着极佳的发展前景。但由于调频加网着墨点很小,因而对纸张、油墨及设备的适性要求高,在推广应用上存在难题。研究开发适于一般印刷条件的调频加网理论和技术,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是我国印刷界的紧迫任务。  1.点元素随机分布原理  图1是灰度值为24时调幅网点与调频网点结构对比示意图(点阵数取8×8,灰度级数为64+1)。采用激光电子加网系统实现调幅加网时,将输入图象象素的灰度值与网点模型存储器(SPM)中的加网阈值相比较,如前者大于等于后者,则激光束曝光,产生着墨点,否则不曝光。加网阈值在单元网格内规则排列,自网格中心到网格边缘,加网阈值由小到大逐渐增大,从而保证随着象素灰度值的由小到大,形成的网点由网格中心向四周扩张,直到布满整个网格。由此可知,要使着墨点在网格内无规则地分散分布,其关键是打破网点模型存储器中的阈值分布规律,使由输入图象象素灰度值决定的若干个着墨点在单位网格中随机且均匀地散开,即建立在单位网格范围内分配点元素的随机数序列。图1右侧示出按某种算法实现的调频加网点元素的分布顺序。不过为了避免同一灰度值网点分布状况雷同,在调频加网中一般不做成固定的网点模型存储器,即使象素灰度值相同,点元素个数相同,但分布的顺序可以不同,从而实现随机加网。  产生真正的随机数一般需要采用物理方法,如利用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或用电子计算机的固有噪声。但这样的随机数序列无法重复实现,无法进行程序复算,验证困难。而且要增添随机数发生器和电路联系等附加设备,费用昂贵。因此,实用上都采用数学递推公式产生,如对于给定的初始值ξ1,确定ξn+1(n=1,2,…)。这种方法属于半经验性质,只能近似地具备随机数性质,故称为伪随机数。采用伪随机数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递推公式和初始值确定后,整个随机数序列也被唯一地确定下来,即不能满足随机数相互独立的要求;二是由此产生的随机数存在周期性循环现象。因此,采用伪随机方法实现随机加网时,必须适当选择产生伪随机数的递推公式,努力提高伪随机数的独立性,且在网格范围内均匀分布,同时必须保证伪随机数的周期大于网格内点元素的总个数。  2.乘同余伪随机加网方法  由于本研究的首要目标是探讨在DTP系统中实现调频加网的基本技术,对于递推公式细致的比较研究留待以后进行。故在产生伪随机数的数学方法中,笔者首选统计性质较好、产生随机数方便快捷、使用较广的乘同余法。其递推公式为Xi+1=AXi(modM)(2)即下一个随机数是上一个随机数乘以A对M取余而得到的,因此称为乘同余法。在乘同余法中,如何选用X0、A、M这三个参数,是决定能否快速产生符合要求的随机数序列的关键。据文献介绍,通常为M=2l A=8q±3X0=2t+1(3)其中l、q、t均取正整数,且要求M与X0互素,X0与A互素。式(3)中的M实际上是能产生的随机数的周期,要求的随机数周期要比能产生的随机数周期要小,一般取要求的随机数周期为M/4,而系数A一般取与A 2l/2最接近的值,同时又满足公式A=8q±3。对于随机加网来说,通常网点点阵结构取16×16,要求随机数在1~256之间,因此我们取M=256×4=1024,即l=10。而2l/2=210/2=32,取A=35,29,43,37,27,21(即q分别为4,5,3),取X0=1,经验算其结果如表1所示。如将大于256的随机数再用256取余,则每个随机数出现4次重码。X0取其它奇数结果相同,取偶数时则周期T变小。由此可见参数不能这样选取。文献[4]指出,取M=2l,其中l是数字计算机上一个数字尾部的字长,这时产生随机数的最大可能周期为T=2l-2。理论分析和统计检验表明,A取值过小或它的二进制形式中0、1呈规则性排列时,都不能产生统计性质理想的随机数序列。特别对乘同余法可取:A=52s+1(4)  由表2可知,尽管最大周期数如文献所述T=2l-2,但是1~256之间的随机数个数均为64,余者不能直接使用,即使再次用256取余,也是出现多次重码,因此参数也不能采用这种选法。经过反复实验,笔者发现当M取2l左右的素数,例如M=、1033时,A取适当的正整数(偶数、奇数均可),所产生的随机数最大周期为T=M-1,小于256的随机正整数正好为256个(关于任意素数M,使其产生的伪随机数最大周期等于M-1的充要条件的数学原理证明,另文讨论)。[next]  3.随机加网实验和结果  采用乘同余伪随机加网的实验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光栅图象处理器(简称RIP)是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核心,其主要作用是解释由页面描述语言描述的页面文件中的图象、图形和文字信息,转换成点阵信息,并控制打印机或照排机将点阵信息记录在纸上或胶片上。RIP分为硬件RIP和软件RIP,一般都为调幅加网。原稿图象由扫描仪扫描采集,先经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进行颜色校正、层次调整、分色等处理,接着采用乘同余伪随机方法进行调频加网。加网后的图象由组版软件(PageMaker)拼组成所需版面,再经适当处理后送入RIP,控制照排机输出,即可实现借用现有的RIP完成调频加网的目的。研究结果证实,这样做是可行的,这就为利用现成的DTP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调频加网开辟了道路。研究中采用novaRIP(一种软件RIP),其好处是可以预示加网结果,发现问题可以反复修改。(图2 乘同余伪随机加网实验工艺流程图)  为简便起见,首先试对灰度图进行随机加网。图3是在输出分辨率为600dpi的激光印字机上输出的样图。在彩色印刷中,大块同一色调、同一层次的专色区域很难复制。我们在空军西安印刷厂对此作了尝试,并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图3 灰度图象随机加网输出结果)  随机加网时,灰度值较高时会出现纹理。我们以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图象中存在大片同一灰度值的象素时,由于采用同一伪随机数序列分布,致使相互间分布规律相同,从而形成纹理,如图4a所示。对此只要采取措施,使同一灰度值的象素加网时在同一随机数序列中采用不同的序列起点,或采用不同的随机数序列,即可使其相互间分布规律不同,从而避免纹理现象的产生,如图4b所示。  4.结 语  采用伪随机函数对图象进行随机加网,借用调幅加网RIP解释转换图形文字信息,控制和驱动激光照排机,实现了在普通DTP系统中对图象的调频加网输出,打出CMY套色的专色样张,为利用现成的DTP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调频加网开辟了道路。  实验证明,采用乘同余法产生伪随机数序列方便快捷,用于调频加网取得了成功。对于随机加网而言,必须选取适当的参数X0、A、M,才能保证在最短的周期内产生数值小于等于网点点阵数、个数等于网点点阵数的随机数序列,从而加速加网过程。  当图象中存在象素灰度值相同的大片区域时,加网时只要使同一灰度值的象素在同一随机数序列中采用不同的序列起点,或采用不同的随机数序列,即可使其相互间分布规律不同,从而避免纹理现象的产生。今后的研究课题是,采用不同的伪随机函数进行调频加网,比较其优劣,探讨并建立随机加网点元素分布的均匀性和独立性的评价系统;由组版前加网改为组版后加网,研究调频加网的制版、晒版及印刷适性,特别是网点扩大规律及其补偿方法,探求调频加网软件的商品化、实用化途径。
相关内容:
&  1.&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外贸易的逐步扩大,作为包装整饰加工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贴窗工艺,在食品、药品轻工制品,特别是在出口商品包装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质量也有很大的波动,严重影响了其应用发展。本文通过对贴窗覆膜工艺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贴窗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新型贴窗机机打下基础。  贴窗工艺主要运用在纸盒、礼品盒、贴窗信封等的包装中,使商品在包装中具有可视性。其原理与一般覆膜机的不同之处在于:1、它将黏合剂涂布在已经印刷好的印刷品表面上,再将塑料薄膜覆盖在其表面,再压合为成品;2、贴窗覆膜是在有带有窗口的印品上进行覆膜。  2.&生产过程中各因素对产品的影响  在进行贴窗的整个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最终的成品质量。下面我们将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各环节的分析找出影响成品质量的原因。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务,职称,研究方向,工作单位和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  ①印刷品自身:由于贴窗覆膜工艺是将黏合剂直接涂布于印刷品表面,所以印刷品的表面质量必定会影响到覆膜质量。其中主要有如下原因:1、如果印刷品表面油墨层太厚或油墨层未干透,覆膜时涂布的黏合剂无法正常渗透墨层与纸张之间的孔隙进行黏合,从而产生了假性黏合,导致覆膜成品在短时间内易起泡,从而导致粘贴不牢。2、在印刷过程中难免会使用化学药水,而这样纸张表面结构容易被改变,使黏合剂与纸张无法良好接触,导致产品在长时间放置后易脱胶。3、贴窗时印刷纸张上的粉如果过厚会使得膜压不实,而导致产品由于未压实而产生不牢固的现象。4、印刷品印刷完毕后应存放一段时间,否则纸张含水量过大,在覆膜后,随纸张水分的蒸发,纸张纤维收缩,导致覆膜起皱。   ②黏合剂:印刷品与塑料薄膜之间的接触完全靠黏合剂的作用,因此黏合剂的性能对于印后成品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下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黏合剂的黏度。如黏合剂黏度过高,会降低其流延性和润湿性,使黏合剂涂布不均匀,这将会导致涂布层发花,覆膜后产生脱胶等故障。反之,若黏合剂黏度过稀,在干燥中黏合剂中的溶剂不能充分挥发,使黏合剂含固量降低,此时易产生覆膜不牢,脱膜等现象。2、黏合剂的涂布厚度。黏合剂涂布量过小,厚度太薄,则黏合力不足,薄膜易脱落。但若涂布层过厚,其影响更为恶劣:黏合剂中溶剂挥发减慢,产品在放置后易起泡;受纸张含水量影响,纸张纤维收缩后在贴窗处出现皱褶,甚至在贴窗处挤出胶圈。这些都将对覆膜质量产生致命的破坏。3、黏合剂与调薄水的调配比例。必须严格按薄膜和黏合剂的要求进行调配,否则也会造成黏合不牢。  ③薄膜性能:由于覆膜的实质是黏合剂对印刷品和塑料薄膜的黏合,所以覆膜质量不仅与黏合剂的性质有关,它还与塑料薄膜表面性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提高塑料薄膜的表面洁度、降低其表面的结晶性、提高表面层的内聚强度或去除弱表面层等都能有效改善其覆合性。另外,由于薄膜在覆膜的过程中要受到机械力的作用,因此所用薄膜必须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和柔韧特性。若薄膜太软在受压过程中易产生褶皱。  ④压合过程:1、压合压力:压力大有助于提高薄膜与印刷品的黏合牢度,但压力过大易使塑料薄膜产生变形和褶皱,而且容易在贴窗处挤出胶圈。又因为底板上开有窗口,所以底板轴向必然受力不均,在窗口处将产生应力变化,塑料薄膜易起皱。压力过小则黏合不牢,产生脱膜。2、压合速度:受压合力的影响,若压力大则速度可适当快些,但过快的复合速度使纸张和塑料薄膜复合瞬间变短,黏合不牢。  ⑤其它原因:1、涂布辊及上胶板的安装、制造误差将使黏合剂涂布不均,产生粘贴位置不准等问题。2、施压辊的安装、制造误差使印品表面受力不均,容易使薄膜与印刷品表面复合情况不一,薄膜易产生皱褶。其它机械方面的原因都将导致类似问题的出现。  3. 常见问题及其起因  通过对贴窗覆膜的整个工作流程的分析对贴窗覆膜中的常见的问题起因做一个概括:  ①常见问题及起因见图1。  ②工艺过程质量影响因子分析:通过以上列表,找出对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见表1。表1 工艺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代表与产品相应质量故障有关联, √越多关联越大;×代表无关联  通过上分析可以看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小细节都将影响到最终的成品质量,而主要的质量问题还与贴窗机本身的制造和安装工艺有很大的关联。图1 贴窗常见问题及起因  4.&对贴窗覆膜工艺过程的优化(见下页)[next]  4.&对贴窗覆膜工艺过程的优化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整个加工过程进行监控。在加工前进行如此调试,将避免不必要的加工故障,保证良好的产品质量。而且,在加工中益于有针对性发现错误,减少调试时间。  尽管贴窗覆膜工艺原理较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覆膜质量却得不到好的保障,除了机器方面的原因外,纵观国内覆膜行业在其自身生产过程和技术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原料使用的随意性。黏合剂的使用与印刷品本身的物理性质有着很大的关联。对于表面较粗糙、墨层厚实的印刷品在进行贴窗覆膜时,应适当降低黏合剂的浓度,改善其流平性和润湿性,使之涂布均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黏合剂与稀释剂调配比和黏合剂涂布厚度与纸张间关系缺乏科学量化的控制,这些将增加覆膜质量控制的多变性,破坏复合效果。所以应当建立纸张与黏合剂稠度与厚度的关系曲线,达到生产过程科学控制的目的。  2)设备运行参数边变更的随意性。如上文的分析,覆膜过程中的温度、压力、速度等都对覆膜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在进行生产前调整好设备参数,在批量生产中不再随意变更。而且应当重视在平时生产过程中进行总结,记录下不同生产条件下设备的最佳复合状态,以便以后参考。  3)不能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应该认真做好生产操作,并注意保持各辊筒表面的清洁、干净,这样不仅能保证产品的质量,而且可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各种故障发生的机会,提高生产效率。  4)改进现有设备,提高机器的制造和安装精度和水平。图2 贴窗覆膜工艺过程的监控与调整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贴窗覆膜工艺过程中常见问题主要有脱膜,它主要由黏合剂黏结力过低引起的;褶皱,它主要由施压不当引起;胶圈,它主要因为压力过大和黏合剂涂布过多引起的;卷纸,它主要因为黏合剂太黏引起的。这些质量问题除了由贴窗工艺过程中的各个因素引起,还与贴窗机本身的制造和安装精度有密切的关系。  在既定条件下,加强通过对工艺过程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产品质量。&
相关内容:
&  印花纺织品历史悠久,在服用面料、室内装饰用布和工业用布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印染技术的发展,以纸质印刷技术为灵感,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白动化技术、软件开发和传统印染技术等相关技术的数码喷墨印花技术逐渐展现在大众面前,并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  数码印花工艺主要有连续喷射式和按需喷射式两种。数码印花与传统印花相比具有很突出的特性:①印花图案精细度高,色彩丰富。数码印花精细度的大幅度提高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高清晰度印染纺织品的生产成为可能。②批量灵活。适合市场流行的"小批量,多品种"生产。③生产周期短。用于数码印花的图案可通过计算机随意修改,方便快捷,1~2h成品便可到手,满足消费者穿着或装饰的个性化需求。④污染程度大大降低。按需滴液,减少了色料和有色废水,不使用粉状染料,噪音低。⑤占地面积小。可以在办公室和家庭中进行印花[1-5]。  1试验   1.l材料与设备  织物:纯棉漂白平纹布(58texX58tex,300根/10cmX300根/10cm)   染料:活性墨水黑、红、黄(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药品:海藻酸钠、白糊精,无水硫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钠、尿素(化学纯),新型碱剂ESS、耐碱渗透剂CP105(工业品)   仪器:DK98双孔水浴锅(余姚市东方电工仪器厂),DV1型数显旋转粘度计(上海群昶科学仪器有限公司),JMV505T立式轧车(北京纺织机械器材研究所),数码喷墨印花机(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W-12A型耐洗色牢度实验机(无锡纺织仪器厂),电脑测色配色系统MINOLTACM-3600D(意大利0RINTEX染色技术有限公司),Y571A型染色摩擦牢度实验机(浙江温州纺织仪器厂),Q-SUN日晒色牢度试验仪(东莞市东铭仪器有限公司)  1.2试验方法  活性染料墨水进行数码喷墨印花时,需对织物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工作液主要由碱、尿素和海藻酸钠等组成,预处理后的织物经过烘干才能进行喷墨印花,喷墨印花后的织物需经汽蒸固色。  预处理处方/%   海藻酸钠1.5   尿素8   Na2SO44   Na2CO33  工艺流程:预处理(带液率70%)&烘干(100℃)&喷印&汽蒸(100℃X20min)&冷水洗(2~3次)&热水洗(50℃,2次)&皂洗&冷水洗&晾干。  1.3测试方法  1.3.1K/S值的测定  用电脑测色配色系统测定汽蒸、水洗后的打印织物的&K/S值,作为衡量喷墨印花织物表观得色深度的指标。  1.3.2色牢度测试  耐摩擦牢度按GB/T《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测试。   皂洗牢度按GB/T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1》测试。   日晒牢度按GB/T《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测试。&
相关内容:
&  一、反射密度计测量原理  反射密度计是利用红、绿、蓝滤色片获得三色光,通过测量油墨对三色光的反射,得到青、品红、黄三分解色的色密度。色密度度量的是油墨对某种色光的物理吸收特性,反映了某种油墨饱和度的相对值,在实际应用中,按照测量目的异同,采用标准宽带或窄带滤色片测量不同光谱范围的密度,因此,反射密度计的测量被分为窄带测量、宽带测量,这是印刷工业中常采用的两种密度测量方式。  因为宽带滤色片光谱曲线较宽,红、绿、蓝三波段相互交叉,造成单色滤色片中有部分其它三色光通过,而窄带滤色片对光谱的选择性较强,所以,窄带测量的密度值较宽带测量值要高。  油墨对吸收后剩余补色光的反射率,Sik(λ)为照射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rik(λ)为光电探测器的光谱灵敏度,τ(λ)为滤色片的光谱透射率,P(λ)为油墨对各波长的光谱反射率。下脚标代表不同波段范围,分别对应三个不同波段范围的红、绿、蓝光,对应青、品红、黄三油墨密度,上脚标k对应相同波段范围内不同的光谱能量分布形式,对应不同响应方式测得的密度。  二、彩色密度计的响应方式  所有的密度计都使用对数关系来确定密度,如果各自的测量系统中的响应方式(如滤色片、光电探测器或是密度计中内建的对数关系)不同的话,其所得到的密度读数也各不相同。为此测量时有必要进行密度计响应方式的统一,响应方式的规定是按满足标准响应定义来设计、测量和校准的结果,是为所有密度计提供一致的密度。  1.常用响应方式  在彩色密度测量中,密度计显示的测量值取决于密度计中使用的光源光谱能量分布Sik (λ),探测器的光谱灵敏度rik(λ)和滤色片的光谱透射率τ(λ)三者的光谱乘积,此为密度计测量的响应函数,用符号∏表示:  如果对测量的响应函数不作严格规定,这种用红、绿、蓝光束所测定出的密度只是一个具体密度计所特有的,对于同一色样,它所提供的读数不能直接和另一部密度计所测的读数作比较。为了进行国际、厂际间的交流和标准化,必须对这类密度计作适当限制,并尽可能统一起来,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对三滤色片密度做了响应方式的规定,如X-Rite 500系列密度计中的T,G,E, I等响应方式。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如果密度计整个测量系统响应函数的对数值lg∏达到某响应规定的数值,由密度计测得的数据即为该响应密度。满足T响应函数规定的密度计,测得的数据即为T响应密度。  我国印刷行业中采用的红、绿、蓝光在其波段范围内的能量分布要求,对应的响应方式为T响应方式,在T响应方式中,光电探测器的光谱灵敏度rik(λ)不受CIE光谱三刺激值的限制,不包含人眼颜色视觉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转换值。由于标准T响应方式中响应函数是标准量,而未知量只有油墨对各波长的光谱反射率ρ(λ),因此,具有相同反射率的色样,用不同型号密度计所测得的标准T响应密度应是相等的,保证了密度测量的一致性。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  仪器:X-Rite 518配偏振片(测量响应方式T,G,E,I)。  光源:标准光源A,色温2856K;光谱范围:400nm-700nm。测量孔径:3.4mm。测量几何条件:45°/0° (ANSI & ISO 标准); 光谱传感器:DRS技术, 24 点引擎, 31 点报告。  样张:印刷测控条C、M、Y实地色块。  将经过全面校准的X-Rite 518设置为不同的响应方式,分别对实地色块进行密度测量。  色彩作为颜色视觉,是一种宽带感觉现象,因此在用于灰平衡,颜色校正测量时,应选用以T响应方式为代表的宽带密度计,而在测量油墨厚度、叠印率和网点面积率时则用窄带密度计,以提高精确度。  四、结语  为了实现图像复制的标准化,密度计在经过全面校准后,必须对响应方式进行正确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测量数据的一致性,这是进行标准数据交流的前提,也是实现图像复制技术标准化的关键所在。
相关内容:
&  对于颜色再现的评价存在着许多种理论。其中,英国著名的色彩专家亨特,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将颜色再现分为六种类型:光谱颜色再现、色度颜色再现、正确颜色再现、等价颜色再现、对应颜色再现以及喜好颜色再现。  传统的颜色复制方式,虽然成功地实现了色度颜色再现及正确颜色再现两种方式,但由于其基于同色异谱的本质特性,无法实现颜色的无条件再现,即光谱颜色再现。而多光谱颜色复制技术采用的是多基色成像方法,通过增大颜色复制的自由度从而增大了颜色色域。其光谱匹配的再现方式消除了同色异谱的问题,从而实现了颜色的无条件匹配。此项技术对高保真印刷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也必将成为未来印刷业发展的方向。  一、传统四色印刷存在的缺陷  传统印刷方式采用CMYK四种基色来实现颜色复制。四色油墨由于本身的局限性,无法涵盖原稿颜色的全部光谱信息。事实上,传统四色印刷都是基于同色异谱原理来实现颜色复制的。同色异谱原理是指在印刷复制中,只要所印颜色与原稿颜色的人眼感觉相同,即使二者光谱组成不同,仍可将其作为正确颜色复制给予认可。此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颜色复制的难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实现颜色的正确再现,因此构成了传统印刷方式实现的基础。然而,在照明光源及观察者变化较大时,其复制效果往往会显现出较大的偏差。这一问题也是传统印刷业中质量纠纷的一个重要根源。此外,四色印刷所能再现的颜色仅约为可见光谱色域的一半,对于鲜艳的颜色及动态范围较大的图像复制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在当前技术水平条件下,即使人们在复制时进行精确的色彩管理及色域匹配,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同色异谱以及色域过小的问题。  传统印刷方式着重以印刷颜色密度来匹配原稿密度。然而,此种匹配方式过分注重对油墨用量的讨论而忽略了复制颜色色度及亮度的匹配问题。事实上,由于四色印刷自身色域的局限性,其在调控彩色成分及中性灰成分时往往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若要增加彩色成分墨量以提高饱和度,则不可避免的增大了中性灰成分从而降低了亮度。换言之,四色印刷往往过分地强调了饱和度的再现,而不得不采用牺牲亮度的方法。  由于传统复制的上述缺陷,其复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图像颜色沉重,立体感较差,层次损失较为严重,并存在不同程度的颜色失真现象。[next]  二、多光谱颜色复制技术的优越性  多光谱颜色复制技术通过对多光谱数据的获取,分析及处理从而实现颜色的复制。此项技术以光谱匹配为颜色再现标准,通过增大颜色叠加的自由度从而实现了再现色域的扩大。由于光谱反射曲线的唯一性,不论光源及观察条件如何改变,其再现效果依然可以保持稳定。此外,对光谱反射率多个波段的采样可以尽可能详细的记录颜色特性,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模式下数据精度过低的问题。  在颜色复制领域,显示器、打印机、扫描仪等数字设备的颜色再现原理与人眼视觉的形成机理存在着极大的差别。传统的四色印刷模式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即使借助色彩管理系统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颜色偏离的问题。而多光谱复制技术通过对采样通道数量的提高,极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完整性,从而实现了高质量的颜色复制。鉴于上述优势,目前此技术已成功地用于名贵艺术作品的复制保存以及网络购物等领域。同时,该技术也为未来高保真印刷及跨媒体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多光谱复制技术工艺流程  多光谱颜色复制技术通过对颜色光谱反射率或透射率的描述,以光谱数据来描述颜色信息。其具体工艺流程可分为如下步骤:  1.数据获取  利用带有多色滤色片的多光谱相机获取原稿或事物的多光谱图像数据。通常,采集系统由多光谱光源、滤色片以及多光谱相机组成。相比于传统的基于三色的图像获取方式,此系统具有如下优势:  光源启动过程短,光谱较宽,辐射效率高;滤色镜选择透射性强,不受背景光干扰;可采集高分辨率数据,多种数据支持模式,高成像对比度。  在获取光谱数据后,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实现高精度的光谱重建。现将多光谱数据获取的数学模型的矩阵表示方法介绍如下:  设多光谱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为S,  物体的光谱放射率为r, r=[r1, r2, ... rn]T,其中n表示采样波长的数量,T表示矩阵的转秩运算。在多光谱相机中,m个滤色片的光谱透射特性可由矩阵F表示,  探测器的光谱灵敏度由矩阵D表示,  综合上述矩阵,由色度学积分计算公式可得,采集颜色的颜色值为t=(DF)TSr. 随后,通过相应的线性及非线性变换,即可求得颜色的三刺激值XYZ以及CIELAB坐标等颜色值。  除上述方法之外,也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PCA)来选择最佳滤色片设计以及实现更精确的光谱重建。此种方法常用于摄影技术中积分密度与解析密度的相互转换,也常用于扫描仪高精度设备特性文件的建立。  2.原稿色料的预测及最佳墨色选择  在多光谱数据获取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颜色光谱分布的预测,从而确定颜色复制的最佳墨色选择,最大限度的消除同色异谱现象对颜色匹配的影响。为了实现复制颜色与原稿颜色的最佳匹配,必须保证复制颜色光谱分布曲线最大限度的逼近原稿颜色的光谱分布。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随后通过受限旋转变换预测出实际可能的最佳色料选择。最后,通过将预测色料组合与数据库中油墨组合的对照比较,最终确定最佳墨色选择方案。  3.油墨叠印模型的建立与光谱预测  关于颜色复制中半色调模型的建立,目前存在多种理论。通常,人们较多的采用Kubelka-Munk理论来计算尤尔-尼尔森修订的涅格伯尔模型基色反射率。其中,尤尔-尼尔森修订的涅格伯尔模型(简称YNSN模型)是最为常用的反射率预测模型,该模型阐明了半色调印刷颜色光谱反射率与网点面积率在各个波长上的对应关系,并将光学网点扩大问题考虑在内,其具体公式为:  λ=1…8&&&&&& (4)  其中,Rprint,λ代表打印颜色的反射率,n为尤尔尼尔森因数。Rp,λ为涅格伯尔第p种基色的光谱反射率,αp为基色的网点面积率。  4.基于光谱数据的分色及印刷  基于多光谱数据的分色技术是多光谱颜色复制技术的核心,通常采用YNSN模型的逆变换来实现。在利用YNSN方程求得油墨网点的光谱值时,应采用适当的非线性化优化迭代方法来确定各基色油墨的分色设置。此种分色技术的颜色查找表与四色基于相同的原理,所不同的是需要对颜色空间的色相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使油墨颜色匹配输入色能够保持最小程度的同色异谱,提高匹配的精度。由于分色效果可以最大限度的逼近原稿,故此项技术常应用于高保真印刷。  在分色完成后,可以利用多色打印机或印刷机进行多基色印刷。相比于传统的印刷方式,多光谱复制技术拥有更大的色域空间,可以复制更为鲜艳真实的颜色。此外,其印品层次感更为真实,视觉变化效果更贴近原稿光谱。  四、 多光谱颜色复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机构  1.多光谱复制技术的研究内容  按照颜色处理的不同阶段,多光谱颜色复制大体可分为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以及颜色输出三个方向,而每一个方向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子方向:  数据获取:设备特征化方法,滤色片的设计,多光谱相机的调教以及数据的记录等等。  数据处理:色空间转换,色域匹配,光谱数据的编码与解码等。  数据输出:对照表的建立,分色算法的研究,墨色选择等。  2.相关机构  目前,世界上许多的国际组织、实验室及研究机构都在致力于多光谱颜色复制技术的研究。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的孟塞尔颜色科学实验室、美国北卡罗莱那州立大学、英国利兹大学以及日本千叶大学等高校。此外,成像科学与技术学会IS&T、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等组织也在对此项研究做出了极大贡献。  在国内,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及江南大学等高校也对此课题做出了不同方向的研究。  3.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  虽然多光谱颜色复制技术在光谱匹配方面的优势毋庸置疑,但相比于成熟的传统印刷技术,该技术的完善与普及仍需要印刷业界与研究者的共同努力。目前阶段,此项技术高昂的成本及复杂的操作技术使大多数人对此望而却步。另外,此项技术对数据采样及处理的精度要求非常高,据意大利国家研究院多媒体信息技术研究所所做的相关研究显示,在光谱数据无法达到要求精度的情况下,多光谱颜色复制的效果非常的不尽人意。也就是说,尽管光谱匹配是最高级的颜色匹配这一结论毋庸置疑,但光谱匹配程度的增高与色差及人眼视觉差异的减小并无直接联系。可见,尽管其优势在原理上显而易见,但其具体实施其实具有比较大的难度。  五、结束语  传统的四色印刷,存在这同色异谱的根本缺陷,其颜色匹配只能维持在特定条件下。为此,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于可以实现无条件颜色复制的多光谱颜色复制技术。尽管目前此项技术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其对颜色精准复制的优势使其必将成为今后业界研究的热点,并为高保真印刷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内容:
&  一、绪论  1.研究动机与目的  传统印刷之品质控制,至今已发展到非常成熟的阶段,不论是SWOP(Specifications for Web Offset Publication) 、SNAP(Specifications for Newspaper Advertising Production)或GRACoL(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Applications in Commercial Offset Lithography)亦都提供了一些规格供印刷输出的控制参考。近年无版数码印刷之发展可以说是极为快速,但其输出之品质控制标准目前仍未真正成熟阶段。本研究将以"ISO/IEC l3660对于输出影像的品质及属性测量标准"作为实验设计的依据,并选择其中的 Graininess与Mottle这两项标准作实证的探讨。  2.研究流程  3.研究架构  4.研究范围与限制  ①"ISO/IEC l3660对于输出影像的品质及属性测量标准"的检测要项众多,囿于实验设备的不足,本研究仅选择Graininess与Mottle作探讨。  ②因纸材种类甚多,本研究选出两种表面差异较明显的纸张分别为:Type A之模造纸与Type B之光面相纸,作为输出的媒材。  二、ISO13660的品质评估要项  1.影像品质的评估项目及方法  影像品质评估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客观的量化分析法,比较属于物理、光学或是色度方面,例如分辨率、浓度、色差等,在比较物理量的时候,系根据量测值作为品质判断的依据。另一类是以人眼的视觉观感为基础,比较是主观的(subjective),属于心理物理量的,与个人的喜好(preference)有关。  ISO-13660是一个针对数字复印品质评估的国际标准。此标准的目的系定义与说明测量数字印刷品品质属性(attributes)的程序和方法,其品质的评估要项如表1所示,基本上分成两大项:其一为文字与线条(Character and Line)的品质评估要项的定义与测量程序,其二为大面积(Large area)的品质评估要项定义与测量程序,而所谓的大面积(Largearea)系指大于21.2mmX21.2mm的区域范围。前者之文字和线条品质评估要项包括1.模糊度(blurrihess) 2.锯齿状(raggedness)3.线条宽度(1ine width)4.文字暗度(darkness,character)& 5.对比(contrast)& 6.填满程度(fiil)& 7.文字区外的多余污点(extraneous marks,character field)8.背景与文字间的蒙雾(background haze,character field)。在大面积的品质评估要项则包含1.大面积的暗度(darkness,large area)2.背景的蒙雾(background haze)3.粒状度(graininess)4.斑驳(mottle)5.背景多余的污点(extraneous marks.background)6.空隙(voids)。  三、研究设计  1.实验流程  ①分别以Type A与Type B两种纸材输出测试导表,并以分光浓度仪量取测试导表上的576个区块(cells)的浓度值。  ②576个区块以36个cell为一单位,共计16个单位,计算出该每一单位浓度的标准差与平均数.  ③分别求出两种纸张l6个单位的Graininess值&& 与Mottle值&stdev(mi)并作比较分析。  ④以Type B光面相纸为实验二之输出纸材,并分别以300idp、600idpi两种不同分辨率输出测试导表。  ⑤以分光浓度仪测量导表上的576个色块的浓度值。  ⑥同样以36个cell为一单位,共16单位,算出该单位浓度的平均数。  ⑦如前求出两种不同分辨率之Graininess值并作比较分析.  2.测试导表(如附件)说明  导表左侧为QEA公司所提供的测试导表,供参考用。右上方为5%~100%的是网点浓度百分比。右下方为边长12cmX12cm的正方形导表,由于实验设备的限制,此导表最小仅能划分成边长0.5cmX0.5cm共576个cells,以符合X-Rite 528分光浓度仪的测量孔径大小。  3.研究工具  ①测试导表  ②打印机:HP PSC l210  ③量测仪器:X-Rite 528分光浓度仪  ④绘图软件:Photoshop CS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不同纸材Type A、Type B之Mottle与Graininess比较分析  经量测并比较两种输出纸材,Type B之光面相纸虽如预期的有较大的色彩饱和度,所呈现的颜色也比较鲜艳,然由表2之实验数据显示,其 Mottle值达0.1457,反较Type A之O.002来得大,说明Type B之光面相纸较Type A之模造纸呈现较大的噪声(noise),此结果说明当使用较平滑之纸张时,其对噪声会有较高的敏感度(sensitivity)。此外,Type A与Type B之Graininess分别为0.8,两种纸张并无显著差异,分析原因可能系576点的取样数上仍嫌太少,又囿于浓度仪的测量孔径为0.5cm,取样单位(0.5cmX0.5cm)无法作进一步的切割,若采用更精细自动化之量测工具,是否即有显著差异,此有待后续作进一步的研究。  2.不同分辨率在Type B纸张之Graininess比较  本实验系以300dpi与600dpi两种不同分辨率,以Type B纸张为共同输出媒材,作Graininess的比较探讨。如表3所示,实验发现较高分辨率之600 dpi,其Graininess值较低(0.0020),说明其颗粒状越不明显,预期其在大面积输出时会有较佳的输出效果。  五、结论与建议  综合上述之分析与讨论,兹提出本研究之结论建议如下:  1.结论  ①Graininess(粒状)与斑驳(mottle)均为对数码印刷针对大面积的品质评估要项,以评估图像浓度的均一程度(uniformity),其值愈低代表噪声(noise)愈小,亦表示有较佳的均一度。本研究之Type B之光面相纸在mottle与graininess之值均较大,亦即呈现较高的噪声,此或可说明平滑度(smoothness)愈高之纸张反愈易受到印表机等干扰变数的影响,至于受到何种干扰变数的影响,则又待进一步的研究。  ②分辨率(resolution)虽非品质奸坏的唯一决定要素,于本研究中较高分辨率比低分辨率呈现较小的粒状(graininess),说明其有较小的噪声,就此属性来说,较高分辨率可有较佳的品质。  ③若要以ISO 13660为基础作较精确的数码复印输出品质评估,基本上应包括三个要项:1.影像的撷取装置(image capture device)2.分析评估软件(eva luation software)3.品质标准与抽样计划(quality standards and sampling plan)。本研究在抽样计划的样本数囿于设备无法增加,可能造成较大的实验效度与标准差,但本研究提供了数码印刷的品质评估模式,当可作为未来在数码印刷品质评估与选用输出纸材的参考。  ④以IS0 13660为基础的品质评估仍以客观的量化为评估的基础,唯观测者主观对图像的喜好度(preference)仍不可忽略。前者可视为微观(micro view)的图像品质评估,后者则为巨观(macro view)的图像品质评估,两者仍应相辅相成。  2.对后续研究之建议  数码印刷品之检测项目众多,与传统印刷之检测项目亦有所不同,本研究希望能有拋砖引玉之效,兹提供下列意见供后续研究的参考。  ①本研究仅使用两种不同纸材作为研究标的,并以平滑度作为差异性比较,建议可增加纸材种类与差异性,以作更广泛的探讨。  ②在设备许可范围内建议增加测量的样本数。  ③本实验仅以300dpi、600dpi针对mottle现象作探讨,应可增加更多的分辨率输出,扩大探讨分辨率对mottle的影响。  ④不同颜色在Graininess与Mottle是否有差异,值得作进一步的探讨。
用百度搜索本站内容
用360搜索本站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器安装检验记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