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华亭县第一中学马峡镇将庄村精种扶贫项目表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柚皮素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血药浓度--《中国药学杂志》2014年10期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柚皮素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血药浓度
【摘要】:目的建立柚皮素血浆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研究柚皮素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ODS C18柱(2.3 mm×75 mm,3μm),流动相为体积比0.1%醋酸水溶液和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MRM负离子模式扫描,定量离子对为m/z 271.1→151.0(柚皮素),301.2→164.1(橙皮素,内标)。结果柚皮素血浆加标样品在10 ng·mL-1~4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高、中、低浓度回收率均在85%~115%之间。采用该方法系统研究了灌胃给药时不同给药剂量下大鼠的柚皮素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血药浓度情况。结论所建方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柚皮素在血中达峰较快,且大部分与血液中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少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969;O657.63【正文快照】:
柚皮素(4',5,7-三羟基二氢黄酮,naringenin,结构式见图1),是一类天然二氢黄酮类化合物。该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水薄荷[1],大戟属植物[2],枳实[3]等植物中。柚皮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炎[4]、抗溃疡[5-6]、抗氧化活性[7]、抗心血管疾病[8]及抑制人类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瑞芳;左学兰;周颖;何莉;陈飞;;[J];白血病.淋巴瘤;2007年04期
刘剑刚,谢雁鸣,邓文龙,徐哲;[J];中国天然药物;2004年04期
李晓红;熊志立;卢姗;张轶;李发美;;[J];中国天然药物;2010年01期
万丽丽;张剑萍;孙习鹏;徐志儒;郭澄;;[J];中国药师;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秦宏伟;李晓萌;;[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冯文进;郝小金;王平乐;郝华;董秋梅;;[J];北京中医药;2010年06期
朱俊岭;阎小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8期
阮竞锋;王一;;[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年04期
徐凯;王丽;单桦;;[J];海峡药学;2010年10期
刘玲玲;曲玮;梁敬钰;;[J];海峡药学;2012年01期
魏戌;李建鹏;谢雁鸣;;[J];环球中医药;2011年06期
张宏愿;阎莉;;[J];抗感染药学;2009年02期
马艳;;[J];化工时刊;2012年12期
门振华;张光超;王建成;;[J];山东中医杂志;2012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文信;[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金连峰;[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金合;[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宝徽;[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赵川;[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成爱武;[D];郑州大学;2010年
银珍红;[D];湘潭大学;2010年
邹珊珊;[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马欢欢;[D];湘潭大学;2011年
张海茹;[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耿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7年
陈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张榕文;[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张双明;[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高李侠;[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剑;李洁;戴革;戴育成;文珠;;[J];白血病.淋巴瘤;2006年06期
付陈梅;吴桂苹;苏学素;焦必宁;;[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年02期
居文政,张军,谈恒山,蒋萌,陈玟,熊宁宁;[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年03期
路通,宋珏,谢林,王广基,刘晓东;[J];中草药;2005年06期
刘云鹏,曲秀娟,王萍萍,田昕,罗颖,刘世洲,卢香兰;[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年07期
王喜军;陈曦;曹洪欣;孙晖;杨舸;;[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年08期
杨宏亮;田珩;李沛波;王永刚;苏薇薇;;[J];中药材;2007年06期
谢雁鸣,邓文龙,洪诤;[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年05期
谢雁鸣,赵晋宁,张文军,崔伟,袁润英,刘吉杰;[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方;李瑞霞;吴大诚;;[J];化学进展;2010年11期
任冬梅,娄红祥,马斌,季梅;[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年03期
鲁宽科,谭镇,李裕林;[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4年06期
郑细鸣;涂伟萍;;[J];化工学报;2008年11期
范培民;王兵;;[J];化学学报;2010年24期
范培民;王兵;;[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12期
张红城;吴正双;高文宏;董捷;;[J];食品科学;2011年03期
陈朝明;[J];色谱;1991年01期
王茜,祝介平,李裕林;[J];科学通报;1989年12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慧娟;梁丽娇;李原芳;;[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天荣;[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毛诗纺;[D];湘潭大学;2012年
莫传杰;[D];江苏大学;2009年
马欢欢;[D];湘潭大学;2011年
郭智军;[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银珍红;[D];湘潭大学;2010年
宁志华;[D];山东大学;2010年
许淑娟;[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半导体激光器的解理面镀膜及其对激光器特性的影响--《光电子.激光》1983年05期
半导体激光器的解理面镀膜及其对激光器特性的影响
【摘要】:使用激光器本身发出的荧光监控膜层厚度的方法,我们在GaAlAs—GaAs DH激光器的解理面上镀成1/4、1/2、3/4波长的Al_2O_3与ZrO_2膜层。其中1/4、3/4波长膜层使解理面反射率下降1%左右。解理面镀1/4与3/4波长膜的半导体激光器的阈值电流升高,外微分量子效率增加,电流—光功率曲线上的扭折向高功率方向移动并且软化。镀1/2波长膜的激光器特性基本不变。此外,镀膜还可提高激光器的寿命。用镀有1/4波长膜的激光器组成外色散腔获得单长腔纵模运转,单长腔纵模线宽小于150MHz。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一、引言 近来半导体激光器的应用日趋广泛,如何提高其寿命并改善其输出特性已成为众所关注的问题。降低激光器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作为激光器谐振腔解理面之氧化或损坏!‘一3]。若在解理面上镀以保护膜,可以使激光器的有效工作寿命延长到10,小时以上[‘l。若在激光器的解理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付国兰,桑明煌,申世华,聂义友,刘三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桑明煌,付国兰,袁文,聂义友,申世华,刘三秋,杨林泉;[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肖平平,罗开基,况庆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段碧明,桑明煌,欧阳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陈艳,丰平;[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况庆强;饶志明;桑明煌;罗开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庹有康,陈希明;[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周庆才;沈泽轶;李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江绍基,曾斌,汪河洲,蔡志岗,李宝军;[J];传感技术学报;2005年01期
张玲芬;周骏;;[J];材料导报;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小兵;杨明红;廖招龙;;[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章吉良;许政权;陈益新;;[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83年
王军;朱永;章鹏;陈伟民;;[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王佳木;吴永忠;汪丹丹;;[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何熙起;;[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0(8)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8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周凤利;许照东;李辛;安世甫;;[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B 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技术专题)[C];2006年
赵强;吴清彬;王伟;;[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C 激光技术与应用专题)[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胜飞;[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殷澄;[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周健;[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李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杨雨川;[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曾阳素;[D];四川大学;2002年
徐少辉;[D];复旦大学;2003年
蔡浩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彭仁军;[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李杏华;[D];天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悦竹;[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李旷野;[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王贤平;[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李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马志博;[D];西北大学;2011年
周东;[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万勇;[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李大海;[D];郑州大学;2011年
马永利;[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王歆天;[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建成,徐润源;[J];人工晶体;1984年04期
阎春德,桂海梁;[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廖巨浪;[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高志勇;孙伟;刘晓文;胡岳华;;[J];矿物学报;2010年04期
汪连山,李宗全;[J];科学通报;1994年14期
文九巴,戎咏华,陈世朴,胡赓祥,陈家光;[J];电子显微学报;1998年06期
黄国君;[J];地质找矿论丛;2003年04期
胡永军,林彰达,王昌衡,谢侃;[J];物理学报;1986年11期
万荣星;唐小明;;[J];科技通报;1988年03期
文九巴,任敏华,陈世朴,戎咏华;[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用户:*密码:*
当前位置: >
从《玉台后集》到《瑶池新咏》 ―论唐总集编纂对女性诗什的接受傅璇琮
卢燕新内容提要 唐人编选诗文总集,散佚甚多。今可考选女性诗著五种。从《玉台后集》到《中兴间气集》,可知选诗家对女性诗态度的转变;《又玄集》与《才调集》表明选诗家对女性诗什的接受趋向自觉;《瑶池新咏》标志着选诗家对女性诗完全自觉的审美认同。据唐代总集编纂者对女性诗的接受,可以探察其编选女性诗的心态及其演变历程,展示一个时代的诗学意义。[1]
13075122[2]122
[6]OO()O&&&&
&&&&&&&&&&&&&&&&&&&&&&&&& ―
(900)[7](2)(2)(2)(2)(2)(l)(l)(l)(l)(l)(l)(l)(l)(l)(l)(l)()(2)(l)(l)(2)(1)(l)32
自国朝大手名人,以至今之作者,或百篇之内,时记一章。或全集之中,唯徵数首。
但掇其清词丽句,录在西斋;莫穷其巨脉洪澜,任归东海。……然则律者既采,繁者是除,何知黑白之鹅,强识淄渑之水。……挈瓶赴海,但汲甘泉。等同於风月烟花,各是其栌梨橘柚。……今更采其玄者,勒成《又玄集》三卷。记方流而目眩,阅丽水而神疲,鱼兔虽存,筌蹄是弃。所以金盘饮露,惟采沆瀣之精;花界食珍,但享醍醐之味。非独资于短见,亦可贻于后昆。采实去华,俟诸来者。
(2)(l)()(9)(2)(l)(2)(2)(2)(2)(l)(9)(2)(2)(2)(3)(3)(2)(3)(3)(2)(3)(2)(2)(l)(l)(1)
[1]《瑶池新咏》有徐俊整理本,拟收入傅璇琮主编《唐人选唐诗新编》,将由中华书局出版,本处及下文引用观点乃从徐俊先生手稿复印资料中征引。
[2]参见穆克宏《昭明文选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9页。
[3]参见徐陵著《玉台新咏》,穆克宏笺注,中华书局1985年5月版,第3页点校说明部分。下文引录《玉台新咏》收录女性诗什篇目亦参考是书。
[4]参见吴企明《唐音质疑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2月版;陈尚君《唐代文学丛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卢燕新《唐人编选诗歌总集补考》,《古籍研究》2008年卷上;张固也《新唐书艺文志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参见卢燕新《盛唐编纂的诗歌总集考论》,《山西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6]傅璇琮主编《唐人选唐诗新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30页。
[7]《又玄集》与《才调集》相关考述,参见陈尚君《唐代文学丛考》,第194、196页。
[8]参见傅璇琮主编《唐人选唐诗新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688页。
原载:《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
阅读数[1868]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用户:*密码:*
当前位置: >
杜甫《白帝》赏析黄宝华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这是一首拗体律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期间。它打破了固有的格律,以古调或民歌风格掺入律诗,形成奇崛奥峭的风格。  诗的首联即用民歌的复沓句法来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登上白帝城楼,只觉云气翻滚,从城门中腾涌而出,此极言山城之高峻。往下看,“城下”大雨倾盆,使人觉得城还在云雨的上头,再次衬出城高。这两句用俗语入诗,再加上音节奇崛,不合一般律诗的平仄,读来颇为拗拙,但也因而有一种劲健的气骨。  下一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而且一反上一联的拗拙,写得非常工巧。首先是成功地运用当句对,使形象凝炼而集中。“高江”对“急峡”,“古木”对“苍藤”,对偶工稳,铢两悉称:“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日月”为偏义复词,即指日),上下相对。这样,两句中集中了六个形象,一个接一个奔凑到诗人笔下,真有急管繁弦之势,有声有色地传达了雨势的急骤。“高江”,指长江此段地势之高,藏“江水顺势而下”意:“急峡”,说两山夹水,致峡中水流至急,加以翻盆暴雨,江水猛涨,水势益急,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从音节上言,这两句平仄完全合律,与上联一拙一工,而有跌宕错落之美。如此写法,后人极为赞赏,宋人范温说:“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无古气。”(《潜溪诗眼》)  这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暗写时代的动乱,实际是为展现后面那个腥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造势、作铺垫。  后半首境界陡变,由紧张激烈化为阴惨凄冷。雷声渐远,雨帘已疏,诗人眼前出现了一片雨后萧条的原野。  颈联即是写所见:荒原上闲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这里一个“逸”字值得注意。眼前之马逸则逸矣,看来是无主之马。虽然不必拉车耕地了,其命运难道不可悲吗?十室九空的荒村,那更是怵目惊心了。这一联又运用了当句对,但形式与上联不同,即是将包含相同词素的词语置于句子的前后部分,形成一种纡徐回复、一唱三叹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无穷的感喟和叹息,这和上面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  景色惨淡,满目凋敝,那人民生活如何呢?这就逼出尾联碎人肝肠的哀诉。它以典型的悲剧形象,控诉了黑暗现实。孤苦无依的寡妇,终日哀伤,有着多少忧愁和痛苦啊!她的丈夫或许就是死于战乱,然而官府对她家也并不放过,搜刮尽净,那么其他人可想而知。最后写荒原中传来阵阵哭声,在收获的秋季尚且如此,其苦况可以想见。“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  本诗在意境上的参差变化很值得注意。首先是前后境界的转换,好象乐队在金鼓齐鸣之后奏出了如泣如诉的缕缕哀音;又好象电影在风狂雨暴的场景后,接着出现了一幅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这一转换,展现了经过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其次是上下联,甚至一联之内都有变化。如颔联写雨景两句色彩即不同,出句如千军万马,而对句则阻惨凄冷,为转入下面的意境作了铺垫。这种多层次的变化使意境更为丰富,跌宕多姿而不流于平板。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指出的“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或“一开则一阖,一扬则一抑,一象则一意,无偏用者”,就是这个道理。
原载:《唐诗鉴赏大辞典》
阅读数[1716]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用户:*密码:*
当前位置: >
王昌龄送别诗的艺术特色丁超群内容提要
盛唐诗人王昌龄,一生留下将近200首诗作,在他为数不多的诗作中,送别诗有五十二首,占了四分之一左右。这些送别诗,不论是在审美情趣、艺术手法还是整体风格上,都有风神独具的一面。他的送别诗在情境创设上,选取物象既沿袭了古人的大众题材又推陈出新,着力挖掘生活中的一些物象,将其附着上自己的感情,更加贴切的表达了分别之苦和离别之痛;在艺术手法上复杂多样,但紧紧围绕“情”“景”这两个主题,要么融情入景要么以景写情,都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王昌龄的送别诗,风格黯然却不低沉,哀婉却不低调,忧郁中暗含激情。
关键词 王昌龄; 送别;艺术特色
盛唐诗人王昌龄,一生留下将近200首诗作,在他为数不多的诗作中,送别诗有五十二首,占了四分之一左右。这些送别诗,不论是在审美情趣、艺术手法,还是整体风格上,都有风神独具的一面。本文试针对其送别诗的艺术特色,谈谈自己的一得之见。
一、审美情趣超然高绝
审美情趣是一个诗人在一定的文学观念、审美理想等指导下而产生的一种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它具化在诗人具体的创作过程之中,常常表现在对题材、意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选择上。王昌龄的送别诗在盛唐诗坛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
(一)意象继承古人却又独出心意
1.继承传统意象。古人送别多用杨柳、风月,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在古代因其谐音“留”故多做离别之用,古人在送别之时折柳相赠以表达挽留之意。而“月”因其有圆缺之分有满月残月之别,故此被人赋予团圆和残缺的意象。圆月代表团圆,弯月和残月自然而然的代表着分散、人各他乡。并且在笔者认为,古人由于对太空缺乏了解,只是通过肉眼所见,觉得月晶莹剔透,是一种高洁、纯洁毫无尘杂的意象,故此多喜欢以月与人尤其是自己做比较。以明月表明自己超脱高洁,不受尘事所累,也有在无人理解的时候自慰自己还有明月理解。王昌龄的送别诗中不乏选取月这个意象以表达别离之痛和分手之愁的。如:《送郭司仓》中有:“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的句子,此处作者以明月反衬自己内心的悲苦,以淮水之绿表明主人留客之心殷殷切切,以明月、春潮来表达分别之愁。再如:《送任五之桂林》 中有“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的句子。此处的作者以天下人家共一月的概念表明即使分别各异他乡,我们仍在同一个月亮之下。此处一方面以“月”和“山”对称,另一方面以“月带千里貌”表明自己的慷慨,相隔千里依然同在一片月光之下,好不豪爽。类似意象还有:《山中别庞十》 中的“ 月出寒蝉鸣”、《 送韦十二兵曹》 中的“ 海净月色真”、《 东京府县诸公与綦毋潜李颀相送至白马寺宿》 中的“月明见古寺 ”、《 巴陵别刘处士》 中的“ 月寒江风起”、《送李十五》 中的“ 月影在寒水”、《 送张四》中的“别后冷山月 ”、《 送刘十五之郡》 中的“ 含楚月”、《 送魏二》 中的“忆君遥在潇湘月 ”、《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 中的“ 寂寂寒江明月心”、《 送窦七》 全诗两次写“月”DD“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还有《送程六》 中的“武冈前路看斜月 ” 、《 别辛渐》 中的“ 扁舟月色渡江看”、《 送柴侍御》 中的“ 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崔参军往龙溪》 中的“ 秋月孤山两相向”。这些表明王昌龄在选择物象上沿袭了古人的风格,但是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此,他更深入的努力去挖掘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象用来宣泄和附着自己的情感,同时又善于组合意象,看似十分普通的两种意象甚至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的意象,一旦经过组合便生发出许多饶有情趣的境界,耐人玩味。
2.不局限于古人诗歌中的意象。他从生活中挖掘了许多可用意象,用以附着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心意。综合考察王昌龄这五十二首送别诗,其中可考物象有江、夜、山、水、春潮、松、蝉、云、海、舟、寺、溪、日、雨、酒、虫、烟、等。这里江为寒江(寂寂寒江明月心),夜为寒夜(寒夜天光白),水为流水(东流山水长),松为幽松(幽娟松筱径),蝉为寒蝉(月出寒蝉鸣),云为秋云(江中秋云起)为黄云(“江西日落起黄云”“ 蓟门秋月隐黄云”),海为净海(海净月色真),舟为孤舟(看君孤舟去;微风引孤舟;孤舟坐如此;楚客醉孤舟;徘徊入孤舟;东南棹孤舟),寺为古寺(月明见古寺),溪为石溪(石溪流已乱),日暮日(日暮蒹葭空水云),雨是寒雨(别馆萧条风雨寒),酒为广陵酒(一尊广陵酒),虫为悲鸣虫(草根寒露悲鸣虫),烟是暮烟(井邑苍茫含暮烟)。每一种物象都不仅仅是物象本身那么单纯了,都附着了作者的感情色彩,都成为作者流露情感的工具了。作者正是用这种平常的物象,大家都熟知的景物来附着情感,使得诗歌易懂明了,却又流露深情,将离别之情写的深沉、浓烈、却又丝毫不含夸张,让人能够感知到遥远时代的王昌龄离别之时的那份悲愁。
3.以情为线索组合意象。作者善于组合物象,把十分平常的物象或者是两个几乎没有联系的意象组合起来,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美感。例如上文所述“海净月色真”,把“月”和“海”这两个不通的意象组合起来,“海”给人的感觉是浩大、宽广、蔚蓝、波涛汹涌,而“月”呢?是明亮、是晶莹、是纯洁,那么把“海”和“月”放在了一起,以“海”的“净”衬“月”的“真”,同时“月色”更能衬托“海净”,这种相依相生的关系让诗句有种交织的景象,又有一种微妙的情感转换的意味,比仅仅说“海净”和仅仅说“月色”更能表现作者的心绪和心境。再如“秋月孤山两相向”,依然是用“秋月”和“孤山”这两个意象组合,让人感到山更孤月更单,仿佛有种合力,这种合力是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工具,作者把握了,高超的审美情趣悠然而生,令人不禁拍案叫绝。尤其“寂寂寒江明月心”,此句把“明月”和“心”关联在一起,以明月表明己心,用明月得晶莹衬托己心得高洁,没有直言却于文字之中流露出自己得委屈和傲然,不为谗言所累,不为世俗折腰,近一步表现出作者得心境之高,情感之真。
对古人得沿袭让王昌龄得送别诗有所可依,浩瀚得传统送别意象是他背依得大山,而对意象得挖掘和组合是他得以傲然诗林的根本,他以自己独具特色的或单纯或复杂的意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自己的情感,达到了超然高绝的境界,这是其他诗人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二)情真意切,自然深厚
真正的文学是纯粹的,真挚的情感也是纯粹的。古往今来,朋友之情不断被人们歌之咏之,颂之赞之,正是因为朋友之间那种心与心交融的真挚的情感让人们激动不已。那是一种醇正的人情美,真正的友情美,而真正的美从来都是不用雕琢的,“豪华落尽见真淳”,在送别友人的时候,诗人们往往把自己的一颗真心,用最朴素的语言捧出,化成千古绝唱。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语言平直清淡,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修辞,精到简洁,但语言精简并不是 含义浅显,恰恰相反,这样精简的语言表达的却是浓浓的深情,作者借玉壶表明自己的情结,宦情已薄。这样表达起来更能有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感。
1.抒情真挚朴实,不矫揉造作。王送别诗都是情动于衷,有感而发,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送窦七》,全诗这样写道:“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前两句实笔绘景,渲染清明光洁,幽静深远的环境气氛。皓月当空,银辉四射,秋深气爽,林木葱茏,清江荡漾,波光粼粼,呈现在诗人眼前的就是这样一个明净而静谧,清幽而空明的境界。朋友窦七所乘的小船就在这时离去了,诗人一往深情地凝望着“渐行渐远”的小船。千种离情,万般别绪全在这深情一“望”当中展露无遗。后两句虚笔联想,抒发难分难舍,相依相伴的深挚情怀。说友人的轻舟必须尽早出发,不想分别却又不得不别,只有善解人意的明月能够理解我们这伤心情,留下不走,万里相照。朋友走了,却留下了一轮相思明月;秋天凉了,却温暖了一颗赤诚之心。全诗字里行间充溢着缕缕真诚朴实的离情别意。
2.借送别以明志。代表作是《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诗是诗人贬官江宁(今江苏南京市)期间,送别友人辛渐回洛阳时所写的。前两句绘景点题。寒雨连江,夜色苍茫,楚山独立,境界凄迷而开阔。凄迷,烘托出离别的深情;开阔,显现作者豁达的胸襟。后两句抒情言志,嘱托朋友,语重心长;回答亲友,肝胆相照。两句的意思是,你回到洛阳以后,一定要见见我们的亲朋好友,如果他们问到我待罪之身的情况,那就请你告诉他们,我还是我,冰心玉洁,志趣不改,品节不移。话语之间有志行高洁的傲岸不屈,有君子相交的坦荡无私。一个“冰心玉壶”的比喻写尽了深挚不渝的友谊,写绝了光明磊落的人格操守 !
二、艺术表现手法因情而变
对于王昌龄的诗,古代许多学者都有很高评价,比如:“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远”。[1]
1.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送别诗首先是抒情诗,诗人们在抒发心中的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在王昌龄的送别诗中,表现出来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好友分别,离情别绪自是深重,深情厚谊不吐不快,王昌龄的送别诗中,有很多是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送胡大》中“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诗中直言“不堪别”,表达了作者无法接受这种分别之苦,直抒胸臆,没有丝毫隐晦。类似此诗还有《送狄宗亨》中有“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直言心中愁苦连绵不绝,没做任何含蓄隐藏,表达的淋漓尽致。除此还有《送柴侍御》等。
其次,王昌龄送别诗中借景抒情的更多,如:《送郭司仓》中“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作者以淮水之绿表明主人留客之心殷殷切切,以明月、春潮来表达分别之愁,从环境入手,让周围景物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和思想,这种手法在王昌龄送别诗中占大多数。最著名就是《芙蓉楼送辛渐二首》。芙蓉楼为润州丹阳之西北楼,王昌龄时任江宁丞。诗意:铺天盖地的寒雨,昨夜来到了吴国之故地;天亮之后,欢送友人别去,只见江北的远山,显现出一片孤独寂寞的样子。这是融情入景,情景完全交融。诗人接下去并没有诉说离别之事,却是说自己的心已不受尘俗的污染,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清莹洁净。“玉壶”典出南朝宋诗人鲍照的《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这里化用其句,暗喻自己无心做官,欲轻视功名富贵而坚守清高。黄叔灿说:“上二句送时情景,下二句托寄之言。自述心地莹洁,无尘可滓。本传言少伯‘不护细行’,或有所为而云。”又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二:“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先从“秋海阴”、“楚雪深”写起,以景起兴。第三句是点题:高楼送客,依依惜别,心情悲愁,酒不尽兴。末句以景结情:寒江寂寂,惆怅如不尽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样地纯真。全诗情景结合堪称一绝。
最后,作者喜欢以比喻抒写情怀。如《送李十五》《送窦七》《巴陵送李十二》等用比喻来写送别,以一些能够代表作者心境的外物来比较作者的心情和心理,取得一种高妙的结果。《留别司马太守》中有“黄鹤青云当一举,明珠吐著抱君恩”的句子,作者以黄鹤青云展翅高飞比比喻宏图大展,以河蚌吐珠比喻将以全部精华报效朝廷的忠心。用比喻来写离别,更能把离别的愁思和伤情写的真切而感人,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更便于抒发分别在即的那种凄切哀婉的心情,比直截了当的表达更具有艺术魅力,也使诗更具有诗歌的感染力。
2.用不同的艺术构思,表现诚挚而深厚的友情.《送狄宗亨》:“秋在水清山暮蝉,洛阳树色鸣皋烟。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第一句点出时令是秋天,第二句点出是在洛阳送朋友去鸣皋山(今河南嵩县陆浑山东)。秋天薄雾,蝉声凄清,暮色苍茫,已渲染出离别的惆怅情绪。三、四两句正面抒情,为朋友的离去而悲愁不已,预感到这个秋天将过得多么空虚和无味,可见诗人对朋友感情之深厚。此诗直抒胸臆,沈德潜评点曰:“生趣。”《送十五舅》:“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深林,秋水,天高气爽,小船停泊在树林的清阴之中。离别前的欢聚,时近黄昏,二人在水边的浦口钱别,借酒消愁而离别之愁绪无穷无尽。夜深不散,寒露下落,草根间传来昆虫凄凉的悲鸣,更扰得行者和送者心烦意乱。此诗寓离情于别景,情景交融。反取其意表现最具体的莫过于《重别李评事》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此诗作于诗人任江宁丞时。面对着秋江,眼觑着即将解缆的舟船,朋友即将远去长安,怎不令人伤感!可是,诗的首句却反起,反劝李评事不要为离别而悲伤。安慰朋友,也是安慰自己;强忍悲愁,不说离情。接着的第二句是顺承,说李评事很快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必将遇到新的朋友,又将获得新的友情。这些劝慰之词把眼前离别的悲痛表现得更加深挚。后两句更加推进一步;客店饯饮,吴姬当筵,缓歌漫舞,可以把离别的事情暂时忘却,只管尽兴饮酒,任它青枫已堕白露,晓风吹拂残月,分就在眼前,何不趁此良宵大醉一场?这是强颜欢笑之词。此诗以乐景写离愁,把无可奈何的离情别绪形容得淋漓尽致而又委婉缠绵。昌龄喜欢景和情相融相生,以景衬情以情如景。如《送万大归长》 :桂阳秋水长沙县,楚竹离声为君变。青山隐隐孤舟微,白鹤双飞忽相见。”这是诗人贬赴岭南途经郴州(今湖南郴州),送别朋友之作。第一句点明时当秋天,万大离桂阳(郴州)去长沙。第二句写离情,说湘妃竹制的弦乐器所奏出的声调,也因朋友的离去而变得哀伤。第三句写朋友越走越远,船过青山越来越小。第四句说自己又见白鹤双飞而忽然消逝,更使诗人无限惆怅。此诗以景结情,韵味悠远。
3.打破常规,着意在写别后情景.如《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先实写当前的送别:江楼饯行,尽情醉饮。时当暮秋,正是橘抽成熟季节,那芬芳而苦涩的香气渗人酒楼,给离人的别情平添难耐的滋味。又值秋风秋雨,风吹 雨进客船,倍觉凄凉之意,这秋声秋色更逗起无限的愁绪。接着虚拟别后的思念:朋友离去之后,思念之情日深,计算着魏二的行程,已经到了潇湘之上。魏二在孤独而寂寞的月夜旅途中,也思念诗人。沿途两岸青山里凄厉的猿声,更触着魏二的离情,就是在午夜的睡梦中,他也梦见了自己。此诗跳跃性比较大 ,写当前,又写未来;既写自己,又写朋友;既有实写,又有虚拟;把相互间的友情,表现得异常深切。如《卢溪别人》:“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这首诗是王昌龄贬赴龙标途中,在卢溪送友人入蜀之作。上一首是从当前的离别而虚拟朋友别后的情景,这一首则完全是虚拟朋友别后的情景,全是想像之词。如同唐汝询《唐诗解》卷二十六所说:“上三句历纪其道途,落句想像其景物,乘月听猿,客思所由生也。”第一句不是写卢溪,而是写武陵,因为从卢溪沿沉江北上,必须经过武陵。诗写武陵溪口渡头,停着一条小船,那就是友人乘坐的“孤舟”。第二句不说朋友沿江北行,而说“溪水随君”,意即江水陪伴友人而去,写得水有情意,而自己却不能随友人同行,惆怅之意自明。第三句继续写朋友的行程,他是出洞庭湖而北入长江,沿长江西行经过荆门山,再经过三峡入蜀。第四句是劝慰朋友,不要在月下听猿鸣而忧愁。“(三峡)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月下行舟,孤寂悲愁,卧听猿鸣,其情何堪!所以王昌龄预作设想,劝慰友人不要哀伤,可谓体贴入微,友情之深厚自不待言。
4.不重伤离重慰别。如:《送吴十九往沅陵》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这是诗人贬赴龙标途中,在辰阳(今湖南辰溪)送朋友去沅陵之作。吴十九也是一个被贬谪的官吏,二人同病相怜。辰阳位于沅江之滨,就在沅江渡口,他们相会而随即又分别,但诗人送别而不言伤离,反而安慰吴十九说:远谪异地,唯有等候皇帝赦兔;待到明春,就一定能重返京城。《周易•屯卦》说:“雷雨之动满盈。”王弼注:“雷雨之动乃得满盈,皆刚柔始交之所为。”孔颖达疏:“万物满盈则亨通也。”望雷雨,就是盼望得到朝廷赦免。再如《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此诗作在龙标任上,是诗人为送友去武冈(今湖南邵阳县西)而作。诗中全无 生离死别的情绪,送别而不觉有离伤,反说青山明月无异,何分什么此乡他乡?山水不隔,如在一地,心怀宽广,旷达乐观。后两句翻用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及谢I《暂使下都夜发新林浦至京邑赠西府同僚》“驰晖不可接,何况是两乡”,用典而不露痕迹。
三、整体风格慷慨旷达,气格高尚
王昌龄的送别诗沿用了他边塞诗的一贯风格,虽言送别但丝毫没有戚戚切切的伤感,依然那么豪迈那么大气那么慷慨。离别不言泪,遭贬不失志,没有低沉没有哀伤更没有呜咽。
1、格调高昂爽朗大气。整体感知王昌龄的送别诗,格调高昂,风格慷慨,不会让人垂泪低泣,爽朗大气,体现在诗句中便是旷达。如《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首诗是作者贬官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期间送别一位姓柴的朋友到武冈时写的。自古以来,人之常情都是“暗然销魂者,惟别而已”[1],而现在诗人却说送别朋友一点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什么原因呢?后两句借景抒情,巧妙作答。诗人对他的朋友说,我们虽然人分两地,但江河云雨,青山明月,都在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都在为我们传递相思友情,不是吗?沅水之波,悠悠不尽,通连两地;青山隐隐,千里迢迢,触目生辉;云雨生风,晦明变幻,有目共睹;皓月朗照,清辉四射,千里可共。两乡虽远却心心相通,这种遥而不远,离而不别的心意通过青山明月、江河云雨被表达得淋漓尽致。还须注意的是,诗歌以明月朗朗作结,实际上也是在赞美友谊的纯洁美好,光华灿烂。如此送别,不见凄风苦雨,反见青山明月,不见悲伤愁苦,反见高洁旷达,真可谓写得高迈超群,气度不凡!
2、盛唐气象的体现。不因分别而苦,借分手之际而励志。王送别诗没有凄切之词,没有缠绵悱恻,没有秋雨凄苦,即使诗分手别离也激昂如是。表现出一个边塞诗人的硬气和慷慨,表现在诗句上就是明快。如《别陶副使归南海》:“南越归人梦海楼,广陵新月海亭秋。宝刀留赠长相忆,当取戈船万户侯。”此诗作于江宁任上,是诗人在广陵(今江苏扬州)送友之作。陶副使为岭南采访处置使之属官,要从广陵返回南海(今广东广州)。第一句写陶副使从南越(今广东、广西)归来,梦中也想念着海楼,言其归心似箭,引出送别。第二句写二人分别的情景:时在广陵,新月当空,海亭饯饮,秋风送凉,撩起离情别绪。第三句却以宝刀相赠,一扫悲愁气氛。第四句再以功名相许,祝愿陶副使立海战之勋。于是,送别就成为对朋友的勉励。读其诗,不会悲观厌世,不会垂头丧气,更不会沉沦堕落,更多的是激励和鼓舞,多的是豪气和壮志,一扫前人的分别悲苦凄凉,独树一帜。如《送任五之桂林》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据“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此诗作于龙标任上。任五大概也是一个被贬谪的地方官。诗人送任五去桂林任职,而以“苦节”相勉。《周易•节卦》说:“苦节不可贞。”后以坚苦卓绝、守志不阿谓之“苦节”。诗人此时依然心忧天下,关心国家,不予计较个人得失,大气堪叹啊!
一个字关联一句话,一首诗表现一个人。王昌龄以其边塞的风格创作送别诗,饱含了作者忧国之思,表现了作者慷慨的气度,读完让人心生旷达,心生壮志,心生豪情。这在其他诗人中是很难寻找的,这种慷慨形成一种诗风,形成其个人的创作风格,表现了王昌龄是个什么样的人,这种人有种什么样的情感,一切都从这为数不多的五十二首送别诗展现出来。诗,重在一个“情”字,王昌龄把这个“情”字拓展了,深化了,于是我们读来就感到风格是那么的慷慨旷达,气格是那么的高尚。他诗歌中的这种特点,充分体现出了盛唐气象中盛唐人博大、宽阔、乐观的胸襟,是时代环境的必然体现。这正是在中国古代生乎其前和生乎其后的诗人,在送别诗中难以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一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特别是唐代,由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由于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更使得“送别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而特殊的社会背景,特别的人格追求等,又使得唐人的送别诗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王昌龄便以自己在送别诗上的优秀表现,把唐送别诗提到了应有的高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程千帆 、沈祖保骸豆攀裱 罚虾9偶霭嫔纾1983年版。
[2]丁国成 、迟乃义:《中华诗歌精萃》,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董浩等:《全唐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4]勾承益:《唐诗感悟》,巴蜀书社,2005年版。
[5]李云逸:《王昌龄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6]李长路:《全唐绝句选释》,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
[7]刘迈:《诗海珍珠》,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8]马大品:《历代赠诗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9]彭定求等:《全唐诗》, 中华书局, 1985年版。
[10]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19),中华书局,1975年版。
[11]闻一多:《唐诗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2]徐陵:《玉台新咏》(吴兆宜注),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年版。
[13]杨桂森 杨蔷云:《万家诗萃》,中国社会出版社,1989年版。
[14]张怀承:《中国学术通史》(隋唐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5]张天健:《唐诗答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版。
[16]张明非:《唐贤三味集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原载:光明网论文中心
阅读数[4175]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亭县人民政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