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县的连锁超市 李嘉诚旗下超市开的

油价股价都拖后腿李嘉诚资产缩水 旗下超市内地继续开店
  股市连跌,散户可以安慰自己的是,不光是小散会被套牢,精明如香港首富李嘉诚也不是战无不胜的。由于股市大跌等因素影响,李嘉诚的身家也大幅缩水。而其“最伟大的投资之一”——一笔对加拿大油企的投资也遭受一直狂泻的油价打击。
  身家缩水一成
  日前福布斯发布2016年香港富豪榜显示。排名首位的长和系主席李嘉诚资产净值由此前的335亿美元跌至313亿美元,缩水6.57%。与此同时,其他香港富豪的身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受去年股市表现不佳的拖累,去年是香港股市最近四年来表现最差的一年。
  不过,今年全球股市的表现也进一步拖累了富豪们的财富。由于今年港股继续大跌,香港富豪的身家进一步缩水。据估算,至1月下旬,李嘉诚资产净值进一步下跌幅度超过10%。
  “最伟大的投资”难扛油价狂泻
  拖累李嘉诚的不仅是股价,一直狂泻的油价也拖了李嘉诚的后腿。
  最近,由于国际油价大跌,李嘉诚30年前收购的加拿大石油公司赫斯基能源股价大跌,较两年前跌去65%,李嘉诚持有的股份市值也大大缩水。而这一笔交易,曾被誉为“李嘉诚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自去年起,国际油价呈断崖式暴跌,从每桶90多美元一度跌破30美元关口。在经过两天反弹后再次下跌,目前依然在每桶30美元徘徊。
  李嘉诚一向擅长低买高卖。30年前,当李嘉诚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的股份时,那是一家中型石油公司,那一年,国际油价曾跌至每桶11美元的历史冰点,而李嘉诚却毅然作出了他当时最大的一笔跨国投资。到了21世纪,国际油价常年处于高位,自伊拉克战争始一路攀升至超过每桶100美元,赫斯基能源成为“和黄”最大的盈利和中流砥柱。这一笔交易,因此被誉为“李嘉诚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但2014年底开始的油价暴跌令油气公司遭受重创。日,赫斯基公告决定暂停派第四季股息,同时计划将资本开支由原先的29亿-31亿加元削减至21亿至23亿加元,并考虑出售加拿大西部部分油管及存油设备,此外还计划减产。就在3个月前,赫斯基能源宣布裁减1400个职位。而美国能源咨询公司Graves & Co估计,全球范围内受油价低迷而失业的人数已突破25万。
  公开资料显示,李嘉诚个人及长和系目前拥有赫斯基能源超过一半的股权。而在此次油价下跌过程中,赫斯基股价已由两年前高位下跌约65%。
  商业王国仍在扩张
  不过,李嘉诚一向善于把握大势,注重长线布局,也许并不在意短期得失。记者看到,李嘉诚的商业王国依然在不断拓张。在收购了澳大利亚的农地后,其旗下超市百佳又开始在华南开店计划。
  日前,李嘉诚旗下的企业购买了谷物种植商尼克莱笛(John Nicoletti)的一个6.8万公顷的农地,交易额估计为4000万澳元,这是西澳史上最大单笔土地交易。上周末,李嘉诚旗下的百佳超市也在广州江燕路开出新店。据悉,百佳目前在内地拥有64家门店,百佳(中国区)董事总经理何国良表示,今年将物色更多的机会开设新店。
[责任编辑:李嘉诚到底卖不卖百佳超市?-青年参考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 往期回顾 & &&&
李嘉诚到底卖不卖百佳超市?
本报记者 高珮莙
&&&&图片来源&CFP
&&&&8月1日,在总公司香港和记黄埔集团(以下简称“和黄”)的要求下,百佳超市在香港、澳门、内地的共有1万多名员工的345家连锁店,正式由屈臣氏集团变更为和黄新成立的香港百佳公司,后者仍是屈臣氏的全资子公司。
&&&&尽管“和黄”一再强调“百佳超市一切照旧,绝对没有变化”,也绝不会“很快被卖掉”,但坊间关于李嘉诚欲出售有40年历史的百佳超市,甚至从香港撤资的传言,还是传得如火如荼。香港《苹果日报》甚至直斥其“口不对心”。
&&&&出售百佳传言四起,“和黄”数次予以否认
&&&&7月19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和黄”从今年6月起,便已计划以10亿至2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旗下的百佳超市,并聘请高盛与美林负责该项交易,并将在8月中旬以前完成。该报道还称,李嘉诚已准备退出“已趋于成熟而成长缓慢的香港超市市场”。
&&&&次日,“和黄”发表声明,称旗下屈臣氏集团正就以百佳为主要品牌的超市零售业务进行“策略性评估”,以期为股东带来最大利益,虽然这一评估既未设定时间表,也“不保证该评估会达致任何交易”。
&&&&香港《星岛日报》援引“和黄”主席李嘉诚的发言称,这是“正常的商业活动,请大家不要胡乱猜测,亦没有政治考虑”,并同时表示无意从香港撤资。
&&&&但《华尔街日报》随后的报道中,继续言之凿凿地写道,“和黄”证实,该公司正在考虑出售旗下的百佳超市业务,还称“和黄未披露潜在买家身份,也没有公布交易财务细节”。
&&&&美国彭博社称,“和黄”已将百佳财务资料寄发给亚洲及欧洲的潜在买家,并将递交标书的期限定在8月16日。
&&&&英国路透社则表示,日本零售巨头永旺和中资企业华润创业,都在考虑“吃下”这块蛋糕,独占香港零售业鳌头。
&&&&因为按照去年英国欧洲商情市场调研公司估计,2012年百佳在本港市场占有率约为33.1%,紧随主要对手惠康的39.8%之后,远远超出其他零售商。瑞信、摩根斯坦利等投行券商,也纷纷表示看好“和黄”出售百佳。
&&&&短短几天时间,百佳作价已呈“爆发性增长态势”。《华尔街日报》第二篇报道中提到,若考虑到其主要竞争对手惠康超市的估值,百佳作价可能达30亿至40亿美元。
&&&&7月23日,百佳超市发表书面声明,称百佳员工签署劳动合同的雇佣者,将由屈臣氏转移至香港百佳公司,员工在签署同意书后便可完成手续,这一转移是为适应“香港越来越多新法规的引入”和“集团的全球发展”。
&&&&书面声明如是解释上述改变:“不同的零售业务适用不同的规定,因此我们决定将它们归置于各自的实体。”
&&&&24日,屈臣氏公共关系总经理倪文玲告诉《澳门商业时报》,86%的员工已同意转移,工资和福利待遇都将保持不变。
&&&&她再次否认“百佳超市可能很快被卖掉”的传言。“和黄”再次驳斥出售传闻为“毫无根据的指责和猜测”,“百佳超市一切照旧,绝对没有变化。管理操作、增长计划和所有者都没有任何改变”。港媒称,“和黄”还承诺按原计划拓展业务,年底前再多开30家连锁店。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因变动深感不安的百佳员工,纷纷向香港工商业联合会和总工会寻求帮助。工会也批评“和黄”未能向员工解释原因或提供其他选择。
&&&&澳门总工会和劳工事务局则告诉《澳门商业时报》,迄今没有收到百佳员工的投诉,“我们会密切关注这一问题进展,看员工是否会因集团最新决定受影响”。
&&&&出售百佳折射香港市场重大隐患?
&&&&事实上,媒体的猜测并非空穴来风。毕竟,在李嘉诚的商业帝国中,百佳只占据很小的一部分,而且版图还在日益缩小。
&&&&据香港经济通通讯社报道,2012年,这家经营定位为较高档美食业务的超市,收益总额为217亿港元,仅占集团整体营业额的5.5%,加之超市利润一向不高,最高利润不到9亿港元。去年“和黄”年报将百佳、丰泽、屈臣氏酒窖等零售业务合并公布,也不过占集团总利润的不到3%。
&&&&而在屈臣氏集团中,百佳的贡献也远远不及以经营个人护理用品为主的屈臣氏。尤其是在内地,由于“缺乏供应链和规模优势”,只有62家分店的百佳超市,屡因经营不善而陷入关门歇业的境地。
&&&&香港《文汇报》撰文分析称,“和黄”拟出售百佳超市,折射出香港市场环境的重大隐患已逐渐显现,若不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改善,会导致市场吸引力渐失,整体竞争力削弱。
&&&&地产租金昂贵,让香港零售业举步维艰甚至难以为继,最近租金飙升,更让其喘不过气来。该报称,在高通胀情况下,传统零售行业和其他很多行业一样,面临人工成本直线上升的问题。虽然百佳仍是香港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的超市连锁企业,但在高成本挤压和大量小型平价超市的围追堵截下,已很难再现当年高增长的黄金期。
&&&&另外,电子商务等新兴零售业模式兴起,数量庞大的网上消费正逐渐蚕食传统零售业的生存空间,也给传统超市带来极大考验。
&&&&《文汇报》还猜测,泛政治化趋势加剧和仇商情绪上升,让香港“社会撕裂动荡,市场状况和预期趋劣”,是李嘉诚欲出售百佳,甚至撤资香港的原因之一。
&&&&出售百佳的流言传开后,立即有舆论怀疑“李嘉诚不满梁振英”,甚至说梁振英“赶走首富”。“和黄”要求员工由屈臣氏转签百佳时,职工盟秘书长李卓人发表“杀到来,准备斗争”的激进言论,派人到百佳超市向员工派发宣传单,煽动员工不要签协议。
&&&&对此,不仅李嘉诚本人反复强调公司调整内部架构,是纯粹的“商业决定”,香港政界人士也纷纷站出“辟谣”。
&&&&香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表示,个别企业在任何时候计划改变投资组合,都是纯商业决定,外界不必过多猜测。
&&&&政务司司长郑林月娥也告诉香港有线电视台,李嘉诚一向支持香港经济发展及本地慈善工作。
&&&&“无论是操作环境还是整体情况,香港的现状都很好,人们不需要过于敏感。”她如是告诉《华尔街日报》。
&&&&市民反对挡不住出售脚步?
&&&&提起百佳这家开了40年、专卖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老字号平价超市,许多香港市民都会备感亲切。也正因如此,“和黄”出售百佳的传言开始流传后,李嘉诚“放弃香港”的决定,也引来了同样激烈的尖锐批评。
&&&&“太无情了!想想多年来我们给李嘉诚送上了所有的钱,却只换来他这样的嘲弄轻蔑。”《南华早报》23日这样引述香港居民的愤怒。
&&&&《华尔街日报》说,在香港这样一个贫富分化严重的城市,人们对李嘉诚这个白手起家、创造商业奇迹的本土富豪既尊敬又憎恶,这样的情绪在出售百佳的消息面前格外强烈。
&&&&香港媒体对这位“超人”的商业头脑推崇备至,但近年来人们对他的怨恨也达顶点,甚至经常在抗议活动中称他是“吸血鬼”。
&&&&“富人害怕了,再次用脚投票。”一位网民在新浪微博上写道,“对富人的仇恨与他们的生意一同扩张,这当然会破坏其投资欲。”
&&&&《南华早报》分析,尽管“和黄”否认,但它确实仍在继续出售百佳超市的脚步,“不要惊讶,因为有足够理由卸下这一束缚”。
&&&&时代已经变了。曾经的金字招牌百佳渐渐黯淡,屈臣氏却一路高歌猛进。在本世纪早期,屈臣氏先后收购英国美妆品牌Superdrug、德国日用品连锁店Rossmann和法国香水化妆品零售店马里奥诺,成为健康与美容行业的国际巨头。
&&&&从2007年进入内地至今,屈臣氏已在各大城市开了1000多家分店。去年,屈臣氏连锁店贡献了屈臣氏集团超过80%的营业利润。
&&&&香港已是成熟而完全饱和的市场,因此内地业务至关重要。但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超市巨头参与竞争,让百佳的发展前景愈加惨淡。而在香港,打击地方垄断的新竞争法,也让百佳生存艰难。
&&&&瑞信发表报告指出,目前百佳占“和黄”整体零售业务收入约14.63%,出售百佳可增加现金流,转为投资包括内地保健、美容在内的高增长业务,预计“和黄”未来将在内地每年增设250间保健及美容连锁店。
&&&&香港《信报》则称,出售百佳可能让“和黄”获得20亿美元的现金收入,虽然并不算多,却能在欧洲市场上并购企业,发挥更大作用。
&&&&凯基证券亚洲营运总监邝民彬告诉《华尔街日报》,此举可能部分与李嘉诚长子李泽钜有关,他在去年7月分家时,接过了家族商业帝国的班。“这是不同的一代,新一代可能想更广泛地扩张业务,拥有更全球化的视角。”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文章详情页
李嘉诚旗下百佳超市将在内地三年开百店
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的百佳超市今年年初曾宣布,未来三年将在内地开设100家不同类型的超市。
商报讯(记者 娄月)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的百佳超市近日宣布,未来三年将在内地开设100家不同类型的超市。
目前百佳在港澳地区已开设了300多家分店,在内地有53家分店,另有9家分店正在装修。据百佳超级市场物业及发展部总监黄林惠贞表示,李嘉诚看好全国市场的消费能力,并希望在内地开设更多的门店。据了解,百佳在内地的店面绝大部分位于广东地区,尚未在全国主要城市进行扩张。
此前,百佳超市在全国的发展并不顺利。早在1994年百佳就进入上海市场,但在2000年,百佳投资方将大部分店面转让,仅保留了一家门店。2006年,百佳重返上海,开设了首家大卖场,但也仅维持了两年时间。2011年年初,百佳又在上海开出了高端超市TASTE,不过一年多之后再次选择退出。
文章链接&.cn/gg/gsxw/7194.html
每经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每经添升宝
每日经济新闻
Copyright (C) 2016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市半高柜 连锁餐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