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聚雪球时,如何保障资本金收益率计算公式和收益?

黑暗时代: 什么是收益? 雪球里高人统计出一个残酷的数据,五年以上的几百只私募基金,年化收益达到20%只有3个!这个可怕的结论我开始... - 雪球&:什么是收益?雪球里高人统计出一个残酷的数据,五年以上的几百只私募基金,年化收益达到20%只有3个!这个可怕的结论我开始都有点不敢相信,结果认真计算后不得不承认,结论是对的。年化20%收益真的很难。有人不服,拿出自己的某个未公开账户宣称自己年化收益8年达到50%,雪球里的大V们也经常有人总结自己的收益,都是无比惊人的高,翻番的也不在少数。我不怀疑这个账户的真实性,我怀疑的是他们自己的真实收益!什么才是自己的真实收益?广义的说:你的全部财富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每年可以给你带来的总体收益才是你的真实收益,考虑到在雪球,我们狭义一点定义吧,你的动产每年给你带来的总收益才是你的真实收益。这里至少包括:固定收益产品,银行存款,流动资金,PE投资,股票投资等等,当你统计自己的收益时,得把自己的全部资金统计进去。举一个简单例子,我认购了腾讯的新股,成本为4元,中签股500,这个账户的腾讯我一直到今天也没卖。今天的价格大约为800元,我的这个账户的收益可以说过去8年加上未来20年内足以打败全球所有投资人,这个账户是真实的,但这个收益对我而言毫无意义!它在我的投资里不占比例。所以不要拿自己某一个账户说事,毫无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总体收益!索罗斯的名言:仓位,仓位,仓位!当机会来临时,你也发现机会,也建了仓,可是它只占你的资金总量的0.01%,即使涨到天上对你也毫无价值,而这种大机会一生可能也就一二次。我每个月统计一次我的净值,里面包括:固定收益产品,PE投资产品,国内对冲基金诺干,海外对冲基金诺干,逐月统计,年初给老婆交总结报告,上年全年收益如何,这才叫收益!我相信诸位按照我的统计方法计算后,雪球的大V们就会消停许多,他们的业绩也就不会那么高不可攀了!中国投资界无论多牛的人,至今还没有产生身家过百亿的大富豪,可是这是一个高智商,高学历,高能力人聚集,扎堆的地方啊,为什么产生不了百亿富豪呢?而我身边身家过百亿的就有好几个,他们的学历,智商,能力肯定不如投资界的这些高人。这是不是从一个侧面说明投资是件非常难成功,至少是难以大成功的地方?在这里混,还企图发达的人是不是该清醒一点,回去老老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起码机会大很多!至于说到散户打败机构这种事,是人都知道是黑天鹅事件,极小概率事件。以义和团这种乌合之众想打败八国联军机会很小。不排除义和团也赢得了某些战斗,但结局是肯定的,尤其是长线结局。已有11人赞助了这篇帖子34雪球币:1010611111111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豆瓣人人FacebookTwitter更多...聚雪球可靠吗?做理财也不知道去哪更合适?_百度知道
聚雪球可靠吗?做理财也不知道去哪更合适?
想要理财找优易投这家吧借款人都是有深圳的房产作抵押的这样对我们投资人都有保障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花生贷专注车辆质押借款 有自己的停车场第三方担保 易宝支付
资金有保障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做聚雪球是怎么回事?】-突袭网
19:56:42【 转载互联网】 作者: &&|&责编:李强
&&& &为了解决用户可能碰到关于"做聚雪球是怎么回事?"相关的问题,突袭网经过收集整理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解决办法,请注意,解决办法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同意其意见,如有任何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做聚雪球是怎么回事?"相关的详细问题如下:RT,我想知道:做聚雪球是怎么回事?===========突袭网收集的解决方案如下===========
解决方案1:说是国资入股的,可以在上面投资,赚点利息是一家网络P2P平台
================可能对您有帮助================
答:是山楂糖球那个吗===========================================答:互联网*金*融工资,注册地沈阳,皇姑区,股东杨某某,朱某某,供销资产管理公司,还有一个国*资企业,注册资本一个亿,公司曾经更名过,原本叫网加金服===========================================答:据悉,“聚雪球”平台作为一家在皇姑区政府推动下成立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感恩政府、心系社会,始终不忘企业的社会责任精神,把践行社会公益作为公司使命,积极开展爱心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并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和企业加入献爱心活动。===========================================答:理财本身就有一定很小的风险,建议还是买大银行或者大证券公司的产品靠谱,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同风险级别的产品收益一般差不多。所以建议还是买大银行或者证券公司的产品 总看电视上老人被骗,那么相信不合理的收益理财,不和老人被骗一样么?===========================================答:自已形成雪球===========================================答:还挺好用,P2P由于投资门槛低,直接产生的优势就是其资金来源渠道更广泛; 借款利率尚在可接受范围内,于是还款人压力较小优于高利贷; 拥有较高的收益率,却没有高利贷那么高的风险;聚雪球真的可以===========================================答:非常不错。风控主要,风控,说穿了,控制的是借款端还不起钱的风险,聚雪球风控很好的。===========================================答:P2P理财产品大牛,风控很好,聚雪球很稳定.P2P平台风险控制一般分为三种:纯线上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担保公司合作模式三种,各有优势吧。基本可以通过字面意思理解,纯线上模式就是项目审核通过线上,线上下的风险控制是线下,担保公司形式...===========================================答:那个都不可靠===========================================最近媒体炒的火热的宝能和复星集团的「保险+投资」模式到底是怎么一种投资方式?
比如美国的投资大鳄巴菲特就是这样的投资模式,这种方式有什么明显的优缺点吗?
按投票排序
首先插一句话,大家如果真的要了解保险投资,不要只看复星与宝能这两个例子,更应该从保险投资原理以及我国保险投资发展历程来了解。这样会更有利于大家全面地理解保险投资运营模式。所以本文着重以大家能看得懂的方式讲保险投资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8月份的时候前海人寿持股超过华润,后来几方发力,没记错的话截止12月11日,钜盛华与前海人寿共计持有万科a22.45%的股份。以至于连退居二线的王石,都出面声称不欢迎宝能,18日下午13点起万科a宣布停牌。这两天铺天盖地的万科跟宝能,万科是否会放出毒丸计划、华润是否会当白骑士等等问题到处都是,也使题主所说的[保险+投资]进入公众视野。先简单看一下复星。复星集团,跟随着长者的讲话,于1992年创建,成立之初只是一家创业资本3.8万元的科技咨询公司。然而,就是这么一家小公司,经过20余年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涵盖医药、房地产、工业、矿业、传媒以及保险行业,管理资产超过了1500亿元的巨大集团。复星旗下的保险公司有永安保险与复星保德信人寿,前者为财产保险公司,后者为人寿保险公司。其中复星于2007年通过增资扩股认股书持有永安保险公司总股本4.3%。由此复星进入保险行业;然后于2012年复星与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合资组建复星保德信人寿保险公司,进军人寿保险行业。然后简单看一下宝能。宝能就直接放一张图吧,图源网络,侵删。接下来不打算受限于复星与宝能,打算总体地说说保险投资。题主主要问的是保险投资是怎样一种投资模式,所以我不会主要讲复星跟宝能具体的做法,而是用保险行业外能理解的方式谈一下自己对保险投资的理解,有错还请指正。谢谢^-^首先需要说明一下,保险资金运用与保险投资是两个概念,保险资金运用指企业资金的占用与使用,既包括企业各种财产,也包括了企业的债权。而保险投资则是指增加企业的企业债券或者金融融资的活动。两者相比较,后者的范围小于前者。当然这么说已经挺严格的了。然后是保险投资的可能性。大家普遍的疑惑是为什么只出现了保险投资,而同样是拥有大量资金的银行没有相应的银行投资。这里涉及两者经营性质上的差异。银行吸收存款,银行与储户之间是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存款人可以根据主观意愿随时取回存款,所以银行是不被允许用储户资金进行投资的(题外话,想起来建行行长说的“银行是弱势群体”,个人认为这么说的一个原因就是银行资金的灵活度远远不如保险与证券,创新与提升难度大,故而称自己为金融弱势群体);而保险公司负债经营的特点为保险投资奠定了基础,简单地说就是由于保险公司承保的风险的发生时间与保险标的损失程度具有随机性,于是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与赔偿或者给付在数量和时间上将产生差异,所以可以认为保险公司的一部分保费资金从概率与统计学上来说必然得以沉淀下来,变成暂时闲置资金。这部分沉淀资金就成了保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在各个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可以看到这部分资金以负债项目的各种准备金的形式表现出来。(不知道这么说是否清楚,我尽量不用保险术语阐述,如果说得不明白可以评论里留下建议~)其实大家也可以从这里理解保险投资为什么偏好通过人寿保险公司来实现,因为人寿保险合同期限长,动不动就几十年或者终身,所以沉淀下来的资金量也就比财产保险沉淀的多。接下来说说保险投资出现的必然性,一来是保险公司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必然会灵活运用手上的资金进行运作;二来,由于保险行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强烈,必然会使得保险公司降低保险费率,进而倒逼保险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其中就包括保险投资。重点说说保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以及投资工具。先说保险投资资金来源。一般有三个,一为保险资本金,即保险公司开业资金;二为保险准备金,包含赔款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总准备金、人身保险各种准备金等,与资本金不同的是准备金为保险公司的负债;三是从2013年起保监会证监会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私募、公募产品所得资金。主要讲讲第二、第三个,保险准备金是保险公司根据精算原理按照一定的比例从保费中提留的资金,用于未来某一时期对被保险人进行赔偿或给付。宝能此次多次举牌万科,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应该来源于其前海人寿运营的一个万能险项目。至于第三个,2013年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证监会颁布《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根据这两份文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从此可以名正言顺地发行私募和公募产品,正式进入大资产管理平台,与基金、券商等其它资产管理公司展开公平竞争了。这也就意味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仅仅可以依靠保费收入进行投资,还能通过主动募集资金进行投资,也使得保险投资灵活性大大提高。讲完了保险投资资金来源,自然就要说资金的去向,所以这段介绍保险投资可用的投资工具。首先是国债,一般来说保险投资中国债会占20%~40%,美国貌似会占到50%以上;其次是金融债券与企业债券,其风险高于国债,收益也相应地高于国债;第三是股票,保监会在2004年起允许保险资金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第四是证券投资基金,1999年保监会批准保险资金进入基金市场;此外还有银行存款、抵押贷款、保单贷款以及房地产等多元化投资手段,现在你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张建国会当着总理跟行长的面撒娇说银行是弱势群体了,因为银行盈利来源基本就是存贷差、中间业务,资金灵活运用方面根本比不过证券跟保险。其实讲到这里应该进明白了保险投资的运营模式了吧。保险公司售卖保单,收取并集中大量保费,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资产管理,投资于各个领域并获得盈利。现在保险投资的资金基本上现在想投哪一块就投哪一块,所以保险公司在各个市场活动越来越活跃,感觉处于想买就买的节奏。所以保险投资的优缺点各是什么?优点呢,不妨先从对投资资金的三个要求来看: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首先因为国内保险投资一般来说看重资金安全性,所以也就明显使得保险投资的安全性较其他投资资金来得高,风险较低;其次为了保证足够安全性,目前保险投资收益性大都不高,我查到的数据是2013年保险行业的投资收益率为5.04%,但是保险投资的资金获得成本是很低的,保险公司承保风险收取保费并获取沉淀下来的保费资金,其成本相比于银行获取资金所需要的成本(比如存款利息)要低得多,所以实际利润可观,也正是这样巴菲特才那么青睐于保险投资;再说流动性方面,由于保险公司承保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以及风险的发生与投保人跟被保险人的主观因素相关性较小等原因,保险投资资金的流动性要求是很低的,特别是人寿保险保费沉淀资金,故而保险投资具有不需要特别强调资金流动性的优点。其他方面呢,。此外,保险投资还具有资金规模大、操作性强等优点。缺点呢,一方面证监会与保监会都要求保险投资具有较高安全性,所以对其投资范围的控制一直较强,不过这几年正在逐步放松;第二点,由于现在保险投资资金来源大部分还是来自于保费,所以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仍然需要依附于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也就是说其投资规模与投资方式都收到保险公司业务的限制;第三点,目前国内保险业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其规模仍然难以跟银行、证券业比较,所以保险投资规模相比于银行跟证券仍然有很大差距,第四点,目前保险投资行业尚未完全成熟,专业人才也相对缺乏,导致保险投资的投资结构有待完善。来看看目前主要的几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资金情况。数据来自各公司官网。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截止2012年其受托管理的资产已接近2万亿人民币。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其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6万亿元人民币。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其资产规模超过7500亿元人民币。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其资产规模截止2010年8月已经超过3000亿人民币。最后说说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1995年,《保险法》出台对保险投资的规定,表明了保险投资开始在我国规范起步。其中为了规范当时保险公司在资金运作方面的问题,特别强调注重资金安全性与资产的保值、增值。第一百零五条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并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保险公司运用的资金和具体项目的资金占其资金总额的具体比例,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在这之后,保险投资开始在我国快速发展并多次取得突破。一下内容取自《中国保险报》日“北大保险时评”,有删减。在十二年的时间里,中国保险投资实现了五大突破。第一,投资产品从固定收益类产品到权益类产品的突破。
1998年保险公司加入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1999年7月可购买评级AA+以上的中央企业债券,8月保险公司可以在同业拆借市场上办理债券回购,10月可进入证券市场。
2004年可直接购买股票。第二,投资属性从股票投资到股权投资的突破。
2006年保险公司先后完成对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信证券、南方电网进行的股权投资。第三,投资范围从金融投资到视野投资的突破。
2006年1月,国务院批准保险投资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与渤海产业投资资金。后又参与了铁路线改造工程。第四,投资主体从“偏师”到“主力军”的突破。
投资部门原来是保险公司下属一个职能部门,2003年成立了第一家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06年为9家,资产规模达到1.5亿人民币,占当年资产运用余额84.3%。第五,投资市场从国内资本市场到国际资本市场的突破。
2006年5月保险资金成功参与中国银行在香港H股发行,10月参与中国工商银行A股和H股的同时发行。1995年,保险资产仅957.9亿元人民币,到目前为止(2007年)已有2.5万亿人民币。文章虽然不敢说很好,但是也是答主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能否要个赞?在此谢谢你的鼓励了!ps: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感觉王石不看好宝能,但是要我说的话,宝能以前卖蔬菜,万科以前倒玉米,谁看不起谁呢~
[知乎编辑器真是难用= =]保险资金投资范围及比例规定可以参考保监会2014年2月下发的文件《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 2015)。具体来讲,如下表所示:这里的其它金融资产包括流动性资产以及固定收益类资产。2015年7月,中国保监会再次下发文件《中国保监会关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 2015)。在此文件中,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由之前的30%提升到了40%。更新后的各类资产比例限定如下表所示:根据最新数据,2015年1月到10月期间,我国原保费收入为2.07万亿元,赔付6929亿元,资金运用累计余额为10.6万亿元(, 2015)。具体投资方向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到,权益类资产在剩余资金中仅占14%的比例。截至2015年10月份,保险公司的总资产为11.83万亿(, 2015),保监会允许的最大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为40%,即为4.73万亿元。目前已配置了1.49万亿元在权益类资产上,最多还可以配置3.24万亿到权益类资产上。这样想,也就很容易理解保险机构频繁举牌,甚至在国外疯狂扫货的行为了。【复星】首先纠正一个大家普遍的误区,严格来讲,复星目前并不符合题目中所说的这种“保险+投资”模式。复星旗下的保险公司只是公司中的一个补充,目前并未充当集团的主要投资资金来源,当然不排除以后会有这种可能。我们来看一下复星母公司2014年的报表(, 2015)。复星2014年全年收入617亿元人民币。其收入构成如下:其中保险业务收入仅占13%。复星旗下的保险公司有两家,一为永安保险,一为复星保德信人寿。其中永安保险2014年原保费收入为70亿元,复星保德信人寿为0.43亿元,二者累计也就70亿。而复星2014年在海外收购了三家保险公司,耗资23亿美元,远远超过旗下保险公司的一年保费收入。因此,可以看到,复星旗下的保险公司还并没有能力成为其主要资金来源。复星起家的点是医药行业,从1994开始,逐渐形成了落足于医药、地产、钢铁、零售、投资等方向的多元化集团。直到2007年,复星入手并入出现偿付危机的永安保险。可以说,过去的复星,其多元化的投资资金主要来源其实是钢铁、医药、房地产。直到近年来,钢铁、房地产等行业早过了黄金年代,复星才转向增持保险机构。而保险机构较高的利润率也没有让复星失望。得益于过去几年的大举并购保险公司,复星2014年的权益可投资资产激增1356%,累计达到798亿元。可以说,从这个阶段开始,复星才正式具备了发挥“保险+投资”这种模式的潜力。从公开资料可以看到,复星旗下通过并购控股的保险公司达到了7家,分别是:永安保险、复星保德信人寿、鼎睿再保险、Fidelidade、Ironshore、Meadowbrook、以色列凤凰保险公司。从其2015年中报的资产配置来看,旗下保险机构总资产已至1093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资产31%,保险资产已成为复星规模最大的资产。其未来打算走的“综合金融+产业运营”的道路也逐渐明晰。具体成果如何,还需看未来业绩。但是要指出的是,复星在保险公司身上仅积累了不到千亿,跟安邦、平安这种体量的集团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安邦】安邦保险集团成立于2012年,前身是2004年成立的安邦财险。安邦集团目前总资产为1.65万亿元(, 2015)。其资产规模仅次于中国平安的3.8万亿,以及中国人寿的2.12万亿,位列第三(凌秀丽、姚丹,2015)。在近期的几次并购中,根据市值估算,其增持招商银行约耗资180亿元,增持民生银行约耗资150亿元,购入三家海外公司约耗资150亿元。这些钱都是从哪里来的?与大家想象中的运用保险准备金的方式并不一样。安邦集团2013年总保费的规模大约在80亿元,远远不够其并购所消费的资金。事实上,其前期并购的主要资金来源有以下两个:1、 股东直接增资。安邦在发展过程中,股东进行了7次增资,注册资本从5亿元,一直上升到619亿元,远高于同行。行业第二名中国人保的注册资本仅为195亿。2、 保户储金及投资款。这其实是保险合同中的非风险保障的那一部分资金,可以视为是一种理财产品。到2013年末的时候,该项累计款为1250亿,远超其保费收入。安邦在国内的投资,主要追求的是董事局席位,以求在分红中获得话语权,从而获得分红收益。这样的投资逻辑可以跨越股票的周期性波动,具有长期稳健的特点。因此其投资方向也主要集中在业绩好、股权分散的金融、地产行业。安邦在国外的并购,也以金融机构与地产为主。与境内相比,欧美的利率水平长期处于接近0的水平,相应的吸纳资金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国内。可以想象在未来,安邦需要从这些国外保险机构中获得远低于国内成本的资金,来支持其在境内外的多元化投资。【占坑,人懒,慢更。】References,. (2015). 中国保监会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Retrieved 21 December 2015, from ,. (2015). 中国保监会关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Retrieved 21 December 2015, from ,. (2015). 月保险统计数据报告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Retrieved 21 December 2015, from ,. (2015). 月保险统计数据报告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Retrieved 21 December 2015, from ,.
(2015). 复星国际 - 公司报告.
Retrieved 21 December 2015, from
凌秀丽,姚丹,CFP. 安邦保险的投资逻辑[J]. 中国保险,-68林默. 联想控股向左,复星向右[J]. 中国企业家,-44.<, (2015). 集团介绍.
Retrieved 22 December 2015, from
首先记住一点:宝万大战中,涉及的是万能险资金。保险公司贩卖的保单在国内一般分为,投资型(投连险和万能险)、准投资型(寿险有分红条款)和非投资型(寿险)。而宝能这次使用的则是通过贩卖万能险而来的资金。万能险的特点:极低的保底回报(前海最新产品已经是6.7%的利率了。之前还是5.5%左右,那么多人给他输送弹药,前海对万科势在必得。潮汕人就是胆子大啊)。因为受保监会的监管,万能险账户,和传统险、两全险的账户是分开的。简单来说,万能险业务,保险公司仅仅是代客投资,自己仅仅收管理费。既然是代客投资,自然是客户输赢自负。(可惜的是,国内买保险的人都没意识到)保险公司赚大钱的技巧就在这里!保险公司的承诺保底是极低的。那么保险公司的操作空间就很大,根本不需要借钱,只要做大、然后盈利就好。用万宝大战做例子,只要前海人寿万能险卖的足够多,收到的钱也就越多,用于买买买万科股票的钱的比例也就越低,便越安全。考虑到万科股票仅仅是前海的其中一个投资标的,只要规模越大,便越安全。保监会就不管管他吗?管,但保监会监管的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通过设计偿付能力指标来监控保险公司运营,例如要求最加资本金。至于前海人寿如何投资(像各种廉价蓝筹股的买买买),保监会是不回管的。客户只看回报,回报越高,就有越多客户愿意把钱给你。这是正宗资本主义秃鹫式的滚雪球!只要投资有钱赚,便有源源不绝子弹,然后再在资本市场猎杀新的独角兽!万科仅仅是险资打猎路上的一头(特别引人注目,话题多的,现金牛的)野猪而已。不能全吃掉,就割块肉。至于王石到处找爸爸要钱,其实险资是无所谓的,将股票抄高,正好脱身。险资的这种玩法,爆买的股票多是金融和地产低估的蓝筹股(现金流稳定的),实际上就是向普通人借钱,猎杀万科这种蓝筹。洗黑钱什么,只是王十泼脏水式的回击而已。所以,.....(中间过程忽略吧...又是一大篇),对于一般人来说,中国版漂亮50是个大机会!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智力中等,就用稳妥的投资方法!普通人的投资 看微信:lisiwangwu
谢邀。复星和宝能还是有点区别呢。保险公司的收益主要来自死差、费差和利差。财险和寿险区别很大。财险一般是短期,射幸性强,寿险长期,储蓄性强。寿险资金,是流动性低,规模大,长期性的低成本资金。寿险公司主要的收益就是利差,主要的损失也是利差损(比如90年代),所以后来有了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客户与保险公司共同承担风险与收益。这时候,保险已经不是原教旨的保险,而是一种融资手段,寿险公司,用保险产品(主要是年金险,分红万能等)大量低成本融资,然后交给资产管理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做投资,当然,由于政策监管,收益一般不高,总的来说有6%已经相当不错。险资的投资方向,主要是债券,跟利率关系很大,现在放得比较开了,所以有了这次万科的事儿。保险为什么要投资?因为钱放在那儿也浪费啊。再说,投资做的好的公司,推出的产品更有吸引力,能吸收更多的保费。说到底,“保险+投资”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国寿人保平安泰康安邦哪个公司不是闷声发大财?比什么复星宝能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对于一般人,买保险一定是先买保障,意外险重疾险医疗险定期寿险,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配置年金险。
话不多说,看这篇文章和投票:
本人就在某“保险加投资”的公司工作,主要职能就是用险资投资,对利用海外险资优劣势深有体会。劣势就是投资范围、资产组成受到严重限制。首先是海外、尤其是欧洲,监管太严,这不能投那不能投。欧洲的solvency II很变态,其中有些约束我觉得不合理。另一个大家没提到的是评级机构像老鹰一样盯着保险公司。不是指标普、穆迪这种,是专门给保险公司评级的AM Best。评级对保险公司至关重要,所以他们在投资的时候都会遵守对方的偏好,主要体现在债券评级、资产久期、风险这些方面。这样的结果就是很多保险公司的资产都放在收益率很低的国债、投资级债券上,险资是不能随便拿来肆意投股票、股权、高收益债和地产,只能有限的配置一些。优势自然就是大家都提到的低成本、甚至负成本,相比其他的融资方式(股票、债券),简直太便宜。但是这里面也是要小心的,保险业信誉、名声很重要,要用严谨的投资态度守护好保险平台的声誉。
题主想了解的是保险部分吧,保险公司是可以拿浮存金进行投资的,保险公司吸收保费的成本可比银行吸收存款低多了。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保险公司为巴菲特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资金用来投资。负责打理其保险业务的也是巴菲特的得力干将,估计让巴菲特省了不少心。复星07年开始进军保险业,意图在中国打造实业+保险+投资的模式,其在在保险领域动作不少,看中的就是保险业可以使投资最大限度货币化的能力。宝能系旗下的保险公司是前海人寿。寿险周期更长,相对来说风险更低(经提醒这不适用于前海人寿)。保险业是看重信誉的行业,信誉积累慢,却可以消失的很快。国内外的保险业欢迎了解情况的介绍一下。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介绍,随便贴一个。优缺点也有提到。但是最后一段关于国内保险资金的限制已经不适用现在的情况。很多投资者都试图复制巴菲特的成功模式,巴菲特模式除了要找到可以长期持有几十年的好公司,还要有长期的低成本资金来源,对于巴菲特来说,这笔长期资金无疑就是伯克希尔的保险浮存金。保险业务的浮存金是指客户缴纳的保费,这笔资金不属于保险公司但是会体现在报表中。在伯克希尔历年的年报和巴菲特相关书籍中,都曾多次提到保险浮存金,并认为获得零成本甚至是负成本的保险浮存金是伯克希尔核心竞争力之一。近几年,伯克希尔保险浮存金规模都在600多亿美元。显然零成本的浮存金的使用,放大了投资杠杆,有益于提高投资收益,另一方面浮存金毕竟是负债,杠杆是双刃剑,使用的不好也可能加大亏损。也有不少投资者质疑,在剔除了浮存金因素之后,巴菲特年化投资收益率只有13%多,而事实上,即使能连续四十多年保持13%多的年化收益也已经是明星级的水平了。国内保险公司不能如此运用浮存金一个重要原因是保险资金投资受法规限制,国内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不能超过该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其次,巨大的保险浮存金如果使用不当,完全可能造成保险公司巨亏甚至倒闭。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我们这个市场上,大规模资金的长期投资确实很难。文/兴业全球基金 副总经理 徐天舒
光说投资能力的话,宝能和复星之间差了一百多个中国平安…
央行连年放水,造成社会流动性很充足,闲散资金泛滥(不好意思,夸张一点),但是中国社会投资渠道太少,社会闲散资金总在找出路。所以中国版信托能够火了一段时间,但出现兑付问题之后就沉寂了下去,接着“信托”批上了互联网金融的外衣,包装成p2p后能够继续大行其道,到处吸储,也是因为社会闲散资金太多,没地方去。老百姓手里拿着明显在不断贬值的资金,放银行吧,央行利率一直在降,持续降息已成为社会共识。买股票吧,年中被坑了一把吓破了胆。想投资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又怕本金都收不回来,所以想来想去,还是买了保险,确切地说,应该是买了年金险和万能险,因为这两种险风险最小,收益又高。年金险一般一年期固定收益3.5%,两年期固定收益4.1%,而万能险一般主打三年期,结算利率在5.05%至5.5%之间,两年期也有,高的可以去到4.8%,并且万能险都有最低保证收益,在3.0%左右。所以在现在社会形势下,把钱存在保险,成了很多老百姓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保险公司这两年来保费规模能够快速增长的原因。当然,这跟费改有关,但费改的最大结果也是产生了目前的高收益险种。既然保险公司如此轻易就能融到巨额资本,而且成本还不高,那没有哪家保险公司不趁机扩大规模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不管保险公司以多低的成本融到资金,它总得投资啊,不可能放银行吧,本来这些钱就是从银行“买”过来的。但是目前经济下行,社会上收益高的投资标的特别有限,房地产市场也不被广泛看好,所以如何投资,投资什么就成了保险公司最大的难题。没什么可投资的项目,就得找项目,手握巨资的保险公司最终瞄上了股票市场。从趋势上讲,保险公司投资股市那是大势所趋,毕竟相比起欧美市场,中国保险公司在股市上的话事权还是很有限的,所以险资不断入市是个大趋势。加之股市暴跌给了险资机会,所谓机会是跌出来的这句话用在目前保险公司身上,真是恰当!财大气粗的保险公司可不会仅仅通过股市进行财务投资,由于股票市场的市场化规则,保险公司会把股市当成并购或者控制目标企业的狩猎场,他们想要的是资源的整合,甚至是某个行业的主宰,这才是实现暴利的有效途径。但是说到模式,有人会把当前保险公司的模式跟美国做对比,没错,巴菲特手上最大的公司是一家保险公司,但是中国当前保险公司的模式跟美国相比,我不敢说完全不同,但肯定是不同的,因为目前我们所说的保险,客户购买时关注的是收益而非保障,所以所谓保险其实就是另类的银行,只是借保险名义规避很多监管和摆脱银行所被束缚的条条框框,然后在股市上疯狂捕食罢了。而说到影响和意义,险资肯定会给中国经济带来非常重大的影响,目前前海跟万科的撕逼,仅仅只是一个现象的开始,接下来还会有很多险资通过股市夺权,甚至控制或颠覆某些行业,只不过他们所带来的,到底是一片狼藉之地,还是一个勃勃生机的市场,还有待时间来验证。
低利率集资,然后去做投资,投资收益大过于给付客户利率的都是收益。这叫“合法集资”
从郭广昌到宝能系:巴菲特的中国门徒,追逐“保险+投资” 文/秋源俊二最近的复星,因为郭广昌协助调查一事,引起了人们对“保险+投资”关注(可参考《》);这两天火热的“万宝之争”则是直接将保险业,推向了风口浪尖上。本文具体谈谈“保险+投资”,是怎样的一个思路,也剖析一下频频举牌背后的一些东西。巴菲特的投资+保险体系放眼全球,构成当下最让人欣赏的“保险+投资”模式,就是巴菲特了。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巴菲特的模式,是怎么一回事。在20世纪70年代,巴菲特一共购买了3家保险公司,并另外组建了5家保险公司。这些保险公司,为其以后的投资吸收了大量底层本资金。保险的本质,就是预算坏事件发生概率并计算其造成的损失。所以在保险资金进入公司的时候,资金就会有两个价值。√、先吸收后赔付产生的资金时间价值√、实际赔付额与预估赔付额产生的资金差额价值这两个价值,就构成了保险业所谓的“浮存金”。巴菲特就是依靠这些进行投资的。当然巴菲特在自己运用保险“浮存金”的方法上,有资金的特点。1、青睐于产险、再保险而不太喜欢寿险是这样的,巴菲特所青睐的险种,基本上在风险暴露(也就是exposure)方面是充分的,意味着风险是可以充分的被识别并计算的。保险的年限一般较短。而寿险则要考虑资金的两大风险:①、资金的时间风险寿险一般存续时间加长,利率风险,做不到精确预测,在精算师估算时候,难以可靠计量。②、长寿风险也就是预测人的寿命,这一点同上,难以预测。而产险或者再保险等其他非寿险类产品,计算风险则很容易。因此,巴菲特在选择险种方面,无形中就减少风险的不确定性,降低了整个系统的风险。2、持有大量现金及其等价物,完全覆盖保险业务负债以确保偿付。巴菲特在计算自己的安全线时,基本上全额覆盖“缓冲垫”,做的比较极端。不像很多基金,在设计时候,资产比较混合。通俗来说,就是巴菲特设计遵循非黑即白的原则,而国内的很多基金或者保险等金融机构,则存在“灰色”区间。(这两种风格,没有高下之分)也就是高流动性资产完全覆盖了“或有负债”。剩下的浮存金,就可以随意的投资于高风险的债券和股票。因此,这一方法,也就把巴菲特投资体系的“可控风险”,降到了最低。因此,我们就看到,巴菲特,这一老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慌不忙,也就不难理解。金融危机期间,持有巨额现金(其实那些钱,是全额覆盖保险产生的“或有负债”)。复星的保险+产业模式人们一向喜欢把复星和伯克希尔哈撒韦作比较。我想,无非就是保险+投资,这一个共同点。但是显然,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他们在保险和投资,这两端,都有区别的,分析如下:1、保险端复星投资了不少国外的保险公司,产险和寿险都有,对这两种资金,并没有做严格的区分和隔离。以利用保险资金巨大的、持续的现金流为主。但是现在,开始转型了,倾向于再保险。可能也开始有意识的降低系统风险。2、投资端在投资端,复星显然受到了“德隆系”的影响,做产业整合、产业投资。这也并不是偶然,毕竟在中国尚未成熟的社会,风口的改变,带来的机会比行业纵深发展带来的机会更多。而巴菲特,由于在美国,社会成熟,风口不会有多少改变。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流行”风口上的猪“这样的理论,但在美国很少见。因而,可以说巴菲特是以保险公司为主业的运营性控股公司,而郭广昌的复星,则是“以保险为跳板,追逐风口的产业投资公司”。对比下来,复星根据中国特色,进行产业投资,区别较大;但在保险方面,现在刚刚开始转型,后期趋同。宝能系与姚振华这家公司,由于了解的信息不是很全,可能分析存在偏差。显然,姚振华的前海人寿,是寿险类型。据腾讯的《棱镜》消息:腾讯财经《棱镜》从保险业内权威人士处获得的数据显示,前海人寿2015年3季度末的总资产大概在亿元左右。按照保监会最新规定,前海人寿对万科的最高投资金额为这一数字的10%。对于已经在万科身上花去约100亿元的前海人寿来讲,这意味着在后续的双方对战中,前海将因监管红线而不能继续提供资金弹药。其投资风格激进,也难怪被称为野蛮人。和巴菲特比较起来,保险+投资端,完全是两种不同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在保险端:主要以万能险为主,这种保险,非常灵活,不像产险那样,期限明确;(姚建华的保险端实在没法和巴菲特的保险体系比)可以任意支付保险费以及任意调整死亡保险金给付金额的人寿保险。万能寿险之“万能”,在于在投保以后可根据人生不同阶段的保障需求和财力状况,调整保额、保费及缴费期,确定保障与投资的最佳比例,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在保险端,宝能系确实比较野生和年轻;巴菲特保险体系,则老成而又劲道!在投资端:那就是典型上世纪,美国七八十年流行的杠杆收购,风格非常激进。我在前面的文章《》,介绍了KKR,就是那个时代诞生的。如果说宝能系是典型“快准狠”,巴菲特就是“慢准柔”。相对而言,宝能系非常稚嫩。最近关于宝能系有关保险资金运用的合规性,看了不少资料,但由于没有系统的、成体系的学过,希望各位积极打脸。(注:本文部分资料,参考阿尔法工场《巴菲特为什么不爱时间周期更长的寿险?》)作者 秋源俊二 微信公众号 QYJEQYJE
作为家庭风险和投资来看,保险+投资的模式,我已经用了15年,目前感觉还不错。本人是自由职业者,20岁开始缴社保,养老已经缴了15年,计划暂时停缴,看以后退休政策再决定是否续交。医疗缴了5年,这个不能停,继续。商业保险买了3份,包括万能险、终身寿险和1年期短险,保额35万,主要保的重大疾病和意外,保费6000多1年。家庭成员也都选择了类似产品。投资方面:没有定期存款,个人认为不需要,只准备了半年左右的生活费,在余额宝里,收入存余额宝,支出大部分刷信用卡,余额宝自动还款。家庭所有资金都在投资,目前略有收益,勉强跑过通胀。这样的好处非常明显,基本没有医疗压力,所有的家庭成员不至于生个大病就卖房,社保+医保的保额基本够,心理踏实,不慌。缺点是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这不就是变相的基金吗?用低利率的保险金来撬动股市的高利率回报。比基金很低付出却比它更好的收入。
简单的表达一下,利用自身企业控股的保险公司的可操纵资金去进行投资,对于投资而言是一种极好的融资手段。优点:1,可以说是公司做大做强后最有效快速的投资,融资速度快,融资量大,对于资金的操纵性强,可以适用于大型并购。复兴国际就曾经购买国外保险公司,利用保险公司的可操纵资金,进行投资,但更多是价值投资,大量持有股权。2,通过自家的控股的保险公司或投资银行的可操纵资产去进投资,量大,并且成本低,换言之负利率投资,关键是可以将投资利益最大化。倘若用自身企业的流动资金去投资,量小,速度慢,效果不明显,倘若用常规上市公司市场融资手段,还是不能满足快速扩张的需求,很难满足综合营业务经营与价值投资的大企业的胃口,倘若,与其他资本力量合作(其他保险公司,投资银行,金融机构信托等等)成立基金去投资,那么利益收获较少,会出现自己辛勤努力获得投资回报,最后大部分利润被其他机构分走的现象,复星国际曾经遇到此类状况3,完善自身企业体系,更有利于综合性经营,对于长期发展有利。4,综上在于融资速度快,量大,成本低,适用于快速扩张,利益收获程度高,说白了企业做到那种程度,这种选择性价比高。缺点:1,综合型企业中有金融保险业务,且此类业务占比较大时,风险性较大,对于金融市场涉足越深,受到金融市场负作用影响越大(当然正作用也越大)2,容易涉足一些法律上的问题3,有一个词叫牵一发而动全身,容易在金融保险业务收到冲击后,快速反应于整体,造成企业的整体动荡,但是这种现象只是初步不成熟阶段容易发生,参考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体系,十分成熟,互相保障,就可将风险极大降低,稳健发展。同时也可以参考长和系,综合性经营,重资产投资,同样稳健发展。PS:宝能和复兴的方式还是不同的,复兴更接近巴菲特那套,是对公司或行业的价值投资,而宝能更注重金融操作手段,当中也存在一些隐晦的问题,不能说的。
险资一直都是资本市场最大的买家,以前多是与金融机构交易购买债券、基金或银行存款等,与一般公众接触不多。但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放松,险资将会逐渐站上前台,将会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可以参照一下美国股神巴菲特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模式,最简单的说法就是“低成本集资,然后买买买”现在最火的莫过于AB啦,美国总统下榻的酒店都买了
先说结论,炒作这件事挺无聊的。不知题主指的是哪一个方面,本回答第一部分安利一下险资投资。我估计题主是想问自己要不要买保险,第二部分说一下个人对消费者买保险和其他金融产品的看法,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小明是一个开杂货店的,他手里有一万块闲置资金,于是他把钱存进银行,得到一笔利息。后来,他觉得这样赚的少,拿去买股票和债券,最后得到了更多的收益。保险公司就是那个小明。保险公司的资金(尤其是寿险,因为寿险保险期限普遍超过一年)是要拿去投资的。以人寿保险中的10年期生死两全保险为例,你交了保费,这十年你并没有遇到事故,那么生存保险这一部分会给付保险金。同时你给付的保费在这十年被保险公司用于投资,产生的利息的收入也会计入到保单的现金价值。其他的像保费计算,保额给付之类涉及精算和利息理论,就不在这里说了。寿险资金的投资期限往往较长,在资本市场上是很受青睐的。通过将资金投于资本市场,利用自身规模和专业上的优势赚取更多的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保险看成基金。不过,它和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基金有重要区别。------普通投资者所说的基金说白了就是自己不会投资,让别人帮忙管自己的钱。保险与基金的共性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副产品。一个家庭只有一个人有工作,全家有1万存款,后来家里的顶梁柱去世了,家里就只剩这一万块了。但如果拿出几千来买保险,那么人寿保险保证了家庭一段时间的正常生活。在这个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投保人交的钱可以用来投资,于是,加入金融属性的人寿保险就成为了我们市面上见到的人寿保险产品。所以,有的极端些的理论专家认为过于专注金融的这些保单并不能称之为保险。回到题目,我认为对于大众投资者,如果买保险是为了赚钱赚钱再赚钱,那么''从理论上讲'',大可不必,因为保险的最初本质并不是用来赚钱的,至于说什么巴菲特,有点钱的人给自己买份保险,防止风险乃至避一避税(一直有保险能避遗产税这种说法,了解不多,有兴趣请自行查阅资料),一点都不奇怪,人寿,意外,疾病乃至财产保险本质上是用来解除身后之忧的。想赚钱的话更纯粹的金融产品完全可以做到。当然了,保险公司毕竟是专业的金融机构,保险自然是可能赚比别的金融产品更多的钱的。对于普通人来说,保险也好,股票也罢,老老实实的比较金融产品的保底和预期收益率以及产品期限就够了。
这其实很好理解,假如像前海这样的公司现在用一个人来代替,好比前海向很多人借钱,然后说你钱在我这里哟给你每年6%左右的回报,在现在银行利息很低的情况下,很容易借到钱,然后借的钱多了,不好统计,就干脆把这一类的借钱方式统称为万能险,以相对较为低廉的利益吸引了很多的资金,归还的周期呢又很长,但是借钱的原因还是为了赚钱啊,又不是做公益事业,所以为了还利息,也为了自己能赚钱,前海就把很多的钱投到哪些盈利很好的行业里面的龙头股票,你要想呀,我把这家公司买下来大部分,这样我不就能控制股价了嘛,再说了就算股价没有涨的很快,我可以决定每年多分点红啊什么的,想想还是很美好的呢,谁让我聪明呢,是吧。再说了现在股市经历了大跌吧,股票的价格都很让低啦,我就买买买,有钱任性,哈哈哈
所谓投资加保险就是:用百分之八十的仓位买中字头的股票,用百分之二十的仓位买保险,股票跌了就跳,一赔四的赔率怎么会亏。
众筹炒股实现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金内部收益率计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