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厂细纱单锭机重量沉哪方面原因

细纱常见故障维修,中国纱线网纺织论谈:
==选择会员类型==
纱线供应商
纱线采购商
人才企业会员
人才个人会员
个人中心会员
欢迎 Guest
标题: 细纱常见故障维修
& &&&&  发表于
11:43&&&&&&
细纱维修的帖子不少,并不系统、条理。希望细纱专业人士出来交流一下,共同提高。
& &&&&  发表于
11:52&&&&&&
细纱机械结构简单,电路控制不是很复杂。但它机台多、高速、易损,故问题也多。建立这个帖子的意思就是让大家交流,提出问题共同解决。新手初出茅庐,好多问题不知如何办理。老师傅、高手出来共同商榷,谢谢大家!
& &&&&  发表于
12:48&&&&&&
歪锭子是检修工常做的活。在动态运转情况下,如何判别歪锭子?
& &&&&  发表于
20:06&&&&&&
请教了几位师傅,大致从以下方面下手:(1)先看气圈是否正,一般情况下,气圈不正,可能性较大。(2)通过导纱板虾米螺丝瞄准顶尖,看纲领四周是否均匀。(3)大纱时,看看和纲领的间隙是否均匀。(4)经验很主要,多看、多动。
请高手补充。
& &&&&  发表于
20:15&&&&&&
楼主继续发表,谈深一些,细一些,楼主不妨先将细纱单锭断头方面讲一下,最好由吊锭讲至锭带、锭子。
& &&&&  发表于
18:15&&&&&&
谢谢鼓励,我会尽力。
这几天有点时间,愿和大家交流。
& &&&&  发表于
18:26&&&&&&
粗纱架大致分三类:木锭、托锭、吊锭。
木锭在老机型较多,如、旧进口机型,现大多淘汰。
托锭在A512、513、FA502上部分使用
吊锭可以说统治了现代环锭细纱,国产进口都有。国产有DD1、DD2等,基本可供棉、毛、化纤及其它纤维的使用。
& &&&&  发表于
19:24&&&&&&
木锭损坏主要有,磁碗(玻璃碗)脱落、破裂、歪斜等,再下来就是木锭磨损、断裂、变形等。木锭的可靠性较好,但安装精度较严、木材消耗多、不利于大卷装。
托锭在A512、A513用的较多。因螺丝用的多,可靠性差点。维修主要有托脚歪斜、松动,锭腕磨损、脱落、损坏等。以前查完好时,可以说100%的要出问题。运转一段时间后,维修工的工作量较大。
吊锭是模仿国外制造的,过去的吊锭可靠性最差。有时一台一天要更换十几个,记得当时六台FA502的吊锭堆了一堆。只好义务劳动组合装配,每星期六都不闲。现在好了,损坏率降了。去年安装,好些厂连配件都没有准备。
& &&&&  发表于
19:33&&&&&&
为减少粗纱条的意外伸长、提高纱线质量,现在好多公司已将老设备的托锭改造为吊锭。
& &&&&  发表于
20:24&&&&&&
DD2型吊锭在棉纺或棉型纺纱用的较多,生产厂家不少,质量良莠不齐。
粗纱脱圈在个别锭子时有发生,如何解决?
& &&&&  发表于
20:54&&&&&&
细纱吊锭的改造根据我公司的生产规模使用吊锭10万多枚。由于粗纱卷装的不断加大,原有吊锭的载荷能力已满足不了大卷装的需要,导致每年吊锭损坏量高达2万只以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再加上原有吊锭内防尘罩防尘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对吊锭进行了改造。(1)改造吊锭上部的内防尘罩。原吊锭上部的内防尘罩如图1所示。由于圆形弹簧槽的高度日。大于或等于中 D:fL的高度 ,使飞入弹簧槽顶部的积尘通过中心孔进入吊锭内部附着在吊锭弹子和弹子轨道上,导致吊锭弹子生锈、运转不良,使粗纱产生意外牵伸,形成细纱长细节,进一步发展使粗纱在纱架上被拉断。为此我们将防尘罩改为如图2所示,中 C,4L高度h,大于圆形弹簧槽高度h。,使飞人防尘罩顶部的积尘从顶部散落到四周,排出罩外,积尘不能从中心孔进入吊锭内部,大大提高了密封效果。(2)随着设备的不断更新,粗纱卷装由原来的D150 mm x 300 mm、重量为1.1 kg发展到D150 mm×400 mm、重量为1.6 kg。单靠5个直径为4 mm的弹子,在塑料轴承架上运行,弹子轨迹出现明显的轧痕,为此我们将吊锭轴承改为用8个直径为4.5 mm的弹子与塑料轨道组成的轴向推力球轴承,取消塑料球架,增加弹子与轨道的接触点,使载荷提高70% 以上。(3)在维修时我们发现吊锭的轴承弹子附着灰尘后容易生锈,运转不良,为此我们将普通抛光弹子更换为经过镀铬处理的直径为4.5 mm的弹子,提高了弹子的耐用程度,延长了吊锭的使用寿命。图I 改造前吊锭上部的内防尘罩图2 改造后吊锭上部的内防尘罩经过以上改造,有效地保护了吊锭内的塑料轴承,使细纱吊锭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4年提高到了10年以上。载荷能力也提高了70% ,完全
& &&&&  发表于
13:11&&&&&&
& &&&&  发表于
13:11&&&&&&
& &&&&  发表于
13:19&&&&&&
经纬合力DD7吊锭吹得不错,用过的说说。
(转)该产品克服了原来DD型产品无级调整存在惯性的缺陷,达到了无需调节可纺高支纱和低支纱的效果,扩大了纺纱范围。纺出的高支纱和低支纱均能达到国家标准。去年底,该产品在世纪天虹公司投入试用,用户反应良好。今年年初,世纪天虹公司为供越南的144台细纱机项目与合力二厂签订了DD7吊锭的供货合同,总计14万套吊锭,为该产品进一步打开市场奠定了基础。
& &&&&  发表于
13:26&&&&&&
细纱机上运行过程中,歪锭可以通过用手指弹还感觉& 当然弹的时候感觉重的不一定就是歪锭 但是歪锭一定会是比较重的& 再一个就是观察纱穗 歪锭的纱穗一般来说都会比正常纱穗来得毛
& &&&&  发表于
23:32&&&&&&
cfwinner,你好!实际操作我是外行,仔细说说。如何弹?歪锭纱大部分是毛羽,至少毛羽较多。
& &&&&  发表于
23:38&&&&&&
小卷装可以四列,大卷装是六列(三个备用吊锭)。使用吊锭简结、方便,可靠。意外牵伸和脱圈只是个别,调整适当张力即可。
& &&&&  发表于
00:14&&&&&&
从锭子的正上方下看不在纲领的正中就是歪锭子,可能是锭子不居中可能是纲领板不平或走动了
& &&&&  发表于
17:39&&&&&&
FA502车头中转动齿:86牙为何易损?这是502细纱机的通病!
& &&&&匿名 发表于
20:04&&&&&&
还有FA 503的最后一个轴承。大家说现在最后一的轴承托脚放上假培林然后把螺丝螺丝松了在紧上让托脚顺着轴的劲怎么样呀?
& &&&&  发表于
20:53&&&&&&
我们这儿的FA506断罗拉座是怎么回事呀?加压正常,8台车断了5个罗拉座了,请高手指点一下。
& &&&&  发表于
20:59&&&&&&
是不是操作问题,车间生活不好做,罗拉缠花缠断的吗?
& &&&&  发表于
21:55&&&&&&
回20楼。那样也可以我门试过的。但是要解绝实际问题还得向里穿一下标准轴。21楼罗拉座是在安装时没做好吧?要不是不可能短这么多的。可以拉一下边线看看是不是一致呢。(具体在那个位置断的呢?)
& &&&&  发表于
23:50&&&&&&
20楼:假培林上了后,正常情况应无问题。但头墙板歪斜、轴承座精度不够、罗拉做的不合格等,就会有问题。具体情况视现场看后确定,不能草率下结论。
& &&&&  发表于
23:53&&&&&&
21楼:断罗拉座是什么地方断,摇架支杆处还是前罗拉后靠山。具体点,好帮你处理出主意。
& &&&&  发表于
23:58&&&&&&
19楼:你厂的502是谁家的,好像不是通病。86牙损坏有何特征?齿面磨损还是轴承孔?
& &&&&  发表于
08:55&&&&&&
楼主请继续主持。
& &&&&  发表于
21:09&&&&&&
做为机修工,在粗纱架、导纱杆至喇叭口出现的故障一般是螺丝松动较多。一般情况下,每隔一个星期或半个月仔细检查一次。这是喜细活,马虎不得。
& &&&&  发表于
21:22&&&&&&
吊锭螺丝松动,粗纱间会碰撞摩擦产生意外牵伸或断头。
导纱杆螺丝松动,可能会造成导纱杆脱落、抖动等故障。
导纱喇叭口松动,粗纱易跑偏造成断头或出硬头。不易被吸入笛管,打断邻纱。
& &&&&  发表于
09:50&&&&&&
检修工的工作重点一般在牵伸、卷捻和车头部分,而且是逐步挨个检查。费时、费事、费力且需一定的经验和理论知识。
牵伸部分的组成 :摇架、前中后三根罗拉、前后皮辊、上销、上皮圈、隔距块、喇叭口、紧张罗拉、下销、下皮圈、笛管,还有的有后绒辊、集合器、压力棒等。
牵伸部分要求各部分零件位置正确、灵活、无损坏。纱条运行在皮圈、皮辊、罗拉动程之内,动程中心和罗拉中心基本一致。
& &&&&  发表于
09:56&&&&&&
& &&&&  发表于
09:57&&&&&&
& &&&&  发表于
10:08&&&&&&
很好,细纱修机有地方学习了。
& &&&&  发表于
11:45&&&&&&
摇架:摇架是专业厂组合制造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大问题。在大型纺纱厂保全每三到五年大平车时,有专业小件工拆开测量维修。平时某零件损坏时,更换即可。小厂一般是临时购买,不备现货。现一般棉纺、棉型化纤企业都用国产YJ2系列弹簧摇架、YJQ系列气动摇架。
参看细纱摇架讨论,
& &&&&  发表于
12:18&&&&&&
楼主继续――――――
& &&&&  发表于
12:29&&&&&&
YJ2-142系列摇架的调整和使用
YJ2-142系列弹簧加压摇架包括YJ2-142型、YJ2-142A、C、D、E、F、H、T型共八种产品,其中F型为长短胶圈或双短胶圈牵伸形式,E和H型为不同形式的紧密纺。棉纺厂使用最多的是YJ2-142型、YJ2-142A型和C型三种摇架。除上下罗拉直径、掀起角度、平行度调节装置、罗拉压力等设计参数配置稍有不同外,其外形尺寸、安装尺寸等均基本相同,因而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今天重点就国内棉纺厂使用很多的YJ2-142C型摇架的安装调整使用中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及使用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谈些个人肤浅看法和大家探讨交流,以期真正用好该型摇架。
YJ2-142C型棉纺细纱摇架,是我国纺织机械制造行业在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在消化吸收国内外摇架的优点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科研攻关获得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制造并推广使用的一种新型摇架。该型摇架具有加压稳定、锁紧可靠、平行度好、操作方便等优点,能适纺粗、中、细支纱,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棉纺细纱牵伸装置,已被国内许多棉纺厂广泛采用。
二、摇架的安装调整
新机安装、老机牵伸改造或大平车时,摇架的安装应在罗拉进出、高低、隔距、罗拉座垂直及左右位置初步定位后进行。安装过早,会使罗拉座定位不便;安装过迟,紧固螺钉时带动罗拉座高度、角度发生变化,会影响罗拉的平装质量。
1、前中后罗拉加压力值的选用
前中后罗拉的加压力,应按原料、纺纱品种和纺纱工艺的要求来确定。
1.1前罗拉加压力值的选用
前罗拉可在100(无色)、140(绿色)、180(红色)N/2锭三种压力值之间选用,另有60(白色)N/2锭的压力值是在摇架半释压状态下专供长时间停车时使用,有利于保护胶辊和再开车时少断头。
(YJ2-142型、YJ2-142A型无60N/2锭的压力值)
1.2中后罗拉加压力值的选用
当中后区加压结合件上的调节块顶面略低于摇架支架顶面时,中后罗拉加压力值分别为100 N/2锭、120N/2锭即低压力位置;当调节块顶面沉下去而明显低于摇架支架顶面时,中后罗拉加压力值分别为140 N/2锭、160N/2锭即高压力位置。(YJ2-142型、YJ2-142A型摇架中后加压力值分别是100、140N/2锭均不可调)。
2、前中后罗拉加压力值的调整
2.1前罗拉加压力值的调整方法
调整前罗拉的加压力在摇架卸压状态下进行,利用调压扳手,插入前加压杆前端的调压块凹槽内,向前或向后转动调压块,通过改变其位置而得到所需的加压力值。
2.2中后罗拉加压力值的调整方法
&&调整中后罗拉的加压力是在摇架掀起时进行,先检查中后压力调节块处于何档位置,再用专用调压扳手插入中后压力调节块的四方孔内,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中后压力调节块,通过改变其高度而得到所需之加压力值。当从低压力位置向高压力位置调节时,专用扳手只要顺时针旋转90°即可;而从高压力位置往低压力位置调节时,专用扳手只能逆时针旋转90°回复。
3、上罗拉隔距的计算与调整
3.1上罗拉隔距的计算
按照摇架使用说明书中相关技术参数,即相对于各自对应的下罗拉中心而言,前上罗拉前冲2mm、中上罗拉后移2mm,后上罗拉居中,并根据由纺纱工艺确定的下罗拉中心距,换算出上罗拉隔距规上的隔距尺寸,当配用SX2-6833系列上销时,其上罗拉隔距的计算,一般可参照下列公式进行。
公式1:L1=191.5mm-HF1&&&&&&& L2=173.3mm-HF1-VF1
公式2:L1==HF1+0.5mm&&&&&&&&& L2=HF1+VF1+19mm
式中L1为中上罗拉隔距&&&&&&&&&& L2为后上罗拉隔距
HF1为前中下罗拉中心距&&&&&&&&& VF1为中后下罗拉中心距
3.2上罗拉隔距的调整
计算出上罗拉隔距尺寸或直接调整到使上下销前沿基本对齐定位后,再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并调整好上罗拉隔距规上L1和L2的隔距尺寸,就可校正上罗拉的隔距了。
调整方法:摇架卸压掀起手柄与摇架体成31°时,将上罗拉隔距规放在摇架体顶面以钩住摇架体后端面为基准(采用另一种工具则以摇架体前端顶面上Φ7mm孔为基准,调整方法相同),松开摇架体顶面上两个M6内六角螺钉,分别使中、后区加压结合件沿摇架体内的长槽滑动,使M6内六角螺钉的Φ13mm圆柱头接触上罗拉隔距规的定位块后,拧紧M6内六角螺钉,再用0.10mm塞尺片检测接触处间隙,插不进为好,但在取出上罗拉隔距规时,手感觉应不太紧为宜,上罗拉隔距即调整完毕。按同法调整其余摇架的上罗拉隔距达到标准。
3.3关于中上罗拉隔距公式L1与上下销前沿对齐问题
各摇架制造厂推荐中上罗拉隔距公式L1也不尽相同,有下面几种:
以工具钩在摇架体后端面为基准的有:
①&&&& L1=191.5mm-HF1& ②L1=192.5mm-HF1& ③L1=193mm-HF1& ④L1=193.5mm-HF1
以工具插入摇架体前端顶面上Φ7mm孔为基准的有:
⑤L1=HF1+0.5mm&
以上各公式中的常数来源和依据未见报道和介绍,也未见制造厂在摇架使用说明书中作过阐述。
笔者曾在多种型号细纱机上对YJ2-142A型和C型和SKF PK225型、PK2025型摇架作过多次测试和纺纱实践,发现由于摇架测算基准、零件冲制和装配精度、下销形式及插槽位置、目光误差等因素,当下罗拉Φ25mm、前区下罗拉中心距≤43mm、前胶辊直径≥30mm、不使用集合器时,按上述②③④公式L1计算的尺寸调整好中上罗拉隔距后,上下销前沿对齐有2mm左右的差异(应做到基本对齐),一般均为上销前移而碰前胶辊。在相同条件下,采用上述①⑤公式L1计算的尺寸调整好中上罗拉隔距后,上下销前沿对齐能基本符合要求。将上罗拉隔距规放在Φ7mm孔中为基准较钩在摇架体后端面为基准的精确性要好值得借鉴。
按各公式L2计算的后上罗拉隔距尺寸校正后能基本符合要求。
4、摇架工作高度的调整
新摇架安装,平车或维修时,调整摇架工作高度必须在摇架高度规不碰绒辊弹簧底端的前提下 ,且在一侧或左右各有5套摇架呈加压状态下进行,不要单独调整一套,加压一套。
调整方法:在加压状态下,用摇架高度规测量摇架体前端部凸肩与前加压杆顶面之间的间隙,当摇架工作高度有差异需要调整时,其操作顺序是:先将摇架卸压,松开摇架的固定螺钉,向后推动摇架使摇架推到不能转动为止,再将手柄向下压,若感到压力较大时,切勿强行压下手柄,应退出高度调节螺钉,直到手柄能轻松压下,再用摇架高度规检测调整(调节螺钉每调节一次就应用摇架高度规检测一次),直到摇架高度规的3mm端能插入(不要用力过大插入)而3.5mm端插不进,并拧紧固定螺钉(为操作方便、省时,调整时可以3mm端为基准)。为防止一次调整后有变动,必须再连续做卸压加压2~3次,同时检测摇架工作高度是否正确,有变动时,按上述方法调整到标准,这是静态调整。待全台摇架工作高度调好后,先开车十分钟,在运转状态下,再逐套复查一次,这是动态调整,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动态调整后的摇架工作高度是能符合实际生产要求的。最后还应检查整台摇架固定螺钉和调节螺钉有否松动。
因翻改品种或调换不同直径前胶辊后需重新调整加压力,必须检查摇架工作高度,如原为140N/2锭,当调轻为100 N/2锭后,摇架工作高度就比原状态约增大0.15mm,反之,则约减小0.15mm。而前胶辊直径比原直径增大1 mm,如从 Φ28mm增大到Φ29mm时,其工作高度比原来约小0.3mm,压力增大约5-7N/2锭;反之亦然,必须重新调整摇架工作高度到3mm。
总之,前胶辊直径和摇架工作高度的大小,都会直接影响压力的大小,应注意掌握。
5. 出硬头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纺纱时出硬头,究其原因就是牵伸力大于握持力。加压过轻会造成出硬头,但这不是唯一的原因。在纺纱过程中,为消除出硬头现象,切忌采用调低摇架工作高度即<3mm的高度,甚至低到无间隙来达到增大加压力,从而增大握持力的不恰当做法。这样会使摇架加压弹簧长期处在压并状态,最终带来摇架压力衰减缩短使用寿命,也会使用电增加、机件加速磨损、罗拉产生扭振等不良后果。
消除出硬头现象,除原料、运转操作、温湿度等因素外,同样要从工艺和设备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查找原因以解决出硬头现象。
工艺因素造成出硬头的特征是:发生的面较广、来势较猛影响较大,必须及时处理解决。
工艺方面造成出硬头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见表1。
设备因素造成出硬头的特征是:发生的面较窄,往往集中在个别机台或个别锭子,平时应加强巡回检修,及时消除。
设备方面造成出硬头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见表2。
在解决出硬头过程中,工艺和设备部门应各自先检查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必要时双方相互配合,共同查找原因及时解决。
表1&& 工艺因素造成出硬头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造&& 成&& 原&& 因&防&& 治&& 方& 法&1.粗纱捻系数太大&1.减少粗纱捻度,调整粗纱捻系数&2.粗纱定量太重&2.适当减轻定量&3.粗纱回潮率太高&3.适当降低回潮率&4.前罗拉加压太轻&4.适当增加压力&5.后牵伸倍数太小&5.适当放大后牵伸倍数&6.后区罗拉隔距太小&6.适当放大中后罗拉中心距&7.钳口隔距太小&7.适当放大钳口隔距&
表2& 设备因素造成出硬头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造&& 成&& 原&& 因&防&& 治&& 方&& 法&1.金属上销严重变形&1.重新整形或调换上销&2.金属上销弹簧太硬或弹簧滑出上销槽&2.调换上销弹簧或重新安装好弹簧入槽&3.钳口隔距块缺少或错用&3.补装或调换正确的钳口隔距块&4.摇架加压力值标定太轻&4.按工艺要求调整加压力值一致&5.摇架工作高度显著过大&5.调整摇架工作高度到3mm&6.摇架销轴或矩形螺母松动滑出摇架座&6.重新铆牢(或调换)销轴或矩形螺母&7.下销位置显著过高&7.下销平面部分相对于前罗拉表面最高点-0.20mm&8.胶辊:硬度太高、表面太光滑、直径太小、严重中凹、涂层太厚或不匀、涂料过期、胶辊或中铁辊轴承磨损、缺油或加油过多造成胶辊回转滑溜,转速不匀等&8.调换合适的胶辊或胶辊轴承,严格涂料操作管理,正常加油周期和加油适量(油脂刚溢出轴承侧面),确保导纱横动装置有效和适量宽度&9.胶圈:太厚太硬、内径大小不一、表面有油污、严重中凹或变形、上下新胶圈同时使用等
&&9.控制胶圈总厚度和内径尺寸,按上薄下厚原则合理选用,新旧胶圈搭配使用,及时调换不良胶圈。不用油污手拆装胶圈&10摇架左右定位不正,粗纱离胶辊边缘太小&10.导纱动程宽度控制在8-10mm间,粗纱离胶辊边空不小于3mm,喇叭口中心与罗拉沟槽中心对正,上罗拉与下罗拉沟槽对正,下胶圈跑偏<3mm,前中后下罗拉无明显长短差异&11.摇架支杆轴位置低于下罗拉表面&11.修正或调换支杆轴或支杆轴座&12.摇架固定螺钉或调节螺钉与矩形螺母配合过松而滑牙。&12.调换不合格的螺钉或矩形螺母。&
6、前上罗拉平行度的调整
前上罗拉与前下罗拉的平行度是影响成纱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已有的自调平行结构外,该型摇架在前加压区更新了平行度调节装置,运转中能使平行度保持良好的状态(产品出厂前已经检验,若非人为造成变动,勿要任意调节平行度)。
调整方法:开车时,以前下罗拉为基准,用平行度测量工具,检测对前上罗拉的平行度。若前上罗拉的平行度大于0.3mm/70mm时,用4mm方形专用扳手插入摇架体前端顶面上Φ7mm孔中的四方孔内,通过转动具有偏心四方孔的上定位帽(前加压弹簧上定位用),达到改变弹簧的刚度中心,起到调节平行度的作用。(YJ2-142型、YJ2-142A型摇架,由于设计制造、零件冲制及装配精度,胶辊性能及状态的差异,须条结构的不一致性等因素,前上罗拉平行度的调整,尚不能达到如YJ2-142C型摇架的精确度)。
三、摇架的操作使用
主要是摇架的加压与卸压和上罗拉的装卸方法,操作使用中尤应注意下面两点:1.摇架加压时应慢慢用力加压,当感到压力较大时,切勿再强行压下手柄,应退出高度调节螺钉重新调整,防止手柄压弯变形或脱焊而报废。2.卸上罗拉时,切忌用单手握住一端强行扳下,如此操作易造成加压杆变形握持档磨灭,夹簧脱落影响摇架精度。应用双手握住上罗拉,拇指向后推动夹簧底部,上罗拉即可方便地卸下。
四、钳口隔距块
钳口隔距块的作用是使上销钳口板与下销平面间保持一定间距,既能使纱条有效通过又要对纤维运动有一定的控制力,以充分发挥弹性摆动上销的作用。
1. 钳口隔距块的测量方法
YJ2-142系列摇架配用SX2-6833系列上销的钳口隔距块形状主要有两种:即“V”形和“U”形。“V”形钳口隔距块的测量方法是以斜边为基准,用游标卡尺测量钳口隔距块(装上销处)的下角之间的垂直距离,即为钳口隔距块的实际尺寸。而“U”形钳口隔距块则以圆弧上的任一点(即90度范围内)为基准,测量钳口隔距块(装上销处)的下角之间的距离,即为钳口隔距块的实际尺寸。这两种测量方法经生产实践证明是可取的,能测得真正体现工作时钳口隔距的实际尺寸。&&&
“V”形钳口隔距块使用时,与下销平面呈面接触; “U”形钳口隔距块使用时,与下销平面呈线接触。许多厂的生产实践证明:“U”形钳口隔距块由于与下销接触合理,加工也较方便,故较 “V”形钳口隔距块为优。目前,钳口隔距块的材料选用差别大、制造精度较差,主要是尺寸误差较大,使用时有的呈倾斜状,用塞尺片检测时,一端插不进,另一端则能插入,误差有0.6mm之多。故使用厂在外购钳口隔距块时一定要严格把好质量检验关。
2. 钳口隔距块的配用要求
钳口隔距块的大小,是根据纺纱原料性能和所纺品种工艺参数等来决定。在保证质量不增加前罗拉负载和不出硬头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小规格的钳口隔距块。纺化纤或混纺产品时,钳口隔距块可比纺纯棉的适当放大一档(0.25mm)。试验表明:钳口隔距块如配置适当,条干CV值可下降0.2&#037;以上 。同一规格的钳口隔距块应是同一颜色,便于工艺管理。
随机提供的钳口隔距块一般规格较少间距较大,可在间距较大的两种规格间再行增添适合所纺品种的隔距块。纺高支纱或超高支纱选用2.0mm隔距块时,上下胶圈总厚度可选用1.8~1.7mm,其钳口工作高度在0.2~0.3mm,要特别注意钳口隔距块尺寸的正确性,其工作部位的尺寸误差应控制在0.1mm以内。
表3系某厂使用YJ2-142系列摇架配用SX2-6833系列上销时,不同纺纱品种参考选用的钳口隔距块尺寸(上下胶圈总厚度2mm)。
表3& 不同纺纱品种钳口隔距的选用参考
线密度(tex)&英制支数&钳口隔距块(mm)&146~32&4 S~18S&4.5~3.5&29~20.8&20S~28 S&3.5~3.0&19.5~14.6&30 S ~40 S&3.0~2.6&13.9~9.7&42 S ~60 S&2.6~2.3&9.7以下&60 S以上&2.3~2.0&
五、摇架的检测维护与日常管理
做好摇架的检测维护与日常管理工作很重要,这对正常摇架的工作状态延长摇架使用寿命,充分发挥摇架的优越性能纺出优质细纱将会带来很大好处,应认真做好下面各项工作。
1、摇架整体精度是由各零件的尺寸精度来保证的。对使用一段时间的摇架、上销,应定期进行检查。原则上不要随意拆卸摇架的各零部件,尤其是铆紧的销轴(如Ф10mm销轴)、薄壁零件(如后加压结合件)、弹簧等,以免影响摇架的整体精度,缩短使用寿命。对摇架机械性能的检查,主要以检测结合件为主,如压力检测,可采用:YDF-2型整体摇架测力仪或FA-Ⅱ型测力仪在车上进行。检测成套摇架的压力值行业标准为F+15&#037;N/2锭(F为摇架压力名义值),一般无需拆开摇架来检测单只弹簧压力值。
2、支杆轴应编号做到对号入座,防止混乱装上车后出现更大误差,造成费工费时。
3、摇架应由维修人员分区域负责,每天上班后应先对有异常摇架(已造成空锭)及时检查修正。
4、结合重点检修机台,检查摇架压力标定和摇架工作高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5、必须使用规范的工具调整摇架,任何非规范工具的使用将会降低摇架安装质量或存在安全隐患。
6、调整摇架工作高度时,摇架体前端部凸肩与前加压杆顶面之间的间隙切忌小于3mm,也不要一发现出硬头就采用调低摇架工作高度来解决,这会大大缩短弹簧的使用寿命。
7、金属上销应定期检查整形;碳纤上销应定期检查或调换支撑小弹簧。无论拆下或装好上胶圈的上销应整齐放置在专用容器中,切忌乱丢乱放重压磕碰造成人为变形。
8、拆卸上罗拉时切忌单手握住一端强行扳下,应双手同时操作。
9、对销轴及摇架座、摇架体等经过分解检修过的摇架宜集中在一台车上使用(可做漆记),不要扩散在其他机台上,便于管理和保证质量。
10、设备大修时,应将拆下的摇架用压缩空气吹净内部积花,同时检查Φ7mm和Φ10mm销轴、矩形螺母是否松动滑出摇架座、摇架体与摇架座的间隙配合是否偏紧、锁紧是否可靠和手柄、手柄球、加压杆、夹簧、绒辊弹簧、上销弹簧等是否变形、磨损、松动、歪斜、失效并及时修正或调换。摇架拆下后应整齐放在室内或不影响车间文明生产的地方。
六、摇架调整使用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
目前国内有二十多家纺机制造厂生产YJ2-142A型和C型摇架供棉纺厂使用,但质量和价格参差不齐。笔者在学习调查和探索使用过程中也碰到过一些问题,其中有的是制造厂原因,大多则是棉纺厂使用不当所致。这些问题并不是每个厂都存在,可能有多有少,有深有浅。以下就摇架调整使用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作一分类叙述(供参考)。
1、摇架整体歪斜
1.1摇架支杆轴与摇架座的成型孔配合间隙大,或由于拧紧摇架的固定螺钉时用力太大,未先松开摇架的固定螺钉而强行调节高度调节螺钉造成摇架座的成型孔变形。处理方法:调换不合格摇架支杆轴或摇架座。
1.2摇架座上的矩形螺母松动滑出摇架座。处理方法:重新铆牢矩形螺母两端面或更换摇架座。
1.3摇架座上的Φ10mm销轴松动滑出摇架座。处理方法:重新配装或铆牢Φ10mm销轴(尺寸可控制在Φ10+0.04 +0.01mm)或调换摇架座结合件等部件。注意:修理时面对摇架,摇架座上左侧的Φ10mm孔比右侧的稍小些,销轴应从摇架座右侧的Φ10mm孔插入,方向不能搞错!
1.4前下罗拉至摇架支杆轴的中心距差异大或摇架支杆轴座螺钉松动使座下移。处理方法:重新按工艺要求校正隔距后拧紧摇架支杆轴座固定螺钉。
1.5摇架支杆轴两端的Φ9mm沉头孔或摇架支杆轴座上M8螺孔位置前后左右差异大。处理方法:调换相关部件并重新校正前下罗拉至摇架支杆轴的隔距。
2、前上罗拉不平行
2.1前加压弹簧端面与定位帽接触不密合。处理方法:开车时用专用扳手插入摇架体前端顶面上Φ7mm孔中的四方孔内旋转调节使其密合或调换前加压弹簧。
2.2前加压杆扭曲变形。拆卸前胶辊习惯单手操作强行扳下,摇架卸下后乱丢乱放任意碰撞或人为地扭扳加压杆来调整不平行。处理方法:切实做到拆卸前胶辊应双手同时操作;不扭扳加压杆;摇架卸下后应妥善整齐放置或调换前加压杆。
2.3前加压杆握持部位内侧接头不平整,夹簧安装后呈歪斜状。处理方法:拆除夹簧后用锤轻敲前加压杆握持部位内侧接头,使接头平整。
2.4前加压弹簧垂直度或弹簧两端面的平行度不好。处理方法:调换前加压弹簧。
2.5前夹簧变形弹性失效加压杆握持档磨灭松动。处理方法:调换前夹簧或前加压杆。
2.6摇架座上的Φ10mm销轴松动滑出摇架座。处理方法:重新配装或铆牢Φ10mm销轴(尺寸可控制在Φ10+0.04 +0.01mm);或调换摇架座结合件等部件。注意:修理时面对摇架,摇架座上左侧的Φ10mm孔比右侧的稍小些,销轴应从摇架座右侧的Φ10mm孔插入,方向不能搞错!
3、前罗拉加压力过轻
3.1摇架座上的Φ10mm销轴松动滑出摇架座。处理方法:重新配装或铆牢Φ10mm销轴(尺寸可控制在Φ10+0.04 +0.01mm)或调换摇架座结合件等部件。注意:修理时面对摇架,摇架座上左侧的Ф10mm孔比右侧的稍小些,销轴应从摇架座右侧的Ф10mm孔插入,方向不能搞错!
3.2前加压弹簧长期处于压并状态,造成弹簧疲劳压力衰退。处理方法:调换前加压弹簧。
3.3摇架工作高度太大(即摇架工作高度>3.5mm以上),高度越大,加压力就越轻甚至为零。处理方法:重新调整摇架工作高度到3mm。
3.4前加压杆中间下凹呈“”形弯曲。处理方法:调换前加压杆。
3.5压力标定太轻或调重压力时调压块未调整到位。处理方法:重新调整压力符合纺纱工艺要求,并调整摇架工作高度到3mm。
3.6顶销长度偏短,加压后压力偏小或无压力。处理方法:调换顶销。
3.7前胶辊直径太小,加压后造成摇架工作高度间隙过大压力减轻。处理方法:调换前胶辊以适应设备和纺纱生产要求并调整摇架工作高度到3mm。
3.8摇架支杆轴位置低于下罗拉表面。在造成后罗拉压力增大的同时,也会使前罗拉加压力减轻。处理方法:修正或调换摇架支杆轴或支杆轴座。
3.9调整摇架工作高度时,未松开摇架的固定螺钉而硬调高度调节螺钉造成固定螺钉位移。经多次加卸压后摇架就会松动,摇架工作高度会变大压力减轻。处理方法:松开固定螺钉重新调整摇架工作高度到3mm。
3.10摇架支杆轴V形槽角度小,造成调节螺钉碰V形槽侧面而拧不动,致使压力调整不到位。处理方法:调换摇架支杆轴。
4、前罗拉加压力过重
4.1摇架工作高度太小甚至为零(即摇架体前端凸肩碰到了前加压杆顶面)。高度越小,加压力就越重,甚至手柄压不下去。处理方法:摇架卸压后,松开摇架的固定螺钉,将高度调节螺钉退出几牙,加压后重新检测调整摇架工作高度到3mm。
4.2前胶辊直径太大,加压后会使摇架工作高度变小压力增大。处理方法:调换前胶辊以适应设备和纺纱生产要求,并调整摇架工作高度到3mm。
4.3压力标定太重或调轻压力时调压块未调整到位。处理方法:重新调整压力符合纺纱工艺要求,并调整摇架工作高度到3mm。
4.4前加压杆中间凸起呈拱形弯曲。处理方法:调换前加压杆。
5、前罗拉加压失效
5.1定位钩断脱、松动、变形或弹性失效。处理方法:调换前加压杆。
5.2顶销折断或脱落。处理方法:调换或补装顶销。
5.3调压块碎裂失效。处理方法:调换调压块。
5.4摇架工作高度明显偏大或固定螺钉调节螺钉松动。高度越大加压力越轻甚至无压力。处理方法:重新调整摇架工作高度到3mm。
5.5摇架座上的Φ10mm销轴孔磨灭后松动滑出摇架座。处理方法:在摇架座内侧销孔四周用冲头冲点涨扩使销孔适当缩小或调换摇架座。
5.6固定螺钉或调节螺钉与矩形螺母配合过松,紧固或调节受力时滑牙,导致摇架松动位移无压力。处理方法:调换螺钉或矩形螺母,重新调整摇架工作高度到3mm。
5.7摇架支杆轴V形槽角度太小,造成调节螺钉碰V形槽侧面多而拧不进,致使压力无法调整而失效。处理方法:调换摇架支杆轴。
6、中罗拉加压力过轻
6.1前后胶辊直径太大,而中上罗拉直径仍为原状,造成中罗拉加压力过轻。处理方法:前后胶辊直径要减小到适应设备和纺纱生产要求。
6.2摇架支杆轴位置低于下罗拉表面,造成后罗拉加压力增大的同时也会使中罗拉加压力减轻。处理方法:修正或调换摇架支杆轴或支杆轴座。
6.3中上罗拉隔距太大,加压后力点后移压力相应减轻。处理方法:重新调整隔距到标准。
7、摇架销轴松动滑出摇架座
7.1摇架工作高度过低甚至无间隙,这样会使摇架在超负荷的压力状态下工作,时间一长会使摇架销轴产生松动滑出摇架座。处理方法:铆牢销轴后调整摇架工作高度到3mm。
7.2任意拆卸销轴使销孔变大。处理方法:原则上不要任意拆卸销轴,若非要拆下销轴修理的,则销轴装入后用锤轻敲涨扩销轴两端面铆牢或调换摇架座。
7.3摇架销轴安装时插入方向搞错,使一侧销孔变得更大。处理方法:面对摇架销轴应从摇架座右侧的孔插入(左侧的孔比右侧的稍小些),再用锤轻敲涨扩销轴两端面铆牢,插入方向不能搞错!
8、卸压掀起手柄时上罗拉会落下
8.1夹簧变形弹性失效加压杆握持挡磨灭松动。处理方法:调换夹簧或加压杆。
&&& 8.2金属上销弹簧变形或前端太短支撑不住中铁辊芯轴。处理方法:调换上销弹簧。
8.3操作方法不当,卸压时用力过大,一次直接掀到最高位受阻产生反作用力受震动落下。处理方法:卸压过程应分两次进行,先卸压,再慢慢提起手柄至75度刚性定位位置。
9、加压时硬压下手柄造成手柄弯曲变形脱焊
9.1锁紧机构中的销轴脱出后卡住。处理方法:重新安装好销轴。
9.2摇架高度调节螺钉拧进较多,致使加压后摇架前冲量过大,甚至摇架体碰到前加压杆顶面过量还强行压下,造成手柄弯曲变形或脱焊。处理方法:调换手柄结合件,重新调整摇架工作高度到3mm。
9.3手柄与结合件点焊面积太小或虚焊或电镀后酸液未清洁干净产生锈渍,经多次加卸压后,手柄易脱焊。处理方法:调换手柄结合件,重新调整摇架工作高度到3mm。
9.4手柄掀起时后端碰摇架座上面。处理方法:调换相关部件。
10、摇架的前中加压结合件散架
10.1开箱时将整箱摇架倾倒在地混乱堆放磕碰,造成摇架前加压杆头部撞击地面,导致定位钩松脱而散架。处理方法:开箱后取出摇架整齐放置在工作场所或工作台上。
10.2运输装卸过程中箱子被外力撞击损坏,如铲车铲齿撞击、箱子吊装或从运输车上落下破损等。处理方法: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10.3定位钩断脱、松动、变形、弹性失效难以定位。处理方法:调换前加压杆。
七. 关于使用大直径前胶辊及前冲量问题
1. 关于使用大直径前胶辊问题
YJ2-142系列摇架和SKF PK225型、PK2025型摇架设计的前中后上罗拉的直径分别是28mmX25mmX28mm。但目前不少厂有采用增大前胶辊直径到32mm及以上的趋向。诚然,大直径前胶辊胶管厚弹性好,可使胶辊对须条的握持长度增加而能增加握持力,握持力稳定,对控制纤维运动有利,从而提高成纱质量,同时又可多磨砺几次,延长胶辊的使用期。但前胶辊直径过量增大后,对中罗拉压力也有影响,易出现钳口握持力不足或不稳定,也会使前胶辊与上销相碰的概率增加,从而要将前胶辊的前冲量加大或上销后移或前中罗拉隔距放大,这样会增加浮游区长度对条干不利。
诚然,增大前胶辊直径后,确实可多磨砺几次胶辊,延长胶辊的使用期。但是国产胶辊的最大缺陷是性能不稳定,硬度、弹性衰变快,衰变量大。据有关资料显示,国产胶辊使用半年后,硬度上升2度到4度,高的可达5度到8度,弹性下降20&#037;-40&#037;。回磨周期3-4个月,正常使用期在2~2年半(个别纺橡厂的个别品种可达3年)。因此,增大前胶辊直径虽有其利的一面,但也不能忽视其弊的存在。据笔者试验后的浅见,适当增大前胶辊直径到29.2mm,是比较符合国产胶辊现状和设备使用实际的。
2. 关于前胶辊前冲量问题
摇架制造厂设计的前胶辊前冲量为2mm,目前有些厂的前冲量己达5~6mm,诚然,前冲量大能缩小加捻三角区,有利捻度传递,降低断头和成纱毛羽。但浮游区相应也要增大。前冲量过大往往会造成女工接头不方便;因有分力的存在,前冲5mm时,名义压力值减少约1.73&#037;;若前罗拉座圆弧与罗拉滚针轴承外径之间配合过松,开车后易产生前罗拉“后靠山”或晃动;当前罗拉有偏心弯曲,特别是罗拉滚针轴承处有颈弯时,时间一长会使罗拉滚针轴承加快磨损,造成罗拉振动产生机械波。适当的前冲量(如2.5~3mm)是可取的,但过大的前冲量对设备是不利的,这点应引起注意。&&
& &&&&  发表于
13:11&&&&&&
& &&&&  发表于
10:56&&&&&&
& &&&&  发表于
11:31&&&&&&
塑料碳纤上销(转)
  DL-142系列上销是本公司在德国同类产品的结构及设计基础上,经过无数次的技术改进和试验后,最终于2001年定型生产,并推向市场,该产品的结构及设计原理均优于其它厂家同类型产品。  主体采用超硬新型纤维增强材料,并在其注塑过程中掺入以具有稳定性的特殊材料,注塑后又经过独特的工艺处理,使其特性坚硬牢固、同时又具有极佳的柔韧性和结构稳定性。其钢性可以和金属材料比美。上销板簧和上销弹簧采用进口材料经特殊工艺制成,具有优良的弹性、柔韧性和抗疲劳性。左右动片用进口减磨材料制作,在传动上比一般纤维增强尼龙上销更加爽滑、平稳,不会产生阻尼现象,为提高纺纱质量起到可靠的保证。 产品规格:
具体特点如下: 1.使用方便,耐磨性极佳,使用过程中绝不会变形,彻底解决了金属上销和同类纤维增强尼龙上销在长时间使用时易变形磨损的问题。 2.抗老化、抗静电、使用周期长(可达五年以上)。 3.能自动平衡皮圈涨力,消除了运行中皮圈起弓现象,大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使用该产品后成纱条干均匀,粗节、细节、棉节等重要技术指标大幅减少,USTER条干指数CV&#037;明显下降。适配范围: 1.适配锭距63.5-75mm。 2.国产型YJ-132V、YJ18-115、YJ18-118、YJ2-120、YJ2-142、YJ2-150、TF18系列及新型气动摇架。 3.进口SKF/Texparts系列及PK系列摇架。适用范围: 在纺普梳、精梳纯棉、混纺及纺纯化纤品种时使用效果极佳。使用事项: 1.使用前,请检查配合设备部件是否完好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2.使用时,请根据所纺品种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隔距块,并把摇架的压力加到最佳状态。 3.因其设计结构特殊,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有一部分废花吸附其表面,引起皮圈运转磨擦力增加及产品伸缩性能减退,从而导致成纱质量。因此,在使用的同时请做好清洁工作,以达到该产品的使用理想效果。 4.由于其材料的吸水性及其它特殊性能,请置于干燥处。切忌碰水、油或其它化学试剂。客户服务: 1.凡直接从本公司购买之产品,自购买之日起三年内非人为因素的损坏,实行保修保换,并长期供应原配件。  2.凡从主机配套之产品,只要用户出具主机购买合同并注明配用厂家的证明,同样享受保修、保换的待遇。 3.本公司保证该产品正常使用寿命达五年以上。  4.本公司客服部配备专业客服人员,如批量购买,可前往安装调试,用户需要,即时前往。
& &&&&  发表于
11:31&&&&&&
& &&&&  发表于
18:39&&&&&&
回星月奇缘:罗拉座在摇架支杆处断的,前两天电脑坏了,刚修好,不好意思了。
& &&&&匿名 发表于
20:29&&&&&&
大直径细纱胶辊纺纱试验 (转)
摘要:分析了大直径细纱胶辊的纺纱性能特点,介绍了前中后胶辊直径的匹配及上销、胶圈的配置。将不同直径的前中后胶辊与不同上销配置进行了纺纱试验,结果表明,前胶辊直径增大至31.6 mm,适当增大后胶辊直径至30.0 mm,中铁辊改用中胶辊并适当增大 直径,配置尼龙弹性上销,有利于牵伸稳定,提高成纱质量。 &&&&胶辊是细纱牵伸装置中重要的纺专器材之一,其性能与成纱质量密切相关。低硬度高弹性不处理胶辊可以提高成纱质量,现已得到纺织企业的认可,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但现用细纱胶辊特别是进口胶辊直径较小,大都在30 mm以下。两年来,我公司使用的细纱前档胶辊直径突破了31mm,经试验纺纱效果较好。下面就大直径细纱胶辊的纺纱特点及效果作一分析、介绍。
& &&&&匿名 发表于
20:29&&&&&&
1、大直径胶辊的纺纱特点&&&&胶辊在回转过程中受压力的作用会产生变形,在纺纱过程中要保证稳定的握持牵伸,则要求胶辊有较好的弹性回复性,较小的永久变形。较大直径胶辊在相同压力下弹性好,与罗拉的弧形接触面大,摩擦力界扩大,浮游区缩小,对浮游纤维的控制得到加强,有利于变速点向前钳口集中。同时,大直径胶辊吸振性好,可减弱罗拉沟槽或尘杂引起的波动,使胶辊的横向握持力均匀性提高,有利于控制须条边缘纤维的运动。大直径胶辊对牵伸须条充分、均匀、稳定的握持,使得牵伸状态改善,从而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大直径胶辊受压变形大,钳口握持范围扩大,且大直径胶辊前冲量较大,因此加捻三角区减小,使得纺纱断头率降低。此外,大直径胶辊有利于散热、耐磨,可延长胶辊的回磨周期,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器材消耗。
& &&&&匿名 发表于
20:30&&&&&&
2、其他牵伸元件的匹配&&&&从理论上分析大直径胶辊纺纱性能优于小直径胶辊,但纺纱中必须和中后胶辊直径相匹配。前档胶辊直径加大后摇架高度增高,因此必须相应加大中铁辊和后胶辊直径。&&&&在纺纱生产中,通常在工艺上采取增大粗纱捻系数、适当增大后区隔距和缩小钳口来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而通过增大前中后胶辊直径来加强摩擦力界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前后胶辊直径变大,而细纱中铁辊直径加大受到限制,摇架压力达不到工艺设计要求,中铁辊失压后直接影响上销对须条的握持力,摩擦力界受到影响,纤维会提前变速,短纤维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将细纱机原中铁辊改用胶辊,中胶辊直径适当加大,其与中罗拉变为柔性接触,握持弧线长且握持均匀,摩擦力界扩大,加强了对纤维的控制,牵伸稳定,减少了粗细节和棉结的产生。&&&&中胶辊直径加大后,在使用铁板销时胶圈存在过紧状态,转动不灵活,影响牵伸效果,严重时会出“硬头”,致使成纱条干不匀。采用一般的尼龙上销和较大中胶辊配合,由于上销钳口工作角度大,且调节板前钳口下缘处是直角,影响对胶圈的传动效率,影响牵伸,容易形成竹节纱,甚至出“硬头”,并增加细纱断头。LD683370型新型尼龙弹性上销的调节板工作夹角为45°,且前沿处呈圆弧形,钳口下底面拓宽,调节板表面采用先进的喷砂技术处理,表面呈光滑细腻的密纹状,能明显降低调节板前端曲率半径处与上胶圈内表面的摩擦,有利于胶圈的平稳回转。中胶辊直径加大后,上圈可选用薄胶圈,使胶圈运行无跑边、停滞,回转稳定,而附加摩擦力界又不致太强,有利于控制纤维的有序运动,起到稳定变速的作用。
& &&&&匿名 发表于
20:30&&&&&&
3、纺纱试验&&&&将不同直径胶辊在FA506型细纱机(气动加压,V形牵伸)同锭、同粗纱的条件下进行纺纱试验,纺纱品种有C 18 tex、CJ14.5 tex纱,纺纱效果分别见表1、表2.
表1不同直径胶辊纺C18tex成纱质量
前胶辊直径/ mm
后胶辊直径/ mm
中上辊直径/ mm
条干CV/&#037;
细节/个?km-1
粗节/个?km-1
棉结/个?km-1
26.5(胶辊)
26.5(胶辊)
25.2(胶辊)
25.2(胶辊)
25.2(铁辊)
表2不同直径胶辊纺CJ45tex成纱质量&&&&&&&&&&
前胶辊直径/ mm
后胶辊直径/ mm
中上辊直径/ mm
条干CV/&#037;
细节/个?km-1
粗节/个?km-1
棉结/个?km-1
26.5(胶辊)
26.5(胶辊)
25.2(胶辊)
25.2(铁辊)
25.2(胶辊)
从表1、表2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前胶辊直径在30.6mm~31.6mm,中上辊选用中胶辊,直径在26.0mm~26.5mm并与LD683370型尼龙弹性上销配置时,成纱质量较好;前后胶辊直径相差1~1.6 mm成纱质量较好。
& &&&&匿名 发表于
20:30&&&&&&
4、注意事项
采用大直径细纱胶辊纺纱,为确保成纱质量的提高,应注意以下的问题:
(1)、重视胶辊的制作、保养。加强胶辊的套制和压圆整形工作,防止胶辊的偏心、位移及轴承磨灭。我们改用TQG-11型气动套胶辊机,套制时要求圆心度精确,减小胶圈圆周应力基本消除。将A812型压圆机改用FU241型液压圆机,保证胶辊内应力的消除,同时不产生脱壳,使铁芯与胶辊抱合力增强,减小胶辊变形。
(2)、合理配置摇架压力。加压配置以胶辊握持力最小值大于牵伸力最大值为宜,生产中要视机型、加压形式、纤维长度及粗纱捻系数等参数来调整压力值。一般情况下,加大粗纱捻系数、缩小后区牵伸倍数时,压力应适当加大。胶辊直径较大可减小压力,如胶辊直径较小、硬度增加,则压力应增大。
& &&&&匿名 发表于
20:31&&&&&&
适当加大细纱胶辊直径有利于纺纱牵伸的稳定,改善成纱质量。生产中应注意其他牵伸器材和工艺参数的合理配置,对于相匹配的上胶圈内径尺寸、下销,现还在试用阶段。通过对纺纱牵伸器材进行优化配置,可以充分发挥出大直径胶辊的性能,保证成纱质量的稳定提高。
& &&&&  发表于
20:34&&&&&&
气动V型牵伸摇架使用实践(转)
魏春霞(河南省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于秀荣 郭素华 苏霞 肖耐贤(河南省嵩岳集团郑州豫丰纺织有限公司)
分析了QYJV-145D型气动V形牵伸摇架的结构特点,对粗纱定量、粗纱捻系数、细纱后区牵伸倍数、细纱后区隔距及相关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试验。结果表明,气动V形牵伸机构在生产中适合大牵伸工艺,粗纱定量加重,成纱质量较弹簧摇架加压好。&&&&应用新型的纺纱专件对细纱设备进行改造是实现优质高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气动V形牵伸摇架相对于弹簧牵伸摇架具有一定的优势,经比较我们选用了QYJV-145D型气动V形牵伸摇架对FA503型细纱机弹簧摇架进行改造,通过生产实践,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 &&&&  发表于
20:34&&&&&&
1&&结构特点&&&&(1)V形牵伸装置的主要特征是将后罗拉中心提高12.5 mm到主牵伸平面,并且后上罗拉沿后下罗拉后移65°,使后区形成一个曲线牵伸区。这样可使中后罗拉隔距减小,中后区握持距仍保持在58 mm左右,大约有14 mm左右粗纱贴在罗拉表面,加强了牵伸过程中对浮游纤维的控制。&&&&(2)由于气动摇架的后区是曲线牵伸,增大了粗纱与后上、下罗拉的接触角,使后牵伸区能高度伸直,有利于提高总牵伸倍数。&&&&(3)该摇架采用气动加压,调节气囊压力可对整台设备上罗拉进行无级加压。当气囊压力为定值时,改变变换销位置可得到不同压力值。胶辊经多次磨砺,调节后压力仍能保持恒定。2工艺配置试验
& &&&&  发表于
20:34&&&&&&
2.1粗纱定量&&&&为充分发挥牵伸装置效能,我们在同锭条件下纺制了三种不同定量的粗纱,其在相同条件下纺制CJ 18.2 tex品种的成纱质量对比见表1。试验条件:细纱后区牵伸1.25倍,罗拉隔距18 mm×20 mm,钳口隔距2.5 mm,WRC965型胶辊。
由表l试验数据可知,粗纱定量由5.1g/10m加重到5.8g/10 m,定量增加了14&#037;,成纱条干、粗细节没有恶化,在粗纱定量增加23&#037;的情况下,条干、粗细节水平有所下降,但不明显,根据生产实际供应情况,粗纱定量选用5.8g/10 m。
论坛共有 72255&&位会员, 105&&位, 包括 103&&位访客和 2&&位会员
|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纺纱厂细纱落纱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