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花千骨2015结局是什么么

中国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攻坚期
——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
中国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攻坚期
——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近日发布《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该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拉开序幕的一年,也是中国宏观经济沿着新常态轨迹持续发展的一年。一方面,GDP增速等宏观参数在外需疲软、内需持续回落、房地产周期性调整等力量的作用下持续回落;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在消费升级、不平衡逆转以及政策调整的作用下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结构参数的良性调整、总体价格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以及就业状况的持续稳定,给2014年的宏观经济增加了亮色。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新常态不仅延续了以往几年的4大典型特征,同时呈现出一系列新现象和新模式,很多参数开始出现超预期调整。这可能标志着中国宏观经济新常态开始步入攻坚期。
    2015年将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全面展开的一年,它将延续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逻辑,使新常态的4大典型特征进一步持续;但在改革力度全面提升、房地产周期调整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等因素的作用下,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将面临6大挑战和变化。这决定了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必须在全面推进改革与调整的同时,加大底线管理的力度。
    宏观经济的四个典型特征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延续了2010年以来典型的“新常态”模式,这集中反映在以下4个方面:
    (一)在GDP增速逐季回落过程中,价格总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表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不仅来源于需求的疲软,同时也来源于潜在增长能力的下滑,潜在GDP增速的下滑是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内在原因之一。
    中国经济将告别高速增长期,逐步进入中高速增长。在这个迈进的过程中,必将产生几大现象:第一,经济增速的换挡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培育新增长点和新增长模式的过程,因此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这需要足够的耐心;第二,经济增速很强的下滑将是常态,但由于各种参数调整的速度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潜在增速回落的幅度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将给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确定带来巨大的挑战;第三,寻找和构建新的增长点将是未来几年改革和调整的核心,新一轮改革红利、新一轮人力资本红利、后工业化红利以及产业升级红利,将需要大改革和大调整来构建,因此,在GDP增速回落进程中参数变化并不是线性的,它往往会在“大破大立”的构建中出现跳跃性变化。
    (二)在GDP增速与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的同时,就业状况保持较为良好态势。这表明中国就业已经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质变,同时也表明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在结构变异中发生漂移,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约束函数已发生重大调整。
    中国人民大学团队依据年的各类参数,在假定线性变化的前提下进行测算,在现有劳动力供给的状况下,要保证就业水平相对稳定,GDP只要达到7%即可。
    (三)7大类结构参数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中国结构大调整的时代已开启。
    1.需求结构持续发生重大调整,在资本形成贡献率回落的同时,消费贡献率保持稳定,内外需的结构开始向相对合理状况迈进。
    2.国民经济的总储蓄与总消费结构发生结构性变化,总消费率开始稳定地超过总储蓄率。这表明中国消费驱动的持续性力量开始形成。
    3.贸易品与非贸易品、工业品与服务在内部需求结构调整和外部不平衡逆转等因素的同时作用下,发生了明显的景气分化、相对价格调整和结构变化。
    4.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不仅标志着中国总体劳动力供需状况发生变化,同时也意味着劳动力就业与工资结构也必将发生重大调整。
    5.金融结构在金融创新和监管套利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持续发生调整。这主要体现在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大幅度下降。
    6.区域结构也正在发生十分快速的变化,无论是消费、投资、出口都在向中西部转移。这集中体现在区域GDP增速在持续回落中出现分化。
    7.在低端就业阶层的工资增速持续提升的作用下,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收入结构的改善对于中国社会结构的改善和需求结构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前期刺激性政策的后遗症依然严重。中国宏观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面临流动性泛滥、债务水平居高不下、“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困扰,经济潜在系统性风险难以在短期化解。
    值得关注的四大变化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还呈现出很多值得关注的新力量和新因素。这些新力量和新因素的出现,可能标志着中国宏观经济“新常态”步入新的阶段。
    (一)2014年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逆转是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因素。未来几年中,房地产周期性调整成为左右中国宏观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变量。
    (二)大改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推动下全面拉开序幕,已对传统资源配置的政治经济运行模式带来了巨大震动。这是中国经济摆脱“新常态”,走向新增长模式的关键。大改革的力度和路径将左右未来“新常态”持续的时间和变化的幅度。
    (三)政府一直在倡导的“去杠杆”在2014年开始步入实质性阶段,初见成效。各种金融杠杆的回落将成为未来“新常态”的新内容。
    (四)“微刺激”虽然常态化,但政策效果却出现递减的迹象。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在“稳增长”中实施的传导机制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利用“大改革”来重构宏观经济政策的传导机制已经成为未来的核心。
    2015年,经济转型承上启下关键年
    2015年至2017年将是宏观经济运行的艰难期和下阶段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期,2015年房地产调整的幅度依然在可控区间之中,中国外部不平衡的调整触底回升,地方投资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部分国有企业、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以及小微企业将面临盈利能力下滑幅度超过其承受能力的冲击,金融改革将与“强监管”一起来推动中国“去杠杆化”,中国整体性通货紧缩的压力加大,“强监管”+“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常态化的微刺激”将在2015年进一步实施
    2015年将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全面推进的关键年,也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全面步入“攻坚期”的一年。新常态的4个典型特征将进一步持续,2014年出现的4大新因素还将进一步扩张,宏观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冲击,各类参数可能出现更多的变异和超预期的变化。增速的持续下滑、结构的持续调整、房地产进一步的周期调整以及改革力度的全面提升,决定了2015年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也是新常态中最艰难的一年。
    1.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引领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按照时间表全面展开经济领域的大改革,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将对传统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模式带来深度冲击。2015年至2017年是宏观经济运行的艰难期和下阶段经济增长点的培育期。
    2.房地产将在政策常态化之后步入全面调整期,其调整的路径和幅度将成为2015年宏观经济景气的焦点。但由于房地产参数没有全面恶化,房地产政策的调整空间依然较大,2015年房地产调整的幅度依然在可控区间之中。
    3.“新平庸(New Mediocre)”与“大停滞(New Secular Stagnation)”的世界经济格局将有轻度改善,从而成为中国经济增速稳定的基础,并使中国外部不平衡的调整触底回升。但相对低迷的出口增速依然将对内部不平衡的调整带来持续压力。
    4.地方政府在新《预算法》实施、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地方融资平台调整和剥离、土地市场低迷以及考评体系进一步改革等因素的作用下将面临进一步的财政压力,地方投资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
    5.部分国有企业、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以及小微企业将面临盈利能力下滑幅度超过其承受能力的冲击,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困境”、“银行呆坏账上升”、“失业问题显化”以及“第三产业景气状况的下滑”将在新常态的新阶段出现。
    6.金融改革将与“强监管”一起来推动我国经济“去杠杆化”,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推进,不仅对于宏观经济景气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去杠杆化”得以推进的关键。
    7.投资下滑幅度的加大、消费的持续疲软、去杠杆和去产能的进一步实施,以及输入性通货紧缩的压力进一步强化,不仅将导致2015年GDP增速的回落,同时使中国整体性通货紧缩的压力加大。
    8.“强监管”+“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常态化的微刺激”将在2015年进一步实施。改革的顺序对于宏观经济的短期运行依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2014年GDP持续回落的基础上,2015年GDP增速将进一步下滑。预计2014年GDP增速为7.41%,2015年GDP增速为7.18%,经济回落幅度达到0.23个百分点,较2014年的0.26个百分点有所收窄。
    政策建议
    2015年将延续2014年新常态的运行逻辑,但“大改革”与“大调整”的全面展开,将使2015年面临新的挑战和变化。因此,宏观经济政策一方面要配合改革方案的全面实施,不宜采取强刺激;但另一方面也需要针对一些风险点和变异点,采取相应政策预案,强化底线管理,适度调整宏观政策的定位。
    第一,宏观经济政策依然应当采取“均衡取向”,而不宜采取“唯增长”或“唯改革”的取向。2015年政府的目标应当是在坚守底线管理的同时,全力推进2014年已经开启的“大改革”与“大调整”,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挑战和变异点作出充分的政策预案。
    第二,积极破除各种“数字教条”,一方面不宜过分看重传统宏观经济目标的设定,另一方面也不宜过度大幅度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应当在不断试探底线的过程中来逐步修正各种政策变量。
    第三,要防止把“均衡取向”等同于“中庸取向”,尤其要防止利用“稳增长”的借口使改革和调整流于形式。“均衡取向”的本质是在强调底线管理基础上的“改革取向”。
    第四,“改革取向”在底线管理约束下还必须强调改革的逻辑。不同改革的顺序和组合所带来的宏观经济效应是不同的,对于底线管理的冲击是不同的,所需要的宏观经济政策配合也是不一样的。
    第五,为配合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的政策取向是2015年财政政策的定位。加快推广PPP(公私合作)和市政债等公共基础设施融资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在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基础上,缓解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加与债务高企所引起的融资能力下降间的矛盾。
    第六,“稳投资”在2015年宏观经济政策定位中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关注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下滑的情况,并适度加强以基础设施为主的公共投资的力度,但另一方面必须转化投资的主体和投资的领域。一是应当进一步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各类政策;二是公共投资应当强化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
    第七,为了防止消费下滑,进一步出台各类新促进消费的政策十分必要。通过补贴和转移支付等方式保证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相对稳定,通过提高公务员工资来推动中国居民收入占比同等重要。
    第八,通过“社会政策托底”,从根本上提高社会对经济增速下滑的容忍度、降低社会对刺激政策的依赖。(报告执笔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刘元春 闫衍)
责任编辑: 康丽琳
国务院部门网站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卫生计生委
原子能机构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知识产权局
发展研究中心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国防科工局
测绘地信局
煤矿安监局
地方政府网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驻港澳机构网站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
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
驻外使领馆网站
新闻媒体网站
中央电视台
中国广播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央企业网站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中国铝业公司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
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公司
中国盐业总公司
华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公司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国旅集团公司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珠海振戎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中国印刷集团公司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彩虹集团公司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华侨城集团公司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有 关 单 位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
中央政府采购
国家域名注册管理网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11月23日基金网特邀淘基基金华惠川老师做客中金在线路演中心与网友进行交流,欢迎各位网友登录踊跃参与。
&&&&>> &正文
高盛中国策略:2015年十大主题和热点问题
来源:中国基金网 作者: 佚名
  高盛从6月份以来一直看好中国股市,现在高盛依然维持中国股市“超配”的评级,预计2015年有望继续获得14%的回报。
  2015年十大主题和热点问题:
  1、A还是H?年初我们更看好A股。
  2、股市连通:下一站深港通,警惕小盘股估值风险。
  3、国企改革:2015年地方国企机会更多。
  4、消费:国务院政策焦点,这进一步让我们看好:医疗保健、网络消费、环保。
  5、走出去: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或为中国工业提供新的增长驱动力。
  6、“新中国”还是“传统中国”?并非二选一;两者都有机会。
  7、是时候再看好澳门?或许该下半年再行动,到时博彩业收入复苏发力。
  8、银行股便宜吗?是的,相对于我们的基准假设来看的确如此,但催化因素还未可见。
  9、开发商股价体现了房地产市场冷却吗?净资产值(NAV)深度折价体现的是开发商的杠杆化风险,而非一次主要的房地产市场下行行情。
  10、2015年追涨还是抄底?8个投资建议,追涨:百度、兴业太阳能、石药集团、人保和腾讯,抄底:新浪、中国信达。责任编辑:lss
  基金网声明:基金网转载上述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收藏到&&】【】【】【
我来说两句
栏目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排行
---------------------------------------------------------------------------------------------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风险自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闽 B2- 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编号:闽通信互联网 [2008]1 号
证券资讯提供: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证书:ZX0151]
Copyright &
福建中金在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更多内容请看“股市直播室”  九鼎德盛宏观策略组研究发现:2015年的中国经济,GDP增速破7、央行连续降准降息、人民币波动明显加大;2015年的中国资本市场,也在6-8月中遭遇了一场惊涛骇浪的调整。在流动性宽松环境延续以及“十三五”规划陆续出台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哪些挑战?  日星期二,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10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情况,从CPI与PPI指数变化来看,均呈现下落走势。10月份宏观经济数据中的CPI指数下落或在预期之中,但PPI指数的再次大幅度下落,或显示企业运营效益将面临严峻形势。  由于中国经济仍存在产业结构、周期性等问题,我们预测,明年我国经济形势仍将承受巨大下行压力,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如果挺过最困难的这两年,中国经济未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中国有能力保持6.5%~7%的增长速度。  中国经济需解决五大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业内人士也能感觉到,不管是从国际经济、国际贸易以及其他方面,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都很大。但是,我们也看到过去几年中国经济也积累了一些问题,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图1:中国经济目前五大问题情况  第一个就是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这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煤炭、建材五个行业,现在还有部分汽车行业产能也比较过剩。这几年制造业物价80%的下跌是由这些行业造成的,利润下跌的一半是由这些行业造成的。  图2:国内主要钢材品种价格指数情况注: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 九鼎德盛  第二个问题是环境污染与综合协调发展问题。中国环境十大问题是指大气污染问题、 水环境污染问题、 垃圾处理问题、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水土流失问题、 旱灾和水灾问题、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WTO与环境问题、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些问题有的已严重影响到经济和谐发展,需要下大力气解决。日报道,辽宁省出现大范围空气重度污染,11月8日,全省14个城市中11个市空气严重污染。据辽宁省环保厅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8日,沈阳市遭遇六级严重雾霾污染,全市PM2.5均值一度达到1155(微克/立方米),局地雾霾指数一度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 实际上,全国不少城市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图3:辽宁省大气污染城市现状  第三个是房地产调整的问题。这既有人口下降的原因,也有房地产背后的一些制度性问题。我们认为房地产调整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到位。从需求上来讲,按照现在55%的城镇化来算,房子人均套数已经够了,基本达到国际水平,但房地产过剩的问题就出在这。业界认为未来需求来自于跨区的1.5亿农民工的住房需求。未来我们需要设计出能让农民工买得起房子的制度,类似于美国的住房支持制度,甚至可以利用住房和政策性银行来支持这群人的城市化。  图4:近年中国房地产行业投资情况注: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 九鼎德盛  第四地方政府的融资问题。研究发现,过去地方政府有很多渠道融资,包括招商引资、土地出让、地方融资平台,还包括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不断累积的地方财政收入。现在土地出让金下降,财政税收也在下降,地方政府融资怎么解决?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机场,这些大的基础设施完成以后,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基本就集中在城镇化和区域性的发展,比如说停车位的建设、城市间的高速铁路建设、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以及城市为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务。因此,一方面地方政府财力受限,另一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这就面临融资问题。  第五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和收支的压力。宏观经济显示:这几年随着产能过剩问题,房地产过剩问题,以及地方财力下降的问题,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和收支的压力很大,甚至有些债务在向银行转移,我们要看到金融风险确实在暴露。今年以来企业银行回押资产上升幅度是非常快的,在以60%的速度上升,债务比重也在增加,未来一段时间经营的稳定性就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图5:中国月度财政收支情况变化注: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 九鼎德盛  展望近期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与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长速度均为6.9%,增速创下2009年第二季度来六年半新低,也不及今年两会定下的7%GDP增速预期目标,这引发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忧。 研究发现目前一个指标是速度是否有可持续性。GDP增速降到7%以下没有问题,但不能突然降到低速多年起不来,这会带来诸多问题;第二个指标是就业,哪怕经济增速降低,但只要就业稳定就行。研究认为,按照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6%~7%的GDP增速,就业是不会出现问题的。  图6:中国企业家信心指数情况注: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 九鼎德盛  根据今年6.9%左右的GDP增速,我们预测,明年可能是6.5%左右,这是业界普遍的预期,也能为改革腾出一定空间。如果明年没有到位,后年还要往下降。但这两年我们只要把政策调整到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为主,两三年之内中国产能过剩得到缓解,房地产调整以后,年中国的速度可能上到6.5%甚至接近7%。“十三五”翻一番的目标,就是按6.5%这个目标我觉得可以实现,中国有能力保持6.5%~7%的增长速度。  要实现这个目标,发展核心就是按照五中全会提出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结构调整政策一定要执行下去。产能过剩淘汰的问题上下工夫,一定要淘汰一批、走出一批、兼并一批;财政政策要减税,中央财政要扩大财政赤字,中央财政积极一点;货币政策不能往回退,但是不能放松,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企改革等政策,推动经济转型。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是仍具前景的,难的就是这两年,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两年如果能挺过去,中国经济未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特别声明本报告由河南九鼎德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制作,为简易性质报告。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所述佐证。  作者:肖玉航来源九鼎德盛)-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来源: 中国经济网作者: 刘元春 闫 衍
2014年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拉开序幕的一年,也是中国宏观经济沿着新常态轨迹持续发展的一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近日发布《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该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拉开序幕的一年,也是中国宏观经济沿着新常态轨迹持续发展的一年。一方面,GDP增速等宏观参数在外需疲软、内需持续回落、房地产周期性调整等力量的作用下持续回落;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在消费升级、不平衡逆转以及政策调整的作用下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结构参数的良性调整、总体价格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以及就业状况的持续稳定,给2014年的宏观经济增加了亮色。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新常态不仅延续了以往几年的4大典型特征,同时呈现出一系列新现象和新模式,很多参数开始出现超预期调整。这可能标志着中国宏观经济新常态开始步入攻坚期。
2015年将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全面展开的一年,它将延续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逻辑,使新常态的4大典型特征进一步持续;但在改革力度全面提升、房地产周期调整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等因素的作用下,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将面临6大挑战和变化。这决定了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必须在全面推进改革与调整的同时,加大底线管理的力度。
宏观经济的四个典型特征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延续了2010年以来典型的“新常态”模式,这集中反映在以下4个方面:
(一)在GDP增速逐季回落过程中,价格总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表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不仅来源于需求的疲软,同时也来源于潜在增长能力的下滑,潜在GDP增速的下滑是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内在原因之一。
中国经济将告别高速增长期,逐步进入中高速增长。在这个迈进的过程中,必将产生几大现象:第一,经济增速的换挡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培育新增长点和新增长模式的过程,因此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这需要足够的耐心;第二,经济增速很强的下滑将是常态,但由于各种参数调整的速度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潜在增速回落的幅度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将给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确定带来巨大的挑战;第三,寻找和构建新的增长点将是未来几年改革和调整的核心,新一轮改革红利、新一轮人力资本红利、后工业化红利以及产业升级红利,将需要大改革和大调整来构建,因此,在GDP增速回落进程中参数变化并不是线性的,它往往会在“大破大立”的构建中出现跳跃性变化。
(二)在GDP增速与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的同时,就业状况保持较为良好态势。这表明中国就业已经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质变,同时也表明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在结构变异中发生漂移,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约束函数已发生重大调整。
中国人民大学团队依据年的各类参数,在假定线性变化的前提下进行测算,在现有劳动力供给的状况下,要保证就业水平相对稳定,GDP只要达到7%即可。
(三)7大类结构参数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中国结构大调整的时代已开启。
1.需求结构持续发生重大调整,在资本形成贡献率回落的同时,消费贡献率保持稳定,内外需的结构开始向相对合理状况迈进。
2.国民经济的总储蓄与总消费结构发生结构性变化,总消费率开始稳定地超过总储蓄率。这表明中国消费驱动的持续性力量开始形成。
3.贸易品与非贸易品、工业品与服务在内部需求结构调整和外部不平衡逆转等因素的同时作用下,发生了明显的景气分化、相对价格调整和结构变化。
4.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不仅标志着中国总体劳动力供需状况发生变化,同时也意味着劳动力就业与工资结构也必将发生重大调整。
5.金融结构在金融创新和监管套利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持续发生调整。这主要体现在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大幅度下降。
6.区域结构也正在发生十分快速的变化,无论是消费、投资、出口都在向中西部转移。这集中体现在区域GDP增速在持续回落中出现分化。
7.在低端就业阶层的工资增速持续提升的作用下,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收入结构的改善对于中国社会结构的改善和需求结构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前期刺激性政策的后遗症依然严重。中国宏观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将面临流动性泛滥、债务水平居高不下、“产能过剩”等问题的困扰,经济潜在系统性风险难以在短期化解。
1&& && && &&
编辑: 曾剑峰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评选推介一批代表岭南特色、受广东百姓信赖赞誉的省名特优新农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年农历是什么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