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李先生生对绿色药业,中等城市,专业学会的选择,综合考虑了哪些社会因素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您现在的位置: >>
>> 医疗保健行业研究周刊
262期医疗保健行业研究周刊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关注重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保健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正成为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产业之一,已逐渐引起风险投资者的关注。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DP 的比重不足5%,而美国的医疗开支占GDP 的比重则达到16%。即使和人均GDP 与中国相当的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开支也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尽管几年来医疗机构的数量基本持平甚至时有下跌,但是医疗机构的规模在扩大,2009 年中国医疗机构的床位总量达到442万张,比上年增长934%,由此可见,公众医疗需求的增速超过了医疗资源的增速,医疗机构处于较高负荷的运转中。另外,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从20世纪90 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高档医疗装备国产化进程加快,现有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行业整体水平和市场供应能力进一步提高。
???????医院???????医药产业???????企业情报?[会员]?[会员]?[会员]?[会员]?[会员]?[会员]国际资讯?[会员]?[会员]?[会员]?[会员]?[会员]?[会员]?[会员]?[会员]?[会员]?[会员]政策法规?[会员]?[会员]?[会员]?[会员]?[会员]?[会员]?[会员]?[会员]市场数据?[会员]?[会员]?[会员]业界一周说?[会员]?[会员]?[会员]趋势预测?[会员]?[会员]
药企办医院:被迫的产业延伸?  在现实市场的天平上,他们是供需的甲乙方;在兑换成真金白银的销售市场,他们是8:2的强弱对比。
  当“乙方”的药企开始投资医院的生意,转做“甲方”的东家,这背后其实是一场利益的争夺。
  甲方乙方
  金陵药业第二次出手南京仪征医院的时候,市场的议论已然少了许多。
  7月25日,金陵药业发布公告宣布,斥资近1.23亿元受让68.33%股份,成为仪征医院的控股股东。
  在2003年控股宿迁市人民医院并良性经营后,金陵药业的这一次出手,无疑对业界具有了风向标的意味。
  “2004年前后,卫生部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办医院的政策出台,出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考虑,那时候有一批制药公司曾经涉足过医院领域,”北京群英策划咨询公司董事长刘会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现在,市场的松动更明显,而企业对于产业链延伸的需求也更迫切、更主动了。”
  此前,包括复星医药、千红制药以及双鹭药业等药企均先后涉水民营医疗机构的创办和并购。
  但由于当时市场开放十分有限,相当部分的民营医院随后逐渐沉寂,“要么被转手,或者是为了减少税收而将营利性医院转为非营利性医院,也有索性把综合性医院改为利润相对较高的专科医院。”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谈道,“公立医院太强势,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太有限。”
  刘会曾长期跟踪中国医院市场的结构变化和发展,他指出,在第一波民营医院热潮中,商业企业和生产企业以托管、收购等形式接手了不少医院,但能真正经营好的医院却并不多见。
  刘会认为,相应的政策缺位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最关键的是人才、税收,公立医院定位是非营利性医院,国家财政拨款,不用上税;但是民营医院定位为营利性,税款占到营业额的30%,是利润的50%以上,税收压力太大。
  而对医院而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无疑是一块软黄金,但是,“就连医生的职称评定这样的基本问题都没有政策,好大夫怎么会愿意放弃大医院的‘编制’,到民营医院来,这实际上是从根本上断了民营医院的路。”刘会表示。
  在中国整体的药品销售市场上,医院占据了八成的市场销售,而药店等零售渠道仅仅占到了两成左右的份额,也因此,医院对于药企的意义不言而喻,拿下重点城市、重点医院市场,也成为了所有制药企业最重要的任务。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医药上市公司介入医院的方式主要为新建、并购以及托管;专科领域成熟,综合医院升温。从时间轴上看,上市公司在专科领域的动作较多,且多家已进入连锁化阶段;而综合的公立医院近几年在政策的推动下,开始升温。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药企对综合医院以收购中等规模为主,由于综合医院的人才和技术要求较高,培育期较长,投资回收期大概在5~7年,而收购通常可依赖于现有生产要素,经营风险相对较低,益佰制药的灌南县人民医院、金陵药业的宿迁市人民医院在收购时都为二级医院。
  产业链延伸
  “民营医院的毛利率基本接近30%,尽管在中国目前情况下还谈不上暴利行业,但确实是一个利润很稳定的业务。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有一部分业务每年毛利能保持20%~30%,就非常不错了。而且经营医院还有另外一大优势,即较为充裕的现金流,近年大多数医院财务报表方面都很漂亮,这些都是上市公司所看重的。”谈及此问题,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表示。
  事实上,在传统意义的产业链延伸、增加话语权的希望之外,逐渐明朗的医院市场开放信号下,使得资本市场对于医院的盈利能力逐渐看好。
  “这两年我们看医院很多,不同于医改刚启动时候的政策走向不明,近一年来,包括北京友谊医院和深圳医院药品零加成的信息释放,已经开始让市场上之前一些对民营资本观望的资金开始入场了。”建银资本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就在几天前,建银资本刚刚完成了对六和拜尔口腔医疗集团1.5亿元的一笔战略投资。而作为国内第一家专注于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的股权投资基金,建银医疗基金首期规模为27亿元,投资方向包括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康复保健等领域。
  不同于投资机构的大手笔,药企对医院市场的投资更加谨慎而精准。
  “我们的目的性更强,都是和现有产品具有紧密关联度的,从我们比较熟悉的部分开始,这样可以分散一部分风险。”某制药公司负责人坦承,“即便和医院打了几十年交道,但是,经营医院和药品销售,还是差别太大的两件事,马虎不得。”
  对此,朱恒鹏也强调,制药公司需要谨慎处理医院经营中的一些风险,“上市公司来参与投资民营医疗机构,市场普遍的担心肯定是有道理的。再大的药企,旗下的药品品种也有限,相当一部分药品需要通过其他药企采购才能供应,这方面的整合能有多大?”
  而对那些迫于压力,将医院转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公司,由于按照相关规定,医院转型后股东即不能参与分红,必须将医院经营所得用于医院本身的发展之上,这样一来,企业之前的投入就不可能收回了。
  2011年7月,天士力集团完成了对公立云南普洱中心医院的整体托管经营,不同于此前医院药房托管等单个科室介入的谨慎模式,天士力将普洱中心医院全盘接下,以其为平台,邀请国内心血管领域专家开展远程教学与诊治,成为其在当地普洱茶大健康计划的智力支持。
  而全国最大的民营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在北京投资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即将在年底完成,就在市场还在猜测其是产业延伸,还是意图整体转型的时候,华东某大型制药公司已经完成了直接投资医院的买地阶段。
  “这些年相关民营医院的政策还是在向着宽松发展,类似金陵药业收购的例子会越来越多。”朱恒鹏表示,“可以说,发展民营医院真正的机会现在开始到来,尽管还有各种各样的政策障碍,但是大环境已经可以了。”
  (日)
药店谋求转型规则细化可期  药店里除了药还能卖什么?药店老板说得并不完全算数,中国40多万家药店里面能卖什么东西,所卖药品是否达标、怎么摆放、如何标识等,都在相关部门的监管范围内。
  也因此,对于目前境况不佳的药店,各方都在寻找解困之路。
  刚刚结束日本调研的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研究药店如何多元化发展和转型,具体来说,药店除了销售药品,是否可以围绕健康销售其他的产品,比如保健用品、健康器材,提供健康服务咨询等,其中日本的药妆店模式值得借鉴。
  事实上,在去年5月公布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中,相关部门就提出鼓励药品零售企业开展药妆、保健品、医疗器械销售和健康服务等多元化经营。
  不过,药店内进入的物品种类越多,意味着部门监管的责任就越大――既要有效引导药店发展又要保障用药安全。
  上述中国保健协会人士称,此次前往日本考察,只是希望更加细化,或者是促成一些规章的出台,让40多万家药店真正卖出转型的第一步。
  出路
  在中国大医疗卫生体制背景中,药店的日子一直较为艰难,近些年来更因新医改政策实施而受到冲击。
  新医改未启动之前,药店行业的利润普遍偏低,受中国药品销售大户医院的胁迫,药店的药品进货价远高于医院,利润微薄。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公布的“2008年中国连锁药店百强排行榜”显示,百强药店中17.81%的企业利润率在1%以下。国大药房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军曾估计,整个医药零售行业的毛利率维持在5%左右,有的甚至不到2%~3%。
  随着新医改的深化,药店行业的日子过得更加艰辛。新医改实行基层医疗机构零差率销售,且药品在招标时价格普遍下压25%左右,这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价格与药店的药品价格相差较远,药店的生意急速下跌。
  虽然此后一些地区的药店被社保部门允许刷医保卡销售医保药品,经营业绩逐渐回升,但今年县级医院改革中也将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医院会将更多的用药患者留在医院药房,药店的未来再次变得多舛,这使得转型和多元化发展成为药店迫切的需求。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连锁药店委员会主任委员徐郁平说,近两年,中国的药店老板们多次自发组团前往日本、美国等地考察,学习经验。
  日本的药妆店,销售着流行的时尚、生活必备物品,如药品、保健品、保健袜子、按摩器材等等,只要是消费者健康需求的店里都会卖。由于经营范围较广,日本药妆店的生意、利润维持在一个健康水平。
  据参与中国保健协会上述调研的人士透露,主管部门早有了多元化发展的意向,去年公布的“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已经提出多元化发展。此次该协会相关机构前往日本考察,只是希望更加细化,或者是促成一些规章的出台。
  按照设想,未来转型后的药店,除了销售药品外,还要围绕健康销售其他的产品;同时可以提供健康服务咨询,指导进店购买药品的人士正确用药,以及提供保健预防知识;未来可以变成会员制,变成会员服务,进行健康教育。
  国务院参事、卫生部人事司司长秦晓明也曾在一次医药会议中提出,规范新型健康管理产业,提高保健产业的竞争力,其中一条就是这40多万家药店成为新型健康管理产业的一个支撑点,把服务加进去。当然,如果要多元化发展,相关的政策规范也会相应制定。
  按照管理职能分工,相关政策将由商务部市场秩序司来起草出台。
  监管
  药妆起源于日本,在中国目前只是一个俗称。但药监部门负责的药品监管领域,并不承认这一概念。
  药店联盟一位人士分析,药店转型所涉及到的管理部门职责,还需要时间协调。该人士称,依据目前监管和管理政策来说,如果把40多万家药店转型成药妆店,行业的规则是商务部负责,药监局负责协调。
  其中,商务部主管发展,药监局监管店内规范。药监局监管范围包括,药店里面卖什么东西,药品是否达标、怎么摆放、怎么标识等。“药监局可能会抵制袜子、防紫外线雨伞等物品进入店内。因为店内进入的物品种类越多,监管部门的责任越大,而药店生存不是药监局的事。”河北保定药房经理陈立说。
  事实上,医药流通领域在新医改开始前,管理一直比较模糊。2009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公布了《关于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商务主管部门成为药品流通行业的管理部门”。医药流通领域有了正式的管理部门。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当时曾表示,长期以来,医药流通企业管理职责不清,这次国务院医药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非常明确地要商务系统把这个活接过去,“这是2010年开始我们的一项崭新的工作”。
  药店行业人士在解读上述通知时表示,新医改有关政策将更多的补贴放在了医院,这令众多药店感到冷落,而药店行业当时没有一个部门为其发展谋划。“新医改开始以来,药店每天都有倒闭的。”陈立表示,药店是为它周围一定半径内的居民提供便利用药的,它的倒闭有时会引发不好的社会情绪。
  因此,出于维护药店行业生存,防止其大面积倒闭,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管理职能被明确给了商务部市场秩序司。从2010年开始,商务部市场秩序司负责药店行业的宏观发展规划,及规范性文件的制定。
  但在现实运营中,药店除接受商务部门和药监部门管理和监管外,还会经常与社保部门打交道。社保部门规定,为规范医保刷卡,凡是申请纳入社保报销范围的药店,必须将非药品全部清出店外。目前,包括江苏在内的部分地区已经实施了此操作。按这一规定,药店如想多元化经营,就只能拆分成两家,申领两个营业执照。“以往买该药品会捎带别的,但分开就会失去很多销售机会。”江苏百家惠大药房人士介绍,他的药店纳入社保范围后,运营费用出现上升,销售收入则比之前下降5%到10%。
  徐郁平认为,药店行业未来要走多元化之路,可以将现有的药店拆分成两类,社保范围内的发展专业药店,非医保药店转型为药妆店。这样前者就可以避开社保部门的规定,但非医保药店能否成功转型为药妆店,仍需要相关部门继续协商。
  (日)
中药材市场四大利空或拖累中药出口  随着希腊次贷危机在欧盟及全球各地进一步发酵蔓延,各金融机构普遍下调了2012年经济增长预期。上半年,我国中药进出口贸易受此影响,增长速度放缓。前6月中药进出口总额为16亿美元,同比增11.2%,比去年同期低3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为12亿美元,同比增长9.6%,比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长明显放缓。
  大多表现不佳
  中药材价增量减
  上半年中药材饮片进出口额为4.5亿美元,同比仅增加1.6%。其中,出口额为3.9亿美元,同比增长4.5%,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7%;出口数量同比下降13.6%,降幅超去年8个百分点;价格同比上涨20.9%,比去年同期下降18%。
  上半年出口额最大的品种有人参、枸杞、半夏和三七。同时前三个药材也是出口价格同比大幅上涨的品种,比如人参出口平均价格为48.6美元/公斤,同比涨幅65.6%。出口平均价格同比下跌的品种有贝母、黄连、菊花、三七等,贝母出口平均价格21.6美元/公斤,同比下跌42%。
  提取物出口增幅减缓
  上半年植物提取物进出口额为7.3亿美元,同比增加19.6%。其中出口6亿美元,同比增加12.8%,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35%,延续了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持续下滑。
  美国和日本是我国植物提取物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上半年我对美出口植物提取物1.2亿美元,同比增38%,出口数量同比增长25%;对日出口也超过1亿美元,同比增加29%,是仅有的两个半年出口过亿美元的市场,出口额远超过其他市场。上半年,对墨西哥、印度、西班牙等国家出口下滑幅度较大,对墨出口额同比下降14%,对西班牙同比下降20%,主要是色素类提取物由于海关编码归类问题出口受阻,影响到上述主要目标市场。
  中成药进出口两旺
  中成药上半年进出口额为2.5亿美元,同比增加16%,出口1.3亿美元,同比增长15%。中成药进出口与往年水平基本相当,也反映出中成药的刚性需求,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少,进出口贸易平稳。
  中成药的主要出口市场是中国香港、日本和美国,上半年对中国香港出口5907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5%,出口额同比增加23%。中成药的主要进口市场是中国香港、德国和日本,上半年从中国香港进口7862万美元,占总进口额的66%,同比增幅3%。从德国和日本进口的中成药增幅明显,数量和金额都大幅攀升,进口额同比增长分别为63%和47%。
  保健品进出口额小幅下滑
  保健品上半年进出口额为1.7亿美元,同比下降0.3%,是中药商品中唯一进出口下降的商品。其中出口1亿美元,同比增5.7%,进口额0.7亿美元,同比下降8.7%。
  目前,我国出口的保健品基本以原料为主,比如鱼油、蜂胶等产品。目标市场主要是美国、日本和加拿大,对美出口占总额的25%。上半年,出口排名前五的国家中唯有美国出口数量和金额双双下降,降幅分别为13.4%和7.9%。
  四大利空
  外需低迷
  中药出口企业多以民营企业为主,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对外部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外需市场的低迷尤其是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导致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对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我国中药商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为日本、欧盟、中国香港和美国,上半年对前三大市场的出口数量均出现下滑,对欧盟下滑6.5%,对中国香港下滑12.9%。
  成本上涨
  在影响企业出口增长的各要素中,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增加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另外,当前中小企业贷款难、用钱贵的问题十分突出,导致出口企业承接订单的能力不断减弱。成本的不断上涨必然导致出口价格的提高,但是面对低迷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出口价格显得异常艰难。
  由于成本优势丧失,很多产业将被迫退出国际市场。占据中药出口半壁江山的植物提取物上半年就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我国植物提取物产品大部分缺乏核心竞争力,能够占领国际市场的主要优势是成本和资源。近几年植物提取物凭借我国的成本和资源优势,很多产品已占领国际主要市场,个别产品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比如辣椒等色素提取物,我国已经超过印度和西班牙等传统色素出口国,在全球占有重要份额。但在我国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的情况下,上半年主要竞争对手印度的卢比又大幅贬值,成本优势相比我国更为明显,已开始蚕食我国原有的国际市场,植物提取物国际市场开始面临较大挑战。
  中药材价格波动
  中药商品的主要原材料是中药材。由于受自然灾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部分品种更由于游资炒作因素,价格异常波动严重,完全超出市场预期,给中药生产及出口企业造成很大影响,企业外贸长单合同根本不敢签订。比如人参和三七,由于产地集中,又是很多中成药的必备药材,自然灾害和游资进入都很容易引起价格的异常波动。
  上半年,人参价格持续高位,同比环比都呈现大幅增加;而三七价格尽管同比下跌但环比依然涨幅明显,从海关统计数据看,2月份三七的出口平均价格仅为3.9美元/公斤,到6月份出口平均价格就高达24.5美元/公斤。除人参、三七、冬虫夏草等个别药材价格持续上涨外,大部分药材下半年还是呈现下跌态势,很多经营企业因此损失严重。受影响最大的当属药农,去年价格高涨时,药农纷纷盲目扩种种植面积,当下正值收获季节又遭遇价格持续下滑,必将严重挫伤药农种植积极性,损害药农利益,进而影响中药整个产业健康发展。如果不建立透明的中药材市场信息,短期内难改中药材价格大起大落的“过山车式”宿命。
  法检目录和海关编码归类调整
  上半年对于中药出口,尤其是植物提取物的出口,政策影响因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年初,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海关总署联合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进行调整,引起了植物提取物行业的广泛关注。
  新《法检目录》对涉及植物提取物的监管条件作出如下调整:海关HS码为,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的监管类别在原来的植物产品检疫基础上,新增加出口商品检验、食品卫生监督检验。调整后的监管条件除了使植提产品接受更为严格的标准审查,增加检测时间和费用外,部分缺少标准的产品还被限制出口。上半年植物提取物出口数量下滑,出口额增幅减少的部分原因要归于此。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各地海关对部分植物提取物产品的海关编码归类进行集中调查,对辣椒红为代表的色素类产品和绿茶提取物为代表的普通植物提取物产品认定现有归类错误,应分别归类到和,并对部分企业进行查处。海关编码归类是全行业的问题,很多企业建立之初就以出口产品,突然的调整与处罚,让很多植提企业不知该如何出口,或主动取消订单或者选择退税更低的编码出口,震动整个行业。上半年,对墨西哥、印度、西班牙等色素类目标市场出口大幅下滑,很大程度要归因于海关编码归类问题。
  有待全行业呵护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药出口一直保持蓬勃的发展态势,大部分增幅超过20%,即使是年全球金融危机,中药出口仍保持在10%以上的增幅。今年上半年出口额仅有9.6%的增幅不得不引起行业的警惕,下半年中药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
  为确保出口的稳定增长,在当前外贸出口整体形势不佳的情况下,政府应慎重出台影响外贸出口的相关政策,政策出台前需仔细评估对行业和产业的影响,以免造成误伤行业和企业。
  而对于对于海关、商检等监管机构,在确保企业合法合规的情况下,需尽量提供出口便利化服务,保证医药外贸的稳定增长。
  同时,中药出口企业应积极与商协会沟通外贸遇到的问题,利用商协会平台,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行业诉求,同时获知国家有关政策新规。当下应积极参与商会组织的植物提取物行业国际商务标准制定,应对新《法检目录》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日)
外资企业合谋发力国内基层医械市场  仍在发酵中的医疗器械“蛋糕”,早已散发着诱人气息,招来各方关注。8月2日,医疗器械企业柯惠医疗正式宣布,其斥资4500万美元、耗时3年投资建设的上海医疗研发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柯惠医疗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顾宇韶表示:“该研发中心的设立是柯惠医疗专注中国市场发展系列计划的最新举措,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市场对柯惠医疗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全球不少大型的医械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进入中国市场;受到人口老龄化、相关疾病谱等因素影响,中国未来的医械“蛋糕”还会继续做大,市场竞争也将越演越烈。
  谋本土化
  这家全球500强公司的上海研发中心占地约9290平方米,共有17座实验室,包括业内顶尖的外科模拟手术室,到2016年预计研发人数将超过300人。
  柯惠医疗中国研发中心副总裁吴东向记者介绍:“通过与使用柯惠产品的中国本土医疗专家保持密切合作,我们不断调整产品设计,满足中国和亚太新兴市场的需求,加快开发肝癌等多发疾病的医疗器械类产品。”
  事实上,跨国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柯惠医疗并非首例。不久前,通用电气就斥资8000万美元在成都建立专门研发医疗器械的研发中心,并表示希望借此能为其医疗器械的开发带来增长;7月,全球最大的微创外科内窥镜设备及器械制造企业――德国卡尔史托斯内窥镜公司中国区总部项目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启动,旨在加强本地化研发能力,将全球最先进的内窥镜技术和产品引入中国,进一步提升在中国本土的创新能力。
  业内资深人士彭蕴亮告诉记者:“目前像西门子等大型医械企业都已经做得很大,几乎都在国内设有研发中心,并且都在开展本土化工作,也逐渐建立起相应的渠道。”
  以CT设备为例,2010年GE、西门子、飞利浦、东软和东芝等5家企业占据国内市场份额高达92%。
  渗入基层
  医疗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商务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卫生部先后在今年出台了具体的发展纲要,医疗器械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顾宇韶指出,医疗体制改革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医药走在了前面,医疗器械相对滞后,但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
  对此,彭蕴亮分析:“首先,随着人口红利到期,我国迎来了老龄化社会。医疗器械的需求增长会非常快。其次,相关疾病诊疗中医疗器械的普及率也在逐步提高。例如,2004年以前还是比较高端的X线-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现在上海的三级医院肿瘤科几乎都已配备。再次,随着研发投入增加,先进的器械也越来越多,这个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
  基于对市场的看好,不少外资企业不吝对研发的投入。以柯惠医疗为例。2011年,柯惠医疗的研发资金占总销售额近5%,预计未来2年在全球范围内将推出50多款新产品;同时,对中国市场研发的力度也不断加大,据透露,今年将有新产品推出市场。
  这块“蛋糕”对医械巨头的吸引力与日俱增,甚至已有不少跨国企业将市场伸向基层。
  吴东向记者表示:“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的空间非常大,柯惠医疗将开发出适合基层医疗使用的产品,并从培训医务人员等环节着手,力求将简单、实用的产品覆盖基层市场。”
  无独有偶,GE成都研发中心就着力关注为农村健康事业研发医疗器械,比如手持式超声和电信技术,使农村医院的医生可以在乡村诊所为患者进行诊断。这将包括仿真领域,客户可以对技术进行尝试,并提出改进建议。全球最大的医疗成像及信息技术公司锐珂医疗从2005年开始,就进行战略调整,主要精力投向农村和社区等基层医疗市场。
  (日)
“亮剑”出击净化医疗市场  受经济利益驱动,非法行医活动越来越猖獗,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今年3月以来,汝州市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攻势凌厉的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日前,记者就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的开展情况采访了汝州市卫生局局长徐洪波。
  “非法行医活动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卫生管理秩序,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徐洪波告诉记者,针对非法行医现象,汝州市多次召开会议,对整顿医疗卫生秩序、打击非法行医进行专题研究,制订了医疗卫生秩序专项整治方案,全面排查取缔非法诊所。
  徐洪波说,日前对城区172家诊所的人员资质和在主干道分布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4月11日下午,汝州市召开打击非法行医、整顿医疗市场专项行动动员大会,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合执法行动指挥部,制订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医疗机构监管长效机制,确保打击非法行医“亮剑”行动取得实效。4月28日,依法对169家未按规定提交校验手续或法人执业资格不合规定的城区个体诊所依法予以注销。但仍有个别诊所无视法律尊严,采取遮挡或改换诊所标示、白天关门晚上营业等较为隐蔽的形式,躲避执法人员监督检查。面对非法行医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汝州市卫生部门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实行卫生监督责任目标管理,取消正常休假时间,对市区关停的诊所进行不间断巡查和重点监控,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留后患。
  为巩固整顿医疗市场取得的成效,5月4日,汝州市卫生、公安、工商、药监等部门再次开展大规模联合执法行动,把“亮剑”行动推向深入。5月7日,省卫生监督局工会主席李军带领省卫生厅督察组一行4人,对汝州市富民一街、城垣路、广成路、丹阳路等处的诊所执业情况进行了暗访,认为法汝州市开展的“亮剑”行动声势大、力度大、效果明显。截至目前,汝州市共出动人员1056人、执法车辆430台,取缔非法诊所107家,没收药品1171箱、82袋,医疗器械156台,清除违法医疗宣传标识716处,震慑了非法行医活动的猖獗势头,净化了医疗服务市场。
  面对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汝州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洪波深感任重道远:“非法行医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后患无穷。作为全市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部门,我们要始终保持打击非法行医的高压态势,发现苗头就给以重拳打击,持之以恒地整顿医疗市场秩序、规范医疗执业行为,彻底铲除非法诊所,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健康、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
  (日)
医疗器械输欧将面临新壁垒  近日,欧盟议会和理事会在官方公报上正式公布新的WEEE指令2012/19/EU。该指令将于日生效。据了解,WEEE指令规定了电气电子设备生命周期内涉及的所有经营者的环保责任。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欧盟将面对新的环保壁垒。
  新WEEE指令还规定了适用的电气电子设备范围。从日~日为过渡期,在这一时期内新指令适用的医疗器械包括了放射治疗设备、心血管相关的设备、透析设备、肺部通气机、核医学设备、体外诊断用实验设备、分析仪、冷冻仪、授精测试仪器以及其他用于检测、预防、监控、治疗、缓解疾病伤痛或残疾的器具等,但不包括植入型的以及可感染的产品。从日开始,新指令将涵盖所有外部直径大于50cm的大型医疗器械以及所有外部直径小于50cm的小型医疗器械,但不包括在使用寿命结束之前可能具有感染性、引起潜在感染的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对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相关企业:一是密切关注各类绿色壁垒法案,并深入了解法案要求和内容;二是加大科研力度,研发环保型的绿色产品,掌握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三是积极开发新兴国家市场,扩大产品出口地,规避单一目的地出口带来的风险。
  (日)
新增医疗器械产值2000亿元外资加码中国市场  有业内人士向表示,由工信部牵头,发改委、科技部等几大部委正联手研究制定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联手拟定“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整个专项扶持资金为15亿元,其中明确提出促进医疗器械领域新产品产业化和新技术应用,重点支持对象包括掌握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医疗设备等。
  外资企业加码中国市场
  这是继上个月德国医疗器械企业卡尔史托斯公司斥资6亿元在上海建立综合性基地后,上海又迎来了又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巨大投入。
  世界第四大医疗器械企业柯惠8月2日宣布,其斥资4500万美元的的医疗研发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着力于开发针对中国以及其他新兴市场需求的定制化产品,并探索突破性医疗技术平台。
  “通过与使用柯惠产品的中国本土医疗专家保持密切合作,我们不断调整产品设计,满足中国和亚太新兴市场的需求。”柯惠医疗中国研发中心副总裁吴东博士阐述。
  医疗器械企业纷纷加大了投资的筹码,紧密锣鼓地布局中国市场。而医药巨头强生也在进行大手笔的收购,整合业务架构,向医疗器械方向倾斜。就在前不久的6月份,强生以213亿美元巨资“吞”下瑞士医疗器械服务公司辛迪思;就在此前又将广州倍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纳入旗下,这是其在华医疗行业的首次收购。
  然而,不仅传统医疗器械行业加大布局,其他行业企业也开始“试水”医疗器械。前不久,彩电行业TCL宣布与浩然资本旗下世康融医疗集团合资成立TCL医疗集团,业务主要包括X光、超声设备、DSA、CT、MRI等系列高品质医疗影像诊断产品的生产销售,成为继西门子、富士胶卷又一个从3C领域转身染指医疗器械领域的企业。
  政策或拓宽行业发展空间
  在前不久上海举办的世界原料药大会的有关论坛上,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医药处王学恭透露,2012年,国家发改委已经成立了三大专项来支持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其中包括“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此举作为国家相关部门近阶段产业发展专项扶持的重点内容之一,预计年内出台。整个专项扶持资金为15亿元,其中明确提出促进医疗器械领域新产品产业化和新技术应用,重点支持对象包括掌握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医疗设备等。
  “中国的医疗市场正在快速地发展,商务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卫生部先后在今年出台了具体的发展纲要,医疗器械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王新培表示。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表示,从政策导向看来,下半年医疗器械行业中,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社会资本办医诊疗仪器的将更新换代。
  今年6月初,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化药与医疗器械处华玉涛处长曾对外指出:“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众多,但总体规模小,同质化竞争严重。中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主要被跨国公司所占据。进口产品以高端为主,出口产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
  “但是,我国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仅占不足3%的份额,由于在这个行业的高端诊疗设备领域缺乏专业型研究人才,无法掌握核心技术,以致竞争力不足,设备和技术培训基本依赖进口。”郭凡礼说。
  清科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基本构成为:高端产品占比25%,中低端产品则为75%。而国际医疗器械市场中的平均水平为:高端产品所占份额一般为55%,中低端产品45%。我国现有的医疗器械行业包括14000家生产企业,40000多家经销商,年市场容量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
  郭凡礼说,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发展迅速,2011年产业平均增速在25%左右,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水平,而同期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约7%。
  “预计”十二五“期间拉动新增医疗器械产值2000亿元,形成8-10家产值超过50亿元的大型医疗器械产业集团。”郭凡礼在接受采访表示,政府政策倾向和资金投入将给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保障和源动力,一方面对原有医疗设备进行改造升级,一方面加大对新型医疗器械的研发力度,使我国的医疗器械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加快一些关键性、共性技术的突破,扭转整个领域被外资企业所垄断的局面。
  (日)
台惊爆黑心医疗器材恐流入上百家医院  据报道,岛内惊爆黑心医疗器材,而且一卖还是3年!苗栗及台北地检署联手侦破台北市全晔企业公司涉嫌仿冒知名厂商的骨钉、骨板等医疗器材,甚至贩售已逾期产品,恶行重大,受波及医院可能高达上百家,“卫生署”表示,已紧急要求有进问题医材的医院立即停用,并循流通纪录,通知医师针对个别病患进行监测。
  根据苗栗地检署调查发现,全晔公司涉嫌自2009年起,未经“卫生署”核准擅自制造供颅骨颜面植入手术用的“骨钉”、“骨板”,并假冒是美商史赛克公司合法生产的医疗器材对外贩售。
  不但如此,“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医疗器材及化妆品组简技吕理福表示,全晔公司还涉嫌把即将逾期或是已经逾期的“可吸收型骨钉、骨板”、维持脊椎稳定的“人工骨水泥”以及供伤口真空治疗用的“泡敷料”、“引流罐”等医疗器材,擅自换贴标签,更改有效期间。
  目前包括全晔台北总公司及台中、高雄分公司,已被查扣大批黑心医疗器材,数量初估约有1万3000件,而全晔公司一年的营业额高达新台币1亿元。
  吕理福强调,“卫生署”目前除要求有向全晔公司进货骨材的医院,立即全面停用问题产品之外,也要求台北市卫生局循厂商的流通纪录,个别通知曾经误用的医师,针对病患进行后续的健康监测。
  吕理福说,过去2、3年间,全台药物不良反应通报中心并未接获疑因为使用黑心骨材而导致不良反应的通报,推测病患应未受到感染或其他医疗伤害,但“卫生署”会持续追踪。
  针对全晔公司,“卫生署”强调,依“药事法”第40条规定,制造或输入医疗器材,应向“中央”卫生主管机关申请查验登记取得许可证,以确保产品品质、安全、有效。对于未经核准擅自制造或输入医疗器材者,依同法第84条相关规定,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得并科10万元以下罚金;另对于明知而贩卖、供应、运送、寄藏、牙保、转让或意图贩卖而陈列者,亦依前项规定处罚。各县市卫生局也将针对其辖区使用不法医材产品进行下架回收并查扣。
  (日)
国产医疗器械企业须依靠科技创新  医疗器械产业,近年来年产值及市场增速平均在20%以上,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水平,但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仅占3%的份额。未来:产业成长空间巨大,而技术创新已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最大方向,同时也是打造自身价值链的一个高端体现。
  当下:各个行业科技板块创新高度活跃,一日千里,从材料,制造,电子,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的创新来看,正在日益加快,创新型产品不断涌现。医疗器械企业由“小器械”向“大医疗”的华丽转变路还很长,加快创新的脚步,需要医疗器械企业继续付诸努力。
  一:创新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主题
  我国的医疗器械板块由于创新能力较薄弱,创新链不完善,创新战略体系不建全,产业配套落后,产学研医结合不紧密,跨国企业技术垄断,本土企业同质竞争激化,临床使用问题等多方面因素,造成我国医疗器械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
  1:我国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约1.4万家左右,虽企业众多,但80%左右是年销售额仅几百万元的小规模企业,同样是“多,小,散”局面,虽品种繁多,但多数附加值较低,在低端医疗器械市场,明显呈现出“两低”现象,即:技术含量低,价格低。例如:一次性输液器,医用导管,卫生材料,普外科器械等。低端市场竞争已成红海一片,其盈利空间正逐渐缩小。
  2:除政策因素,环境因素,产业配套因素,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外,多数医疗器械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企业经营高度不够,创新力弱,创新资源体系不集中无合力,缺失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和具体的创新策略方法,所以:产品多集中在低附加值品类上,科技型高端产品仍主要依赖于进口。
  3: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占领市场高端领域,优势明显,在我国投资建厂快速扩张,并正在逐步向中低端市场下沉,企图全面覆盖高,中,低端领域,如:飞利浦取向于高端,西门子则主要取向于中低端,几乎包括各类常规医疗器械。而与之相比,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依旧势弱。
  4:拥有核心技术便控制市场主控权,如:GE,西门子企业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而且是国际标准,国际规则和技术平台。而国内的高端产品仍以仿制,改进为主,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生产企业数量虽多,但其整体科研,规模,品牌的竞争力还相对较弱,尤其欠缺核心技术。
  5:医院流通渠道不够透明,市场化程度不高,企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建立医院关系,而不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上,这影响了企业自身和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6:医疗器械的技术标准制订和标准创新,是产品创新一个核心尺度。我国虽然是多个国际医疗器械标准化组织成员,但在国际医疗仪器设备技术标准制订中,缺乏应有的地位和发言权。
  7:世界电工委员会,所设的6个医疗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席和秘书长都由美国或欧洲国家的医学学者,研究院学者和制造商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显而易见,要参与国际竞争,使更多中国医疗器械走向世界,我们必须从创新做起。
  8:现今,我国医院采用的人工关节大多是强生,捷迈和施乐辉等外资公司产品,价格昂贵,且进口产品是按照欧美人种的骨骼特点设计的,临床应用中存在与国人骨骼不匹配等问题。
  9:在糖尿病医疗设备市场,目前被六大主要制造商占据DD罗氏,强生,美敦力,拜耳,雅培,美国BD公司,他们占据糖尿病医疗设备市场近90%的市场份额。我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在这一领域还需要持续付诸努力。
  10:CT机,市场为少数几家跨国公司所垄断,CT机客户的可选择余地不大,议价能力很低,CT零部件的采购成本居高不下,总成本因此难以大幅降低,即使是低端产品,其价格也在20万美元以上。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CT机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应用。
  11:医疗器械和设备在多个领域被跨国公司品牌占据。80%以上采购商在购买医疗设备时首选跨国公司产品,而且通用,飞利浦,西门子已经在大多数细分市场赢得领先地位,在耗材领域,整形外科,药物洗脱支架等,美敦力,强生和史赛克处于领先地位。
  二:医疗器械企业,“技术创新,驾驭未来”
  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化升级正在推进中,从传统制造走向高科技发展是必然趋势。没有技术创新,便没有升级换代,产业就会走下坡路,企业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在电子医疗器械领域尤其如此,以技术换代争取产品市场优势已成为企业的共识。
  市场需求在不断升级,现代医学加快向早期发现,精确定量诊断,微创治疗,个体化诊疗,智能化,轻便化,多功能化,家用化,远程化服务等方向发展,新需求又对医疗器械的技术创新提出新要求新挑战。面向基层,家庭和个人健康状态辨识和调控,疾病预警,健康管理,康复保健等方向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进一步对医疗器械领域技术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
  技术创新就一定要掌握核心竞争优势,并成就自身壁垒,医疗器械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不能永远都做世界舞台的“模仿秀”。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改变我国传统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现今:一批国产化自主研发高,精,尖产品,数字化医疗设备和专利技术,已逐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如:神经工程学医用设备,医用MEMS及微型机器人系统,计算机导航及精密机器人手术系统,微波肿瘤消融及高功率局部热疗设备,磁性热疗设备等等。这些原创性,高科技,现代化数字医疗器械产品已在市场崭露头角,将会进一步松动被跨国公司垄断局面。
  加大研发投入,正成为医疗器械企业发展趋势。鱼跃医疗,乐普医疗,九安医疗近年大幅提升研发投入,创建科研中心,同时与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着力全面提升自主技术创新力。
  迈瑞医疗近年来在国内高端监护仪市场占有率达近50%,分类血球仪,全自动化仪和彩超等核心产品部分自主创新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威高公司血管支架,骨科器械等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占比已上升到近45%,成为公司业绩主要的增长点。
  鱼跃医疗通过技术创新,并在质量层面获取优势,取得市场份额龙头地位。在技术上不断追赶国际竞争对手,自主研发的电子血压计,X光机,全科诊断系统设备,轮椅车等产品在国内市场已逐步形成与外资品牌相抗衡的局面。
  丰盛医疗,首家成功突破1.5T超导磁体,和磁共振系统两大核心技术,获得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成功研发出超导磁体,超低温制冷机,射频系统,梯度系统以及脉冲序列和软件。未来丰盛医疗还将持续加大投入,重点研发多排螺旋CT,平板DR,全数字彩超,3T磁共振PET/CT等全线高端医疗设备。
  从国际舞台来看医疗器械工业,不论是大型医学影像诊断设备,还是精密小巧的手术器械,无不渗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成果,医疗器械产业已成为国际公认的高新技术密集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谁具有更强的创新力,谁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谁就能掌握市场竞争的霸权。技术创新,加快了前沿产品突破,抢占未来科技产业竞争制高点,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效益化,品牌化发展。对于医疗器械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决胜今天,驾驭未来。”
  (日)
苏州高新:民企植物材料“入主”医疗器械领域  日前,记者来到了位于医疗器械产业园的苏州玮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这里,公司斥资2500万元打造的生产研发基地刚刚启用不久,就研制出了医用雾化吸入器的样机,作为随身携带的液体药剂给器,这款医用雾化吸入器外表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之处,不过,这个吸入器完全由植物材料――玉米制成,在材质上不仅更加安全,还能实现自行降解。
  玮琪生物是高新区一家民营企业,公司除了研发自测卡、自测仪器,还研发出了医用雾化吸入器、便携式喷雾器等多种医疗器械和家用健康类产品。目前,公司研制出“总胆固醇自测卡”拿到了欧盟体外诊断试剂CE认证,成为省内首家获此认证的民营企业。如今,公司在研发新产品中,不断创新理念,首次将该环保材料使用到非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制中。
  “以前,在医疗器械生产领域,这样的材料,都是作为植入性材料使用的,比如可以作为骨科植入材料放置于人体内,所以它价格昂贵,生产和使用要求都是非常严格。”玮琪生物总经理顾瑜告诉记者,随着国内企业将这种环保材料研制生产出来,大大降低了该材料的成本,给将该材料作为生产非植入医疗器械提供了可行性。据介绍,这款材料称为聚乳酸树脂,也称“PLA”,由玉米、木薯提炼加工而成,不仅耐热性卓越,可进行微波加热,对比普通塑料,“PLA”更加安全,非常适用于食品接触类产品,如今国内已有公司使用该材料生产婴儿用品。
  “此次采用‘PLA’,更加看重的一点,是它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自行降解,这是我们采用该材料主要考虑的因素。”顾瑜介绍,“PLA”普通塑料成本要高50%,作为便携式医疗器械产品,为何要用成本如此高的材料?顾瑜表示,公司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客户,家用医疗产品不同于医疗废弃物有专门处理渠道可以处理,出于环保考虑,决定采用该材料。“在医院,医疗废弃物因为焚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f英,需要通过特殊回收渠道,采用高端技术处理,家用的医疗器械产品,客户可能会随便丢弃,所以使用可自行降解的材料,即便不进行特殊的处理,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自行降解后会完全回归为二氧化碳和水。”顾瑜表示。
  目前,公司的产品总胆固醇自测卡也完全采用该材料,该产品已经在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进行前期的市场销售,玮琪的环保理念也受到了不少国外客户的赞同。顾瑜在采访中表示今后公司所有的产品都使用该材料,“利用环保材料进行医疗器械的生产,已经是大趋势,我们也在努力,将这一理念执行贯彻下去。”
  (日)
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将从三个层面拓展深化  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将从三个层面拓展深化:大力推动试点城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大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一批通过改革试点取得成熟经验的政策措施。
  经商发展改革委同意,卫生部、国务院医改办、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通知》,对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作出上述部署。
  在推进试点城市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方面,通知明确2012年所有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都要启动破除以药补医的探索,通过采取调整医药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和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等综合措施和联动政策,完善补偿机制。通知提出要继续推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改革探索,推进院长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建立健全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在大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方面,通知明确要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综合改革。同时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加强县级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力争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改革目标。
  通知提出向全国推广的政策措施:一是继续推行便民惠民措施,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推进医院内部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的科学化设置;二是通过完善医院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等,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是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加强规划调控,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四是通过加强对医疗行为和医疗费用的监管控制,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多管齐下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
  通知要求完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开放医疗服务市场,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同时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持续发展。
  (日)
今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都将探索破除以药补医  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将从三个层面拓展深化:大力推动试点城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大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一批通过改革试点取得成熟经验的政策措施。
  经商发改委同意,卫生部、国务院医改办、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通知》,对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作出上述部署。
  在推进试点城市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方面,通知明确2012年所有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都要启动破除以药补医的探索,通过采取调整医药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和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等综合措施和联动政策,完善补偿机制。通知提出要继续推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改革探索,推进院长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建立健全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在大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方面,通知明确要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综合改革。同时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加强县级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力争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改革目标。
  (日)
北京友谊医院改革模式将向全国推广  备受关注的公立医院改革又向前走出“温和”的一步。经国家发改委同意,卫生部、国务院医改办、中央编办、财政部、人社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总结推广地方的成熟改革经验,形成向全国推广的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路径。专家指出,这意味着北京友谊医院一个多月来的试点模式已获认可,将在全国推广。
  《通知》称,2012年所有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均要探索调整医药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等措施和联动政策,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此后公立医院不管想不想改革,都得改了。”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指出,《通知》中强调推进取消药品加成和改革医保付费方式两项工作,将影响公立医院内部的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用人自主权。此后,公立医院的收入、用人方式的深入改革将提上日程。
  专家解读
  试点城市享有价格调整自主权
  通知原文: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调整后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要在价格调整方面给予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一定自主权。
  李玲:为破除“以药养医”取消药品加成收入,而在药品定价方面,由于发改委的定价较为严厉,为保证部分地方医生的收入,因此给予一定的自主权。这是暂时措施,并且需要一定制度设计,不能盲目提价。关键应把医院、医保和医药联动起来,否则,即使取消了药品加成,医务人员的“灰色收入”并没有消失。比如,北京市友谊医院将首次试设“医事服务费”。该项费用纳入医保,个人按医师职级支付2元到60元不等。非医保患者支付42到100元不等。医院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全部取消。这样的做法即是改革的方向。
  将建立医院和医保部门谈判机制
  通知原文:同步推进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复合支付方式。积极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国家联系试点城市要加快步伐、加大力度推进支付方式改革。
  朱恒鹏:打包付费方式将激励医院和医生控制看病成本,这是为了防止过度医疗。但这需要其他的配套条件,需要公立医院和医保部门之间的谈判。但这样的谈判机制不太容易形成,这就需要竞争。如果医院控费太狠,患者可以选择去别的医院。控费给医院动力,竞争则施加压力,使医院有控费的下限。
  未来院长将不再由相关部门任命
  通知原文: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和用人自主权,探索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决策监督机构,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
  朱恒鹏:公立医院人事改革的目的是让医院成为独立法人,实现政事分离,最终使相关部门不再管理院长的任命。
  目前的改革面临压力,因为公立医院数量有限,为保证院长的质量依然需要任命,因此医院并没有人事自主权。这需要放权,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北京友谊医院正在对此进行试点。
  无须院长批准医生可自由“走穴”
  通知原文:完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措施。各地要尽快制订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发展医疗机构的实施细则。
  朱恒鹏:吸引社会资本办医的关键在放宽准入标准。目前针对民营医院的准入标准过严,但管理混乱。这需要对民营医院准入放开,而监管主要则应由社会来监管,例如媒体、公益组织等。此外,目前批准民营医院设立和监管的都是卫生部门,应该分开。民营医院创立的最大障碍还是医生。现在医生“走穴”还需要院长批,应该颁布规定允许医生自由执业。例如,只要有合法的执业资格证书就可以多点执业,但行医的时候需要备案。
  (日)
湖北:三大医院进军远程医疗  获悉,协和医院湖北省远程医学中心启动后,联手同济、省人民这两家部省属医院与省内17家县级医院进军远程医疗。
  昨日,“武汉1+8城市圈”城市在汉研讨医疗信息一体化,远程医疗成为城市圈开展区域协作的新亮点。
  据了解,协和医院去年底率先建成湖北省远程医学中心,与省内鹤峰县、赤壁市、枝江市、丹江口市、天门市5家医院建立远程医学对接;中心还是卫生部高端远程医学项目,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两家医院实现远程医疗。
  据介绍,远程医学中心建成后已完成远程会诊30余次,远程继续教育10次。
  协和医院负责人介绍,除远程医学中心,医院已建成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实现全院级影像检查结果、大型检验检查结果资源共享,新农合即时结算,电子预约诊疗。这一信息平台可与武汉城市圈城市多层次对接。
  专家称,大医院面向基层开展远程医疗,可实现为边远地区患者提供专家级医疗服务,减轻病人异地就诊费用,培训基层医务工作者,是“武汉1+8城市圈”实现医疗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
  (日)
铜陵市试行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双向转诊  日前,铜陵市卫生局制定了铜陵市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管理实施方案,要求七家二级以上公办医院与全市5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书,让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协调合作,实现广大人民群众优质、便捷、廉价以及连续性、完整性的医疗卫生服务,大病去医院,小病在社区。
  双向转诊,患者自愿
  双向转诊制度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患者自愿。即是说从维护病人利益出发,充分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真正使患者享受到“双向转诊”的方便、快捷、有效、经济;其次是分级管理。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危急重症在上级医院;还有患者病情与医院专科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市二院、三院、四院、中医医院等都是有专科、专病特色的医院,转诊时需要考虑这一特点;还要遵循无缝式连续治疗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转、下转渠道,为病人提供整体性、持续性医疗照护。
  “绿色通道”,优先治疗
  双向转诊管理实施方案对于转诊提出了明确要求,规范操作。医院对上转来的患者实行免收挂号费,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优先安排住院。
  医院的专家要定期到签订“转诊协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巡诊,协助开展健康教育、保健咨询,义务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进行培训。
  医院要将本单位简况、特色、知名专家特长、大型设备拥有情况及优惠政策辑印成册,发至社区医生手中,扩大对本医院宣传以及方便社区医生转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医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理念教育,加强社区医务人员对上述七家医疗机构的专家、专科及设备等熟悉度,为双向转诊创造条件。
  同时上转、下转都有一定的标准,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
  签订协议,满意再续
  实施方案说,该市人民医院、二院、三院、四院、中医医院、有色职工总医院、铜陵县人民医院可以与全市5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双向转诊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建立季度例会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七家医疗机构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双向转诊领导小组”,下设服务部,指定专人负责双向转诊工作,设立专线电话,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于符合上转条件的患者,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有义务将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并不得向医院索取转诊费用。
  “转诊协议”一年一签,到期后如服务不满意,可以重新选择其他医疗机构作为双向转诊单位。
  (日)
山东允许社会资本兼并公立医院  山东近日出台新规,将放宽医疗机构准入范围,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允许社会资本兼并公立医院。
  山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社会资本可按照经营目的,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经营方式可以是独资,也可以是合资等形式。
  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基金会及个人等各类社会资本举办具有慈善性质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优先选择并支持具有办医经验、社会信誉好的社会资本通过合作、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到2015年,山东力争全省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的20%左右。
  《意见》为社会资本办医创造了良好环境,非公立医疗机构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用电、用水、用气、用热等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参照执行国家及山东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收费优惠政策,免征登记类、管理类证照费和工本费。
  非公立医疗机构凡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符合医保定点相关规定,应将其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定点服务范围,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相同的报销政策。所以说民营医院也可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日)
“干部病房”将淡出武汉公立医院  “干部病房”这样的名称将不再在武汉的公立医院中使用。昨日,记者从武汉市政协获悉,该市卫生局回复政协委员提案透露,目前武汉市直属医疗机构中成立特需病房没有使用“干部病房”这一名称,多数医院用“特需病房”、“老年病房”代替,今后将统一称为“综合病房”、“保健科”或“老年病科”。医院设立的特需病房也需向社会开放。
  政协委员:
  公款“优质病房”应严格控制
  武汉市政协委员吉冬员是一名医生。他说,公立医院里,一边是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一边是干部病房如同星级宾馆,医疗资源严重浪费。面对如此鲜明的对比,百姓反感。更重要的是,助长了特权思想和作风,滋生了腐败,疏远了干群关系。
  他认为,政府以及相关卫生主管职能部门对开设优质病房的医院应制定行业规范,医院开设多少间优质病房,多少间普通病房以及多少间“公益病房”,应该有比例要求。
  在使用这些较好的病房时,也要严格依照程序、遵循价值规律办事,以免医院领导将这些国有资产用来套交情、拉关系,牟取私利。用公款享受“优质病房”更要严格控制,以免腐败滋生,影响社会公平、公正。“优质病房”不再局限“干部”,应该面向全社会全面开放。
  市卫生局:
  严控制特需病房规模
  武汉市卫生局称,目前,武汉市直属医疗机构中成立特需病房没有使用“干部病房”这一名称,如武汉市第一医院、市第六医院称其“老年病房”,市中心医院挂牌“泰康楼”,市普爱医院设立“特需病房”,病床数都控制在100张以内,占医院总床位数的比例较低。设立的特需病房面向社会开放,包括知识分子、离休人员、企业干部等。大部分公立医院并没有设立特需病房。
  该局还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特需病房的规范管理。进一步规范名称。将特需病房的名称统一为“综合病房”、“保健科”或“老年病科”;严格控制特需病房的规模。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控制各公立医院特需病房床位数占医院总床位数的比例,并向社会开放;强化制度管理。制定科学的入、出院标准和收治程序,加强专项督导检查,规范、合理、透明收费。
  (日)
中药材价格再现“过山车”行情  “太吓人了,一千克价格高达65万元,这几年的价格波动真离谱。”在首都机场,刚刚从上海参加商贸洽谈会的中药供应商李先生见到记者第一句话就惊呼冬虫夏草价格的惊人变化。
  根据中药行业协会监测,近日在上海市场上,被称为“黄金草”的冬虫夏草价格出现波动,上涨大约一二成左右。有数据显示,一些虫草王中王已卖到20克13140元,一千克价格高达65万元。
  “黄金草”价格疯涨不仅在上海,北京的上涨幅度也是尤为惊人。《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位于朝阳区管庄附近的一家同仁堂药店发现,冬虫夏草的价格在近半年来从未停止过上涨的脚步。该店的李经理告诉记者,冬虫夏草的价格从年初到目前每克上涨了100元。“每克价格最高可达600多元,秋后估计还得上涨。”
  “2009年底每千克价格6万块钱,这才几年呀,上涨了十倍多。简直不可思议。”中药供应商李先生表示。
  事实上,冬虫夏草只是近年来中药材价格暴涨暴跌的一个缩影。2011年下半年历经大跌之后,中药材价格再度传出“药你命”的消息。在太子参主产地的福建、贵州及皖南,前两年仅售几十元的太子参,目前的批发价已达到850元/公斤,涨幅超过了10倍。
  疯狂上涨的药材还不仅限于上述两种。曾被业内称为“金不换”的三七,涨势幅度更为“凶猛”。据降药价网监测,近日,云南产60头三七每千克650多元,较2006年低迷时期增长了近20倍。
  “毫无疑问,这次上涨与自然灾害、囤积炒作、盲目扩张有直接关系。”中药供应商李先生认为,价格波动也与种植户缺乏供求信息有关,涨价时一哄而上扩大种植面积,跌价时又一哄而下缩减种植面积。
  “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使游资有空可钻,尤其是小品种,游资很容易通过收购、囤积以达到控制价格获取暴利的目的。”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种植户盲目跟风,而大面积种植暴涨药材品种,也为下次暴跌埋下隐患的“种子”。
  湖北同仁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勇冰则认为,一些来自房地产、矿业等行业的游资进入了中药材行业,快进快出谋求暴利导致药材价格的波动。“一些游资炒作,导致中药材价格暴涨暴跌。他们低价购入大量药材,垄断货源,在掌握定价权后又进一步推高价格,然后抛售获利。”
  如何破解药材价格的暴涨暴跌对行业带来的危害,广受各方的关注。特别是近两年,无论是在政策层面还是各级监管部门都付诸努力,但效果并不明显。
  “应当鼓励有能力的中药企业发展自己的中药材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方式生产自己的大宗原料中药材。”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副院长张永清认为,相关部门建立国家性的信息平台,搭建中药材种植户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桥梁,引导产销,推动中药材价格波动回归理性。
  不过在郭凡礼看来,要想破解中药材价格“过山车”式的波动难度很大,并非“一招一式”,而需组合拳的形式来解决。
  郭凡礼表示,近些年虽已开始重视中药行业的发展,但扶持时间较短、支持力度偏弱。
  因此,首先应该从政策扶持方面入手,包括技术、信息、储备、流通等方面。其次,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规范市场,建立信息平台,及时发布中药材供求信息,指导农户种植从零散化走向规模化、系统化。再次,尝试建立定价机制,核算中药材成本,最大限度地防止价格的过高或过低,但中药材品种繁多,相关机构很难做到逐个核算成本。
  (日)
中医药产业进入市场有难度  香港中医药产业目前面临严峻挑战,企业不论进入本港或海外市场都有相当难度。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协会昨表示。当中困难包括多方面,本港的注册及检测产品要求严苛,注册成本动辄要30万元至40万元,加上所需领取的稳定及毒性报告耗时至少2至3年,期间不能销售相关产品,对企业带来影响。业界建议政府设立跨部门的「中医药发展专署」,将可更全面地制定及推行本港中医药发展政策。
  近年,香港政??府对中医药规管渐严格,中成药必须注册的条文于2010年12月生效,而有关中成药标签及说明书的要求已在日实施。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协会理事长黄谭智媛表示,推行中医药注册条文对业界有影响,忧虑监管会否过度。未在港注册的中成药,连样板也不能带进本港展览会来展示。
  有关要求影响了即将举行的第11届国际现代化中医药及健康产品展览会暨会议的展商数目。黄谭智媛指,不少参展商受此影响,导致今年参展商数目下降。今届中医药展有逾110家参展商,较去年的138家为少。
  她续指,不少内地商户反映货品带不到香港展出,加上注册要人力物力,无论化验、检测等都有严格要求。
  注册成本动辄逾30万元
  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协会会长周薇薇则指出,注册过程中花费成本动辄需要30万元至40万元,加上稳定及毒性报告需时2至3年,期间不能销售产品,对业界影响很大。虽然情况会淘汰不少差劣的行业,但黄谭智媛重申,该会宗旨并非汰弱留强,而是希望能扶助业界发展。
  周薇薇续指,注册的首要难点在于分类,除中成药、中草药类别外,她建议增加一栏「健康食品」。至于内地与本港企业输出中药到海外,周薇薇表示,外国??对中药的来源根据成疑,虽然中药多以《中国药典》为根据,但不是所有国家都接受该药典,她形容目前是最具挑战的时间。
  (日)
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领跑全国  记者昨从省有关部门获悉,今年上半年,江苏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357.7亿元,同比增长23.82%。其中,新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254.1亿元,同比增长28.28%,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呈现以下特色:泰州、连云港、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六大产业基地的产值占全省总量的2/3;我省共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项目154项,累计获新药证书的数量占全国1/6,新药研发的数量和质量都居全国前列;进入世界500强的13家制药企业已有10家落户江苏。
  (日)
医药景气度催化的并购或经历平台期  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1月~2012年7月,国内医药行业共出现超过90起并购。其中,得益于上市融资的优势,A股药企发起的并购占比达80%。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受到药品降价、抗生素限用等因素冲击,医药行业并购呈现出新的特点;与此同时,也有受访人士指出,医药领域的并购在未来有可能经历一个相对的平台期。
  景气度催化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1~6月份医药制造业数据显示,医药制造业收入同比增长19.1%,较1~5月份增速下降1.1个百分点;累计毛利率为29.3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55%,较1~5月份增速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6月单月毛利率为28.87%,略高于2011年6月的28.65%。
  自年初以来,医药制造业已经连续5个月实现利润增速提升。资深业内人士分析,此数据反映出在政策趋于缓和以及成本压力逐步回落的环境中,医药行业经营情况在继续好转,行业效益呈现持续改善趋势。
  而在二级市场上,今年医药行业超额收益也较为明显,跑赢大盘12%。
  业内资深人士彭蕴亮向医药经济报记者分析指出:“从二级市场来看,现在整个医药行业的估值要比相关大盘指数高一些;而且,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医药行业的业绩增速相对较高。”
  中信证券预计,医药上市公司在调整后释放了部分高估值和高溢价率的压力,行业的防御性还将在弱势行情下持续体现,并对医药行业的增长趋势表示看好。
  彭蕴亮表示,在高估值的催化下,现在可以说是个并购的好时机。但也不可否认,目前并购频出,其中不乏一些“看起来很美”的案例。彭蕴亮表示:“目前并购标的良莠不齐。有些企业是亏损的,如果这样的话,就要先进行内部整顿,把标的生产品种放到自己的销售渠道中,这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产生效益。”
  “但并购的关键还是看标的品种以及医保情况。”彭蕴亮建议:“在方式上,可以采用换股的方式,这在美国已经很常见。如果公司估值较高,标的估值低的话,通过换股方式,不仅可以用很少的股份换取较大份额的标的股份,而且可以节省一大笔现金,这对收购以后的工作更有利。”
  跨行业趋势
  资本的介入让企业获得更多快速发展的机会,跨行业、多元化发展成为不少公司的选择。
  日信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陈国栋表示:“从最近的几个并购来看,跨行业的趋势正在显现。”
  陈国栋进一步阐述:“原来做基本药物、普药较多的亚太药业,最近收购的是体外诊断公司;新华医疗原来主要经营医疗器械、医疗装备,现在增发收购了生物技术公司。出现跨行业收购的迹象。”
  其实,跨行业并购的痕迹很早就已经出现。从1995年到2000年,先声药业几乎每年都有并购的案例发生。
  随着并购的不断扩大,进入的领域也不断扩充。如今,该公司已在化学制药、中成药、生物制药等方面都有所布局,并且筑起了较高的起点;在产品线方面,已在抗感染、心脑血管、肿瘤等大病种领域拥有非常好的产品。
  彭蕴亮也表示:“通过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毛利率。尤其是保健品、药妆等大健康产品,更值得关注。”
  不过,针对受到大家关注的跨行业模式,陈国栋还是抱以更谨慎的态度:“我建议,公司还是多做上下游整合,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做精、做强,也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模式。”
  多因素狙击
  虽然并购声浪不断,但行业的声音并非一边倒。
  “目前有一些并购波折比较多,甚至有些可能会取消。对小型企业的收购,目前我们掌握的消息是,可能会放缓。”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有限公司经理曹明向记者透露。
  曹明解释:“我觉得,大环境是一个方面,目前医药产业又面对着一些新的政策冲击,比如抗生素的限制使用、肿瘤药的降价。这样来看,肯定会对并购有影响。”
  记者还发现,在新版GMP改造之期紧逼的当下,医药行业的压力的确不可小觑。
  红日药业就在8月2日发布的中报中表示,新版GMP、新环保和新版《中国药典》等规范陆续推出后,企业面临新的挑战,这些因素造成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提高,可能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除了政策因素,曹明分析并购放缓迹象时还表示:“毕竟,一个高潮过去,接下来很自然也可能会有个平台期。此外,估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购的进程。”
  目前医药产业面对着新政冲击,比如抗生素的限用、肿瘤药的降价等。这些肯定会对并购有影响
  (日)
产能过剩掣肘VE巨头提价救市效果待考  浙江医药维生素E提价,引发市场对行业景气度提升的关注。公司8日股价大幅高开,最后收涨1.68%。而新和成相关人士8日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目前已停止对VE产品的报价,将尽快形成新的价格方案。业内对VE以及维生素行业的走势再燃期待。
  限产与提价并行
  生意社数据显示,目前终端市场国产主流品牌VE报价104元-107元/公斤,成交价格多在103元-106元/公斤。部分中小型品牌售价偏低2元-3元/公斤,进口品牌价格一般集中在105元-109元/公斤,整体上最近进口与国产品牌价格差异不大。下游市场成交较为平淡。
  这与2009年高达495元/公斤的价格已不可同日而语,与今年一季度115元-120元/公斤的价格相比,当前VE价格也有显著跌幅。因对后市需求转好存有期待,国内外龙头企业相继以停产或提价的方式应对。
  日,全球维生素生产龙头DSM率先提价,宣布VE价格上涨6%,点燃行业提价热情。国内VE生产企业也采取措施。浙江医药7月24日表示,于8月初起对下属主要生产企业新昌制药厂、绍兴袍江维生素厂进行全面停产检修,预计长达一个月左右。目前,公司维生素厂仍在停产检修中,但产品提价已成行。
  生意社分析师表示,VE在经历上半年的持续低迷后,国内大型厂家的停产检修将对市场形成有效支撑,未来下探可能性较小。
  景气度仍待提升
  国际经济形势不振,维生素行业的市场需求自2011年以来也逐渐步入低谷。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1-5月国内维生素产品出口7.58万吨,同比减少6.34%。作为世界维生素主要来源,国内维生素行业的景气度仍有待提升。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球对VE需求在5.5万吨左右,而VE全球产能在6万-7万吨左右,存在产能过剩。浙江医药与新和成的VE产能均为1.2万吨,但难以左右行业供需大势。
  国内企业对其他种类的维生素产品也占有较大比重。浙江医药和新和成的VA产能分别为2000吨和3600吨,广济药业的VB2产能约占全球40%,成本转移能力强;兄弟科技是VK3龙头,*ST鑫富和华海药业分别是VB5和沙坦原料药的主要供应商。除此外,华北制药和东北制药等在VC市场占据半壁江山。
  但国内维生素原料药生产企业面临的行业景气度不尽一致。上半年以来VB2出口维持高价;VC出口量升价跌,成交疲弱;VA去库存基本结束,VE价格刚刚企稳,而VB1价格战隐忧不断。饲料行业等下游行业的回暖,被维生素企业寄予价格反弹厚望。
  针对VE的未来行情,国信证券分析表示,浙江医药在8月初停产检修后,与新和成均停止报价,使经销商普遍观望,成交并未活跃。公司现在主动提价,将提振中间环节信心,刺激三季度补库存需求的释放,预计成交价格有望回暖。除此外,新兴市场对维生素需求的扩大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支撑,使业内对维生素行业景气度的回升存有期待。
  (日)
贵州省将打造中药材现代化生产基地  在近日贵州省召开的全省民族药业和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大会上了解到,该省将着力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中药现代化生产基地,全面提升民族药业核心竞争力,建成民族药业大省。预计到2015年,中药材总产值从36.43亿元增加到100亿元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从159.61亿元增加到500亿元。
  会议指出,该省将着力加强基地建设,建设连片稳定的药品原料种植基地,确保201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0万亩。加快现代化中药材批发市场、区域性中药材产地交易市场和季节性简易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健全集约化配送制、连锁制医药流通体系。加强中药民族药学科建设,推进医药基础研究和中药产品创新研究,加强中药材产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日)
医药物流行业提升需借力市场信息化  7月25~27日,全国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期间,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一行考察了华润河南医药有限公司物流延伸服务项目,国内外医药物流信息化生产企业参加。
  三年新医改,成效有目共睹。但取消“以药补医”、实施医药分开给医疗机构留下的收入缺口如何补偿,仍然是考验未来医改成效的最大难点。面对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带来的医药卫生筹资风险,考虑新的有效筹资渠道不无必要。而当规模渐大和产业链管理能力越来越强的医药工商一体化集团出现时,产业链融资的思路是否能为医改找到一条金融解决路径,值得期待。
  药品流通能力提升
  姜增伟表示,《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药品流通行业管理和改革发展取得积极进展,药品流通行业的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一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首家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医药商业集团诞生;前100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市场规模的73%;前5位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占零售百强销售总额的26%,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二是现代医药物流加速发展,药品流通信息化建设同步推进,快捷、可及、安全的现代医药物流服务保障体系正在形成。三是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一些大型企业将企业内部现代医药物流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提供医药供应链一体化增值服务。四是药品流通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愈发明显,对保障医改措施的顺利实施,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姜增伟强调,医药流通行业要在医改新政策的引导下,与《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相结合,大力推动行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医药物流和连锁经营发展,健全行业管理制度,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完善药品流通网络,加强行业基础建设,提升行业服务能力。
  伴随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医药商业企业增长明显。以华润河南医药有限公司为例,经过华润入主,前身为河南爱生医药的华润河南2011年销售收入为22.60亿元,比2010年的17.4亿元增长近3成,2012年预计收入将达35亿元,增长超5成。华润河南副董事长袁现明预计,未来几年,华润河南医药将通过内源式增长和外源式扩张达年80亿~100亿元的销售规模。
  同时,据袁现明介绍,通过积极实施医院药房现代物流延伸服务,华润河南的医药信息查询平台及急救药品系统解决方案在河南省已有168家医院使用,郑州市中心医院、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已成功使用该公司开发的冷链药品监控系统、医院协同平台;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南阳中心医院、信阳中心医院、焦作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冷链药品解决方案;华润河南还在偃师市、内黄县的药品集中配送中实施冷链监控系统、药品可追溯系统、医院药品自动采购分析系统及零库存药品管理系统,并在河南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积极开展药房托管及信息化建设。
  与会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面临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由传统商业向现代化服务业转变,建立并主导医药产业供应链的重大机遇。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把医药物流服务延伸到医院等销售终端,延伸到医院的药库、药房和病床,与医院共同提高药品管理水平和流转效率,适应国家新药改的发展。
  这种新型的客户关系大大提升了药品流通企业的价值,改变了目前医药现代物流的现状,同时通过转型,使企业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产业链管理给力医改
  关注国内医药流通的读者应该记得,日,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在北京举行医药物流服务延伸示范工程现场会,并正式宣布启动医药物流服务延伸示范工程。就在这次会议上,北京医药股份、九州通、国药控股作为首批国家医药物流服务延伸示范工程的推荐企业,介绍了各自的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经验。
  应该说,一年前这几家企业介绍的还是初步经验,可能仅限于一两家医疗机构的服务延伸探索。而现在,每家公司都有了进一步的经验总结,此时商务部将行业管理会议放在郑州,并到华润河南公司参观,充分说明商务部对医药物流延伸服务的肯定。
  在政策与市场引导下,目前医药企业物流延伸主要是针对大型医疗机构。早在“十二五”初期,商务部制定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规划纲要》要求,“推动医药物流服务专业化发展,鼓励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功能社会化,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向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延伸现代化医药物流服务”,结合当前主流医药市场仍集中在大型医疗机构的实际,近年来国内医药商业龙头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南京医药等纷纷大力引入国际产业链管理先进理念与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接大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需求。
  其中,国控引入了美国曼哈顿最新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其全国供应链技术平台进行系统升级;九州通引入国际供应链技术与人才,自行研发出“医院医疗用品库存优化与自动补货系统”;华润医药商业板块则以北医股份为平台,与美国欧美尼公司签约战略合作,成为欧美尼公司医用智能柜系统中国地区独家合作伙伴;而国内药房托管业务先行者南京医药,在牵手欧洲医药商业巨头联合博姿之后,其核心价值进一步放大。
  直到目前,医疗机构拖欠药品批发企业货款问题仍较突出。2011年药品批发直报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74.1%。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对25个省市44家药品批发企业2011年应收账款情况开展典型调查,数据显示:药品批发企业对公立医疗机构的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31天,应收账款总额434.7亿元,占对公立医疗机构营业收入的36.3%。
  医疗机构严重占压批发企业资金,不仅导致依靠银行贷款采购药品的批发企业承担着沉重的财务费用负担,而且严重影响了整个药品流通行业现金流状况,制约了流通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也让作为新医改关键的取消“以药补医”难以实现。
  据袁现明介绍,华润河南公司下一步的物流延伸服务将依托华润集团强大的业务供给,实现医院药品、信息、资金的协同服务,并为基层医疗提供县域药品流通监控平台、县域药品供应链融资平台等,使医药流通企业从传统购销模式向全供应链服务模式转变。未来,华润集团旗下的医疗板块将参与公立医院改革项目;华润银行、华润信托以华润河南医药为平台,可为上下游客户提供融资、理财等金融服务;华润停车厂为医院提供立体停车业务;华润燃气为医院提供分布式能源服务。总之,医药流通企业将为保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供全方位支撑。
  结合当前主流医药市场仍集中在大型医疗机构的实际,近年来国内医药商业龙头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等纷纷大力引入国际产业链管理先进理念与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接大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需求。
  (日)
您可能还对以下刊物感兴趣
浏览过此刊物的会员还浏览过
??????????
下载过该刊物的人还下载过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时钟在李先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