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开网址突然发现手机发来信息银行卡里突然多了钱少了三千怎么处理

短信收到“老同学聚会照片”链接,点开后银行卡5000元被盗刷_株洲社会_新闻_株洲网::株洲日报社主办 株洲最大的城市生活资讯综合门户
短信收到“老同学聚会照片”链接,点开后银行卡5000元被盗刷
▲陈先生收到类似短信后点开链接,结果手机中病毒,与手机绑定的银行卡5000多元被盗刷 图片来自网络
警方:点击链接后导致手机中病毒,个人信息泄露
老同学聚会照片、丈夫偷情照片&&最近不少市民收到了类似的短信和彩信,发信人要么自称是&小三&,要么说是老同学、老朋友,发来一个链接,说里面有一些&精彩照片&。如果你小手一抖点开了,很不幸,你的手机很可能中木马病毒,手机里的个人信息会随之泄露,所绑定的银行卡里的钱也危在旦夕。前日,市民陈先生就中了招,损失5000多元。
昨日,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发出预警,提醒大家:包含恶意链接的短信可能来自陌生号码,也可能来自朋友的手机,大家千万不要随意点击链接,点了链接导致手机中了木马病毒后,就相当于这台手机已经到了不法分子的手里。
&其实这种包含病毒的信息以前就有,只是这段时间有了新包装,用上门挑衅的&小三&、多年不见的老友的口气发信息,更有迷惑性。&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介绍,信息的内容一变再变,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市民点击,而且一个人的手机中毒了,不法分子很可能通过木马程序掌握了这名手机用户的通讯录,之后就可以向其通讯录里的人发送这条短信。
受到损失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前日收到的短信内容是说可以点击链接查看一些老同学聚会的照片。正巧,前段时间陈先生的同学QQ群里确实发起了聚会,陈先生由于工作忙并没有去参加,&我还以为是他们把照片做成了网页发给每一个同学呢。&陈先生点击链接之后,发现网页根本打不开,于是退出来,结果手机死机了。开关机几次后手机恢复了正常,可半天之后,他发现银行卡里的5000多元已经被盗刷了。
(记者&李卉&通讯员&唐卓)您好,分享的企鹅
点开短信里的网址链接 银行卡里少了1万元
[摘要]点开一条短信,发现里面有链接的网址,结果按照步骤操作后却被刷光自己银行卡内资金。 点开一条短信,发现里面有链接的网址,结果按照步骤操作后却被刷光自己银行卡内资金。昨天,深圳市公安局公布了短信息诈骗最新手法,提醒市民,现在诈骗分子可以通过短信息以发送相册、学生成绩单等方式实施诈骗,一旦收到此类信息,一定不要轻易点开。下载手机软件,为何会“连累”银行卡被盗刷?昨天,深圳市公安局反信息诈骗中心民警为记者演示犯罪分子最新诈骗手法。“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渠道获取事主银行卡、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然后再向事主发送短信并以各种理由吸引事主点击短信内附链接。”深圳市反信息诈骗中心民警陈玉磐告诉记者,一旦事主点开链接下载软件,就会被植入病毒,犯罪分子可以远程操控,手机里的信息和隐私就会被窃取。“因为现在流行网上消费快捷支付,犯罪分子喜欢通过木马程序截获快捷支付的验证码,让受害人手机上无法显示验证码短信,从而实施转款盗刷。” “手机收到有网址链接的短信,最好不要随意点击、按照提示操作,应拨打对应人员的电话确认。” 民警陈玉磐提醒市民,如发现链接有病毒,要及时彻底查杀病毒,并拨打110报警或拨打深圳反信息诈骗专线7咨询、举报。案例5月23日,市民曹小姐的丈夫手机收到信息,短信内容写道:“小张,我是蒋美根啊,看看你对这些东西还有印象吗,下载看看,/5-18/5.apk?”。当时曹小姐的丈夫并没有点击链接,而将短信转发给了曹小姐。曹小姐以为是客户发来的资料,于是点击链接查看,按照提示一步步完成步骤。直到24日晚上,曹小姐给客户转账时,发现银行卡少了1万元,她才知道被骗了。(晶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供货的养殖场喂鱼都用泔脚和腐烂的垃圾,鱼塘散发恶臭。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浮动广告您好,分享的企鹅
女子收“聚会相册”短信 点开后银行卡万元被盗
三峡宜昌网-三峡商报钟良
  昨日,市民尤女士打进热线:用了几年的银行卡,一直很正常,9月18日去存钱的时候,发现卡内现金无缘无故少了近万元!  发现钱少了后,尤女士当即将卡内近5万元余额全部取出,并向银行索要了近期的交易记录。看到记录,尤女士吓了一跳!卡内的近万元,从9月15日凌晨1点开始,分别以“快钱支付”“顺丰恒通随手付”等平台,分8笔划出。尤女士立即向派出所报了案,并在网上查到了上述几家公司的客服电话,冻结了被转出资金的账户,但已有部分资金通过充话费等形式被消费。  通过客服的查证,尤女士的银行账户,在15日凌晨1点4分至1点11分之间,通过“快钱支付”、“腾讯财付通”等平台充值、消费近万元。可笑的是,充值话费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都显示在消费信息中。  尤女士和丈夫核实后,发现有人用自己的手机号,注册了交友账号和随手付账号,并用相关技术手段,删除了尤女士手机中的银行短信,并屏蔽了网银交易的短信提醒,所以两人均未及时察觉银行账户出现异常。  尤女士回忆,她的手机收到过一条显示为广东的号码发过来的短信,内容为:“尤**,我是汪立华,看看这些相册有印象吗?”后面还附了一个网址。因看到是自己的名字,尤女士毫无戒心地点开了链接,但随即这条短信就消失了。虽然几个账户都已被冻结,客服还是表示,已充话费的款项很难追回,所以尤女士至少损失了1000多元。目前,警方还在对此事做进一步调查。  提醒:陌生链接不要点  面对“相册诱惑”骗局,该如何防范?专家指出,不管谁发来的信息,包括短信、微信、邮件,看到陌生链接不要点击,就能避免手机中毒。同时,所有智能手机用户应该安装市场上主流的手机防护软件。  另外,如果收到亲朋好友发来要求汇款的短信,对方自称不方便打电话,那么可以回个短信进行询问,这样就能有效识破骗局。  如果已经点击了陌生链接,该如何自救?专家建议,立即将手机格式化,然后送到官方机构进行刷机,重装系统。同时,立即找一台安全的手机,将“中招”手机上关联的所有信息,诸如网银密码、QQ密码、微信密码等等,全部进行修改,以免不法分子盗取。另外,还应该和手机捆绑的银行账户客服联系,修改接收验证码的手机号,以免不法分子拦截验证码窃取银行卡资金。  延伸阅读  5种最常见的短信诈骗形式  1、提供账号汇款型:如群发“我手机没电了,速把款打入***账号,某行: ***,户名***。”  2、找亲友救急型:如发送“爸妈,我的钱包手机被偷了(或我出了点意外现在医院),等钱急用,请速汇***元到我朋友的***卡上,切记要快。”  3、信用卡遭遇盗卡消费型:如发送“尊敬的信用卡用户:您于某月某日在某某商场刷卡消费***元,将在您的账户中扣除,如有疑问请咨询银联中心***。”短信接收者一旦拨打指定号码询问,冒充银联中心、公安经侦部门工作人员便连环设套,要求你将银行卡中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被套取账号、密码而遭受损失。  4、高薪招聘型:如发送“***饭店招专职员工,性别不限……月薪过万元。”当一些急于找工作的市民打电话咨询时,骗子常以预收服装费、面试费、保证金等名义要求其往某账户打入一定款项,随后“人间蒸发” 。  5、抽中奖型:如发送“某公司举行手机号码抽奖活动,您的号码已获得二等奖,请致电***与领奖处某小姐联系。”当短信接收者拨打指定电话询问时,对方要求需预先支付个人所得税、公证费、手续费等费用后才能领奖,将受害人引入圈套。 扫码“大楚宜昌”,领百元大红包!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更懂湖北更懂你,欢迎关注大楚网微信
1、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
2、打开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搜索关注dachuwang或大楚网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ada]
来自其他 |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行卡突然多了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