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平投资董事长是不是寡妇

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A15版:财经
&&内容检索:
新联电子派现不扩股董事长遭小股东追问
&&“公司业绩不错,为什么不送股?”昨日,南京新联电子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胡敏被小股东频频质问。按照新联电子每10股派5元(税前,下同)的分配方案,中小投资者的回报率刚超过1%,而公司董事长胡敏却可以将高达1200多万的现金分红收入囊中。对于小股东的质问,胡敏的回复则似乎在“打太极”。&&□快报记者 刘芳&&股民追问&&董事长打太极&&昨日的网上业绩交流会刚一开始,就有网民“十步芳草”向新联电子董事长胡敏发问:“公司业绩不错,也有很好的增长,怎么看待分红的问题?为什么不送股?”胡敏以一句“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及将来的发展决定分红方案”打发了提问者。董事长的回答显然未让投资者满意,一署名为“忠实拥护者”的网友继续表示,新联电子这么好的业绩与发展前景,1%出头的回报率是不是有点太吝啬了?对于第二位投资者的追问,胡敏仍以“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及将来发展需要,决定公司的分配方案”作答。&&胡敏语焉不详的回答让投资者更不放心了。业绩交流会进行到一半,一号称“小股民”的网友连珠炮似的向胡敏“开火”:公司分红而不送股,是否可理解为公司管理层对今年的市场前景不甚乐观?今年以来,科陆电子等公司相继公告中标信息,而新联电子却没有这方面的公告,原因何在?面对投资者的质疑,胡敏继续保持风格,称公司管理层对目前市场情况非常有信心。“公司今年同期比去年合同额有较大的增长,我们会根据相关要求及时披露信息。”&&不肯转股&&董事长获千万分红&&一向被视为“慷慨大方”的现金分红方案为何小股东不买账?这一疑惑从新联电子2010年年报中或可寻得答案。今年2月11日登陆中小板的南京上市公司新联电子于4月7日晚间发布2010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05亿,较2009年增长41.64%;实现净利润8289万,较上一年度增长68.06%。亮丽的业绩表现,却未给投资者带来期盼的送股转股。公司表示,将以4200万元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5元,相当于每股0.5元。而4月7日新联电子收盘价为40.39元,按照每股0.5元的分红方案,中小投资者的分红收益为1.25%,由于持股量小,几乎可以忽略。但以公司高管为代表的大股东们却可以将数千万现金收入囊中。&&年报显示,公司前十大股东基本被公司高管占据。其中董事长胡敏是第一大自然人股东,持有上市公司2500多万股股票,按照本次方案,将获得超过1250万元的分红。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等14人合计持有股份超过4000万股,获得的分红将超过2000万元。&&二次造富?&&大小股东立场不同&&“小股东更希望公司进行扩股,然后在填权行情中获得价差收益,但新联电子只进行了现金分红,小股东不满意是自然的事情。”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此外,公司之所以推出派现方案或与管理层有关。“管理层持有大量股票,如果转股,新增股份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限售,但如果是现金分红的话,就能落袋为安。”&&新联电子并非“独行者”。去年天价发行的海普瑞2010年年报拟每10股转增10股派20元,而创始人李锂夫妇二人合计持有公司71.96%的股份,共获现金分红5.76亿元,再一次享受了资本盛宴。除海普瑞外,鼎泰新材、华平股份等新股均有借分红方案利好大股东、高管从而“二次造富”的嫌疑。有股民指责,高派现看似公平,但大股东、高管大多在公司上市前就持有公司大量股份,并且成本低廉,而公司上市后股价高企,二级市场投资者持股成本要高得多。&&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从成熟市场来看,现金分红水平是考量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准,而A股市场上高送转概念往往被疯狂炒作,中小投资者出于自身利益,希望送转股情有可原。但冀望大股东高送转来抬升股价,也许会让市场环境更加混乱。而大股东、高管往往在上市之前就对公司作出巨大贡献,低成本入股本无可厚非,当然,如果利用手中权力对自身进行利益输送,就需要监管层依法处理了。&&相关链接&&神秘牛散现身新联电子&&在新联电子昨日的网上业绩交流会上,另一神秘股东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交流会进行到将近一半时,一以“赵显会”名字出现的股东提问董事长胡敏,称自己是公司流通股第二大股东,名叫赵显会。而据新联电子今年一季报显示,公司第二大流通股股东确实叫赵显会,持有股份超过16.5万。按照新联电子一季报公布前40.39元的收盘价算,赵显会“砸”向新联电子的资金将近700万。“这个叫赵显会的牛散还在2009年四季度介入锌业股份。而比赵显会更有号召力的是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东郭治平,郭治平是2008年6月—2009年9月期间炒作鱼跃医疗的牛散。”按照投资者的提醒,记者查阅公告发现,位居新联电子第一大流通股股东的确为郭治平,持股数23.49万,预计投入资金在950万元左右。锐迪科人事地震:原董事长兼CEO被资本方架空|锐迪科|董事长|CEO_业界_新浪科技_新浪网
锐迪科人事地震:原董事长兼CEO被资本方架空
原锐迪科CEO戴保家
  新浪科技 罗亮
  围绕对锐迪科的并购,原CEO戴保家成为第一个输家。
  12月17日下午,国内无线系统芯片及射频芯片制造商锐迪科微电子(Nasdaq:RDA)宣布了一系列人事任命:邓顺林为新任董事长,魏述然为新任CEO,张亮为总裁;原CEO戴保家继续担任锐迪科非执行董事直至下一次股东大会。即日生效。
  邓顺林自2011年起担任锐迪科董事,并于2010年到2012年间担任公司高级运营副总裁。魏述然是锐迪科共同创始人之一,自2004年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任锐迪科首席技术官,2005年以来任董事。张亮自2004年以来一直担任锐迪科负责工程的高级副总裁。
  锐迪科的最新人事变化表明,这是由锐迪科大股东华平投资主导的一次人事变动。作为公司共同创始人的戴保家已经无任何实质权利,而这可能为锐迪科出售给紫光集团扫清一部分障碍。
  CEO被架空
  目前华平投资仍是锐迪科最大的股东,持股约37.43%,华平中国董事总经理程章伦(Julian Cheng)和丁毅(Gordon Yi Ding)在董事会中占两席。据称,邓顺林也与华平投资关系密切。
  戴保家是锐迪科微电子公司的共同创始人,拥有超过25年的高新技术产业经验,自公司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任董事长、董事及CEO。
  此次他被“架空”很可能与反对紫光集团的收购方案有关。
  紫光集团与锐迪科董事会于11月11日正式签署并购协议,紫光集团将以现金方式收购锐迪科微电子公司的全部流通股份,最终收购价格为每股美国存托股份18.5美元,收购总价约9.1亿美元。在此之前,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浦东科投”)也发起过收购要约,但是价格是每股美国存托股份15.5美元。
  据了解内情的人士透露,戴保家在董事会投票中对紫光集团收购方案投出反对票,并倾向于接受浦东科投的收购方案。而作为大股东的华平投资则倾向于选择紫光集团的收购方案。
  双方的矛盾可能造成了今天的人事地震。
  核心矛盾
  作为锐迪科的大股东,华平投资的选择无可厚非,毕竟选择报价高的收购方案获益更多。但是对于戴保家而言,他却不愿意看到被紫光集团收入囊中,最主要原因是,他不愿意看到自己创立的公司被吞并。
  2013年年初,在紫光集团没有收购展讯通信之前,业内曾有传闻称展讯通讯有意收购锐迪科。但是戴保家曾对媒体明确表示,“锐迪科没有理由被展讯收购”。
  或许因为对展讯通信没有“好感”,戴保家才极力反对紫光集团的收购方案。
  在对锐迪科发起收购要约前,紫光集团已经成功收购展讯通信。而紫光集团一旦拿下锐迪科,很可能会将展讯通信和锐迪科进行合并,而戴保家则很可能在整合之后失势。
  相反,如果接受浦东科投的并购方案,戴保家等管理层的话语权将会进一步加大。这是戴保家愿意看到的,但是大股东华平投资显然不会同意。
  在浦东科投和紫光集团对锐迪科的抢夺中,华平投资显然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通过人事调整“架空”戴保家则是华平投资在表明态度:华平投资不会接受浦东科投的收购方案。
  实际上在此之前,锐迪科已经通过发布声明的方式表明,愿意接受紫光集团的收购方案。很显然,这也是华平投资的意愿。
  悬而未决
  如今,最大的反对者戴保家,已经被排除在核心圈外,但紫光集团能够成功收购锐迪科吗?实际上,答案现在仍然是:悬而未决。
  按照国内的相关法规,紫光集团和浦东科投在收购锐迪科时需要获得国家发改委的相关核准,在发起并购要约时,浦东科投拿到了许可,但是紫光集团并未拿到。这意味,紫光集团匆忙发起对锐迪科的收购要约并不合规。
  据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发改委曾发函对紫光集团的做法表示不满,但紫光集团并未放弃并购,而是不断进行“活动”并推进收购。
  知情人士还透露,在紫光集团为收购作努力之时,浦东科投也曾提议双方共同出资并购锐迪科,但遭到紫光方面否决。至此,双方开始暗自角力。
  紫光集团的问题是没有事先获得发改委的核准,但随着国务院最新政策的出台,这个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
  12月13日,国务院公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其中规定,今后,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只要不涉及敏感领域和地区,10亿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资将不再需要送发改委各级部门核准,而只需要提交表格备案即可。
  如果按照这个最新的规定,紫光集团对锐迪科发起并购将无需再经过发改委的核准。这对于急需解决核准问题的紫光集团而言,将是一个重大利好。
  但是,由于紫光集团对锐迪科的并购是在今年10月份,而国务院的最新规定是在12月发布,新政策是否适用于这次收购,仍然需要发改委来表态。
  而据了解政府政策的相关人士透露,即使这次交易由核准制变更为备案制,但是发改委要求的前置信息报告确认函还未取消。这意味着,紫光集团也需要就此问题向发改委作出解释或者作出补救措施。
  对于戴保家的处境,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半导体首席分析师认为,戴保家是一个很优秀的CEO,此次被离职说明了资本市场的残酷性。他建议创业者在选择投资者时要谨慎和理性。
  顾文军还表示,虽然收购案一波三折,但是不论浦东科投还是紫光集团化主动进入集成电路产业,都是值得表扬的。他说,“这对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是好事。”
值班电话:010-&&|&&&&|&&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注:本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主办方欢迎投资者的广泛意见,但为了共同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需提醒投资者的是,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内容不得含有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攻击性的、缺乏事实依据的和违反当前法律的语言信息,相关重复问题不再提交。
(请登录或输入用户名提问,并遵守相关规定)
正在努力加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沐华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