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2014世界排名的GDP是多少

您当前的位置 >
& 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 2015年中国人均gdp是多少: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
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 2015年中国人均gdp是多少: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
来源:整理 发布时间: 21:15:03
2015中国人均gdp: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 中国人均gdp是多少,2015中国人均gdp是多少啊?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第几呢?中国经济频被第一:中美人均GDP差距或达50年。 【 2015中国人均gdp: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 中国人均gdp是多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
2014中国gdp世界排名2014全球人均gdp最新排名公布【内容】:最新逗↗趣网消息: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2012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重要经济数据,其中GDP增长9.2% ,基本符合预期。日,统计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三季度增幅创下2009年二季度以来14个季度新低。
点击图片 进入下一页
点击图片 进入下一页
中国的GDP核算历史不长,上世纪90年代之前通常用&社会总产值&来衡量经济发展情况。
2015中国人均gdp: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 中国人均gdp是多少,2015中国人均gdp是多少啊?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第几呢?中国经济频被第一:中美人均GDP差距或达50年。
【2015中国人均gdp: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 中国人均gdp是多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中国2014年的GDP将达17.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7.4万亿美元,从而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IMF的数据是基于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PowerParity,PPP)计算得出的。根据这一算法,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为16.5%,而美国所占的比例为16.3%。IMF还预计,到2019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20%。
标签: 责任编辑:逗趣网()
社会热点图文
环球热点图文全球人均GDP第一的地方原来在中国|澳门|全球第一|赌场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全球人均GDP第一的地方原来在中国
  文/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 彭琳
  这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城, 2013年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本地生产总值(GDP)达14万美元,排名世界第一。而看起来相当富庶的香港仅为5.3万美元,只比它零头多一点,我们熟悉的瑞士、沙特阿拉伯等“土豪”国家也只是跟香港不相上下。
  博彩旅游业吸引而来的大量游客,令澳门民生受到的影响事实上更甚于香港,仅从2012年到2013年,澳门道路车辆行驶密度就增加了40%,的士都争着去赌场接客,公交拥挤,严重堵车。(路透社图片)
  我们总是觉得,中国的经济总量虽然大,人均水平却“拿不出手”。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人均GDP全球第一的地区其实也在中国。
  这是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城,多数人或许只会在旅游和官员反腐新闻中看到它的名字。根据世界银行本月初公布的数据,澳门2013年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本地生产总值(GDP)达14万美元,超过排名第二的卡塔尔,排名世界第一。而看起来相当富庶的香港,这一指标仅为5.3万美元,只比澳门的零头多一点,我们熟悉的瑞士、沙特阿拉伯等“土豪”国家也只是跟香港不相上下。
  更吓人的是,在内地GDP同比增幅已经放缓到7.5%的今天,澳门GDP增幅依然接近10%。即便不经过购买力平价,澳门以普通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也达9.14万美元,高居全球第四位。
  这个巴掌大的小城,去年仅博彩业收入就高达450亿美元,相当于拉斯维加斯的7倍,合约3600亿澳门元,其中三分一进入政府税收,而该年财政预算的支出为825亿,只占其总税收的约一半,钱多得根本没法花。所以,前几个月澳门政府又向每位居民派发了9000元现金。
  “被平均”的澳门人
  这样巨大的财富,是否让澳门人生活在天堂?答案却是否定的。尽管澳门的媒体远比香港同行温驯,但也几乎没有人歌颂这一巨大“成就”。恰恰相反,报端更多的是诸如“澳门人的财富到哪里去了”,“穷得只剩下钱”这样的标题。普通市民们更觉得人均GDP“夺冠”的消息无比讽刺。
  香港贫富差距的巨大众所周知,但你还不大了解澳门。这里购买力平价人均GDP接近香港3倍,但收入中位数只有1.5万澳门元,仅比香港的1.3万港币稍高一点点。用大家熟悉的概念说,那就是普罗大众在人均GDP数据中“被平均”了,他们的收入远远没有看起来那么风光。
  今天不少人到澳门旅游会发现,路边小餐厅一份简单的早餐索价高达40-50元。这并不意味着你被“宰”了,政府统计局的旅游物价指数显示,2010年和2011年物价升幅分别超过11%和15%,近来虽有所回落,去年升幅依然接近7%。政府数据还显示,过去5年来楼价上升了两倍,而部分住宅租金的增幅更接近四倍,远远超过工资的增长。
  同时,尽管GDP“登顶”全球,澳门仍没有最低工资保障,不少低端服务业月薪仅数千元。一位呼吁订立最低工资的黄姓老人,64岁任职夜班保安,月薪5000元(澳门元,下同),每天从晚上8点工作到清晨8点。他从“高福利”的政府领取2000元养老金,妻子因精神病不能工作,每月领取约3000元残疾金。一家三口每月就依靠这些钱维持生活。他希望澳门能仿效香港,将最低时薪定在30元,那样自己的收入可以增加到近一万元。
  在居高不下的物价和生活成本面前,收入的停滞令澳门民怨沸腾。对於政府每年派发数千至近万元现金,黄先生坦言,由于什么东西都贵,几千元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有派等于没有”。
  “失灵”的城市
  博彩旅游业吸引而来的大量游客,澳门民生受到的影响事实上更甚于香港。与物价飞涨相比,更加直观的是严峻的交通拥堵问题。仅从2012年到2013年,澳门道路车辆行驶密度就增加了40%,打的难,公交拥挤,严重堵车等问题一直是公众和议员批评的焦点,整个城市近乎功能“失灵”。
  “澳门没有一辆准时的巴士,而的士都争着去赌场、桑拿中心接游客了,”一位澳门朋友告诉笔者,“你要在路边打个车上班上学根本没人理你,打去的士台叫车,要给‘小费’求他们来,小费随时比你的车费还多。”
  更糟的是,未来的士可能还要越来越少。随着赌业的急剧扩大,澳门现有的人力资源几乎被吸干,导致百业不振。目前澳门工作人口中,赌场“荷官”(负责发牌的工作人员)就占了五分之一。在澳门服务业多数职位月薪不足万元的情况下,起薪高达近1.6万元、医疗福利优越的荷官,已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最向往的工作之一。这数万对年轻力壮却“只会派牌的手”一直被舆论批评为未来经济升级最大的隐忧。
  澳门人说,这个城市,很难找个安于现状的秘书文员,年轻人梦想着去赌场“派牌”;社区很难找个负责任的清洁工,因为在赌场做清洁工的收入也要高几千块;普通人家找个装修工人都不容易,因为都跑去修赌场建酒店去了……
  人均GDP排名公布后,立刻有媒体将“落后”于澳门的瑞士、瑞典、澳洲等地的各项社会指标与澳门列表比较。这些地区教育占公共开支普遍超过5%,而澳门则不到3%;这些地区医疗开支占总支出60-80%,澳门则不到10%;这些地区科研开发支出约占3%,澳门仅有0.04%,2012年的专利数目,这些地区均有项以上不等,同期澳门则仅有5项……
  发展是硬道理?
  澳门人或许令你嫉妒,高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令他们付出资源过度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代价,相反,奢华夺目的博彩业,让澳门处处矗立皇宫一般金碧辉煌的酒店,比过去的任何时候更加美丽。
  澳门现有的人力资源几乎被赌业吸干,导致百业不振,目前工作人口中赌场“荷官”(负责发牌的工作人员)就占了五分之一。这数万对年轻力壮却“只会派牌的手”一直被舆论批评为未来经济升级最大的隐忧。(路透社图片)
  关于各项社会指标的不济,有人觉得这只是政府不善施政,他们完全可以加大民生投入。然而,面对着聚宝盆一般,每天睁开眼睛就从天上掉下10亿现金的赌场酒店,民生基建、教育科研这样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是长期没有人落实。“现在看不到即时回报,他们就不愿意做了。像路氤牵某强诺谝桓鲈戮陀惺杖耄ケ鼻尥曷砺酚帜苡惺裁矗俊笔笔缕缆墼彼瘴男涝诒镜孛教骞赜诎拿GDP数据的讨论中如此说。
  议员吴国昌则直指,从2000年到2013年,澳门的人均GDP增长了接近5倍,然而收入中位数升幅仅约2倍,“GDP并不代表什麽,根本就是一个不公平分配”。他认为,以博彩业作为龙头产业的经济政策的主导下,博彩业老板以及博彩中介人成为澳门财富得益最多的一群,权贵则通过地产业的膨胀获益。
  人们一直以为发展是硬道理,GDP增长总是好事,只是在收获财富后,政府要有更公平的二次分配和明智的长远投入。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GDP对于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的作用仅仅在“脱贫”阶段,此后的绝大多数时间,GDP的增长直接制造着社会的不公平和矛盾。
  以施政能力论,你觉得美国政府一定比澳门政府高明不少?英国《金融时报》本月初的文章《GDP作用被夸大了吗?》(HasGDP outgrown its use?)引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指出,美国人从1970年开始收入中位数相对通胀而言就几乎没有增长,而在这四十多年经济增长中获利的人群,几乎集中在最高收入的1%。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是精英中的精英,GDP增长对你就没什么好处。
  人均GDP第一,你依然羡慕吗?
  (本文作者介绍:北大毕业后赴港留学,任职多年,贴身体验国际金融中心枯荣动荡。)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北大毕业后赴港留学,任职多年,贴身体验国际金融中心枯荣动荡。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您的位置:>>>正文
世界为中国GDP增长“测速” 把脉7.7%引发激辩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那些熊派(悲观预测中国经济的人)看来又得退回洞里猫一年了。&昨天,《商业旁观者》试图用这比方,说明中国官方GDP数据公布后一些人的心情。稍早前,2013年中国经济的年度答卷已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布厅传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西方媒体解读称,中国取得过去14年最低的经济增长率,比去年的7.8%还低0.1%。看到这样的结果,你对中国经济更安心还是更担心?在此问题上的激烈争辩将经济学家划分为乐观与悲观两大阵营,而国际舆论昨天的反应显示,看好中国经济稳中有升的人似乎更多,《纽约时报》甚至称&中美经济鸿沟被迅速拉近&。当然,很少有人会忽略&地方债务&等威胁中国经济健康的顽疾。只是乐观的人相信,操控性强的中国拥有治愈它们的能力。
  GDP增幅创14年来最低
  昨天,KOSPI综合股指先跌后升,最终以涨幅0.48%报收于1953.78。韩国YTN电视台称,开盘下跌缘于经济利空消息,扭跌为涨则是受中国经济指标向好影响&&中国公布的2013年经济增长率高于官方预期。
  事实上,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昨天上午走入统计局新闻发布厅前,西方媒体围绕&中国GDP2013年能增长多少&的演算早已开始。路透社邀请24名经济学家对2013年中国GDP增幅做出预期,得到的平均值是7.6%,法新社则比路透社精准些,他们邀请14名经济学家做同样的预测,得到的平均值与中国官方最终公布的数据一致:7.7%。
  &总体看来,2013年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尚待缓解,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需巩固。&法新社称,马建堂对中国经济形势做出这番评价时,中国正迎来1999年以来最低的GDP增幅,但7.7%的结果依然完成了中国此前设定的7.5%的目标。广播公司(BBC)称,中国官员对此结果表示满意,认为数据处在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之间。数据同样凸显中国决策者面临的两难挑战:既要维持经济高增长,又要对经济实施再平衡,完成从政府投资驱动型增长向内需驱动型增长的转变。
  &中国增长数据显示,美中经济鸿沟正被迅速拉近&,在国际媒体对中国公布2013年GDP数据近乎千篇一律的报道中,《纽约时报》财经记者布雷沙的解读颇为扎眼。他在文中称,中国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个国家的GDP增速在放缓,但这是计入通胀因素的结果,并且忽视了两大因素,一是中国国内物价上升速度快于美国,二是人民币对美元也在升值。如果扣除通胀因素,只考虑中国的名义经济产出,会发现结果为增长9.5%,而美国的名义增长率去年约为3.4%,如果进一步考虑到人民币兑美元去年升值3%,综合不同因素,中国以美元计算的去年GDP涨幅为12.4%,几乎是美国经济涨幅的4倍。文章同时称,关键问题是中国这种节奏能持续多久。
  在马建堂昨天公布的一系列中国经济数据中,&2013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3&也引起外界关注。所谓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从0到1,数值越高反映贫富差距越大。通常认为,基尼系数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就是收入悬殊。美国QUARTZ网站说,中国在过去十年中基尼系数几乎都在0.4以上,2012年系数为0.474。文章说,虽然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速放缓,但中国官员还是能拿出一些好消息:比如与去年相比,中国的贫富差距缓解了一点,非常小的一点。
  把脉中国引发学者激辩
  &振作起来吧亚洲!这一周可有的忙了&,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19日以此为题说,本周,亚洲国家将进入&央行时刻&,韩国、、和的中央银行都将举行重要会议,中国周一公布备受关注的GDP数据,为这忙碌的一周定了调。
  而2013年经济数据给中国经济大势定下的又是怎样的基调呢?
  BBC20日提到中国经济令人忧心的一面。文章说,过去许多年,政府主导的投资热潮是中国经济得以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中国的银行在此过程中放出大量贷款,但现在许多人担心这些贷款成为坏账,并进而担心中国金融系统因此遭重创。此外,&影子银行&也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风险。法新社说,截至去年6月,中国地方政府所借债务已达17.9万亿人民币。
  路透社称,中国经济在2013年的降温标志着中国转入&非高速增长期&,未来恐将出现更多令人清醒的时刻。分析家们认为,随着中国努力提升国内消费,同时降低对政府投资和出口的依赖,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2014年的表现有可能进一步降温。美国CNN的预测似乎更悲观:中国经济改革应将重点目标放在国有企业和财政政策上,如果成功,下一个十年将保持6%至7%的经济增长。但中国目前公布的经济政策依然太模糊,信用增长、地方债务等问题未来都可能为中国经济招致灾难。
  &中国经济少了一个神奇的数字,但并没有带来失望,随着改革深入,中国仍将是世界经济发动机&。20日,《商报》对中国经济的预期明显乐观。澳大利亚洛伊研究所网站的文章则称,&任何对中国经济的预测都是徒劳游戏,可我们却乐此不疲&,过去多年,许多经济学家总爱预测中国经济危机,有人预言中国经济崩溃,有人说中国未来十年平均经济增速只有3%,可中国这两年的表现让这些预测看上去非常古怪,文章向这些经济学家问道,在你们不得不放弃学者头衔之前,到底还要犯多少错呢?文章说,中国政府的债务水平并不比国家平均水平高多少,一些经合国家脆弱的政府也缺乏北京那样为国家带来变革的能力,并且中国已证明拥有巨大的调整适应能力。
  &尽管遇到了困难的经济条件,但中国2013年GDP增长率仍超过官方最初设定的目标,那些中国熊派看来又得退回洞里猫一年了。&澳大利亚《商业旁观者》20日说。文章称,自2012年以来,已经高速增长30年的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中国显然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到较慢但可持续增长的轨道上来。中国经济能稳定在7%或者更低的水平吗?从国际经验上看,日韩等国在数十年高速增长过后,GDP增长率通常会被拦腰斩断,但与日韩相比,当今中国仍是欠发达国家,虽然广东等部分省份GDP超过1万亿美元,但西部地区仍然落后,这种地区发展不平衡决定了中国未来GDP增速很可能稳定在比日韩更快的增长率水平上。文章称,中国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是,北京最优先的政策重点&&就业状况&&仍维持在较好状态,企业对熟练技工和工程师的需求迅速增加,许多雇主很费力气才能招到人。文章称,中国在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前会经历一段时间,但初步迹象显示,GDP增幅7%有可能成为中国一个新常态。
  2014,更好还是更坏?
  美国CNBC说,在中国公布2013年GDP数据后,一个问题引发了经济学家的分裂,那就是中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文章称,经济学家分成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一派认为中国2014年GDP增长率会向着7%继续下跌,另一派认为中国经济会反弹,最终增幅超越8%。前者的理由是随着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形势回暖,全球经济向好,对中国产品的外部需求提升,出口上升将促进中国经济上行。后者则认为人民币升值会抵消出口需求上升的效果,再加上地方债务威胁,中国今年GDP增幅恐怕只有7.2%。
  分析人士注意到,在近来召开的北京等省市两会上,中国诸多省份调低了2014年GDP增长目标。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利刚20日对《环球时报》说,对中国经济来说,GDP增长7.7%已是不错成绩,对那些紧盯中国经济的经济学家来说,这消息虽算不上是令人心醉的酒心巧克力,也能算令人安心的奶糖。中国经济已跳了多年节奏感强动作频率快的探戈,现在试图跳一曲优雅的华尔兹,会更有利于发展。今日中国经济总量约为9.2万亿美元,即使增长7%,新增部分也相当于印尼一年的GDP总额。
  刘利刚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一只体量如此大的大象不停跳探戈,是不可想象的。【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青木 陶短房 李珍 王刚 环球时报记者 魏莱 刘洋 陈一 汪析 柳玉鹏】
免责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任编辑:葛鹏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城市gdp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