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特斯邦威积分商城买了两千多的服装,但是会员卡里的积分怎么没涨啊?

美特斯邦威打折销售清库存:部分衣服十年前生产
导读:在美特斯邦威总部大楼旁边,有几个公司的仓库里正在打折销售库存,折扣很低,基本都在3折以下,一件羽绒服只需要100多元。从吊牌上看,有些衣服是十年前生产的。这次打折销售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这也是美特斯邦威从1995年成立以来,最长时间的一次打折销售。
  没有对手的时候,美特斯邦威用每年4次就可以做到100亿的规模。现在,它想学zara了。  刚过完元旦,美特斯邦威的全体员工收到消息,今年没有年终奖。往年美特斯邦威的年终奖是三个月的薪水。虽然员工都知道,今年公司的效益不好,但是,这个消息还是令人沮丧。很多人开始抱怨:“还不如被裁员了呢。”  当时美特斯邦威的裁员已经裁到第二批了。在美特斯邦威上海康桥东路的办公楼里,有很多“离职员工退职手续办理流程”的牌子。第一次裁员是从2012年12月底开始的,裁了1000人左右。被裁掉员工得到了n+1的赔偿,也就是工作年限加1乘以月薪。  “裁员规模不到公司员工总数的7%,在n+1的赔偿方案中,n没有设置上限。”美特斯邦威公关负责人余进对记者说。  在美特斯邦威总部大楼旁边,有几个公司的仓库里正在打折销售库存,折扣很低,基本都在3折以下,一件羽绒服只需要100多元。从吊牌上看,有些衣服是十年前生产的。这次打折销售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这也是美特斯邦威从1995年成立以来,最长时间的一次打折销售。  打折销售对是有伤害的。但是,面对着库存,美特斯邦威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2012年初,申银万国证券发布的报告称,美特斯邦威2011年底存货达到25亿元规模。  库存并不是美特斯邦威一个企业的问题,2012年整个国内服装行业都遇到了库存的麻烦。服装行业甚至流传着一个说法:现在所有的服装厂都停工,现有的库存也可以卖3年。  打折销售的现场顾客并不多。“以前即使折扣没有这么低,仍然是人挤人的,很多人从很远的地方开着车来买;今年,似乎无论怎么打折,也不行了。”仓库现场的一位店员说。  服装行业内对于一家服装企业应该有多少库存,并没有统一的认识。“现在都在说服装行业的库存,库存问题到底是不是让服装行业无法翻身的噩梦?我们认为库存问题不是最核心问题,库存已经在那里了,只是基于大转型期的一个阶段性的问题,而不是持续性的破坏力。真正影响到企业未来、健康、持续发展的,是品牌建设和供应链管理两个核心。”余进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对于一个年销售额过百亿、有5000家门店的企业来说,存货在15亿元至18亿元是正常的。  余进显然更愿意将裁员和消化库存视为美特斯邦威正在进行的战略转型的一部分。不过这个转型是完全被动的。从1990年代末到2010年左右,中国的服装行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有些年份美特斯邦威的净利润增长达到了600%。从2010年开始,一切都变了,美特斯邦威的存货规模从当年年初的9亿元人民币猛然增长到年底的25.48亿元人民币。  在2010年的财报中,美特斯邦威将库存猛增归因为“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设计款式的日益丰富;2010 年入冬较晚,冬装销售周期延后;应对年初的用工荒可能给供应链带来的冲击,公司提前安排了2011年货品入库”。
声明:本文章为会员于分享,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
上一篇:下一篇:
您的姓名:*必填
手机/电话:*必填 填写正确的手机或固定电话
您的邮箱:
省份城市:
请选择省份
请选择城市
详细地址:
留言内容:
品牌服装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不良/侵权内容联系电话:0
1快时尚品牌H&M与设计师推出的合作系2345678910
Copyright&2003- 深圳市明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网络实名:品牌服装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号
为了您的权益不受侵害,品牌服装网提醒您在咨询企业品牌时, 请认真考察欲加盟代理经销企业的资信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选择"扫一扫",立刻分享到微信【导读】美特斯邦威会员尊享季,积分赠不停。在活动专区购买买任意商品即可获得双倍积分,活动时间:日-日。满159元免运包邮。
  【时尚126正品商城购物频道】美特斯邦威会员尊享季,积分赠不停。在活动专区购买买任意商品即可获得双倍积分,活动时间:日-日。满159元免运包邮。
  “美特斯?邦威”是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自主创立的本土休闲服。品牌致力于打造“一个年轻活力的领导品牌,流行时尚的产品大众化的价格”,倡导青春活力和个性时尚的品牌形象,带给广大消费者富有活力个性时尚的休闲服饰。
女斗篷短袖T恤(RMB:79)
  小编推荐:采用了休闲宽松的款式设计,优质的缝制工艺打造出服帖的穿着感,柔软的面料贴身穿着滑爽透气,舒适的蝙蝠袖设计随风摇曳,多款不同的颜色选择不论是搭配复古的喇叭裤或者是修身铅笔裤都能打造出不同的时尚个性感喔!(本条促销信息来自美特斯邦威官方购物网站)
  更多商城购物请进时尚126正品商城:
声明:本文章为会员于分享,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上一篇:下一篇:
&&&&对本文章咨询
您的姓名:*必填
手机/电话:*必填 填写正确的手机或固定电话
您的邮箱:
省份城市:
请选择省份
请选择城市
详细地址:
留言内容:
品牌服装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
不良/侵权内容联系电话:0
9月11日2016春夏纽约时装秀举行前,法国时装品牌Givenchy已在麦迪逊大经历连续两个月的下跌之后,亚洲最大服装零售商Fast Retailing Co.CORTHAY渐渐成长,如今已在巴黎、伦敦、迪拜、香港、东京、北京设有七家自营店09-03?09-03?09-03?09-03?09-02?09-02?09-02?
[内衣][休闲][男装][女装][童装][内衣][童装][童装][童装][童装]
??????????
关注品牌服装网 微博了解更多品牌动态
关注品牌服装网微信
随时了解品牌新动态
Copyright&2003- 深圳市明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本站网络实名:品牌服装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号
为了您的权益不受侵害,品牌服装网提醒您在咨询企业品牌时, 请认真考察欲加盟代理经销企业的资信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选择"扫一扫",立刻分享到微信国产服装品牌这些年疯狂提价扩张的结果如何?有什么教训?
感觉08年以后国产服装品牌就和打了鸡血一样,定价直追O克,O迪,疯狂开店,极速扩张。然后11年看报道大家都快被库存问题压垮了。现在也没看到谁成了中国O克,反而声势越来越小了,营业额也在跌。我觉得库存高只是表象,根源是定位错误。
按投票排序
这个问题不止是服装行业这么简单,从08年开始打鸡血扩张的不单单就服装行业,房产煤矿钢厂,再脑补任何行业,基本只要原先有底子的都在扩张。有底子and碰到好的大环境而选择不扩张,要么底子非常厚,厚到不屑于扩张;要么底子很薄,薄到没资格去扩张;还有很少一部分是安分守己守着点小家产过日子的。扩张的企业就类似于个人中属于中产的阶级,可惜大规模扩张的都被政策玩死了,华丽的4万亿只是止痛剂,这个观点到现在基本都承认。要怪,就怪最上面。最上面给画无比大的一个饼,商人很难抑制欲望。所以就很好解释为什么要扩张,4万亿的背景,对企业而言钱真的多的没地方用,自己的现金流(次贷危机导致生产原料成本大幅下跌,利润空间加大)加上银行翻倍的贷款额,这么多钱干什么?留在手里还天天贬值,不扩张难道去多买几个房多建几个办公楼吗?(我原先有位投资人是服装品牌老板,也不算大品牌,全部自有资金,那年钱多的没地用一年买了四辆宾利,还在厂区旁边建员工游乐园,现在游乐园已经空置了,宾利也卖了两辆。)好嘛,如果都这样做了,现在的问题估计会变成:国产品牌为什么赚钱了都投资房地产,不安心做品牌生意。所以,企业大规模扩张,错不在企业,只怪大方向错了,导致大多数企业跟着走了错路。企业唯一的错误是投机时过于贪心,偏偏我不觉得这是个错误。说完扩张,再绕回题主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定位没多大错误。题主说的都是运动品牌,那就单说这方面,国产几个有名的大牌子其实一直很用心在做,还是比较有拼劲的,对品牌维护方面也都可以,比如质量售后对个人而言不比阿迪耐克差。不过品牌价值却很难体现出来,原因和大多数人喜欢洋品牌还是有关系的,加上市面大量仿货低价卖,这其中也包括很多国产品牌店甩货时无节操的店面宣传语,让消费者很难对该品牌产生好感。还有设计上确实差很大一截,所以品牌树立方面确实不如国外品牌给力。但是就价格而言,可以去国产品牌店里去看看,运动品牌标价一般都比阿迪耐克之类低一个槛,阿迪耐克一双1300+的鞋子很正常,里面80%都是品牌溢价和设计成本,而国产运动品牌很少卖这么贵的鞋子,包括衣服运动器材,价格都低一个槛。所谓的国产品牌标价高是相对淘宝货和地摊货而言,在实物原料成本相当的情况下,国产品牌标价还甘心比阿迪耐克低一个档次,已经表明了企业知道自己的位置,所以运动品牌价格定位不算错误。关于疯狂提价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08年前卖200的衣服提到300-400,算疯狂吗?一点不疯狂!08年底到现在,路边早点摊的热干面都翻3倍了,房价涨得也不少,品牌衣服涨价不是很正常吗?广告费用涨了,上游的原料成本涨了,下游的店面租金翻番了,请个明星代言也都涨价,卖的东西能不涨价嘛?在商言商,08年次贷危机的时候你见过国产品牌吊牌价跌过吗?为什么成本跌那么多,卖的东西标价不跌呢?因为是商人啊,追求利润最大化啊。不要认为国产品牌就是傻鸟,之所以扩张是因为努力。可以想象,如果成功的话,多少人歌功颂德,而现在,还不算失败,冷嘲热讽就来了。再一次证明成王败寇。楼上说的是优衣库hm之类打败的国产品牌,也未免太单纯了。原先凡客鼎盛的时候打败过谁呢?班尼路以纯鼎盛的时候打败过谁呢?杰克琼斯和现在崛起的gxg又打败过谁呢?还有那草蛋的阿迪王崛起的时候……只是商场上很正常的风水轮流转,不要动不动用战争结果形容胜负。再回到题主的问题,教训就是钱多得没地花的时候别再拿着老品牌扩张了,钱拿到国外去建新品牌,回来骗一阵子钱,假洋品牌被看穿了就再循环,这样就不会有人说国产品牌定位错误了。要么就慢慢发展品牌,别把步子跨大。不过慢慢来不符合商人投机的本性。补充,如果答案有不足,欢迎补充,有错误,欢迎批评。补充是由评论里出现较多的几个问题为自己辩解下,我就说三点,不拖时间。第一针对评论里很多朋友说我太过想当然,没数据支持逻辑性不强,这点很抱歉没做成数据帝。我答题的时候想的问题是为什么扩张为什么提价得出什么教训,这是题主出的问题,因此我很多文字出发点是对问题而言。如果要数据,行业内的具体数据我拿不出来,我确实不是运动行业内的人。我只能上几张原料成本走势图:发这个原料走势图的意思是希望能表明从08年开始扩张是大势所趋,经济整体向好,所有行业全部触底反弹,救市春风一扫经济危机颓气,连从6000点下来的上证指数都反弹到3000多点。但是从11年年初开始又出现乏力,止痛剂效果已过没办法。发这个原料走势图的意思是希望能表明从08年开始扩张是大势所趋,经济整体向好,所有行业全部触底反弹,救市春风一扫经济危机颓气,连从6000点下来的上证指数都反弹到3000多点。但是从11年年初开始又出现乏力,止痛剂效果已过没办法。而这些都只是基础原料,棉花纺织织布印染成衣上架,中间很多流程,等到做成品牌成本的时候价格传导很慢,终端品牌厂家是希望原料成本稳定的,偏偏07-14年成本价格大起大落,造成厂家很难精确控制成本。可以看上图现在棉花价格已经再下一槛,可布料价格还是维持直线,这就是传导的过程。就像我前几天打电话问朋友,现在一吨棉花现货卖15000元,而有的纺织厂原先的库存棉花成本都是17000,光这一层就一吨隔了2000块钱。纺织厂下游的布料厂可能拿的还是18000棉花成本的纱线价格,再往下就更不用说,而且加上大趋势一直在下滑,传导慢的特点让终端厂家的原料成本一直属于亏损状态。原料成本都亏损,租金上涨,水电人工全部上涨,虽然提价更难卖,但是不提价应该怎么办?难道真亏本卖吗?可是在2011年前钱多啊,没地方用,成本还要往上涨,不赶快扩张多建几个仓库多搞点成品以后原料成本飞天了怎么办?谁知道后来没飞天还入地呢?库存成本自然高了。我的数据不严谨,但是逻辑是严谨的。因为我现在的逻辑是基于上帝视角来批判国产品牌的所犯的错误。他们根本不知道大势所向还盲目扩张,2011年后大势是什么?是跌啊!暴跌啊!!2014年后大势又是什么?谁来开个上帝视角告诉我。第二是对品牌的误解,我在答题中将所以国内运动品牌统称到一起,让有些朋友感到不愉快,或觉得拉高某些国产品牌,关于品牌价值感我建议可以另开题。其中说到设计的问题,我在答案里说了,国产品牌差国外一大截,不敢否认,又纠结科技含量,难道含着的科技不属于设计吗?比如我说iPhone手机设计的好,还要加一句科技含量高吗?不要逼我的膝盖啊。第三觉得我有民族主义,我想澄清下。如果我用几万块买个包,我希望是国外奢侈品,我如果想买双跑鞋会优先考虑耐克,我如果在小镇游玩衣服全部弄脏我会随便买些国产品牌救急,因为它们穿身上至少是个品牌丢了脏了还不可惜。说这么多只是表明我一点不民族主义,我希望出多少钱能得到相应的享受,不论是国产品牌还是进口货。对服装鞋子行业我不是既得利益者,我只是个搬运工。做企业有很多难处,在大环境如此惨的情况下,有些政#付机构还怂恿一些大企业继续扩张,不扩张哪来政#绩呢,贷款不给出去银行怎么赚钱?乖一点的企业还懂得阳奉阴违放慢脚步休整,那脑子2一点的就干脆破罐破摔的也不少。我一个租门面的,市场管理都跑来找我要不要多拿几个门面,我说我店子货都走不完,拿那么多门面干什么?那市场管理不把门面租出去他怎么赚钱?他才不管你死活呢,你死了自然有补上来的。我知道其中的不易,所以理解厂家的某些在外界看来坑爹的做法。如果可以更舒服的赚钱,谁愿意经常做冒险的事情?知道他人的难处就会理解他人的做法。说回来和人的行为差不多,比如2个我熟悉的人(a和b)在两个地方做了一模一样我当时觉得很2的事情,a成功了,我都会佩服真厉害,这么2的事情都做成功;b失败了,结论自然是做这么2的事情也只有你这个2b做了。但是为什么a和b当时会一起做这件在我看起来很2的事情呢?因为他们觉得一点都不2啊!最后还是再加一句:我来知乎是求进步学习的,如果我错了,请提醒我,我会感谢你。
那个时候优衣库和H&M之类还没有像现在这么遍地开花,国产服装业比如班尼路和美特斯邦威也更多的是想往它们这个方向上靠。结果优衣库们一来,国产服装从业者们发现,人家的新货流转率可以快到15天,而我们必须要三个月,价格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人家月月有新货,你的新货就只能按季度铺开,瞬间高下立现。可以参考一下这篇文章
不重视产品质量与设计,企图单纯靠扩展和营销来赚快钱注定是穷途末路!对于时尚行业,品味真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一个买家,发表一点个人感受!国内服装品牌有请设计师么?为什么打着阳光青春口号的服装品牌所设计的部分衣服散发着浓厚的渣土气息?真维斯二连发——这颜色搭配、这款式···已被我纳入爸妈便装首选啦!不要说便宜就不用心设计了,刚上市的时候也便宜不了多少,好嘛!你们好意思让模特穿这种衣服上镜???再看看森马砸重金请来的欧巴,森马天猫旗舰店首页广告,这不是在微博上被众女网友吐槽至死的格子衬衫么?有没有感受到高富帅的气场?这身段这五官也就穿出这么个效果,我们平凡人怎么办啊?森马你们是在自黑么!卖不出去就疯狂打折,为何当初设计的时候不考虑一样买家的感受?浸淫在各种高大上的美剧、韩剧的年轻人们会接受贵品牌的时尚审美么?卖不出去就疯狂打折,为何当初设计的时候不考虑一样买家的感受?浸淫在各种高大上的美剧、韩剧的年轻人们会接受贵品牌的时尚审美么?没什么干货,纯粹只是发泄一下,不要说网店都是过季过时的存货,你店里的也好不到哪里去!要看一个品牌用不用心,其实看看冬装就行了,一个个帅气的模特穿得土肥圆上镜,我都不好意思了!没什么干货,纯粹只是发泄一下,不要说网店都是过季过时的存货,你店里的也好不到哪里去!要看一个品牌用不用心,其实看看冬装就行了,一个个帅气的模特穿得土肥圆上镜,我都不好意思了!
宏观上讲,流通货币太多必然导致物价上涨,原材料成本上升,人力资源成本上涨,门面价格上涨,所以服装业价格必然上升。但是国内的通胀预期导致运营商将价格上升到人们无法承受的地步,所以商品出现滞销。相应的营销手段陈旧,除了会员制便是疯狂打折,变相降价导致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价值产生了怀疑,由此进一步削弱了购买力,厂家经营无力,产销由此陷入了恶性循环。从同类产品竞争角度分析,高端设计人才缺乏,产品设计同质化,在维持虚高价格的同时厂家为了获取利润只能这样产品的设计和成本费用压低。所以在消费者眼中一来设计不如大牌二来价格也不打牌亲民。解决办法:价格回归价值本身,走低端路线,保证长期利润。在厂商能够持续性发展的前提下投入研发资金维护品牌之后再提高价格。
扩张遇冷其实除了定位问题,还有品牌价值和设计的问题,更遇上了某勾某a近年来大量出现的工厂店。而网络市场上,更是被莆田,东莞假鞋强力打击。从白饭鱼,af1,贝壳头,新平衡和aj,近10年来,低价而并不低质的假鞋给予国内品牌很大的阻碍,尤其是年轻女性市场,卖进女装店的aj和新平衡,不是李宁匹克能一战的。再加上海淘日益便捷,能用并不贵的价钱就能淘到不错的品牌的服装鞋子,国产服装品牌自然不好过。
我觉得确实是定位问题国产的运动系列比如鸿星尔克从一开始的广告To Be No.1就是个错啊!!!(笑)我觉得原因主要有3点:1.
国产的款式、做工 在我看来不是很好。2.
假如目标人群是二、三、四线城市,或者外来打工的,那价格就非常奇怪了!!!3.
国际品牌进军速度加快,原材料和租金、人力成本上涨。另外 :美邦 森马 七匹狼等都是上市公司,是不是上市了以后就懒得去做好了?有人提到KAMA,我反而觉得kama是相当成功了的。一件夹克卖三百已经很厉害。它抓住空隙市场了。(他们家的衣服都是偏户外+工装那种FU的,质量还可以。。。) 有人说国产的定价没有高啊,请看图。。。。。。。。。图1 : 天猫李宁旗舰女运动鞋按价格从高→低也许有人说这是李宁的高端款所以价格直逼Nike 、 NB?女鞋啊大哥 女款运动鞋样式不排在购买因素第一位吗?便宜的鞋子卖到80块,贵的599,这样定价真的好吗?我这种俗人确实宁可多花点钱买NB。图2 :美邦连衣裙 按照价高→低来排序图3:Asobio
和 Pull&Bear (看到有人留言指出Asobio是国产伪洋,去查了一下还真的是,我错了!!!!=
不过我觉得可以作为一个伪洋中的战斗机来当经典案例了)虽然我不认为连衣裙卖个二百五就贵了。但是,我不知道国产品牌设计和定价跟这些牌子比竞争优势在哪里?如果说目标客户本来就是二三四线城市,那就快点把一线城市的门店多关一点吧。( 美邦的业绩下滑严重 股票价格一路跌啊。而且如果定位真的是二三四线城市,也早晚是作死。Tagline、Mecity不好好做起来真的是要作死。。。)
1.先说库存问题,700多亿库存,有约90%是”房地产项目”库存,剩下的是真正的服装库存.所以所谓剩了三年全国穿的衣服是错误的,应当是剩了三个月.2.服装行业本来就是容易库存的行业,这些年来发展造成的库存问题固然是有,但不至于到灾难性的地步.3.价格问题上面有回答.从结果来看,我认为成本推动型的被动涨价占一部分,商家看好市场的主动涨价也占一部分.4.预期肯定有偏差,是一个根源.08年刺激消费造成的虚拟需求干扰到厂家判断更准确. 5.竞争策略说我不同意,提价+扩张不是挤兑低端厂家,小型厂家的策略. 抢占市场靠的是低价+高品质. 扩张不能体现竞争策略,只是对预期的一种反应.
国内服装品牌最大的问题是用国际一流品牌的价格卖国内三线城市夜市地摊货。
发现这个问题里赞数最多的大神,也在我这儿点了一个赞,表示荣幸万分啊。国内服装没落,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去看:经营、技术、进出口贸易、国家政策等等........ 我只是一介屌丝,不懂那些高大上的知识背景,我只是......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去分析的。~~~~~~~~~~~~~~~~~~~~~~~~~~~我是从小学开始就关注服装品牌的资深服装品牌爱好者用户。国产服装没落,其实和扩张没多大关系,最主要的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种心理在作祟。以前,国人认知的外国名牌,也就lv,ck之类的。不说lv,单就ck,价格也是远远超过森马美邦之类的。因此,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美邦森马班尼路。这几年,hm、zara、u衣裤等牌子大规模进攻国内市场,而且价格还和这些国产品牌差不多.....国产品牌自然一下子没落了。再加之,hm、zara有设计优势、优衣库有面料优势,而国产品牌除了牌子,就什么都没有,因此没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要说李宁、特步这些牌子,我只想说,悲剧就悲剧在和森马美邦班尼路成名在同一时代,在档次上,被消费者打上了同一个标签,档次自然被拉低了。举个例子就是:如果你面试了一个学校的3个毕业生,觉得这三人都是傻逼,那么在面试第四个人的时候 ,本能地也会觉得这第四个人聪明不到哪儿去。 再加上这帮鞋子生产商(李宁姑且除外吧)的品类划分有问题,一直在生产普通款的鞋子,从来没出过耐克阿迪那样酷炫款的高端鞋子),形象自然更low了。还有一点就是,貌似那几年全国人名对服装的消费能力有所提高。本来觉得森马美邦是大牌但是买不起的农村朋友们,都开始买这些品牌了.......最明显的就是,国庆或者51假日,西单相关的地铁里都是刚购物完提着服装袋子的人。你会发现,操着不标准普通话、头发凌乱、看起来有点土土的人,手里拿着的基本都是安踏森马的袋子。所以.....你懂的,这些人又再次为这些国产品牌打上了一个low的标签。再补充定位上的一个败笔。很多人都知道李宁做过往高端转型的突破。前几年开始和耐克阿迪差不多卖一个价位了。为此还请了著名的过气球星奥尼尔拍广告。但是........想想当时耐克阿迪的广告是请谁拍的?都是一线球星!
这不就是自己承认自己比阿迪耐克差么? 还凭什么卖上哪个价格呢?森马最近请了李敏镐拍广告。 代言人这块档次确实上去了,但是你的服装设计呢?用料呢?没有与之广告代言人档次匹配的真材实料,消费者只会觉得好奇怪!#天呢!李敏镐竟然代言森马# 要请李敏镐,你好得重新搞个高端品牌,进驻高端卖场啊!当你身边都是三线品牌的时候,你说你是高端品牌,谁信?再举两个例子。例子一:本人某次逛西单的时候,买了一条以纯的裤子。后来想去zara逛逛,于是把以纯的包装袋扔掉,把裤子放入包包里,再去逛zara。例子二:本人所在的三线城市,有个gstar专柜,每年过年的时候,基本是1折-3折大促销。1-3折啊,在奥特莱斯都不一定能碰上。而同一卖场的某些假洋牌,却生意很好。(假洋牌的价格不比真洋牌低)在国人观念里,国内品牌先天就是弱势的。那jj来说,当jj被天津某公司收购中国商标权后,好多原先的jj爱好者开始不买jj了。当然,也有好多不明真相的人,觉得jj是大牌而投向其怀抱。基于国内品牌的先天弱势!所以,国内牌子要拼,拼的绝不是高大上,而是个性。 广告的不是我的形象多好,明星多大牌,而是我的用料、我的设计、我的心血。再玩那种
我很阳光、我很大气、我很时尚 之类的洗脑广告,是必死无疑的。
我觉得很多国产体育/服装品牌确实在定位上有一定问题:相比高高在上的n*ke跟adi***等品牌,作为一个相对弱势的品牌应该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扬长避短在大象踩不到的地板缝中生存甚至慢慢成长,而非一味追求大而全地大量投入生产高速开店扩张。举一个例子,高中时候安踏有一款叫"水泥杀手"的球鞋特别受学生欢迎,它拼的不是广告代言明星,就一个特别简单纯粹的卖点——鞋底耐磨——想想你学校橡胶篮球场有几块,水泥场又有几块?这是一个特别有insight的产品理念,产品诉求简单明确,配合特别恶搞玩味的产品名称,吸引万千骚年。相当一段时间内,要么你特别壕买AJ、t-mac或者KG,要么你就穿AND1或者水泥杀手就行了。另一个例子,也是高中时候,李宁出过一双"雷锋"板鞋,是一款设计很考究细节很有趣的鞋子:军绿色羢皮,棕色橡胶底,绒毛鞋舌上嵌着五角红星(请脑补一下雷锋冬天戴的帽子),鞋后跟还有一颗复古的铆钉...好多年前的鞋子,现在看起来也一点不out,甩某国外老年人专属N*wBal**ce几条街...好多年前的鞋子,现在看起来也一点不out,甩某国外老年人专属N*wBal**ce几条街...但是08年前后,这些牌子跟打了鸡血一样疯狂扩张,向高大上靠拢,开始扒NBA明星,拍一些洋不洋土不土的广告满大街投放,越看越像n*ke跟adi***,越来越同质化没有特色越来越无趣。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看到这样的产品,我的第一直觉是你这么像XXX还涨价了那我不如多加点钱直接买XXX好了,或者我没有那么多钱那我直接买XXX的A货好了价钱便宜好多。于是真的应了那句话:他者皆地狱。P.S. 最近一次看到李宁,是在一个shopping mall的中庭,临时围起来的一块地方,里面密密麻麻是鞋子跟堆在手推车里面的衣服裤子,板鞋60块一双。
家里是做服装的,厂子已经倒闭了,转行干别的去了。我家品牌也曾经辐射京津冀各大卖场,销量还可以。背景介绍完毕,开始答题:国产服装品牌这些年疯狂提价扩张的结果如何?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有什么教训?扩展的还是不够大,市场品牌的运作不是很成功。我们的失败,不是因为盲目扩展的失败。事实上,扩展门店延缓了死亡的时间。真正失败的原因在于:1.招工难2.国际品牌的冲击3.商场结算政策4.电商的兴起上述4点合起来,就是大家所见到的提价的结果。尤其是4。我能说一句电商颠覆了好多行业吗?凡是不适应这个时代的,都被淘汰了。
个人觉得问题不在品牌定位,如
所言,国内的运动品牌已经在尽量摆正自己的市场地位,以市场追随者和补缺者的身份来面对消费者。我认为根源是运动品牌这块儿市场逐渐饱和,业绩的提升不能靠盲目开店,而是需要精耕细作,提升同比。08年后大跃进似的继续扩大规模,不向零售发展,只是加速了市场饱和的进度。1、楼主可以想象下九十年代你在购买服装(运动服/鞋)时有什么选择?恐怕X宁是大家脑海中跳出的一个(可能也是唯一一个选择)。当年的X宁公司可以迅速崛起,除了靠着李宁先生的人格魅力及影响力,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市场的空白。2、在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间,体育品牌开始疯狂地扩张,一方面各种体育品牌如过江之鲫,但大多数又昙花一现后陨灭,大家谁还记得当时的李小双牌、邓亚萍牌甚至占旭刚牌?另外一方面,就是疯狂开店了,因为市场足够好,经销商敢开店,品牌商也乐于把更多的货品压下去。店铺多了,自然销售上去了。但是对于城市、商圈、经销商等的选择和规划就不是那么严谨了。所以大家会见到一条街上齐刷刷好几家X宁好几家X踏。3、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中国市场是块儿大蛋糕,X宁X踏X61(当年叫别克?)X丹就是吃蛋糕的小虫子,因为当时这块蛋糕对于这些小虫子来说无限大,所以大家放开怀吃啊吃分裂啊分类,X迪X克是外国牛滴大虫子,当时手还没伸这么长。可是后来蛋糕越吃越小(虽然整个蛋糕在长大),各个虫子越长越大,大家就开始吃不饱了,想去吃外国蛋糕又碰了一鼻子灰,自己的蛋糕还被外国虫子吃了不少。这种情况对于国内体育品牌确实是个瓶颈。所以我的想法是精耕细作,做零售,想办法吃可持续增长蛋糕,让虫子自己的消化系统更好,能量转化率更高,而不是竭泽而渔,虫子们为了一口蛋糕鱼死网破。4、当然,随着大量外国品牌的涌入,竞争确实越来越激烈,更多专业的、更细分市场的品牌的到来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对我而言,我最喜欢的品牌就是under armour和asics。5、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和聪明。
说几个问题:1. 费用计算问题:不知道楼主说的一个标准男装店80㎡是按在哪里开店开百货购物中心还是街铺来计算的?总计50~80万的建店费用是否含装修成本和全年租金成本?还是另含货品和管理费用?另外男装品牌的定位也没有交待清楚。以我所在公司的为例,定价398-3998的中高端男青休,装修成本2000元/㎡,80㎡的店铺投入在16万元(购物中心及街铺级别,百货更便宜),以现有一点五线城市一楼购物中心价格核算,600元/㎡/月(三环内平均价格),管理费用50元/㎡/月,全年租金624000元,基本合计项也逼近80万上限,更不提如果是北上广核心商圈的街铺租金价格更加惊人。如果值得是一季度租金及管理费,一季度合计208000元,加上装修成本为368000元,剩下的40万元是完全不够支持一季度货品费用和管理费用。而且题目中未计入水电费用和设备费用,税金费用。2. 国内品牌价格增幅:a. 维持品牌定位。每年货币膨胀比率,奢侈品每年还要有增幅以维持品牌奢侈定位,否则以初创纯单价不变的话今天也可以是普及产品了;b.租金和人力成本的大幅增加。租金就不说了,核心地段的商铺毕竟就那么多,远的地方又没人愿意去赔钱培养,水涨船高很正常;人力成本除了上游的生产人力成本以外,下游的销售人力成本增长幅度我会说出来吓死你嘛?另外销售人员90后,思维完全不适用传统团建激励模式,上午来下午就走,朋友们考虑过服装们的感受嘛!摔!3. 消费力:实质上消费力是分化的很严重的,附近lv一个月卖包包都是1500万的收益完全没考虑过我们这种屌丝的心态……不是顾客没有钱,而是买得起顾客永远在追求更高档的品牌和服务,买不起的顾客一时半会成为不了你的核心客户(有物质和审美及消费习惯等深层次原因),为了这两种顾客,我大服装行业蛋都碎了一地,只是为了一点转化率啊朋友们!企业首先想起的手段就是打折,打折的运营成本比正价高多了……打折打到心碎有时候也不吸引人(情景1
销售:顾客,你好!我们在打折了快来选选吧~屌丝顾客:哎呀,终于都打折了,但是都好丑,我不要。高冷顾客:花钱买这个还不如买件品质感更好的。情景2
销售:顾客,你好!我们到新款了,好漂亮呀快来选选吧!屌丝顾客:我哎呀!新款挺漂亮!但是太贵了,我买不起。高冷顾客:现在你们的做工对得起这个定价嘛?我还不如买xx。),时间长了固有顾客还会觉得品牌形象下滑……于是只能涨价配合打折了,原有的核心顾客你们辛苦了~4.品牌未来发展策略:不太同意答主说的未来发展是 两个方向高溢价和高贩量。因为纠其根本任何一个牛逼的服装品牌也要面对每年大量老顾客流失和新顾客涌入的问题。其实解决高冷顾客越走越快的方向是发展更加高档的品牌,而对屌们最大吸引力的还是性价比(低价那种性价比)。终上,对于成熟中端企业,真正的解决之路在拓展全线品牌,而不是像李宁那样突然要更换目标客户(我能说我不是90后所以不想买嘛……)这也是很多快销的发展思路,才不断退出中高端和大牌设计师限量款。5. 吐槽设计、管理和服务:国内品牌真的好好检讨下自己的设计……某大鸟集团旗下的快销形式女装,设计走涉谷vivi狂抄我无话可说,服装质量真心不敢恭维,这几大百的定位和渣一样的质量是决心在动物园的基础上走高定嘛?再吐槽一个国内最成功物流管理品牌,好不容易培养一个高端点品牌,天天在店里面数“小王得到了一颗小松树,小明还只有一颗小苹果树,小红还什么树都没有……”这样好嘛!(当然最近他们已经好很多了)最后说下服务,国内品牌的服务还在上个世纪徘徊嘛……连我们公司也不例外,顾客试了不买是常态,某些欧美街头风格流行少女品牌销售员直接在顾客身后骂别人傻逼这样好嘛?最后,总结一下,服装行业的高利润时代早就过去了,国内行业巨腕们还是在思考怎样打价格战和怎样冲销量是极其落后的管理思想。要想取得和国际大品牌的同等地位,要进行上下游整合,渠道全面革新,管理方式更换等海量的工作。在这些方面有些品牌已经做得不错了,比如中高的卓雅全系(那服务意识),中端的欧时力(那我看不懂的设计还是牢牢俘获了骚女们的芳心,不过最近几年有点质感Low了)中端的地素和她的高端diamond和中低dzzit(风骚的设计),最后是大家最想不到的me&city(这是最成功的从周杰伦成功去品牌化的国内品牌,尤其是打折时候的超高性价比甩zara几条街,请大家多多支持国产品牌!就是不要再种树了,真的……)补充一点吧:因为题目的问题是为什么提价还不挣钱,就分析了一下成本上涨和市场不景气,管理设计很深层了没有细说,如果有人想看可以分析一下。从大家的回答可以看得出对品牌的认同感还是非常高,由于自己工作的公司成功救市了一个作死的国际品牌,对这方面的运作还是小有了解。只是单纯说说大家对国内品牌看不上的问题吧……mecity的设计简洁大方不漏logo称得上是欧美范基础搭配,冬天的羊毛呢大衣成分含量高达80-90%的比比皆是,价位是1699。这种品质的羊呢布我能接触到的价格都是110元/米,真的觉得很良心。对比Zara,同等价位基本都是不含羊毛,或者含毛量低于40%(都不能叫呢大衣了好嘛)。更不用提它的尺码完全是中国人版型,那些买zara或者hm的妹子,不上个100斤最小号都要say goodbye,要不就永远当晾衣杆……仔细观看,你可以发现mecity的模特虽然不再用大热的明星但是都改用国际名模了。不过因为它不成功的定位和没有及时转变的卖场陈列、管理、装潢等影响,让它在几年领先快销进入市场的情况下,也只能靠打折度日。这才是为什么我说mecity“打折”性价比高的真正原因。通过大家的回答,我还是能明显感觉得到品牌文化对于服装或者说销售的重要性,这个培养过程一个是砸钱,还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大家真的要对国产品牌再宽容些。你们觉得我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国内出一个zara嘛?我还有40-50年好活了嘛……
额,先说利益相关吧:小掌柜,从事中低端服装批发,不过和那种大的品牌关系不那么近我觉得这几个品牌遭遇的问题共性并不多,更多的是自身的经营问题。而且题主提到的大品牌其实境遇还算相当不错。他们的扩张策略相当的有成效。真正遭遇寒潮的是我等下游是普通零售店,网店和服装超市的杂牌/贴牌货尤其是今年整个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杂牌的销售情况普遍都挺惨的。而这些大众品牌普遍还行,哪怕遇冷,总体也是平稳的。而提价我觉得也是有预期的。我们这个市场上营业员的用人成本两年里至少上升了30%。而工厂里我没有直接管事,不过成本上有20%以上的涨幅也是可以预期的。这算是工价提升到合理水平和整体物价上涨的共同作用吧。说有什么可以总结的经验,我不敢替这些大众品牌总结,还没这个资格。我只是说一点我自己经营时看到的订货周期十分漫长。或者说流转很差。不只是大牌,部分杂牌也有春季订秋季的货这样的。一旦市场增速低于预期,压货的情形就十分悲惨。比如去年的暖冬,我们一些顺便做羽绒服的客户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那些羽绒服后来50一件处理,我都替他们流眼泪可是这次是羽绒服,下次是谁呢?市面上流转比较快的是打底衫和夏装,贴牌的厂家可以做到隔天出货。定制新款也就是一周左右的时间。在售的款式通常可以控制在三天的库存。二级批发商甚至可以做到每天五到十个新款,这就比较厉害了此外前几年服装行业发展的算是不错,现在增速一下来,竞争就显得激烈起来了。然后也算出现了一些比较凶狠的竞争手段。比如对下游大量的赊账,无底线的退换货政策。虽然也算是正常的竞争行为,不过普遍化以后,客观上对厂家的库存和资金健康造成了损伤。在之前也算还好,但就今年的市场状况来说,有点雪上加霜的意思。再回到题主的问题来,国产大众品牌提价扩张的结果如何?——总体结果是良性的。市场有所扩张,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前提下保持了一个平稳甚至稳中有升的态势。至于有什么教训,则是差异性的问题。具体不同的品牌,不同的策略,会总结出不同的经验。
最近在做这个问题的调查,看了些新闻搜集了些资料,先谈谈看法,等采访完几个企业回来后再看看有没有些新的收获。首先就如最高票所说的四万亿的影响,其次就是,中国的服装市场发展还比较初级,或者说,单一细分市场上的品牌过多、市场集中度太低。最明显的就是运动品牌,男装也有七匹狼、利郎、劲霸、柒牌等一大堆。这些品牌的产品互相之间区别都不大,以往各自有自己占优势的地区,所以竞争还没那么激烈,在四万亿的鸡血刺激下,所有的品牌都开始疯狂扩张,占领各个城市的主要商业区,这就相当于所有的品牌一下子都在共同的市场之下竞争了。但换一个角度,在其他品牌扩张的时候,如果你不扩张,很有可能从此被远远甩开。消费者所能记住的品牌数量是有限的,市场发展成熟的结果就是集中度提高,而现实也是,一些经销商关店之后,会转向做那些状况较好的品牌的经销商,使这些品牌反而得到了扩张。在鸡血过去之后的这几年,不同品牌的实力也开始显现了,那些在营销、供应链、渠道等方面水平高、觉醒早的企业,在这几年都慢慢挺过来了,有的甚至还更进一步(安踏超过李宁)。像安踏、七匹狼都在搞的从生产型组织向零售型组织转型;七匹狼和安踏都在完善ERP系统、加快供应链反应速度;还有渠道模式,以往为了快速扩张,各个品牌都是经销为主,现在都在转向自营为主;至于电商方面,库存高加上电商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做,现在大多以清库存为主,但有些有远见的已经在布局O2O了。说这些是想说明,服装企业在这种危机之下,每天都在想着如何摆脱危机甚至更进一步,而那些较大的企业,本身实力雄厚,也有不少人才,在这种危机下迫使他们提高管理水平、去经营品牌形象,相信在这次危机过后,会留下更少、更强的企业。因为接受采访的企业主要是男装和运动品牌(没办法也只能找到这几家了),所以主要是对这两方面了解比较多。当然我们采访的并不都是上面所说的那种反应快速的企业,也有执迷不悟越做越差的,具体是哪家就不能多说了……
国产运动品牌先赶上迪卡侬再说吧
二三线城市才是国产假高端品牌的主场。北京上海的消费者见多识广不会卖帐的。
对于生活压力日益增加的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性价比才是王道啊。以前在上海的时候,经常遇到打折,反而回到三线城市的家里,我擦啊,完全看不到打折的意思啊,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这样吧,给你打个八折,我们家平时都不打折的。西装好嘛,标价万元左右好嘛,以前在上海的时候,西装不打三折我是不买的。还有就是点名说李宁,价格直逼耐加或阿家,有意思吗?那我直接买耐家好了。
定价和品质如果没有形成正比的话。势必不会有很多人买帐的吧!
记得08,09年的时候满大街的森马、卡吗,衣服还都巨贵,卡吗的衣服基本上都在100以上,一件T恤要195,森马便宜些。。。到了14年6月份, 卡玛的衣服就是一件45,78两件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特斯邦威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