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便利店加盟条件是什么字体

全家便利商店是如何在上海以市场挑战者的身份做大做强的?
虽然没有严谨的考证,但上海现在的便利店格局已经可以说是全家独大。回想 05 年,上海便利店行业还处于群雄争霸,外资刚刚登陆的状态。全家在其他大城市,比如北京、广州的经营状况如何?
按投票排序
全家是不是独大还不好说,不过确实是做得最好的。不仅压制住了7-11,C-Store,也从原本的好德、可的、快客、良友、罗森、85818等便利店中突围。成功的原因当然很多,想到的就随便列几点。1. 没有历史包袱。像联华(快客、罗森)、农工商(好德、可的)、光明(85818)这些国有企业,他们在运营便利店的时候还要考虑下岗再就业人员问题。所以可以发现他们的便利店营业员几乎都是老阿姨,带来的影响是老阿姨们对设备应用不熟练,动作偏慢,不够热情。2. 更有经验。作为顶新(康师傅)的产业,全家继承了日本和台湾的便利店经验,也就是说用全世界最优秀的便利店运营经验。相比本土这些摸着石头过河的土便利店,有着绝对的优势。3. 更年轻的团队,有良好的升迁渠道。由于没有包袱,全家使用外来务工的年轻员工。并且由于公司发展速度很快,员工升迁渠道也非常通畅。店员表现优秀可以在一两年的时间就当上店长,甚至向更高的职位升迁。这使得全家员工的积极性是土便利店的老阿姨们完全无法比拟的。4. 更好的营销。全家的口号叫“全家就是你家”,代言人是五月天,倾向于在高校和白领聚集的地段开店,有统一的店面装修,有统一的码货方式、有统一的制服和服务用语,这些都是他们的对手没想到或者做得不够好的。更不用提那些时不时可以收集的小贴纸和集花换礼品的活动了。有个稍老的NHK记录片,上海便利店之争,可供参考。
从消费者体验的角度讲,我觉得全家的服务真心一流。1. 店面装修简单但洁净,灯光明亮,标志明显,特别深夜饥肠,“半夜三更它还那个街头默默地亮着”,当真救命神灯。2. 商品摆放合理,整齐,分门别类,标价醒目,令人有购买欲望。3. 店员对每位顾客不厌其烦报以“欢迎光临”,及时提醒店里的优惠活动,递送食物的时候轻声提醒“小心烫”,顾客不小心打翻饮料马上清洁并更换,绝无怨言… 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4. 再举二例,全家接受信用卡,好德则不客气地拒绝:“不拉卡!”,我司园区内的全家,甚至接受我们员工的食堂卡;有员工抱怨全家进门时的音乐扰民(其实我很喜欢),他们随即取消了播放。
去年就注意到全家的发展势头。说一下自己的观察:1、开店选址。选址就是定位。在浦东新金桥路上,基本上都是公司,而这个地方的便利店(连锁性质的)也只有全家。这说明全家选址定位很明确。2、开卖熟食。全家是我印象中上海最早开卖熟食的便利店。05,06年的时候,上海的便利店里基本上还没有熟食开卖。顶多也就是饭团,关东煮。根本没有盖浇饭什么的。这也说明全家找到一个非常有市场的差异点切入。3、店员年轻,这个上边的已经有提到。年轻的店员给人信任感。每次看到上海那种更年期阿姨的臭脸就像扇一巴掌过去。。。。4、食品安全,这个也许完全是心理作用。但是与上海原有的便利店相比,全家的品牌也是相对而言安全的选择。我根本不敢去吃其他便利店的食物,总觉得不安全。但是全家我会信任一点。5、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全家便利店里食物商品几乎占到一半? 而上海其他的便利店基本就是杂货店,什么都有。就是食物比较少。这个应该是全家进入上海市调查过的结果。6、广告推广,五月天代言的全家广告在地铁里到处可以看得见。而且主打熟食。对于吃饭问题不好解决的白领而言,不能不心动。
坐标广州的 CVS Fan 来答。。。全家是我最喜欢的便利店广州比较常见的是 7-11,C-store喜市多,Family Mart, 也有少量的 OK,以及主要分布在地铁站的Vingo (华润万家的便利店业态)1,全家的卫生条件好,干净整洁,7-11和C-store有的门店会出现货架和产品包装一摸一手灰的情况,或者促销指引没贴好,掉在地上被人踩。尤其C-store不少门店的垃圾桶实在是有点。。。全家门口的海报数量不多,简单明了。可能逢节庆会比较复杂一些,7-11和C-store的海报常年大大小小层层叠叠。。。2,规范化全家店员对店内的商品很熟悉,并且一定会对每个顾客说出欢迎语,询问是否加热,告诉顾客小心烫口,提醒顾客有优惠有活动等,用规范用语找零和送上小票,并欢迎再度光临,全程做足且面带微笑。其实全家的店员不稳定,我曾经遇到过2-3次是新人的,店长会在旁边督导,有的细节做得不好,比如拿了串装关东煮不记得主动询问顾客是不是需要把竹签拿出来,店长会提出来然后给顾客道歉,之后告诉新人下次要记得。而7-11和C家店员态度就不太好,优惠活动也不提示,甚至出现分不清楚关东煮的丸子们有什么区别的情况。3,开店的策略(这个我只是叙述难以评价)我所在的地方有一阵子开了一个地下商场,全家在里面一下子开了四五家店,连同周围地面上的门店有6-7家左右,一段时间后开始陆续淘汰,应该是保留了最好的店,感觉作风是很敢出手也很敢交学费的那种,当然我不知道这个算优点还是算犯傻。。。4,商品全家的熟食种类多而且味道很好。非常喜欢关东煮和饭团。全家更愿意把重点放在独特的新品(往往是进口品)上,这一点和开店的策略一样,胆子很大,十多二十块一瓶的牛奶果汁什么的,就是敢卖,而且货架宣传也做得很醒目。之后卖不好不卖了就是,对于我这种图新鲜又冲动的消费者来说诱惑真心大。猜想是对前台毛利非常重视,可能走得是和屈臣氏有点相似的路线。不过在广州来说,车仔面做得不如7-11成功,无数次看到小情侣在全家,女孩子要买饭团,男生说一定要买7-11的鱼蛋和车仔面。。。还有很多次看到有人过来买烟但是没有,貌似7-11和C-store都有烟卖5,服务7-11可以充公交卡,全家还不能充另外好像7-11可以取快递不过全家应该是在一心一意做食品了吧
1.覆盖率:全家在内环内覆盖率的简直惊人。我家范围100米以内,有2家,而200米范围内,有5家。与此相对的:罗森1家,好德1家,快客1家,喜士多1家。。。如此暴力扩张让人汗颜。2.多样化:全家基本满足你的便利店的所有需求。除了:1.小吃:不如喜士多丰富美味。2.烟草:这个得看郭嘉政策。然而其余账单点卡桌游等附加服务也没有哪家是都能做到的。3.与时俱进:全家的全民便当成功不是偶然,在亲民定价的基础上(不过刚跑了趟日本,发现那边便当价才是真良心)每年都不断推成出新,记得前几年已经成了政府的“指定推荐白领午餐”。4.会员制度:推出这个基本已经等于宣告胜利,开始打扫战场了(上海的大数据我就不客气的收下了)。不过当我下了集享卡APP之后才发现,原来是康师傅在背后撑腰,难怪这么牛。。。5.服务:好德可的等因为有接收”下岗再就业“的政治任务,吸纳了不少大龄就职人员,虽然这样做能得到不少房租补贴,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让服务质量降低,我早年去好德充交通卡都要捎带一样东东,否则就要被服务人员BS一下~~
全家的定位是小而全,在我们门口的全家除了一般的吃,,日用易耗品,还可以买到面膜,乐高的玩具,照顾了大多数人的购物需求。全家的店员大部分都很好,但是现在整理素质有下降趋势。
个人观察所得主要有两点:1. 定位。不仅在形象上贴合学生和白领这样的年轻人群体还花了大力气进行宣传,并且在产品上——丰富的零食、优质的热食以及在各方面明显由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便当,满足了该群体的重要需求。2. 占位置的能力。我不是该行业的人员所以没法确定这是不是真实情况,但是全家在占位方面应该有一手。最直接的例子是竟然在复旦大学本部校区内的黄金位置开出一家全家——注意,是在校门里面。本来那里是个几平米的小杂货店,一排零食一个冰柜而已,但是那位置是在3教——本部最繁忙的教学楼之一的楼下,生意好到恐怖。即便往外再走50多米就是个学生超市也无法抢去其一点生意。然后这个杂货店竟然在上个学期拆了改造成了全家,真不知道这是怎么谈成的。据说现在每天各种脱销。
都是同行帮衬出来的,便利店是个拼服务的地方。全家里的年轻人真心当你是大爷,其他便利店里的老阿姨分分钟气死你。
店铺新、员工年轻态度也不错、自家的面包和便当是我的最爱!
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如果不能领先与竞争对手,就只有退出市场,退居二三线城市的后果。好德就是在竞争中失败的最好的例子,所以不断的创新,不断对自己严格的要求是所有成功的前提。 特别是全家针对好德进行的一系列竞争。上海全家Family Mart地区加盟授权公司,Family Mart品牌自1972年成立32年以来,已成为亚洲最大国际连锁便利店之一。透过日本Family Mart专业经营 Know-how与台湾地区便利店经验的结合,2004年7月,上海第一家全家便利店开业。全家为什么能后来者居上,这引起我们的重视。 1、选址的问题 选择店铺位置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经营范围和经营定位,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是哪一类,是主要面向普通大众消费群体,还是主要面向中高阶层消费群体,然后根据消费群体选择能够接近较多目标消费群体的地方。
全家便利店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定位在30岁以下的学生和上班族(占其顾客总量的80%左右)。这一群体易于接受新事物,消费能力强劲和追求时尚产品。所以全家便利店一般开在市中心大型社区、学校或者商务区内。据了解,日本全家便利商店,所集中在中型以上的都会区,以都会前的火车站为核心向外扩展。而在上海,则是以内环为主,中环为辅,其126家门店中,大部分位于内环、外环区域如松江、青浦等地至尽没有一家。不过据其开发部相关人员介绍,随着自身发展的逐步完善,以后会拓展到更多的领域。全家为了抢占市场,与好德形成正面的竞争,把店址选在了距离好德不远但是位置却优于他的地方,这样的好处在于利用成功便利店经验的基础上,又高于他们,为自己开始竞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服务力度 全家在开业之前,对好德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例如服务态度、货品摆放、店面设计等等,在知己知彼后,对自己行进了全面的提高,不论从各个方面都高于好德的店铺。抱持认真、负责、诚恳的态度,作为消费者、店铺与厂商之间的桥梁;彻底贯彻价值创新,诚信务实,顾客满意,的经营方针,提供消费者亲切的购物环境、优质的商品、多元便利的服务与生活情报信息。从简单的和消费者打招呼“您好,欢迎观临”,专业术语“收您50元”“欢迎下次光临”等细节深入消费者的内心,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以及店长对职员专门的训练课程使员工对工作的掌握更加熟练。在职员的年龄上,好德大多数都是退休的女工人,文化水平不高,而全家却是年轻、有着专业素养的人才。
3、产品的推陈出新 作为便利店不可缺少的商品——便当,全家在从研发到宣传到销售都做的很好,以至于好德的总经理都赞不绝口。在研发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市场调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不能只是闷头一味的搞研究,要结合消费者的喜好,她们的用餐习惯,口味,以及营养搭配也是不能忽略的重要问题。如今人们在吃饱的前提下更加关注吃的是不是健康,营养是不是达到了一天的必须,东西是不是新鲜等问题。试吃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从不同的消费者口中获取重要的信息,对改进自己的产品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宣传的过程不仅仅要贴出海报,全家还举行了比赛,扩大的宣传的力度,使更多人对他们的新产品产生兴趣。销售的环节做到货物供应的齐全,过期的食品及时处理。 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如果不能领先与竞争对手,就只有退出市场,退居二三线城市的后果。好德就是在竞争中失败的最好的例子,所以不断的创新,不断对自己严格的要求是所有成功的前提。
不知道在别的城市能否开全家?
如果让我给上海符号化:那就是地铁、咖啡、全家。因为全家,我通宵复习不怕没吃的。曾经还借用过全家的冰箱放蛋糕!大爱某个全家的店长(商场好阿姨,热情介绍,热爱工作),可惜后来她走了!而且上海的全家炉子上的热饮会标注加热时间,保证不超过24小时保质期。到了帝都,至少某次7-11是没有的,瞬间对全家又多了好感!
刚刚看了记录片《上海便利店之争》全家在初始阶段立足有三点:1. 不惧以高租金租用离人流量大,人均消费多的地点,例如商业大厦底下。2. 货架拜访整齐(其中一个细节很重要,全家的杂志拜访是可以看到封面的,而好德的拜访是重叠的)3. 员工服务态度好,进店问候语重复多次,员工服务到位。员工年轻,学习力强,甚至有23岁便当上店长,能根据本店状况,提出改善性建议。二、三两点是原本的巨头好德所没有做到的,而第一点,好德原本占据好的地理位置,但是不愿提高租金支出而不得不把好的地位让给愿意花费巨额初始投资占据市场的全家。现有阶段据我观察到的,全家巩固其地位的竞争优势有以下几点:1. 地理优势:地铁内靠近出口处常是全家身影。由于全家主打上班族和在校学生,学校医院办公楼机场都是它的身影。便利店购物需求有一部分是即时无目的需求,门店的便捷能促使经过的人突发购物。2. 紧抓客户需求:1)产品:比如说南京西路地铁站,每天有许多没吃早餐上班族们经过,全家便在店门口新设一个柜台,专门将大瓶的味全酸奶/奇异果汁和三明治一起绑定售卖。售价10元,比店内分装合买便宜5毛-1块左右。饮品和三明治打包装袋出售,专人负责此柜结账,为上班族节省了挑选货品和排队结账的时间,因此这项服务大受欢迎。2)门店设计:内部带有宽敞舒适的用餐休憩空间,方便购物者在店内交谈和进餐。3. 便利店具有规模效益:但没有找到直接证据。在香港,不乏看到有三家便利店开在一起,其中两家便利店还是一个品牌(坚尼地城下的711和ok便利店)。因此我推测便利店地点密集,除了为狙击对手,可能因为有规模优势支撑而不惜单店营业额略有下降。并且从经验来看,一旦有足够多的门店,进货时就相对于供应商有大的话语权,甚至能先铺货再付款,供应商承担商品损耗,风险获得降低。不甚完善与严谨,望指正补充。
全家居然不卖烟!好没道理!饮料还从背面补货!你自动贩卖机呐!这段时间还看到了我最爱的煮毛豆和熏鱼,啧啧啧,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最让我伤心的是它在我门小区外面刚开业没几天就把隔壁的喜士多赶跑了(嘤嘤嘤~~~,人家也要做生意嘛)额,还有!你家那个啥,蕾斯啥保(qing)健(qu)用品的可以不和杂志那样摆得跟全家福一样么,还摆这么低(......恩,我得蹲下来好好研究下今天晚上用哪个呢..........,恩,好像凸点的不错........,那个谁,老婆子,西瓜味要不?震动的呢?..........老婆.....- -!黑线!)看到过几次小朋友拉着奶奶一路往那边跑赶脚真替人家阿姨捉急啊正经的,商业竞争什么的就不懂啦,反正自从全家在小区楼下安家后,大润发全家福好久没去了。
第一感觉是到哪都能看到哪怕很偏的地方
第二是服务员都是年轻人很有朝气很热情不像其他的便利店都是中年妇女
说个刚来上海闹的一个笑话。"您好,帮我来包10块的白沙""不好意思,我们全家都不卖烟""啊?你们「全家」都不卖烟??""是的"我当时就楞楞地走出门 才发现,哦,他们全家是不卖烟..
因为全家给我所在学校的一大群学霸提供了刷夜的好去处。
一直很喜欢全家,有一段时间,一直都在说,全家就是我家,喜欢全家没有太多的原因!
不知道昨晚拿快递时候好德对我吆五喝六的大妈有几套房,我觉得关键是不能雇这么有钱的雇员
还有一条…上面可能都没有提到…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过…全家的收银台支持几乎所有的支付方式…这点对于一家便利店来说尤为重要…“便利”二字体现在很多方面…对于交易而言…双方进行金钱与货物交换的时候…全家做到货物保质保量的同时…让消费者的支出也变得更加方便…支付宝、微信、quickpass、集享卡、现金…在支付方式上的优化不仅仅能让其在一些忘记带现金的窘境之下使其成为唯一选择…更让一种比较“无痛”的消费方式让消费者习惯其较高的产品售价…上海全家便利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海全家便利店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便利店_百度百科
便利店(Convenience Store),是位于居民区附近的实体店或提供网上购物的虚拟店,指以经营即时性商品或服务为主,以满足便利性需求为第一宗旨,采取自选式购物方式的小型零售店或网上商店。
便利店的兴起缘于的大型化与郊外化,超市的变化体现在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如
远离购物者的居住区,需驾车前往;卖场面积巨大,品种繁多的商品消耗了购物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账时还要忍受“大排长龙”等候之苦,以上种种使得那些想购买少量商品或满足即刻所需的购物者深感不便。于是人们需要一种能够满足便利店购买需求的小超市来填补空白。
1927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南方公司首创便利店原型,1946年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并将命名为“7-Eleven”;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与美国南方公司签订特许协议并在东京丰洲推出1号店。此后传统型便利店作为一种独特的商业零售业态,在日本得到了飞速发展,其特点也被发挥到极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进入中国,在中国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发展较快。随着石油巨头的介入,便利店在地域分布上更趋分散,加油站型便利店在也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从世界便利店的发展历程来看,通常被划分为两种类型:传统型(Traditional)和加油站型(Petroleum-Based)。
传统型便利店[1]
通常位于居民住宅区、学校以及客流量大的繁华地区,营业面积在50~150平方米不等,营业时间为15~24小时,经营服务辐射半径500米左右,经营品种多为食品、饮料,以即时消费、小容量、应急性为主,80%的顾客是目的性购买(如7-Eleven、Circle K)盛行于亚洲的日本,中国台湾。
加油站型便利店通常指以加油站为主体开设的便利店(如BP、ESSO),在地域广阔且汽车普及的欧美地区发展较为迅猛,2000年美国加油站型便利店占行业门店总数的76.1%。
便利店业态最初于1990年代引入国内市场。尽管起步较晚,但是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便利店业态在我国取得了较快发展。据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13000余家便利店,年商品销售额达到226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但是从便利店规模占比来看,便利店商品销售额占当年全部连锁零售企业总销售额(约3.5万亿)的比重仅为6.5‰,占当年社零总额比重仅为1.2‰,远低于日本的6.6%(便利店年销售额占日本零售行业比重)和美国的5%(便利店店内商品年销售额(不含油品)占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不含机动车及零部件)比重)。便利店业态在我国拥有十分广阔的成长空间。[2]
与超市区别
便利店不同于,也不同于精品店,在社区的一隅、街角,巴掌大小的便利店是最贴近生活的场
所。超市带来了第一波消费观念革命,而无处不在的便利店又带来了第二波的消费观念革命,“Get what you forget” (买到你在超市忘记买的东西)成为美国便利店营销核心。
便利店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出现的时间和发展的背景并不完全相同。但从整体上来看,便利店是超市发展到相对较为成熟的阶段后,从超市中分化出来的一种。一方面,超市的发展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障碍,既“购物的不便利”;另一方面超市的发展为便利店提供了先进的销售方式和经营管理技术。具体的说,便利店具有与超市相区别的四个“便利”业态特征。
(1)提高门店的商品陈列利用率
商品的选择和陈列是一门学问,如果做得好会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并有极佳的促销作用。在产品策略方面,便利店的经营者应注意以下问题
有些便利店门店商品数量和陈列空间的利用率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对其产品销售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便利店一般是在城市的繁华地段,面积也通常在100平米以内,所以不能浪费门店的陈列空间。在商品的陈列方面,有些便利店存在某些商品的陈列面积过大的现象,有不少商品在3个排面以上,这样的陈列为门店的商品品种单调创造了借口,从而致使原本应当有1200种商品左右的门店,可能只有500多种的商品上架,其结果显然是不足以满足顾客的基本需求。
(2)正确进行商品类型的选择
便利店的主打商品应在速冻食品、饮料及日常用品上,这些商品不求多、全,而应求精,即选择畅销的、质量高的、价格又适中的产品上架。在便利店中应避免出现整扎销售或者大包装的产品,既然便利店的定位是为应急的需求,包装的商品是不属于便利店的销售范围,便利店销售商品的选择不是“,”。因为销售大包装商品,便利店的价格必然要高于大型综合性超市的价格,这种“,扬短避长”的行为将会导致顾客对便利店产生价格高、购物上当的心理。量贩商品陈列在便利店的货架上不仅不能获得良好的销售,还会浪费门店的有效陈列面,进而影响到门店的正常经营业绩及形象。所以,便利店所选择的商品类型应为品牌质量有保证、畅销的大众化商品。
(3)避免货架存在大面积空位
货架大面积空位是门店的暂时性缺货或者其他问题,但是这种现象反映出的结果无非是:货物不及时,采购部的品种不足,理货人员补货不及时。这三种问题造成的这一后果必然影响门店销售和形象。一个货架空空的门店对于顾客的影响是什么?不仅仅是顾客此次购物无功而返,还可能使企业损失一批固定客户。
距离的便利性
便利店与超市相比,在距离上更靠近消费者,一般情况下,步行5~10分钟便可到达。
购物的便利性
便利店商品突出的是即时性消费,小容量,急需性等特性。超市的品种通常在2000种至3000种左右,与超市相比,便利店的卖场面积小(50~200平方米),商品种类少,而且简单明了,货架比超市的要低,使顾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的商品。实行进出口同一的服务台收款方式,避免了超市结账排队的现象。据统计,顾客从进入便利店到付款结束平均只需三分钟的时间。
时间的便利性
一般便利店的营业时间为16~24小时,全年无休,所以有的学者称便利店为消费者提供“Any Time”式的购物服务。
服务的便利性
很多便利店将其塑造成,努力为顾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例如速递、存取款、发传真、复印、代收公用事业费、代售邮票、代订车票和飞机票、代冲胶卷等等,对购物便利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就决定了便利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1)建立网络配送系统,统一配送
鉴于国内便利店多数已有配送中心这一事实,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提高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尽量采取在特定区域高密度集中开店的策略。要充分发挥自设配送中心的优势,建立电脑网络配送系统,统一集货、统一配送,特别要发挥配送中心分别与供应商及各家店铺相连的电脑网络作用。为了保证不断货,配送中心一般应根据以往的经验保留3天左右的库存。同时,中心的每天都会定期收到各个发来的库存报告和要货报告,配送中心把这些报告集中分析,最后形成一张张向不同供应商发出的定单,由电脑网络传给供应商,而供应商则会在预定时间之内向中心派送货物。配送中心在收到所有货物后,对各个店铺所需要的货物分别打包,等待发送。
(2)提高商品,减少库存
由于门店面积小,又因地理位置多处于繁华地段,高额的房租不允许门店有大量的库存。货架商品的库存量应严格控制在最大库存量以内,这就要求配送中心将配送商品配准、配全,从而保证便利店的商品、常新,以减少库存,提高商品的周转率。为了完成门店商品的快速周转,对于配送商品的时效,包装应当仔细检查,以减少不必要的库存。通常将商品的库存定为3天左右,而对于像冰激凌、速冻食品类商品,供应商一天分早中晚3次直接送货到各个门店。
(1)商圈内人口极少
不适宜开在商圈内人口不足的地方,如果商圈内人口在1500人以下,此店铺应摈弃(这意味着商店的固定顾客过少,从而会影响到销售额)。
(2)车流的动线很少
车流的动线指车辆行走时的移动路线。如商店所在的位置车流的动线很少,则意味着商店的流动顾客会受影响。如处在十字路转角处的店铺其车流动线有4条(东、西、南、北4个移动方向的路线),位于双向车道马路的商店有两条动线,而处在单向车道马路的商店则只有一条动线。
(3)在马路上看不到商店
这是指商店不是设在沿马路的街上,而是在某一脱离马路的区域内。其缺陷有二:一是不方便顾客的来店;二是很难招徕流动顾客。
(4)不在车站“回归动线”内的店铺
所谓“回归动线”是指上车与下车的客流必须经过商店门口的移动路线。如果商店的位置不在这条移动路线之内、即使商店紧临车站,也会使来店的客流受到影响。
(5)地下店铺
设在地厂室的便利店由于不能充分发挥便利店的特殊功能,因此客流会受到影响。主要缺点是:顾客进出不方便;店铺位置不醒目而难以招徕流动顾客。
(6)要登楼梯的店铺
和前者一样、要登楼梯进入商店,会给顾客带来不方便,从而违背了便利店主要提供方便的原则。
(7)不能设店招与灯箱的店铺
商店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不能设立店招或灯箱,意味着商店的醒目与一目了然会大打折扣,而便利店的醒目与一目了然是保证客流的重要手段。设想在夜晚如果没有明亮的店招如何能让路过者知道这是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
(8)店铺的形状不规则
长方形或是正方形的商场比较适合便利店的经营,如果商场的形状不规则,那么在一个本来营业面积就很小的空间内很难合理地去安排商品的陈列,这就会增加顾客选购商品的时间。
本标准规定了连锁、连锁便利店的有关术语及其定义。本标准适用于连锁超级市场和便利店业态的经营。
本标准规范了下列术语及其定义。
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式。
企业经营若干同行业或同业态的店铺,以同一商号、统一管理或授予特许经营权方式组织起来,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
连锁的门店由连锁公司全资或控股开设,在总部的直接控制下,开展统一经营。
若干个门店或企业自愿组合起来,在不改变各自资产所有权关系的情况下,以共同进货为纽带开展的经营。
加盟的门店同总部签订合同,取得使用总部商标、商号、经营技术及销售总部开发商品的特许权,经营权集中于总部。加盟连锁店的门店均为独立法人。
以同一资本直接采取连锁经营的门店,也称连锁店。
以特许连锁方式经营的门店。
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生鲜商品、食品和向顾客提供日常必需品为主要目的零售业态。
满足顾客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
连锁超市(便利店)公司应由10个以上门店组成,实行规范化管理,必须做到统一订货,集中合理化配送,统一结算,实行采购与销售职能分离。连锁超市(便利店)公司由总部、门店和配送中心(或委托配送机构)构成。
总部是连锁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它除了自身具有决策职能、监督职能外,还应具备以下基本职能:网点开发、采购配送、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经营指导、市场调研、商品开发、促销策划、人员招聘、人才培训、教育及物业管理等职能。
门店是连锁经营的基础,主要职责是按照总部的指示和服务规范要求,承担日常销售业务。
配送中心是连锁公司的物流机构,承担着商品的集货、库存保管、包装加工、分拣配货、配送、信息提供等职能。配送中心由分货配货(TC)、流通库存(DC)、生鲜加工(PC)三部分构成。
商品的最小分类。
单品管理是通过电脑系统对某一单品的毛利额、进货量、退货量、库存量等,进行销售信息和趋势的分析,把握某一单品的订货、进货情况的一种管理方法。
每一位顾客平均购买商品金额。
(1)客单价=商品平均单价×每一顾客平均购买商品个数
(2)客单价=销售额÷顾客数
对重点商品或项目的管理手段。ABC分析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将商品依畅销度排行,计算出每一项商品销售额比及累计构成比,以累计构成比为衡量标准,即80%的销售额约由20%的商品创造,此类商品为A类商品;15%的销售额约由40%的商品创造,此类商品为B类商品;5%的销售额约由40%的商品创造,此类商品为C类商品。
来商店购物的顾客居住区域。商圈的大小,主要依据有效吸引来商店购物所需时间而定。根据时间、距离、占有率等,将商圈分第一商圈、第二商圈、第三商圈。
商品由原料开始到最终消费的全过程。即:由原料筹集、产品设计、到向顾客提供商品的所有活动的总称。
零售业为建立商品差异化形象而选定某些合适商品,委托制造商加工,并冠以零售企业自身的品牌之称。
补货频度和订货频度高,销售量和订货量都大的商品。一般多指ABC分析中的A类商品。即用20%的商品,创80%销售额的商品。
交叉比率=周转率×
通常以每季为计算期间。交叉比率低的为优先淘汰商品。
信息系统由营业信息系统、和外部关联信息系统构成。
是商店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把经营所必要的信息(会计管理信息、人事管理信息、经营管理信息等)储存于电脑,按需要进行加工、分析,所得信息再灵活运用于企业决策中的一种。
是商店的时点销售数据管理系统。
是。指销售商与供应商的电脑相连接,达到正确、迅速开展补货、订货业务的系统。
是电子数据信息交换系统。指以电子方式开展资料交换的交易,用不同机种联接不同行业的企业电脑,开展无电话、无传票(无纸)的数据交换的系统。
食品行业防止缺货迅速有效的补货系统。
服装衣料业为减少缺货、缩短加工时间,减少,能准确预测补货信息的、适应顾客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
将收集的商业信息通过电脑网络,附加各种服务,再提供给第三者的有偿资讯信息,即称增值网。
产品在制造商生产阶段已印在包装上的商品条码,通常由产品的供应商事先提出申请,在产品出厂前已印好条码。店外条码适合于大量生产的产品。
仅供商店自行印贴、店内使用,不能对外流通的条码,适用于非大量规格化的产品。
零售店的店内海报。
为持续性地生产、销售预期品质的商品而设定的既合理又较理想的状态、条件以能反复动作的经营系统。
企业或个人等在某方面努力追求卓越,将工作特定化,并进一步寻求强有力的能力和开发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技巧及系统。
为维持现定的作业,创造任何人都能轻松且快速熟悉作业的条件。
零售业概况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1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GDP增长速度逐年加快,从2001年的8.3%加快到2006年的11.1%。至2006年底,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数达123690个,增长17%。其中,超级市场23233个,增长22.8%;专业店77220个,增长15.2%。2006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零售额为10499亿元,增长2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
2008年给零售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威胁,而且带来了更多的并购机会,这意味着零售企业将面临大的洗牌,这给了中国零售企业做大的机会。
做任何一份事业,有三个基本要素必须确定:项目、资金和人脉。
在项目上,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且便利店行业利润率比较高。同时便利店行业进入的门槛并不是太高,发达国家的众多便利店巨头看好中国市场,都纷纷扶持一些中国的创业者加盟连锁,这是难得的创业机会。此外便利店生命力比较顽强,生活在百货和超市很难渗透的时空。
在资金上,便利店所需要的资金量并不大,也适合个体进行创业。而且便利店的融资渠道比较多,风险投资也开始向便利店投资,种种情形表明,资金的筹集不会成为便利店经营很大的障碍。
在人脉上,便利店对人的要求并不是太高,没有多少技术门槛,对人的知识互补性要求也不是太大,这也比较适合自主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便利店对团队的要求不是太高。但是便利店经营团队的建立是,一个好的团队往往是一项伟大事业的开始。如果便利店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那么到最后经营者会发现对于便利店经营来说,最重要的居然是团队因素。
另外,如果是加盟国际巨头的便利店事业,往往可以获得采购、管理和营销全方位的培训,而且能得到经营指导。很多时候,这些对创业者的价值远远高于利润本身。但是加盟国际巨头的便利店事业往往需要很多的资金,其进入门槛也相当高,经营者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做个准确的判断,而不要盲目进入。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便利店是大有可为的,便利店知识的系统学习是必须的,没有便利店知识的系统化很难有好的经营。传播实用的便利店知识正是本书的目的所在。[4]
.产业洞察[引用日期]
.门面网[引用日期]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家便利店加盟条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