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gdp增速的增速哪方面成长最快

  合肥市市长张庆军参加合肥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十一组(工商联)分组讨论。
  去年底,“合肥速度”跑赢全球城市,让世界投来惊异的目光。
  事实上,合肥在过去5年的“快跑”中,发展潜力、民生惠及、创新等方面,多次获得殊荣。
  统计数据显示,5年中,合肥共“拿下”国家级、全国性荣誉共75项,显著地扩大了合肥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了合肥在全国发展格局的地位和作用。
  在昨天开幕的合肥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长张庆军所作的合肥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释放出信号:2013年,乃至未来5年,合肥还将把握更多机会,在全国乃至全球舞台上展示自己。
  人均GDP增速全球排第一
  1月5日,合肥市市长张庆军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
  过去5年,是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的五年。合肥全市的生产总值达到4100亿元以上,由全国26个省会城市第18位升至第15位,年均增长16%以上,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
  具体的主要经济指标“成绩”是:规上工业总产值6600亿元,增加值1650亿元、年均增长23.7%,总量由省会城市第15位升至第11位;财政收入694.4亿元、年均增长2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389.5亿元、年均增长28.3%,总量进入省会城市前10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0亿元,总量由省会城市第9位升至第7位,累计完成15300亿元、年均增长2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90亿元、年均增长 20%,总量由省会城市第18位升至第16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00元,年均分别增长13.6%和 17.2%。
  合肥“快跑”的姿势,也让世界投来惊异目光。
  日,世界著名杂志《经济学人》发布世界增长最快/慢都市经济体,按实际人均GDP增速计算,合肥排名全球第一;按新增就业率计算,合肥位列杭州之后,排名全球第二。
  “合肥并未经历经济衰退期。这座城市称得上中国经济增长之地,近期无论是就业还是国内人均GDP的增长都超过绝大部分地区。”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对合肥评价说。据布鲁金斯学会统计,在年期间,合肥以人均GDP增速15.3%、新增就业率3%的成绩,就已坐上全球300个城市都市经济体的“第一、二把交椅”。 1
v&v&v&v&v&v&v&v&
中国名城网v&& 09:31:31v&& 13:43:09
•&•&•&•&•&•&•&•&•&•&
•&•&•&•&
Powered by CRIonline&
国际在线版权所有
(京ICP证070688)京ICP备1235456号 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备案编号:一季度各省GDP出炉 18地区GDP增速跑赢全国 _ 财经频道 _ 东方财富网()
||||||||||||||||||||||
一季度各省GDP出炉 18地区GDP增速跑赢全国
  ===本文导读===  
      今年一季度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总值()数据近日已全部出炉。  
18个地区GDP增速跑赢全国  从经济增速来看,重庆以10.7%的增速领跑全国,GDP增速达到两位数增速的地区仅有3个,分别是重庆10.7%,贵州10.4%,西藏10%。  与全国一季度GDP增速7%的数据相比,18个地区GDP增速跑赢全国,增速与全国持平的有3个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10个地区GDP增速没有达到7%。而辽宁增速仅为1.9%,成为一季度全国经济增速最低的省区。  从GDP总量来看,一季度广东省以总量1.49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一,紧随其后的为江苏省1.46万亿元,位居第三的是山东省1.29万亿元。  东北三省经济增速走低  从数据上看,2014年GDP增速位列全国倒数的东北三省,2015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依然未见起色。辽宁省一季度GDP增速仅1.9%,黑龙江和吉林分别为4.8%和5.8%,三省GDP增速都远低于全国。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姝威认为,东北三省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阵痛期之中,大量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在或者已经寻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随着深化改革的推进、企业制度的改革以及反腐因素的影响,东北三省的经济结构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另外,她还提出,在东北存在着大量“小而美”的企业和青年创业者,很多新业态和小型企业并未能进入传统统计范畴,但这些新型企业也正是东北未来经济的动力和方向所在。  长江经济带沿线保持活力  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地区依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速。重庆和贵州两地增速均超过了10%,而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的增速也超过了8%,相对增速较小的四川和云南增速分别达到了7.4%和7.2%,超过了全国水平。  人大重阳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认为,中部各省的制造业能力某种程度上已经取代了前些年的东部沿海地区,成为新的增长极,而之后一个阶段,中西部地区将继续发挥其优势,成为国内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东部省份则更侧重于产业升级,在高新技术领域以及第三产业中表现突出。  京津冀表现亮眼  受到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影响,2015年一季度天津和河北的经济有不错的表现。  和2014年一季度经济增速相比,河北成为全国不多的“逆袭者”。2014年第一季度,河北省经济增速排名为全国倒数第二,今年一季度,虽然仍未赶上全国GDP增速,但数据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是全国一季度经济增速提升最快的省份。  天津一季度经济增幅达到9.3%,在全国排在第四位,港口、基建投资都有明显增长。  北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8%,增速比2014年全年回落0.5个百分点,但经济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也是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结果。数据显示,一季度,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5.3%;高耗能行业下降4.5%。从第三产业重点行业看,金融、信息、科技服务业等高端行业增长较快,其中金融业增长18.7%;而批发和零售业下降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下降2.7%;业下降2.7%。()     2015年已过近三分之一,而一季度增速创6年新低的中国经济稳增长任务也愈显紧迫。上周以超预期力度降准打响本季度货币政策放松第一枪后,未来降息降准依然可期,而暂时受阻的地方债置换有望以“财政货币化”方式加快推进,同时向政策性注资并提供再贷款等工具亦是待发之箭。  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景彤指出,从增长、通胀、流动性情况看,二季度货币政策还是有放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包括降准和降息。货币政策的几大工具运用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周景彤认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下行压力,而且物价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实际是往上走的,再从外汇占款的变化等几个指标看,降息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总的来说,降准降息在二季度都是有可能的。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师周浩亦认为,今年还会降息一次,继续降准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但是总的来说,降准的话还需要看整个经济数据的状况,资本流动的状况。  但对于降息降准两种工具选择,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相比较而言,可能降息方面有点顾虑,顾虑主要是美元可能要加息,若中国要降息,这有可能形成一个的反差,这会使人民币走弱,人民币有贬值的压力。  中国央行自4月2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1个百分点。另对农村金融机构等加大定向下调力度。至此,自去年11月起,中国央行并已两次降息,两次降准。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陆磊此前指出,此次下调旨在对冲外汇占款少增,释放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同时提高货币乘数。  对于今年中国政府的另一项重大任务--地方债置换,近期开局不利,决策层亦正在设法加快推进。  原定23日招标的江苏省地方债延迟,外界猜测利率缺乏吸引力,机构认购热情有限或是主因。  有消息人士透露,为了应对发债困难,财政部和央行基本达成了协议,推出的时间,以及推出的力度都会超过外界的想象。根据目前的信息,是央行可以直接购买商业银行的资产,而且是各类资产。  分析人士指出,之前商业银行信贷参与的大量地方平台融资,这部分信贷缺乏流动性,而且面临违约风险;如果通过置换成低利率的标准资产,再通过向央行质押并因此获得新的流动性,不但提高了银行资产周转率,也有利于缓解银行风险。  金融市场部高级宏观分析师曹阳称,央行接受商业银行以地方债为抵押对于金融体系稳定和效率提升仍是有益的,这意味着商业银行仅承担低利率地方债的“过手方”,货币政策发挥了“准财政”功能。从商业银行角度,可以得到低成本的基础货币,同时在购买低收益地方债中本质上的“通道职能”并不会对资产端配置构成太大压力。  从地方政府而言,高成本、低久期的债务被低成本、长久期的置换将有助于提高债务的可持续性,降低金融风险。从央行来看,政策可信性提高,有助于稳定市场参与者预期;另一方面,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端将更为丰富,国债、地方债和更多信用抵押品将逐步取代目前占比高达80%的外汇资产,未来公开市场操作更趋灵活,以利率为主的价格型工具作用将提升。  中国财政部周二已发出通知,要求加快合理掌握债券发行时间,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安排。具体包括根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方面,优先用于保障性安居、普通公路建设发展、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等重大公益性项目支出等。  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大增,且全部转为自发自还模式。除“两会”报告中的6000亿元人民币一般和专项债券外,还有已经下达的1万亿元地方存量债务置换债券额度。在江苏省推迟原定于上周四(4月23日)的地方债招标后,至今仍未有地方政府开始发债。  在期间并表示,未来将根据各地地方债置换发行情况,与人大沟通准备下一步置换。  除了作用全局的货币政策,政策性银行定向发力亦有望成为稳增长的一大利器。此次降准后就有多位银行业人士表示,当下情况看,主要矛盾在融资端需求偏弱,如果要刺激企业有效需求,降准并非最有效手段。  周浩认为,政策性银行会成为未来政策发力的方向。通过政策性银行投放流动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以及必要性也是在增加的。因为商业银行是顺周期的,不能逼商业银行机构去做他们认为不合理的事情,商业银行还得考虑股东的利益。政策性银行就承担了这种逆周期或者政策性的功能。  曹阳指出,随着国开行、银行全面转型为政策性银行,货币政策料会出现“准财政”化的倾向,如类似去年PSL的基础货币提供规模会大幅上升,主要用以稳定国内基础设施投资、落实“一路一带”政策的贸易融资。  曹阳表示,解决新增投资问题,需要政策性银行再发力;首先,为政策性银行注资,增加了三家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其次,央行还会通过PSL的方式,给国开行等资金,在压低货币市场利率的同时,也鼓励其给基建投资。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指出,三大政策银行会主要作用于稳增长,针对国家重点的项目和领域,从政策性角度给予合理投放,也对市场进行引导,有利于带动整个资金的投向。  连平亦强调,政策性银行承担着国家一些重要的任务,例如“”战略,有的需求是意想不到的,且这种需求不是因为稳增长而拼命的找项目放钱,而是根据建设项目,进行有目的性的流动性支持,和2008年大规模宽松措施完全不同。  中国国务院此前批复三大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方案,中国国家开发银行首次明确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进出口银行要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农发行亦要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  随后据国内媒体报导,中国央行将利用外储以外储委托贷款债转股方式向国开行注资320亿美元,向进出口银行注资300亿美元。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确认,该行将获财政部“返税”式注资。(汇通网)     较明显的趋势是,在工业增速普遍放缓的背景下,26个省份经济增速低于去年同期,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相对稳定主要依靠服务业比重大,而服务业比重小的西部地区要想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首要的任务还是稳定工业和增加有效投资。  今年一季度地方的经济运行数据陆续披露,从数字上看,有经济发展意外加快的黑马,也就有意外马失前蹄的地区。  此前21世纪宏观院测算的21区域发展指数显示,2014年西藏以15.31%居21区域发展指数第一位,也是全国唯一经济处于“趋热”态势的地区。目前这一论断仍成立。今年一季度,西藏以10%的经济增速位列全国第三,表现好于去年同期。  形成对照的是,辽宁一季度经济增速为1.9%,大幅低于去年同期的7.4%,排名垫底。去年一季度排名最低的黑龙江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高于去年同期,但名次仍然靠后。  分析近年来各地经济数据体现出来的变化,中部地区增长相对稳定,东北亟需寻找新动力,东部和西部则分化明显。  较为明显的趋势是,在工业增速普遍放缓的背景下,26个省份经济增速低于去年同期,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相对稳定主要依靠服务业比重大,而服务业比重小的西部地区要想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首要的任务还是稳定工业和投资。  抗压能力决定区域经济冷暖  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好于去年同期的有5个省份,分别是:西藏、浙江、宁夏、河北、黑龙江。  其中,西藏经济总量全国最小,只相当于广东同期的1.5%左右;正因为基数小,一两个大项目就可以大幅拉高经济数据。但从经济结构看,西藏的优势是服务业比重较大,其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超过50%,这也是2014年一季度西藏规模以上工业接近于零增长但经济增速仍能达到9.2%的原因。  2015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最快的仍是西部的重庆,以10.7%居全国第一;贵州以10.4%的增速位居第二。这一排名与去年同期一致,但两地的增幅都略微缩小。需要强调的是,今年一季度只有重庆、贵州两地的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而经济增速排名靠后的黑龙江、山西、辽宁明显受工业增速低迷的拖累,一季度黑龙江工业增速只有0.2%,山西、辽宁更是分别下降2.9%和5.9%。  经济意外减速的有新疆、青海。去年一季度两地经济增速分别为10.2%、10.1%,排名全国第四、第五,但是今年一季度分别只有6.9%、7.5%,排名滑落至第二十二、第十五。一个难以忽视的因素是,两地房地产投资增速出现了大幅度波动,此外,工业增速也比去年同期收窄了一半。  可见,在经济新常态下,今年一季度区域经济出现了明显分化:东北地区整体放缓,中部和东部相对稳定,西部则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情况。局部看,即使是东部、中部、东北内部也有分化。  中部地区的山西经济明显减速,但是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整体表现良好。实际上,山西的情况与西部的陕西、新疆类似,作为资源大省,煤炭、原格的持续下跌对这类地区的和工业利润影响较大。  今年一季度,全国煤炭和原油开采业利润下降幅度分别达到6成、7成,这对陕西、新疆、内蒙古、山西等煤炭或石油工业比重大的省份影响明显。  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副司长丛亮在4月24日指出,今年一季度发改委调研组在各地调研发现,东部、中部地区等整体就业情况比较稳定,甚至一些地方还有民工荒的问题。但是局部地区,比如东北、山西可能出现了资源性枯竭城市的就业问题,但是总体来说还是行业性、局部性和区域性的问题。这反映目前一些地方经济变差,主要与产业结构偏向于能源、原材料等有关系。  除了资源大省山西外,中部其他地区一季度经济增长相对稳定。这与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比重较大有关,比如湖北的汽车制造业、湖南的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制造业仍快速发展,近期湖南启动了磁悬浮项目就是例证。而近期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有利于推动中部地区持续稳步增长。  东部地区内部也呈现明显分化。天津一季度经济增速9.3%,低于去年10.6%的增速,不过仍排在全国第四位。  江苏、福建、广东、山东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分别为8.4%、8.5%、7.2%、7.8%,尽管增幅都没有超过去年同期,但是位次均有所提升。至于浙江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的表现则好于去年同期。  北京、上海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分别为6.8%、6.6%,排名仍然居于下游。但京沪两地的特征是提前进入了结构调整期,服务业占比大、工业增速低,同时,房地产投资增速仍维持在上游水平。  21世纪宏观研究院发现,目前京沪都在将一些低附加值的工业产业向外转移,同时因为人口压力大,对汽车、房地产仍实行限购措施,这是全国唯一仍实施限购的省级城市。这也表明,京沪经济放慢,主要是两地加快经济转型,追求以高端服务业带动发展,同时进一步降低工业行业比重的结果。  西部靠工业,东部靠新兴产业  由于发展阶段和发展路径各不相同,下一阶段地方寻找新增长点需要因地制宜,难以简单复制他人经验。  但是从整体上可以看出,经济表现类似的地区集中依赖的产业仍有共同特征,比如西部以原、能源资源行业为主,主要处于产业链前端,内蒙古、陕西、新疆、青海等都是典型代表。  东北和中部产业的强项在装备制造业领域,但是中部地区主要集中在汽车或工程,产业位于制造业的中游,东北主要集中在机床等制造业的前端,距离终端消费较远些。  东部的则主要集中在服务业领域,即使有制造业,目前和未来也主要向高新技术制造业以及研发等环节转移。  因此,广东、浙江等外向型经济突出的地区需要加快结构调整,在把一般低附加值的产业向外转移的同时,需要加快培育发展服务业和高新产业。天津、福建、广东自贸区挂牌以及上海自贸区扩区将有利于东部地区开拓增长新动力。  至于西部,其产业需要从原材料和能源产业领域,继续向中游、下游转移。比如陕西、新疆、内蒙古可以发展能源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甚至可以发展新兴家庭发电智能设备等。在新常态下继续单纯加快过剩产业投资,今后很难再带动经济快速增长。  重庆为例,其增速并不特别突出,但是这不妨碍重庆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和经济增速全国第一。目前一些西部省份的投资额已经接近和超过其地区生产总值,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这些地区投资效率偏低,没有很好地形成经济动力。  至于东北地区,不缺资源,也不缺技术,为什么投资和工业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改革和市场化程度不高,体制和机制还不适应目前的发展形势。  目前黑龙江、重庆、浙江都在大力发展产业,但是如何将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与市场结合,让研发产生交易收入,这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     宏观政策没转向  当前没必要搞强刺激,近期宏观政策变动仍属于预调微调的范围  降准1个百分点!  近日,一季度经济数据刚刚公布,中国人民银行即宣布普降1个百分点。这是央行2008年11月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降准,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从去年11月以来,两次降息、两次降准、财政赤字规模增加……政策面连连“出拳”。据此有观点认为,宏观调控已经转向,形成了事实上的大放水、强刺激。那么,究竟应如何准确地看待这些政策的意图?  “宏观调控没有转向。”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坦言,总体看,近期宏观政策是温和的、连续的,其变动仍属于预调微调的范围。“已出台的政策并非要让经济重回粗放式增长的老路,而是为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寻求更佳平衡。这恰恰是政策定力的体现。”  “尽管经济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当前就业情况良好、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没有必要搞强刺激。最近一段时间、降准主要是防止货币政策被动紧缩,维护货币政策的中性或稳健性。”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说。  先看财政政策。2015年预算报告显示,今年中央和地方财政赤字规模都有所增加,财政赤字占约2.3%,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然而细细分析,从规模上看,目前的财政政策将原有的分散投资打包整合,预算报告中中央基建投资4776亿元,仅比去年增加200亿元;从结构上看,财政政策更多针对实体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与我国调结构、转方式的目标一致。  再看货币政策。“从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广义货币影响的效果看,今年广义货币M2的预期增长目标为12%左右,也可能略高一些,与2014年相比变化不大。”马骏说,在保持连续、稳定的同时,货币政策也需要根据宏观经济条件的实际情况和变化进行预调微调。  比如,降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持货币供应量平稳适度增长。“由于央行基本退出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式干预,外汇占款已不是投放长期流动性的来源,如果央行不通过降准或其他政策工具投放流动性,货币政策就可能产生紧缩的效果。因此,两次降准不是要搞大水漫灌,而是意在保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平稳增长。”马骏说。  以最近一次降准为例,一次一个百分点,看起来力度超预期,但在外汇占款少增约1万亿元的背景下,普降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只是大致对冲外汇占款少增所带来的影响。货币政策仍处于中性状态。  再如,降息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实际利率的基本稳定。马骏说,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的差值,实际利率水平高低是衡量货币政策松紧的重要指标。去年以来,持续走低,如果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就会上行,从而导致货币紧缩。“在CPI持续走低和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适当降低基准利率,正是为了防止货币被动紧缩,保持实际利率基本稳定。”  有定力,也要有活力  在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变的框架下,不断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有效性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做不到”“受不了”也“没必要”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宏观调控思路也需要适时转变。  新常态下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一方面,应保持政策定力,稳定和完善宏观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  不能仅仅因为“速度焦虑”而踩大油门,而应把握好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上下限。当经济运行接近下限时,政策的着力点是稳增长;当经济运行接近上限时,注重防通胀;当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就要实行定向调控,抓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定向施策,聚焦靶心,精准发力。去年以来,针对经济结构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央行实施了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等措施,明确指向“三农”和小微企业。最近这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在普降的同时,也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定向降准措施,体现了定向调控的一贯思路。  另一方面,也应处理好定力和活力的关系,在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变的框架下,不断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保持定力不等于固定僵化、自缚手脚、无所作为。应当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有专家认为,央行动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有针对性地补充流动性,引导利率水平下行,正是巧妙地避开了问题积累、被迫“放水”的尴尬境地,充分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今年调控方向已明  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加注重定向调控  对于今年的宏观调控,政府工作报告已定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重点支持薄弱环节。”  “这些表述为今年宏观调控奠定了主基调,指明了方向。”马骏说,在稳定宏观政策取向的基础上,要切实把握并落实好财政政策加力增效、货币政策松紧有度。  ――尽早预判,更加注重预调微调。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为应对稳增长、保就业、防风险、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促改革等多重目标可能出现的短板,需要宏观政策及时到位。“这就需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判能力和监测能力,根据宏观经济变化及时预调微调。”潘建成说。  “央行‘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如果下行压力大于预期,不排除宏观政策继续调整的可能性。”马骏说。  ――有效发力,充分发挥公共项目投资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引擎”的动力,以结构调整促进总量平衡。  潘建成认为,“双引擎”已逐渐成为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这一动力依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同时,要继续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比如,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支持薄弱环节。  “一些结构性政策的集中发力,将对稳增长、调结构起到重要作用。比如,支持产业成长性高的小微科技、绿色产业和其他新兴产业,再如教育、医疗等部分板块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可以创造更多投资机会,满足更多需求。”马骏说。  ――深化改革,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稳定。  新常态孕育新机遇。要释放更大的发展能量,需要持续深化改革,在更大范围和更大程度上释放改革红利。(人民网)
(责任编辑:DF145)
& 其他网友关注的新闻:
东方财富网(&&或&&)
建议及投诉热线:021- 值班热线:021-5
东方财富产品下载专区
网友点击排行
&&&&&|&&&&|&&&&&&
7月18日,《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我国今年GDP增长目标预计7%左右|GDP增长目标_新浪新闻
  新京报讯 (记者李蕾 金彧) 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提出2015年的发展目标,布置改革任务。目前,经济界普遍预计2015年GDP增速目标将调至7%左右,CPI全年涨幅目标将设定为3%。分析认为,2015年为改革和转型的关键之年,经济发展不能只看速度,更要看重质量。
  GDP目标或调整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置于2015年经济工作五项主要任务的首位。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如何设定GDP的增长目标成为关注焦点。
  目前经济界普遍预计今年GDP的增速目标将会被下调至7%左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7%左右的GDP增速符合新常态下经济中高速发展的需求,中高速发展的区间在7%-8%之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GDP速度定位为7%是充分考虑了中国当前发展的现实和可能性。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经济界普遍的预期是今年GDP增速会下调。他认为,设定的目标可以更加精细一些,考虑到适应社会心理、引导预期等方面,今年GDP目标设定为7.2%比较合理。
  国泰君安在其关于“两会”的研究报告中预测,近期将加码稳增长,经济二季度有望小周期企稳,预计2015年目标设定为GDP下调至7%左右,CPI为3%左右。国泰君安的数据显示,各省市在地方“两会”期间纷纷下调了2015年GDP增速预期目标,平均下调了1.5个百分点。
  GDP增长质量是关键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表示,随着中国GDP规模越来越大,经济增长的最大转变就是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的平稳增长。同时,GDP增长的关键是“绿色增长”,增长没有水分,实实在在,更重要的是增长中间不带“毒”。稳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是为了实现稳定就业,2014年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全年就业目标超额完成,只要城乡居民的就业和收入增长不受冲击,就无需为经济增速高一点或低一点而担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达沃斯论坛上亦曾表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则必须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性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展GDP上要转变观念,科学合理的GDP增速是发展的基础,不能唯GDP。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种趋势下,关键问题是调结构。要重视GDP,更要重视GDP的增长质量。
  国泰君安在其研究报告中提到,2015年是改革关键之年,预计司法、财税、金融、国企、户籍、土地、文化、生态环保、体育等重大改革方案将在2015年落地实施。
  ■ 观察
  三问宏观经济
  经济增速是否已经触底?
  今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2014年GDP增速为7.4%,创下了自1990年以来的新低。
  “2014年是很不容易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碰到了很多挑战,遇到了很多困难。”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当日的发布会上称,2014年克服了诸多压力和挑战,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取得了7.4%的增长速度。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来看,中国经济没有完全触底,下行态势依然比较明显,形势越来越严峻。在这种情况下,有关的政策措施已经有了明显的动作,比如央行降息。
  贾康认为,未来经济有增长点也有风险和压力。增长点方面,他表示,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服务业对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支撑力;同时,大量的小微企业在结构性减税、简政放权等政策支持下有相对良好的表现;另外,创新活动得到鼓励;并且中国一些基础设施升级换代趋势十分明显。
  对于风险,贾康举例称,首先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政府系统的隐性债务,政府债务按照预算法的规定要阳光化,地方融资平台不许再新增政府债务,未来,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是非常大的一块资金来源的问题,完全依靠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能否解决这个问题还值得观察。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从今年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来看,判断中国经济触底企稳还为时过早。今年2月份制造业PMI回升至49.9,但依然在“荣枯线”以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也表示,今年前两个月的数据非常疲弱,对于经济已经触底企稳并没有那么乐观,经济依然处于下行态势中,今年增长压力和通缩压力比较大。
  还会下滑吗?
  2014年收官,数据显示全年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创下了2009年以来新低;PPI(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则是同比下降1.9%。
  进入2015年后,1月份,CPI同比仅上涨0.8%,PPI同比下降4.3%,降幅继续扩大,连续35个月负增长。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对新京报表示,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并没有达到通货紧缩的概念。但从数据来看要警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表示,价格的持续下跌会导致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利润减弱甚至出现亏损,长期会影响职工的收入和就业,且企业会渐渐承受不了压力,出现破产倒闭的情况。这会使得总需求不足,经济出现疲弱和衰退的情况。实际上,通货紧缩与经济衰退是相伴的,就像通胀对应的往往是经济过热,而通缩则对应经济过冷甚至衰退,因此,要高度重视通缩对于经济稳定性带来的危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较为乐观,他认为,从今年全年来看,进入全面通缩的可能性不大。
  连平表示,按照经济学定义,必须是CPI和PPI都是负值,才能称得上是通缩,代表通缩的综合性指标还包括就业状况差、货币信贷增速急剧收缩等,但目前仅PPI一个指标为负值。
  连平认为,目前PPI同比降幅已经达到4.3%,所以工业领域和制造业领域确实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压力和通缩压力,这个压力背后的原因是出口增速放缓、企业产能过剩以及输入性通胀三方面。但仅凭这一点不能判断出现全面通缩。
  他认为,政策已经在向偏松的方向调整,全年进入全面通缩和整体性通缩的可能性不大。他判断,CPI短期内可能会有波动,但出现持续负值的可能性比较小。
  宏观经济政
  策取向如何?
  农历新年伊始,央行即宣布自日起存贷款基准利率下降0.25个百分点,其中一年期贷款利率下降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至2.5%。自去年11月以来,央行已经两度降息。
  在货币政策松动的同时,财政政策也被认为应当扩张。2014年以来,国家对部分企业实施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2014年两会预算中的财政赤字为1.35万亿人民币,赤字率为2.1%,2015年扩大赤字率的声音不断增强。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原所长贾康对新京报表示,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货币政策松紧适度,财政政策要有力度,实际上隐含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通货紧缩风险的相机决策和有效调控。财政政策更有力度可能意味着今年两会讨论预算安排时,赤字和举债的安全空间可以做得更有力度一点。
  对于货币政策,贾康认为,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已经有了动作,就是今年春节后的再次降息,这次降息之后不排除再次降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应该积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今年春节后央行降息显示货币政策朝着更加灵活和有效率的方向变动,货币政策在稳健当中是偏松的。除了货币政策外,财政政策应当更加积极和有力度。
  王军表示,除了简政放权和扩大支出外,财政政策还应当在减税降费方面增加积极性,一方面要增支,另一方面要采取减税的方式作为扩张的手段,财政政策还可以发挥调整结构方面的作用。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货币政策在朝着偏松的方向调整,比如降息降准,还有比较多的结构性对策;另外,财政政策方面减税在加大力度,国内的投资力度也在加大。在连平看来,货币政策中价格型工具与数量型工具要很好地结合起来。央行应当加大力度投放基础货币,同时适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新京报记者 李蕾
  ■ 高端对话
  辜胜阻
  以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引领新常态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制定之年,要在总结“十二五”规划基础上,根据新特点和新要求,谋划并制定好“十三五”规划。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发生了转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2014年我国GDP增速进一步下降到7.4%,经济增长速度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形势?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宏观经济走势又会如何?对此,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
  新京报:2014年经济增速指标持续下滑,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您是如何看待新常态的?
  辜胜阻: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速度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将从低端转向中高端。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新常态”关键在“新”,表明老路走不通了,需要重新塑造新的发展动力。
  新京报:在您看来,2015年中国经济的通缩风险有多大?
  辜胜阻:当前要看到局部通缩和结构性通缩的苗头,还不能判断为全面的通缩,但要加强管理通缩的预期。通过进一步繁荣多层次资本市场,同时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等措施对冲通缩风险。
  新京报:您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还将面临哪些风险?
  辜胜阻: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时期,要特别关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四大“阵痛”:首先,煤炭、钢铁、水泥、造船等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制造业要“去产能化”;其次,政府负债率较高,企业负债率超过国际警戒线,金融要“去杠杆化”;再次,房地产泡沫严重,尤其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房地产泡沫,房地产要“去泡沫化”;最后是环境的要求,环境要“去污染化”。
  新京报:该如何应对?
  辜胜阻:解决这四种阵痛,适应新常态非常重要的是要实现创新驱动,而创新又跟创业连在一起,它是一对孪生兄弟。所以,我最近一年来,去了十多个省市进行调研,我发现改革和创新正在引领新一轮的创业浪潮,我看好新一轮的创业浪潮,我认为这是稳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当前出现的新一轮创业浪潮有四大动力。一是简政放权和上市制度改革降低创业门槛与成本,推动新的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二是新一代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带动产品服务、商业模式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引领新一轮互联网创业浪潮。第三是高新区与科技园区作为集聚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引领新一轮聚合创业浪潮。第四是当前出现的并购热刺激“职业创业人”崛起。
  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需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稳定中国经济增长,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让改革引领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重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多样化的组织体系、立体化的服务体系,缓解初创型企业融资难题;二要加强对初创企业公共服务的供给,提升初创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使初创企业摆脱用工困境;三要进一步落实创业创新政策,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定向降准、定向减税,把“少取多予”的“三农”政策移植到初创企业上来。
  新京报: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存在哪些机遇?
  辜胜阻: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将面临六大新机遇。第一是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进程将创造巨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速消费升级。第二是经济服务化。消费升级将创造公共性服务、消费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的巨大发展空间。第三是发展低碳化。第四是产业高端化。产业结构的水平要从低端、中端逐步走向中高端,对冲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第五是社会信息化。第六是经营国际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货币成本的不断下降为中国国际化战略转型创造了相对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企业正从世界工厂“打工者”向全球资源“整合者”转变。
  新京报记者 金彧
  宗庆后
  减税降费提振实体经济
  1月,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为-4.3%,已连续35个月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也仍处于较低水平,实体经济之困可见一斑。实体经济困境症结在哪里,如何化解?为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
  新京报: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艰难的原因是什么?
  宗庆后:单从成本角度来说,一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税负比较高,企业除了要承担增值税、消费税等之外,还要承担25%所得税以及内资股东20%、外资股东10%的红利税,这样算下来,一般实体企业的税负要达到40-50%以上,企业怎么还有资金去进一步发展。
  二是向企业收取的社保费用比较高,造成人力成本也越来越高,而向企业收取的各类费用也是过多、过高,根据我们公司初步统计,此类费用林林总总有四、五百项。
  三是企业用地价格太高,一块工业用地,每亩就要一百多万,一般实体经济企业很难承受。
  四是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
  新京报:上述问题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宗庆后:负担过重所导致的结果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赢利水平低甚至亏本,根本难以生存。由此带来劳动力就业困难、税基减少、财政收入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另外,如果企业负担太重,赢利水平低,搞科研的经费也会受限,转型升级就会很困难,也不可能给员工增加工资。
  新京报:针对上述问题,你在两会提案中提出的具体建议是什么?
  宗庆后:建议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与支持实体企业发展,不光要降低实体经济的税负,还要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新京报记者 李蕾
(原标题:今年GDP增长目标预计7%左右)
编辑:SN146
这年头,盛产断头新闻。岁末年初,媒体盘点的2014年十大断头新闻中,有一例曾亲历,那就是位列第五的河南洛阳副市长郭宜品畏罪潜逃落网事件。
我认为,成年人之间自愿的性行为,无论发生在两人之间还是三人之间,均为公民宪法权利,没有足够的理由用刑法加以惩罚,原因在于,三人以上的性行为如果出于公民自愿,则该行为无受害人。
民革中央将提案修订婚姻法,子女未满10岁父母不得协议离婚。记者获悉,民革将提交提案“有10周岁以下子女的当事人,不适用协议离婚;有10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的,协议离婚前须让子女表达其真实的意愿。”
华师大出版社的”一课一练“,应该说是受到肯定和欢迎的教辅精品,其走出国门,更给我们观察国外基础教育的一个窗口,国外学校、学生怎么对待、使用这一读物,值得跟踪观察,这反过来,可能为国内治理教辅问题提供经验。千万不能就此认为国外学校全面学习中国,连教辅也全盘采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中国gdp增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