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电影巴菲特公司股票代码码

安乐电影有限公司股票代码_百度知道
安乐电影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我有更好的答案
炒股就要跟着政策走,自己根据神牛快 讯推荐的票分析一下做长线还是短线好。
一般来说,短线要求有较高的炒股专业技能,要求时时盯盘;而长线要求有较高的经济学知识,能够从大量的资料中分析和研究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趋势,而中线相对来说,方法简单,收益率也较高。
中线的操作原则
1、看清大势。大盘在下跌时期不买,在调整时期也不买,只在上升期间才买入。
2、不要过多的每天看盘。中线操作忌讳的就是忍不住经常看行情,不要因为短线的波动而改变自己的操作计划。
3、要波段操作。注意一是要买跌,机会是跌出来的,千万不要追涨杀跌;二是要有严格的止损止盈纪律。中线的止损率为15%,达线就要出局;中线的止盈也要有目标,一般是当天的阴线达到前三根K线的底部时第二天就出货,也可以自定义止盈率是2...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股票代码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捉妖记》……_来自扰人梦的图片分享-堆糖
关联账号登录:
《捉妖记》是一部由北京新时刻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安乐影片有限公司、安乐(北京)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投资出品,有&史瑞克之父&之称的华人导演许诚毅执导,白百何、井柏然等主演的3D奇幻电影。影片由真人表演和CG动画相结合,脱胎于中国传统神话经典《聊斋志异》,并颠覆传统的“恐怖”印象。
还被收集在47个专辑中
你可能感兴趣
&Copyright by 堆糖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1《捉妖记》锁定春节档 安乐万达首度联手(1/5)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
今日热门图集◆
责编:李瑞芳
《捉妖记》胡巴海报
搜狐娱乐讯 7月3日,由安乐影片有限公司重金打造的3D奇幻巨制《捉妖记》正式宣布将与万达影业联手合作,这是两大影业巨头首度合作,力求将《捉妖记》打造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3D奇幻经典之作。在3日于青岛举行的全国电影院线国产影片推介暨市场研讨会上,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总裁江志强和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叶宁一同宣布,将携手为中国观众打造这部2015年春节档合家欢大片。届时,观众将通过特效技术,与白百何、柯震东、姜武、曾志伟、吴君如、钟汉良、闫妮等一众实力明星联袂爆笑捉妖。
电影|电视剧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优酷土豆网公开分享的内容,仅供喜爱戏曲的网友交流学习用,不存储任何资源。本站是一个戏曲爱好者建立的个人非盈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商业广告,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我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2008-
| 联系方式邮箱: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江志强先生
百老汇电影中心总策划麦圣希、安乐电影公司总裁江志强、安乐北京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伟、市场经理吴靖(由左至右)
  经过长达三年的筹备,中国首家艺术影院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于日正式开幕。
&&&&&&&&&&&&&&&
对话:“大制片家”江志强缔造华语大片时代
&&&&&&&&&&&&&&&&&&&&&&
&安乐正传 对话“大制片家”江志强
  这十年,内地电影强力反弹,巨资大片如雨后春笋,一时热闹非凡。如何扩大市场空间,保障巨资回收,是片商最关心的问题。于是,进军海外市场成为各大电影公司的当务之急。
  如何叩开欧美大门,分海外市场一杯羹?这是一个难题。这时候,电影公司往往想到跟一个人合作,如果有他保驾护航,十拿九稳。他就是安乐电影公司总裁——江志强。
  《时代》杂志封江志强为“亚洲英雄”,形容他:“由于他的幕后推动,中国电影得以被成功介绍到全球。”时光流逝,在江志强不断出招之下,大家赫然发现:其实介绍国内电影到全球,也只是这位大制片家远大目标之一。
  江志强为人低调,他一手缔造了华语电影的大片时代,对八大电影公司了如指掌,海外发行做到华人第一,其安乐电影公司盛名在外至今却无官网可览……安乐是一家什么样的电影公司?江志强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
 对话:魏君子& 撰稿:阿蒙
  1953年,江志强出生于香港,他的父亲江祖贻,是当时著名的电影发行人,兼且在旺角的一家百老汇电影院担任副经理,他的哥哥江志文,是80年代“安乐影片公司”的掌舵人,1980年年剪辑制作而成的纪录片《惨痛的战争》以近千万港元的票房与成龙的《师弟出马》一同刷新了香港电影的历史记录,其后亦曾担任电影导演。
  1989年,江志强正式从退休的父亲手中接管了安乐电影王国的大权,20多年来,非但引进发行了多部国外的经典影片,参与投资制作的多部华语大片更屡番推动国内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而李安、张艺谋等大导亦在他幕后的运筹帷幄之下以华语电影成功打入好莱坞,继而将华语片的艺术商标推广至全球各地,让西方观众真正为其欢呼雀跃。
  正因如此,当江志强被评为“亚洲最佳制片人”、又获《时代》杂志当选为“亚洲英雄”时,他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电影人眼中的常胜军师,足智多谋固然早经公认,但更关键的是,他对电影行业及市场轨迹的精准拿捏,更无负《亚洲华尔街日报》“亚洲最有影响力的独立发行人之一,也是亚洲最成功的制片人”之誉!
  壹 电影世家:视电影终身职业
  “我父亲来自广东佛山,‘南海十三郎’江誉镠跟我们其实也有亲戚关系,大家都是佛山出来的,他是佛山文学最好的一个人,编了很多非常好的粤剧。我父亲1959年就开始经营影院的管理,首先是建立和发展电影院,后来又成立了‘安乐’,到了7、80年代他都是香港戏院商会的会长。”作为影院营运者,江祖贻始终致力推动香港戏院商会(50年代由一众同行组成的联谊会,60年代正式注册为行业组织)的发展,无形中也渐渐将电影的热忱感染予年幼的江志强……
  在江志强眼中,热爱家庭的父亲无疑是他事业的启蒙者。“我父亲是很喜欢跟小孩一起的男人。他再忙,星期天通常都会陪我们去旅游或者打球,而且他几十年前去海外去买片,只要有机会都带他的小孩一起去,我也是其中一个。”13岁那年,江志强随父亲搭上了由香港飞往丹麦的班机,但此时的他并不知什么是电影,也不知父亲长途跋涉原为购买西片回港放映,因此当他坐在异国某间电影院观看了一部情色艺术片后,对电影艺术仍只得一个模糊而稀里糊涂的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江志强开始系统的接受父亲在电影及戏院的知识。70年代初,江志强由国外留学返港,开始与父亲江祖贻一道经营“安乐”,这时他终于发觉:原来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每个人都会喜欢电影,好看的电影大家都会捧场,从小接触这个行业其实是对的。但是真正拿电影作为一个终身的事业,我估计是70年代中期,当时跟我父亲经营影院发行,碰到很多的成功和失败的例子,很多人对失败往往很颓丧,轻易就想到放弃,我这几年买很多电影进来内地市场也都失败了,但我会从中做出更多努力,想想怎么去从失败的例子里面学到一些东西,以后不要再犯这个错误,所以在这个过程不断循环中,我还是觉得这个行业是自己的终生挚爱。完全成功不能够令我进步,而是成功加失败一起来,从而抓到我最喜欢做的事情,这是很重要的。”
  在经营戏院的日子里,江志强见兄长江志文制作的一部纪录片《惨痛的战争》在香港卖座火爆,深知作为电影工作者,要想了解电影这门行业必须更大程度地参与其中。因此在1983年,江志强首次担任了安乐公司出品的《田鸡过河》(《麻将大驽》)的监制工作,这位性格腼腆、作风低调的年轻人的名字,也第一次被印在了电影海报上,这或许也可看作是其电影传奇的另一个印记。不过,江志强始终执意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少说话,多办事”的角色,与父亲、兄长联手奋斗的年代,他总不忘敬业乐业,即使独自扛起安乐令旗后,他仍旧选择背对聚光灯的照射,宁愿为与之合作的明星当“助手”,这种亲民与谦逊的态度贯穿了他的事业旅程,时至今日,他带着口中的“小公司”折荆前行时,这个连公司简介都没有的低调团体仍是他引以为傲的巅峰成就。
江志强和李连杰在《霍元甲》拍摄现场,他们2010年还有一部《海洋天堂》
  贰 海外发行:华人第一
  对华语电影而言,江志强做出的幕后贡献虽未必是“后无来者”,但可谓“前无古人”——至少,他扭转了过往华语电影在海外片商眼中作为“艺术片”的制肘,以强大的巨星阵容为牌阵,同时积极与海外公司联手,并通过结合对方灵活完善的电影营销经验将一部部华语大片投向西方市场,包括李安的《卧虎藏龙》和《色戒》,及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李连杰的《霍元甲》等。其中《十面埋伏》曾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以2亿元人民币的版权价卖给发行商,《霍元甲》瞄准西方观众对李连杰的喜爱在海外卖得2000余万美元的收入,《色戒》在突破市场隔阂进入北美市场放映时,虽因题材顾虑被定为NC-17级而一度令影片的海外发行工作受到影响,但作为纯粹的中式文艺片,已属不易之事;
  此外,江志强向来也善与外国同行打交道,借助其积累的人脉关系,多次赢得对方的信任,譬如《木乃伊3》,与其合作的美国环球影业公司非但让江志强出任影片的中国地区制片人,更让他全权负责影片在中国地区记者会的发言工作,在奥斯卡捧奖到手软的《贫民窟百万富翁》在内地的引进工作,也由江志强一手包办……故对海外电影公司而言,能与江志强握手签约,其影片发行到“海外市场”——中国的成功已是唾手可得,故曾有媒体如此形容:“深谙中美电影文化差异的江志强,已成为了调解双方文化差异的最佳人选!”对于如何在华语大片时代中承担的“穿针引线”作用,江志强认为:“对于投资的合伙人,往往不是我选人家,而是人家选我,而且标准都不一样。比如有些美国片商找我是因为我对亚洲市场比较熟,反之有些中国的片商找我,就是因为我熟悉海外市场,很少固定的。”
  对于成功在海外市场发行了多部大片,一向谦虚的江志强只归功于两个字:信用。“我跟很多美国制片商之所以能合作得很好,主要是因为我在美国、加拿大长大和念书,所以很懂得美国人的想法,他们是看谁给他的利润比较高,只要你有一个能给他较多利润的能力,而且信用好,谁都愿意跟你做生意。80年代内地改革开放,我第一天就要跑进去,因为我要对中国市场更了解,你能不能理解东西方两地商人的想法,对做生意而言是很重要的。你说我跟美国人怎么做生意?其实很简单,最重要的是信任,做事情一定要令人家信得过你,但信任又不是一天半天做出来的,而是你多年积累下来的,我做电影做了30几年,人家早已明白我做事情的方法,我跟他们合作时一直坚持这一点,讲过的事情要做,答应过的事情要做,跟美国人打交道了几十年,才赢得今天的信任,所以你不要相信谁谁,要相信自己,张艺谋跟张伟平是非常讲信用的人,为什么海外对他们的电影评价很好,因为他们非常讲信用,这个很重要。我与张艺谋、张伟平的合作也都是基于信用,大家都是好朋友,大家有一个很好的互相保护,互相帮忙,没有什么内幕。”
  叁 缔造华语大片时代
  1、《卧虎藏龙》:墙里开花墙外香
  作为华语武侠片的经典之一,《卧虎藏龙》虽说在真正的市场重心——内地市场上未能赢得预期的反应,1500万人民币的票房与江志强其后制作的《英雄》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但岂料墙里开花墙外香,在中国市场并不受重视的《卧虎藏龙》,却成功以“首部北美票房超过一亿美元的外语片”之势扬威好莱坞,更在奥斯卡金像奖上独揽四大奖项,这对在影坛久战多年的江志强而言,不可不谓出奇制胜的意外。
  但作为制片人,江志强在本片的拍摄前后都遭遇了不少波折,曾试过电影已在新疆开镜,拍片资金却尚无下文,几度一筹莫展的江志强甚至要自掏腰包填补制作费,为此他曾形容为:“当时我曾有过跳楼的念头,这情景太可怕了!”而他本人也曾试过为开拍影片而向索尼电影公司游说提前支付750万美元的预算,这仅是影片总成本的一半,待资金到位,竟已耗足一年时间!因此当影片主创兴高采烈地登上奥斯卡领奖台时,观众何曾想到奖项背后已是五味杂陈:究竟安乐一开始就参与投资的《卧虎藏龙》在拍摄前后都遇上了什么样的困难?而江志强面对影片在西方市场的轰动,又有什么样的感慨?
  新浪娱乐:《卧虎藏龙》在开始的时候,面临资金短缺,安乐并没有介入,是什么情况?
  江志强:《卧虎藏龙》第一天开始安乐都有参与,本来跟徐立功一起找到一家台湾的公司(注:国巨电子公司老板陈泰铭)完全出钱的,结果后来碰到亚洲金融危机,这个公司最终倒闭了,而且徐立功又突然中风,计划只有中断。我是后来才帮忙的,像找投资、做监制等等很多事情都是我做,就这样重新把影片做起来。
  新浪娱乐:当时有没有想到《卧虎藏龙》能在全球市场赢得这么大的成功?
  江志强:没有。当时李安拍这个是为了中国市场,不是为了海外,毕竟当时我们两个都很看好中国市场。
  新浪娱乐:实际上中国市场的反映反而不理想。
  江志强:当年碰到一些问题,耽误了发行。
  新浪娱乐:后来在全球发行的时候,有没有一个特别的策略?
  江志强:没有。李安拍这个电影完全是李安拍这部片是为了给中国人看,所以对很多东西要求都很严格,里面拍的很多很细的东西根本就不想给老外看。
  新浪娱乐:到最后反而老外更有共鸣?
  江志强:电影里有一场戏,是贝勒爷跟杨紫琼谈话,然后仆人说:贝勒爷,余大人来了。本来应该直接跳到会客那场,但当时李安加了一场换衣服的戏,让贝勒爷说:好,我马上来,我先去换衣服。然后第二场戏就变成了贝勒爷换了一套衣服去跟客人见面。很多人就奇怪:为什么还要换衣服?其实是因为杨紫琼的角色跟贝勒爷是朋友,加上谈话都是在比较私人的地方,所以穿的都是便服,但是见官就一定要穿官服,这些礼节都是中国人非常讲究的,而李安也坚持拍很多这一类的细节,下了很大的功夫,《卧虎藏龙》在台湾上映的时候,就有一个学者专门去写这一段,说李安真有文化底蕴,这个细节他都有想到。所以说《卧虎藏龙》百分之百是为中国而来,中国人不能掉链。
  新浪娱乐: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对您来说是一个意外?
  江志强:外面的成功是一个意外。
  2、《英雄》:双面开花
  《卧虎藏龙》带来的商业与艺术奇迹,让江志强深知武侠片在国内外市场上所拥有的巨大商业价值,以武侠题材进一步拓展华语大片在国内外电影市场的生存空间,遂成为其孜孜追求的电影目标。然而他很快就等到了机会:张艺谋的《英雄》剧本初稿让他颇为赞赏,终决定握手合作,投资预算原为数千万元的本片,江志强却为张艺谋定了另一个价:3100万美元,折人民币2亿多元!此时的江志强,不但相信武侠大片的轰动效应,更相信张艺谋的电影品牌。
  《英雄》由开拍至发行,江志强与安乐都参与其中,在其幕后推动下,影片非但得以在美国的2000家电影院同时公映。更蝉联北美票房榜两周冠军后积累了5370万美元的收入,而作为尚未蓬勃的国内市场,一举斩获的2亿5000万人民币简直是横扫千军,让原本对内地市场并不热心的张伟平与张艺谋也不得不惊叹一声!作为幕后推手,江志强却暗中沾沾自喜:经此一役,大片时代乃成矣!——
  新浪娱乐:张艺谋的《英雄》又是反着来了,当时我们访问张伟平和张艺谋他们的时候都说,这个《英雄》就是针对国外市场的,没想到内地市场这么成功。
  江志强:《英雄》是两个市场都成功。
  新浪娱乐:当时张伟平说,内地市场的票房不是占很重要的比例。
  江志强:张伟平告诉我:国内市场你不要想有太多的票房。张艺谋也说:这个事情你不要期望太高,我们中国人都不去戏院看电影的,都跑去看盗版了。所以这个事情很难讲。
  新浪娱乐:张艺谋的一系列大片的海外发行,您有没有一些策略和技巧在里面?
  江志强:张艺谋本身已经做出了一个品牌,我还没做《英雄》的时候他这个品牌已经摆在那边了,这些都是以前积累建立起来的,你看他这么多年拍了这么多部电影,人家一直都觉得他非常棒,所以早在拍完《红高粱》之后,就有很多人愿意跟他合作了。
江志强和袁和平合影
  3、《苏乞儿》:双剑合璧
  数年时间,江志强已先后与张艺谋合作了《英雄》、《十面埋伏》及《满城尽带黄金甲》三部武侠大片,并先后将之成功发行到海外市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江志强再次找到休息后欲开拍新片的张艺谋,说服他拍一部《英雄2》,但老谋子一方面已对“人海战术”厌倦,另一方面又对科恩兄弟的《血迷宫》饶有兴致,终于在其坚持下,江志强还是帮张艺谋买下了《血迷宫》的原创剧本版权,共同制作了《三枪拍案惊奇》。《英雄2》夭折,江志强对武侠题材却并不死心,他认为拍武侠题材在国内市场必将继续卖座,一番寻觅后,他找到了另一位武侠大师袁和平。
  某日,江志强将一部名为《苏乞儿》的剧本放在八爷面前,开门见山地说:“这是我给你量身定做的剧本,你看看可不可以拍?”八爷翻阅剧本兼再行讨论后,终于满怀信心地接下了新片的剧本,“双剑合璧”的精彩局面又一次显现在江志强的大片时代中。
  肆 选题投资眼光独到
  90年代初,江志强再次投资拍摄电影,期间曾与徐克的“电影工作室”合作,策划了《妖兽都市》(1992)及《小倩》(1997),前者作为安乐投资的商业片之一,已足以表现出江志强独特的国际视野,更与日本东宝影业有限公司联手出资,为求将港产科幻电影打入东瀛及西方CULT片市场,后者则是香港动画电影史上首部结合传统平面动画(2D)及立体电脑特技(3D)的作品,商业空间早已拓宽至海外,可见江志强对选题制作的灵活分析。
  不过,江志强在90年代却更多投资非主流类型的文艺片,此举也曾让人不解:为何江志强有大钱不赚反而要投资冷门题材?对此,江志强也有自己的一套见解:“其实艺术片都是生意,今天的观众可能将来就是我们的电影工作人员,甚至还可能是我们的老板,如果你现在不给机会让观众看到这些电影,培养他们对艺术片的眼光,那以后对这类影片的认识可能也就不一样了。经营艺术电影就跟做电影发行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可能不能赚钱甚至要赔钱,但我始终觉得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电影不是一种题材单一的艺术,等于说所有的电影人如果每天都拍武打片或每天都拍喜剧片的话岂不是很无聊?这样观众看厌以后很快就会放弃了:我干嘛每天都要去看喜剧呢?受不了了!艺术电影其实是告诉你电影本身是有很多方面的,电影业可以表现得很艺术,而且从有些电影里面也可以获得很多启发性的东西,电影魅力就是这样,有些很有启发性,有些又很有商业性,比如观众今天看了五部喜剧,然后去看了一部很有艺术性和启发性的电影,他们也会很乐意欣赏,也还是会对电影充满兴趣的。”
  新浪娱乐:安乐最早投资制作电影是什么时候?
  江志强:80年代90年代都投过。
  新浪娱乐:具体什么片子呢?比如说?
  江志强:其中一个投资的是严浩的导演《天国逆子》,那部片斯琴高娃是主角,还有跟田壮壮合作过《蓝风筝》,数量不是很多。
  新浪娱乐:当时投资这些文艺片的目的是什么呢?
  江志强: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大家都是朋友嘛,当时是我投一些资金进去,没有去参与具体的电影制作,现在跟很多朋友一起投资电影也都是这样。
  新浪娱乐:安乐这么多年来,如果当您拿到一部新剧本的时候,其实根据您在制作方面与发行积累的经验,究竟怎么能够对它在市场上和口碑上有一个很准确的判断?
  江志强:都是经验,其实很多有用的经验都是从很多痛苦的经验中累积下来的。我们每天都在做电影发行,这么多年来发行了太多的影片,跟我们的老板接触也很多,几乎每个礼拜老板都会跟我们说“你这部电影买错了,我不喜欢看”或“你这部片买对了,我们喜欢看”,都是从他们的口味中摄取经验,知道有什么电影应该拍,有什么电影不应该拍,观众喜欢看什么,就这样累积下来,这是最关键的因素。
  新浪娱乐:那如果作为一个投资方,如果是在电影已经开始进行制作了,有没有一个对它的制作费及各个拍摄环节的控制在里面?
  江志强:当然要评估了,他们给你一个剧本,制作费要多少钱,这个钱从哪里回来,一定都要有很严格的评估,但这个东西其实是很复杂的,因为市场每天都在变,比如今天在马来西亚买了一部电影,不等于明天还能买到,其实等于买股票一样,所以要很用心去探索理解,现在市场上喜欢什么题材就买什么片,这个也是必需的。
  伍 “引力”培植商业潜力股
  2009年,江志强与施南生、奚仲文、郑剑峰等一班同业好友成立了“万有引力影业有限公司”,眼下已投资制作了《亲密》和《月满轩尼诗》等影片,而令人好奇的是,“万有引力”的两部“开路先锋”竟由在导演领域尚属初出茅庐的岸西打造,一时间圈内外又议论纷纷:江志强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他究竟想专注制作“文艺片”抑或力捧新人拍戏?但殊不知,这原来是他发掘“潜力股”的智囊法宝,从投资中收获真正的商业片人才——
  新浪娱乐:您与施南生合作了一个万有引力公司投拍了《亲密》等等影片,这个是什么情况?
  江志强:这个想法我很多年前就有了,这几年也都很想找一些新导演拍戏,所以就找到一帮朋友,大家一起做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各自拿点钱出来,都是为了发掘一些新导演,毕竟大家都觉得我们电影的未来还是要靠一些新导演,每天都拍一些刘伟强、王晶是不行的,所以就找到施南生当老板,让她来经营这家公司的运作,其实我们这个公司主要不是拍艺术片,而是拍商业片的。主要是寻求一些有潜力拍商业电影的人。
  新浪娱乐:不过“万有引力”开始的几部作品,像《亲密》还有《月满轩尼诗》这些好像还是让人感觉很文艺、很艺术?
  江志强:《月满轩尼诗》其实是百分百的商业片,岸西这个导演我很清楚她,她其实很商业的,但她是为了表现出导演的能力,她想告诉我们:我有能力拍戏!《亲密》的预算很少,成本就2、3百万,而且8、9天就拍完了,所以我觉得她蛮聪明的,能够以有限的时间和金钱拍这部电影,还能去柏林参展拿奖,所以这种能力让我们发现之后,让她拍百分百的商业片就没有什么顾虑了。这其实也是“万有引力”的运作理念之一,我给你一点钱拍片,看你有没有导演的才华,再慢慢给你其他表现的机会,都是走这条路的。
  新浪娱乐:都是这个路线,只是开始刚起步?
  江志强:对。
  陆 签约制度:放弃发展经纪公司
  安乐除与名导演拍片,也积极与几位巨星联手,如先有李连杰的《霍元甲》,其后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与《不能说的秘密》又两度牵手周杰伦,如此紧密的合作,多少也让人浮想联翩:未来安乐会否通过合作电影的方式,将具有商业价值的艺人签入旗下?即发展成为经纪人公司,进一步打造安乐在影圈的影响力。
  岂料江志强的回答却出乎意料。“电影公司拍一部好的电影,主要是用最便宜的价钱找最好的演员,但经纪刚好倒过来,是拍最好的电影,找最好但也最贵的演员。其实现在美国最大的电影公司都没有经纪人公司的,安乐没有打算在这方面做发展,因为我经常觉得经纪约跟拍电影时有一些矛盾的,比如说《苏乞儿》我们找了华谊的周迅,拍电影做一个制作人跟经纪人有相关矛盾的,是不是每天都要拍自己的演员,是不是每天都拍《风声》呢?”
  在他看来,与其让安乐大签明星做演艺经纪,不如在电影发行领域再接再厉,其中,“安乐发行了很多韩国电影,从第一部《生死谍变》到现在,我们发行的韩国片没有100部也有80部了。”其中当然也包括那部让全智贤在内地广为影迷熟知的《我的野蛮女友》,“当年发行《我的野蛮女友》与导演和全智贤变成了好朋友,这就是缘分,所以后来我们又合作拍了《野蛮师姐》,而再后来的《雏菊》就主要是刘伟强他们搞的,我只是帮忙,没有很大的参与。”当安乐买下《最后的吸血鬼》版权改编为《小夜刀》后,全智贤得以在江志强的热心鼓励下再首部西片中担正。“全智贤是特别用功而且很厉害的女孩子,我看她准备《小夜刀》就是什么都不做,花三个月锻炼,每天练功半个小时,所以我特别喜欢她,我认为她真的非常专业,愿意做最好的演员,这种敬业精神值得佩服。”
  江志强虽然热心充当伯乐,但安乐一直没有正式签下任何一位艺人,直至汤唯演出《色戒》走红后,安乐才破例与她签下广告及演艺经济约,成为王牌制片人手下的首位干将。但待公众猜测江志强是否有意为安乐发展经纪公司时,他本人恰好以汤唯为例全盘否认:“安乐签汤唯,只是因为我受李安的委托来照顾她,李安在美国不能每天照顾她,所以我们帮她合作拍戏。”
  柒 灌输新血:为影坛培养一些新人很重要
  新世纪后,安乐更加投入地培养本土电影人才,“百老汇电影中心”就是其中一个为影圈内外所公认的“少林寺”,与此同时,江志强也通过各种方式在一批批热爱电影的年轻人中招贤纳士。“我们公司里面始终有一帮跟我有同样信仰的年轻人,他们培训学习后都纷纷加入电影圈,你看现在香港很多电影人当年都是从那边过来的,因为我一直觉得为影坛培养一些新人很重要。”在今年安乐制作发行的港产片中,有一部名《杀人犯》的新作有影帝郭富城加盟,导演却是此前在影坛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周显扬,但一经介绍,发现他原来曾是李安及江志强的助手,而江志强予其机会,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出于赏识。“拍了《罪与罚》的导演周显扬,就是我们香港演艺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当年他考第一名,真的相当出色,后来就进安乐了。”
  但江志强培养新人时,究竟又是通过何等方式发挥出他的慧眼呢?岂料,安乐的“独门秘笈”竟来源于对员工的“发配”——“我们公司的员工,其实都希望能给他们多一些机会参与不同领域的工作,调换各自的岗位,像让他们去做售票员,然后从中看到他们的能力,所以比如说如果我们要提拔一些人,往往都是从这样多面领域工作的员工中挑出来的。我觉得能够在戏院里面工作的人,其实都是对电影感兴趣的,像周显扬来到我们公司以后,就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对电影的投入真的很少见,白天、晚上都不睡觉就为电影,我觉得做电影一定要有这种“火”才可以成功,所以当时我正是看到了他的“火”,当然他也是很有才华的一个人,火、才华加上运气很多因素加起来,就是一个成功导演的基础。现在的年轻人只要有才华,就一定会被别人发现,像现在互联网上都有很多人才冒出来,我可以很肯定地说:只要你有才华,肯努力,在现在的世界,你的才华是不可能被埋没的!”
  作为倍受国际认同的大制片家,江志强为华语电影印制出一张张烫金的名片发往海外后,却摆手拒绝了同业对他的至高褒奖。“不要相信这些,其实都是人家讲的,我本身其实不太相信这些东西。什么是最佳?我也不懂,这些事情我反正都觉得很平常,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高兴不高兴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感觉。”一声淡然地回应,安乐与江志强的电影传奇仍在继续,只要华语片百花齐放,“大制片家”的符号就永远不会消失。
对话:魏君子& 撰稿:阿蒙
  安乐影业创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主业是戏院,至今已经有近50年时光,在同期对手纷纷衰落时,安乐却凭着独到的经营和管理越做越大,如今,安乐旗下的“百老汇”院线已经做到了香港院线的龙头老大,在香港电影市场占有率中独揽40%;还拥有香港唯一一家艺术电影中心……但即便如此,你在发达的互联网上,也找不到他们公司的官方网站。究竟安乐是如何崛起的?他们是一家什么样电影公司?不妨跟着我们一块去探寻它这五十年风云:
  壹 始创安乐:求生存海外选片(60-70)
  作为香港电影发行人的翘楚之一,江祖贻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香港创立了“安乐影业”,从事影片发行及戏院经营业务,如今,已成为香港电影史上历史最长的独立制片公司之一。早年,安乐始终专注院线生意,并未真正涉及电影投资制作的领域当中。“当时我们没有拍过电影,只是经营戏院。80年代的时候我们也很少参与作品,因为电影多,戏院少,所以戏院可以挑,你可以演国片,也可以演西片,我们戏院多数放映西片。”
  虽然如此,当时在香港,要成功地在自己的院线下发行一部能够卖座赚钱的西片也绝非易事,“早年做电影院很困难,主要是好的西片他们不会选给你,往往都选其他人,好的戏院没有电影放的话会很惨,既然没有片,那我们就去买吧,买一些独立制片回来,所以从60年代、70年代开始我们做生意一直都有经营电影买卖。”
  1979年,由美国返港的江志文在安乐的试片间内观看在海外市场买回来的西片拷贝,当中摆放着不少纪录片。看完电影,江志文觉得这些外购片的质量并不能真正让他满意,当他再次翻看那些纪录片中的战争场面时,突然灵机一动:为何不将这些片断剪辑起来,合成一部全新的以战争为主题的纪录片呢?计划拍板后,江志文遂找回当初买片的电影发行商洽谈合作,并重新剪辑了多部纪录片中较震撼和出色的场景,亲手制作出了《惨痛的战争》(注:当年在香港放映时曾另名《战争的残酷》),安排在1980年公映,这也是安乐首部正式制作的影片,此时,兄长的亲力亲为都被江志强看在眼里:“《惨痛的战争》这个电影是我哥哥弄的,当年在美国买了很多的纪录片回来,然后剪接而成,上映后票房很火,是1980年亚军,真的很成功,其实他做了两部电影,另外一部纪录片也是很卖座。”《惨痛的战争》上映后,原本看似粗糙的题材竟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票房节节飙升,最终累计票房近千万港元,与同年成龙的《师弟出马》一同刷新了香港电影的历史纪录,非但如此,片中由于特别辑入了南京大屠杀的场面,因此上映后一方面令香港观众震撼,另一方面更引起了日本影人的注意,甚至让少数右翼人士公然出面“否定”,在香港与东瀛市场都掀起如此巨大的反响,对于一家初行制作影片的公司而言,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开门红!
  而江志强认为,《惨痛的战争》之所以成功,主要来源于香港观众的好奇心,“香港观众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喜欢新鲜,没有固定。比如最近武侠片好,他们就只看武侠片,总之只要是新鲜有生气的题材他们就会看,而且喜欢去探讨一些新的东西,所以香港几十年以来,不同国家也好,不同类型的纪录片也好,甚至什么类型的电影就好,只要它好看,观众就会喜欢,反观像美国观众,往往对外语电影就不太喜欢,因为言语不通,但香港观众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他们是非常好奇的一个群体,所以香港人一放假就去旅游。”
  贰 进军内地:继父愿初投电影(80-90)
  以小搏大的《惨痛的战争》让安乐进一步尝试将半只脚踏入电影制作的范畴中。1983年,江氏家族以“安乐影片公司(香港)”的名义在其院线公映了创业作《田鸡过河》,同属低成本制作的影片反应固然与《惨痛的战争》毫无可比性,但总算未血本无归,也让江志强等人发现安乐自行拍片亦是可行之举。
  事实上,若安乐继续发展电影制作业务,其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占得一席之地也绝非痴人说梦。但安乐还是选择“背道而驰”,整个80年代仅制作出品了三部影片,除《田》,其余两部分别是《性,命知多少》(1983)及《冷血屠夫》(1985),后者的“明星阵容”不过陈惠敏和徐少强,前者也只是江志文继续《惨痛的战争》风格的纪录片,合计收入不足600万,但此时安乐已开始扩展西片进口、电影发行等业务,市场票房的吸引力对其而言始终居于次要。
  当然,能够让安乐在港片最易赚钱的年代反倒“嫌钱腥”,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取决于此时江祖贻正紧锣密鼓地筹划北上之路,在国内建立第一家香港院商投资的电影院。此前,江祖贻在北京出席电影活动时,与其中一位好友,中影集团总经理胡健再次碰面,寒暄间,胡健示意江祖贻回内地投资电影行业,一向爱国又在香港戏院业德高望重的江祖贻也非常赞同其提议,遂开始与各方面洽谈合作事宜。江志强回忆当年情形时道:“深圳的南国电影院是我父亲做的,他在83、84年跟中影谈合作,“南国”在1983年就成立了,当年邓小平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成立深圳特区,欢迎香港人去投资,而我父亲又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所以他马上跑过去了。”很快,江祖贻就答应胡健为合作计划投资一千万港币,兼且在对方的引荐下加入了当时位于深圳的“南国影联娱乐中心”,最终催生出规模甚大的南国电影院。对于为什么要沿用他人的名称,江志强谓:“用‘南国’做电影院名也是我父亲的想法,意义就在于这个名字寄托了他‘香港回归祖国’的愿望。”
  “‘南国’成立后我们跟中影合作,虽然当时在内地投资没有现在这么火,因为要经过蛮多国家单位的审批通过,但是我们都经营得蛮好,合作单位都是采取一个‘互相捐助’的立场,我们现在跟中影合作就是人跟人的关系,都是大家互相吸引。”南国电影院成立后业绩不俗,为安乐在内地市场的运作奠定了坚实基础,1988年“南国影联娱乐中心”赢得四百万元人民币的高额利润,安乐的幕后支持无疑功不可没,而江祖贻决定将投资予“南国”的资金本息捐献深圳公共福利事业,更让这位安乐的创始人受到一众国内同行的交口赞誉!
  1999年,接管安乐已十年的江志强,开始为安乐在国内开辟新的市场,于是就有了内地的百老汇院线,并在2000年12月开业了该院线旗下的第一家大型影城——北京新东安影城,此时正逢新世纪,安乐以另一个全新的面貌再次踏入内地,其实亦是江志强一个毕生愿望的缩影:“百老汇院线我们还是跟中影合作,即使现在很多电影院也都是跟中影联手,现在在内地发展电影院我都是秉承父亲的愿望,就是为了繁荣中国的电影市场,当年他第一个来到内地的原因就在于此,所以我一直希望能为他实现这个愿望,这个意念也一直被延续下来,没有什么其他的。”
  不经不觉,安乐在内地电影市场的足迹已踏过25个年头,在其致力在国内发展影院之时,中国大陆对绝大多数香港电影工作者而言还是一个神秘的符号,逞论投资如此巨大的电影业务?但每当江志强谈起父亲当年的行动,言语间仍流露出欣喜的认可,“在投资策略上,我们从来就没怎么担心过,因为电影院是一个很长远的投资,经营一间电影院往往都是需要20年、30年这个期限的,所以为什么当时一九八几年我父亲进内地,因为我们对内地市场完全没有犹豫。其实在90年代的时候,有些人对在内地发展影院比较犹豫,觉得中国电影市场是不是像房地产那样时高时低,但我们始终继续做电影院和“安乐”的发行工作、买卖电影,97来临前又有很多其他行业对前景犹豫,我们还是坚定不移,所以今天你看看市场,我们的戏院多了,其他人却少了,就是这个缘故。为什么十几二十年来我们都决定坚持?因为我们觉得市道一两年不好绝对不等于永远不好,今天明天观众不看电影也绝不等于他们放弃电影,所以我们永远都很坚定地相信:只要好电影登陆,观众就一定会来看!对我来说这也是很重要的信仰。所以在8、90年代,我们对电影院永远是以乐观的态度去经营,让观众永远都享受得到两个小时的娱乐。”
  90年代初,曾经历过往短暂电影制作期的安乐仍无心亲身上阵重新拍片,但身为总裁的江志强已在影圈中广结人缘,当中更不乏片商及编导,故此仍不时为义助好友出资拍片或负责发行。有趣的是,90年代后期前,安乐投资或发行的影片大多数都是国产片或台湾片,如王童的《无言的山丘》和刘怡明的《袋鼠男人》即是安乐发行的由台湾“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内地方面则先后将何平的《炮打双灯》、黄建新的《背靠背、脸对脸》等片发行入港,至于正式参与投资严浩的《天国逆子》及田壮壮的《蓝风筝》等,也都以文艺题材为主,当然还有首次与李安合作的《饮食男女》,在1994年《电影双周刊》评选的“十大华语片”中,由安乐参与幕后推手的影片就有三部,其中《背》与《蓝》更排行一二位,因此即使安乐投资这些影片赚不到钱,其显露出的艺术价值他人仍难出其右!
  但是,90年代香港电影市道开始急速衰落。江志强说:“西片在当时全港电影的比例中占得很高,到了
93、94年,港片本来占票房70%多的,结果后来居然倒过来了,是外语片占70%多!”莫非是“落井下石”?西片热潮在直盖港片后不断“吊起来卖”,加价声此起彼伏,此时江志强甚至试过被片商狮子开大口地喊出以100多万美金购买一部西片五年的放映权!虽说为维系院线的供片,仍不得不继续投入大笔资金购入多部港片、国产片及西片放映,但江志强却从中发现了一个更触目惊心的现象,无论走投无路抑或另辟蹊径,“拍电影”遂成为90年代后期安乐的必行之路——“其实就算到了90年代,我们也没怎么想过要拍电影的,但是当时虽然我们在香港已经有很多戏院,却没片可放,国产片不好,港片不好,美国电影也不好,而且戏院每天还要付租金和工资,所以等于是被逼着要拍电影,前后都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什么“好机会”,往往都是现实所逼,毕竟如果你不这样做的话会生存不下去。”但任凭江志强怎么也没有想到,安乐此番实可谓“因祸得福”,在极其被动的局面中投入电影行业的另一个领域,竟一举翻身缔造了另一段华语电影的传奇之路.......
  叁 多元发展:缔造华语大片时代(00-10)
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外景
  2000年后,随着亲身参与电影制作的经验日趋提升,兼且进口、发行了数量在稳定中有序增加的中外影片,安乐已不再满足百老汇院线的空间比重,遂在日开幕了AMC
Place,作为香港首家AMC影院,安乐此番的影院业务扩张得益于2006年一月AMC将其在香港的电影院转交其旗下的Suntech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Limited经营,其后安乐在九龙塘又一城及金钟太古广场增加了13家影院;与此同时,安乐又经营着另一个代表香港高档戏院设施的影院品牌PALACE,在与AMC各显千秋,兼由11家戏院分布在港九地区,从此,安乐由“独沽一味”变成“三线合一”,成为香港影院业的领军者。
  不过,虽然安乐屡次整合发展院线业务,它旗下最早的“百老汇院线”却始终没有另易其名,而每当影迷谈到百老汇,也往往对安乐当年取下此名的缘由颇感好奇。然而江志强回答得依然是轻描淡写:“1956年开始在香港旺角有一家戏院叫百老汇,当时我父亲在那边做副经理。80年代我们在旺角同一个地区盖一个新的戏院,当时想到底用什么名字好,我们就想起为什么不用百老汇,然后就用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我对于戏院品牌的看法其实跟别人不同,因为我们跟麦当劳和肯德基不一样,虽然都是看电影,但不一定要叫同一个名字,麦当劳品牌有必要,但是戏院没必要,观众喜欢新鲜的,今天有新的来了,我们要去看看,观众看电影,不是看影院的,观众来电影院是看电影的,所以到了90年代、到了2000年,我们也还是叫百老汇,不去改变它。对于江志强而言,他更重视的是这些院线将如何“为人民服务”,这同样是安乐成了数十年来的宗旨,正如其所言:“安乐旗下的无论是百老汇、AMC、还是PALACE,这三条院线都会尽心尽力把老板服侍得好。”
  多年来扩充院线的成绩,是安乐最终将百老汇院线发展成为当前香港最大的院线,全港11家影院、54块银幕,这个数字已足以在香港电影市场占有率中独揽40%。待影院业务在香港蒸蒸日上后,江志强又奉行“两手抓”之原则,趁热打铁地转入内地继续发展院线生意:2003年8月,百老汇院线继“新东安”后再投入1800万港元在北京建立“新世纪影城”,是当时国内数量甚少的拥有六个放映厅的国际级影院,可谓安乐在内地投资影院的又一件经典作品;到了2004年及2005年,安乐再次投资建立“天汇影城”,但地区由北京转入武汉,两年两家高端影院共投资2500万港元,兼享受到控股70%的盈利政策,再进入2006年,安乐的影院业务已增至沈阳......影院频于内地扎根落户后,眼光一贯超前的江志强又将安乐的视角延伸至另一条新路:1996年11月在香港开幕的“百老汇电影中心”,是安乐致力发展电影艺术的重要平台。“我们香港有一个叫百老汇电影中心的,多年来拿了无数的奖项,现在已经变成一个香港的文化地标了。”十余年后,江志强眼见北京、上海等内地重要城市尚无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电影院放映非主流影片及进行专业的电影文化交流,不由得眉头一皱,“北京作为全球关注的一个地方,一个国际级的城市,不可能没有艺术电影院的,这个太过分了。我们都想做,但是成功不成功,要看很多东西了。”
宽敞明亮的环境
  如今,在心里搁置已久的梦想亦终于得偿所愿,日,国内第一家艺术电影院“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在北京东直门万国城小区开幕,十多年前百老汇电影中心秉承的“拉阔电影空间,开拓文化国度”理念,也得以继续闪耀。“其实这个概念是来自于法文的,它是一个电影的图书馆这个题意的内容,所以我们这个概念就是我们在这个地方除了这个电影放映之外还有其他的配套去配合这个电影怎么去更有效的传达这个内容给观众,所以我们在这里,在香港也好,在北京也好,都有这个“库布里克”的书店、咖啡厅,我们觉得这个感觉是很统一的,这个搭配是很好的,所以我们就是想用,因为如果你只做电影的话,还有一些地方是缺乏的,所以就想到整体的一个概念,就是除了电影还有其他的配套去推我们想做的东西。”江志强很看好在北京开的MOMA百老汇艺术中心,他认为:“对我们做艺术影院的我觉得将来最大的挑战性就来源于风气,最大的障碍是这个地方。但是将来中国老百姓越来越多人会喜欢这种类型的电影,你看将来很多的电影都会受欢迎的。我也不太担心政府的政策,现在的政府蛮开放的,最后政策还是会变的,政策还是为老百姓服务的。”
  问及江志强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感言时,他如此回答:“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开始繁荣起来了。我觉得其实在电影院里放映的每部电影都一样,但电影院本身不同,因为比如你80年代进一家电影院看电影,到了90年代就不愿再进去同样的电影院看同样的放映设施放电影了,所以消费在进步,观众的要求也在进步,我们盖影院也不能按自己的理想去盖,应该懂得从观众的口味出发去盖。我觉得发展电影院业务一直有个很明显的理念,就是永远把观众当老板,我们不过是打工的,而且都要永远记住一句:给你50块、60块买票进场的这个是老板,我们盖的戏院最重要是老板高兴!为什么要不同的?现因为观众告诉我们:对以前的影院已经不满意了,我们看电影要求高了,要坐的舒服、荧幕要大、空调要好、戏院停车场要多,这些来自观众的要求我们都记得很清楚,你是老板,你要什么我们都尽量改,其实不单是做影院,拍电影同样要根据这个概念运作。”一语中的,无形中已高度浓缩了安乐几十年来的行业态度,相信这也是安乐在电影世界风云起伏50后非但屹立不倒、更屡登巅峰的制胜法宝。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公司股票代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