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 附表2)不能保存如何处理啊

如何填报《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_百度知道
如何填报《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表格及相关规定填写~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加速折旧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十个误区
当前位置: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十个误区
索引号:-8
产生日期:
承办部门: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可以说是2014年最重要的税收优惠政策,中国税务报1月2日和3月27日的B3版刊发了《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五个误区》和《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另外五个误区》两篇文章,笔者结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5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4号,以下简称64号公告)等相关政策,提醒企业在实务操作中应避免的误区。小编将两篇文章汇总一下,提醒企业关注。
误区一固定资产标准变为5000元
  财税〔2014〕75号文件虽然规定“对所有行业企业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从法律的级次和文件内容来看,并没有改变《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相关法律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或“使用寿命”标准,也就是说固定资产的定义还是按照以下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企业所得税相关法律规定“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
  实务操作中,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9号)规定,企业按税法规定实行加速折旧的,其按加速折旧办法计算的折旧额可全额在税前扣除。也就是说,企业会计处理上是否采取加速折旧方法,不影响企业享受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在享受加速折旧税收优惠政策时,不需要会计上也同时采取与税收上相同的折旧方法。
  例:某企业2014年6月购买一台电脑,固定资产入账价值4800元(不考虑其他的税费),企业2014年7月开始按照折旧年限3年,残值率为5%进行计提折旧,企业按照规定享受了加速折旧政策,将该台电脑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具体计算过程见附表。
误区二购买旧设备不能享受“新购进”加速折旧政策
  财税〔2014〕75号文件规定的“新购进”中的“新”字,只是区别于原已购进的固定资产,新购进的固定资产,是指日以后购买,并且在此后投入使用。设备购置时间应以设备发票开具时间为准;采取分期付款或赊销方式取得设备的,以设备到货时间为准;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其购置时间点原则上应以建造工程竣工决算的时间点为准。具体包括以下范围:
  (1)外购的固定资产,既包括购进全新的固定资产,也包括企业2014年以后购进的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3)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需要关注的是,“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应该不包括盘盈的固定资产和改建的固定资产。
误区三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不能享受加速折旧政策
  此次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中“固定资产”的范围与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规定的定义范围一致,即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也就说房屋、建筑物类固定资产也可享受加速折旧政策。
误区四享受加速折旧政策不能同时享受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
  企业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已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在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应按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有关文件,就已经进行会计处理的折旧、费用等金额进行加计扣除。因此,对于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来说,意味着在会计上按照公告规定进行加速折旧处理的折旧、费用,若符合加计扣除条件的话,仍可以进行加计扣除,享受双重的优惠。
  应注意的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70号)规定,企业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所发生的折旧、费用等金额,不属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费用支出范围。也就是说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6个行业的小型微利企业日后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享受加速折旧优惠同时,因共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不属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费用支出范围,不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
误区五享受加速折旧政策不能同时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第二条规定,《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第三条所称不得叠加享受,且一经选择,不得改变的税收优惠情形,限于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与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的定期减免税和减低税率类的税收优惠。
  根据上述规定,如果企业发生的该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费用符合财税〔2014〕75号文件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4号文件的规定,同时符合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规定,则可以同时享受加速折旧政策优惠和小型微利企业优惠。
误区六享受加速折旧就能享受加计扣除
  很多政策解读中明确,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可以同时享受,优惠力度相当大。其实不然,有两种情况不能享受加计扣除优惠。
  一是税收上加速折旧,会计上没有加速折旧。无论是此次新政策,还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9号),都允许企业在会计上对固定资产没有加速折旧而在税收上加速折旧,这样有利于企业在折旧前期做高会计利润、做低应纳税所得额。但是,64号公告第二条第三款规定,“企业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已享受上述优惠政策的,在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70号)的规定,就已经进行会计处理的折旧、费用等金额进行加计扣除。”政策明确,企业只能就“已经进行会计处理的折旧、费用等金额”进行加计扣除。若企业在会计上对固定资产正常折旧而在税收上加速折旧,那么,只能对会计上的正常折旧金额进行加计扣除,而不能对税收上的加速折旧金额进行加计扣除。
  二是小型微利企业的共用设备。64号公告第二条规定:“六大行业中的小型微利企业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可以执行本条第一、二款的规定。”需要注意的是,六大行业小型微利企业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可以加速折旧,但由于“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不符合国税发〔号文件和财税〔2013〕70号文件规定的加计扣除条件,因此不能加计扣除,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中也明确了这一点。
误区七小微企业都能享受加速折旧
  还有媒体在报道中屡屡提到“小微企业”可以享受更优惠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等,其实不然,这里存在两个误区。
  一是“小微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不一样。前者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号)划分,后者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的标准判定,应注意区分。
  二是区分六大行业的小型微利企业和其他小型微利企业。前者“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可以加速折旧,后者“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才可以加速折旧,明显六大行业的小型微利企业更加优惠,其他小型微利企业则不能享受。
误区八收入总额是会计收入总和
  64号公告第一条规定:“六大行业企业是指以上述行业业务为主营业务,其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当年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50%(不含)以上的企业。所称收入总额,是指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的收入总额”有些企业认为“收入总额”是会计上的收入总额,其实不然。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九项收入,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这其中有的收入在会计上不计入收入,如“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会计上计入投资收益或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利息收入”(会计上计入财务费用贷方)等。因此,范围远大于企业会计收入,分母(收入总额)越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子)占比越小,因此企业须倍加注意。
  例如,某生物药品制造企业2014年新购进固定资产并投入使用,当年取得产品销售收入1000万元,其他收入200万元,取得政府补助200万元,取得股息、红利100万元,取得股权转让收入600万元(股权转让成本500万元)。
  该企业2014年度收入比例=1000÷(+200+100+600)×100%=47.62(万元)&50%,不符合条件,不能享受六大行业加速折旧政策。
误区九税会没有差异不填报A105081《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
  如果企业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不一致,则需要进行纳税调整;若一致,则不用进行纳税调整。因此,有企业认为会计和税务上都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则不用填报新申报表中的A105081《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其实不然。无论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如何处理,均须填报A105081。有企业认为,没纳税调整填什么。根据填报说明:“会计处理、税法规定均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合计栏项下‘正常折旧额’,按该类固定资产税法最低折旧年限和直线法估算‘正常折旧额’,与税法规定的‘加速折旧额’的差额,填报加速折旧的优惠金额。”因此,即使企业会计和税务上都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也要填报A105081,并估算正常折旧额与加速折旧额的差额。
误区十加速折旧一定对企业有利
  很多企业认为,加速折旧是一项税收优惠政策,因此一定要利用。其实不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加速折旧虽然是一项税收优惠,但只是形成暂时性差异,只能延迟纳税,不能减少纳税。前期税前扣除的折旧额多,纳税少;后期税前扣除的折旧额少,纳税多,但纳税总额不变。因此,企业在使用加速折旧时还要综合考虑,比如企业正处于“三免三减半”的免税期,若使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前期少缴的税款都被免掉了,等过了减免税期又要多缴税款,显然是不合适的。王战:解读《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A105081)是《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80)的附表,也是本次修订新增加的申报表,适用于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六大行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缩短折旧年限,以及其他企业研发仪器、设备,单项固定资产价值低于5000元的一次性扣除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统计情况。
  一、主要特点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紧扣文件,将文件中的优惠项目以表格的形式予以体现,主要目的是统计该文件实施后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金额和分布情况。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2014年第64号)中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预缴情况统计表》相比,两者的填报内容及口径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列示的详略程度不同,前者按固定资产的五个类别进行填报,后者仅划分为两类(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另外,该表仅填报文件规定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对于其他的加速折旧,如企业符合《》()规定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不需填报此表,而是直接填报在《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中。与其他调整明细表有所不同的是,该表主要填写税收口径,除第17列、19列两项外,其他列次有关固定资产原值、折旧额均按税收规定填写。
  二、涉及的主要税收政策
  (一)六大行业的加速折旧。对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6个行业的企业,在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二)其他行业的加速折旧。日后新购进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专门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三)允许一次性扣除的固定资产。日后新购进的专门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以及6个行业的小型微利企业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企业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填报举例
  (一)填报要求
  1.会计处理采取正常折旧方法,税法规定采取缩短年限方法的,按税法规定折旧完毕后,该项固定资产不再填写《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
  2.会计处理采取正常折旧方法,税法规定采取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方法的,从按税法规定折旧金额小于按会计处理折旧金额的年度起,该项固定资产不再填写《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
  3.会计处理、税法规定均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合计栏项下“正常折旧额”,按该类固定资产税法最低折旧年限和直线法估算“正常折旧额”,与税法规定的“加速折旧额”的差额,填报加速折旧的优惠金额。税法规定采取缩短年限方法的,在折旧完毕后,该项固定资产不再填写《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税法规定采取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的,从加速折旧额小于会计处理折旧额(或正常折旧额)的月份、季度起,该项固定资产不再填写。
  (二)会计与税法不同时采取加速折旧的情况
  例1:甲公司从事生物医药制造,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4年12月,购入一台用于生产的机床,支付价款30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00元,预计可使用5年(符合税法规定)。该设备预计净残值为零,会计上按直线法计提折旧,但在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采取年数总和法。
  为简化计算,假设该公司每年实现的利润均为2000000元,按年计提折旧,折旧全部影响当期利润,不考虑企业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1.2015年,会计上计提折旧==600000元。
  借:制造费用  600000
   贷:累计折旧  600000
  税务上,该公司属于生物药品制造业,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1+2+3+4+5)=1000000元,2015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元,应交企业所得税=(0000)&25%=400000元。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4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00000
  日,机床的账面价值=0元,计税基础=00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两者之间的差额400000元会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00000元。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100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000
  2.2016年,会计上计提折旧600000元,税务上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1+2+3+4+5)=800000元,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元,应交企业所得税=(0000)&25%=450000元。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45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450000
  日,机床的账面价值=0元,计税基础=0元,两者之间的差额600000元属于累计应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期初余额为100000元,还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000元。
  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50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50000
  3.2017年,会计上计提折旧600000元,税务上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1+2+3+4+5)=600000元,应交企业所得税=%=500000元。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5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00000
  日,机床的账面价值=0元,计税基础=元,两者之间的差额仍为600000元,不需要调整递延所得税负债。
  4.2018年,会计上计提折旧600000元,税务上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1+2+3+4+5)=400000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元,应交企业所得税=(0000)&25%=550000元。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55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50000
  日,机床的账面价值=元,计税基础=元,两者之间的差额400000元属于累计应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保留递延所得税负债=%=100000元,该科目的期初余额为150000元,应冲减递延所得税负债=元。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5000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50000
  5.2019年,会计上计提折旧600000元,税务上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1+2+3+4+5)=200000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元,应交企业所得税=(0000)&25%=600000元。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6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600000
  日,机床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均为0,应将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余额全部冲回。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10000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100000
  (三)固定资产的一次性扣除
  对于企业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以及日后新购进符合条件的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固定资产,税法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定,企业在财务处理时仍可继续将其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并计提折旧。
  例2:接上例,2016年12月,甲公司管理部门购入一台电脑,支付价款4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680元。假设该电脑预计使用寿命4年,无残值,该公司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但在申报纳税时一次性在税前进行了扣除。
  1.2016年12月,购入电脑。
  借:固定资产  4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0
   贷:银行存款  4680
  2016年,会计上不计提折旧,但企业在纳税申报时全额在税前进行了扣除,应调减应纳税所得税额4000元。
  2.2017年,应计提折旧=00元。
  借:管理费用  1000
   贷:累计折旧  1000
  2017年,会计上计提折旧1000元,税务上已全额扣除不需计提,应调增应纳税所得税额1000元。
  年的会计与税务处理,与2017年相同。
  (三)申报表的填写
  以2016年为例,将上述例1、例2中的相关数字填入《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同时将第1行第18列的数字填至《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第1行第7列,第1行第5列的数字填至《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3行第7列。(见附件)
  四、有关注意事项
  (一)企业选用加速折旧方法计提折旧时,应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如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优惠税率,但其每年发生的研发费用要符合税法规定的比例,如果因选用加速折旧方法而导致有些年度达不到比例要求,从而无法享受优惠税率的话,加速折旧方法就需要慎重使用。
  (二)有些情况下会计与税务处理宜保持一致,以简化纳税调整。企业按照文件的规定,可以将其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在这种情况下,因其金额不大,为减少会计与税法差异调整事项,此时的会计处理宜与税法保持一致,也作一次性扣除,即全额计提折旧或计入费用。同时为便于资产的管理,企业要建立资产管理台账进行备查登记。
  (三)企业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已享受文件规定优惠政策的,在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规定,只能就已经进行会计处理的折旧、费用等金额进行加计扣除,未进行账务处理的加速折旧额部分不得加计扣除。
  (四)新购进固定资产的范围及时间点。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包括以货币购进的固定资产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具体是指日以后购买,并且在此后投入使用,设备购置时间以设备发票开具时间为准。采取分期付款或赊销方式取得设备的,以设备到货时间为准;企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原则上以建造工程竣工决算的时间点为准。
  (五)程序性要求。符合文件规定的条件,企业固定资产采取一次性税前扣除、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方法的,预缴申报时,须同时报送《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预缴情况统计表》,年度申报时,实行事后备案管理,并按要求填报《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另外,企业应将购进固定资产的发票、记账凭证等有关凭证、凭据(购入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提供已使用年限的相关说明)等资料留存备查,并建立台账,准确核算税法与会计的差异情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定资产折旧明细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