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看新闻联播炒股要抵押房子去炒股小辈要阻止吗

那些把房子抵押了到处借钱炒股的_宁海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9,016贴子:
那些把房子抵押了到处借钱炒股的收藏
那些把房子抵押了到处借钱炒股的人是什么心态?
告诉我不是真的
想做暴发户
停牌 逃过大劫
辛亏我5月末就跳出来的 !要不卖屁股的来的钱就没了!!!
今天股指跌爆!2000个股跌停!然而我后天大大后天就买涨!就星期二!
要么发要么死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股民买买买:大妈抵押房子贷180万冲入股市|大妈|股市|炒股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股民买买买:大妈抵押房子贷180万冲入股市
  今年以来,A股持续走强,开户数和成交量节节攀升。记者发现,这次牛市和2007年牛市的区别在于,当年进场的股民大多是用自己的钱来炒股,即使在6000多点高位时,万亿成交也是很少见的;而现在,不少人都是用别人的钱来炒股,导致了现在股市基本每天都是万亿成交量。
  面对火爆的行情,在宁波,一些股民坐不住了。比如,60多岁的洪大妈瞒着家人,偷偷把房子抵押了,贷款180万,全部杀入股市。证券分析师提醒:贷款炒股的风险堪比炒期货,投资者千万要谨慎!
  [ 开户火火火 ]
  一周300万账户入市 想不排队得托人
  从中登公司刚刚公布的数据来看,无论是新开户账户数、交易账户数、持仓账户数都是几倍于今年年初。在日-4月17日,周新开户数突破了300万,而今年1月到3月每周的开户数平均50万左右。也就是说,一周的开户数比之前一个月的开户数还多。目前沪深两市开户数接近2亿户,按照1人有2户计算,中国的股民有1亿。交易账户数也大幅增长,今年年初平均交易账户不足2000万,而4月刚公布的这周交易户数有4000万以上。
  “每个人都催着我们赶快给他办开户,好像慢一点就影响他们赚几百万了。不少开户的学生都说买的股票有几个涨停了,年轻人都期盼着赚到车子和赚房子的首付。”昨天,券商一位工作人员在微信的朋友圈里调侃。记者在宁波各大券商发现,开户人数继续激增。有大型券商营业部一天能开100多户,每天开户大厅都挤满了人。甚至不少人为了开户时避免长时间排队,还找熟人托关系。
  有的股民为了开户,从早上10点排队到下午3点以后才开好,还有的券商营业到凌晨零点才打烊,不少券商在招聘网站上急招有资质的工作人员来开户。有的券商直接进驻企业、单位,方便市民开户。而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小券商人数相对少一点,一天只能开十几户,基本不用排队。
  “其实现在大小券商差别不大,都是在家里或者手机炒股,甚至交易的软件都是一样的或者通达信。不过,不少股民还是比较喜欢凑热闹,非要扎堆在大券商营业部开户。”一位券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这段时间行情太火爆了,股市跌一点又被蜂拥入市的新股民给抢光了,股市又跑上去了,等哪天开户的人数开始减少,进入股市的资金接不上时,牛市才有可能会到头。”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
  [ 股民买买买 ]
  大妈为了买股票 抵押房子贷了180万
  行情这么好,一些股民坐不住了。
  一个月前,洪大妈瞒着家里人悄悄地把房子拿去抵押,到手的房款马上就被她用于股市。
  洪大妈虽然年纪接近60岁,但是按照股龄来说才两个月,属于新股民。可能是没有经历过熊市的洗礼,她一入市就赚了钱,胆子越来越大,居然把房子抵押了180万,全部进入股市。
  “由于卖房子周期较长,我看股市天天涨,等我把房子卖掉再拿到全款,黄花菜都凉了。”洪大妈告诉记者。
  洪大妈是过年以后入市的。年后行情虽然没有现在火爆,但是平均下来一周赚个5-10%也不算难事。她以前都是把钱存银行买理财产品,没想到股市里一周的收益比银行理财产品一年收益还高。在投入几万元小资金尝到甜头以后,她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房子卖掉来炒股。后来到几家中介一打听,现在二手房很难卖到好价钱,价格太低了感觉又不划算,后来有朋友介绍她去用房子抵押贷款,结果一周多180万资金就到账了。
  4月初,她听小道消息说要重组,再加上新闻联播里天天播“一带一路”,她就一狠心180万全部买了宁波港,当时6元多进的,短短半个月涨到8.37元,收益接近40%。她账户里180万资金也变成了250万,70万的收益让她兴奋得无法入睡。“我炒股不看技术,只喜欢听小道消息,我感觉这样的牛市10年难碰到一回,所以才抵押房子来炒股。”
  记者在几家贷款公司了解到,卖房子入股市的人其实不多,因为现在楼市不好,房子都很难卖到房东的心理价位,所以,最近较多的是抵押房子办消费贷款,然后去炒股。
  记者从几家银行了解到,如果贷款目的是“炒股”,银行是不会同意放贷的。但是,不少贷款者或会以其他理由申请贷款,比如出国、旅游、买车等。“我好几个客户申请贷款非常着急,要求最好两三天就放款,一般买汽车、红木家具的哪有这么急啊,客户私下都表示是把钱拿去炒股。”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分析师提醒
  贷款炒股风险大 和做期货基本没区别
  “抵押房子去炒股风险很大,万一被套牢,贷款到期还不出来,就是赔了房子又折钱。”银泰证券宁波东胜路营业部负责人方义向记者表示。他不建议投资者去贷款炒股,特别是找所谓的配资公司,给予3-5倍资金来入市,这样和做期货基本没区别,风险非常大。
  另外,对于不少投资者在最近贷款炒股赚得盆满钵满的现象,方义表示,这波大牛市行情,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股民满仓甚至借钱炒股碰到了大行情,而最郁闷的是经历过熊市的老股民,但是时间放久一点,从长远来看,还是老股民能够走得更加长远。
  对于未来股市与楼市的走向,方义表示,股市与楼市不存在所谓的跷跷板关系,绝大部分情况下,股市都领先于楼市。“因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对经济和流动性的变化反应快,流动性优于楼市,投资者在短时间内可很方便地进出。另外,股市的财富效应明显,牛市时促进楼市需求,熊市时抑制楼市需求。不少人在股市里获利后,会换大房子、别墅来改善住房条件。大部分投资者赚钱的目的无非是消费,而目前在国内最大宗的消费也就是房子和车子了,相对而言房子更保值,再加上当前政策也支持改善住房,因此股市赢了钱,最合适的消费方向就是购房,而未来高档楼盘销售应该会越来越好。”□记者 周阳
  新闻边角料一季度火爆的那些“股段子”
  微博微信的红火,催生了一些热门段子。众所周知,段子不仅题材热门,且切中时“弊”。今年以来,股市持续火爆,“股段子”自然也不少,记者特地盘点梳理了一番。
  踏空的股民又各种不服:下午手一抖,地产股全卖了。以一夜情的心态,却老想找到真爱,这样的行为,怎能不付出代价!
  段子背景:3月30日上午,市场就传闻下午有楼市重大利好要宣布,但央行随后辟谣“不开会”,有股民“手贱”抛了地产股。结果傍晚时分,包括央行的三部委出台“3.30”楼市新政。
  一记者在大街上采访一大爷。
  记者:大爷,请问您保持年轻的秘诀是什么?
  大爷:天天吃方便面,每天坚持睡两小时,上网上18小时,喝红牛保持精神!
  记者:大爷请问您高寿?
  大爷:28!
  段子背景:股市火爆期,一些股民的生活状态就是这样子。
  瞧指数这V深的,是女人都羡慕啊。
  段子背景:3月24日,沪指迎来久违的“十连涨”,盘中一度摸高至7年峰值,至3715.87点(以现在的点数来看,这也是小儿科啊)。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股市暴涨引追捧:大妈瞒着家人抵押房产贷款炒股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张晶
  今年以来,A股持续走强,开户数和成交量节节攀升。记者发现,这次牛市和2007年牛市的区别在于,当年进场的股民大多是用自己的钱来炒股,即使在6000多点高位时,万亿成交也是很少见的;而现在,不少人都是用别人的钱来炒股,导致了现在股市基本每天都是万亿成交量。
  面对火爆的行情,在宁波,一些股民坐不住了。比如,60多岁的洪大妈瞒着家人,偷偷把房子抵押了,贷款180万,全部杀入股市。证券分析师提醒:贷款炒股的风险堪比炒期货,投资者千万要谨慎!
  [ 开户火火火 ]
  一周300万账户入市 想不排队得托人
  从中登公司刚刚公布的数据来看,无论是新开户账户数、交易账户数、持仓账户数都是几倍于今年年初。在日-4月17日,周新开户数突破了300万,而今年1月到3月每周的开户数平均50万左右。也就是说,一周的开户数比之前一个月的开户数还多。目前沪深两市开户数接近2亿户,按照1人有2户计算,中国的股民有1亿。交易账户数也大幅增长,今年年初平均交易账户不足2000万,而4月刚公布的这周交易户数有4000万以上。
  “每个人都催着我们赶快给他办开户,好像慢一点就影响他们赚几百万了。不少开户的学生都说买的股票有几个涨停了,年轻人都期盼着赚到车子和赚房子的首付。”昨天,券商一位工作人员在微信的朋友圈里调侃。记者在宁波各大券商发现,开户人数继续激增。有大型券商营业部一天能开100多户,每天开户大厅都挤满了人。甚至不少人为了开户时避免长时间排队,还找熟人托关系。
  有的股民为了开户,从早上10点排队到下午3点以后才开好,还有的券商营业到凌晨零点才打烊,不少券商在招聘网站上急招有资质的工作人员来开户。有的券商直接进驻企业、单位,方便市民开户。而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小券商人数相对少一点,一天只能开十几户,基本不用排队。
  “其实现在大小券商差别不大,都是在家里或者手机炒股,甚至交易的软件都是一样的同花顺或者通达信。不过,不少股民还是比较喜欢凑热闹,非要扎堆在大券商营业部开户。”一位券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这段时间行情太火爆了,股市跌一点又被蜂拥入市的新股民给抢光了,股市又跑上去了,等哪天开户的人数开始减少,进入股市的资金接不上时,牛市才有可能会到头。”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
  [ 股民买买买 ]
  大妈为了买股票 抵押房子贷了180万
  行情这么好,一些股民坐不住了。
  一个月前,洪大妈瞒着家里人悄悄地把房子拿去抵押,到手的房款马上就被她用于股市。
  洪大妈虽然年纪接近60岁,但是按照股龄来说才两个月,属于新股民。可能是没有经历过熊市的洗礼,她一入市就赚了钱,胆子越来越大,居然把房子抵押了180万,全部进入股市。
  “由于卖房子周期较长,我看股市天天涨,等我把房子卖掉再拿到全款,黄花菜都凉了。”洪大妈告诉记者。
  洪大妈是过年以后入市的。年后行情虽然没有现在火爆,但是平均下来一周赚个5-10%也不算难事。她以前都是把钱存银行买理财产品,没想到股市里一周的收益比银行理财产品一年收益还高。在投入几万元小资金尝到甜头以后,她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房子卖掉来炒股。后来到几家中介一打听,现在二手房很难卖到好价钱,价格太低了感觉又不划算,后来有朋友介绍她去用房子抵押贷款,结果一周多180万资金就到账了。
  4月初,她听小道消息说宁波港要重组,再加上新闻联播里天天播“一带一路”,她就一狠心180万全部买了宁波港,当时6元多进的,短短半个月涨到8.37元,收益接近40%。她账户里180万资金也变成了250万,70万的收益让她兴奋得无法入睡。“我炒股不看技术,只喜欢听小道消息,我感觉这样的牛市10年难碰到一回,所以才抵押房子来炒股。”
  记者在几家贷款公司了解到,卖房子入股市的人其实不多,因为现在楼市不好,房子都很难卖到房东的心理价位,所以,最近较多的是抵押房子办消费贷款,然后去炒股。
  记者从几家银行了解到,如果贷款目的是“炒股”,银行是不会同意放贷的。但是,不少贷款者或会以其他理由申请贷款,比如出国、旅游、买车等。“我好几个客户申请贷款非常着急,要求最好两三天就放款,一般买汽车、红木家具的哪有这么急啊,客户私下都表示是把钱拿去炒股。”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分析师提醒
  贷款炒股风险大 和做期货基本没区别
  “抵押房子去炒股风险很大,万一被套牢,贷款到期还不出来,就是赔了房子又折钱。”银泰证券宁波东胜路营业部负责人方义向记者表示。他不建议投资者去贷款炒股,特别是找所谓的配资公司,给予3-5倍资金来入市,这样和做期货基本没区别,风险非常大。
  另外,对于不少投资者在最近贷款炒股赚得盆满钵满的现象,方义表示,这波大牛市行情,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股民满仓甚至借钱炒股碰到了大行情,而最郁闷的是经历过熊市的老股民,但是时间放久一点,从长远来看,还是老股民能够走得更加长远。
  对于未来股市与楼市的走向,方义表示,股市与楼市不存在所谓的跷跷板关系,绝大部分情况下,股市都领先于楼市。“因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对经济和流动性的变化反应快,流动性优于楼市,投资者在短时间内可很方便地进出。另外,股市的财富效应明显,牛市时促进楼市需求,熊市时抑制楼市需求。不少人在股市里获利后,会换大房子、别墅来改善住房条件。大部分投资者赚钱的目的无非是消费,而目前在国内最大宗的消费也就是房子和车子了,相对而言房子更保值,再加上当前政策也支持改善住房,因此股市赢了钱,最合适的消费方向就是购房,而未来高档楼盘销售应该会越来越好。”
□记者 周阳
  新闻边角料 一季度火爆的那些“股段子”
  微博微信的红火,催生了一些热门段子。众所周知,段子不仅题材热门,且切中时“弊”。今年以来,股市持续火爆,“股段子”自然也不少,记者特地盘点梳理了一番。
  踏空的股民又各种不服:下午手一抖,地产股全卖了。以一夜情的心态,却老想找到真爱,这样的行为,怎能不付出代价!
  段子背景:3月30日上午,市场就传闻下午有楼市重大利好要宣布,但央行随后辟谣“不开会”,有股民“手贱”抛了地产股。结果傍晚时分,包括央行的三部委出台“3.30”楼市新政。
  一记者在大街上采访一大爷。
  记者:大爷,请问您保持年轻的秘诀是什么?
  大爷:天天吃方便面,每天坚持睡两小时,上网上18小时,喝红牛保持精神!
  记者:大爷请问您高寿?
  大爷:28!
  段子背景:股市火爆期,一些股民的生活状态就是这样子。
  瞧指数这V深的,是女人都羡慕啊。
  段子背景:3月24日,沪指迎来久违的“十连涨”,盘中一度摸高至7年峰值,至3715.87点(以现在的点数来看,这也是小儿科啊)。
[责任编辑:张晶]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大妈将房子抵押180万全部投股市 半个月赚70万-炒股 老年人 房子 理财新品 婚恋网-社会新闻-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大妈将房子抵押180万全部投股市 半个月赚70万
原标题: 大妈将房子抵押180万全部投股市 半个月赚70万  今年A股持续走强,上周一至周三A盘连破4700点、4800点、4900点三道关口。越来越多的股民坐不住了,借钱炒股者大有人在,甚至有老人动用“养老钱”或抵押唯一房产后携全部贷款杀入股市。上周出现3次日交易量超2万亿元。但股市有不测风云,“疯牛”过后,5月28日周四5000点近在咫尺时大盘急转直下,逾300点大暴跌,超500只个股跌停。到周五股民们的心又随大盘经历了“过山车”。不过昨天股市6月开门红,又让众观望者跃跃欲试起来。  现象观察  不少人抵押房产投股市  浙江60来岁的洪大妈虽仅有两个月股龄,但一入市便赚了钱,胆子越来越大。前不久她居然把房子抵押了180万,全部投入股市。她的想法是:“股市天天涨,等我把房子卖掉再拿到全款,黄花菜都凉了。”  洪大妈以前都把钱存银行买理财产品,今年春节后发现投资股票平均一周赚5%至10%并非难事,一周的收益比银行理财产品一年收益还高。她投入几万元小资金尝到甜头后,大胆决定瞒着家人抵押卖房,一周后180万房款即到手。时值4月初,她听小道消息说宁波港要重组,就一狠心将钱全部买了宁波港,短短半个月收益接近40%,账户资金膨胀为250万,令她兴奋得无法入睡。“我炒股不看技术,只喜欢听小道消息,感觉这样的牛市10年难碰到一回,所以才抵押房子来炒股。”  有证券公司销售经理称,前不久来证券交易所的40至60岁的女性突然多起来,让人不禁想到中国大妈冲进金市的场景。此外,不少白领也选择抵押房产套现或动用“买房准备金”,来投资股市。大型国企职员吴女士看到股市一路飙升,近期便将房子放盘出去,希望早点拿到卖房款,“就怕赶不上这波大牛市了。”  在知名互联网企业工作多年的涂先生正打算用卖掉的小户型房款,置换一套300多万的三居室。可眼看股票行情看涨,涂先生决定将售房款投资股市,大赚一番后再购房。事实上,有不少像涂先生这样的白领都拿出买房储备款炒股。  然而大起大落的“5?28”令股民惊心动魄,许多人不禁想起了2008年股市暴跌后的惨景。  事件回放  2008年炒股意外事件  2月26日 因股市大跌而输掉准备结婚的钱,男子阿勇喝下敌敌畏。  3月7日挪用公款炒股赔光钱,山东东营20岁女孩喝农药自杀。  3月12日 六旬谢老汉在重庆杨家坪某证券营业部猝死,倒地时口中念叨“25万变成5万了”。  3月17日 洛阳一名26岁职员炒股巨亏,从6层高的宿舍楼跳下死亡。  3月中旬 深圳一家科学技术开发公司女职员炒股亏损,从23层跳楼死亡。  3月中旬 辽宁大学一名教师跳楼死亡,遗书中称因炒股巨赔选择绝路。  3月23日 重庆一女股民卖房炒股亏损35万元,准备跳楼自杀,被民警架回。  3月25日 厦门老股民发疯举刀砍人,“好好的家都是被股票给害的!”  4月9日 深圳股民刘某跳楼死亡。刘某携40万元入市,亏得只剩2万元现金和4万元股票市值。  4月14日 武汉来蓉男子刘吉列从7 层坠楼身亡,死前哭诉借父母的朋友的养老钱炒股,亏损40万翻本无望。  骗钱手段  圈钱伎俩多样化并不断翻新  今年以来金融证券市场异常火爆,股市、期货、基金、债券、P2P信贷金融理财产品呈现井喷式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借机设套骗钱,尤其爱对风险和防范意识较差的老年人下手。  有多年办案经验的北京市君祥律师事务所主任林根祥律师说,目前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投资公司遍地开花。一些公司为了大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打出诱人广告,宣传“高额回报”,进而推荐理财新品、股票投资方案等,让对方一步步不自觉地进入自己精心设计的圈套,进而大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他们一般通过非法渠道大量购买电话信息,以高额中介费雇佣业务员,通过打电话、群发短信、上交友网、婚恋网、股票和财经网站、QQ、微信、散发传单等宣传投资业务,片面夸大收益,诱骗群众投资,许诺高额利息。  一些公司开办理财讲座、财富论坛、冒充和设立知名财经假网站、组织参观旅游项目、参加活动获赠纪念品等,以多种方式结识拉拢投资者,许诺高额利息。比如,以所谓投资理财专家、顾问之名,向中老年人举办“理财讲座”等;针对部分新股民不熟悉开户、交易、选股等证券交易流程,打着“全程代炒”、“有内部信息”、“只赚不赔”、“包赢利”、“签协议”的口号,以“注册会员”、“升级VIP”等名义,诱使新股民汇款至指定账号,骗取钱财。  很多非法集资的担保公司都有一个看似合法的外衣,有正规的工商执照和固定的经营场所。一些老年人签担保借款合同时,并不知对方虚构借款人,担保公司只作为担保人出现。从形式上看这是合法的,但实质投资人根本没见过借款人,投资款也是存入担保公司提供的账户。  一些投资公司自称“注册资金高”,是“集团公司”,“在全国有很多分公司”,“实力雄厚”,并在繁华地段高档写字楼开设办公场地,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以致很多老年人上当。其实这些大多是空壳公司,偷偷违法吸收公众存款,打一枪换一处。一旦投资者上当,本金无法收回,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些不法分子冒充知名证券公司或投资公司的股票经理人或员工,声称“公司有内部行情和股票内幕”,“保证稳赢稳赚”。他们大多以“委托炒股、推荐股票、高额回报、包赢不亏、零风险”为诱饵,吸引老年人的关注。有的先给予较高的返利,骗取老年人信任后,再以注册费、入会费、验资、保证金、会员费、管理费、信息感谢费等为由,要求汇款进行诈骗,得逞后立即消失无影。  被骗原因  为什么最易受骗受伤的是老年人?  “老年被害人特别多。”林根祥律师说,老年人往往被上述公司鼓吹的头衔所迷惑,充分信任而缺乏防范,以致被蒙骗,甚至在司法机关找其核实被骗情况时,还在为不法分子开脱。  随着金融证券市场的火爆,很多人加入了投资大军,老年人趋众心理尤为严重。自己现在住着一个小房子,看到别人在金融证券市场发了财,也想赚钱换个大房子,有的甚至将自己唯一的住房找担保公司抵押借款进入市场。但由于金融证券市场风云突变,很多老人投在股市里的钱被紧紧套住,到期还不上钱,担保公司便通过诉讼收房,令人欲哭无泪。  尽管新闻媒体进行了风险提示,金融证券监管部门加强了监管,公安机关更是加大对金融诈骗的打击力度,但金融证券方面犯罪案件仍呈上升趋势,而最易受骗和最受伤的往往是毫无风险防范意识的老年人。  林根祥律师从以往办理的此类案件进行分析,发现老人受骗多因年龄大,耳根子软,辨别能力减弱,防范意识较差,理财时容易被小恩小惠的小礼品所迷惑。比如赠送“大礼包”、“保本保息”、“外加返现”这些推销者们早已用烂的做法,无一不是迎合了老人们的口味。很多老人对证券股票、期货、基金、债券等金融知识匮乏、涉市不深,却又想从火爆的股市淘金,也就很容易被所谓的高级投资顾问、业务经理的花言巧语所忽悠。  律师建议  老年人如何  投资和防骗?  林根祥律师提醒老年朋友,投资一定要慎重,借债、抵押房产去投资高风险的金融证券领域,这并非明智之举。  首先要有风险意识,理性投资,不能借钱和用自己的全部房产家当去炒股,切莫孤注一掷,要量力而行,输赢皆能坦然对待。  老年人投资时,不能光信诱人的广告以及银行、保险代理人、所谓投资理财顾问乃至社会“股神”等形形色色金融销售人员的忽悠误导,而买下完全不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结果可能损失毕生积蓄,陷入“老无所养”的困境。  子女也要善意提醒和合理建议,奉劝父母勿轻信高息而做高风险投资。  很多老年人投资理财的从众心理较为明显,喜欢跟风随大溜,虽对很多理财产品并不熟悉,但看到别人购买了某一理财产品,听说可能赚钱就跟着买了。投资前,老年人一定要核实信息,严防信息造假。应亲自上门查看公司实力规模、营业执照、注册资金等。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大妈将房子抵押180万全部投股市 半个月赚70万
日 16:53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 大妈将房子抵押180万全部投股市 半个月赚70万  今年A股持续走强,上周一至周三A盘连破4700点、4800点、4900点三道关口。越来越多的股民坐不住了,借钱炒股者大有人在,甚至有老人动用“养老钱”或抵押唯一房产后携全部贷款杀入股市。上周出现3次日交易量超2万亿元。但股市有不测风云,“疯牛”过后,5月28日周四5000点近在咫尺时大盘急转直下,逾300点大暴跌,超500只个股跌停。到周五股民们的心又随大盘经历了“过山车”。不过昨天股市6月开门红,又让众观望者跃跃欲试起来。  现象观察  不少人抵押房产投股市  浙江60来岁的洪大妈虽仅有两个月股龄,但一入市便赚了钱,胆子越来越大。前不久她居然把房子抵押了180万,全部投入股市。她的想法是:“股市天天涨,等我把房子卖掉再拿到全款,黄花菜都凉了。”  洪大妈以前都把钱存银行买理财产品,今年春节后发现投资股票平均一周赚5%至10%并非难事,一周的收益比银行理财产品一年收益还高。她投入几万元小资金尝到甜头后,大胆决定瞒着家人抵押卖房,一周后180万房款即到手。时值4月初,她听小道消息说宁波港要重组,就一狠心将钱全部买了宁波港,短短半个月收益接近40%,账户资金膨胀为250万,令她兴奋得无法入睡。“我炒股不看技术,只喜欢听小道消息,感觉这样的牛市10年难碰到一回,所以才抵押房子来炒股。”  有证券公司销售经理称,前不久来证券交易所的40至60岁的女性突然多起来,让人不禁想到中国大妈冲进金市的场景。此外,不少白领也选择抵押房产套现或动用“买房准备金”,来投资股市。大型国企职员吴女士看到股市一路飙升,近期便将房子放盘出去,希望早点拿到卖房款,“就怕赶不上这波大牛市了。”  在知名互联网企业工作多年的涂先生正打算用卖掉的小户型房款,置换一套300多万的三居室。可眼看股票行情看涨,涂先生决定将售房款投资股市,大赚一番后再购房。事实上,有不少像涂先生这样的白领都拿出买房储备款炒股。  然而大起大落的“5?28”令股民惊心动魄,许多人不禁想起了2008年股市暴跌后的惨景。  事件回放  2008年炒股意外事件  2月26日 因股市大跌而输掉准备结婚的钱,男子阿勇喝下敌敌畏。  3月7日挪用公款炒股赔光钱,山东东营20岁女孩喝农药自杀。  3月12日 六旬谢老汉在重庆杨家坪某证券营业部猝死,倒地时口中念叨“25万变成5万了”。  3月17日 洛阳一名26岁职员炒股巨亏,从6层高的宿舍楼跳下死亡。  3月中旬 深圳一家科学技术开发公司女职员炒股亏损,从23层跳楼死亡。  3月中旬 辽宁大学一名教师跳楼死亡,遗书中称因炒股巨赔选择绝路。  3月23日 重庆一女股民卖房炒股亏损35万元,准备跳楼自杀,被民警架回。  3月25日 厦门老股民发疯举刀砍人,“好好的家都是被股票给害的!”  4月9日 深圳股民刘某跳楼死亡。刘某携40万元入市,亏得只剩2万元现金和4万元股票市值。  4月14日 武汉来蓉男子刘吉列从7 层坠楼身亡,死前哭诉借父母的朋友的养老钱炒股,亏损40万翻本无望。  骗钱手段  圈钱伎俩多样化并不断翻新  今年以来金融证券市场异常火爆,股市、期货、基金、债券、P2P信贷金融理财产品呈现井喷式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借机设套骗钱,尤其爱对风险和防范意识较差的老年人下手。  有多年办案经验的北京市君祥律师事务所主任林根祥律师说,目前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投资公司遍地开花。一些公司为了大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打出诱人广告,宣传“高额回报”,进而推荐理财新品、股票投资方案等,让对方一步步不自觉地进入自己精心设计的圈套,进而大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他们一般通过非法渠道大量购买电话信息,以高额中介费雇佣业务员,通过打电话、群发短信、上交友网、婚恋网、股票和财经网站、QQ、微信、散发传单等宣传投资业务,片面夸大收益,诱骗群众投资,许诺高额利息。  一些公司开办理财讲座、财富论坛、冒充和设立知名财经假网站、组织参观旅游项目、参加活动获赠纪念品等,以多种方式结识拉拢投资者,许诺高额利息。比如,以所谓投资理财专家、顾问之名,向中老年人举办“理财讲座”等;针对部分新股民不熟悉开户、交易、选股等证券交易流程,打着“全程代炒”、“有内部信息”、“只赚不赔”、“包赢利”、“签协议”的口号,以“注册会员”、“升级VIP”等名义,诱使新股民汇款至指定账号,骗取钱财。  很多非法集资的担保公司都有一个看似合法的外衣,有正规的工商执照和固定的经营场所。一些老年人签担保借款合同时,并不知对方虚构借款人,担保公司只作为担保人出现。从形式上看这是合法的,但实质投资人根本没见过借款人,投资款也是存入担保公司提供的账户。  一些投资公司自称“注册资金高”,是“集团公司”,“在全国有很多分公司”,“实力雄厚”,并在繁华地段高档写字楼开设办公场地,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以致很多老年人上当。其实这些大多是空壳公司,偷偷违法吸收公众存款,打一枪换一处。一旦投资者上当,本金无法收回,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些不法分子冒充知名证券公司或投资公司的股票经理人或员工,声称“公司有内部行情和股票内幕”,“保证稳赢稳赚”。他们大多以“委托炒股、推荐股票、高额回报、包赢不亏、零风险”为诱饵,吸引老年人的关注。有的先给予较高的返利,骗取老年人信任后,再以注册费、入会费、验资、保证金、会员费、管理费、信息感谢费等为由,要求汇款进行诈骗,得逞后立即消失无影。  被骗原因  为什么最易受骗受伤的是老年人?  “老年被害人特别多。”林根祥律师说,老年人往往被上述公司鼓吹的头衔所迷惑,充分信任而缺乏防范,以致被蒙骗,甚至在司法机关找其核实被骗情况时,还在为不法分子开脱。  随着金融证券市场的火爆,很多人加入了投资大军,老年人趋众心理尤为严重。自己现在住着一个小房子,看到别人在金融证券市场发了财,也想赚钱换个大房子,有的甚至将自己唯一的住房找担保公司抵押借款进入市场。但由于金融证券市场风云突变,很多老人投在股市里的钱被紧紧套住,到期还不上钱,担保公司便通过诉讼收房,令人欲哭无泪。  尽管新闻媒体进行了风险提示,金融证券监管部门加强了监管,公安机关更是加大对金融诈骗的打击力度,但金融证券方面犯罪案件仍呈上升趋势,而最易受骗和最受伤的往往是毫无风险防范意识的老年人。  林根祥律师从以往办理的此类案件进行分析,发现老人受骗多因年龄大,耳根子软,辨别能力减弱,防范意识较差,理财时容易被小恩小惠的小礼品所迷惑。比如赠送“大礼包”、“保本保息”、“外加返现”这些推销者们早已用烂的做法,无一不是迎合了老人们的口味。很多老人对证券股票、期货、基金、债券等金融知识匮乏、涉市不深,却又想从火爆的股市淘金,也就很容易被所谓的高级投资顾问、业务经理的花言巧语所忽悠。  律师建议  老年人如何  投资和防骗?  林根祥律师提醒老年朋友,投资一定要慎重,借债、抵押房产去投资高风险的金融证券领域,这并非明智之举。  首先要有风险意识,理性投资,不能借钱和用自己的全部房产家当去炒股,切莫孤注一掷,要量力而行,输赢皆能坦然对待。  老年人投资时,不能光信诱人的广告以及银行、保险代理人、所谓投资理财顾问乃至社会“股神”等形形色色金融销售人员的忽悠误导,而买下完全不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结果可能损失毕生积蓄,陷入“老无所养”的困境。  子女也要善意提醒和合理建议,奉劝父母勿轻信高息而做高风险投资。  很多老年人投资理财的从众心理较为明显,喜欢跟风随大溜,虽对很多理财产品并不熟悉,但看到别人购买了某一理财产品,听说可能赚钱就跟着买了。投资前,老年人一定要核实信息,严防信息造假。应亲自上门查看公司实力规模、营业执照、注册资金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这些小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