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民私募基金净值查询何时可以上网查

淡忘的岁月: 安民博文精选 错过了券商,就不能错过辽宁成大 辽宁成大:券商概念+页岩气龙头 安民关于券商股的名言 券商板块铁定高增长 招商证券比19... - 雪球&:安民博文精选错过了券商,就不能错过辽宁成大辽宁成大:券商概念+页岩气龙头安民关于券商股的名言券商板块铁定高增长招商证券比1974点还便宜许多大机构可操作的券商补涨领头股:招商证券券商是反弹的领涨板块券商股,给大家提个醒纪念入市21年入市21周年心得1入市21周年心得2入市21周年心得3入市21周年心得4入市21周年心得5入市21周年心得7------------错过了券商,就不能错过辽宁成大安民前面推荐长江证券的时候,质疑声一片。后来推荐招商证券,又是一片质疑声。而今,这两只股票的涨幅已经说明了问题,券商也成为近期的大热点。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如果你错过了券商,那么就千万不要错过辽宁成大。辽宁成大何许人也,广发证券大股东。它还有什么大题材,页岩气概念。大家知道,安民长期看好页岩气概念股票的。这个文章2012年就写了,页岩气,中国新能源产业未来的明星。而且辽宁成大本身业绩就很好呀。辽宁成大还有什么好处呢?长期盘桓在底部。有三年多,40多个月,而且还没有盘出底部。未来这只股票跃出底部,是很正常的事情。按照横有多长,竖有多高判断,这只股票将来前景无量。辽宁成大为广发证券大股东,持有万股,未来按照证券板块的走势,证券指数中期超越09年高点是很正常的事情。广发证券09年的高点复权后为30.73元,即未来有一倍甚至更大的上涨空间。辽宁成大总股本14.30亿股,这辽宁成大未来上涨空间广阔。这还没算上它的页岩气概念,还有它本身就是业绩优异的股票。这些题材,股价却没有怎么涨,今年也就从13.68元涨到现在的18.95元,何其不可思议?太低估了嘛。因此,未来随着大势向上,可以说,行情足够它上涨的。-----------------辽宁成大:券商概念+页岩气龙头关于券商股,我前面应该有不下于10篇文章分析过了,现在涨得已经不少了,因此,安民现在不推荐券商。券商这几天最牛的题材,不只是降息。降息降来牛市,券商业绩自然好,因此券商就大涨了。但是在这所有的券商中,还有一个题材,广发证券增发H股,已经通过了。一旦增发成功,公司大发展那是必然。因此,今天公司开盘即无量涨停,估计明天至少还有一涨停。广发证券颈线位在17.2元,今天收盘14.82元,离双底颈线位还有2.38元,幅度是16.05%。券商指数昨天都已经越过颈线位了(前期也有越过,越过后有一下调整),因此广发后面越过颈线位是很正常的事情。越过颈线后,最低量度升幅应该达到24.50元一线。考虑到大盘未来指向在09年的高点一线,因此,广发向上突破09年高点30.73元很正常。广发这么涨,筑了三年多的底的辽宁成大会怎么涨呢?还有,这公司前些时增发,以每股13.26元的价格向史玉柱增发了6500万股,募集资金8个多亿,用于新疆油页岩一期工程,已经投入完毕,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次的增发,要募集1亿股,用于新疆页岩油气的开发。公司在页岩油气方面的总投资将达到40多亿,不只是玩儿概念,而是真刀真枪真金白银实干,目前已经有油气开采出来并进行了销售,是搞真的。这个页岩气概念,就足够公司股票涨的。因此,在安民眼中,辽宁成大集券商大涨和页岩气概念于一身,两大爆发题才,且长期看好,它应该是中国页岩气龙头个股。因为页岩气最大的公司应该是中石化中石油,只是那两家公司体量太大了,传统的体量太大,因此页岩气收益的增长对公司影响极小。而辽宁成大则不同,公司总股本不大,且已经有了开采收益。这一块儿未来前景极为广阔。安民就是喜欢这样新兴业务很牛,但是传统油品业务为零的公司,很过瘾。一旦进入成长期,业绩直飙。而且,公司做了三年多的底,一旦突破,未来不可限量。------------------安民选中了600739,辽宁成大。为啥,行业使然。因为它是新兴行业,是为这个社会发展所推动的大行业,是一个刚刚兴起不久的行业,是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的行业。页岩气也好,页岩油也好,它未来能够高速发展很多年。极有可能是10年或者是20年。有人会说,页岩气也好,页岩油也好,现在是投入期,根本就没有利润。这个我们知道,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都在亏损,只是这个并不妨碍它的股票上涨。页岩气也好,页岩油也好,我想一两年甚至两三年内,这个行业也会是一样的亏损。可是这个并不妨碍页岩气龙头公司股价的上涨。为什么?因为在一个行业发展的初期,利润并不是最为重要的,最为重要的是增长。是行业成长性,赋予了这样一些股票的投资价值。因此,有人把安民的投资总结为价值投资,安民不同意。安民是成长投资+趋势投资。特别是在行情来了时,咱的做法就是,持有高成长行业的成长股,满仓到顶。-------------安民关于券商股的名言关于券商股,安民有言:行情来了,你不知道做什么股票,那就选券商。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这句安民的口头禅现在成为大家的共识。前几天看博文,发现已经有好些人都在讲这句话了。哈哈,这句话是安民这么些年来的口头禅,也是安民做股票的经验之谈。为什么呢?安民对底部的判断,经常在最低点时还在看空,这是我一直没有改决的问题。但是安民有军规,因此,一旦底部短线看错,军规就一定能够挽救我,让咱不致于踏空行情。可是,在底部由空转多,而且必须迅速入市,那就得迅速完成对板块及龙头个股的判断,在底部完成突破的时候,行情波动极其迅速,没有时间让你充分思考,早一分钟入市你就早一分钟挣钱,因此你必须迅速决断,不容你思考。在此情况下,安民总结了各主要板块的波动幅度与大势的关系,知道券商股的弹性好,因此,这些年来,每当行情来了,而咱又没有做好准备时,不知道买什么好时,我就买入券商股。这个办法屡试不爽,屡屡挣钱。至于挣钱的原因,我原先就总结过券商股的,这里就不多谈了。只谈一点,当行情来临时,券商股一定跑赢大势。如果你能选中龙头券商股,你的盈利幅度一定超过大市涨幅的两倍以上,高者也许能够达到4倍左右。银行股是金融股的核心,而金融股的前锋则是券商股,它们是资本市场上的轻骑兵。券商股弹性一般会好于很多板块,一旦有行情,涨的时候它会涨得比较快,跌的时候也会跌得比较快。波动性强,弹性好,导致券商股是行情来了时做多或做空的很好的操作标的。相对于保险,因为中国投资水准不咱的,因此保险股在行情来了时就比券商股要差。保险公司的业绩取决于投资,保险资金的投资有种种限制,加之投资水平又普遍不高,因此投资收益率就不高,所以保险公司的价值是它巨大的现金流和投资这些现金流的水准——如果安民进入某家保险公司做投资总监的话,大家可以放心大胆地买入那家公司的股票——可是中国的保险行业投资水准普遍很臭,因此保险股的投资弹性就明显地不如券商股。期货股标的又太少太小,只有券商股品种不太多,且相对于银行股来说,盘子普遍都要小得多,因此券商股在行情来了时是所有金融股中最适合投资的。今年,券商股的走势已经说明了这点。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银行股是金融指数中的核心小板块,券商是它的前锋板块,券商股走势既受它自己的影响,同时也受银行股的影响。前期银行涨幅不大,导致券商股,特别是那些大的券商股走势一般,现在银行股动了,那么券商股就会进入快速上涨之中,跟随银行股快速上涨,将是下周券商股的正常选择。第三点,我们对行情界定已经变了,即未来的行情应该是进入牛市的走势。而一旦进入牛市,券商股就会有很好的表现,它们一定会跑赢大市,至少会有大盘指数两倍以上的涨幅。-----------券商板块铁定高增长三季报好些已经出了,到10月底出齐。在几乎所有的板块中,券商板块整体业绩高增长,而且增速应该是很靠前的,估计应该是前三吧。而且这个可能应该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券商的业绩增长,目前看差的是华泰,只增长了5.55%,倒数第二的都增长了43.17%,高的都增长368.48%。这个板块一般也都增长百分之五六十了。而四季度呢,从目前来看,10月份目前的成交已经增长了25%以上,估计正常情况下,四季度成交将又是一个比较大幅度的增长。因此,今年全年,券商股业绩铁定高增长。另外给大家一个判断大势的办法,盯紧000001深发展。这只股票的态势,是银行的龙头。这只股票如果动了,放量筑成底部了,跃出来了,那么银行板块就要大动,如果放量突破,那么大势就将进入牛市程序了。而大势一旦走成这种情况,券商业绩增长将非比寻常。很多券商股的业绩可能到时会变得你不认得。------------招商证券比1974点还便宜许多1974点以来,券商板块从2327.03点涨到3201.02点,幅度为37.56%,同期上证指数涨到了2391.35点,幅度为21.12%。而招商证券此间涨幅复权后为25.42%,从9.71元涨到了12.18元,涨幅仅高于上证指数4个多点。从今天中午的收盘价来看,涨幅仅21.94%,只比上证指数略高。可是它的估值水准远在1974点以下,应该是比那个时候还便宜30%以上。为什么?我们只看业绩就知道。到2014年9月,前三季度招商证券从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元,即25.33亿,去年同期为.61元,增长幅度为60.08%。即是到现在为止,招商证券的估值比1974点还便宜32.16%,这只是从上证大盘指数的角度来看的。因此,如果招商证券要达到1974点时的估值水准,还得上涨32%左右才成。如果它要达到上证指数2391点时正常的估值水准,它的股价应该上涨9.71元的1.9389倍,即到18.83元。距离现在还有7块来钱。它如果要达到2391点时证券板块的整体估值水准,则应该涨9.71元的120.21%,即涨到21.38元,离现在的定位有将近10元的空间。如果考虑这期间指数和券商板块的上涨,则这个空间有可能还要扩大。因此,目前的600999,估值特别便宜,有较大的上涨空间。有耐心者,应该可以继续等它补涨。------------大机构可操作的券商补涨领头股:招商证券关于券商指数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咱先前的文章,还有昨天的文章。现在谈一个大机构可操作的券商板块补涨方面的领涨股,招商证券。安民认为,这只股票可以作为大机构选择的投资标的,作为券商补涨概念方面的领头股。原因如下:第一,券商指数上涨空间大,一旦券商指数达到理论涨幅,补涨股上涨空间应该巨大。第二,招商证券前期涨幅小。可以说是最小的,因为排第一位的是过去几年中连续几年被炒的。第三,招商证券的总股本不大,排在第四位,只有59亿股;流通股排在第八位,只有46亿多股。第四,券商股题材多多,不多说。第五,技术上,招商证券走的是个大三角形,技术压力位在11.90元附近。只要放量突破这一线,技术上涨空间就打开了。从箱体理论来说,招商证券已经突破最下面的箱体了。然后它有个双底形态,还有个大三角形形态,这三个形态决定了这只股票的技术上涨空间至少还有30%。如果把它跟板块指数结合起来看,这股票的未来上涨空间将会很大,至少可以超越券商指数的平均涨幅,而且筹码分布表明,这只股票越涨到最后,压力越小。----------------券商是反弹的领涨板块前期我们一直在建议大家布局券商板块,指出错过长江证券的,还有其他几只券商可以操作。而本次调整,大家可以看到券商的优势,券商个股不跌,甚至创新高。可是前期涨得很厉害的个股,好多都已经跌下10%到20%了。券商成为这轮调整的资金避见港。可见板块分析,有时的确有它很强大也很有用的实战价值。因为券商板块,利好多多。首先,业绩增长。今年以来,上证指数从低点1974点涨到现在,涨了近400点,成交量现在维持在每天4000来亿,这么大的成交量,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券商业绩自然大幅提高。导致券商业绩增长因素的,还有融资融券业务,券商自营业务,新股发行和增发业务,沪港通,券商上市及其他创新业务等等,很多。而且大家现在都在呼唤牛市,很多资金还在向市场里涌。既然如此,券商在今年的行情中,应该会有很好的表现。目前,小型券商走得不错,涨得最好,大型券商表现相对较差。究其原因,在于做券商的资金可能是要是民营资本,是一些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可能配置券商股比较有限。因此,建议一些前期没有怎么配置券商股的大资金,可以把那些没有怎么涨的大盘券商股好好做一把,这个板块应该会牛股辈出。而且,这个板块的指数,离它颈线的压力位还有16%到17%左右的空间,离它真正较大的技术压力位还有超过30%空间,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是很好的套利标的。--------券商股,给大家提个醒关于券商股,两市只有23只。今天讲了五个条件。我们用平台突破这个条件来看:没有突破平台的除掉,一共可以除掉华泰证券、锦龙股份、国元证券、中国中期、中信、国金、海通。那么就只剩下16只了。考虑横有多长,竖有多高,那么平台时间短者,也可以去掉。这就又去掉了:山西证券、西南证券、中航资本、太平洋、兴业、东吴。于是就只剩下10只。如果再用平台突破且创新高了,那么又可以去掉:光大、方正、宏源、国海,于是只剩下6只。这七只中,长江可以除掉,因为是说的长江之外的另一只。那么就剩下5只了。再用一个条件,没有怎么涨的。西部证券这次最先涨,目前涨得最多,它也可以去掉。就只剩下4只。而ST前锋前期涨了两倍,也可以去掉。于是剩下3只。剩下的3只股票,到底哪家最符合条件,大家自己找去吧。还有,去掉了的券商股,并非不能涨,也并非不可以炒。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更喜欢那种涨时更为简洁的券商股。---------------纪念入市21年日,我将自己仅有的3000元钱存入女友姐夫哥的账户上,以14.02分的价格买入了200股深宝安,就此入市。当时什么也不懂,别人告诉我深宝安曾经涨到了34块钱,我说这么贵呀,那些老股民就说以后说不定会涨到60块钱去。我想自己买入的价格很低,都跌了20块钱了,跌了一大半,那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买了就走,心想把它忘掉,等哪天它涨到了50块钱我再去卖。就这样一放就放了两年多。到1996年夏初,我才央求一证券公司的柜台小姐,让我仔细查看了深宝安在那两年多时间里的走势。原来我的运气很好,那天刚好是个阶段性的低点,最低价13.70元,我竟然以14.02分的价格买到了。在我买入后,这股票就涨,当年8月17日最高涨到了24.10元,只是当时我人不知哪里去了,根本就没有关心股票,一心只等别人喊我50块钱时再去卖,结果它就一路下跌,94年4月份最低就跌到7块。94年9月份它最高又涨到9.40元,是10送7后的价格,复权价约16元,那时如果我逃,应该可以解套,可那个时候我不关心股票。结果它继续向下,到95年4月份最低3.7元,后来有个10送2.5,到96年春,最低跌到了2.57元。这之间它送了两次,一次10送7,一次10送2.5股,我账上变成了425股,最低时市值不足1100块。一个熊市跌下来,尽管我是跌了60%时买进去的,可是我买入后它还是再跌了60%多。这个大家可能不太理解,怎么跌了60%后还会再跌60%呢,这是数学规律的结果。100块钱跌了60%是60块,跌去60块后,剩下的40块钱再跌24块钱就是60%。所以最后残值是16块,可是已经跌了两个60%,而不是两个60%一共跌了120块。95年夏,我自己计算了3%到35%的年利率,从第1年到第50年的全部数据,自此发现了复利原理,无师自通了复利投资理念,窥见了投资深处内在的奥秘。因此,当96年行情来临时,我再次关心起股票了。这是我第一次做股票,那么深的套牢,尽管钱不多,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经过总结,我觉得自己做错了,长期持股不对,应该做短线。如果我做短线,我在那波下跌中至少可以挣两到三波的钱。这是我1996年再次进入股市时的结论,这个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它是我那个时候实实在在的总结,是我那时的一点儿经验。人生正是由各种经验组成。你总结到正确的经验了,你就可以一路前行;你总结到错误的经验了,那你就还得在原地继续打转。------------入市21周年心得1如果你在股市里生存了21年,并且有所斩获,有所感悟,那么恭喜你出师了;如果你没有打拼21年,你还没有足够的感悟和体会,那么我的经验对你来说,将是一个有益的参考。因为1997年香港回归,加上1996年初银行降息,因此1996年沪深股市又开始动起来了。96年初深成指在924点,到97年5月最高6103点,涨了6.60倍。很显然,这是一轮大牛市,深圳强于沪指,原因在于1990年到1993年,深圳股票没有像上海那样恶炒;加上九七香港回归题材,大家利用香港人到深圳买房的概念,深圳房地产股票就得到很好的炒作。我1996年再次入市前,专门跟一位同事请教了做股票的事情。他比我入市还早,而且那几年没有离开过市场,因此对两市情况很熟悉。他给我介绍的股票中,包括深万科,深宝安,深南玻,深发展,深科技,深南光(现在的中航地产),深中侨(已经退市),深天地,深宝恒(现在的中粮地产),深招港,深赤湾,飞亚达等等,并且他建议我长期持股。长期持股,长期持股我亏了那么多,谁还那么傻呀?我在入市前做了一些准备,第一是每天买《中证报》和《证券时报》,多看报;第二是每周买《股市动态分析》和《证券市场周刊》(即后来的红蓝周刊),多学习,多总结。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好些年,直到后来网络上有股票的相关信息,才停止买报买刊。第三是到汉口星火文具店去买了一大沓很大的坐标纸,每天画那些股票的K线图。第四是买了一些股票技术分析的书,记得的有安妮的,还有几个人的,到底是哪几个人,忘记了。96年8月下旬,我才动手第二次买股票。那时比较了好些只股的K线图,就000012深南玻跌得深一些,我就决定买它。它前期最高价12.8元,10送3后,最低跌到6块8。当时不懂除权、复权价呀啥的,就觉得反正它跌了这么多,就买它。我当时在武昌上班,我自己没有开户,用的还是女朋友姐夫哥的账号。他开户多年,打我用过之后,他就再也没有用过了。他的账户开在汉口循礼门大厦南方证券营业部。我每天上午11点一过就出去坐车到汉口循礼门,中午一点半时买卖完毕后再离开那里。那时买卖要填单,要排队,由南方证券的一个或两个小姐帮忙打单录入。成交完毕后,我再在散户大厅里看会儿盘或看电脑上循环放出来的成交回报,之后就离开。就这样,一直两头跑了好些年。这第二次买入恰好也买在了一个低点。我7.37元成交,400股。当时大家都不愿意买,都在旁边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动手。看我下单了,他们就说你胆子真大。我说都跌了这么多了,买一点儿试试看,反正就400股呗。结果就成交了。当天最低6.8,次日最高就8.3(那时没有涨跌停板限制),收盘8.25元。女友在前些时我存钱时,还给我介绍了她们单位一个瘦高个儿,说股票做得很好,而且他总在散户大厅里高高挂起来的电脑前打盘,图形划得极其漂亮,电脑玩儿得精熟。于是我就问他,是卖好还是留着好。他的话反正我忘记了,大概齐的意思是让我自己拿主意,他不好多说什么。可能是这个意思吧,也可能我这个菜鸟儿当时没有听明白。结果我就选择兑现。第三天就卖了,挣了400块钱,心里充满无比的高兴。当时我月收入可能也只有两三百一月,记不清了,反正不多,但在社会上还可以。95年我们拿年终奖,拿了5000块钱,让人羡慕得不得了。因此我一下子就挣了400块,这个速度可是太厉害了。我要每周挣400块,那岂不得发了?可见股票这东西真的是个好玩意儿。当时我就是这样想的。散户心态就是这样儿,他们总是拿美好的想象代替事实。就这样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直到人老了,可很多人却并没有挣到多少钱。几天后深南波最高涨到了11.50元,我如果多持有四到五天,可以多挣1200块钱。后来我又炒过深宝恒,也是小赚了一把,同时也是卖早了。----------------入市21周年心得21996年夏天,我在深宝安上还是赚到钱了。不过说真的,所得有限。我买入的成本是14.02元,经过两次送股以后,分红记不清了,因此不算分红,每股成本为6.60元。1996年夏天,经过7月份到9月中旬的调整,题材股、二三线股又开始涨了。当时大家不像现在这么叫,而叫二三线股。一线股是深发展、深科技那些好股票,绩优,还高成长,价格高,大家买不起,因此不炒。但是散户不炒,这些股还老是涨。像深发展,从6块钱起步,炒上20块后,10送10,又炒到18块去了。算算涨了6倍多,可是深宝安才涨一倍多点,在底下不动。因此,后面进入的资金,不炒那些高价股,见什么便宜买什么,就像买萝卜白菜一样。当深发展休息的时候,这些二三线股开始涨。现在还有二线蓝筹之说,但说三线股,大家可能不太明白是个啥。其实说白了,就是垃圾股,题材股。96年9月到10月,我在自己每天画的K线图上一直盯着深宝安的图形看,因为我曾经搞过两年绘画,因此对形态比较敏感。我感觉深宝安的形态是在做圆弧底,于是拿出一本安妮写的讲股票技术的书,对着圆弧底的形态看了一个晚上,一点儿点儿地仔细对比着书上讲的内容看,感觉至少八成是圆弧底,而且已经到达了即将启动的临界点,就是我后来说的碗柄。其他我盯着的个股都在涨,宝安涨得少,于是我思考了一个晚上,决定第二天动手建仓深宝安。第二天中午我如愿以偿地买到了深宝安,压入了全部的资金买了2000股,5块7的成本。我在循礼门饭店二楼大厅里买完,然后在挂起来的电脑屏幕上看到成交回报,然后在别的散户拥挤着看电脑的两个地方转了转,然后放心地回到了办公室。第二天中午又去循礼门饭店一看,跳空大阳,6块7毛多了。我当时想也没想,填个单子就抛了。2000股全抛,解套的425股也抛了。2000股新买入的,除去手续费,挣了2000块钱有余,那被套的425股,如果除去手续费,倒没有挣到多少钱;好在还有分红,多少也挣了点儿。按图索骥,我一天挣了2000多。也许,它大致相当于那个时候我差不多半年的工资吧。那个高兴哈,嘿。但恐怖的是,深宝安当天收盘7.17元。可恨的是,隔天它还涨,收盘7.57元,第三天最高到了7.78元,就是说如果我晚抛两天,将多挣2400块。在此之前,我最高的收入是一个月挣7000块。办法是给书商没日没夜地写书,一个月写了一本,再请外面打字的小姑娘打出来,编辑校对好了,交给书商,挣了7000块钱现金。那是93年冬天的事儿。打那本书后,我发誓再也不给书商写书了,因此也就不再挣那个辛苦钱了。这2000块钱是我自停止给书商写书后挣的第一笔大钱,也是快钱。也是我用自己当时全部放在股票里的资金押中的第一只股票。而我个人的资产,94年也才1万1,95年底到2万7,96年底已经有4万5了,97年是7万3。96年夏天我再次入市,放到股市里的钱也就一万多。但深宝安当天的收盘价,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我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形态判断对了,但还是没做好。不过,第三天后,它调整了几天,最低达到6.8元,而且连续两三天最低价都是这个价。这让我心里好受了一些。但没想到的是,它就此一去不回头。96年11月,它最高达到11.19元。就是如果我晚抛个把来月,我将多挣8000多块,差不多快翻番了。当时我还不懂均线,我的分析是纯靠手工绘图,图上又没有均线系统,因此我就不懂深宝安它的走势。这个对于入市三年多但还相当于新股民水准的我来说,很正常。我有时会问身边的新股民,你凭什么能挣钱呢?96年夏天,我的确挣了一点钱,但是说真的,凭什么我就一定能够挣到钱呢?如果我这样问自己,凭什么?你怎么回答?反正96年夏天我回答不出来,而且当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要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当时我问了自己这个问题,也许情况就不一样了。但是我没问,因此不幸也就接踵而至了。当然,不幸中也还有幸。当年除了宝安,还押对了一个封闭式基金,记不清是华信还是天骥基金。当时两市将基金当股票炒,定价比较高。业绩最好的是富岛,我记得当时的价格是4块多。而记不清是华信基金还是天骥基金,在筑一个潜伏底,横了很长时间,于是我就将资金押了进去。也是对着书看图形,看潜伏底是怎么做的,然后对着基金的走势图看,我相信自己做对了。结果折腾了一段时间后,它就突然旱地拔葱般地涨了起来,一下子收益达到近30%。然后我就兑现出来了。这是那些时我做得比较好的短线操作。而不成功的,最大的心痛就是深发展,深发展之痛。嘿嘿。----------------入市21周年心得396年再次入市的时候,听同事说过,深发展是龙头。当时对龙头没啥体会,同事说龙头涨得快。然后看着我的眼睛,补充一句道:“涨时涨得快,跌时跌得少,走得最强的就是龙头。”1996年,深市有四大龙头,分别是深发展、深科技、新大洲、苏物贸。这四只股票涨得最高,业绩最好。其中新大洲还在,但现在已经是垃圾股了。苏物贸代码是多少记不得了,好像业绩是造假造出来的。当年上海市场的龙头个股还有长虹、湖北兴化,其中湖北兴化也是业绩造假造出来的绩优股。上一篇2中谈到深发展当年的上涨,从5.90元涨到最高19.48元,10送10后又涨到 20.50元。我也绘了它的K线图,看别的股在涨,它在16块钱横了一个来月,于是就以16块过几分的价格买了100股——价格太高了,不敢多买,就只好买100股再说。隔几天它涨到17.50元,然后向下调整。别的股票都在涨,它从17.50元调整到最低13.86元,我太害怕了,虽说只是100股,但想它涨了那么多,如果多调一下,那可不好说。于是在14.50元附近挂单卖出。没有想到这里差不多就是它的最低价,随后它就慢慢涨到20.50元去了。结果我96年大牛市炒两市第一龙头深发展,居然以亏损100多块钱结束。算上手续费,也许有快200块。说实在的,在那一波上涨中,深发展真的是涨得慢的。别的很多个股翻番,但深发展就只涨了不到50%。很多股票就是这样,你买了,它不涨,你卖了,它天天涨。96年我炒深发展,差不多也是这样。更让人难受的是,96年12月12日,因为两市大炒垃圾股,高层震怒,于是推出12道金牌,要将牛头按下。最厉害的政策就是推出涨跌停板制度。当年没有涨跌停板时,有一天0585东北电居然被庄家拉涨了一倍多,前一天收盘价7.24元,第二天收盘价15.05元,最高价17.08元。因为它是大盘股,撑指数,这只股几年没有好好涨过,结果好好涨时,只涨了这么一天。庄家炒作太凶,报纸上,电视上警告一次接一次,一次比一次严厉。结果就出来了个涨跌停板,结果第二天,两市全体股票齐刷刷跌停。可气的是,深发展只跌了两个跌停板就撑住了,而其他的个股一般都是五六个跌停板。打开跌停板以后,深发展就开始向上,97年2月19日小平逝世,深发展也率先打开跌停,收盘微跌。之后,它在20块钱以下横了一段,很快就涨到30,又在28元到30元之间横了一段,最后就涨到49块去了。我如果不抛,可以挣两倍的钱。1996年到1997年大牛市,我做了一把两市最大的龙头个股深发展,100股,亏了200来块,创下了一个奇迹。这段经历对于当年的我,是很没面子,也是很心痛的。痛定思痛,我最后就慢慢琢磨明白了牛市的三阶段理论,把啥都琢磨明白了。2005年到2007年的大牛市,大家如果看我当时的文章,一定都会感到无比神奇,好像那个牛市是我指挥的一样。我点谁是龙头谁就是龙头,我说进入了第几阶段就进入了第几阶段。大家如果有印象的话,应该记得我这博客上在07年夏天贴出了有关601398工行和宝钢将会翻番的贴子,文章不只一篇。最后它们也都翻番了。大家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那么大的股票也会翻番,嘿嘿,在大牛市,第三阶段,涨的都是大盘蓝筹股。大盘蓝筹在大牛市的第三阶段,不翻番才奇怪呢。那次大牛市,我发掘的龙头个股、龙头指数很多,我把万科从开始一直持有到牛市结束,且抛在了高位,这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典型。这个经验对于我的成长是极其有用的,但说真话,97年我还没有悟到这个,我明白牛市的三阶段,把这三个阶段总结得清清楚楚,那是98年、99年的事情。虽然晚了两年多,也还是有用的。亡羊补牢,真的不晚。如果你在股市真的能做个明白人,只要你还活着,啥时候也不会晚。-----------------入市21周年心得4前面说了,我96年第二次入市时,采取的策略是短线。因为93年买入的200股深宝安尽管长期持股,尽管是跌了60%后买的,可买入后最多还是亏损了60%。因此96年牛市,我的策略就是短线。我短线也做对了很多,错还是很少的,因为毕竟在牛市,绝大多数股票在涨。只要你敢买,敢持有,就会有解套的机会,因此挣钱的次数多,亏钱的次数很少。但是,我这人做事是很用心的,一用心,就发现问题了。什么问题呢?我卖出去的股票都会再涨一大截。所有股票都是如此。比如深宝安、深发展、深南玻、深宝恒等等,因为有时候怕,为了提高买入的准确性,就必须放过一些机会,于是过些时你再看,你当初卖出2400多股深宝安的钱,到后来买不回那么多的股票,你卖出400股深南玻的钱,到时买不回400股深南玻。相当于我资金的上涨速度,远远赶不上股价的上涨速度。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我想了又想,发现是自己卖早了。换句话说,如果我做长线,可能我挣到的钱要多得多。于是我决定再做长线,那个时候已经是96年11月了。我到处寻找投资标的,找了又找,结果找到了深南玻。一个是它股性比较活,二是它盘整了一个多月。日,深南玻向上突破,我在16块钱买入,准备做长线。它的形态当时有点高位双底的迹象,既然双底向上突破,那就买入吧;既然前面短线都挣钱少了,那就做长线吧。灾难的是,它在这里是做头,做的是个假突破。我并不懂得这些,只想长期持股,特别是12月12号12道金牌下来了,然后个股和大盘齐跌,深南玻就此一直跌到8.57元才见底。97年牛市,一线绩优股都创新高,可深南玻并没创新高,我一直在等它创新高,可它怎么也没有创新高。于是1997年5月,中央又是三令五声,说股市太火爆,风险太大了,我对这些又置若罔闻,只想其他股票都创新高了,凭什么它不创新高呢?结果5月5日它涨到了15.95元,离我解套只差一点儿,随后它就下去了。5月12日它最高15.6元,随后就一路向下。97年底它最低跌到了6.15元,98年5月份,它反弹到了最高9.98元。头一天它的收盘价是9.41元,是两个涨停后的价格,我猜第三天它会是什么价,觉得10块钱它突破不了。当时庄家做股价,都喜欢带8字,因此那天一大早集合竞价时我就埋了个9.98元的单子卖出,结果竟然成交。9.98元就是它全天的最高价,也是此后一年多的最高价。这次操作,历时一年多,亏损近37.7%。长线做出这种结果,是我当初怎么也没有想到了的。还有深赤湾(以前记成深招港,即现在的招商地产,现在仔细核对了,应该是赤湾),8块多买的,96年12月最高17块多,没有走,然后12道金牌来了,一路跌停到8块多,97年牛市,一线股大涨,屡创新高,它不创新高,只涨到16块多,还是翻番,我还在执行长线持股策略,结果又打下来。最后一直打到8块来钱,把自己还小套了一点儿,反弹起来的时候卖了,没挣什么钱。坐了一年多的电梯,上上下下好多趟,利润也没有了,空欢喜几场。97年做得比较成功的是粤美的。当时广东绩优股是两美一照,即0527粤美的,0529粤美雅,0541粤照明,即现在的佛山照明。我选了美的,原因是空调普及率当时还不高。我10块多钱买的,还经常在里头折腾短线,最后它涨到16.88,我15块多钱出来的。总起来说,96年到97年,我的操作并不成功。到后来被套深重,我就干脆不管股票,人也麻木了。但我并没有停止思考。我得想明白一个问题,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股票。于是我一直就思考一个问题,自己的操作到底错在哪里?如果能够把这个问题想清楚,那么我觉得自己也许可以继续做股票,如果我不能令自己满意地回答出这个问题,那么我最好还是离开这个市场。这个问题我思考了一年多,天天想,天天找原因,天天找答案。有很多答案似乎是对的,可后来却又发觉不到,于是再度深入思考下去。到98年的时候,我终于考虑清楚了。我96年犯下的错误,是在牛市里做短线,因此我后来就发觉自己当初卖出股票的钱,后来买不回那么多的股票。在大牛市,股票一般都会有比较好的涨幅,因此要尽量长期持股,直到那类股票做头结束时才撤退。我97年犯下的错误,就是长期持股。深南玻是在做头的时候买入的,还要长期持股,那就是灾难——尽管后来只亏不到38%,但仍然是错误的。赤湾有两次翻番的机会都放过了,以致退出时白干了一场。也就是说,96年到97年,我全做反了,该做长线时在折腾短线,该做短线时,我却在做长线。该持股时,我抛了,该抛时,我却在干长线持股的活儿。这个问题想明白后,我对答案比较满意。我想既然找到原因了,只要针对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那就可以了。因此后来我就总结了牛市三阶段理论。这个理论一出来,市场立马就清晰了,自己也就不会再犯糊涂了。既然有这个理论,那么以后炒股,我只要在哪个阶段做好哪个阶段的事情,什么阶段建什么仓,什么阶段卖什么股,什么阶段满仓,什么阶段逃顶,那么我就可以生存下来,甚至有可能挣大钱。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么?这个问题想清楚以后,我知道自己可以在市场上生存,可以不用离开股市了。好在想清楚这个问题了,否则大家就见不到2004年到2007年在万科论坛叱咤风云的安民,也见不到我后来那么多对国际国内市场的大预测,包括德隆系崩溃。我是日在万科论坛写文章说的,文章很短,也就几百字,可偏偏很有效,一周后,德隆系三驾马车全线跌停,最少的跌了9个跌停板,最多的跌了13个跌停板。包括《一步棋走活金融全盘》,等等等等,太多了。同时,我发现自己前面的一些总结,都是局部总结。比如熊市不能长线持股,可以选择做短线,这个问题对于熊市是对的,但用在牛市就不对。牛市长线持股很好,用在龙头股身上,或者用在某些个股在牛市的某个阶段很合适,但不能用于个股做头的时候,也不能用在牛市结束了以后。我前面所犯的错误,就是刻舟求剑,盲目将前面的经验套用在后面不同的阶段,这个才是我不挣钱和亏损的原因。这个原因找到了,我知道什么阶段该采取什么策略了。那几年,我每天晚上在家里反复看K线图,有大盘的,还有个股的,只是想琢磨如何让自己以后炒股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看着看着,我终于明白了,炒股最重要的,就是找底。你只要把底部找准了,你买在了底部,你的价格足够地低,那么你就只有赚多赚少的问题,而不是重大亏损的问题。一旦这个问题想明白了,我终于从自己前面的炒股生涯里,发现了一丝曙光。就是我把这个问题看清楚了,就意味着我能够找到炒股的出路。--------------------入市21周年心得597年5月到99年5月两年的熊市,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风险教育。好在这次跌幅并不是特别大,比如沪市,从1510点到1047点,也就30.66%,但很多个股下跌了不只60%。高峰的时候,我股票市值超过10万,但谷底的时候就很低了。那两年我的任务就是思考,思考大势,也思考个股。同时为了配合思考,我把绘图的方式也改变了,不再每日绘K线图,而改为绘周K线图。从96年开年起,一直补充到97年5月,再往后接着绘。图上仍然只有K线和周成交量。我从两市当时近千家股票中选择了不同类型的股票100家,反正是各种各样的都有,然后每周给它们绘一次 K线和成交量,然后每天看K线组合,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对底部逐渐有了感觉。就在绘K线图的时候,这感觉会越来越明显。简单地说,底部的周K线组合,一般面临从顶部的大阳大阴,到底部收缩K线实体的过程,K线实体缩小,组合致密,结实,坚硬,仿佛敲得响,听得见一般。当然,成交量也是缩小得很厉害了,这个,才是构筑底部的必要条件。中期大底,都是在大跌后产生。跌幅足够大,时间足够长,是构筑中期大底的前提。大盘和个股像一架高速运行的列车,有着无比强大的惯性,在那个惯性条件下,股指一路向下,直到抛盘将没有了,然后有新的资金相中股票加盟,这才把巨大的下跌趋势给扭转了。没有新资金加盟,个股也好,大盘也好,不可能转向。这些是我后来的理论总结,也是我当前所悟出来的道理。1997年到1999年,我基本上没有操作。前面我说过,我有四次挨重套的经历,一次是60%,就是93年到96年,三次50%,其中一次是96年12月12日后,再一次是97年到99年,尽管其中我把有些股票及时止损出局,赤湾也平着出局了,可还是套了50%。重仓被套两年的滋味是很不好受的,我想这个很多人都有体会,但我总算捱过去了。这两年基本没有操作,真的是多看,多想,少动。既从周K线图中看,从大势中看,也从个股中看。其中98年我主要看了两只个股,一只是深宝安,一只是粤美的。应该说98年一年中,我把这两只股票的走势,彻底想明白了。深宝安,97年夏秋在5块到6块多钱一线横盘,量略微有所放出。然后从10月后两周开始,一周放量一拉,一周放量一跌,之后股价就像设计好了的一样,小阴线向下,一连10周的阴线,成交量很快萎缩,再在4块6附近做了几周的平台,之后跌穿平台,最低到了4.18元。这只股票在4块6一线一共小阴小阳或小十字星横了6周,之后小幅盘升了几周后,一越过5块,三周时间内最高就拉到了8.25元,一个很漂亮的圆弧底出现在我们眼前,之后股价见顶回落。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判断是,97年夏是主力入局的时间,就是用一些时间,买入一些股票,这些股票并不是为挣钱,当然短线也会高抛低吸挣一些的,而更主要是为控制股价走势。从10月下旬开始,股价进入庄家的设计轨迹,先一急拉诱多,再一打,主力就用前面拿下的筹码向下按计划打压,一直到4.6的平台,那里是庄家吸底仓的时间。然后击穿它, 做空头陷阱,之后就是做形态,并拉高出货了。在那么一种熊市背景下,这只这么大盘子的股票还涨了近一倍,主力的盈利自然是丰厚的。这一过程现在说起来简单,可是在那个过程中要把它里面的内容闹明白,的确不易。在所有跟庄的书中,只有我的书中有庄家入局的过程研究,有底仓研究。原因就在于,入局就是为了拿够打压的筹码。而基于成本的原因,庄家轻易不会在高位建仓的,特别是在熊市的背景下。没有哪个庄家有那么傻的。这只个股的走势看明白了,悟透了以后,主力资金在个股上的动作,很难逃离我的法眼。但是说实话,现在看来那么好的机会,可这只个股我在98年一直没有动手。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自信心不够,尽管自己觉得自己判断清楚了,可是万一不对呢?二是当时这是只垃圾股,我入市这些年中,被垃圾股害惨了。因此98年夏天我拒绝做它。不仅98年夏,后来2006年底2007年初也有机会,我也放弃了。2009年到2011年也有机会,我还是放弃它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还真的是如此呢。2008年我另外看中的一只股票是粤美的。然后也是琢磨主力在它身上干什么,并且判断它在08年夏秋有一波可操作的行情。因为它是绩优股,因此当时就用很少的资金买了它,然后在里头试,看自己的判断对与不对。结果是我的判断对了,但是我并没有在里头挣到多少钱。一是资金量小了;二是主要是学习为主,挣钱为辅;三是心态还是惊弓之鸟,虽说对大的情况看得清楚,可还是像97年一样在里头折腾短线,一有风吹草动,就不能安心持股。结果就容易做错。98年夏天,这只个股我看对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并没有挣到多少钱,尽管如此,我还是很高兴。因为这是我第二次把一只个股的走势看明白,只是我的经验还不够,因此我还不能做得足够完美。其实,当时我已经能够看明白财务报表的。尽管机构都不喜欢粤美的,但是研究过它几年的财务报表后,当时我从长线来看,是极力看好粤美的的。当时我的判断就是,这是一只可以长线持有10年的股票。98年我买入以后,跟周围的股民都是这样讲的。主要原因是两点,公司做任何业务,都能够做到全国前三,尽管它当时只做空调。另外,空调在98年的普及率还并不太高,而且我们当时已经判断出,在一个家庭,不同的房间可以安不同的空调,当时我们即认为在一个三室一厅的家庭,安装四到五台空调将是很正常的情况。这个导致我们对空调市场极度看好,对粤美的极度看好。回头看看我们的这个判断。98年3月,粤美的向下复权价为29.83元,当年8月中旬,它最高为48.07元(向下复权价)。后面说的都是向下复权价。随后5.19行情中,它被炒到79.51元,2000年7月最高为95.47元,跟98年3月最低价比,涨了两倍多,220.05%。03年,它的最低价为29.83元,05年最低价为33.96元,随后到08年见顶,927.54元,跟98年最低价相比,涨了31.09倍。可见如果持股10年,投资回报还是很丰厚的。我算了一下,复合增长率为41%,这个是很高的数据。97到98年的沉潜,我个人的投资水平在急剧地成长。首先是两年没有做什么操作,导致自己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其次是能把一只个股的主力看个清楚明白,这个功夫不是大家都有的,因此我找底,找个股的底的目的基本上达到。第三,能把大势看个明白,后来包括5.19行情,我都把底给捉准了。5.19以后,只要是中级大底,没有能够逃出我的判断的,只是我总是不能抓得及时而已。第四是,能够看明白企业的财务报表,这又是很多人做不到的。第五点,技术也在成熟。这些以后再讲。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功夫是在自己身上,任谁也抢不走的。因此,艺多不压身,这个在任何时代都是真理。----------------入市21周年心得7我最初学习技术是借助于书本。可是说实在的,早期的书本水平高的真的不多,每本书里,你能够从中间学到一招半式就算不错的(问题是你要从那从多的平庸内容中找到有用的东东)。因此,有些投资者经常在博客里要求我给他们推荐股票技术的书,我无法推荐。因为我最早写股票的书始于1998年,1999年出版,最晚的书于2001年出版。此后13年中,我没有写过股票书。而读股票书则更早,主要集中在96年到98年。从98年开始,我写的股票书中就有自己的东西了。而98年以后,我没有读过一本讲股票的书,因此你要我推荐什么书好,我真的做不到。除了书本之外,就是学电脑操作技术。当初是钱龙系统,股票分析分静态和动态,在行情最热的时候,证券公司晚上开放,让大家可以进入钱龙静态系统做分析。我学习电脑操作技术,则主要是在散户大厅里学的,也就是96、97年在南方证券循礼门大厅那前后。好像到98年的时候,我已经转到武昌这边儿来了。学习不是向人请教,有时你诚心请教别人,别人也不教你,好在那个时候很年轻,因此看,看别人按什么键出什么结果,看别人怎么操作,边看边用心记,看完后找个机会,自己试。这相当于偷师学艺。于是两年后,电脑钱龙系统的所有技术分析,我差不多全会了。财务报表我则是从96年开始看的。那时我订有中国证券报和证券时报,因为我 喜欢做深圳的股票,不太喜欢做上海的股票,因此我没有订上海证券报。从96年开始,只要有年报半年报的报纸,我经常是一字不拉地读。开始读,说实话,读不出什么东西,基本上啥也不懂,看不明白呀。但是坚持两年后,突然有一天,我能够看明白财务报表了。后来我试着对财务报表上的不同数据进行加减处理,试着试着,也就能够发现数据之间的逻辑联系。让我彻底明白这个东东的,既有我当时的工作,还因为我参与一个书商的经营成本分析。当时我所在的单位,每年都进行年度考核,考核到个人,我相当于做产品研发,然后也做过市场推广的工作,这两项工作一项是开发产品的,一项是做市场的,因此核心工作我大体明白。到年度考核的时候,很多人对自己的产品的数据都不清楚,但我对自己产品的数据,比如卖了多少,卖了多少钱,它的成本、费用的每项到底是多少,我一般都要搞得清清楚楚,相当于自己心里有一本账。当时主要不知道间接成本,即费用如何计算。后来有一年武圣路有个书商觉得他们的财务有问题,但他又不清楚问题在哪里,于是他们要请外面的人去弄清楚,一个朋友介绍我去了。我到书商那里去了之后,以几本书为案例,对书商的收入、成本、费用等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一项一项地核对财务记录,最终就把这个都搞清楚了。当然,这是在98年之后,在此之前,财务报表我基本能看明白,但是不太深入。那次核算之后,财务报表对我而言就比较清晰了。那么,为什么财务人员不一定能做好投资呢?其实做股票的人,很多都是做财务的,但是相当多做财务的人,都做不好股票。原因不是他们不懂财务,而是他们不懂业务,不懂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他们看得懂静态的报表,但是看不懂报表背后动态的业务拓展,看不清企业的主业发展趋势。如果他们能够看懂这个,那么对财务而言,投资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而我做过产品开发,也做过市场营销,到我看得懂财务报表之后,很多企业对于我而言,只要我用心去研究,它就是透明的——我既能看明白它的财务,又能够看明白它的业务。因此,我能够把这些打通。这才是我的优势。另外,我懂股票操作的技术,懂行业分析,懂全球市场,还懂宏观经济。因此,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我可以把这些都打通。很多人单项拿出来,绝对是冠军,可是他们要拿出整体,则未必是冠军。我哪一个单项拿出来都未必是最强的,但是一旦组合起来,我的优势远超很多人。还有,98年到99年,我遇到了我人生中最好的一个投资机会,那就是万科B股。98年11月,万科B在2块多港币处晃动,99年1月跌破2块,99年3月10日,最低跌到1.18港币。当时从98年11月起,我在武汉市三镇到处找券商,想投资万科B股,可是券商都不给机会。当时国家规定B股只卖给外国人,必须有外国护照和签证,同时有外汇才行。我有外汇,但是没有护照和签证。我找了三个月后,只好放弃了。那时万科B这么跌,我的判断是国外资金全线撤离沪深B股市场,国内资金(指有护照和签证的)全面进入B股市场。用向下复权,99年万科B最低1.928港币,2001年B股对国内投资者开放,它最高33.352港币,已经涨了17.30倍。这只股票最后涨了460多倍。而同期A股涨幅则要小得多。这是我自入市以来,最牛的一个判断。这个判断在1998年做出,《如何让1万元变成100万(乙种本)》中有很明确的记述。1998年,我可能是国内唯一看好房地产行业的研究者,当时国内所有的机构对房地产业,对深万科都不看好。而支持我相信自己的原因,就在于除了相信自己之外,我没有别的办法。因为我的判断所有的人都不相信,因此我只能相信自己。现在国内对房地产研究的很多理论基础和办法,都来自于我那个时候,比如城镇化,产业化,对经济的拉动和绑架等等,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从中长期来看,安民已经不看好房地产业了。已有5人赞助了这篇帖子19雪球币:106111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豆瓣人人FacebookTwitter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茹远 私募 净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