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图维新为什么会无量跌停是什么意思

无量三跌停 成飞集成套牢机构(图)
来源:中证网-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林珂  连续跌停中,机构投资者一度在跌停板上出手抄底,但无奈被套,之前高位介入的机构或同样被套其中。  成也重组,败也重组。曾经的大牛股成飞集成宣布重组终止,二级市场上股价反应剧烈。截至17日收盘,成飞集成已连续拉出三个“一”字跌停板,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换手率日均不足0.4%,接盘者寥寥无几。值得一提的是,连续跌停中,机构投资者一度在跌停板上出手抄底,但无奈被套,之前高位介入的机构或同样被套其中。  机构抄底被套  日在15.15元起步,成飞集成不到2个月的时间中股价最高摸至72.6元,区间最大涨幅达到379%。成飞集成的暴涨缘由市场对其重组的追捧,而在半年过后,成飞集成重组梦碎。12月15日以来,大笔抛单封死跌停板,而接盘者寥寥无几,截至目前成飞集成已连续三日跌停。  虽然市场对成飞集成连续跌停不感意外,但在成飞集成第一个跌停板上机构投资者便出手抄底另市场颇感意外。有分析认为,市场热议成飞集成将出现几个跌停板时机构投资者竟然出手抄底,虽然力度不大,但此举无疑是往火坑里跳。  据深交所公开信息显示,12月15日成飞集成买入席位中,有两家机构专用席位出现,分别买入135.83万元、115.79万元。虽然买入力度不大,但接下来继续跌停,让抢入抄底的机构这笔投资浮亏超过两成之多。  而在之前10月14日成飞集成放量大涨中,同样有机构现身买入。当日一家机构大举买入4312.17万元,折合买入约70万股,按三季度流通股本来看,该机构或已跻身前十大流通股东当中。而这家机构如未能在停牌前卖出,经过三日连续跌停,浮亏或已高达1400万元。  此次成飞集成大跌,不仅套牢了不少机构投资者,同时融资客损失更为惨重。W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17日停牌日,成飞集成融资余额高达16.37亿元。截至12月16日,该股尚沉淀融资余额12.1亿元。  作者:林珂来源金融投资报)点击进入参与讨论
(责任编辑:Newshoo)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社区热帖推荐
会哭也是一门手艺……[]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最新播报:
成飞集成无量跌停喊冤 投资者“众筹”征集盼停牌
  12月17日,成飞集成股价无量跌停,全日未掀起一丝波澜。然而,远在成都的成飞集成总部内却是人声鼎沸,众多投资者纷纷上门声讨,接待的公司高管显得百口莫辩。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觉得很冤枉!在中航工业集团内部重组,怎么就成了垄断?”
  成飞集成连续三个交易日出现跌停,这让融资盘爆仓的脚步越来越近。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成飞集成中小投资者正在征集投票权,希望通过发起临时股东大会的形式逼停股票交易,缓解暴跌带来的融资平仓压力。截至12月17日中午,成飞集成投资者集中委托的持股数量已经超过1100万股。但离1600万股的门槛尚有400多万股的差距。
  融资客自称非“赌徒”
  12月16日,投资者代表王洪明等人又一次与成飞集成的高管进行了交涉,旁边的一位成飞集成女员工则把投资者们的诉求一一记录下来。中国证券报记者拿到的这份会议记录显示,投资者们的诉求主要包括:“公司紧急停牌”、“召开股东说明会”、“公布重组终止后的后续计划”、“解释广发证券的消息来源”、“大股东进行增持”等。
  “几天之后,我可能就不是公司的股东了。只要5个跌停,我什么都没有了。”一位操着四川口音的投资者代表凑在成飞集成总经理黄绍浒身边,用近乎恳求的语气,希望公司能够有所动作挽救自己的命运。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在这些维权的成飞集成维投资者里,不乏一些资金规模较大的“大户”。山东的邱先生是当地某证券营业部的VIP客户,证券账户对账单显示,其共买入了63.19万股的成飞集成股票,平均买入价为55.4元/股,总持股成本约为3500万元,其中,动用自有资金约1300万元,融资资金约2200万元。
  12月17日,成飞集成股价连续三个跌停后,邱先生已经浮亏1003.15万元,被强制平仓已经近在眼前。一脸憔悴的邱先生目光有些迟缓地翻看着手机里的交易软件,“我一共向证券公司融资了2189.4万元,原先1350万元的身家现在只有大概300万元,就剩一个零头了。”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现场和通过网络截图查阅了一些对账单,这些融资投资者有一个共同特征,投资品种非常集中,投资的股票多为1只或者2只,而且满仓或重仓持有成飞集成。
  来自辽宁鞍山的王洪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8月份开始,我先是以36万元的自有资金买入了一些,后期又通过融资陆续买入,一共是11500股。而且,当时为了买入成飞集成,我在10.5元和10.8元的价位把太极集团卖掉了,还在不到38块钱的价位卖掉了14000股的浪潮信息,把资金全部腾出来买入成飞集成。”
  但是,众多融资投资者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坚称自己不是“赌徒”,“我买入成飞集成一共动用了1300万元的资金,有800万元来自融资,我是在61元/股的价位开始陆续买入的,后来股价有一波跳水,到57元/股的时候我又开始陆续加仓。但我真的不是赌徒。一方面,公司这一年来一直在发公告,我是看着利好公告一点一点加仓的;另一方面,成飞集成是国企,军工资产证券化又是国家的战略方向。而且,这么大的重组,我们认为它是没有任何风险的,我们错了吗?”来自北京的赵瑞刚反反复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王洪明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他之所以把全部家当都押在了成飞集成身上,是源于自己对成飞集成重组前景的看好。而10月中下旬的一次对成飞集成的调研,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王洪明介绍,“当时是一个小伙子接待的我,跟我说重组这件事挺好的,正在加班加点地推进。”
  随着股价的不断跌停,融资投资者不得不面对爆仓的可能。12月16日一早,来自浙江的张先生已经先行飞回了浙江,以筹措资金防止爆仓。但更多的投资者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他们把全部身家都押在了上面,已经无力再增加保证金了。一位四川的投资者表示,“明天再来一个跌停板,我差不多就爆仓了。证券公司昨天给我打电话了,让我增加保证金,不然,就强行平仓。我说没钱了,听天由命吧。”
  公司员工觉得很冤枉
  在刚刚举办的第十届珠海航展上,国产第四代隐形战斗机歼-31“鹘鹰”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在飞行表演阶段,歼-31展示了短距起降、空中小速度机动盘旋等多个课目,吸引了众多目光。特别是歼-31与苏-35在跑道上擦肩而过,更引发无数感慨。参展方特别强调,这款歼-31机型由中航工业沈飞集团自筹资金研发,尚未在军方立项,国际军贸市场是其主攻方向之一。
  与展翅飞翔的歼-31“鹘鹰”相比,成飞集成将成飞集团、沈飞集团歼击机业务整合的重组计划,却无奈“折翼”。
  “我们觉得很冤枉,从方案本身来说,我们的重组不存在垄断的问题。”在与投资者沟通的过程中,成飞集成一位工作人员显得既焦虑又无奈。对于上市公司欺骗投资者的质疑,她强调:“我们肯定不想欺骗你们的。在重组过程中,我们耗费了很多的精力在努力地推进。”
  在复函国务院国资委的抄送件中,国防科工局认为,成飞集成的重组方案符合国防科技工业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总体要求,有利于促进军工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核心竞争力,但按照该方案实行后,将消除特定领域竞争,形成行业垄断,建议中止本次资产重组。
  不过,成飞集成显然不认同“垄断”说法。一位工作人员直白地表示:“成飞集团、沈飞集团本来就都属于中航工业集团。既然中航工业集团拥有两家生产战斗机的企业不存在垄断,怎么通过重组注入成飞集成就变成垄断了?”
  对于重组失败,成飞集成总经理黄绍浒显得非常无奈。他表示,“国防科工局是我们的主管部门,国资委需要征求它的意见,这不是我们企业能控制的。当初拿到国防科工局的抄送件后,集团公司也做了一个月的沟通,但最后还是拿不到同意的批复。”
  按照现行的武器装备采购体制规定,武器装备的国内销售必须获得军方军品设计定型批准,设计定型后,军方将开始订货,订货价格由军方根据《军品价格管理办法》规定的审价机制确定。在审价制下,军品采购价格由制造成本、期间费用和利润三部分组成,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构成军品的定价成本,除会计准则规定的内容外,还包括了外购专用原材料、元器件等的净损失费用、定期试验的净损失费用等军品专用费用。利润部分一般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数量和技术含量等综合考虑评估。价格审定后,一般三年复审调价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可以向军方申请调价。
  专家介绍,在军工领域,航天、兵器、船舶等行业都有两家央企集团,而航空行业仅有中航工业一家,因此中航工业推动旗下资产上市容易涉嫌垄断。另外,相比于运输机、轰炸机等大型飞机整合平台,成飞集成此次涉及的歼击机业务规模较大,更为敏感。“从武器装备采购部门的角度考虑,军工产品生产如果过于集中,一方面可能导致采购价格增加、研发动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武器装备采购体制管理的难度。”
  不过,质疑垄断说法的意见同样存在。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漫长的研发周期、极高的技术难度、激增的投资规模、持续的现金流保证,这些因素决定了只有最顶尖的企业才能够承担先进战机的研发生产。由于战斗机出厂单价随年代呈指数形式上升,新一代战机只有在满足费用约束的条件下尽可能达到较高的效费比才有实际意义。单纯就武器装备建设角度而言,缩减武器供应商数量、提高单个企业装备系统设计制造的完整性,有利于统一标准和生产组织的简单化,进而有效控制采购总成本。
  国金证券军工行业分析师陆洲认为,一直以来,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是资本市场努力消除的两大顽症,成飞集团、沈飞集团本次联合重组是顺应了消除“同业竞争”的要求。“我们认为,联合重组符合先进战机研制规律和发展潮流。第四代战斗机时代拼的是系统集成、技术迁移、平台整合的能力,省钱是王道,寡头才能生存。第四代战斗机时代的高技术壁垒,已经无法在一个经济体容纳并支撑两家以上的公司同时研制了,平台化、一体化的研制路径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时至今日,中国战斗机研制‘抱团作战’既有可能,更有必要。”
  “中止”缘何变“终止”
  12月15日下午,成飞集成的会议室里显得分外嘈杂,双眼布满血丝的公司总经理黄绍浒被几个投资者围在当中,身边充斥着哭声、叫喊声,一位身着褐色衣服的投资者一度晕倒在他的身旁。
  “对大家的诉求,我们……”面对激动的投资者,黄绍浒脸上流露着无奈和尴尬,几次刚要说话,就被投资者高声地责问打断。对于紧急停牌、召开投资者说明会等一系列要求,黄绍浒反复地强调:“不是我们想停牌就停牌,想复牌就复牌,这都有正常的程序。你们的要求,我们会考虑,也会向相关部门反馈。”
  在此之前,成飞集成在停牌近一个月后宣布管理部门对重组的批复意见:因方案实行后涉行业垄断,国防科工局建议中止本次资产重组。为此,成飞集成决定终止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股票15日起复牌。
  如约复牌的成飞集成不出意料地出现暴跌,截至12月17日,公司股价已经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更为严重的是,重组失败的消息让股价缺乏了支撑,成飞集成近日的成交量、换手率都非常低,何时打开跌停板仍是未知数。
  根据今年5月份发布的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成飞集成拟以每股16.6元的价格,向中航工业、华融公司及洪都集团三家资产注入方定向发行股份,购买沈飞集团、成飞集团及洪都科技,标的资产的预估值为158.47亿元。重组完成后,成飞集成将由原有汽车业务向中航防务业务转型。
  受百亿军工资产注入的刺激,自今年5月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出炉以来,成飞集成的股价便扶摇直上,两个月时间股价从15.1元涨到了72.6元,累计涨幅高达380%,成为今年A股的牛股之一。
  原本,成飞集成董事会已经发出了12月26日召开股东大会的通知。就在投资者笃定重组即将成真的时候,成飞集成终止重组的消息击碎了大家的憧憬。
  与此同时,中小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质疑声也是不绝于耳。“由于是军工企业的重组,很多内容是涉密的,哪些能够公开,哪些不能公开,这不是上市公司能够决定的。你们列一个清单,在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向集团公司申请提供。”黄绍浒在解释过程中反复强调,在没有接到中止的消息之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是按照正常程序召开的,工作流程没有违规的地方。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投资者的质疑集中在一些信息披露环节方面。成飞集成11月18日披露,公司于11月17日获悉,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将于近期对公司本次重组事项出具批复意见。而在最新公告中,中航工业11月17日收到国防科工局有关成飞集成资产重组中涉军事项复函国务院国资委的抄送件。该抄送件认为,重组方案实行后,将消除特定领域竞争,形成行业垄断,建议中止本次资产重组。
  “既然11月17日已经知道了国防科工局不同意重组,上市公司为什么不及时公布?国防科工局建议‘中止’,上市公司则提出‘终止’,一字之差抹杀了重组的希望。上市公司终止重组有什么依据,为什么没有披露主管部门出具的正式批复意见?”在会议室里,投资者的一个个疑问犹如连珠炮般抛向了成飞集成总经理黄绍浒。
  黄绍浒表示,“我们的重组要推进下去的话,必须得到国资委的批复。12月12日,我们已经获知批复不可能及时拿到,根据这种情况,重组预案要在12月26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已经不太现实。所以,我们是在没有推进的可能性的情况下,选择了终止重组。”
  黄绍浒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补充解释称:“按照证监会的规定,如果一个重组方案的内容调整超过20%,那么原方案肯定要终止,新方案要在三个月之后才有可能。对于科工委说的‘垄断’,如果在原方案上进行调整以解决垄断的问题,低于20%的标的量是没有可能的,这样的话肯定是要终止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科工委给的是‘中止’,而我们给的是‘终止’的原因。”
  16日晚,成飞集成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公司12月13日披露了取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暨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复牌的公告,除此之外,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于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也不存在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经查询,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在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均不存在买卖公司股票行为。
  2013年以来成飞集成重组历程
  ◆2013年1月,停牌近3个月的成飞集成公布重组方案,计划以不高于5.45亿元(增值率约44%)的价格收购同捷科技87.86%股权。同捷科技主业是汽车设计工程服务,包括汽车研发设计、样车制造以及汽车试验等,业务范围亦延伸至汽车工装制造领域。
  ◆2013年7月,成飞集成宣布收购同捷科技的计划“流产”。原因是:和同捷科技对标的资产的最终交易价格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2013年12月,成飞集成公告称,公司12月23日下午接到中航工业的书面通知,中航工业决定以成飞集成为主体进行重大事项筹划,并启动相关工作。公司股票自日开市时起继续停牌。
  ◆2014年5月,成飞集成公告称,拟以每股16.60元发行股份购买沈飞集团、成飞集团和洪都科技全部股权,标的资产预估值达158.47亿元。同时,成飞集成拟向中航工业、华融公司等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现金。在此次重组完成后,成飞集成主营业务将变更为以歼击机、空面导弹等军品研制为主。
  ◆日,成飞集成董事会发出了12月26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按照规定,股东大会召开前应当取得国务院国资委备案以及国防科工局、国务院国资委对于重组方案的批复。
  ◆日中午,成飞集成临时停牌,公司称拟披露重大事项,待公司通过指定媒体披露相关公告后复牌。
  ◆日,成飞集成宣布,取消召开201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并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同时,公司股票自日起复牌。公司披露,中航工业于11月17日收到国防科工局复函国务院国资委的抄送件。该抄送件认为,该重组方案符合国防科技工业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总体要求,有利于促进军工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核心竞争力,但按照该方案实行后,将消除特定领域竞争,形成行业垄断,建议中止本次资产重组。据此,中航工业预计无法在公司股东大会之前获得主管部门的批准,建议公司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日,成飞集成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股价收于39.57元。(刘兴龙 整理)
  投资者“众筹”征集盼停牌
  12月17日上午,成都本地的投资者万勇又一次来到青羊区日月大道,但是门前的保安们挡住了去路。成飞集成工作人员介绍,接待投资者的时间从前两天的全天,改为了下午2点到4点。
  无计可施的万勇在成飞集成大门口踱来踱去,这时候,他又接到了证券公司打来的电话。“这两天证券公司天天给我打电话,我已经精疲力竭了。我持有成飞集成10800股,融资资金29万元,持仓成本是45元/股。现在我的融资担保比例已经低于140%了,于是券商不断提醒我补交保证金。”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勇显得无计可施,“这两天,我一直尝试挂单卖出,可是真正能够跑出去的散户只是极少数。卖单量那么大,我们多数人根本没法出货。”
  目前,成飞集成的融资客们最希望的就是紧急停牌,并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为此,在多个成飞集成QQ群里,一些组织者正在通过“众筹”的方式,收集投资者的委托书。中国证券报记者在一份委托书中看到,除了委托两位代表维护权益之外,还特意强调“强烈要求公司停牌”。
  一位组织者介绍,“对于融资的投资者来说,时间最重要。如果能够停牌,一方面可以筹划通过大股东增持,或者公布重组终止后的后续计划等方式,稳定成飞集成的股价;另一方面,股票交易停牌之后,融资投资者可以有时间筹集资金增加保证金,避免马上爆仓、血本无归的局面。”
  不过,成飞集成投资者“众筹”股份的进程并不顺利。投资者代表王洪明介绍,“12月15日,公司说只要流通股东的持股比例达到5%,也就是800万股,就可以向董事会申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于是,我们回去就抓紧时间筹集股份,12月16日上午的时候我们已经筹集了1052万股。但是,12月16日沟通的时候,公司又拿出一份今年8月份刚刚修订的公司章程,上面写着‘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有权向董事会请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也就是说我们的股份数得增加到1600万股才行。”
  12月16日晚上7点,在成飞集成办公地门外,中国证券报记者看到了投资者代表提供的一份十多页的“众筹”股份名单。名单显示,参与“众筹”的投资者的人数已经达到308人。据介绍,这份名单正在不断扩充,除了已经打印出来的名单,一些新加入的投资者信息以手写的方式添加在了名单后面。
  在这份名单中,参与“众筹”的绝大多数都是只有几千股的散户,最少的是来自河北的刘先生,只有200股,最多的是前面提到来自山东的邱先生,贡献了63.19万股。
  然而,在冲击1600万股的“众筹”目标过程中,投资者合计持股在1200万股左右遇到瓶颈。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截至12月17日中午,成飞集成投资者集中委托的持股数量只有1100多万股,离1600万股仍然有400多万股的差距。王洪明介绍,“主要是深圳的几个大户不愿意公开自己的信息,所以现在股份在筹集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困难。”
  市场人士认为,投资者通过“众筹”实现逼停股票交易的方式,在操作层面存在着很大的障碍。“股票停牌有严格的规定,不是上市公司想要长期停牌就可以实现的。在投资者众筹股票的过程中,委托书是否符合规定,委托书写明的股票账户和股份数量是否真实,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查验和审核。与此同时,即使中小投资者持股合计达到10%,临时股东大会提案也必须符合相关证券法规,一些违反信息披露规则和上市公司程序的提案很难获得上市公司的支持。”记者 刘兴龙 任明杰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
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
  日本的近代教育改革,自一八六八年的明治维新始。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一次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意义并带有近代民族民主运动鲜明特点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的改革,摆脱了半殖民地化危机,形成独立自主的近代民族,发展资本主义,比较顺利地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建成为东方唯一一个现代化的资产阶级国家。
  明治维新问题,说到底,就是日本进入近代伊始的社会变革问题。从世界史来看,日本明治维新正是发生在马克思所说的世界资产阶级“建立世界市场”“这个过程看来已完成了”[1]的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与欧美国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改革的历史过程相比较,日本可以说是近代世界最后一个经过资产阶级改革运动而踏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日本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起点极低,比任何一个西方资产阶级国家都差得很远。明治维新前夕,国民经济中工场手工业都还不占统治地位,新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尚处在幼苗阶段。而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又是在明治维新实行改革后才正式开始的。但是,如此落后的底子,经过明治维新到明治末年(一九一二)前后不足半个世纪时间,便建成了资本主义,走完了西方国家需要两百年时间才走完的途程。
  日本明治维新资产阶级改革的历史表明,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值得人们注意。一个是学西方,明治维新时广泛而深入地摄取吸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物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洋为日用”。一个是大办近代教育,通过教育对吸收来的西方先进经验和科技成果加以消化、运用。而日本所以能够快速度地发展资本主义,建成现代化资产阶级国家,当然决不象美国洋大人赖肖尔及其亚流所胡诌的,是什么“明治政府领导人的杰出作用‘和“明治大帝的奇勋”。其根本原因,在于新兴的近代日本民族亟欲国家独立富强的进取精神,尤其是日本人民渴望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实现社会进步而焕发出来的创造历史的伟大能量和勤奋的实践。正因为这样,我们胜利了的东方无产阶级从来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对日本民族和人民在明治维新变革中取得的成就给予应有的评价。我们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很久以前就曾指出,明治维新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效”[2]。只是这些年由于恶贯满盈的历史罪人和科学罪人“四人帮”肆意干扰和破坏,致使包括明治维新问题在内的世界史研究横遭蹂躏,难乎为继。这伙败类在极左词句的掩盖下,大肆贩卖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不准人们接触和谈论外国的事物,以掩盖他们自己最丑恶的卖国主义和洋奴爬行主义的面目和灵魂。
  现在,“四人帮”已经被推上历史的审判台,我们的科学和思想获得了双解放。英明领袖华主席最近一再号召我们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要研究我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我们必须认真深入地搞好包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问题在内的日本明治维新和近代化史的研究。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育近代化是明治维新改革的根本一环
  明治维新时从一八六八年到一八七七年大约十年内,自上而下地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废除封建武士等级特权、废除贱民称号、建立近代义务兵役制,改革地税、创办国营资本主义企业和奖励私人兴办企业,以及改革历法变太阴历为太阳历等等。这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改革,体现了明治政府的三大政策,即:政治上的“富国强兵”,经济上的“殖产兴业”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上的“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中,文明开化是关键,是基础。
  所谓文明开化,就狭义来说,主要是指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近代化和普及。当时明治政府提出的文教政策有三条方针,即:(一)普及初等教育,以提高一般国民的文化知识水准;(二)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方针,少而精地创办高等教育机关,以培养工业化的指导者一类高科技人材;(三)通过教育特别是技术教育,迅速消化、掌握从欧美先进国家摄取来的科学技术成果。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是出人材的、社会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总工程枢纽。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近代学校教育是资产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而在明治维新社会变革的转折时期,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的新兴的日本统治阶级尤其需要抓好教育改革,为自己造就一大批能够掌握政权建设,经济管理,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各种人才,以及造就整整一支有近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的雇佣劳动者大军,以便更快地实现产业革命、建成资本主义和不断地巩固新的社会制度。因此,不论从哪方面来说,明治维新时抓教育改革,都是整个资产阶级改革的根本一环。
  明治维新时,日本人办教育,抓近代教育改革,很有些特色。首先就是,抓得快、抓得早、气魄大,教育走在各项改革的前头。
  明治维新后新政府诞生不久,一八七○年二月,教育改革问题便提上日程,第一次制定了《大中小学规则》。同年十月,政府设立工部省(工业部),次年便创办直属的研究理工科学的大学“工部寮”(后改为工部大学校),专门为政府培养高级科技专家和干部,为日本近代科学教育之滥觞。次年又设立工学校,开始办技术教育。一八七一年七月,实行“废藩置县”的同时,.政府设立文部省(文教部),专门掌管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一八七三年八月,文部省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的重要法令《学制》,正式开始有纲领,有计划、有措施的教育改革。这比《征兵令》的颁布和军事近代化的军制改革以及起到资本原始积累作用的地税改革等等都要早得多。
  不仅如此,第一个教育法令《学制》完全以近代教育思想为主导,而且内容翔实周密,洋洋大观,从划分全国学区、各级各类学校设置直到海外留学等有关教育改革的规模、教程之类的事宜共分六大篇,都作了详明的规定。明治政府在抓教育改革方面,肯花大力气、下大本钱。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无论就其兴革之频繁、法令规章制度颁发之多,或引进西方经验和制度之几经“择师”等等,其它任何一项改革都无法同教育改革相比拟。仅据粗略统计,从一八七○年二月起到一八九六年二十六年间,明治政府颁发的重要的教育法令规章等近三十次,占同期所颁各项法令规章的大部分。从教育行政管理到大中小学、师范学校和各种专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以至整个近代教育制度的建树,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修改补充。
  尽管明治维新时政府财源拮据,教育事业的经费却是最多。文部省经费在政府各省(部)中为最高。
  明治维新时搞教育改革,在学习西方先进经验方面,起初仿效法国,后又改学美国,最后又学德国。而且,学西方不计成本。教育改革也和政治、经济、军事等其它各项改革一样,在坚持“自力建设方针”下,一面大举引进西方制度,一面不惜重金聘用几百名外籍教师。他们不仅担任教学,还起到“顾问”的作用。后来,随着本国人才的大批生长,外籍专家才相继撤走。
  明治维新时在政府倡导下,还不断派人到海外留学。一时间,赴欧美留学成风。据一八七二年东京府调查,赴海外留学的计有一百二十人。另据当时的《新闻杂志》报道,政府各部门到外国出差、留学的总计三百八十五人,所需费用达三十五万美元。可见,明治维新初办教育时学西方的热情之高。
以小学为基础,大力普及国民教育
  以小学为一切学校教育的基础,抓小学全力以赴,以期迅速普及国民教育,是明治维新时大办近代教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
  近代教育的各级学校,有其不可间断的连续性。“百年树人”,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明治维新时日本人办教育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一八七二年明治政府颁布的《学制》,明确地宣布要从小学抓起,务期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5]的普及初等国民教育方针。同时阐明实施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的目的,即:“学问堪称立身之资本”,“国之所以富强安康,无不缘于世间文明人才艺之巨大发展。而文明之为文明者,实有赖于一般人民之文明”。[6]一句话,就是要用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从少儿时期起就武装国民的头脑,以作为“立身处世”繁荣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这是典型的近代资产阶级国民教育的方向。
  文部省在实施《学制》时,拟定一个教育改革的工作计划,分轻重缓急,依次排列工作程序。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务须于小学校方面笃力从事。”与此有关的第二条则为:“务须迅即兴办师表(范)学校。”[7]兴办师范教育,也是抓小学教育的一个重点项目。
  《学制》一出,号令天下,各地封建时代的“寺子屋”(设在寺院内由僧侣任教的学塾)一概废除,普遍开设西式学堂。且因陋就简,利用一切条件办学。据一八七五年文部省教育年报统计,小学校舍大约百分之四十是利用寺子屋旧舍,百分之三十三利用普通民宅。明治维新时兴办小学,以寻常(普通)小学为主,还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办起各种形式的小学。寻常小学,开始时分上下两等,各为三年。儿童普遍从六岁起入学。当时按《学制》规定,计划在全国设立五万三千七百六十所小学,规模之大,连一九七○年现代日本小学数目还不及这个计划数字的一半。
  明治维新时办小学教育,极端重视少儿的智育发展,着重灌输西方近代文化思想和教给初步科技知识。当时小学的科目较多,内容也颇深。据《学制》规定,下等寻常小学就有十四门课程,其中除语文知识、算数、修身(伦理课)外,还有地理学大意、物理学大意等等。上等寻常小学还要学史学大意、几何学、博物大意、化学大意等等。有的小学还设一两门外语课以及簿记法,天体学知识等等。修身课,以西方民主自由思想为基础,还混以日本精神和儒家道德思想。历史课,除讲授日本史外,还讲授中国史和西方史。在每周学时总数中,语文课和算数、理科,地理、历史等合计占百分之九十三,修身等只占百分之七。这说明,明治维新时大办小学教育,不仅规模庞大,而且注重教育内容和教学水准。这也是当时日本人急于把近代国民教育办好的迫切心情的一种反映。
  明治维新时大办小学教育,还力图实施八年义务教育制。明治政府为此于一八八三年将寻常小学改为初、中、高三等制。初、中两等均为三年,高等二年,计八年。义务教育先从三年制抓起,即初等寻常小学为义务教育。一九○○年,小学改为寻常小学和高等小学两级制,均为四年,寻常小学为四年义务教育。四年义务教育完备后,从一九○七年起寻常小学改为六年,高小为二年,实行六年义务教育。由于政府财力充实,在四年、六年义务教育期间取消学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和条件限制,加之战争的干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止,始终未能实现八年义务教育这一重大课题。
  自明治维新以来大力兴办小学教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近代思想水准的不断提高,小学教育日益普及,就学率不断上升。一八七三年小学就学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八点一,一八七七年达到百分之三十九,一八七九年达到百分之四十一点二。以后更迅速上升,一八九○年达到百分之五十,一八九四年达到百分之六十,一八九九年达到百分之七十,一九○五年达到百分之九十六。一九一九年以后每年达到百分之九十九强。[9]日本自明治维新大办小学教育以来,不足半个世纪就完全实现了国民教育的普及,对加速建成资本主义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力振兴技术教育,造就大批科技力量
  技术教育或综合技术教育,是世界教育史发展到近代时出现的一个新的教育部门,是资产阶级国家近代教育一个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资本主社会里探究近代教育问题时,就把技术教育列为整个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并且从工人教育特别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角度探讨综合技术教育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培养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一代新人的前景作了科学的展望。明治维新时办近代教育,从工部省设工学寮和工学校时算起,实际上抓技术教育比较早。不过,当时由于社会条件限制,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还很低,社会对科学技术还没有那么大的需要,因而不能过早地大力推行。恩格斯有一句名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10]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近代教育中的技术教育,在日本通常称作“实业[11]教育”。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抓技术教育的特点,是不论中小学教育或大专学校教育都贯彻技术教育的方针。日本的实业教育是在明治维新后随着近代产业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展,逐步办起来的。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大大推进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明治政府着手在中小学的普通教育中加强技术教育,在小学和师范学校中因地制宜地添设农业科、商业科、工业科,小学普遍设手工科,在中学设实业科。八十年代中叶,西方国家从法国到瑞士、瑞典,从英国到德国、美国也大力加强技术教育。这对日本产生很大影响。日本从英国皇家技术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和在法国召开的小学教师国际教育会议学习到不少先进经验,用以发展技术教育。当时技术教育风靡于世界,也正是近代社会对技术的要求不断增强的表现。
  日本从甲午战争(一八九四――一八九五)前的产业革命初期起,大力振兴实业教育。由于增强社会物质技术基础。产业革命对科学技术的需要空前增长;日本人从明治维新以来办综合技术教育,适应自己的国情,不仅发展迅速而且有一整套独特的体系和科技教育网,在近代资产阶级国家里是后来居上。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办技术教育,目的很明确.一八九三和九四年文部省当局在振兴实业教育的问题上强调,“尽管我国文明确有进步,然而这种科学知识和技能尚未渗入普通人民中间,教育和劳动截然分开,农业及工业等诸般事业大部分因袭陈规陋习。今天,国家如欲充实未来的实力,就必须努力向国民之子弟施以科学技术与实业一致并适当结合的教育。”这是第一个总的目标。第二个目标则是,使国民掌握近代科学技术,以便在实业、技术、生产和贸易上同地球上的各国展开竞争,这是“同国家富强、国家命运攸关的事情”。再一个目标,也是现实的重要目标,即:“今天学术上已颇为进步,因而拥有足以成为工业的统帅而推进事业的人,但是没有成为他们手足的人。譬如军队虽有将帅却没有担负所谓中士下士那样下级士官职务的人。我们的宗旨,首先便是造就这样的人。”[12]也就是说,要大力培养中下级科技骨干力量。这里所说能够成为“工业的统帅”一级的高级科技人才,是指明治初年工部省创办的理工高等教育机关培养出来的。仅据一八七九――一八八五年统计,工部大学校及东京大学理学部工学科的毕业生总计四百一十八人。[13]他们是分别掌握土木、机械、电信、建筑、采矿、化学、冶金、造船等八种专业的科技专门人才,在日本产业革命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起了科技领导骨干的作用。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近代的综合技术教育是初等、中等和高等三级配套的,因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实业教育网。初等则为小学的手工科、实业科和实业补习学校、乙种实业学校等。中等则为师范学校、普通中学的实业科目(工、农、商)、实科中学和甲种实业学校等。在一八九九年实业学校取消甲乙种划分后,更加充实。高等实业学校则为专门实业学校,实际上如同专科大学一般。日本近代的综合技术教育重点在中等的实业学校。以分科而论,大体有工科、农科、商科、商船科、水产科和职业学校等几种中等实业学校。实业补习学校则以农科为重点。在办实业教育中,明治政府曾纠正过前期偏重实业课而忽视一般文化课的倾向。从实业教育的内容来看,也是比较充实的。比如,实业教育刚刚大力振兴那一年,文部省发布的《规程》便有如下的规定:
  实业补习学校可酌情选定下列有关科目:一、工业地方,为图画、模型、几何、物理、化学、重学(力学或机械力学)、工艺设计、手工之类。二、商业地方,为商业书信、商业、算术、商品、商业地理、簿记、有关商业的习惯及法令概要、商业经济、外国语之类。三,农业地方,农业大意或耕耘、除害虫、土壤,排水、灌溉、农具、植树、饲养家古、养蚕,林业、农业帐簿、土地丈量之类。此外,还可酌情设水产、机织,刺绣及其他科目或职业所需的科目。而中等技术教育的实业学校,一般课程较深,且越办越高级。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实业学校的分科更加专业化。农业学校,分农科、林科、养蚕科、园艺科,农业土木科、兽医畜产科。工业学校分机械科、飞机制造科、造船科,电气科、电气通信科、工业化学科、纺织科、染色科,建筑科、土木科、采矿科、冶金科,金属工业科、木材工艺科、金属工艺科。商业学校则为商业科。水产学校分捕捞科、生产加工科、养殖科。拓殖(垦荒)学校分农业拓殖科,商业拓殖科。
  从课程设置来看,明治维新不久刚兴办综合技术教育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农业学校就设有修身,代数,几何、三角函数、图画、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学、农用化学、农用工业学、耕种、养育、农业经济、农业簿记,农事法规。各地还可酌情设园艺、林业、养蚕、制茶等科目。商业学校第二种课程,有修身、国语、汉文、习字、算术、代数、簿记、商业通信、商业地理、图画、商品、商业经济、商业史、商事法规、商业实习、英语。各地还可酌情设银行、汇兑,运输、保险等科目。至于工业学校的课程内容更要深一些,无须赘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实业补习学校和实业学校空前增多。到一九二五年时,实业补习学校网已在全国市镇村大体上建成,实业学校也进一步充实。仅以实业补习学校学生人数而言,一九一四年男女生合计四十五万人,一九一八年陡增为八十万人,一九二二年则超过一百万人,一九三三年达到一百四十万人,以后更不断增多,培养了大批中下级科技人材。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教育费用的劳动力,因为生产它(通过教育)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它也就具有较高的价值。它的劳动也就会是一种比社会平均劳动较高级、较复杂的劳动。这样的劳动力越多,劳动生产率也会提高得快,从而社会生产力也越发达。尽管它为资本增殖剩余价值,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明治维新以来大力综合技术教育的历史意义就在于此。
  从明治维新以来,由于大抓小学教育,日本近代的初等国民教育在一八九七年前后大体上确立了基础。自一八九八年起在继续充实普及初等国民教育的同时,重点逐渐转为努力改进中等和高等教育,并开始建立和发展现代科研事业。
  日本从明治维新近代教育改革伊始,中等教育就与西方不同,不搞贵族学校那一套,且当作一种“高级国民教育”来办。初期,中等教育的方针,是就业和升学兼顾,后来逐步确定以升学为主。从颁发《学制》以来,中学在学制长短,课程设置繁简等方面也不断改革。教育改革之初,中学学制不一,短则二年,长则六年,还有二年半、三年、四年、五年不等。科目纷纭庞杂,甚至有以汉文一种科目而列为中学的。经过整顿之后,一八八一年改过去的三三制为四二制,初等中学(四年)和高等中学(二年)分开;一八八六年中学又改为寻常中学(五年)和高等中学(二年)。实行七年制。从此,高等中学只有官立,全国五区,每区一所。有第一至第五计五所高等中学。一八九四年高等中学改称“高等学校”。五个“高校”设法、医、工、文、理、农、商等专业,俨然高等教育的专门学校,成为大学的预备学校。这是中等教育的重点学校。这五所“高校”,如“一高”专为东京帝国大学的预备学校。五所“高校”向大学输送了许多优秀的后备力量。
  因为中学教育以升学为主,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都比较高。比如,一八八六年政府对寻常中学的学科及其程度作了严格的规定。除伦理、国语及汉文外,还有第一外语(通常为英语)和第二外语(通常为德语或法语),以及农业、地理、历史、数学、博物、物理、化学等科目。在教学程度的要求方面,以数学为例,分为算数和代数(比例及利息计算、各项计算法则、释义、整数、四则、分数、一次方程式、开平方、立方、指数、根数、二次方程式、准二次方程式、比例等差级数、等比级数、调和级数、排列组合二项定理、对数);几何(定义、定理、直线、线段、圆积、平面、立体角、棱锥、棱柱、球、圆锥、圆柱);三角函数(角度、三角函数对数表用法、三角形边等等的解法、球面三角)。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日本中学课程设置程度之深,对充实和发展大专学校的高等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明治维新时建立的大学教育,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有了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一九一八年颁发《大学令》以后,大专学校不断发展,帝国大学增为五所,为大学教育的重点。一九一八年以前各种大专学校总计一百一十八所,到一九二六年末增为二百五十八所,十八年间增加一百四十所。在办好大学的基础上,从一九一四年起以创办传染病研究所为开端,逐年兴办各种科学研究所并不断发展。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共设立科学研究所二十九个。到三十年代,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进和充实,教育和科学技术研究事业终于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和完备的制度。
  由于教育和科学技术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从明治维新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止,日本已经赶超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日益掌握进步的科学技术。本来日本在德川封建幕府末期还几乎谈不上什么近代科学技术。日本原有的科学只有一门算(数)学还比较发达,再就是从荷兰传来的医术和医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只此而已。至于近代的物理化学、理工技术科学等等,在明治维新前夕还只是处在介绍西方基础知识的启蒙阶段。但是,经过明治维新以来大力输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通过教育这一传授手段加以消化、吸收,日本近代的理、工、化、医、农等各种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迅速地提高,并有一些独创性。而应用于生产的实用科学技术,尤以军事工业为首的各产业部门为显著。比如,二十世纪初造船工业、纺织工业和海上交通运输业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继一八九八年日本私营造船厂建造出接近国际水平的“常陆丸”之后,一九○五年又建造出世界第一的战舰“萨摩”。纺织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便出现第一个世界先进水平的万锭纺纱成套设备。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不仅能研制若干种秘密武器和建造世界最大的战舰“大和号”等舰艇,并且一度开展秘密研制原子弹的活动。[14]
  由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大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促使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据统计,从明治初年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止,日本国民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百分之四、五,比同期任何一个国家都快[15]。国民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年份达到百分之二十三点三,工业增长率最高的年份达到百分之二十点八[16]。必须指出,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民经济长期高速度增长的根本因素在于日本资本主义对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残酷剥削压榨,资本主义靠战争起家和发展。但是,还须看到,决定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是资本积累的规模和速度,而资本积累的增长又基本上取决于剩余价值剥削率的增长。如果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不提高,在劳动生产率低水平的情况下,再残酷的剥削也不能使资本积累有很大很快的增长。因此,在分析日本国民经济增长高速度问题时,即使对战前日本军国主义时代也不能忽视科学技术这一重要因素。
日本近代教育的痈疽
  自从明治维新的近代教育改革以来,在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确立的过程中,产生了军国主义教育这一世界近现代教育史上罕见的痈疽。日本军国主义教育,产生于明治维新这一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的不彻底性,尤其是明治维新后建立的近代天皇制政权的反动性。
  不过,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并非作为明治维新时近代教育改革的天然伴侣而与之俱来的。相反地,它却是在同教育的近代化改革作激烈的斗争中,由近代天皇制政权为维护反动统治而强加于日本近代教育的。近代天皇制政权,为了“富国强兵”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发展资本主义有其利害一致的方面,因而能主持明治维新的改革。然而,从它作为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反动阶级基础来说,它的切身利益又不愿资产阶级改革走得太远以致引起真正社会革命的地步。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它力图将近代教育纳入以宣扬忠君爱国和儒家伦理及日本神道主义为灵魂的封建的道德教育轨道。
  经过明治初年以来近代民主思想和封建伦理思想两大思潮的激烈斗争之后,一八九○年以明治天皇名义颁发所谓《教育敕语》,确定以儒家思想道德为中心的国粹主义教育方针,从此日本军国主义教育便正式确立。后来随着日本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军国主义教育连同整个军国主义体制进一步发展,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止,对日本教育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和束缚作用。
  但是,教育并不是单纯的上层建筑的事物,日本军国主义教育所能渗入的只是教育中属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部分,如教育政策、教育思想、教育行政管理和属于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一类的教学内容。至于对那些属于物质经济基础方面的如教育教学设备和科学技术知识等教学内容的影响则不那么强烈。特别是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广大人民的反抗和抵制,使军国主义教育不断受到打击。加之,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对内加强军事警察统治和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极力攫取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因此,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始终未能取代和消灭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教育。这就是战前日本军国主义时代近现代教育仍能有所发展、前进的原因所在。而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惨败,日本军国主义教育也终于被摧毁。
*  *  *  *
  教育和其它各项事业一样,有其发展的历史连续性。在战前教育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战后日本教育又有了空前的大发展。战前迟迟不能解决八年义务教育的课题,战后已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战前只有初等教育大普及,战后中等教育也大普及。还在七十年代初期。小学就学率和中学入学率同为百分之九十九点八。高中的入学率也达到百分之八十二点一。战前日本全国大专学校学生为数不过几十万,战后七十年代初就达到一百四十六万人。同期,大学的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二十四点二,接近明治维新后不久刚普及初等教育时的小学就学率水平。科研事业的发展更远非战前可比。现在不仅国家的专门研究机构办科研、大学办科研,而且大企业也在大力办科研。整个科研事业的水平很高,许多尖端部门已赶上并超过欧美先进的水平。日本科学技术水平之高,在战后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度增长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据日本“世界经济情报服务中心”统计,一九五一二―一九七○年日本生产增长部分中科技起作用的占百分之五十五至六十三。事实表明,明治维新时学西方大办教育来摄取和消化西方先进科技文化成果,至今仍是现代日本坚持的一个重要历史传统。无怪今天一位日本学者感慨无量地说:“不管怎么说,形成日本的根基的是教育,明治维新时期就是如此.”[17]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九卷中文版,第348页.
  [2]《毛泽东选集》合订一卷本,第1359页。
  [3]《全国科学大会文件》人民出版社1978年4月版,第9页.
  [4]同上,第20页。
  [5]《国史资料》东京富山房1930年11月版,第655页.
  [6]小西四郎:《日本全史》(第八卷近代1)东京大学出版会1962年7月版,第274―275页。
  [7]《日本历史》(近代2)东京岩波书店1962年版,第261页。
  [8]多贺秋五郎:《近代学校的历史》东京中央大学消费生活协同组合出版局1960年1月版,第13页.
  [9]同上,第57页.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505页。
  [11]日本所称“实业”,指工、农、商、水产等生产事业。
  [12]玉城肇:《日本教育发展史》东京三一书房1956年10月版,第49―50页。
  [13]石冢裕道:《日本资本主义成立研究》东京吉川弘文馆1973年10月版,第170―171页。
  [14]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一卷本)东京原书房1975年6月版,第922页。
  武谷三男:《战争和科学》东京理论社1953年1月版,第18页。
  [15]《新版日本经济读本》东京东洋经济新报社编1960年5月版,第54页。
  [16]《日本经济年报》1958年第一集,第36、37页。
  [17]1978年2月出版的日本《新国策》旬刊。(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量跌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