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购物已签收 签收人是草签写银行卡本人,还是写购买者

银行卡地下买卖利益链:去农村收卡 用卡包打幌子
作者:宁广靖
  “最近管得严了,开卡没以前容易了。”干了3年地下买卖的肖伟说,自从去年底牵头开展联合整治卡网上非法买卖专项行动以来,他的“生意”就不好做了。据他说,目前银行卡市场需求变化不大,主要是“货源”窄了。以前,肖伟有时候一单就能卖出数张卡,一张卡他能从中赚取200元到300元,而现在,就算有人“要货”,他也没有“库存”了。肖伟预计,这种状态至少还得持续一段时间,因为央行对银行卡网上非法买卖的整治行动时间是从去年12月份到今年7月份,他觉得,就算“风头”过了,“市场”也得缓一缓才能起来。
  去农村收卡
  这些银行卡贩子主要倒腾的是借记卡。通常,他们获取银行卡有两个渠道:一是以每张100元至200元左右的价格从各种渠道收购银行卡,二是批量购买遗失或被盗的个人信息和身份证件,前往银行办理银行卡。“现在各家银行都在推行芯片卡,磁条卡正在被淘汰,有人嫌去银行注销麻烦,所以干脆卖了。反正借记卡也不用担心被透支。很多卡都是从农村收来的,以前监管不严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去农民工聚集的地方,找他们借身份证到银行开户办卡,每次给几十块钱。很多农民工风险意识不强,为了赚钱他们也愿意。”肖伟说。
  在整治行动之前,有些银行还可以代办银行卡,一些不发达地区要求不严的银行甚至留个身份证复印件就能办卡。不少拿着身份证复印件的卡贩子们都有“内部关系”。肖伟告诉记者,为维持与银行内部人士的“友谊”,他们会送些礼物或帮忙办些事情,有的时候可能会直接塞点钱。不过,现在央行正在整治银行卡网上非法买卖,很多银行必须本人才能办理银行卡。在整个环境趋严的情况下,银行里的那些“关系”也都不太敢用了。一家股份制银行信贷部员工告诉新金融记者,以前确实有员工参与银行卡倒卖,但现在很少了。因为一旦造假被发现,银行员工会被辞退,还可能会惹上官司。所以对他们来说,盗用客户信息倒卖银行卡的成本太高,还不如做资金掮客获利来得实在。
  由于整治行动风头正劲,所以不少卡贩子手头“货源”停摆。记者找到了三家“办理银行卡”的公司,其中一家表示只有建行的卡,其他银行暂时无货。而其他两家公司也是只有个别银行的卡,而之前所有银行的卡都可办理。
  用“卡包”打幌子
  收回、代办银行卡只是第一步,之后,卡贩子就要开始营销。通常,网络营销是他们的主要营销方式。记者在百度输入“收购银行卡”关键词,可以搜到大量销售银行卡包的信息,点开之后,则是贩卖各种银行卡的网站。因为受约束,这些卡贩子都挂着销售其他商品的名义悄悄从事银行卡的交易,所以想直接在网上搜索到银行卡买卖的店并不容易。
  记者点开一家网站看到,首页有各家银行的银行卡样展示,而且网站只有一级界面,所有的链接都是QQ联络方式。这家网站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代办开卡难,办理银行卡的价格也随之升高。以前代办开卡容易的时候,一张卡的售价在400元至600元,现在涨到700元至900元。就他所在的公司而言,售价900元的卡被称为“网银套装”,包括银行卡、身份证、手机卡、网上银行和开卡资料,3张以上,可以800元一套卖出。如果是不带网银的普通卡,700元一张,但功能只有存、取款和转账。如果需要带身份证的,需要再加100元。要的话先打定金,货到付余款。
  购买别人的银行卡使用,基本上都是有些不合法规的“特殊需求”。据肖伟介绍,在他的“客户”中,有不少开网店的年轻人,他们用买来的银行卡进行交易,提高网店的信誉度;有些人则是因为在进行商业贿赂或送礼时,不愿以真实身份办理银行卡;有的企业“客户”收购银行卡,用以虚开股票账户,通过转移存款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诈骗分子用以洗钱,比如诈骗后,负责收款的银行卡都是买来的,骗来的钱打到卡上再转走。
  重拳出击
  目前,银行卡地下销售已经形成产业链。根据《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银行卡及其账户只限经发卡银行批准的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转借。事实上,银行在开卡过程中通常都会将禁止出借或转卖的条款写进合约,并约定因此产生的所有损失都由持卡人承担。持卡人将卡出借或转卖他人使用,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仍存在于持卡人和银行之间,仍需由持卡人向银行还款。持卡人除了要承担还款责任之外,还会有不良信用记录。央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国银行卡属于实名制,卡内存储了很多个人信息,如果贪图小便宜出售自己名下的银行卡,有可能被收卡人用来从事非法活动,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现在,这样的违法行为正在遭到重拳打击。联合五部门开展了整治银行卡网上非法买卖专项行动。央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将查处一批非法买卖银行卡犯罪案件,有力震慑犯罪分子;规范银行卡申领程序,强化银行卡账户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非法买卖银行卡行为性质和后果的认识,实现清理不良信息、严厉打击犯罪、规范发卡行为、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目标。
  新金融记者 宁广靖
(责任编辑:HN666)
04/24 06:0005/11 03:2305/10 10:2505/10 03:2905/09 09:2705/09 00:2605/08 05:2305/07 11:34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晨报报道的手机木马, 我情况类似损失2万3” 受害人银行卡被盗刷网购金条和苹果手机,收货地址是广东的一处宾馆
 来源:都市晨报 
来源:都市晨报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晨报热线消息(记者王漱玉)“晨报报道的手机接到木马病毒短信回复后银行卡的钱被网上消费的事,我上个月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损失了23000元。”昨日上午,市民张先生打进晨报热线讲述自己被骗经历。市民:卡被盗刷,网购消费14笔“我卡里的钱是在11月23日、24日两天被盗取的,在京东、易购等各大网购平台上消费,共14笔,钱都用完了,我还不知道。”张先生说,他的农行借记卡是办了短信通知的,但这14笔消费扣款均未发送短信提醒,“直到其间有一个打进卡100元的短信,我收到了,发现余额才400多元,和原来卡里的余额相差太大,我去银行查账,才发现钱被盗刷了。”据张先生介绍,这张农行借记卡是他妻子办理的,一直放在家里,也没有开通网银和手机银行。“卡号很多人都知道,因为我妻子是做装潢生意的,卡号经常用手机发送短信到客户那里,用来接收客户打来的款项,只往里进款,没有出过钱,在手机上没有使用过密码。”张先生说。因为是11月24日的事情,报过警、找过银行后,他妻子的手机就刷机了,当初是不是收到过木马病毒短信,他也记不确切了,但张先生怀疑,要么就是手机中了木马病毒,要么就是有人克隆了他妻子的手机卡。“后来我查到,银行发送的扣款短信通知,全都发到了一个广西的手机号码上。”张先生说,“网银在线以及网购的14次扣款,查询到有一个收货地址,这个收货地址是在广东的一个宾馆,网购的是两根重10克的金条和一部苹果5s手机。”张先生说,收货人有明确的地址、手机号码,即使是用虚假身份开的房间,也应该通过宾馆的监控,能够查到这个骗子的。张先生觉得,扣款的短信通知没有发到银行卡绑定的手机上,让他错失了止损的时间,骗子在两天时间内很从容地进行消费,还网购奢侈品进货上门。派出所:已立案侦查,上报刑警队张先生说,他当时是向丰财派出所报的案,直到现在,案子进展到哪一步了,一点消息也没有,张先生心情忐忑,不知道损失的钱还有没有追回来的可能。昨日下午,记者联系上当时接警的民警,他称张先生的事情已经立案侦查,按照要求,他把所有的相关材料都上报到了刑警队。“办案并不是在我们派出所,我们没这个能力,所以无法知道案件进展情况。”这位民警说,但他听到有收货地址这一情况时,他说这个是新情况,受害人应该马上向警方反映。张先生得知后,已向丰财派出所将这一线索告知警方。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消费最新200条&&&&第26条 - 第1条&&&共1页&&&&
[05月25日07:49]
[05月22日07:58]
[05月21日08:02]
[05月20日07:57]
[05月07日08:38]
[04月30日08:19]
[04月28日07:56]
[04月02日08:11]
[03月31日08:04]
[03月24日07:48]
[03月19日00:42]
[03月12日08:03]
[03月12日07:54]
[03月11日07:55]
[03月10日07:50]
[03月10日07:49]
[03月10日07:41]
[03月09日07:48]
[03月09日07:45]
[03月06日08:01]
[02月28日07:38]
[02月28日07:37]
[02月27日07:56]
[02月27日07:44]
[02月15日08:00]
[02月15日07:19]
沪指深指沪深300
人民币存贷利率|各国央行利率
1年以内(含1年)
1至5年(含5年)
保险产品查询
公司名称:
保险类别:
&&关键字:
24小时热新闻|一周热点新闻榜12345678910您好, []|
 |  | 
您的位置: &
热门产品推荐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已签收 签收人是草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