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绿色2015新材料料创办集家科技产业发展公司优秀例案

当前位置:
>专项规划 > 新闻详情
晋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
时间:& &&字体显示:
&&&阅读:885 次
  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快速发展,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后金融危机时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成为世界发展大趋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则是最显著的特点。
&&& 推动我市经济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发展的轨道,必须将重点转向储备战略决策、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产业化这四个方面决定着未来发展的因素上来。必须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方式与驱动力的变化的新趋势,编制《晋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年)》,作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群,形成带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增长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高新技术产业一般指以下八大领域:①医药制造业;②航空航天器制造业;③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④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⑤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⑥信息化学品制造业;⑦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⑧非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这八大高新技术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制约着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指以关键核心技术为支撑,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和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开发利用。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结合我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规划以及我市的自身条件,确定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集中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量、生物与新医药、现代海洋、现代服务、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八个领域,并围绕这八个领域制定发展规划。
编制《晋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年)》主要依据包括:《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福建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和《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30年)》。
&&& 我市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意识地引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培育科技型企业172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7家(2008年新认定办法出台后认定51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4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星火行业技术创新中心12家、泉州行业技术开发中心24家、泉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国家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2家、国家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3家、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福建省知识产权试点企业3家、泉州市知识产权试点企业6家。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84.52亿元。
1.发展基础与优势
第一、“一区九园”支撑形成各具特色的乡镇产业体系
长期以来,我市传统产业集群的区域布局已经相对成熟,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可结合现有的空间规模展开,具体分布如下:纺织服装业主要集群区为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金井镇、新塘街道;鞋类制造业主要集群区为陈埭镇、池店镇、内坑镇;陶瓷建材业主要集群区为磁灶镇、内坑镇、永和镇;食品加工业主要集群区为罗山街道、晋江经济开发区;玩具文具业主要集群区为安海镇、泉州安平管理处;制伞行业主要集群区为东石镇、英林镇。
&&& 晋江经济开发区以留学人员创业园服务中心、晋江市博士后工作站为依托,以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以及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发展方向,按照“工业主导、错位经营、差异发展、功能配套的发展定位,打造“一园一品”的特色专业园区,形成占98.93平方公里的“一区九园”发展格局。包括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五里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安东园,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的东石园,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英林园,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新塘园;规划面积17.5平方公里,以纺织机械、制鞋机械、建材机械等民生产业装备为基础,兼有科技研发、商贸办公和生活居住的综合性的福建装备制造业(晋江)重点基地安海内坑园;规划面积25.8平方公里,按照“五高”原则,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与晋江传统产业配套以及争取引进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大力发展物流、研发等配套服务产业,构建综合性生态型的福建装备制造业(晋江)重点基地金井深沪园;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以包装印刷生产为核心,产品交易为主线,物流配送为基础,设计、科研、人才培养、产品检验、机械制造为支撑的包装印刷产业(晋江)基地;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作为中小企业的创业发展理想平台的深沪中小企业创业园。2010年引进54个总投资39.6亿元工业项目,现有产业体系与开发区布局如图1所示:
图1:产业体系与开发区布局概况
第二、拥有配置海外资源的能力
&&& 我市2009年末,常住人口161.20万,其中城镇人口80.92万,农村人口80.28万,城镇化率50.2%。2009年末,户籍人口105.69万,其中农业人口69.1万,非农业人口36.59万,祖籍我市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110多万人、祖籍我市的台湾同胞1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为最多。
&&& 海外资源优势可为我市吸收高新技术产业所需大额资金、吸引风险投资、吸引先进海外管理手段与人才、引进高新技术最新成果、快速开拓世界各地市场、加速信息流通等方面提供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我市应把握整合配置海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形成科技人员相对比较优势
  我市不管在泉州市范围内,还是与全省其他各区市相比,都表现出强劲的科技人员优势。2009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从业人员人数66656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8384人,从事R&D人员数有4117人,超过了莆田、三明、南平、龙岩、宁德市和我省高新技术产业较发达的福清市。我市通过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经吸引近90名著名高校博士进站从事针对我市科技经济社会问题研究,并带动所在高校更多人才和资源为我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表明我市在科技人员数量上是有一定的优势的,有利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第四、R&D投入比例较高,形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潜在优势
&&& 我市的经济总量2010年在我国“百强县市”中排第七,在我省“十强县市”稳居第一,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着我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08年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10.79106亿元,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为10.23028亿元,R&D经费支出为5.2305亿元,占泉州市一半以上的经费。2010年全市R&D投入为2.36%,大大高于福建省的1.16%和全国平均1.75%水平。
第五、不断完善的宏观政策指导
&&& 2007年我省《关于进一步加快福建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重点从“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大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和吸引科技人员投身于高新技术产业”四个部分详细规定扶持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
从2007年《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晋江的决定》及《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晋江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到2009年《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晋江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动员和组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实施意见》和《晋江市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方案》,到2011年《晋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诸多政策规定都在积极引导行业、区域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而提高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凝聚和培育创新人才,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第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形成成功的发展经验
&&& 目前,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良好,形成良好的发展共识和氛围,取得了成功的发展经验。一是以留学人员创业园服务中心、晋江市博士后工作站为依托,引进、吸收和转化一批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高新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泉州寰球鞋服有限公司在引进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的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加以完善,生产出的“纳米抗菌功能运动鞋”、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实施的“环保型高档针织弹力布”项目、晋江市盛达机器有限公司联合福州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和华侨大学实施“石材加工数字化装备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等。二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注重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嫁接,大力开发有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技术附加值,大幅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如晋江优兰发纸业有限公司“造纸生产过程信息集成制造系统应用研究”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紧密结合,建立造纸过程的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完成造纸生产过程控制管理一体化,这种信息集成制造系统代表了当今国际和国内控制系统设计的最高水平。三是传统产业需求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鞋服、建陶业提升形成对新材料和新能源开发的引进,促进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食品业的环保型添加剂和新包装材料领域创新涌动,纺织功能性面料领域得到迅速发展。如福建七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轻薄超保暖保温棉”、“无纺保温棉茄克”作为高级休闲茄克、风衣的新型填充物;晋江市百宏经编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开发高档弹性花边面料。
2.问题与挑战
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落后经济发展水平
  虽然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位列泉州市第一,但增长率放缓,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长率位列泉州市的11个市(县)、区中倒数第4,表明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正在显现。同时与全国部分重点城市相比,差距甚远,近年来,我市在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专业技术人员数、专利授权数等指标与国内县域经济第一梯队的江阴、张家港、昆山、常熟四县市相比均为最低,这与晋江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有待提高
  纺织服装、制鞋、陶瓷石材、食品饮料、晴雨伞、轻工造纸是我市工业的六大传统产业。其规模以上企业数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以及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都超过70%。而“十一五”规划中列为新兴产业的装备制造业等四个行业的企业数和产值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和产值都不到10%。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结构低端化明显,传统产业产值占全市经济总量大部分,面临高新技术产业自身发展与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发展两重大任务。
  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产品主要集中在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电子信息、能源与节能环保等领域,高新技术制造业产品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例较高,而高新技术服务业占比低。从《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涉及的11个大领域看,我市高新技术领域分布仍较单一、薄弱。
&&& 因此规划我市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七个领域。
第三、高新技术企业总体规模偏小
&&& 我市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目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稳步增长,但高新技术企业总体规模依然偏小。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上,我市远超福清,但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上,却大大落后于福清,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上,我市约为福清三分之一。表明我市产业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面临较为严峻的改造升级任务,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率看,我市超过40%,增速很快,大大超过福清市的水平,既表明我市起点低,也反映出我市良好的势头和巨大潜力。  
第四、高新技术产业产出能力不足&
&&& 我市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R&D经费支出方面与同水平的福清市相比差别不大,但在新产品产值上却大大落后于福清市。表明在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产出能力、水平上还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 综上所述,尽管我市经济发展成绩斐然,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一方面,总体上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缺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产业共性技术,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同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趋突出。另一方面,由于支撑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要素、模式与以往不同,而家族企业家族经营的模式、路径依赖和经验主义主导会成为摆脱原有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大障碍,固有要素与新经济发展方式不匹配强化了这种障碍,同时其它心理因素也会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此思维模式转变与创新将是我市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重大挑战。
  我市经济发展既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又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挑战。现有产业持续升级发展,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任务。
1.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世界各国尤其是主要大国都在对自身经济发展进行战略筹划,纷纷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加大投入,着力推进,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我市要抓住机遇,加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第一,发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要坚持系统谋划、节能优先、创新替代、循环利用、绿色低碳、安全持续,加强对我市能源资源问题的研究,制定可持续发展路线图,在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利用上有所作为。
  第二,发展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要重视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可再生循环性、制备使用全过程的节能减排特性,加快推进材料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器件和系统技术。要促进我市制造业结构升级和战略调整,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推进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实现制造系统智能运行,形成先进材料和绿色、智能、网络制造和服务体系,保障先进材料和先进装备有效供给和高效清洁循环利用,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第三,关注和应用信息网络技术。要抓住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机遇,创新信息产业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智能化,关注并极力推广互联网技术,加快发展物联网技术,重视网络计算和信息存储技术应用,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研发和建设新一代互联网,促进信息共享,保障信息安全。
  第四,发展健康技术,构建世界先进水平的食品安全、健康营养生活方式的科技保障系统,全面实施食品安全工程、国民健康工程,构建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规模化医药研发产业链,提高生物医药产业水平。
  第五,发展包含创意、网络支撑、物流、金融、电子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支撑技术,以工业设计为突破口,以创意园建设为载体,壮大现代服务业。
2.高新技术
&&& 2010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未来以培育飞机修造、光电能源、装备制造、包装印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因此可围绕航空零部件修造业、光电能源业、新型材料业、装备制造业、包装印刷业、新能源等领域着重培育,并重点打造一到两个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产业领域。为此,必须开展与上述产业相关的高新技术研究,促进产业化。
3.传统产业升级技术
  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纺织服装、鞋类、陶瓷石材、纸制品、食品(含饮料)加工制伞、化纤、建材、电子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多数已成为全国著名生产基地。近年来,上述产业集群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这些产业集群及其企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条件和产业升级需要,以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启动传统产业技术提升工程,加强产学研合作成立研发机构,健全中介服务和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传统技术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提升。
&&&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和省委省政府“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建设科技强市和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加快人才培育和引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为基础;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营造科技进步环境、融入福建省区域创新体系为重点,全面提升我市科技综合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以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契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优化提升产业结构。
1.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与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相结合
&&& 积极关注、跟踪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最有优势领域集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引领未来产业高级化发展方向;以科技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增量突破和存量提升,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
2.传统产业高新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并举
&&& 以不断夯实的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载体,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新型工业化为手段,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技术提升相结合,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品牌化、自主化,为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做贡献。
  到2015年,通过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取得显著成效;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推广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发展几个重点行业;引进一批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使经济开发区成为我市科技的创新基地、示范辐射基地;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进程,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具体目标如下:
&&& 1.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R&D)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以上,创建创新型城市;
&&& 2.引进100名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经纪人;培养、吸引1000名创新创业人才;实现1000名第一代和第二代企业家转化成能够驾驭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型企业家;
&&& 3.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2%以上;
&&& 4.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自主知识产权能力显著提高。
发展方向及重点
&&& 加快建设新材料园区和基地,推动新材料支撑的核心部件、器件以及装备的技术创新,向下游延伸材料产业链,提升新材料的价值。重点包括:
&&& 以现有的传统产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产学研结合为基础,重点构建光电子晶体材料、LED产品、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光电能源产业示范区;做大做强新型纺织面料、制鞋材料、建筑材料;发展为飞机修造、机械装备、电子电工、印刷包装等行业配套的高性能工程塑料、特种合金材料及相应配套的材料产业。
&&& 光电材料:对接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技术和台湾光电产业转移,发展光伏电池材料、锂电池材料、储氢材料产业,开发太阳能级多晶硅提纯、晶体制备、硅片加工、电池组件、光伏发电配套产品,完善光电能源产业链。
&&& LED原材料及芯片:培育偏振片、聚光片、扩散片、光学薄膜、绝缘成型件、SMT贴片、柔性电路板和导电玻璃等产业领域;发展LED衬底、外延片和芯片等产业,主导接受增强“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的辐射带动。
  纳米材料及其改性技术:发展纳米技术,促进纳米技术在橡塑、合成纤维、磁性材料、催化剂、涂料(油漆)、印染、陶瓷等产品中的应用。
&&&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世界各国都把未来能源战略瞄准了新能源,新能源产业正彰显出强劲的竞争实力。坚持以节能优先、创新替代、循环利用、绿色低碳、安全持续,作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我市的近海优势,加快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安全、清洁替代能源,形成可持续的能源资源体系,切实保障对市内各行业发展的能源资源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使我市的能源资源产业率先在区域内具有研发和竞争优势。
  (1)发展风能产业&
  在我市近海地区进行测风和风资源评估,并籍此规划建设 1-2个海上风力发电场,借助其它地区风电零部件生产基础,重点发展风电叶片、塔架、法兰、发电机等项目,配合2010年度福建省重点发展项目,着力培育1~2 家竞争力较强的风电骨干企业,进行风机整机的研制与总装制造。
  (2)发展太阳能产业
  积极开发推广太阳能热利用、采暖、空调等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在光伏发电效应方面,依托金保利科技等龙头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重点发展太阳能薄膜电池,逐渐向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逐步形成和完善太阳能晶体硅电池和太阳能光伏组件产品的生产能力;积极促进发展华泰集团已有陶瓷太阳能板产业发展基础,成为全国主要的低碳能源型、功能型的复合陶瓷太阳板生产基地和城市建筑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城区主干道两侧架设太阳能风光互补路灯照明及信号灯控制系统的绿色能源利用示范大道;建设适度规模的并网光伏电站、与建筑物结合的小型光伏发电系统,筹划建设 1-2 个太阳能并网发电示范项目;逐步规划我市生态建市的未来发展目标。
  (3)光电能源产业
  推动金保利太阳能电池、冠科电子、晶蓝光电投建或达产,吸引一批台湾光电、新型材料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吸引大陆创业企业进入,拓展并完善光电能源产业链,打造光电能源产业示范区。
(3)发展生物质能产业
&&& “十二五”期间积极发展以创冠环保垃圾发电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嘉博鲁奇油脂生物柴油等为基础的环保综合和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生物质压缩技术,应用固体农林废弃物生产压块燃料。
&&& 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是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产业发展高度依赖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发展,技术创新活跃程度超过其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结合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材料产业的发展,把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器件和系统技术,作为当前工作的重心。
  (1)液晶面板产业及相关产业链的主要器件产业
&&& 液晶面板产业的上游元器件:玻璃基片、液晶、彩色滤光片、偏光片、背光组膜等;中游:面板模组件;下游:视听产品、通讯产品、计算机等。其关键技术瓶颈在于液晶面板是不可取代的关键性核心显示部件,其成本占到整机成本的40%。
&&& 我市可率先与比邻我省的台湾进行产业对接。创造条件吸引台湾面板生产及技术转移,推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依托其控股的冠捷集团建设产业链延伸配套项目,填补LCD显示产业链上游核心技术和产业的空缺;积极推进OLED、PLED等新型显示产业项目落地。以晶蓝光电企业为基础加快我市在芯片等主要配件产业的建设。同时,贯彻《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支持海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促进“海峡两岸信息产业合作试验区”和“闽台信息产业合作交流促进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我市企业协会及园区与台湾商协会对接合作,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并组织企业赴台参展。
  (2)智能电子控制系统产业
&&& 智能电子控制系统包括汽车智能电子系统、电子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公交电子站牌及智能调度管理系统应用等,支持传感网络等技术的开发应用。
&&& (3)国家重大专项技术
&&& 密切结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其他科技计划的实施,加强关键技术产业化,包括启动“三网融合”试点示范,积极推进城乡宽带网络(含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宽带业务应用,加快IPV6应用部署和下一代互联网网络新型构架及相关技术研发,加强物联网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 现代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继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其内涵是以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为基本前提,以“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制度变革为保障,以市场驱动为基本动力,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实现农业技术的全面升级、农业结构的现代转型和农业制度的现代变迁,使农业成为现代产业部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农村社会繁荣稳定的产业基础。
&&& (1)现代工业武装农业
&&& 我市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用现代工业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经营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业人员素质,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生产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体系;建立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对市场应变能力强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农村工业体系;建设与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相适应的外向型农业,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环境生态化。发展目标要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相关生物产业并重为主要内容;充分考虑和实现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安全,实现农产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构建新型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建成农业高值转化的产业体系;形成生态系统持续良性循环、景观优美、功能多样、城乡一体的新型农业。
&&& (2)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中低产田的改造和农田水利建设,扩大高产稳产农田。以现有资源有依托突出发展优质特色经济作物,积极培育水产、蔬菜、水果等产业。充分利用海岸线较长的优势,发展海水养殖,主攻浅海、滩涂以及围塘生态养殖和集约化养殖,利用先进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发展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特色养殖及种苗生产。海洋捕捞重点调整作业结构,降低捕捞强度,利用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改善基础设施,重点发展远洋渔业。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重点扶持骨干企业和新兴海洋产品的发展,重大新兴海洋产业优势。依靠产业基础,市场条件、资金和人才等综合优势,积极引进相关先进技术和人才,运用现代加工技术,加快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保健食品等海洋新兴产业领域,拓宽海洋生物资源的加工领域,培育一批名牌水产品深加工企业。
  (3)大力发展加工农业
  大力发展加工农业。努力将加工农业发展成为有我市特色的农工结合型企业,扶持发展超亿元的加工型、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扶持3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发展,促成富鸿、乐天、威威猫、喜多多等4个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投产,扶持东华生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加工率,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工艺向现代先进技术转变,基本实现农产品原料基地规模化、加工产品优质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推进农业规模化。推进农业对台合作,促成蝴蝶兰、香草等“台”字号项目落地,争取设立泉台渔业加工合作示范区和闽台水产品集散市场。
  (4)引入、发展台湾现代农业技术与产品
2009以来,台湾药用植物栽培加工、台湾新技术绿芽菜种植、香草系列产品开发生产、台湾统兴生物加工、台湾冬瓜新品种引种及深加工、台湾原生态养殖技术等6个两岸生物技术合作项目落户泉州,表明泉州具有与台湾相似的发展农业条件,我市可利用这种优势发展相应产业及相关产品。
5.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
  (1)扩大市场需求,确保增长目标实现
  适应当前城市化、城镇化对于区域交通、水利、房地产行业建设需求,拓展装载机、挖掘机、路面机械等工程机械市场,鼓励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向工程、租赁、维修、成套服务调整;提升纺织、轻工、建材装备的技术水平,适应国家振兴规划,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对装备的要求;依托新能源规划建设工程,进一步提高输变电设备、电线电缆的市场占有率,推动符合条件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与风电场业主的战略合作。
  (2)把握机遇,提升现有优势产业
  促进我市制造业结构升级和战略调整,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推进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实现制造系统智能运行,形成先进材料和绿色、智能、网络制造和服务体系,保障先进材料和先进装备有效供给和高效清洁循环利用,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提升轻工纺织、建材装备、环保设备、飞机维修等装备制造业优势产业发展水平。飞机修造业要依托太古系列项目,促成波音飞机地板梁项目落地,继续跟踪三菱客舱组件项目,推动航空零部件修造业集聚;加强和邓禄普太古在飞机轮胎项目的合作,提高整机维修能力,延伸客机改装货机,发展机载设备和部件零件加工制造,逐步实现成为亚洲最大的飞机零部件维修中心及配件供应中心的战略目标。电机制造行业要依托新能源规划工程,发展高效电机、特种电机和新能源发电设备(如风力发电设备、沼气发电设备)。环保设备制造业扩大大气污染治理设备领域和品种规模,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支持发展固体、液体污染物治理设备,污染治理与新能源发电、发热、制冷相结合的机械装备等产品。
3)突破共性、关键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 大力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突破装备制造的现代设计研发、方法,可靠性系统工程,先进加工、检测等仪器设备,先进制造工艺及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控制系统,重要基础(液压、电子)元器件的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依托纺织工业的传统优势及稳定的市场需求,大力开发发展纺织服装机械,攻克喷气织机、专用织造设备及纺织关键零部件,重点发展高速经编机、高端圆盘针织机、高速电脑绣花机。支持佶龙机械等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推动以佶龙机械为理事长单位的纺织机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我市建成具有全国性影响作用的纺织机械产业集中区。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农业机械产业发展粮食收获机械、中耕机械、园林机械以及适应我省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的装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设备;依靠传统制鞋和建材产业优势,以提高装备综合自动化水平为切入点,发展制鞋机械、制砖装备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自动化成套食品包装机械。
6.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 我市有纺织服装、制鞋、陶瓷石材、食品、轻工玩具等五大传统产业,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要实现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持续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必须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传统产业为载体,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生长点,一方面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嫁接改造实现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满足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需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和拓展。因此,要研发和推广应用产业共性技术,打造若干个包括省级食品、晴雨伞等省级行业开发基地落户我市。
  (1)研发推广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升级
&&&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等。目前,很多工业企业已经采用CAD、CAM、CAT、CAPP等技术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增强了竞争实力。主要技术研发任务及应用重点包括:
&&& 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提升企业运营和管理水平:企业集成平台技术、区域网络化制造平台技术,基于互联网络的产品异地协同设计与协同制造技术,基于ASP的网络化制造应用的集成服务技术,生产流程过程控制与自动化技术,基于数字信号处理(DSP)的智能化控制高精密驱动技术,嵌入式软件系统,三维数字化设计(三维CAD)系统软件功能及可靠性测试技术,面向行业的三维数字化设计系统构件和专用工具,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等。
&&& 开发应用电子商务平台更新企业经营模式。基于WEB的营销网络管理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跨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和协同产品商务(CPC)系统,面向中小企业的ASP服务系统,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 纺织、化纤领域。纺织品计算机仿真、模拟数码应用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印花数码技术及相关理论,特殊用途纺织品组织结构的现代数码技术研究等;依托凤竹纺织的现有生产规模和技术基础,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该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活力,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 服装领域。服装CAD技术,人体数据库的建立及体型细分,大批量定制生产体系的构建、基本样板库、服装相似性评价体系,基于互联网的远程试衣系统等;
&&& 五金领域。集模具的造型与物理性态的构建、分析为一体的CAD和CAE综合设计和分析系统;
&&& 汽车摩托车配件领域。研发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传动与行驶控制系统,安全及故障诊断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电子元器件,电子控制软件,智能交通产品(ITS)等
  (2)研究推广新材料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
&&& 新材料的研发应用能有效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功能效用提升,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性技术。主要技术研发任务及应用重点包括:
&&& 纺织、化纤领域。天然纤维的结构和改性技术,纤维高分子的合成和新纤维材料,新型功能性纤维材料,三维立体结构纺织复合材料预成型体及特性机理,复合材料增强体表面处理及复合界面增强技术,柔性材料功能化复合技术;特别加强鑫华股份等纺织新材料的引领作用,提高我市高新纺织材料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使我市的纺织产业在原有的基础上成为以高新技术武装的经济支柱产业;
&&& 服装领域。服装面料技术研究,暖体假人技术,航天服装、新型防疾病服装及其它功能性服装研究与开发;
&&& 电机领域。高性能永磁材料,基于稀土永磁电机的交流伺服系统等;
&&& 造纸领域。高档信息及办公用纸、高档卷烟纸、高档生产用纸、低定量高强度牛皮箱纸板、高强度瓦楞原纸、艺术卡纸、高档涂布白纸板、食品包装纸等;
  新型建筑陶瓷节能材料领域。鼓励发展防污、防菌、透气等功能陶瓷、特种陶瓷和新型墙体材料、防火隔音板、新型建筑玻璃及制品产业,规划建设新型建材产业园。
印刷领域。利用纳米耗材等新技术,提升创意价值,依托我市“包装印刷产业基地”的优势,提高印刷产业的科技含量。
(3)发展生物技术拓宽产业领域
&&& 在生物技术领域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小,是最有希望实现跨越发展的领域之一,在发掘新经济增长点,提高地区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主要技术研发任务及应用重点包括:
&&& 医药领域。以生物活性新材料改造传统药用辅料,中医中药、生化制药、保健品产业的产品开发和生产工艺改造,特别是中医药传统秘方的产业化、规模化;
&&& 食品领域。安全食品的开发与深加工;
&&& 精细化工、皮革、塑料领域。生产工艺改造与污水、废气的处理,如制塑、制革,可再生生物原料开发及应用;
&&& 造纸领域。造纸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菌种构建和应用,造纸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 (4)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实现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
&&&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市是一个能源严重缺乏的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加大高效节能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其技术的进步对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低碳经济,打造“绿色晋江”等均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技术研发任务及应用重点包括:
&&& 电机领域。高效中小型电动机的优化设计方法,先进制造工艺研究(如提高槽满率、冲片退火、转子脱壳等);
&&& 纺织、化纤领域。活性染料在提高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色牢度方面的机理及应用技术,化纤生产工艺改进,生产废料的无害化处理及回收利用技术,化纤绿色清洁生产技术;促进百宏聚合的生产技术转化,加快纺织和化纤材料产业改造,提高下游产业的新材料应用能力;
&&& 包装印刷领域。应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提升包装印刷技术创新及应用策略分析(包括印前、印刷、印后各环节及其高效衔接),实现包装印刷技术的高性能、多功能,积极采用新原料、新技术、拓宽应用领域以及包装与环保协调发展。同时,合理运用油墨的耐光性提高包装印刷产品的质量。包装印刷产业的发展应以“印刷基地”为基础空间与创新环境,实现“绿色印刷”;
&&& 皮革领域。制革污泥的脱毒、脱水工艺和铬回收技术,制革污泥中有机质和氮、磷等植物养分的回收利用技术,铬回收技术,残留硫化物处理技术,制革废水循环使用技术,原皮保藏清洁、浸水清洁、脱毛清洁、脱脂清洁、脱灰软化清洁,鞣制清洁技术,复鞣、染色、加脂涂饰清洁技术,少硫法脱毛技术,革制品生物降解技术等;发挥兴业皮革、华昌皮革等具有新型皮革研发和生产能力企业的作用,结合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成果,始终以清洁·环保为发展宗旨,加快皮革产品产业链改造和建设,真正体现“亩产英雄榜”上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
&&& 精细化工领域。环保型染料、助剂,制革工业绿色化学品,反应路线绿色设计和反应工程强化技术,反应原料绿色化技术(有毒原料的替代),反应溶剂绿色化技术(有毒溶剂的替代),新型催化剂开发,选择性(定向)合成技术开发应用,反应-分离耦合技术;
&&& 建材领域。高性能水泥和特种水泥,高胶凝性熟料,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技术,节能粉磨技术,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及制品,高品质建筑装饰材料,新型节能门窗等;
造纸领域。高强度、高得率以至无污染的制浆生产技术,低定量、高质量、低消耗、高效率的抄纸技术等;
&&& 塑料领域。新型降解及回收技术。
产业空间布局
&&&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量、提升传统产业集群技术存量。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与资源条件,以市区为中心、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的服务功能和区域影响力,形成区域性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以泉州出口加工区、包装印刷产业基地园和装备制造业重点基地安海-内坑园为依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按照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辐射、引领、带动周边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实施“退二进三”,优先发展现代物流、商务服务、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强化“五群三地一区”联动,按照“产业集群、功能集成、资源集约、要素集中”的原则,通过市域范围内主要产业功能区的布局调整和空间整合,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发展载体,打造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形成“十二五”期间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中心开花、带动全市”的新型产业区域布局,如图2所示:
图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示意图
&&& 从基地建设、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创建、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入手,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闽台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合作交流,扩大招商选资,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后形成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和品牌带动、项目推动的作用,从构建产业链群的需要出发,通过整合科技与产业资源,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 发扬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晋江精神,发挥侨乡、产业基础优势,继续推进品牌建设,扩大“退二进三”步伐,积极更新人才结构,大力培养、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和高科技领军人才,以创建产业示范区壮大产业,形成7-8个新兴战略性产业、现代服务业或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包括如新材料、光电能源、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在内的2-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个创意园和3个现代大型物流基地;开发推广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依靠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技术、资本为纽带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联合、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推进我市产业的“二次创业”,促进技术创新要素与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强化产业集聚和技术升级,推进现有产业基地、经济开发区的扩区升级和产业集群基地化,争取3-5个省级印刷、体育产业、装备制造等行业开发基地落户我市。探索与台湾形成“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科技合作模式,发挥我省台湾学者(泉州)创业园的基础性作用,创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晋江)合作基地使其在台湾高新技术的引进、创新、示范和推广方面进一步发挥好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建立长期稳定的闽台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交流合作渠道,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包装印刷、现代农业等领域主动承接台湾科技产业的转移、对接,并向产业融合发展。
&&& 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大”的原则,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培养现有企业等方式壮大一批带动力强、关联度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培育飞机修造、新材料、光电能源、装备制造、创意产业、包装印刷等新兴产业为重点,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加快太古系列项目建设,培养飞机修造企业龙头,打造先进制造产业链;继续推动金保利太阳能电池、冠科电子、晶蓝光电投建或达产,培育光电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吸引一批台湾光电、新型材料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打造光电能源产业链;充分利用我市海洋生物和侨乡资源,发挥我市品牌优势及海西政策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案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来我市“高位嫁接”,鼓励本市现有龙头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技术引进、跨国经营等活动,寻找机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发展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 现有传统优势产业要以产业基地或产业集群为载体,借助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带动效应,组织本地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吸引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企业组团式转移入驻,推进先进制造业集聚。
结构调整升级
&&& 围绕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产业化以及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组建产学研用科技创新战略联盟,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构建技术创新平台
&&& 发挥福建晋江高科技园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与著名高校的联系与合作,以进站博士后和博士为纽带,引导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包括共建企业或行业技术中心、共同研发、共同承担国家或省级科研项目等,力争每年新增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建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品牌营造“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企业技术标准联盟。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 有序推进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和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市场,探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建设融高校科研机构尤其是含大型检测设备和人才的机构、创新创业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于一体的市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并以此为载体构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体系,充分调动它们的作用。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集团进行技术合作,力争高新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有所突破,加强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充分利用“6·18”和“鞋博会”成果交易平台,积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科技成果,扶持创建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争取每年新增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行业星火技术创新中心。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争取每年与国内外高校实现10个以上高新技术项目对接。
.实施重点创新工程
&&& 积极落实《福建省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实施方案》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晋江的决定》,每年启动3至5个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技术攻关项目,以项目带动,实施重点创新工程,争取每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取得1-2个突破性进展;在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实现技术链与资源链、产业链的协调发展,持续形成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产品关联度大、对全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优势产品。
&&& 以我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中小企业创业园为主要载体,利用产业、品牌和侨乡优势,鼓励新型企业创业,培养和引进一支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 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以政府补助与企业、个人投入相结合,构建以MBA、EMBA和高级经营者教育项目为主的培训体系,创建第一代创业者、现有企业家转型以及新型企业家培养机制,逐步培养现有企业家和未来企业家驾驭高新技术企业、现代规模企业的知识和能力,全面提升企业家素质。
&&& 坚持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与建设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企业相结合,以创新带动创业。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大楼”并以此为依托推进我市“虚拟大学园”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中小企业创业园的作用,组建由企业家、专家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形成“专业孵化+创业投资+创业导师”的创业孵化新模式,建立一批创新创业基地。重点面向初创性、高成长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产生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科技经纪人。
&&& 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基础上,优化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小组机制,使之与市经济开发区、鞋博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共同成为我市引进人才的平台。充分发挥对台优势和侨乡优势,加强闽港、闽澳和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后形成的海外“人才过剩”机会,大力引进海外高端企业的经营、金融和高新技术人才,打造我市人才高地。
加快建立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技术创新投融资体系,使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补助(引导)资金、保费补贴和创业风险投资等方式,加大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支持。积极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等业务试点,支持金融产品创新,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高新科技研发保险险种。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创业风险投资,探索政府无偿注资担保公司、创业投资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治理模式,完善管理机制,实现政府投资的引导、放大作用。鼓励、跟踪服务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特别是创业板,积极争取到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收购重组上市公司,引导上市募集资金返程投资,鼓励上市公司兼并重组行业中小企业。争取为已创建的非上市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转让和交易提供平台。
五、保障措施
(一)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工作,协调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快形成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效决策与服务系统。为人才引进和人才进驻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探索官、产、学、研、金(融)合作的机制,促进资源融合,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开发区管理机制,加强园区服务企业的基础条件建设和软环境营造,提升园区的经营、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服务创业投资、科技型企业上市、非上市企业的产权公开交易以及投融资需要,提高园区的品牌管理和招商选资能力。
(二)逐步增加财政科技投入
  强化省政府《关于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的若干意见》的规定,真正落实财政对科技投入占财政预算支出的3%以上的规定,并保证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引导、放大和有效应用,由市政府牵头,每年对乡镇(街道)财政科技投入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得到各级政府资助的企业必须加大对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投入,研究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必须达到5%以上,支持其他企业不断加大研究开发费用,努力使企业逐步成为技术投入的主体。
(三)落实各级政府支持技术创新政策
  国务院和我省先后出台了60多项技术创新政策、决定和文件,我市要根据自身条件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尽快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广泛宣传普及技术创新政策,认真贯彻执行技术创新政策精神,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充分发挥政策实效。
晋江市“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中共晋江市委办公室
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第十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fo
晋江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创建“人民满意单位”活动阶段性整改工作情况报告
龙湖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晋江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关于印发2013年度绩效评估工作方案的报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年新材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