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夫妻都是三十岁,想买侧重重疾险保险陷阱和意外的寿险。不能是纯消费型的。请各位给些建议。

我想给自己和家人买份保险,不知道怎么样的好,有没有专业推荐的,我的V:lzy,急 - 奇偶密码网 - 追求数学的终极密码,让你爱不释手!
我想给自己和家人买份保险,不知道怎么样的好,有没有专业推荐的,我的V:lzy,急
如何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
按票数排序
业内人士,但不是保险公司,不是代理公司,所以无直接利益关联。从事保险精算工作,对相当一部分产品很了解。——————分割线,不割我不痛快————————意外险,通常只保身故+残疾(按照保监会要求,2014年起,残疾标准开始参照2013年保险行业协会下发的《人身险伤残评定标准》,该标准共10级281项,远超人民银行98年下发的老一版的标准7级34项,给付比例更高,给付条目更多,具体内容请自行百度)。但按照保险行业的经验,个人意外险的理赔中凡是能到残疾以上程度的,身故占比超过50%,所以保险金要养老抚小,保额越高越好,建议50万起。如果是开车一族,请一定淘宝上买份自驾车意外险,国华海康合众信泰一大堆公司都有,年缴保费2400块*10年,驾乘私家车、租用车、公务商务用车意外身故200万元,一般意外身故最高20万元,残疾、烧烫伤最高20万元,满期返本110%已交保费。这是作为一个从业人员评价的目前市场上对开车一族最合适的保险,我本人已经购买。如果不是,想买到200万保额可能就很困难,因为通常会要求提供收入证明(一般保额不超过年收入5-10倍),在不提供的情况下通常只能买到50万左右。另外,少有公司单卖意外险的,往往会要求搭售医疗险(意外医疗或者普通住院医疗等),酌情购买,1W以内医疗险是最划算的,多了往往用不掉,因为意外医疗险往往是“医保赔了我才陪”(指的是用药和治疗要用在医保范围内的),医保赔完了基本也不剩什么东西了;但如果本人没有医保,那么倒是值得购买。健康保险,目前国内的健康保险可以粗分为:低端、中端、高端三档(纯主观划分)低端的基本一句话可以形容:医保赔我就赔,医保不赔我就不赔,所以对于有医保的人基本就是一个笑话,在当前医保报销比例通常已经超过75%的情况下,医保都赔了还要你做什么?保额通常不高,也就一两万通常不超过5万。但低端就是便宜,通常一年不超过1000块,实际上能提升的报销比例很低;但是如果没有医保,还是值得买一些的。中端的基本是在低端基础上扩展一些内容,比如牙科、比如特需门诊,毕竟多了一些东西,保费也相应贵一些,左右。高端的如 提到的,CIGNA全球医疗,保额动辄百万计(通常会分得很细,A责任多少万,B责任多少万……但任何一个责任基本上都用不光,我听说的最大的一个理赔是200多万,德国高管在国内发生败血症,也没花完他的保额……),医保内外统统理赔(随便用药),基本上全球网点医院随便看病(国内的很多昂贵医院如“和睦家”也都可以去看病),医院态度就不说了是必然很好的,而且往往还有直付(也就是你不用付钱,空手去空手回就可以),保费么,葛巾的保费是4万(根据葛巾答复已经修正),我听说其它的基本也都要8000往上,但很多高端医疗只提供给团险客户,个人客户应该还蛮难买的,也许香港会容易一些?重大疾病保险。作为精算从业人员,我手头的数据显示,除了少儿阶段(高发重疾是脑膜炎、再生障碍性贫血、失明失聪这几样)和老人阶段(老人基本很难拿到重疾理赔,因为通常达到重疾标准之前往往就因为器官衰竭身故了……),中间的50年时间里面,癌症+心梗+脑梗三样的理赔基本占了重疾理赔的80%~90%以上,癌症尤其大头,男性占比60%以上,女性占比70%以上。把这三个重疾的定义贴在这里1. 恶性肿瘤:指恶性细胞不受控制的进行性增长和扩散,浸润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可以经血管、淋巴管和体腔扩散转移到身体其它部位的疾病。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临床诊断属于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的恶性肿瘤范畴。下列疾病不在保障范围内:(1)原位癌;(2)相当于Binet 分期方案A 期程度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相当于Ann Arbor 分期方案I 期程度的何杰金氏病;(4)皮肤癌(不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及已发生转移的皮肤癌);(5)TNM分期为T1N0M0期或更轻分期的前列腺癌(注);(6)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期间所患恶性肿瘤。注:如果为女性重大疾病保险,则不包括此项。2. 急性心肌梗塞:指因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相应区域供血不足造成部分心肌坏死。须满足下列至少三项条件:(1)典型临床表现,例如急性胸痛等;(2)新近的心电图改变提示急性心肌梗塞;(3)心肌酶或肌钙蛋白有诊断意义的升高,或呈符合急性心肌梗塞的动态性变化;(4)发病90 天后,经检查证实左心室功能降低,如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50%。3. 脑中风后遗症:指因脑血管的突发病变引起脑血管出血、栓塞或梗塞,并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神经系统永久性的功能障碍,指疾病确诊180 天后,仍遗留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障碍:(1)一肢或一肢以上肢体机能完全丧失(2)语言能力或咀嚼吞咽能力完全丧失(3)自主生活能力完全丧失,无法独立完成六项基本日常生活活动21中的三项或三项以上。可以看到,癌症有5种情况是不保的(除了艾滋),心梗和脑梗都需要满足某些条件才能理赔,达到这些条件后,才能叫“重大疾病”。我列这些定义的原因是,虽然有些情况在标准重疾条款中是不保的,但是近些年的大部分产品都把这些责任单独拿出来做了一个“轻症重疾”责任,通常是“重疾”责任的20%保额,大家可以购买有“轻症”重疾责任的产品。我举一个例子说明为什么要买这个:如果家中父母急性心梗,做了支架手术,那么支架手术是不赔的,因为按照标准定义要开胸手术才赔,但这年头谁还开胸啊!!支架(如果用进口支架的话)通常是一个1.5W到2W,放3个就5W起了,这时候你会发现,轻症重疾是赔的!多赞啊……重疾的保额,根据我们进行的统计,我建议以超过20万为宜,上不封顶(看支付能力和保险公司接受的额度)。因为以癌症为例,乳腺癌在原味癌阶段治疗费用还是较低的,外科手术通常就能搞定,但是一旦进入I到III期,那么费用会直线上涨,原因是放化疗和靶向药物还是很贵的,通常会在15万以上。这还是相对比较好治的乳腺癌,其他癌症费用更高。为什么上不封顶?因为统计学上,人的一生罹患重疾的概率是72%,总归会赔的,早晚而已,所以不会亏咯。另外,目前市场上包含轻症重疾的产品通常都是含在普通重疾里面的,而且保额通常是重疾的20%,所以我推荐轻症重疾买个5W以上,那么主险最好就有20W+的保额。寿险,典型的不死不赔。保额看个人意愿和支付能力,没啥好说的。我在30岁买的50万寿险,900元/年,不算便宜,应该可以找到更便宜的^_^希望有所帮助。
哟,遇到了我工作领域的问题,那就来抛砖引玉一下。【以下内容未经许可,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首先要说明的是,目前我们个人可利用的社会保障体系大致可分为由商业保险公司和客户签订保障协议的“商业保险”(以下简称“商保”),由政府提供的“统筹保险”(以下简称“社保”),以及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公益组织筹集的公益救助基金这三种。上半年我曾就这三种保障手段对个人保障需求的满足做了些调查分析。就目前情况下,国内大部分的个体可以主动选择的多数是社会统筹保险和商业保险两种事前保险方式。至于公益保障基金多为事中或事后手段,属于公益性质,相对被动,暂时无法成为全面覆盖的福利制度。所以下面的内容主要针对商保和社保做些阐述。一、商保和社保的关系;
一句话概括的话:社保是基础保障手段,商保是社保的有效补充。如果用大众化的语言来说的话,社保保证你能吃的饱一点,商保在你吃饱的基础上让你吃的好一点。二、社保和商保;
1、统筹社保。目前我国的统筹保障体系大体涵盖了一下几个方面“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其中:社会保险处于主导地位,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内容;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则作为社会保险的补充,主要针对低收入者和老弱病残孤等特殊群体进行保障。我们平时所说的“社保”,指的就是包括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的“社会保险”。
对于社保制度,很多人信心不足,包括媒体热炒“3000万人中断社保缴费”、“社保漏洞亏空”……负面新闻也经常见诸报端。不管外面怎么热闹,我自己的态度是,如果不需要那笔钱去救急,社保一定要有,而且要保持下去。我对自己在理财方面有一个告诫“要注意小账,但不纠结于算小账”。我个人认为,纠结于自己的社保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等等实在意义不大,网上也有不少算账的网友说若干年后退休拿钱少的,我个人觉得目光虽然要长远,但是他们长远错了地方,算未来的“小账”并非有远见。其实有时候看问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如果我每年的社保缴费和个人所得税都是向上增长的,那说明至少我每年的收入都是在正增长的,这是好事,说明我还没有偷懒和懈怠。——以上是我的个人态度,我认为社保一直交下去是有帮助的,如果实在不愿意交社保那也是个人自由。
2、重点部分来了——商保是什么?
为什么说是重点部分呢?因为我工作这些年大部分时间在商业保险公司工作,所以我将在下面的内容里着重讲讲商业保险对人生财务问题的帮助。
“商业保险是社会统筹保险的有效补充”这句话还真不是空话。虽然我对社保有信心,但是社保制度的健全毕竟还需要时间,社会统筹保险的特点是“保而不包”,能让我们过日子,但暂时指望不上它能帮我们过上”好“日子。但是只要我们努力赚钱,我们可以和商业保险公司购买商业保险,来解决更多的人生问题。
商保能解决什么问题?社保目前涵盖了统筹养老、统筹医疗、失业保障(这部分相当一部分人没太在意,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钱真少)、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内容。商业保险就是在此基础之上,让我们已经拥有社保保障的部分(如养老和健康医疗)更加全面和坚实,让社保暂时无法解决的保障漏洞(如子女教育的部分费用和死亡赔偿)得到补充和防范。人生的绝大多数问题最后都可以归结为“财务问题”。孩子还没出生,就已经在花钱了,然后出生后的日常生活费用不用说了,大头在于抚养和教育(含制式教育和报名参加的补习班,以及未来的其他教育投入)、婚嫁、买房、健康医疗(尤其是重大疾病费用)、父母的养老、意外伤残或死亡带来的财务问题,因社会发展带来的理财需求……花钱的地方太多太多,甚至连有些墓地都价比别墅,想想真是悲催呀,死都死不起。“人生皆苦”的感觉太过清晰,有时候不是因为欲望太高,而是因为即使你不贪图物质享受,社会生活成本的压力也居高不下。总之,以上的人生问题可以简单归纳为人生五大问题,按照紧急程度排列如下:A 意外伤害,B 健康医疗,C 养老需求,D 子女教育,E 理财需求;这些问题有的是社保能够解决一部分,有的社保根本无法满足。这时候就需要商业保险出马了。三、人生不同阶段如何选择商业保险?(一)人生不同阶段需求不同,能够负担的商业保障的保费也不同,按照紧急程度和缴费压力,购买商业保险的顺序建议如下(注:以下内容仅供个人参考,请辩证思考。如因理解偏差等原因造成的后果本人不负任何责任):
1、第一份和第二份保险请先买意外伤害和意外伤害医疗,以及定期寿险。因为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许不大,但是一旦发生就是非死即伤的大事,本人去年就是遭遇了车祸,差点挂了,现在养伤一年,还没有完全康复,T_T都是泪……所以一定要先买意外伤害和意外伤害医疗,很便宜,小几百块就能买个十万二十万的保障。而定期寿险大概也就是千元左右买个十万二十万的寿险保障。楼上有看官说了,意外伤害和定期寿险是死亡险!U R right!意外伤害和定期寿险就是传说中的“死亡险”,它们的特点就是——不!死!不!赔!哎?别退场啊,被吓跑了?不吉利?嘁~~其实类似这样说保险不吉利的言论是最不负责任的。国人讳谈生死,所以往往就“讳疾忌医”,然后就出现太多生前没有安排好身后事,从而留下家庭隐患的例子。事实上我们应该这样想:生死往往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每天的车祸、火灾、溺水……死亡的人数已经足够触目惊心了,所以我们应该时刻考虑好,如果下一刻我挂了,父母怎么养老?孩子的将来怎么办?……所以,第一份和第二份保险,请一定多买点意外伤害和定期寿险,花小钱,做大准备。
2、第三份保险,请为自己准备健康医疗保障。有人说我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我只说一句——肿瘤医院里的癌症患者们想的最多说的最多的往往都是这句话:“为!什!么!是!我!”。这个问题没人能回答,谁都认为自己的身体不应该得绝症,但是病还得治。然而重大疾病简直就是烧钱的火坑啊!大多数绝症其实早已被攻克,但问题在于——钱!!!有了钱约翰逊可以带着艾滋病毒活上20年,几乎和正常人一样;有了钱尿毒症患者可以按时准时做透析,几乎与正常人没有太大区别;有了钱罹患白血病的小朋友就可以做骨髓移植,继续他/她的人生……。【补充:有知友问健康医疗保障是不是重大疾病保障,这是我的失误,没有说清楚:健康医疗保障除了重大疾病保险,还有花费不多的住院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补充,以及其他的如特定疾病保险。我只是举出重大疾病的例子来说明健康问题应该相对优先考虑。】
3、第四份保险,请给自己准备养老保险。原因我不多说了,生活成本、一个孩子、社保不足……大家都明白。我只想再说一句话——关爱孩子的最好方式,是在自己年轻时准备好自己的养老基金,将来不给孩子添负担。
4、第五份保险,给孩子准备教育保险。我估计很多人早就在想,为什么说了半天没有说到孩子?现在买保险的不是很多都是为孩子买的吗?好吧,现在说到了,但是为何把孩子放在第五,后面我会解释;
5、第六份保险,理财保险。这个我就不加粗了,其实没有必要单独写这一条的,因为一来理财保险往往和上述几项保险的功能会结合在一起,二来保险产品的首要功能是保障,虽然几乎(是“几乎”)没有损失的风险,但某些个别产品(如投连险)也是有不小的损失的可能。所以请先着重考虑上述的几项保障目的之后,再考虑理财功能。
6、关于购买商业保险的几条原则:
A、先健康,后养老——请先保证自己活着,再去保证自己活着的长度和质量;
B、先大人,后小孩——请先保证大人活着,再去考虑孩子的保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将孩子的“教育保险”放到第五张保单的位置。如果父母不能活着,不能健康地活着,最后连保费都交不起了,那你给孩子买的保单就会变成废纸。而现在中国很多家长往往给家庭的第一张保单甚至唯一一张保单,就是给孩子的,却全然没想到如果顶梁柱垮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C、做足保额——这个本来是对保险代理人的要求,但是考虑了下还是加进来。等到后续更新的时候我会单独聊聊如何在不影响家庭财务需求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保障需要。大家购买保险的时候可以参考。【PS:后接“承接前文”】
其实关于“如何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这个问题要真展开来讲能讲很久,今天就先说这么些吧,仅供大家参考。———————————— 分割线——————————————————
之前看到这个问题没人搭理,而且恰恰是自己的工作领域,一时手痒,就觍颜多聊了几句,然后偷懒一放半个月。没想到半个多月之后被大家看到,竟然还收获了不少认同,必须承认虚荣心还是被小小地满足了一下……
知友 问我为何没有涉及到两全险。的确,以上的内容是从“人生中需要解决的几大财务问题”的角度来出发,和大家交流的是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借助商业保险来解决人生风险,所以没有涉及到具体的产品类型,以及不同产品的形态介绍。也有知友 谈到了人们的保险保障观念,还有知友@胖子 言简意赅地就目前保险行业的一些乱象分析了为何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相信保险人,也有一位匿名朋友在另一个回答中提到了保险对财产继承的帮助,都是很中肯的。
“如何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这个问题其实很大,我所谈到的不过是皮毛,只能供大家了解保险或者未来给家庭做保险规划时借鉴参考。借着大家的支持,过两天(今明两天准备外出体检复查)再多和大家聊些关于个人和家庭的保障规划的内容,如果大家有什么关于保险的问题想了解的,也可以留言在评论区,我会尽我所能,和大家共同探讨,更希望能收获金融、保险行业的大牛来指点。因为本人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我的视线是集中在地级市到县乡镇级分支机构,可能很多回答会比较有“土疙瘩味”,所以也请大家不吝赐教,多多包涵。【先占地方,复查完更】———————————————留言—————————————————————今天出门,准备复查。如无意外,明天会继续补充,尽量详细地聊聊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大家有其他想了解的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在自己所知范围内尽量与大家聊聊保险行业、保险从业人员、保险产品,以及个人和家庭需要了解的保险观念。——————————————————————————————————————这两天在忙私事,只能抽空上来瞟两眼,简单回复一些知友的留言,没能继续更新。感谢大家的鼓励和指点。也很高兴看到这个问题有 等经验丰富的知友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保险能够带来什么和如何选择保险,其中还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保险的本质。他们二位的回答严谨且具备实操性,寥寥数语就点出了我的回答中大量的疏漏和不足。尤其是知友毛彦伟的那段“人的一生不是靠保险或者其他什么金融工具来保障的……保险只是你在为自己人生奋斗过程中,对冲各种可能发生的人身风险的金融工具,它只解决意外来临时钱的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我必须要赞,并觍颜复制引用。这个世界没有万能的办法能包办一切问题,保险也同样如此。保险可以解决意外健康养老子女教育等等问题,甚至还有一个解决“理财问题”的功能,对不对?理论上来说,是对的。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只能靠保险来解决,所以在“如何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这个问题下,我也只是就保险的功能作用来谈保险,而非大包大揽,那样就不是回答问题,而是卖狗皮膏药大力丸了。有知友说我不相信保险,自己投资股票期货基金比特币,手头有钱。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只要达到了让自己和家人生活无忧的目的就行了,手段和方式并不重要。李嘉诚作为华人首富,有没有保险?有,但是他需要保险来解决医疗费教育金问题吗?那就说笑话了。保险对类似李嘉诚这样的人的意义顶多是准备一笔不需要交税(比如赠与税或遗产税)和不存在分割问题的资产(遗产)罢了,至于其他功能他恐怕压根儿不在意。【当然我知道香港不存在赠与税,也取消了遗产税,但是这只是假设性地说明一下,各位明白就行。】在前文中我就意外伤害及医疗、定期寿险、健康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子女教育保险和理财保险这六类保险产品的购买顺序做了一些建议,那在人生不同阶段如何取舍呢?【承接前文】(二)按照人生不同阶段对保险产品如何取舍我个人的建议是(以下内容以中产阶层为例,这个阶层可能没有太丰富的闲余资金投资盈利,所以保险需要一步步补充,一次性能拿出大笔资金买保险的土豪请直接跳过这一段):1、如果你走上社会不久,正在打拼初期,闲置资金不多,那就花小钱办大事——意外伤害和医疗+定期寿险(+失能全残险)+健康险中的住院医疗和补贴差不多了,花钱不多,一年千把几千块钱,保障能达到几十万(当然要提醒,单纯的意外伤害险和定期寿险,还有住院医疗和补贴大多都是消费型保险,就是不返本金不分红的,也就是出事儿就猛赔,没出事儿不还,就是“花钱买平安”)。意外伤害和定期寿险不是给自己准备的,而是为了万一我们东奔西走得累的起不来了,留给老爹老娘养老的,给孩子未来上学成人的,和给自己的爱人的最后关爱……这个过程往往在20-30年左右(以父母从50-80,孩子从0-20来估算)。而括号中的失能全残险目前国内很少,但是也有,这类产品是考虑到我们如果因为意外、疾病变成植物人或全残等等生活不能自理,准备点儿钱请护工……虽然几率很小,但是我当初见到后觉得这个产品很有意思就买了一些(有……意……思……现在想想当时的心态很诡异)。所以如果有人说“我打你个生活不能自理”,你也不用害怕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生活不能自理啦”……囧囧2、资金略充裕点,可以在1的基础上补充一些健康险中的重大疾病保险。三四十岁后重疾的概率在不断增加,小心为上。3、买了房子车子每月要还房贷车贷,再补充点以死亡全残为赔偿责任的如定期寿险和意外伤害险,总保额以还没还清的房贷车贷为准。也就是准备着万一我们拜拜了,还能给爹娘妻儿留下房子车子(用赔偿金还贷款);4、然后随着我们不断努力奋斗,家庭生活越来越好啦,自己却不会规划理财,这时候也可以选择一些拥有分红功能的保险,作为将来养老和孩子的教育金的补充。这里要提醒,不要将保险产品的分红盈利能力想象的太好,知友毛彦伟的回答中曾经提到在高利率年代购入的保险现在成为保险公司的负担,就是指当年银行利率在10%左右的90年代,保险公司按照当时的银行利率为客户承诺未来收益,现在的银行利率已经低到坑爹,保险公司仍然要按照当年合同承诺的利率来给客户结算。但是这种情况有历史原因,已经不可复制了。所以分红险是在有闲钱的情况下,可以买。【在这里我忘记特别说明一下,“分红”功能已经是很多人寿保险产品都具备的特点了,只要具有这样的特点的保险产品都可以被称为“分红险”。我前面这段话的意思是,加上了分红功能后,保费要求要比单纯的死亡险等等要贵,所以买保险量力而行】5、然后其他的用保险来理财什么的……各位自己决定就好。但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在某些环境下也要记得,保险只是手段之一。如果你的家庭资金并不是“大量闲置”,建议慎重购买“万能险”,慎重再慎重购买“投连险”。6、年龄大了,如何选择保险?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五六十岁了想借保险来准备自己老两口的养老,有点来不及了。除非你真的有足够的闲置的钱,就想买保险而且也符合投保要求,买了也不会影响你的生活,否则别考虑保险了,让孩子好好努力吧。但是如果是想给孩子买保险,这个问题不大,只要符合保险公司的投保人年龄要求就行。(但是这里要提醒:目前国内祖父祖母为孙子孙女,外祖父外祖母为外孙外孙女投保是受限制的。这个限制为:含有死亡责任的保险,投保人不得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投保,“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父母为其投保的,不受这个限制,但是投保的死亡责任赔付金额要受到限制。这个限额全国并不统一,我所处的江苏地区如果没有新的变动应该是10万,其他地区听说有的还是5万的。总之以当地规定为准。)(三)、如何确定保费和保额简单来说,保费的概念就是你为了获得保障而要定期支付给保险公司的钱;保额就是如果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要承担的赔偿金额。1、确定保费:很简单,两个标准,一是你自己能承担的起,且交完了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二是在前一点要求下能够给自己带来足够保障。【补充:有很多理论会用百分比来标示大概花多少钱买保险比较合适,那这里也跟风一下,家庭年度保费占家庭年收入的10%-20%都行,只要你确定交了之后不影响家庭日常生活等流动资金需求且能够获得足够的保障即可,但不太建议更高了,再高对家庭生活质量的压力就比较明显了】2、确定保额:保额的确定往往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就是“被保险人遇到最坏的情况后带来的财务压力”,大概可以归纳为类似这样的情况:一是死亡或全残带来的家庭劳动力减少从而导致未来流动资金减少,二是疾病或全残带来的家庭财产收入持续减少甚至负债增加。那么这时候我们要确定的保额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了——遭遇死亡、疾病或全残后,家庭财产不会遭受剧烈冲击,至少负债不会大幅度增加。为啥总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要么是孝子被医疗费吓坏了,不愿意出钱了,要么是孝子的钱也被折腾光了,没能力“孝”了。所以,确定保额,就是确定遭遇危机时,我们保证家庭生活基本正常需要的钱是多少。一般情况下,如果有个大概的方向的话,将保额设定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以上(含义为:在不考虑大幅度通胀的前提下,保险赔付金能够支持家庭按照现在的生活质量10年以上)。如前面所举的例子,“留给老爹老娘养老的,给孩子未来上学成人的,和给自己的爱人的最后关爱”的钱,“这个过程往往在20-30年左右(以父母从50-80,孩子从0-20来估算)”。那么我们就可以计算:父母养老30年,一年大概需要多少钱,退休金大概多少钱,还有多少缺口,30年一共是多少;孩子从0岁到20岁大学毕业的教育抚养费大概是多少;维持家庭基本生活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老婆的工资有多少,缺口是多少;这三者加起来一共是多少……保额出来了。在这个保额目标下我怎样用尽量少的钱获得大量保额,就是你和保险代理人共同商讨的了。四、保险产品的几种分类方式,以及种类太累了,关于保险产品的分类方式和分类,我就偷点懒,到网上找一些现成的答案复制粘贴过来,并加上自己的一点补充。另外这个分类只针对人身险(就是保人的保险,保财产的什么的我就不罗嗦了)。人身保险就是“以人的身体和寿命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人寿保险顾名思义,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意外伤害保险及意外医疗保的就是“受到意外伤害但没死的人的身体”和“受到意外伤害而死的人的寿命”。健康保险就是保身体的。1、人寿保险大体包括:
(1)定期寿险——前面提到过,不死不赔的,但特点是有确定的保障期如保20年或30年。如果在这个期间因合同约定的原因挂了,赔。如果期满还活着,保险合同自动终止;保险公司有一定的几率可以不用赔,所以这个产品很便宜;【话说我在工作的这些年,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保险公司人员,很多人相当喜欢这个产品】
(2)终身寿险——与定期寿险最直观的区别是,这个明确表示“保!到!死!”;保险公司一定会赔钱(除非有人真的是老而不死),所以这个比定期寿险略微贵一点。但是这两个产品绝对是花小钱办大事的代表。
(3)两全寿险——“两全”的意思是“生死两全”。它可以看做是定期寿险的死亡赔偿特点+终身寿险的一定拿钱的特点。就是说到了约定的年龄或日期时,活着就按照活着的标准给钱,死了就按照死亡的标准给付。
(4)年金保险——到了约定的年龄,每年或每月到期拿钱。直到被保险人死亡。这种保险多表现为传统意义的退休金保险,或子女教育年金险中。
(5)分红保险——保险公司每年分红,更深入的就不解释了,够上一堂大课的了。
(6)万能保险——这是属于保险产品中的“新型保险”类型,出现的时间相对短一些,这个产品讲起来相对复杂。总之如果有用不到的闲置资金可以考虑,但是最好不要随便取出来……丢在里面当“长线储备”吧。
(7)投资连结险——这个因为和投资市场联系太紧密,可能应该属于目前风险性最大的保险产品了吧?有资本有魄力有信心,且不急用钱,可以考虑。仅供参考。2、健康保险包括:
(1)医疗保险——住院医疗啊,住院医疗补充啊……都属于这类。报销方式和社保基本一样,属于补偿性,花多少钱报销多少。这个和社保的医疗报销不冲突,二者互补。原则上两方报销金额加起来不超过你付出的钱。所以叫做“补偿性”;还有意外伤害医疗也是属于医疗险,但它往往是和下文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搭档出现,是类似于跨界明星了。
(2)疾病保险——重大疾病保险是其中一个分支,不多说了。还有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特定疾病保险”,比如当年非典爆发时,就有保险公司推出了“非典险”
(3)收入补偿保险——因疾病导致无法工作带来的收入损失补偿,相对少见。比如我前面提到的“失能保险”,其本质也就是收入补偿。3、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包括:
(1)、普通的——只要伤害因素属于“意外”,造成的合同约定的后果,都赔。一般是死亡或全残;
(2)、特定的——只负责合同指定的原因造成的意外死亡或全残。比如以前有公司推出过“煤气泄露险”就属于这类。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意外伤害险主要就是针对那些发生概率不大,但是一发生就要付出惨痛代价的风险的,所以不贵,但是非常重要。不行了今天从6点多7点前打字到现在,四五个小时了,字数虽然没有网文大神每天更的多,也累的我够呛。今天就到这儿了。挂一漏万,一定存在失当或谬误之处,欢迎大家指正。早晨补充:这个话题如我在前文中所言,其实很大,如果真的延展开,作为一节学期课程都没问题。所以适可而止,没有其他原因的话就不再做更深入的补充。有一些朋友也在评论区提出过问题,我尽可能地做出了解释和建议,希望能够有所帮助。知友也贴出了一些图片信息平【】并授权我可以放到我的回答里,在此表示感谢。另有一位知友私信我咨询个性化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在得到他同意后,在不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下我也会将我的针对性回答公布出来。在没有特殊原因发生的情况下,后续补充的内容可能就是知友们提出的问题,以“问答”形式展示出来,我个人不会再做更深入的介绍了(其实是藏拙,嘿嘿……)。再次感谢各位的支持鼓励。——————————晚补充关于“身有疾病能够投保吗”的回答——————————经过私信沟通,感谢这位知友的体谅,同意了我将他提出的问题以及我的回答略作修改后公布出来供大家参考。为保护个人隐私,就以Z先生指代这位知友。Z先生:请问:我目前已知患有某种肝病,35岁左右,自由职业者,那我在商业保险方面还有哪些对自己今后比较有利的操作方法吗?你提点建议也行,对这些完全是小白。谢谢!我:谢谢信任。购买商业保险除了要有缴纳保费的能力,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身体是健康的。私下说起来,至少是没有查出身体有严重到足以叫停合同生效的问题。合同成立的前提是双方要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比如说你在投保某重大疾病保险前,保险公司会让你在《投保确认书》上勾选和填写一些个人信息项目,其中就包括既往病史等等,然后保险公司会进入核保过程,核保有三种结果:
承保(核保通过),加费承保或特别约定承保,拒保。承保:就不说了,等着拿保险合同就行了。
加费或特别约定承保:是指①加费——你的风险值较高,所以要比一般客户多交风险保费;②特约承保——保险公司和你书面约定将某些高风险的承保项目剔除出去。
拒保:如果保险公司认为你的身体状况不符合某产品投保要求,那么你填写的此项产品的投保申请会被拒保。在这里我要简单介绍一下保险公司是如何核保的,我不涉及客户核保核赔这方面工作,但一些基础的内容可以和你交流交流。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是没有精力对每一位投保客户都去查其过往医疗史的,所以要求客户“如实告知”其既往疾病史;也不会让每一位客户都出具体检报告,而是划分年龄段(比如50岁以上必须体检,40-50岁抽检等,各公司有不同)。《保险法》修改后,十六条规定了“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但同时第五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自保险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必须在合同成立前,到合同成立两年内发现客户是否有故意或过失未如实告知,否则保险合同继续有效。但是我要提醒的是:保险公司针对性的检查和风险控制能力也是很强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健健康康的时候购买保险,真正发现问题了再去考虑买保险,恐怕就来不及了。所以我的个人建议是:1、寻找一位负责任的保险代理人,向他咨询你的病情能否投保。如果公司不能直接承保,能否加费投保或者附加特别告知?附加一条“如果由于你的身体现状而直接引发的风险,保险公司免责”之类的特别约定,这样保险公司“可能”会接受。此外我说找一位“负责任”的保险代理人,原因在于有些代理人的素质的确不行,甚至有人为了追求业务达成,欺骗客户说隐瞒病情投保没问题,最后客户真的生病了却理赔无门,这种案例有新闻报道,可自己百度。2、刚才是就你目前最担心的健康问题给的建议。接下来说说非健康险。还有一些保险产品,即使身体不太健康也是可以投保的,比如意外伤害险,纯投资类的理财险,以及其他的一些不涉及健康要求的产品,可以具体咨询保险代理人。
没有人邀请我,不过非常想来做个回答。回复这个问题的动力,是来自于 的答复。 因为她的选择是非常专业及拥有参考价值的。对不是自己本行的产品、理念能了解如此之透彻,深感敬佩。选择更优的产品,也是我们公司成立的初心。先声明一下我的立场。 相关从业人员。某代理公司。 8年一线的经验。 另:因合作关系,深入了解过15家以上的寿险公司产品,多家产险的产品。(深入了解的意思是,除了公司背景以外,拥有过其最能体现产品利益的计划书系统,并接受过相应产品培训及做过横向对比)因算是利益相关,觉得有广告嫌疑的请无视。 我除了葛巾提到的险种,其他尽可能隐去。——————————————正文分割线————————————一般风险及损失的划分。 以及保险公司乐意承保的范畴。 上图以上是给各位来参考,如果转嫁一生的风险,一般建议是先解决意外、大病(但也要横向对比:每家公司的主推和优势险种各有不同)。
以上是给各位来参考,如果转嫁一生的风险,一般建议是先解决意外、大病(但也要横向对比:每家公司的主推和优势险种各有不同)。
然后是 的关于产品细选的相关部分的补充:1、少儿身故的确是10万,但少儿重疾很多公司可以做到30万 (白血病可能更高)【国内有公司可以到100万,甚至提供财务证明等,可以做到无上限】—— 大病不是身故,是生存状态可以领到的钱,所以不受那个文件限制。2、对于重疾,您自己是有高端医疗产品,发生的医疗费用都可以报,且支持昂贵医疗机构,另外配30万的重疾是够了。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重疾=丧失工作能力=开销增大、收入下降。
重疾和高端医疗最大的不同在于:市面的重疾大多是“确诊即赔付”,即:我得了重大疾病,保额30万,我不看病,这钱去周游世界,或者留给家人,都是可以的。 而医疗,是需要就医,看病,才能报销的。3、很多医疗险,葛大说的太对了!! 保证续保,是极大的优势! 否则当我们老去,身体零件老化,需要修补,修补了一年、两年,保险公司有理由跟你说:加费!或者say goodbye的!4、关于重疾费率,去年9月之前,很对,但是由于保险费率市场化,国内的二线保险(非国寿平安太平洋)积极跟进,除了50万以上要体检,费率已经能和香港这边竞争了!5、建议家财险等财险和家政服务险等 和寿险分开整理,因为那个只有1年期,且不能重复理赔。 而寿险长期且保障对象是无价的人。 保额可以根据收入和其他状况增减。 6、关于投资险:建议不要完全排斥!其实可以将投资险附加大病和定寿,是单纯买消费型险种以外的另一种较划算的选择!7、普及下高端医疗的费用: 招商信诺cigna 30岁的女性,寰球至尊,普通门诊+住院 30500多(无免赔额) 每年消费哦~ 【如果是70岁 15万多一年,不看病扔掉哦~】 【当然咯,也有便宜些的嗯】8、同呼吁:60岁以上!老爸老妈们! 就不要买了! 买也问过子女好不好!! 外面保险公司请吃饭、请旅游这种,哪有什么好单子推荐嘛!!擦亮眼睛吧 !!==================分割线===能否给个机会简单证明下……===================PS! 以上仅限恶性风险——发生约定事件,其实没人开心的。
而葛大说的分红险等,其实也解决问题:良性风险: 小孩总是要长大要教育经费、人总是要老去,失去稳定收入来源,而保险的确定性,安全性,无任何其他投资可以代替。PPS! 险种千变万化,我相信像葛大这种了解透彻的人不多,即使了解,也是花了不小的心思——找那么多公司产品来比较,可以有另外一个:找真正专业为客户负责的从业人员。 产品的选择、比较、未来的理赔、服务,都需要人来做。PPPS! 保险(仅指分红险)还有一个特别的! 就是锁定利率! 为什么90年代的险种特别好?那个时候的银行利率超过10%! 保险公司理财类产品,预定利率是7%!!
现在保险预定利率3.5%(去年9月之前是2.5%) 。而台湾银行定存0.7%,日本0.01%,美国0.25%! 未来呢? 当中国银行利率下降了,以现在的3.5%去看,不是很划算的么?以上。暂时想到这些。 梦觉
作为一个对保险了解颇深的人,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要说,人的一生不是靠保险或者其他什么金融工具来保障的,你的人生成就三分靠父母,三分靠机遇,四分靠努力,而保险只是你在为自己人生奋斗过程中,对冲各种可能发生的人身风险的金融工具,它只解决意外来临时钱的问题,不解决其他问题。但是我们要知道,保险尤其是商业保险,其实是一个大赌局,保险公司坐庄,客户是赌客,标的是客户人生中可能发生的不幸,本钱是客户缴纳的保费,赢了就是客户发生意外,获得理赔。因此要想理赔足够多,客户还需要付出足够的保费。在中国,各种保险公司、产品层出不穷,我们如果有保险需求,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来买保险?我认为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社保&单位购买的补充商业保险&个人购买的消费型意外、重疾保险&个人购买的还本型意外、重疾保险&各种以养老险面貌出现的返本型分红保险,至于万能险、投资连结险,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购买。为什么这么说,请听我一一道来:一、社保是所有保障中最基础的环节。有人说,社保是人类社会最大的庞氏骗局,这句话严格讲是有道理的,因为社保现在采用的就是现收现付,收年轻人的钱养退休的人,所以经常会有社保千亿空账的说法,但是这个庞氏骗局的庄稼是国家,可以算是人类社会最强有力的集体,如果国家倒闭了,那你自己存再多的钱也等同废纸。也有人说,如果把自己和单位每个月代缴的社保存起来,比到时候国家给发的养老金还多,可是有一点你必须明白,单位给你交得占大头,如果国家不强制交社保了,你认为老板会把那部分钱算作你的工资补发给你吗?如果外面有大把的公司高薪挖你,可能会,反之则不会。请各位会算账的朋友仅仅按照自己每个月交的养老社保,算一下存到退休是否能够达到社保计算出来的退休金。以养老为例,社保瞄准的是社会平均工资,而商业保险则是按照合同收益,社保是以国家政权作为强力背书的,而商业保险靠的是保险公司的信用,二者谁更重要,大家可以自己选择。就在20年前的90年代,月工资几百块,谁会预料到现在退休工资2、3千?而在当时高利率购买的商业保险,现在却成了保险公司的负担,据说保险公司专门有人在劝说当年购买了保险的人退保,而且在那之后,在也没有保险产品敢承诺那么高的收益,都用分红取代。二、为什么我知道我需要足额保险,却交不起保费?现在很多30出头的年轻人正是上有老下有下的时候,有强烈的保险意识,他们也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希望万一自己出了意外能够给家里留下10年收入;万一自己得了重疾,希望能够有5年的收入补偿,可以在家好好养病;可是这么一算,一个年入10万的人,需要100万的意外保障,50万的重疾保障,按照现在市场上的都是返还型的重疾产品算,50万的重疾就需要将近2万元,对于年收入10万经济压力很大的年轻人来说根本不现实。经常会有人问,有没有那种每年交少部分保费,但是不返还的保险产品?事实上这种产品有,却极少有销售。为什么?1、产品保费太低,所以佣金总量低,对考核帮助也不大,对销售人员吸引力不大;2、对保险公司而言,返本型的产品风险低、上规模,在客户缴费期满之后,其实相当于客户自己在承担风险,客户缴纳的总保费加上这么多年资金的使用成本,就已经超过保障额度了。因此,对于普通客户而言,如果你有幸在一个人性化的单位工作,单位往往会为整个单位购买团体补充保险,一个单位数百人,每人每年千把元的保费,大概就能投保这种消费型的产品了。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幸在人数足够、又愿意出这笔费用的单位工作的,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纠集一批有需求的人成立一个俱乐部,来团购这种产品,当然这个里面还有很多操作问题要解决,首先就是能不能凑到这么多人,以什么名义去和保险公司谈。三、在资金负担的起的情况下,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适度买点返还保费的意外和重疾。既然现在产品这么坑爹,我们是不是就索性不买保险了?我觉得在经济压力不太大的情况下,买一点意外和重疾产品,聊胜于无吧,返还型的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可以帮助月光族们攒点钱下来。四、如果有人和你讲一个全面解决你财务问题、通货膨胀的解决方案,请不要相信他。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金融工具或金融方案可以让一个需要自我奋斗的年轻人解决财务风险和忧虑的,你唯一跑赢通胀的方法就是投资你自己,让你的收入增长跑赢通胀,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有一个好身体。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特意用excel+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做了一个图。图上三种线:收入线,支出线和社会责任线。同时把人分成五个阶段:未成年期、单身期、已婚青年期、已婚中年期和退休老年期。在我看来,人是社会的人,在每个时期肩负的社会责任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已婚青年期,以男性的家庭支柱为例,主要社会责任体现在对妻子的责任,有小孩的时候还要担负起对孩子的责任。保险的作用是什么呢?他应该是保证即使家庭支柱不在了,家庭支柱的责任还能继续得到履行。题主的话题比较大,下面我就从五个人生阶段分段分析:未成年期:小屁孩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活泼好动,意外伤害和疾病发生的概率大,死亡的概率小,养老风险几乎没有。而且小孩的风险主要来自大人,大人无事,小孩就没事儿。对应的保险产品,可以考虑综合意外,医疗保险,中产可以再加入重疾保险。经常去私立医院打疫苗的还以考虑高端医疗,医疗,住院,疫苗,健康检查都有了。单身期:20多岁到30多岁的大好年华,风险方面跟未成年期差不多,意外伤害和疾病同样是主要风险,死亡和养老相对较小。这个时候如果买保险,主要的考虑是回馈父母,父母养活自己那么多年,如果挂了,还能留一笔钱给他们。对应的保险产品,综合意外保险,补充医疗,稍微富裕点的还可以买点重大疾病,额度控制在30万即可,足够治病了。每年净收入的10%可以用于买保险,意外保险和补充医疗还都比较便宜,买点重疾也可以接受;已婚青年期:领证的那一天代表着单身期的结束和已婚青年期的开始,也意味着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变化,特别是即将有小孩子或者已经有了小孩子的人们。此时意外伤害和疾病同样是首要风险,特别是家庭收入支柱们,要受到切实保护,支柱出了意外,家就危险了。保额较单身期要调高,疾病可以参考年收入的十倍,意外伤害再加倍。由于承担的社会责任增加,工作也进入了上升期,压力普遍加大,死亡风险显著加大,养老风险风险也可以开始考虑了。对应的保险产品,综合意外,补充医疗,重疾。此时的重疾应该重点给与考虑。如果在考虑完上面这些产品还有富余,可以考虑养老保险产品,比如年金;已婚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显著特点是,孩子长大了,要读高中读大学要工作、买房、买车。已婚中年期的人的社会责任是最大的。上面是四个老头老太太,下面是即将踏入社会的孩子,全部的压力由家庭支柱承担或者由夫妻两人分担。保护好经济来源的家庭支柱很重要。意外伤害和疾病风险的保额随着年收入的调整要调高。养老风险的程度超过了死亡风险,这个阶段活着反而更辛苦了哈。对应的保险产品,综合意外,补充医疗,重疾,养老。退休老年期: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孩子都长大了,离巢了,父母大多也仙去了。这个时候常年只有自己的老伴陪着自己了。靠退休金和自己的储蓄过生活。此时的风险,疾病风险居首,意外伤害风险变得没有以前重要了。而且在保险公司能买到的保额也显著降低了。养老风险是第三大风险,如果在已婚青年期或者已婚中年期给自己买了年金这会儿也到领取期了,应该可以衣食无忧,如果这个时候才开始考虑买养老年金之类的险种可能会比较贵。死亡风险这会儿地位降到最低。对应的保险产品,医疗类,重疾类,意外伤害类。一孔之见,请批评指正。
在保险公司做过一段时间组训(保险代理人的培训)的孩纸来说两句。的介绍非常全面到位,像评论中某位同学说的“非常符合保险营销员”的套路,但就这一大段话来说非常客观并且符合实际情况。我也看到了有些关于“保险”骗钱的质疑,也并非毫无依据的胡说八道。那么对于当前的商业保险,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对待,曾做过一段时间保险工作现在离开保险行业的我说说自己的一点见解。首先,我现在年龄20+,目前为自己购买的商业保险有两份。第一份是意外险,包含意外身故和意外医疗,由不同原因造成的身故可获得20W-240W不等的赔付。保额很高,但需要交纳的保费每年只需1900+,缴费10年,保障至70岁,如仍然健在,可获得所缴保费80%左右的返还,也就是.8=1.5W左右,相信那个时候这点钱已经干不了什么了,但现在来看这份保险是比较划算的。毕竟人生无常,我们还有家人。第二份是重大疾病保险,确诊既付的,与合作医疗、社会医疗保险等不冲突。保额10W,一旦被确诊患合同约定的80+种重大疾病(基本包含了电视剧中常出现的各类绝症),赔付10W元,另外保险期间内因任何原因身故(投保两年内自杀身故不予赔付),同样赔付10W。每年缴费2200+,缴费30年,30年内出现,之后的保费无需再缴。保障至70岁,保险期间未出险的,满期返还所有保费+红利(保障类险种红利极低,能跟银行活期差不多就是了。如果有人告诉你如果比银行定期高的多,既有保障又是一种好的投资,他在骗你!)。这两份保险都是我在保险公司任职期间为自己规划的,但却是在离职之后购买的,因为在职期间每天讲这些东西,说实话有些麻木,有些时候甚至自己也在怀疑,真的是这样吗?但当离职之后,看待这个问题更加客观,发现风险确实是无处不在。对于子女教育险、养老险等,无非都是依靠分红来抵御通胀,从而获取“高于其他投资形式”的收益。如果确实有闲钱用于投资,可以考虑,但是一定要看清合同,哪些收益是写明的,哪些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部分有可能为0,无论营销员说得有多高,他只是说说而已……保险是个好东西,但它分很多种。如同药一样,不可乱吃,对症下药才行。对于那些说保险骗人的人,我表示十二分的同情和理解,因为他们碰到了不好的大夫,乱下药不仅治不了病,反而会害了人。我国的保险销售和监管体系正在不断的完善,相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庸医”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职业、专业、有良知的“寿险规划师”,对症下药,让每一个国人都能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适合自己的人生保障。
感谢@佘昱 邀请我回答此问题。深感即使在知乎这个平台上,能独立思考的童鞋毕竟还是少数。首先对于后面的一些回答做下统一的回复:(难道真的没有人说天朝的保险是骗钱的玩意儿么?!!。。。)评价:此言甚不严谨,骗人的永远是人,就像菜刀即可切菜也可杀人。(就算保额一千万,谁知道三十年后一千万能买瓶汽水莫!还保障一生。。)评价:请问此事跟保险何干?通货膨胀是国家经济的问题,当你的保额1千万买瓶汽水的时候,保费也就是1粒米的价格。回到正文:@葛巾,作为一个非保险从业人员,能做到这样的分析很是难能可贵,有很多的观点比较认同,认同的就不重复了,说些有分歧的观点供大家参考。1、10%这个数字的标准版本出自理财标准委员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保险代理人口中的10%-20%里面确实有一定的演绎成分。原文建议10%的年收入做保障规划,保额规划到年收入的5-10倍。加入年薪10万,他应该花1万左右,做到身价保障50万-100万(消费型),至于20%部分是对于没有任何理财手段与思想的人,可以选择部分购买保险的教育金和养老金(请理解,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把钱存在银行活期账户上,完全没有一丝的理财观念与思想,也不想去想的人适合购买保险)但是降到1%以下,这个绝对是不敢苟同的,10万年薪,1000元买保险?买50万的意外险也得500元左右了吧,剩下的钱即便是买消费性寿险和重疾险也是完全不够的。2、必须承认,保险产品作为一种长期的金融产品,无论是从20年前看还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保险的IRR(内部收益率)都是没有拼过银行储蓄利率的。当20年前的保险产品(内部收益率10%),银行的定期储蓄在15%,那个时候买的人都被认为是傻子,现在这群“傻子们”收获的时节到了。今天的保险产品(内部收益率IRR)已经被保监会指定为2.5-3.5%了,依然低于银行定期和货币基金,但谁知道20年后,还有没有这么高的银行存款利率,还有没有这么高利率的银行大额存款和SHIBOR(目前香港、日本、美国定期存款都是0.2左右的利息了)。答案未知,拭目以待。3、4、6、7都还比较认同,不过5哪去了?8、重疾险有两个主要功能:a.为重大疾病社保的补充,从我们实际发生理赔的重疾客户反馈和国家卫生局的数据,社保赔付比例占重大疾病总支出的5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在北上广一线城市治疗重大疾病30万,需要自费15万元左右(我母亲刚刚经历过重大疾病的治疗,比例基本准确)b.补充因为重大疾病带来的工作收入损失,按照正常来说,一般重大疾病恢复期在5年,也就是说如果还在工作状态的一个人罹患重大疾病,那他将5年没有收入,或者自己基本的最低收入,没有奖金,没有灰色收入,没有回扣,没有送礼,没有。。。。所以具体应该购买多少根据每个人的收入水平不同,调整购买额度,而不应该固定为30万。9.认同。10.除非你加入保险销售的队伍,才会给你相应的折扣,因为你为此付出了劳动。找保险代理人也是一样的,其实保险代理人付出的劳动与服务与其收入真的是很不成正比(很辛苦,赚的很少)对于家人保单的分析:对于能购买Cigna寰球至尊的家庭,定期寿险与重大疾病保险绝对不应该只是50万的额度,应该与家庭经济来源收入进行紧密结合。对于拥有Cigna高端医疗的家庭,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补偿是重中之重(当然,比如家里有很多房子,靠收巨额租金生活的不用怎么补充,我有的客户就是这样,真实示例。)值得称道的是第三者责任险买到了100万,很赞。现在有很多人车险花了不少钱,第三者责任险买最低额度,很容易发生得不偿失的事件。另,现在大陆地区孩子的重疾险可以买到50万+,但是身故责任国家规定怕有家长逆选择,最高只有10万。关于香港保单,有费率优势,风险有两点:1.汇率风险,近些年港币对人民币贬值了40%,相当于保额贬值了40%,早些买的客户会有亏损发生,如果希望购买香港保险建议选择美元。2.注意:外地人如果在香港打官司请律师是超贵的。
买保险,原则是重点先买消费险,然后再考虑理财险。要买短不买长,买少不买多。消费险是指你付一定的保费,指定期限内对你的人身或财产所投的损失保险。这种保险的特点是保费低,但保险期过了,保费就花掉了。而所谓理财险,就是之类的,它拿你的寿命作为保险标的,实际上是用你缴纳的所谓保费进行理财。这种险非常不划算,一则期限太长,所得分红收益看似可观,但长周期的投入会摊薄你的收益,因为长时间内货币购买力会急剧缩水,你投入的保费和收益,在未来根本抵不回当初的购买力,总体来说你是吃亏的。保险的本意并不是买了就没风险,而是万一出了事,保险公司可以给你一定的赔付,让你可以度过难关,不至于一时难以筹措到相应的资金,而影响你的正常生活。所以,千万不要有这种思想:买了保险就万事大吉。因此,买什么险就要本着低成本的原则。先评估一下自己的风险,比如,你若是每周每月都会多次出差,飞机票火车票一沓一沓报销的人,那你就该购买和,因为在机票代理点花20块钱买50万飞机险的成本太高了,像这种情况,就该直接去保险公司购买以年为单位的交通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如果你经常乘飞机,以国内航班准点率低的情况,还可以买一点航班延误险。如果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你的话,你就还应该给自己买一点寿险,以防万一有个什么问题,也可以给家人一份生活保障。要是你(重资产)开店做生意的话,也应该给店子买一份财产险,这样,万一遇到火灾、盗抢等不测,也不至于血本无归。总之,买保险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合同,以合同上的文字为准,不能以保险代理的话为准,衡量自己所买的保险对自己是否合适,买的分量够不够,还是过量了,保障范围是不是合理,等等。。。
保险就是彩票倒过来买自己倒霉,杠杆比例、理赔范围、理赔条件最重要,不要计较收益。在天朝,红利型、返还型的,要谨慎。实在不懂,自己算一下,就拿一年定期作为无风险利率对比一下,你就会明白,大部分这种险都很坑爹。保险金额注意调整,要能覆盖遇险后家庭缺失的收入。先保自己,再保别人;先保大人,再保小孩。避债、免税功能,说句实话,还是对有钱人比较有用。合理安排险种,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状况、不同收入,其实需要的保险是不同的。
补充,假如我们有幸在知天命之年能够积累家财万贯的话,那就需要考虑家产传承的问题了。
因为保险理赔在中国是不用缴遗产税的,所以终身寿险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所谓终身,也就是不管什么时候挂,受益人都能获得理赔金。
说一千,道一万,作为打工族,我跟我太太买保险最原始的动机是:1、哪天出门万一回不来了,能给小孩留一大笔现金,不给家里长辈添负担;2、万一不幸罹患重大疾病,买了高额重疾的话,人也能安心养病,过得有尊严一点。至于高端医疗,保费太辣手了,而且是随着年龄增长的,对家庭的负担还是有点重,所以还想等条件好一点再上。
老大提到香港保险,看到很多知友对去香港投保很感兴趣。我就简单介绍一下香港保险。内地人去香港投保形势。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有多么火爆?这是香港保诚保险的交费处,这些全是内地客户。这是香港保诚保险的交费处,这些全是内地客户。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统计:2013年前三个季度香港的新增保费有近80亿港币是内地人贡献的。2.香港保险和内地优势相比有哪些?
1)费率优势。由于香港人均寿命比内地多10年左右,香港保险资金的投资有益也比内地高出一大 截,致使香港保险业保费远低于内地保险业。以内地的中国人寿和香港的中国人寿相比,同样是5岁小女孩保额10万,10年期的重大疾病保险。内地中国人寿的康宁重疾,需要年缴1620元,保障40种严重疾病。内地中国人寿的康宁重疾,需要年缴1620元,保障40种严重疾病。香港中国人寿的守护您重疾,需要年缴746元,保障42种疾病,外加10种早期疾病!
2)红利收益,内地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最高在3%~5%之间,香港保单分红利率一般为5%~9%左右,近10年没有低过5%。3.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相比有哪些劣势?1)汇率风险。人民币兑美元在今后三十年,怎么变化无人知晓。
2)法制风险。很多内地人担心去香港投保会出现纠纷。这点我倒不是很担心,毕竟香港法制更加健全,更注重保障投保人的权益。
3)意外险。香港意外险要比内地贵很多,性价比不划算。4.该怎么去香港投保? 投保流程可以参照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知友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保险
个人觉得养老保险是最不靠谱的,无论是美国还是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压上几十年,不知道退休时候拿的钱还够不够买一袋面。如果自己懂一点,还不如自己投资。口袋里装着钱或者金融资产,是最保险的,别的指不上。所以我在美国只买了最少的401k。其余的都放在美国股市中投资,目前看收益还过得去。罗斯福说的人的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只能等待共产主义了。共产主义啊,真是等我烂了也看不见。
您好,我是一名保险公司从业人员,培训讲师。看到一位伙伴的回答,并且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我想我还是得说几句,毕竟保险还是比较专业的知识范畴,希望我的回答能带给你更全面的对保险的了解。关于我们一直建议客户规划年收入的10%-20%的购买保险的原因。以我为案例,今年30岁,年收入10万,那么购买保险的年费用是1万-2万左右。假如我花费2万元,那么购买的险种是这样构成的:购买重大疾病保障30万,费用在1.2万左右;购买意外伤害医疗和普通住院医疗在2000元左右;为自己规划未来储蓄,在0.5-0.6万元左右。其他一般消费险种,比如意外伤害,合计在1000元左右。客户觉得意外保险即使每万元的保障也才20元,以此算出意外的可能性也就千分之2,就觉得没必要?我不这样认为。第一,我从来不报任何希望觉得我是那千分之998。第二,对于现在常外出的客户来说,每年坐汽车/火车/飞机,外出旅游所购买的意外伤害保险加起来肯定不止1000元,那么如果只在保险公司花费200元左右就能享受每年30万左右的保障,而不需要购买这些意外保险,不是更好吗?当然如果觉得希望保障高点,理赔发生时赔的多点,或者不在乎这些小钱,那也另当别论。我做了这么多年,从来不认为消费险能成为主流。首先,市场已经说明了一切,所以数据都表明目前市场上重疾险种和带分红的分红险种才是主流。确实有客户因为返还险投诉保险公司。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下保险公司诉讼案例的话,这只是一部分,保险公司和保险是没问题,而更具体是,也是我不得不承认的,只是因为个别销售人员的误导给客户造成了伤害。在这里,确实要说一句对不起,而也会努力去教导我的伙伴们,不要去做误导销售。所谓短期附加险,最长也就一年,一年到了自然合同到期。保险公司是有专业的工作人员会为你提醒你购买的险种事项,有疑问也可以打你所购买保险公司的全国免费客服电话,他们会为你解答。而不是所谓的‘随时’取消。第四点没什么说的,可以投保保障60-75的险种。但是我依然会我自己购买保障至终身的险种。因为我考虑的是,万一75岁以后发生什么事了,或者那一天走了,我不是富有的人,可能留不下什么给孩子和家庭,就留一份保险理赔款给他们吧。保险越早买越便宜,社保或者新农合或者城镇合作医疗能买都买,现在非常便宜,保险也不低。我建议暂时不要购买香港的保险,或者是不要把计划购买保险的钱全部投到香港去购买。第一,籍别不同,有很多我们不能预想的风险;第二,香港的保险公司难道不赚钱?真有那么好?什么病都赔?知道保险公司有规定的定点医院医疗吗?知道香港保险公司给你演示的红利是可以无上限,实际经营又是可以无下限的吗?(国内规定红利演示上限不得超过5%)知道香港的保险可以破产吗,而国内的保险公司国家法律规定保险公司除分立/合并外不得解散?我真心建议不要随便在网上购买险种,比较现实的是,很多条款你肯定看不懂,不是专业的人员肯定看不懂。不要为了节约,结果造成险种购买计划的不合理。补充一点,关于给孩子购买保险,现在法律规定是未成年最高只能购买10万,而不是理赔10万。非保障类产品就没有太多限制。我肯定会为我的子女购买储蓄型险种。保险常说一句话,风险无处不在,我不敢保证我为孩子在银行或者其他存的钱能成为孩子未来专款专用的教育费用,但是牵制购买的保险却能够做到这一点。最后不得不说一点,你可以说我被洗脑成功,这么信任保险,但是我依然奉劝客户不要把保险和做生意相比较。还有就是每次网上看到关于保险的问题或者内容,都是痛啊,真心的心痛。大家都在成长,诚恳希望大家能相互理解。现在社会,一旦保险公司涉及诉讼,法院都是判决保险公司输,可是换个其他角度看看,当我们至于银行/证券这些同样的金融机构,医院/律师事务所/事业单位这些更是专业的机构,当我们老百姓面对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处理方法是什么,我们的处境是什么,我得到的服务又是什么呢?我终是畅想,有一天国内保险如日中天,像国外的保险公司一样,当你需要保险的时候,需要从最开始的咨询费用付起,保险成为人人的必需品,保险从业人员不再受到歧视。好像有点期待,又有点不期待这样时刻的到来。最后发了点恼骚,不好意思。
在知乎上做了这么久看客,这是第一次回答问题。本着谦逊求教的态度,对涉及我本行的问题作个回答,也希望能得到高人赐教。
作为保险从业人员,我认为 回答相当专业,这里我也提出部分个人的不同见解。
首先,保险作为一种消费品,真正决定其消费量的还是消费者需求,提出的单纯保障风险年支出保费应当低于5%有一定道理,也符合逻辑,但不一定概括现实。至少我接触过很多投保人(其中不少都是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花费了远远超过这个比例的金钱投保,我也建议他们不要投入过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但他们执意如此,只是觉得多买点保险,就多买分安心。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个人就觉得买保险就是买个心安理得。面对这种客户需求,我们也只能尽量满足。
其次,大部分保险销售及代理人员收入都和客户保费额挂钩,自然是客户投的越多,卖保险的就赚得越多。加上现在保险从业人员素质确实参差不齐,我就接触过在这行做了十几年,居然连基本条款都解释不清的从业者,这类人不是以风险规避这一保险本质作为执业标准,而是把自己单纯当做销售人员,在毫不考虑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强推一些投资、分红型的高保费产品,客户不仅得不到最全面的保障,而且花了冤枉钱。真正专业的保险代理人应该是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前提下,为客户制定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而后以此为依据配置保险产品。目前的行业生态真正做到专业的人士不占多数,但未来行业的自我净化和普通民众对保险产品理解加深,会使专业的人真正走向前台,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至少我现在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再次,对于去香港投保,我个人觉得还是要慎重。香港的保险产品确实条款宽泛、费率较低,但理赔时还是有些不太一样甚至让人意想不到的条款。我对此了解不多,所以也不敢妄加评论。有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的一位同事的客户生前在香港金融中介机构购买了境外保险公司的一份人寿险,但身故后保险公司拒赔,原因是他们不接受内地的死亡证明!因此真要去香港投保,一定要做足功课,最好有专业人士陪同。
总结一下,目前国内的保险行业确确实实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但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从业者和消费者共同去创造美好环境。如果大家真有机会遇到一个既专业又负责的保险代理人,还是好好珍惜吧,毕竟客户的认可和支持,是我们把工作做好的最大动力!~~~~~~~~~~~~~~~~~~~~~~~~~~~~~~~~~~~~~~~~~~~~~~~~~~~~~~~~~~~~~~~~~~~~~~难得收获了一个评论,在此对评论的朋友提出的有关投保境外保险的问题作出一些补充:1.客户当年是通过香港的金融中介机构(请注意是金融中介机构,而非单纯的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代理机构)购买了外国保险,也就是说购买的不是香港本土保险公司或者国外保险公司香港分公司的产品,而是完全的国外保险产品。2.既然是国外保险产品,那么从该保险产品本身来讲,是完全基于国外国情、人口结构、生命周期、健康水平等保险精算要素设计的,并且理赔程序也是完全依照其本国制度进行的。3.此类保单我们业内称为“地下保单”,完全不受中国法律甚至中国香港当地法规的保护,风险发生,完全由客户本人向保险公司理赔,如果发生拒赔,中国及香港当地政府没有责任、义务协助客户追偿!(因为几乎所有的保险合同都规定了该产品的销售区域,同时,可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三条与第七条。)4.至于如何解决,答案是没解决。我没有看到合同原件,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哪个保险公司,合同是外文的(甚至不能肯定有没英文版),加之那位客户本身投保额度虽然高但是个土豪而且又怕麻烦,并且其已经在境内投保大量保单,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对于去香港投保,我的建议依然是要慎之又慎。在不具备国外国籍或者不长期在国外生活的前提下,建议不要购买外国保险。即便是购买香港本地合法合规的保险产品,原则上也是只适用于香港当地法律法规的,因此对于保险事故的定义与内地有很大的出入,客观上会造成理赔的不便。虽然香港保险在费率上有很大优势,但是各种经济因素尤其是汇率波动很大程度上会抵消这种优势。我对国外及香港保险目前研究不多,认识相对片面,如有大神光临,请不吝赐教,在此谢过!此篇答案如有遗漏之处,各位看官也请包涵。最近工作比较忙,准备等闲下来多写些相关主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
母亲背着家人为全家买了综合险...其中复利分红这块我抱有很大怀疑自身状况:本人男,现年24,岁,有稳定工作,计划创业中,无房无车,家里无法提供任何经济支持,当然吃口饭还是有的。保险买于2009年。所以希望能分析下这保险是否靠谱。
保险能保障自己的一生?玩笑吧?
换句话来说:如何用储蓄保障自己的一生?如何用基金保障自己的一生?如何用房产保障自己的一生?
不觉得荒唐吗?
保障自己的一生,要靠自身的努力奋斗,天分以及一定的外部条件如机遇。
自身:卓越的工作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出色的创造力。
外界:机遇,机会。
没有收入支撑,连保费都交不起,又谈何保障自己的一生呢?
保险只是一个风险转移工具而已,前提一是有需要,二是有能力。
有了收入,才能创造财富,才需要保障,也才能拿得出保费。
需要转移风险,并且有能力转移风险,可以考虑用保险来转移。
不需要转移风险,或者没有能力转移风险者,保险也许保障不了自己的一生,反而是一生的累赘。
对保险期望过高,只能是失望而已。
不管买不买保险~其实都是钱在保障一身~
手机码字先说一下寿险公司赚钱的工具,三差。即死差,费差,利差。
死差,主要是意外险等保险责任,用大家的钱赔付大家,赔完剩下钱保险公司赚取。
费差,典型代表是投连险,全称投资连结保险,期缴或趸缴保费,保险公司定期从你的投资账户中收取账户管理费,也会收取部分风险保费作为基本的保障保费,比如提供死亡和高残保障。这几年所收取的管理费,就是利用费差赚钱。
利差,是重中之重,是寿险公司赚钱的根本。比如投保养老险,期缴二十年,然后但是可定期领取养老金。销售会给你各种演算,你多少年后能收益多少。其实保险公司收了你的钱,拿去各种投资各种生钱,最后投资收益肯定比你得到的多,这部分差额就是利差。
其实我理解很多行业本质上都是靠利差赚钱的,或者变相靠利差赚钱。
手机先写到这。
保险分为社保与商保。社保为社会强制性保险,一般企业都会给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医疗报销、未来养老的基本保障。商业保险是社保的补充,根据个人的财务状况、风险需求选择购买。由于保险特有的安全性(投资连结险除外),保证了我们所购买的保险产品一旦生效,就给人生安排了一笔确定的财富。购买大病保险,则以每年几千元的保费支出,确定了一笔数十万的重疾基金;购买了养老保险,则确定未来每年会有一笔固定的养老金;购买了分红保险,则确定所交的保费可以安全地留下来。这种所谓的确定性,就是保险保障一生的作用。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5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疾险有必要买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