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5年一万名畜牧产业局关于2015年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开发

农产品价格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网址导航:
中国畜产品加工业信息网
山东农业科技信息网
中国农资网
中国化肥信息网
中国种子信息网
中国粮油食品信息网
中国农业机械信息网
中国特种养殖货源信息网
中国食用菌信息网
中国蔬菜信息网
中国园艺网
饲料信息网
蜜蜂信息网
全国兔业信息网
华东调剂信息网
中国水产信息网
中国养鸡在线
中国牧业信息网
中国养猪技术网
中国芝麻网
中国葡萄信息网
华东调剂信息网
中国建材商务网
中华特产网
陇南农业信息网
陇南公众信息网
甘肃农业信息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中国农业信息网
吉林信息网
甘肃农产品信息化交易平台
各省农业网站
内蒙古农业
黑龙江农业
省内农业网站
兰州农业信息网
天水农业信息网
武威农业信息网
金昌农业信息网
白银农业信息网
定西畜牧网
酒泉农业信息网
张掖农业信息网
定西农业信息网
嘉峪关农业信息网
平凉农业信息网
庆阳农业信息网
临夏农业信息网
甘南农业信息网
甘肃土壤肥料信息网
甘肃种业信息网
甘肃植保网
甘肃省农村远程教育网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省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甘肃草业信息网
甘肃农业园区网
政府机构网站
地方分站--徽县
甘肃洛坝集团
徽县经济信息网
陇南决策咨询网
徽县大河乡人民政府
陇南农产品对外交易
徽县档案网
徽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网
武都农业信息网
成县农业信息网
两当县农业信息网
文县农业信息网
宕昌县农业信息网
康县农业信息网
西和农业信息网
礼县农业信息网
中国劳动力市场
中国新闻网
中国农业网址大全
甘肃省人民政府
吉林信息网
  ||  
  ||  
  ||  
  ||  
  2015年养殖业补贴政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2015年养殖业补贴政策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NT:P0}{Page:0$$plist}
新闻热线:
  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点燃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动力,为农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契机。
  海亮有机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基地开发总监汤新强向记者介绍,双墩基地主要是生态蔬菜种植,种植品种有:西红柿、茄子、辣椒、甜椒、 荷兰豆、哈密瓜、西瓜、甜瓜、葱蒜类、茎根块茎类等100多个品种。
  发展品牌农业是海南农业的优势所在、方向所在、出路所在。2013年11月海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农业发展的意见》,从今年起每年设立1亿元以上的品牌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推进农业品牌化。
  特色效益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需要农业的新型经营体系的同步构建。奉节县在加快脐橙、油橄榄、中药材等主导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围绕这些产业的新型经营主体也发展起来。
  一个产业的改变,首先是这个产业内的人的改变。新农人是相对传统农人的一个概念,指带着创业理想投入农业,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思维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一批人。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国农业要强起来,当务之急,是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
  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不仅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生产出更多的绿色食品。
10月30日,叶县龙泉乡草厂新村梦之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在采摘食用菇。
  8月19—20日,黑龙江省气象局在“三农”服务专项实施县、全国首批标准化气象为农服务县富锦市召开全省气象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现场会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筹指导,丹林镇高度重视土地流转规模发展经营,鼓励农民离地经营创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通过自主创新育成了花期长达200天左右、青绿期210—280天
农业信息化
湖北禾丰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粮食加工、转化增值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目前榛子的年世界贸易总量是65万吨,中国本国生产的榛子远远不够供应中国消费者对榛子的需求。
农业合作社
中央人民政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科学技术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交通运输部
国土资源部
国务院法制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各省农业网站
四川省农业厅
青海省农牧厅
山西省农业厅
北京农业信息网
湖南农业信息网
广东农业信息网
天津农业信息网
江西农业信息网
河北农业信息网
云南农业信息网
宁夏农业信息网
海南农业信息网
甘肃农业信息网
新疆农业信息网
福建农业信息网
贵州农业信息网
湖北农业信息网
河南农业信息网
浙江农业信息网
广西农业信息网
山东农业信息网
辽宁农业信息网
陕西农业网
江苏农业网
上海农业网
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内蒙古农业信息网
CCTV7&&农业节目
三农在线&农民日报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
全国农业展览馆
中国农机新闻网
中国兽药信息网
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
中国渔业信息网
中国农产品加工网
中国国家农产品加工信息网
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
中国兴农网
农业商机网
中国养殖网
中国水产网
中国农资网
中国农药信息网
中国农业机械网
中国饲料机械网
中国种子信息网
食品信息网
中国茶叶网
中国园林网
中国畜牧网
中国粮油信息网
中国水产信息网
中国蔬菜网
中华水果网
中国农业信息网
主管单位:全国绿色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 主办单位:循环农业发展中心& 技术支持: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南路5号京朝大厦9010室& 电话:010-& 短信平台:& 京ICP备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畜牧食品局省发展改革委四川省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规划(年)的通知
题材分类:
主题分类:
发文机构:
来源网站发布日期:
所属地区:
文&&&&号:
关 键 词:
公文发布日期: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畜牧食品局省发展改革委四川省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规划(年)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转发省畜牧食品局省发展改革委  四川省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规划  (年)的通知  川办函〔号 二○一二年十二月三日&  阿坝、甘孜、凉山州及所辖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省畜牧食品局、省发展改革委《四川省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规划(年)》已经省政府总页数10&当前1/10页&&1&2&3&4&5&6&7&8&9&10&下一页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规划  (年)  四川省畜牧食品局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前 言  草原畜牧业是事关牧区生态安全、农牧民增收致富、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的基础产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牧区、牧民、牧业工作,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7号),2012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牧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川府发〔2012〕3号)。2009年,我省在红原、炉霍县启动了牧区现代畜牧业试点,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深入牧区视察调研“三牧”工作,对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具体要求。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发展我省现代草原畜牧业,促进牧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的实施范围为我省牧区,包括甘孜、阿坝、凉山3个州的48个县(市),其中纯牧业县10个、半农半牧县(市)38个,共1160个乡(镇)、7825个村,总人口686.9万人。幅员面积29.7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61.3%。规划期为年。  第一章 发展现状  一、基本概况  我省牧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区的腹心地带,位于川、藏、滇、青、甘五省结合部,面积广阔,自然风光独特,民族文化浓郁,不仅是全国第五大牧区、第二大藏区、最大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羌族聚居区,而且也是全国和我省草原畜牧业发展优势区和特色草食畜产品主要生产基地,有天然草原2.45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原2.12亿亩),占全省草原总面积的78.3%。2011年,我省牧区草原退化面积达1.64亿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7.4%,草原理论载畜量为2842.1万个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为3781万个羊单位,平均超载率为33.03%。同时,我省牧区草畜资源十分丰富,草地植物种类多,牧草质量好,饲用价值高,拥有牦牛、藏绵羊、藏猪、藏鸡、凉山半细毛羊、建昌黑山羊等独具高原或牧区特色的畜禽资源。2011年,我省牧区牲畜存栏4108万头(只、匹),出栏牲畜3996万头(只、匹),其中牛羊等草食牲畜存栏1617万头(只、匹)、出栏687.7万头(只、匹);肉类总产量86.2万吨,奶产量27.4万吨;畜牧业总产值20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9.1%。  二、主要成效  “十一五”以来,全省牧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各项强牧惠牧政策,一手抓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一手抓畜牧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草原生态建设全面提速。狠抓退牧还草、鼠虫害化及沙化草地治理工程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落实草原承包、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草地植被加快恢复,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局部生总页数10&当前2/10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态环境明显改善,草原生态加速恶化势头得到缓解。2011年,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达到81%,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牧草产量272.3公斤/亩,比2005年提高19.2%。  二是畜牧业效益大幅提升。通过强化产业科技支撑,推广良种良法,加大人工种草和牲畜改良,推行舍饲、半舍饲,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养殖效益。2011年,牧区肉、奶产量和畜牧业产值分别比2005年增长25%、21%和133.7%。  三是农牧民收入显著增加。认真落实强牧惠牧政策,实施系列重大民生工程,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牧区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历史性改变。积极拓展延伸草原功能,增加牧民收入来源,促进牧民持续增收。2011年,牧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4元,比2005年增长73%,其中畜牧业人均纯收入1874元,比2005年增长226%。  三、存在问题  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牧区草原畜牧业发展还存在特殊困难和问题。一是草原退化严重,超载过牧问题突出,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遏制,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发展的约束增强;二是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条件差,防灾减灾能力弱,质量和效益较低;三是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实用技术推广难,科技支撑能力弱,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不到位;四是农牧民商品意识淡薄,生产生活成本高,转产创业制约因素多,持续增收任务艰巨。草原牧区仍是我省生态环境的脆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滞后区、二三产业发展的落后区、实现农牧民收入翻番目标的攻坚区。  第二章 战略意义  推进牧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草原畜牧业跨越,是我省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省的重要内容。国发〔2011〕17号文件和川府发〔2012〕3号文件提出了发展牧区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具体要求,明确了支持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的有关政策。加快转变牧区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保护草原生态、带动牧民稳定增收、促进牧区和谐稳定,还有利于加快我省现代畜牧经济强省建设进程。  一、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是维护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我省牧区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是全国五大草原牧区之一,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遏制草原生态恶化趋势,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根本出路在于转变传统生产方式,推进牧区草原畜牧业转型提质增效,实现增草肥畜,在促进草原增绿的同时,保障牧民持续增收,调动牧民保护草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实维护生态安全。  二、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省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贫困程度深,牧民人均收入和年均增幅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阿坝、甘孜、凉山三州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仅为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82.6%,增幅低1.4个百分点,实现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年农民收入翻番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加快推进牧区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提高牧民养殖效益,拓宽增收渠道,建立多元收入结构,成为增加牧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省的重要内容  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省是“十二五”重大任务之一,既包括农区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也包括牧区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我省农区现代畜牧业发展已进入提质扩面的关键时刻,但牧区发展还严重滞后,是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省的短板。依托牧区特色畜产品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提升产业标准化、良种化、产业化、组织化水总页数10&当前3/10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平,是整体推进现代畜牧经济强省建设的重要任务。  四、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我省牧区是藏、彝、羌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点地区。加快推进牧区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环境,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维护民族团结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省牧区具有丰富独特的草畜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生态畜牧产业,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改革开放后,牧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国家、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牧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支持牧区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红原县等地先行先试,牧区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取得明显成效,为现代草原畜牧业由局部试点向重点推进积累了成功经验。目前,我省牧区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基础条件和环境已基本具备,推进现代草原畜牧业跨越发展时机已经成熟。  第三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的基本方针,以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为前提,以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为支撑,调整优化草原畜牧业结构,加快推进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构建现代草原畜牧业产业体系,注重牧区牧民牧业统筹发展、一产二产三产联动发展、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努力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协调发展。明确草原生态屏障建设在牧区发展中的优先地位,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作为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落实草原保护政策措施和基本制度,加大草原生态工程建设力度,建立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牢固树立“增草减牧、肥畜增收”意识,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培育现代特色畜牧产业,推动草原生态由“被动保护”向“主动建设”转变,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牧区不同的资源环境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科学确定现代草原畜牧业的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和产业发展路径、机制、工作重点。结合《四川省畜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分类指导纯牧区、半农半牧区、农牧交错区制订和完善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规划,分别采取针对性政策措施,重点加强对关键环节、特殊区域的指导。  (三)坚持产业互动,资源整合。拓展和延伸草原生态功能,依托游牧民定居工程、彝家新寨建设等民生工程,引导牧民向城镇、新村集聚,为畜产品加工流通业、旅游业、城镇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优化重组畜牧业生产要素,夯实牧民定居产业支撑,拓宽农牧民就业增收渠道。形成产村相融、以产业发展助推新牧村建设的新亮点和一二三产业互动的新增长点。紧扣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工程,整合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交通等重大项目政策资源,强化配套,综合施策,同步跟进,集中力量加快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提质增效。  (四)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以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为重点,积极探索草原使用权流转方式,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基本草原。建立健全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调动地方政府和牧民群众保护建设草原生态的积极性。扩大牧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交流,加强良性互动,引进新机制新模式和资源,为推进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提供动力活力。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是一项开创性工作,鼓励先行先试、示范总页数10&当前4/10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带动,学习好的试点经验、示范典型,因地制宜抓点促面、有序推进。  (五)坚持牧民主体,政府扶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牧民的主人翁作用,使广大农牧民成为草原生态的守护者和现代草原畜牧业的生产者、受益者。加大政府对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制订工作推进举措,落实各项强牧惠牧政策,强力推进现代草原畜牧业跨越式发展。  三、主要目标  (一)全面完成草原承包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初步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天然草原改良面达到20%,发展人工草地800万亩,草地植被覆盖度达到85%。  (二)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现代草原畜牧业初具规模,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标准化、良种化、产业化、组织化水平明显提升。新建现代家庭牧场3000个,草食牲畜良种面达到10%以上、出栏率提高到25%,发展规范化牧民专业合作社300个、规模以上特色畜产品加工企业10家,建设畜产品交易市场(点)100个,牧区肉类总产量达107万吨、奶产量达32万吨,牧业产值(现价)达240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  (三)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收入持续增加,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十三五”展望:到2020年,有效建立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草地植被盖度达到90%,人工草地比例达到10%以上,全面实现草畜平衡,牧区生态和牧业生产协调发展、良性循环。现代草原畜牧业产业体系健全,走上科技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现代家庭牧场成为草原畜牧业主要生产形式,草食牲畜良种面达到20%以上、出栏率提高到30%。“两个带动”主体发展壮大,形成专合组织、龙头企业带动主导产业的产业化格局,牧业产值年均增幅高于农区2个百分点。牧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现代草原畜牧业和文化生态旅游业协同发展,形成多元化牧民收入结构体系,牧民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第四章 区域布局  根据我省牧区区位特征,结合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优先、协调发展”原则,把我省牧区划分为高寒牧区、半牧区和农牧交错区,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主攻方向,采取分区保护建设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现代草原畜牧业区域发展格局。  一、高寒牧区  在石渠县、色达县、红原县、若尔盖县等纯牧区,坚持以生态保护为主,以禁牧、休牧为主要措施,促进草原休养生息,有效恢复草原植被。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行舍饲半舍饲饲养方式,严格以草定畜,实现草畜平衡。开展“高寒牧区草地生态保护实验区”试点,探索和引导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型现代草原畜牧业,确保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  二、半牧区  在甘孜县、雅江县、马尔康县、黑水县、木里县、盐源县等半牧区,坚持生态优先、保护和利用并重,严格以草定畜,实现草畜动态平衡。大力开展草原生态建设,全面推行休牧、划区轮牧,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发挥农牧结合的优势,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和草畜改良,推行舍饲半舍饲饲养方式,引导联户联牧经营管理,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的现代草原畜牧业。  三、农牧交错区  在大渡河流域、岷江流域、安宁河流域等海拔较低的农牧交错区,坚持建设、保护、利用、发展并重,切实加大草原建设力度,广泛开辟饲料资源,增加饲草饲料供应,全面推行划区轮牧,合理利用草原,实现草畜动态平衡,发挥农牧互补的优势,积极引导联户联牧经营管理,实现标准化、规模化饲养,总页数10&当前5/10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大力推进各具特色的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  第五章 发展重点  一、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  坚持重点突破与面上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全面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结合国家启动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和甘孜等地的高寒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开展退化、鼠虫害化、沙化草地综合治理和修复,抓好鼠虫害综合治理示范区和防沙治沙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促进草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深入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合理布局休牧轮牧围栏,开展退化草地补播改良,抓好人工饲草基地和牲畜棚圈示范建设,加强后续产业配套,实现以建促退、以建固退。加快发展人工草地,因地制宜推广各种有效的人工种草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草地结构和草产业体系,提高饲草产量和供给能力,减轻天然草原放牧压力,实现草畜动态平衡。  全面落实草原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按照“先试点、后推开”思路,加快推进基本草原划定,到2015年初步完成基本草原划定工作。认真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规范操作程序,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确保政策平稳有效落实,逐步建立适合牧区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加强草原监理监测体系建设,提升草原监督管理和动态监测能力,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巩固和保护草原生态建设成果。  专栏1: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项目  1.实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每年实施草原禁牧补助7000万亩、草畜平衡奖励1.42亿亩、牧草良种补贴860万亩、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45.2万户及畜牧品种改良补贴、绩效奖励等。  2.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1200万亩,开展休牧、轮牧草原围栏建设1200万亩、补播改良400万亩,开展牲畜舍饲棚圈示范建设3万户、人工饲草地示范建设6万亩。  3.甘孜、阿坝等地的高寒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在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退化严重的高寒草原,采取禁牧封育、补播改良、生物灾害防控等综合修复工程措施,重点开展退化草地补播改良600万亩、鼠荒地综合治理300万亩、毒害草防治300万亩。  4.川西藏区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工程。在藏区实施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开展沙化草地治理354万亩、饲草料地恢复灌溉2.88万亩、鼠虫害防治3600万亩及草地保护配套工程、草原监理监测体系建设等。  5.人工草地建设工程。每年建设人工草地600万亩。其中,建设以免耕种草为主的多年生人工草地100万亩,建设粮(果)草轮、间、套作为主的一年生人工草地500万亩。  二、建设现代畜牧业基地  以草原承包经营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家庭牧场和畜牧专合组织,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基地,促进草原畜牧业转型提质增效。  进一步深化完善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依法明确草原权属,做到草原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规范完善草原承包管理。引导牧民采取草场置换、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推进草场合理流转,逐步形成规范有序的草原流转制度。  抓好标准化草场示范建设。在交通干线、旅游环线集中连片建设一批规模化、设施化、良种化、规范化的标准化草场,推广围栏封育、地面处理、播种施肥、收割贮存等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逐年示范推开。  开展现代家庭牧场示范建设。围绕牧民定居新村建设,选择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生产技能、饲养规模、草原面积的牧民(户),开展现代家庭牧场示范建设,做到通水、通电、通路,有生产管理房、牲畜标准化棚圈贮总页数10&当前6/10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草棚、人工饲草地、牧业机具,推广草原建设、草畜改良、冷季保畜保膘、暖季快速育肥、疫病防治五项技术。积极推行联户联牧经营管理,实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划区轮牧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加强畜牧专合组织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专合组织,强化专合组织“为牧民服务、教牧民学技、带牧民入市、助牧民增收”的功能。构建联户经营为基础,专业合作社统一草畜改良、生产防疫技术、收储营销、品牌包装、防灾减灾及政策性保险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切实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以现代家庭牧场和畜牧专合组织为载体,结合国家实施的青藏高原特色畜牧业转型示范工程,建设一批特色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小区,实现畜禽养殖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代畜牧业基地水、电、牧道、棚圈等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布局建设生产点牧道,制订牧道建设技术规程,抓好试点示范,以利于保护生态、方便生产、防灾救灾、改善民生。大力开展“两棚一圈”(暖棚、贮草棚、畜圈)示范建设,规范建设标准,调动牧民积极性,推行舍饲圈养,转变生产方式,增强抗灾保畜能力。加大对牧区牧业机具补贴的支持力度,推广运用牧业机械,提高草原牧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着力打造现代优质特色畜牧业基地,培育牧民新村产业支撑,实现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牧村建设。  专栏2:现代畜牧业基地建设项目  1.标准化草场示范建设。按照“规模化、设施化、良种化、规范化”要求,建设标准化示范草场1000个。  2.现代家庭牧场示范建设。开展3000个现代家庭牧场示范建设。每户建生产管理用房60平方米、暖棚(带贮草棚)150平方米、敞圈1500平方米,建围栏割草地100亩,卧圈种草5亩,配置牧草收割机具1套,配套建设生产点牧道及通电设施等。  3.特色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建设特色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小区750个,其中年出栏300头以上的牦牛适度规模养殖小区150个、年出栏500只以上的绵(山)羊适度规模养殖小区300个、年出栏300头以上的藏猪适度规模养殖小区150个、年出栏5000羽以上的藏鸡适度规模养殖小区150个。  4.农牧民专合组织建设。培育发展畜牧专合组织300个。  5.畜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在高寒牧区建设牲畜暖棚5万户,每户建设暖棚80平方米;在半牧区建设标准化牲畜圈舍2.5万户,每户建设标准化圈舍80平方米。建设生产牧道1万公里。  三、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大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化带动能力。支持龙头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能力,提升加工档次和水平,发展特色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龙头企业按照“两个带动”要求,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养殖基地建设,与牧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促进牧民持续稳定增收。  发挥牧区特有的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区域性特色品牌建设,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加快组织申报牦牛、藏羊、藏猪、藏鸡等特色畜禽“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原产地地理标志)申报认证认定,开发与旅游业相配套的特色旅游商品、便捷休闲食品,打造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区域特色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专栏3:畜产品加工与品牌创建项目  1.畜产品加工企业技改。扶持阿坝州新希望牦牛产业有限公司、理塘鹏飞责任有限公司和西昌思奇香有限公司等10个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升级改造。  2.特色畜产品品牌创建。组织申报牦牛、藏绵羊、藏香猪、藏鸡、黑山羊等特色畜禽“三品一标”认证。总页数10&当前7/10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四、完善支撑服务体系  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强突破性优良畜禽、牧草新品种选育,加强牦牛育肥等关键技术以及草原沙化治理等新技术、新模式集成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构建技术链,支撑延长产业链。建立一批现代草原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筛选、集成、示范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大面积转化应用。加强相关研究院所和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步伐。提高乡镇科技服务能力,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促进畜牧科技进草场、入牧户。  加强草畜良繁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一批优质牧草种子基地,加强牦牛、藏羊、藏猪等畜禽的遗传资源保护,改扩建一批优质畜禽原种场、扩繁场,加大牲畜人工改良点建设力度,构建“育繁推一体化”良种供应体系,扩大草畜良种面。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快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完善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有效控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严防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州、县、乡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抓好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严把畜产品市场准入关,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加强现代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培育壮大一批以现代流通技术为支撑的流通企业、专合组织等市场主体,推广现代流通方式,加强市场服务与监管。布局建设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特色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以及畜产品展销中心和交易网点,发展特色畜产品专业市场。加快建设移动收奶站、冻库等畜产品物流设施,为牧民快捷销售畜产品提供便利,提高牧区畜产品流通效率。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合理布局抗灾保畜打贮草基地建设,完善饲草料储备制度,建立抗灾保畜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抗灾保畜能力。加快建设草原火灾应急通信指挥系统、防火物资储备库、防火物资站及监测点等防扑火基础设施,建立专业半专业防扑火队伍,开展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草原防扑火能力。  专栏4:支撑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1.草畜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牧区建设优良牧草育种中心3个、600亩(每个200亩);建设优良牧草种子生产基地9个、3.6万亩,推广优良草种1800吨。建设牦牛、藏羊、藏猪、藏鸡、蜜蜂等特色畜禽资源保护场10个、良种扩繁场40个;建牲畜冷配改良点1000个;推广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和藏系绵羊、建昌黑山羊等优良种公畜5万头(只)。  2.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建区域性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9个,乡镇交易市场及网点100个。  3.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在雪灾易发区建抗灾保畜打贮草基地6个,种植高产优质牧草12万亩(每个基地2万亩)。完善州级草原防火指挥中心3个,建县级草原防火物资站(库)40个、草原防火监测点50个。  五、促进牧民转产创业  综合利用草地资源多样性特点,加快培育草原畜牧业的后续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体验观光等新型牧业形态,拓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空间和牧民就业增收渠道。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着力推进牧民向旅游业、城镇服务业、畜产品加工流通业等二三产业转移。  大力发展草原文化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以草原生态、民族文化为特色的草原文化生态旅游业,把牧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国际旅游目的地。依托现有的精品旅游景区及线路,结合牧民新村和彝家新寨建设,推进牧区乡村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突出独有总页数10&当前8/10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魅力的民居风格,建设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牧家乐、家庭旅馆、自驾游营地,促进农牧民转产分流,实现牧区变景区、牧场变景点。把草原文化生态旅游业打造成牧区富民惠民的“民生产业”、对外交流的“窗口产业”、团结稳定的“和谐产业”。  积极支持牧民转产创业。围绕牧民新村(定居点)和旅游产业基本服务需求,加强牧民双语交流、畜牧兽医技术、旅游餐饮服务、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加工等从业技能培训,促进牧民在定居点和彝家新寨参与商贸、餐饮、环卫、家政、保洁等服务。深入推进牧区“9+3”免费教育,加强劳务品牌培育和推介,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建立减轻草原人口承载压力的长效机制。为牧民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贴息等扶持优惠政策,支持牧民创业、转产。  努力创设新型公益岗位。在牧区设立草原基本制度执行监督、草原防火、鼠虫害测报巡护等草原管护公益岗位,组织牧民开展草原监督管护工作,延伸和完善草原管护网络体系。  专栏5:牧民转产创业项目  1.乡村草原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在牧区新打造30个自驾游营地、150个具有示范效应的牧民定居旅游新村或特色旅游村寨、1500户牧家乐(家庭旅馆)。  2.牧民转产创业扶持。农牧民从业技能培训6万名以上,3年内对旅游从业农牧民进行一次全覆盖轮训;牧民转产创业扶持3万人。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牧区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发展规划,细化工作方案和推进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实施主体、工作主体、责任主体作用,为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实行政府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将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牧区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重点实施单位,做到工作有分工、责任有主体、支持有保障,形成分级负责、逐级推进、自下而上、共同努力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政策扶持,多渠道增加投入  在抓好国家强牧惠牧政策落实的基础上,配套出台地方特殊扶持政策,整合相关资源,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畜牧业投入。一要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抓住国家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和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增加对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各地扶持力度,创新扶持方式,特别要引导农牧民自身投入和信贷投入,多渠道筹集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资金。二要制订激励机制,扩大对外宣传,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地企业、鼓励和扶持本地企业从事畜牧业生产经营,投资草原畜牧业建设。三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积极探索和发展多种形式的草原畜牧业保险等。四要整合相关项目政策,把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建设等项目统筹起来,把农、林、牧、水利、交通等重大政策整合起来,形成推进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对保护牧民绿色家园、提高生活水平、惠泽子孙后代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宣传教育,促进广大牧民摒弃“畜多为富、惜杀惜售、等靠要”落后观念,牢固树立“增草肥畜、为卖而养、为赚而卖”观念,强化生态意识、科技意识、商品意识、品牌意识,把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变成牧民的自觉行为,切实发挥主人翁作用。抓好新闻宣传,以农牧民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推广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先进典型和经验,通过示范带动,实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逐步发展,加快农牧民融入现代社会进程,加快牧区现代化步伐。总页数10&当前9/10页&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  四、加强督查指导,严格考核评价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工作推进情况的督查指导,深入基层指导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检查惠牧政策落实情况、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试点示范开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推广试点示范经验,有力推动基层工作开展。各级要建立科学的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可持续发展考核权重,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和办法,严格实行动态考评,有效推动规划实施和目标任务完成。总页数10&当前10/10页&上一页&1&2&3&4&5&6&7&8&9&10&
版权声明 |
京ICP备号 Tel:(+86 10)45360
Copyright(C)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甘肃省公务员考试 的文章

 

随机推荐